古人习惯称谓
古代对人的十种称谓
古代对人的十种称谓古人的称谓极有讲究,不同关系不同的身份、地位对人的称谓都可能有所不同。
那么在古代,比较常见的称谓都有哪些呢?1直称姓名:(1)自称姓名或名。
(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2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一般古人所取之字往往是名的补充解释,是相互印证的,例如苏轼字子瞻,实源于“登轼而望之”(《左传·长勺之战》),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则是由于“辙”是到车子由此驶过的痕迹。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3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例如元代画家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又号大痴道人。
4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和明代书画家董其昌都被谥号为文敏。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明代画家唐寅在苏州城北桃花坞建了一座桃花庵别业,自号“桃花庵主”。
6称籍贯:如宋代画家李成是山东营丘人,故而后人称其为李营丘;郭熙是河阳人,故而人称郭河阳;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是浙江吴兴人,故而人称赵吴兴。
7称郡望:如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8称官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
唐代诗人画家王维曾任尚书右丞,所以得名王右丞;北宋书画家米芾曾历官18任,其中礼部员外郎算是履历中的最高官职,后人因此称他为“米南宫”(“南宫”是礼部的代称);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曾任职翰林待诏,所以又被人称为“文待诏”。
9称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
10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古代人称呼汇总
古代人称呼汇总谦称1. 自称: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尊长者自称:在上。
7. 晚辈自称:在下。
8.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敬称1. 丈: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2. 先: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已逝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已逝的母亲:先妣、先慈。
3. 圣: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吴道子为“画圣”。
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4.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5.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6.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7.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特殊称谓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黎庶、黎氓、黎首、黔首、白身。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总角之交:儿时结交相识并一直陪伴长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古人的名、字、号与称谓
古人的名、字、号与称谓作者:吴艳萍来源:《语文世界(高中版 )》2004年第06期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古人的名、字、号与称谓。
下面,笔者把课本中出现的这方面的文化常识进行一些归纳说明。
一、名、字、号(一)名、字、号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差别,古人有除了名之外,另取字号的习惯。
1.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2.字,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名和字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或词义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词义相反,如韩愈名愈,字退之。
3.号,名和字以外的称呼,一般表尊敬。
古人一般都有号,如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
(二)谥号、庙号、年号、改元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褒贬善恶的称号。
谥号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按感情色彩可分为:表扬性的,如文、武、景、明、惠、穆等;批判性的,如炀、厉、灵等;表同情的,如哀、怀、憨等。
2.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3.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就是唐太宗的年号。
4.改元,新皇帝继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就改了十一次年号。
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来称呼皇帝。
如清高宗年号是乾隆,他就被称为乾隆皇帝。
二、称谓(一)人称姓名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
如: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季氏将伐颛臾》)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③用于长辈称晚辈、平辈互称。
如:老臣贱息舒祺。
(《触龙说赵太后》)④用作介绍、为人作传、客观叙述等。
如: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赵、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过秦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称字、号、斋名、谥号。
古人对亲人的说法
古人对亲人的说法
古代文化中,对亲人的称呼和说法有许多不同的方式,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称呼和说法。
父亲: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往往被称为“父亲”、“爹爹”、“爸爸”等。
在古代文献中,也有一些称呼父亲的特殊说法,如“家父”、“元勋”、“庶君子”等。
父亲在家庭中是家长的代表,负责家庭的经济和生活。
母亲:母亲在古代文化中被称为“母亲”、“娘亲”、“妈妈”等。
还有一些称呼母亲的特殊说法,如“家母”、“令堂”、“贤母”等。
母亲在家庭中往往承担起照顾和抚养孩子、管理家务、保持家庭和谐的重要角色。
兄弟姐妹:古代中国文化中,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被视为非常重要的。
兄弟姐妹之间的称呼也很多样化,如“兄长”、“姐姐”、“弟弟”、“妹妹”等。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如“兄明”、“妹贤”等。
古代文化中,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往往被视为生命力和团结力的来源。
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在古代文化中也被赋予了很高
的地位。
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往往被称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在古代文献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如“高堂”、“外祖”等。
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在家庭中承担重要的角色,如辅导子女教育、传授家族文化和价值观等。
综上所述,古代文化中对亲人的称呼和说法非常多样化,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家庭、亲情和家族观念的重要性。
古人称谓礼仪文明
古人称谓礼仪文明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令子、令郎君、令嗣):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婿(令坦、令倩):尊称对方的女婿。
令媳:尊称对方的儿媳。
令正(令阃、贤阁,尊夫人):尊称对方的妻子。
乔梓:称人父子。
昆玉(昆仲):称人兄弟。
令侄:称人侄儿。
贤契:称自己的学生。
高足:称别人的学生。
人总是要交朋友的。
自古以来,对交什么性质的朋友,都有明确的称谓。
杵臼之交:交友不分贵贱;(《聊斋》)布衣之交:普通百姓间的交往;(《廉蔺列传》)莫逆之交:彼此情投意合;(《北史》)刎颈之交: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廉蔺列传》) 再世之交:与人父子两代都结成朋友;忘年之交:不计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竹马之交:幼年男女之间的交往;君子之交:看似平淡重在道义的朋友;车笠之交: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忘形之交:彼此以心相许不分形迹;金石之交:交谊深厚、如金石般坚固;金兰之交:友情契合,如同兄弟;平昔之交:往日结交的朋友;肺腑之交: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朋友;诗文之交:以诗文往来结交的朋友;患难之交:同经磨练而成为朋友。
一面之交:仅仅相识,但不甚了解。
市道交:古时以做买卖的手段结交的朋友,因其重利而忘义,后称小人之交。
至交:友谊最深的朋友。
世交:称世谊、世好,泛指两家世代交情。
故交:故旧、旧交、故人,泛指有旧的交情。
石交:交谊坚固;款交:以真情相待。
家父(家严、家君):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家姐:称自己的兄、姐。
舍北、舍妹:称自己的弟、妹。
舍侄:称自己的侄儿。
内人(内子、内助、拙荆):称自己的妻子。
外子:称自己的丈夫。
犬子(豚子、犬儿、小子):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称自己的女儿。
敝友:称自己的朋友。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
《礼记·少仪》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古人称谓简说
褒谥: 文、武
1、年号是封建帝王纪年 的名号; 2、年号起始于汉武帝; 3、新君继位,改变年号, 称“改元”; 4、同一个皇帝可多次改 元,唐高宗在位33年改元 14次,用了14个年号; 5、明清两代,新君继位 改元后不再改元,因此皇 帝用年号来称呼,明神宗 称万历皇帝,清圣祖称康 熙皇帝。
林冲 —— 豹子头 杨志 —— 青面兽 宋江 —— 及时雨
斋名:即书房、书斋 名,亦称斋号。 蒲松龄——聊斋先生 杨万里——杨诚斋
别号-庙号-尊号
别号:亦称“别字”,尊 重别人时不直接称呼“名” 与“字,称其”别号“。 陆游 —— 放翁 陶潜 —— 五柳先生 苏轼 —— 东坡 庙号: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中 奉祭是专门追加的一个称号。 从汉代起第一个皇帝的庙号为 高祖、太祖或世祖,以后的嗣 君则为太宗、世宗。
李渊:唐高祖 赵匡胤:宋太祖 李世民:唐太宗
尊号:是帝、后在世时由臣 下所称的,多为阿谀之词。 唐玄宗: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武则天:圣神皇帝。
谥号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 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 根据其生平事迹加给的一种 称号。 公 谥 私 谥 帝王:由礼仪官议定, 继位帝王认可确定。 臣下:由朝廷赐予。 有的有名望的文人学 者,由学生、亲友议 定的谥号。 黄庭坚:文节先生
古人称谓简说
姓·氏
名·字
小名·学名·诨名·斋名 别号·庙号·尊号·谥号·年号
姓——氏
姓:《说文》”人之 所生也”,从女从生。
从女旁 姬 姜 嬴姒妫
为了区别家族间的地 位、出身,就产生了氏。
旧有的族号
“氏”的本义是 “支”、“歧”,即 “姓”的分支。
后起的族号
姓 —— 氏
子 殷 、时 来 、宋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
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
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1、宗族称谓祖上: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
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
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
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
如三国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
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祖宗:是对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称。
从我国汉代开始,凡是创业的国君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为祖,如汉称刘邦为高祖,唐称李渊为高祖等等。
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称为宗,如汉称文帝刘恒为太宗,唐称李世民为太宗等。
子嗣、太宗、小宗: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宗子:大宗的嫡长子叫宗子。
对大宗来讲,他是家长;对于小宗来讲,他是族长,宗子继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庙的祭祀。
世子: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与“太”字意义相通。
支子:古代把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支子。
嫡子: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作嫡子。
同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嫡子有继承父亲地位的权力,在社会地位上远远高于庶子。
别子:古代把诸侯嫡长子以外的儿子都叫别子。
庶子:古代把妾所生的儿子称作庶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礼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嗣子:无子而以他人之子作为儿子,既为嗣子。
古人对他人姓名的9种称呼,涨知识了!
直称姓名(1)自称姓名或名。
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二十岁、女十五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司马迁为司马字长,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
称号号又称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称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都称祖,如明朝开国皇帝称明太祖,其儿子朱棣称明成祖。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称籍贯用一个人的籍贯来称呼。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人,故人称柳河东。
称郡望“郡望”是“郡”和“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如韩愈因为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世人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把官民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将军,人称其为王右军;杜甫任职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故被称为柳屯田。
女子各年龄段的古代称谓
女子各年龄段的古代称谓古代中国对女性的称谓十分讲究,不同年龄段的女子都有专门的称呼,真是让人感叹古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古代称谓,了解一下古人的智慧和风俗。
1. 少女时期的称谓1.1 童女在古代,年纪很小的女孩儿一般被称作“童女”。
这时候,她们还在蹒跚学步的阶段,整天玩耍、无忧无虑。
古人对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儿是非常宠爱的,称她们为“童女”体现了一种温柔的呵护。
1.2 女子当女孩儿稍微长大一点,已经有了一定的礼仪和知识,就会被称为“女子”。
这个称谓显示了她们逐渐从小女孩成长为一个有些社会地位的年轻女性,但还没有进入婚姻的年龄。
2. 青年时期的称谓2.1 闺中佳人到了青春年少的时候,女子通常被称为“闺中佳人”。
这时她们正值花样年华,容颜如花,性格也多了几分成熟。
古代对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有一种特别的赞美,常常用“闺中佳人”来形容她们的美丽和优雅。
2.2 妙龄女子另一个常见的称谓是“妙龄女子”。
这个词汇里包含了对女性青春美好的称赞,也意味着她们已经进入了适婚的年龄。
妙龄女子不仅要注重自身修养,还要处理好家庭和社会关系。
3. 成年后的称谓3.1 妻子当女子步入婚姻生活后,她们会被称为“妻子”。
这个称谓体现了她们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也意味着她们已经承担起了家庭责任。
在古代,妻子的地位和角色非常明确,她们是家庭的核心,承担着照顾家庭和子女的重任。
3.2 夫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女子可能会被称为“夫人”。
这个称谓不仅是对她们婚姻状态的尊重,也是对她们社会地位的肯定。
古代社会中,夫人往往是有影响力的女性,既要处理好家庭事务,也要参与社会活动。
4. 中老年时期的称谓4.1 母亲步入中老年,女子大多数会被称为“母亲”。
这个称谓不仅体现了她们作为母亲的角色,也显示了她们的成熟和智慧。
在古代,母亲的地位是极其崇高的,负责着家庭的管理和子女的教育。
4.2 老夫人到了老年,女子常被称为“老夫人”。
这不仅是对她年纪的尊重,也是对她一生经历和贡献的认可。
对古人尊称的四种方式
对古人尊称的四种方式一、尊称方式一:称谓尊敬古人之间对于尊贵的长辈或者地位高的人,常常使用称谓来表示尊敬。
这些称谓通常包含了对其身份、地位或者功绩的肯定。
比如,我们常常称呼孔子为“仲尼”,这个称谓包含了对孔子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的赞美。
另外,对于帝王,人们常常使用尊称“陛下”,这个称呼体现了对帝王权威和统治地位的尊重。
二、尊称方式二:字号赞美古人中,一些人因其才情出众、学识渊博或者功勋卓著而被称为“千古一人”、“天才”、“圣人”等字号。
这种尊称方式通过赞美对古人的崇高品质和杰出成就,使人们对其产生敬仰之情。
比如,我们常常称颂诗人杜甫为“诗圣”,这个字号赞美表达了对杜甫诗歌创作才华的崇拜。
三、尊称方式三:号称尊贵古人中,一些人因其特殊身份或者特定职位而被赋予尊贵的称号。
这种尊称方式通过赋予特定称号,彰显了其地位和权威。
比如,我们常常称呼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为“至圣先师”,这个称号体现了对孔子儒家思想的崇高评价。
四、尊称方式四:字谥褒扬在古代,对已故的贤人或者功臣,人们会赐予谥号以示褒扬。
这种尊称方式通过赋予特定字谥,表达了对古人高尚品德和伟大成就的肯定。
比如,我们常常称呼古代著名将领关羽为“武圣”,这个字谥展现了关羽在战场上的英勇和威武。
古人对于尊称的方式有称谓尊敬、字号赞美、号称尊贵和字谥褒扬。
这些尊称方式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传递了对古人杰出品质和卓越成就的尊重和赞美。
这些尊称方式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礼仪意义,也成为了后世对古人的称呼方式的参考。
我们在学习和传承古人的思想和文化时,也应该尊重他们的贡献和成就,用适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尊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称谓1.谦称与尊称(1)自谦称谓古代的自谦称谓,大都带有“卑、下、鄙、贱、愚、小”等语素,如“卑人、下愚、鄙人、贱子、小可”等;或者是带有这种意思的词语,如“仆、臣、不肖、不才、不佞”等,表明自己地位卑微,才疏学浅。
不但称呼自己有谦称,称呼自己的亲属也有谦称。
如:“家”常用作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如家父、家母、家兄。
“舍”常用作称比自己年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
“先”常用作称已去世的己方长者,如先帝、先父、先母。
“亡”常用作称同辈的去世者,如亡妻、亡弟。
(2)尊称称谓自谦称谓是以卑己的方式间接向对方表示礼敬,而尊称称谓是直接向对方表达敬意。
其方法有四种:①称人之字。
例: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君实”是司马光的字。
②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君”“子”“公”“先生”等。
③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④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
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2.年龄称谓襁褓(qiǎnɡbǎo):未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总角:幼年泛称。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jī):女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半百: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
期颐(jī yí):一百岁。
3.亲属关系称谓过去曾有人把中国古代的社会叫宗法社会。
宗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
先解释两个概念:六亲:父母妻子兄弟。
九族:有两种解释,一是纵向的,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一是横向的,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古代一人犯罪,常常牵连到亲属也被杀戮,所谓灭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所谓诛九族,包括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亲属,以及旁系亲属中的兄弟、堂兄弟等。
这是封建专制时代惨无人道的刑法。
介绍古代人的称谓
①介绍古代人的称谓(可根据情况简单介绍)【直称姓名】(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敬称或自称: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称谥号】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称斋名】南宋诗人杨万里称为杨诚斋;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称籍贯】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称贾谊为贾太傅;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称其王右军;王维世称王右丞;杜甫称为杜拾遗、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一、姓名和称谓(一)人称姓名1.直称姓名(1)用于自称。
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丘迟顿首。
(《与陈伯之书》)(2)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馅于后。
(《指南录后序》)(3)用于做介绍,为人作传。
例如: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传》)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出于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
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2)称号。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左忠毅公逸事》)(3)称谥号。
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
(《左忠毅公逸事》)(4)称斋名。
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名、爵名(1)称官名。
例如: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
(《梅花岭记》)(2)称爵名。
例如:宁南南下,统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5.几项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久,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二)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王侯自称。
例如: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廉颇蔺相如列传》)(2)臣自称。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3)一般人自称。
例如:愚以为营中之事。
(《出师表》)(4)女子自称。
例如: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2.敬称(1)称君王。
例如: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再拜献大王足下。
(《鸿门宴》)(2)称庙号。
例如: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
(《海瑞传》)(3)称师。
例如:夫子哂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师说》)(4)称朋友、尊长。
例如: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中国传统称谓大全
中国传统称谓大全古代称谓大全1、古代年龄称谓总论: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2、古代年岁的别称:总角:指童年。
古代人如何称呼自己以及家人
古代人对自己的称呼1.鄙人:古人称呼自己的谦词2.臣:古代作官的在皇族面前的自称3.孤:古代皇帝自称4.小人:古代一些下级对上级,奴才对主人的自称,有自贬自贱以抬高听话人之意;也指坏人5.在下:古人自称6.陛下:对皇帝的尊称7.阁下:对听话对象的尊称8.令郎:指对方的儿子9.愚:对自己的称呼,谦词10.奴才:古代一些下级对上级,奴才对主人的自称,有自贬自贱以抬高听话人之意11.先生:老师;对学识高的人的称呼12.奴家:古代女子自称13.晚生:一般是书生在比自己资历高的人面前自称14:卿:古时高级官名;古时君称臣;古时夫妻或好朋友之间表示亲爱的称呼古代人如何称呼自己以及家人(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
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
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中国古文称呼
中国古文称呼
在中国古代,人们之间的称呼通常依据社会地位、年龄和性别来决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古文称呼:
1.君:用于尊称国君、皇帝等地位高的统治者,也可以用于
对长辈或上级的尊称。
2.臣:用于自称作为国君、皇帝等的属下或臣子。
3.朕:指皇帝自己,用于自称。
4.官人:用于对官位较高的人的尊称。
5.夫子:用于对学问深、地位高的学者的尊称。
6.先生:用于对有学问或地位较高的男性的尊称,相当于"
先生"或"先生"。
7.夫人:对已婚女性的尊称,相当于"夫人"或"夫人"。
8.小姐:对未婚女性的尊称,相当于"小姐"。
9.兄长:用于对年纪较大、地位高的男性的亲切称呼,相当
于"兄长"或"哥哥"。
10.弟弟:用于对年纪较小或地位低的男性的亲切称呼,相
当于"弟弟"或"弟弟"。
这些称呼在古代社会中很常见,但现代社会的称呼方式已经有所变化,更多地使用现代化的称谓,如先生、女士、老师等。
古人对儿女的称谓
古人对儿女的称谓
一、对儿子的称谓:
1、孩子: 古人一般叫儿子为“孩子”,古代母亲最思爱的是孩子,把儿子叫做孩子是母亲特有的叫法,而且最显老中的温情。
2、小君子:在古代书籍中,经常提到“小君子”这个词,此词一般用来指“儿童”,很受当时家长认可。
3、者昆仑:古代孩子受熏德护教,对方圪梿、真经、德诫有尊重。
“者昆仑”就是指其朝拜吉祥神昆仑有礼貌的孩子,也可代表孩子的孝道观念。
4、小王爷:这是家长对儿子的赞美,意为将儿子看得高孤优秀,以至于把他当作王爷一样重视喜爱。
二、对女儿的称谓:
1、孩子: 古人一般叫女儿为“孩子”,古代母亲最思爱的是孩子,把女儿叫做孩子是母亲特有的叫法,而且最显老中的温情。
2、小仙子:Age耳中比较常见的称谓,当时家长希望女儿聪明伶俐,
美貌可人以致于就把女儿叫做“小仙子”,去表达他们在女儿身上的殷切期望。
3、昭礼:古代女孩子经常风俗被教育有“礼学”的教化,“昭礼”是家长对女儿孝道教化的完善,引以为荣的表示了女儿的心态。
4、小公主:也是家长对女儿的一种赞美,意思是将女儿看得非常高崇重,以这种形式来表达家长对女儿的爱的喜爱。
古代人如何称呼自己以及家人
古代人如何称呼自己以及家人古代人如何称呼自己以及家人古代人对自己的称呼1.鄙人:古人称呼自己的谦词2.臣:古代作官的在皇族面前的自称3.孤:古代皇帝自称4.小人:古代一些下级对上级,奴才对主人的自称,有自贬自贱以抬高听话人之意;也指坏人5.在下:古人自称6.陛下:对皇帝的尊称7.阁下:对听话对象的尊称8.令郎:指对方的儿子9.愚:对自己的称呼,谦词10.奴才:古代一些下级对上级,奴才对主人的自称,有自贬自贱以抬高听话人之意11.先生:老师;对学识高的人的称呼12.奴家:古代女子自称13.晚生:一般是书生在比自己资历高的人面前自称14:卿:古时高级官名;古时君称臣;古时夫妻或好朋友之间表示亲爱的称呼古代人如何称呼自己以及家人(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
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
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称籍贯】
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
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2:【称郡望】
韩愈昌黎人(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3:【称官名】
《琵琶行》:“江洲司马春衫湿”“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杜甫曾任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
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
4:【称爵名】
名将郭子仪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
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5:【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6:【兼称】
1:《游褒禅山记》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2:《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7 :【直呼姓名】
1.用于自称: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厌恶的人:不幸吕师蒙构恶于前
3.用于给人作传记: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8 :【称号、字、斋号、谥号】
1.称号:青莲居士、东坡居士
2.字:王子安,白乐天,
3.斋号:聊斋先生
4.谥号;乡先辈左忠逸公欧阳文忠公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自谦词:
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
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
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
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对别人称自己家年纪大的亲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
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
在下-----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晚辈或地位低的人
小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
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
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老人;
妾------女子;
寡君----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
古人称谓之敬称
1)对帝王的敬称: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驾,本指皇帝的车驾。
古人
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
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使节--------节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令,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驾 (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
贤侄、贤弟、仁兄等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丈、丈人专指岳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