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姆法则的一个新证明

合集下载

1.3 克莱姆法则(1)

1.3 克莱姆法则(1)
第 1.3 讲 克莱姆法则
教学要求
1 2 3 了解克莱姆法则的条件和结论; 认识范得蒙行列式; 熟悉掌握计算行列式的几种常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克莱姆法则 条件:1)必须是 n 个方程,n 个未知数; 2)系数行列式 D 一定不等于零。 结论:1)线性方程组有唯一解; 2)唯一解为 x1
D1 D , x2 2 , D D
n 1 x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 1 x3
n 1 xn
Dn ( x j xi )
i 1 j i 1
n
n
3 掌握范德蒙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从第 n 行开始,后行减去前行的 x1 倍,再用行列式按行展开定理,提出每列元素的公 因式,找出递推规律,以此类推。 练习:书 P26 6 题(4) ,8 题(3) 。
a1n xn ann xn
a1n ann
D1 D , x2 2 , D D
由克莱姆法则,得到课本上第 24 页的定理 4、定理 5。 注意: 1)克莱姆法则的作用是为我们推导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理论提供理论依据; 2)求解线性方程组时,我们很少用克莱姆法则; 3)在第一章讲克莱姆法则,告诉我们,行列式在求解线性方程组时的应用。
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唯一解、无解和有无穷多解的充要条件
大连海事大学数学系 1
练习:书 P28
10 题、11 题、12 题。
二、范德蒙行列式 1 认识范德蒙行列式;
1 x1 Dn x
2 1
1 x2 x
2 2
1 x3 x
2 3
1 xn
2 xn
x1n 1
2 知道范德蒙行列式的结果;
大连海事大学数学系

克莱姆法则的证明及应用

克莱姆法则的证明及应用

克莱姆法则的证明及应用克莱姆法则(Cramer's rule)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提供了一种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克莱姆法则的证明可以通过矩阵的行列式理论进行推导,并且可以应用于求解n个未知数的n个线性方程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克莱姆法则的证明以及其应用。

证明:假设有一个n个未知数的线性方程组,可以表示为Ax=b,其中A为一个n阶方阵,x为未知数向量,b为常数向量。

1.首先,我们求解方阵A的逆矩阵A^-12.接下来,我们用行列式的形式表示方程组的解x_i。

(1)当i=1时,我们将方程组的第i列替换为常数列b,得到矩阵A_i。

(2) 计算矩阵A_i的行列式det(A_i),并用方程组的解x_i表示为x_i=det(A_i)/det(A)。

3.重复步骤2,直到求解出n个方程的解x_1,x_2,...,x_n。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证明了克莱姆法则。

应用:1.求解2x2线性方程组:当线性方程组只包含两个未知数时,可以直接应用克莱姆法则求解。

例如,对于方程组:a₁x+b₁y=c₁a₂x+b₂y=c₂其中a₁、b₁、c₁、a₂、b₂、c₂为已知常数,求解x和y的值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x=(c₁b₂-b₁c₂)/(a₁b₂-b₁a₂)y=(a₁c₂-c₁a₂)/(a₁b₂-b₁a₂)2.求解3x3线性方程组:对于包含三个未知数的线性方程组,同样可以利用克莱姆法则进行求解。

例如,对于方程组:a₁x+b₁y+c₁z=d₁a₂x+b₂y+c₂z=d₂a₃x+b₃y+c₃z=d₃其中a₁、b₁、c₁、d₁等为已知常数,可以通过克莱姆法则计算x、y、z 的值。

3.求解特殊矩阵的逆矩阵:4.分析线性方程组的可解性:总结:克莱姆法则是一种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有效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行列式运算推导出方程组的解。

克莱姆法则的证明可以通过矩阵的行列式理论进行推导,其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求解不同数量未知数的线性方程组,也可以应用于求解特殊矩阵的逆矩阵和判断线性方程组的可解性。

克莱姆 法则

克莱姆 法则

b1 ,b2 , ,bn 全为零,则此方程组称为 n 元齐次线性方程组,即
a11x1 a12 x2 a21x1 a22 x2 an1x1 an2 x2
a1n xn 0 , a2n xn 0 ,
ann xn 0 .
( 1-16 )
相关概念
方程组(1-15)的系数 aij 构成的行列式
2 8 5 1
9 D1 5
3 2
0 1
6 2
81 , D2
1 0
9 5
0 1
6 108 , 2
0 4 7 6
1 0 7 6
2 18 1
2 1 5 8
1 D3 0
3 2
9 5
6 2
27 , D4
1 0
3 2
0 1
9 27 , 5
140 6
1 4 7 0
所以, x1
D1 D
81 27
3 , x2
根,则 f (x) 是一个零多项式。 证明:设 a1 ,a2 , ,an1 是 f (x) 的 n 1 个不同的根,即
c0 c0
c1a1 c1a2
c2a12 c2a22
cna1n 0 , cna2n 0 ,
c0
c1an1
c2
a2 n1
cn
an n 1
0,
这是以 c0 ,c1 , ,cn 为未知数的齐次线性方程组,其系数行列式为

1 a1 a12 1 a2 a22
a1n
11
1
a2n
a1 a2
an1
D 1 a3 a32
a3n a12 a22
a2 n 1
1 an1
a2 n 1
an n 1

克莱姆法则的证明及应用

克莱姆法则的证明及应用

克莱姆法则及其应用前 言克莱姆法则是瑞士数学家克莱姆经过证明的出的,克莱姆 (Cramer,Gabriel,1704-1752),瑞士数学家。

生于瑞士,卒于法国。

在巴塞尔时与与约翰·伯努利、欧拉多人学习交流,并成为挚友,,曾任教学和哲学教授,克莱姆对数学的贡献主要指在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方面。

克莱姆法则是高等代数的重点内容之一,以及克莱姆法则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计算行列式,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克莱姆法则。

1. 预备知识若想学习克莱姆法则,必须知道什么是系数行列式。

现在就给介绍一下系数行列式。

设含有n 个未知量n 个方程的111122112212222212n n n n nn n a x a x a b a x a x a b a a a b +++=+++=+++=(1-1)其系数构成的行列式111212122212n nn n nna a a a a a D a a a =称为方程组(1-1)的系数行列式。

1. 克莱姆法则的定义克莱姆法则(Cramer Rule ):一个含有n 个未知量n 个方程的线性方程组(1-1)当它的系数行列式0D ≠时,有且仅有一个解:1212,,,.n n D D D x x x D D D === (1-2)期中JD 是将D 的第j 列换成常数项21,,,nb b b 而其余列不变的行列式。

即111,111,11212,122,121,1,1j j n j j n j n n j n n j nna ab a a a a b a a D a a b a a −+−+−+=1122,(1,2,).j j n nj b A b A b A j n =+++=2. 克莱姆法则的证明方法克莱姆法则有多种证明方法,在此我中立出三种证明方法,分别是2.1克莱姆法则的一般证明方法2.1.1 克莱姆法则的一般证明方法在给 在第一节中已经给出克莱姆法则的定义,再次就不在家赘述。

关于克莱姆法则推论的证明补充

关于克莱姆法则推论的证明补充
高 教 学 刊
高 教 科 研
J o u r n a l o f H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2 庆 红
( 常州工学院 数理与化工 学院 , 江苏 常州 2 1 3 0 0 2 )
摘 要: 克 莱姆 法则是 解 线性 方程组 的根 本 法则 。 不 管使 用什 么工具 ( 比如 矩 阵 ) , 最后 解 决 问题 仍 然是克 莱姆 法 则。 同济版 《 线性代 数》 在给 出推 论 的必要 条件 后 虽然也 指 出 了条件 是 充分 的 , 但 基 于章 节 的安 排 , 在 没有 建立 线性 方 程 组 解的理 论 的前提 下 , 还 不能 给 出充分 条件 的证 明。 为 了方便 应 用 , 本文 给 出两种 克 莱姆 法则推论 的证 明补 充 。 关键 词 : 克 莱姆 法 则 ; 克 莱姆 法 则推论 ; 证 明
a s m a t r , t h e i f n a l s o l u t i o n t o t h e p r o b l e m i s s t i l l b y C r a m e r ' s R u l e . 《 T h e L i n e a r A l g e b r a ) , w h i c h p u b l i s h e d b y T o n g j i
中图分 类 号 : 01 5 1 . 2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2 0 9 6 一 O 0 0 X( 2 0 1 5 ) 2 1 — 0 2 6 0 — 0 2
Abs t r a c t :C r a me r ' s Ru l e i S a f u n d a me n t a l r u l e f o r s o l v i n g l i n e a r e q u a t i o n s .No ma t t e r wh a t t o o l s a r e u s e d .s u c h

克莱姆法则矩阵及其运算

克莱姆法则矩阵及其运算

......
an1 an2......ann
等……
n阶方阵
●零矩阵 ——所有元素都为零的矩阵,简记作 0mn。
如 0 ...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等……
●对角形矩阵——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不全为零,其它的
元素都为0的方阵,简记作 。
0 0
0
2
2 0 0
0
0
0
(2)1
1
2
0
11
1 2
1
0
1
11 1 2 1 0
0 0 0
1
2
0
1 2 0
AB与BA不同型
AB BA
1 2 0 1 2 1
(3)
1
2
1
0
2
1
0
(4)
1
1 1
0
1
2 1
2
1
2
2
(5)
1 0
1 2 1 0
3
2
2 0
5
2
(6)
2 0
31
解 系数行列式为
11 1 1
1 2 1 4
D
142
2 3 1 5
3 1 2 11
5111
2 2 1 4
D1 2
3
1
142 5
0 1 2 11
11 5 1
1 2 2 4
D3 2
3
2
426 5
3 1 0 11
15 1 1
1 2 1 4
D2 2
2
1
284 5

线性代数—克莱姆法则

线性代数—克莱姆法则

D 0,则(2)必有非零解.
8
例2 问 取何值时,齐次线性方程组
x1 x 2 x 3 0

x1

x2

x3

0
x1 x2 x3 0
有非零解?
解 1 1 2 1 1
11 1
D 1 1 2 1 ( 2) 1 1
3 2
0 1
9 27,
5
14 0 6
1 4 7 0

x1

D1 D

81 27

3,
x2

D2 D

108 27

4,
x3

D3 D

27 27

1,
x4

D4 D

27 27

1.
7
a11 x1 a12 x2 a1n xn 0
称方程组 a21x1a22x2a2nxn 0
D 27,
8 1 5 1
2 8 5 1
9 D1 5
3 2
0 1
6
1
2 81, D2 0
9 5
0 1
6 108,
2
0 4 7 6
1 0 7 6
21 8 1
2 1 5 8
1 D3 0
3 2
9 5
6 2

27, D4
1)
an1 x1 an2 x2 ann xn bn
的系数行列式不等于零,即
a11 a12 a1n
D a21 a22 a2n
0,
an1 an2 ann

关于克莱姆法则推论的证明补充

关于克莱姆法则推论的证明补充

关于克莱姆法则推论的证明补充
克莱姆法则也称为克莱米法则,它原本是一种量子物理的定理,表示粒子在同一时间点中
的状态不会改变。

但是,它也被拓展到非物理领域,比如传播学、组织管理等,进而变成
一种推论原则。

在克莱姆法则下,如果对一个系统进行了动力学模型建模,那么这个系统
会处于一种恒定的状态,即势能是恒定的,即大小不会发生改变。

克莱姆法则的推论原理提供了无限多的用途。

简而言之,它主要是建立在动能定律的基础
上的,意思是某一当前状态中,一切不变量、势能、运动量等任何不能发生变化的对象都
是恒定不变的。

换句话说,它针对的是在系统中没有任何外力或是刺激作用,自身状态不
变的情况,强调量子系统不能自己波动或变化。

证明克莱姆法则推论原理的关键是概括它所涉及的动力学概念,即系统的势能不会改变。

根据牛顿的动力学第三定律,“当物体作用于某物上的力之和为零,动能不会改变”,即
动能是恒定的,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所以,可以证明某些特定情况下,量子状态不会改变,也就是克莱米法则。

克莱姆法则不仅涉及动力学定律,而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实际应用到传播学、组织管
理等领域,对于满足条件的系统的行为进行预测,即处于恒定状态。

如果物体能改变它自
身的动能,即表现出不稳定的状态,这是很难有结论的。

证明克莱米法则推论的完整性要
求认真地研究大量的数学等公式,以便满足外界的一致性要求,说明克莱米法则中所涉及
的假设系统条件。

第四节 克莱姆法则,总结

第四节  克莱姆法则,总结
b1 b2 a12 a 22
a12 a 22
∴ x1 =
(1) × a 21 − ( 2 ) × a 11 得:( a12 a 21 − a11 a 22 ) x 2 = b1 a 21 − b2 a11
b1a 22 − b2 a12 = a11 a 22 − a 21 a12 a11 a 21
a11 a 21
a 11 x 1 + a 12 x 2 + L + a 1 n x n = b 1 a x + a x +L + a x = b 21 1 22 2 2n n 2 LLLLLL a n 1 x 1 + a n 2 x 2 + L + a nn x n = b n a11 a12 L a1n a 21 a 22 L a 2 n 当系数行列式 D = L L L L ≠ 0 时 a n1 a n 2 L a nn Dj 有且仅有惟一解 x j = D ( j = 1,2,L , n) , 其中 Dj 是
4.升阶法(也称加边法); 升阶法(也称加边法); 5.递推法; 递推法; 6.利用范德蒙行列式; 利用范德蒙行列式;
利用性质计算行列式的若干技巧: 利用性质计算行列式的若干技巧:
1.任何一个行列式从理论上讲都可以化为三角行 列式; 列式; 2.如果任意两行或两列有部分元素相同,可通过 如果任意两行或两列有部分元素相同, 相减约掉 ; 3.当各列总合相等时,可将其它各行均加到第一 当各列总合相等时, 行,然后提取公因子; 然后提取公因子; 当各行总合相等时, 当各行总合相等时,可将其它各列均加到第一 列,然后提取公因子; 然后提取公因子;
k k 1 k2 + 1 2 1 k2 +1 2 0 1 2 = 0 2k − k 2 2k + 1 0 − k3

克莱姆法则的一个新证明

克莱姆法则的一个新证明

线性代数培训之收获——对“克莱姆法则”的一个新教案有幸参加国家线性代数精品课程的培训,聆听李尚志老师的教诲,真是受益匪浅,感触很多。

李老师对数学的高深领悟,“空间为体,矩阵为用”,独创性的设计了线性代数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代数与几何的内在联系,使人耳目一新。

李老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以问题为驱动,引入新概念,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如n阶行列式、线性相关、线性无关、方程的秩等)有了形象的、感性的、更简洁、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用几何方法引入二阶行列式和三阶行列式,而且赋于其几何含义:二阶行列式和三阶行列式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有向面积和平行六面体的有向体积,更一般n阶行列式在几何上表示“n维体的有向体积”,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去发现更多,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定理,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正如李老师所说评价教学的效果主要是看学生懂了没有,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对比本人对线性代数的理解以及教学实际,真是差距很大,觉得自己需要努力去奋斗。

这里就结合这次培训的体会和收获联系自己以往的线性代数教学实际,拟写一份教案,谈谈自己对“克莱姆法则”内容新的处理方式。

§7克莱姆法则一、教学内容(1) 克莱姆法则的证明(2) 克莱姆法则的应用二、教学要求(1)理解克莱姆法则的证明(2)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唯一解的充分条件是它的系数行列式D≠0;若D=0,方程组无解或有无穷多解(3)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必要条件是它的系数行列式D=0;若D≠0,方程组只有零解教学过程一、(定理1)克莱姆法则若n×n线性方程组⑴的系数行列式D=则方程组⑴有唯一解:x=x=,x=. ⑵其中D(i=1,2,,n)是把系数行列式D中的第i列的元素用方程组⑴右端的常数项代替后所得到的n 阶行列式,即D=.证:先证明⑵式是方程组⑴的解.要证⑵式是方程组⑴的解,只需把它代入方程组⑴的第i个方程,如果左端也等于bi ,则说明⑵确是方程组⑴的解.将⑵代入方程组⑴的第i个方程的左端,并把D按照第i列展开,第i个方程的左端=a +a++a=(aD+aD++aD)=[ a(bA11+b2A21++biAi1++bnAn1)+ai2 (bA12+b2A22++biAi2++bnAn2)++ain(bA1n+b2A2n++biAin++bnAnn)]=[b1(ai1A11+ai2A12++ainA1n)+b2(ai1A21+ai2A22+ +ainA2n)++bi (ai1Ai1+ai2Ai2++ainAin)++bn(ai1An1+ai2An2++ainAnn)]根据行列式按行展开法则,可以看出,上面最后一式的方括中只有bi的系数是D ,而其他bk(k≠i)的系数都是零,从而第i个方程的左端=a+a++a=(bi D)=bi =第i个方程的右端, i=1,2,,n.故⑵确是方程组⑴的解.再证明解的唯一性.若方程组⑴还有一个解:x1=c1 , x2=c2 ,,xn=cn⑶只要证明⑶与⑵相同即可.将⑶代入方程组⑴,得⑷现在构造一个新的行列式c1 D=(即在D的第1列乘以c1)给此行列式的第2,3,,n 列分别乘以c2,c3,,,cn后都加到第1列,得c1D=根据⑷式,得c1D==D1, 因为D≠0,所以 c1=.同理可证,c2=,, cn=.唯一性得证.(说明:我们学校现使用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三版)》,其中克莱姆法则的证明(现略),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商榷和改进:一是先证明解的唯一性,后验证解的存在性,是否符合思维逻辑?因为没有解的存在性这个前提,怎么谈解的唯一性?二是在解的唯一性的证明中所用的技巧很强与前面行列式的性质联系不够,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难以理解,而且不具备数学中证明很多“唯一性”问题的一般方法.因为一个好的方法应是一般性的、具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功效,而且应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化未知为已知,这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4节 克莱姆法则

第4节 克莱姆法则

1 1 1
有非零解,试确定a, b, c 应满足何种条件.
0 0
1
ba ca D a b c a bc ac ab bc c(a b) b(a c )
1 1 (a b)(c a ) (a b) (b c ) (c a ) 0 c b
所以a, b, c应至少有两个相等.
(1)
的系数行列式不等于零,即
a11 a12 a1 n a 21 a 22 a 2 n D 0, a n1 a n 2 a nn
那么线性方程组(1) 有解,并且解是唯 一的,解可以表为
2
D3 Dn D1 D2 x1 , x2 , x3 , , xn . D D D D
6
8
1
5
1
2
8
5
1
9 3 0 6 1 9 0 6 D1 108, 81, D2 5 2 1 2 0 5 1 2 0 4 7 6 1 0 7 6 2 1 8 1 2 1 5 8 1 3 9 6 1 3 0 9 D3 27, D4 27, 0 2 5 2 0 2 1 5 1 4 0 6 1 4 7 0
证略.
注意:在利用克莱姆法则解方程组时,(1)方程组中 方程的个数与未知数的个数必须相等;(2)系数行列 式不能等于零.
3
例1 用克莱姆法则解方程组
2 x1 x 2 5 x 3 x 4 8 , x 3x 6 x 4 9, 1 2 2 x 2 x 3 2 x 4 5, x1 4 x 2 7 x 3 6 x 4 0 .
1 1 1 1 1
2 ( 2) 0 1 0 ( 2)( 1) , 0 0 1

克莱姆法则的简易证明

克莱姆法则的简易证明

克莱姆法则的简易证明
假设每个人在做出决策或行动时都会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亚当·斯密的凯莱姆法则认为,如果这样的决策是最大利益的最佳选择,则所有人都会采取相同的决策。

证明:假设有N个人,每个人做出同一决定。

设它们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最大利益的选择。

设xi为第i个人最大利益的选择,显然,存在一个x使x1=x2=...=xn。

证明我们要证明x是最优选择。

假设存在一个x*不是最优选择,即存在一个i满足x*>xi。

但根据假设,每个人都会追求最大利益,第i个人就会选择xi,而不是x*,这与假设矛盾,因此有x=x1=x2=…=xn=x*,即x是最优选择。

以上就是证明亚当·斯密的凯莱姆法则的简易证明。

克莱姆(cramer)法则的两种证明方法

克莱姆(cramer)法则的两种证明方法

克莱姆(cramer)法则的两种证明方法
克莱姆法则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定理,用于求解n元线性方程组的解。

它有两种证明方法:代数法证明和几何法证明。

1. 代数法证明:
- 首先,假设有一个n元线性方程组Ax=b,其中A是一个
n×n的矩阵,x和b是n维列向量。

- 根据克莱姆法则,如果A是可逆矩阵,即det(A)≠0,那么方程组有唯一解,解为x=A⁻¹b,其中A⁻¹是A的逆矩阵。

- 现在我们使用线性代数的定理,在矩阵A的逆矩阵存在的条件下,通过线性方程组的变换可以得出唯一解的表达式。

- 我们可以通过对Ax=b两边同时左乘A的逆矩阵A⁻¹,得到x=A⁻¹b。

- 这样就证明了克莱姆法则成立。

2. 几何法证明:
- 首先,我们将n元线性方程组转化为矩阵形式Ax=b,并将其视为方程组的几何表示。

- 根据几何直观,如果矩阵A是可逆的,即行向量或列向量的线性组合不为零,那么方程组有唯一解。

- 当A是可逆矩阵时,矩阵A的行向量或列向量构成一个n维的空间,称为列空间或行空间。

- 如果矩阵A是可逆的,那么由于列空间或行空间的维数等于n,所以方程组有唯一解。

- 因此,几何上的直观理解也证明了克莱姆法则的成立。

这些证明方法都是基于线性代数的基本原理和定理,可以通过严谨的推导和数学推理来证明克莱姆法则的正确性。

1.4克莱姆法则

1.4克莱姆法则

8 9 0
1 3
1 3
1 5
27,
D1 81 x1 3, D 27
D3 27 x3 1, D 27
27,
D2 108 x2 4, D 27
D4 27 x4 1. D 27
16
例2
问 取何值时,齐次线性方程组
1 x1 2 x2 4 x3 0, 重要题型! 2 x1 3 x2 x3 0, x x 1 x 0, 有非零解? 1 2 3 1 3 4 解 1 2 4 1 1 D 2 3 1 2 1 0 1 1 1 1
为该方程组的解集。 若常数项 b1 , b2 ,L , bn 全为零, 称此方程组为齐次线性方程组; 若常数项 b1 , b2 ,L , bn 不全为零, 则称此方程组为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克莱姆法则
如果线性方程组
a11 x1 a12 x 2 a1n x n b1 a x a x a x b 21 1 22 2 2n n 2 a n1 x1 a n 2 x 2 a nn x n bn
(1)
a11 a 21 a n1 a12 a 22 an 2 a1 n a2n a nn
的系数行列式不等于零,即 D

0
注:只适合n个方程n个未知数
4
那么线性方程组1有解,并且解是唯一的,解 可以表示为
D3 Dn D1 D2 x1 , x2 , x3 , , xn . D D D D
将其代入上式,得
7
记住
D j b1 A 按照第j列展开 1 j ...bi A ij ...bn A nj

用克莱姆法则验证矩阵A的逆矩阵

用克莱姆法则验证矩阵A的逆矩阵
5 2
第2 3卷第 1期
21 0 0年 2月

高等 函授 学报 ( 自然 科学 版)
J u n l fHih rCo r s o d n eEd c t n Na u a in e ) o r a g e re p n e c u a i ( t rlSce c s o o
2 1 0O

高职 高专教 学 ・
用 克莱 姆 法则 验证 矩 阵 A 的逆 矩 阵
朱 双 荣
( 汉 船舶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公共 课 部 , 北 武 汉 4 0 5 ) 武 湖 30 0
摘 要 : 合 逆 矩 阵 的 定 义 和 矩 阵 相 等 的概 念 , 克 莱姆 法 则 验 证 矩 阵 A 的 逆 矩 阵 A 一 结 用
余子式 ;
不妨假 设 A = = =

K K


E代表 阶单位 矩阵 。
2 定 理
阶方 阵 A 可逆 的充分 必要条 件是 A 是非奇
异矩 阵 , 并且 A 一 A n・
根据逆 矩 阵的定 义知 A ・ = E, : A 即
A 口 l ^ 口 2
将左 边 的两 个矩 阵相乘 确定 出所得 矩阵的各 个 位置上 的元 素 , 再利 用矩 阵相等 的条件 由左 引, 右 两边两个 矩 阵的第 一列对 应元 素相等 可以得 到
如下 的方 程组 :
+ ^+ Ⅱ 1 l x
+ ^+ 0 2 1 z
定理 的证 明则 是结 合行 列式 的性 质通过 矩阵 的乘
口H 口 2 K 1
l 1 l 2
口l 口2 K
再依 次 由左 右 两边 两个 矩 阵 的 第 34 … 、 、、

克莱姆法则及证明

克莱姆法则及证明

第7节克莱姆(Cramer)法则一、线性方程组元线性方程组就是指形式为:(1)得方程组,其中代表个未知量,就是方程得个数,,;称为方程组得系数,称为常数项.线性方程组得一个解就是指由个数组成得有序数组,当个未知量分别用代入后,式(1)中每个等式都成为恒等式.方程组(1)得解得全体称为它得解集合,如果两个线性方程组有相同得解集合,就称它们就是同解方程组.ﻫ为了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必须讨论以下一些问题:(1)、这个方程组有没有解?ﻫ (2)、如果这个方程组有解,有多少个解?(3)、在方程组有解时,解之间得关系,并求出全部解.本节讨论方程得个数与未知量得个数相等(即)得情形。

二、克莱姆法则ﻫ定理1(克莱姆法则)如果线性方程组(2)得系数行列式:那么这个方程组有解,并且解就是唯一得,这个解可表示成:(3)其中就是把中第列换成常数项所得得行列式,即。

分析:定理一共有3个结论:方程组有解;解就是唯一得;解由公式(3)给出.因此证明得步骤就是:第一,把代入方程组,验证它确实就是解。

这样就证明了方程组有解,并且(3)就是一个解,即证明了结论与。

第二,证明如果就是方程组(2)得一个解,那么一定有.这就证明了解得唯一性,即证明了结论。

证明:先回忆行列式得一个性质,设阶行列式,则有:接下来证明定理.首先,证明(3)确实就是(2)得解。

将行列式按第列展开得:,其中就是行列式中元素得代数余子式。

现把代入第个方程得左端,得:这说明将(3)代入第个方程后,得到了一个恒等式,所以(3)就是(2)得一个解。

其次,设就是方程组(2)得一个解,那么,将代入(2)后,得到个恒等式:(4)用系数行列式得第列得代数余子式依次去乘(4)中个恒等式,得到:将此个等式相加,得:从而有:。

这就就是说,如果就是方程组(2)得一个解,那么一定有,所以方程组只有一个解。

三、齐次线性方程组在线性方程组中,有一种特殊得线性方程组,即常数项全为零得方程组,称为齐次线性方程组。

克莱姆法则推导范文

克莱姆法则推导范文

克莱姆法则推导范文克莱姆法则(Cramer's Rule),又称为克莱默法则,是一种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它是由瑞士数学家克莱姆(Gabriel Cramer)于18世纪提出的。

克莱姆法则通过计算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的行列式和替换其中一列为方程组的常数项列来求解未知数的值。

下面将详细推导克莱姆法则的原理。

假设我们有一个包含n个未知数的线性方程组:```a11x1 + a12x2 + ... + a1nxn = b1a21x1 + a22x2 + ... + a2nxn = b2...an1x1 + an2x2 + ... + annxn = bn```其中a11, a12, ..., ann为方程组的系数,b1, b2, ..., bn为方程组的常数项,x1, x2, ..., xn为未知数。

我们首先求出这个方程组的系数矩阵A和常数项矩阵B:```A = , a11 a12 ... an1a21 a22 ... an...........an1 an2 ... anB=,b1b..b```首先,我们计算系数矩阵A的行列式值D,即:```D = , a11 a12 ... an1a21 a22 ... an...........an1 an2 ... an```然后,我们计算将常数项矩阵B替换在A的第i列的行列式值Di,其中i为方程组的未知数的下标,即:```Di = , a11 a12 ... bi ... an1a21 a22 ... bi ... an.................an1 an2 ... bi ... an```求得Di之后,我们可以利用克莱姆法则的推导公式计算第i个未知数的值xi,即:```xi = Di / D, i = 1, 2, ..., n```接下来我们将推导克莱姆法则的公式。

假设我们有方程组:```A·X=B```其中A为系数矩阵,X为未知数矩阵,B为常数项矩阵。

克莱姆法则及证明

克莱姆法则及证明

第7节克莱姆(Cramer)法则一、线性方程组元线性方程组是指形式为:(1)的方程组,其中代表个未知量,是方程的个数,, ; 称为方程组的系数,称为常数项。

线性方程组的一个解是指由个数组成的有序数组,当个未知量分别用代入后,式(1)中每个等式都成为恒等式。

方程组(1)的解的全体称为它的解集合,如果两个线性方程组有相同的解集合,就称它们是同解方程组。

为了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必须讨论以下一些问题:(1).这个方程组有没有解?(2).如果这个方程组有解,有多少个解?(3).在方程组有解时,解之间的关系,并求出全部解。

本节讨论方程的个数与未知量的个数相等(即)的情形。

二、克莱姆法则定理1(克莱姆法则)如果线性方程组(2)的系数行列式:那么这个方程组有解,并且解是唯一的,这个解可表示成:(3)其中是把中第列换成常数项所得的行列式,即。

分析:定理一共有3个结论:方程组有解;解是唯一的;解由公式(3)给出。

因此证明的步骤是:第一,把代入方程组,验证它确实是解。

这样就证明了方程组有解,并且(3)是一个解,即证明了结论与。

第二,证明如果是方程组(2)的一个解,那么一定有。

这就证明了解的唯一性,即证明了结论。

证明:先回忆行列式的一个性质,设阶行列式,则有:接下来证明定理。

首先,证明(3)确实是(2)的解。

将行列式按第列展开得:,其中是行列式中元素的代数余子式。

现把代入第个方程的左端,得:这说明将(3)代入第个方程后,得到了一个恒等式,所以(3)是(2)的一个解。

其次,设是方程组(2)的一个解,那么,将代入(2)后,得到个恒等式:(4)用系数行列式的第列的代数余子式依次去乘(4)中个恒等式,得到:将此个等式相加,得:从而有:。

这就是说,如果是方程组(2)的一个解,那么一定有,所以方程组只有一个解。

三、齐次线性方程组在线性方程组中,有一种特殊的线性方程组,即常数项全为零的方程组,称为齐次线性方程组。

显然,齐次线性方程组总是有解的,因为就是它的解,这个解称为零解;其他的,即不全为零的解(如果还有的话),称为非零解。

克莱姆猜想证明

克莱姆猜想证明
先后)的倍数, 倍数个数所占比率不大于
2 1 , 根据引理及推论, 如果 是去模 p j 的一个同余类, pj pj
2 是去模 p j (2 除外)的两个同余类。因为在不大于 x 的所有正整数中去掉不大于 x 的所有素 pj
数的倍数后, 余下的数 (1 除外) 为素数, 所以不大于 x 的素数间隔小于或等于去掉模不大于 x 的 所有素数的两个n)
n i 2 (1 ) . 2 j 2 pj
定理:不大于 x 的素数间隔小于 ln 2 x 证明:设连续素数 p1 2 , p 2 3 ,… p j …, pi ,在连续整数 1 2 3 4 5 … m …
pi pi +1 pi +2 … pi 1 中去掉 2 的倍数后,再去其他素数 p j (1≤j≤i,合适配置去素数倍数
pj 2 pj

p j 1 p j 2 pj p j 1

1 p2 1 p 1 p 2 p 1 2 ( ) 2 p 3 p 2 p 3 p p 1 p p 2
是去模 p j 余 0 的一个同余类后,余下数所占比率。在不大于 x 的所有正整数中去
如果
j 1
1 ) pj
成立。
当 i=k+1 时, ∵
p1 |n, p 2 |n,…, p k |n,据归纳假设
k

y k (n) n (1
j 1
1 ) pj
因为 p k 1 |n ,所以 m=o (mod p k 1 ) 的数有
k n 1 (1 ) 个 p k 1 j 1 pj k
i
y i (n) n (1
j 1
1 ). pj
证明:I.当 i=1 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性代数培训之收获——对“克莱姆法则”的一个新教案有幸参加国家线性代数精品课程的培训,聆听李尚志老师的教诲,真是受益匪浅,感触很多。

李老师对数学的高深领悟,“空间为体,矩阵为用”,独创性的设计了线性代数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代数与几何的内在联系,使人耳目一新。

李老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以问题为驱动,引入新概念,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如n 阶行列式、线性相关、线性无关、方程的秩等)有了形象的、感性的、更简洁、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用几何方法引入二阶行列式和三阶行列式,而且赋于其几何含义:二阶行列式和三阶行列式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有向面积和平行六面体的有向体积,更一般n 阶行列式在几何上表示“n 维体的有向体积”,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去发现更多,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定理,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正如李老师所说评价教学的效果主要是看学生懂了没有,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对比本人对线性代数的理解以及教学实际,真是差距很大,觉得自己需要努力去奋斗。

这里就结合这次培训的体会和收获联系自己以往的线性代数教学实际,拟写一份教案,谈谈自己对“克莱姆法则”内容新的处理方式。

§7克莱姆法则一、教学内容(1) 克莱姆法则的证明(2) 克莱姆法则的应用二、教学要求(1)理解克莱姆法则的证明(2)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唯一解的充分条件是它的系数行列式D ≠0;若D=0,方程组无解或有无穷多解(3)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必要条件是它的系数行列式D=0;若D ≠0,方程组只有零解 教学过程一、(定理1)克莱姆法则若n ×n 线性方程组⎪⎪⎩⎪⎪⎨⎧=+++=+++=+++n n nn n n n n n n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22112222212111212111,, ⑴ 的系数行列式D=,0212222111211≠nn n n nna a a a a a a a a则方程组⑴有唯一解:x 1=,1D D x 2=,2D D ,x n =DD n . ⑵ 其中D i (i=1,2, ,n)是把系数行列式D 中的第i 列的元素用方程组⑴右端的常数项代替后所得到的n 阶行列式,即D i =nn i n n i n n ni i ni i a a b a a a a b a a a a b a a1,1,121,221,22111,111,111+-+-+-.证:先证明⑵式是方程组⑴的解.要证⑵式是方程组⑴的解,只需把它代入方程组⑴的第i 个方程,如果左端也等于b i ,则说明⑵确是方程组⑴的解.将⑵代入方程组⑴的第i 个方程的左端,并把D i 按照第i 列展开,第i 个方程的左端=a 1i D D 1+a 2i D D 2+ +a in D D n =D 1(a 1i D 1+a 2i D 2+ +a in D n ) =D1[ a 1i (b 1A 11+b 2A 21+ +b i A i1+ +b n A n1)+ a i2 (b 1A 12+b 2A 22+ +b i A i2+ +b n A n2)++a in (b 1A 1n +b 2A 2n + +b i A in + +b n A nn )] =D1[b 1(a i1A 11+a i2A 12+ +a in A 1n )+ b 2(a i1A 21+a i2A 22+ +a in A 2n )++b i (a i1A i1+a i2A i2+ +a in A in )++b n (a i1A n1+a i2A n2+ +a in A nn )] 根据行列式按行展开法则,可以看出,上面最后一式的方括中只有b i 的系数是D ,而其他b k (k ≠i)的系数都是零,从而第i 个方程的左端=a 1i D D 1+a 2i D D 2+ +a in DD n =D 1(b i D )=b i =第i 个方程的右端, i=1,2, ,n.故⑵确是方程组⑴的解.再证明解的唯一性.若方程组⑴还有一个解:x 1=c 1 , x 2=c 2 , , x n =c n ⑶只要证明⑶与⑵相同即可.将⑶代入方程组⑴,得⎪⎪⎩⎪⎪⎨⎧=+++=+++=+++n n nn n n n n n n b c a c a c a b c a c a c a b c a c a c a 22112222212111212111,, ⑷ 现在构造一个新的行列式c 1 D=nn n n nna a c a a a c a a a c a211222*********(即在D 的第1列乘以c 1)给此行列式的第2,3, ,n 列分别乘以c 2,c 3, ,,c n 后都加到第1列,得c 1D= nn n n nn n n nn n nn n a a c a c a c a a a c a c a c a a a c a c a c a2221122222221211121212111+++++++++根据⑷式,得c 1D=nnn n nna ab a a b a a b222221121=D 1, 因为 D ≠0,所以 c 1=D D 1. 同理可证,c 2=D D 2, , c n =D D n . 唯一性得证.(说明:我们学校现使用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三版)》,其中克莱姆法则的证明(现略),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商榷和改进:一是先证明解的唯一性,后验证解的存在性,是否符合思维逻辑?因为没有解的存在性这个前提,怎么谈解的唯一性?二是在解的唯一性的证明中所用的技巧很强与前面行列式的性质联系不够,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难以理解,而且不具备数学中证明很多“唯一性”问题的一般方法.因为一个好的方法应是一般性的、具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功效,而且应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化未知为已知,这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基于以上想法,,本文给出克莱姆法则的一个简捷的证明. 先证明了解的存在性,再证明了解的唯一性,在证明中充分应用了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的展开定理,学生容易理解,而且具有一定意义的数学教育价值.另外,不足之处是,能否象李老师所说引导学生去自然而然的发现这个定理,而不是一开始直接给出这个定理,再去证明,本人目前还没有好的方法,有待继续考虑。

)例1 解线性方程组(现略)(说明:这是一个含有4个未知数4个方程的非齐次线性方程组,其目的是熟悉克莱姆法则的内容和直接的、简单的应用,也使学生对克莱姆法则从一般到特殊有感性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克莱姆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定理1的逆否定理为:定理1ˊ若线性方程组(1)无解或有两个不同的解,则它的系数行列式D=0二、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克莱姆法则若线性方程组(1)中的所有的常数项全为0,即b 1=b 2=…=b n =0, 若线性方程组(1)称为齐次线性方程组。

事实1:齐次线性方程组必有解,如x 1=x 2=…x n =0一定是它的解。

这个解称为它的零解。

如果有一组不全为0的数是它的解,则这个解称为它的非零解。

事实2:若齐次线性方程组有一个非零解,则它有无穷多解。

(说明:这2个事实不难证明,它们在后续的学习中反复遇到,而且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如零向量可以用任意一组向量线性表示,特别是事实2为后续学习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设下伏笔,正如李老师所说很多内容事实上是一回事,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这里讲透了以后可以少讲,这样使得学生精装上阵,减轻学生头脑的负担,先将书由薄读厚,再由厚读薄。

)定理2 若n ×n 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D ≠0,则此齐次线性方程组只有零解。

定理2的逆否定理为:定理2ˊ若n ×n 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则它的系数行列式D=0。

证:用反证法。

假设D ≠0,则由 克莱姆法则可知该齐次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有唯一解x 1=,1D D x 2=,2D D ,x n =DD n 。

而D 1=D 2=…D N =0,因此唯一解是零解,这与有非零解相矛盾。

故D=0。

注1:定理2ˊ的逆命题也成立,即若n ×n 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D=0,则它一定有非零解。

(第三章证明)注2:关于更一般的m ×n 线性方程组的情况在本书第三章讨论。

例2 设齐次线性方程组⎪⎩⎪⎨⎧=-+=-+=++-0)4(2,0)6(2,022)5(3121321x x x x x x x λλλ有非零解,问λ取何值? 解 由定理2ˊ可知,若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则它的系数行列式D=0,即D=λλλ---402062225=()()()()()λλλλλ-------6444465 =()()()λλλ---825=0 从而得2=λ或5=λ或8=λ。

(说明:齐次线性方程组的情形是线性方程组的特例,从而定理2和定理2ˊ分别是定理1和定理1ˊ的特例,分别由定理1和定理1ˊ演绎得到。

数学教学中,归纳和演绎无处不在,我们要给学生强调一般化和特殊化的关系,这容易被忽视。

特别是定理2ˊ的逆命题我们还没有证明,所以这里的例2是将原例题改变而成,原例题是问λ取何值时,此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

这样,更符合逻辑,好让学生懂数学,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因为李教授说我们不但要教数学,也要教学生,不但要懂数学,更要懂学生。

)兰州交通大学李兴东2007,1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