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学犯罪
失业与犯罪关系的经济学视角分析
失业与犯罪关系的经济学视角分析在当代社会中,失业和犯罪两个问题都是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重要议题。
然而,很多人未曾意识到,失业与犯罪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可以深入分析这种关系,以期找到减少犯罪的有效措施。
首先,失业问题对犯罪的影响不可忽视。
失业率高涨时,许多人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负担沉重,心理压力增加,这会诱发一些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经济学家认为,无业者更倾向于采取不法手段获得财富,以填补经济缺口。
研究表明,失业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犯罪率就会增加1.5%至2.5%。
这为我们认识和解决犯罪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其次,犯罪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犯罪活动的增加会造成社会治安的恶化,不仅损害了人民的人身安全,也直接影响到商业环境的营造和发展。
企业在恶性犯罪频发的地区面临带来的财产安全风险,因此,企业在决定投资和扩大规模时,会更倾向于那些治安良好的地方,这导致了失业人口难以找到适合的工作机会。
因此,为了改善就业市场,减少犯罪活动至关重要。
解决失业与犯罪之间的关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就业市场的投入和管理力度,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社会的整体就业水平。
其次,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使其更有竞争力。
高素质劳动者更容易在就业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工作,从而减少他们陷入犯罪的可能性。
此外,社会应加强对失业者的援助和支持,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减少他们面对的心理压力。
在国际层面上,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失业和犯罪的问题。
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和移民流动,往往会带来劳动力的重分布,同时也使就业市场发生变化。
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应加强协作,建立共同的失业与犯罪问题研究机构,分享经验,互通有无,共同应对面临的挑战。
总结起来,失业与犯罪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失业问题不仅会诱发犯罪活动的增加,同时也会对就业市场产生消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犯罪经济学原理
犯罪经济学原理犯罪经济学是犯罪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犯罪行为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它探讨了为什么人们会选择犯罪行为、犯罪如何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预防和打击犯罪。
一、利益与成本的权衡犯罪经济学认为,人们在选择是否犯罪时会对犯罪行为的利益和成本进行权衡。
利益包括犯罪行为所带来的经济收益,而成本则包括犯罪行为所必须承担的风险和代价。
人们会选择犯罪行为,当其所带来的利益大于成本时。
二、机会成本的影响机会成本是指在选择一项行动时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行动。
犯罪经济学指出,对于潜在犯罪者来说,选择犯罪行为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合法的经济机会,因此他们会在犯罪行为的利益和放弃其他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
如果其他合法机会的回报足够高,潜在犯罪者就可能选择放弃犯罪。
三、犯罪的机会结构犯罪的机会结构是指犯罪行为与经济环境的关系。
犯罪经济学认为,犯罪行为容易发生在机会成本较低、法律执法不完善的环境中。
例如,一个社会中存在着高失业率和低收入水平的地区,犯罪的机会成本相对较低,因此犯罪率可能较高。
而在一个法律法规完善、执法严厉的社会中,犯罪行为的机会成本相对较高,犯罪率可能较低。
四、犯罪的预防与打击犯罪经济学认为,通过经济手段可以预防和打击犯罪。
一方面,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等措施可以降低犯罪率。
另一方面,提高犯罪行为的机会成本,加大犯罪行为的风险和代价,也可以有效阻止人们选择犯罪。
例如,加强法律执法力度、提高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建立健全的社会安全体系等都可以起到预防和打击犯罪的作用。
五、犯罪经济学的应用犯罪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实际社会问题的解决中。
例如,在制定预防犯罪政策时,可以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采取措施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等,以减少犯罪行为的诱因。
在打击犯罪行为时,可以依据犯罪经济学的原理,加大犯罪行为的成本和风险,提高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以起到威慑作用。
犯罪经济学通过分析犯罪行为与经济因素的关系,揭示了人们选择犯罪的动机和机制,为制定预防和打击犯罪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经济犯罪的经济学分析
指 犯 罪 嫌 疑 人 在 从 事 某项 犯 罪 活 动 时 . 所需 要 付 出 的代 价 。
( ) 犯 罪 的 财务 成 本 二
活 动 或 产 业 。他 把 犯 罪 行 为 与 其 他 经 济 活 动如 消 费 、 生 产
等 同起 来 .认 为 其 中也 存 在 成 本 收益 及 最 优 状 态 等 典 型 的 经 济 学 问 题 贝克 的这 一 分 析 体 系 是 从 经 济 学 的角 度 对 犯
需 投 入 的 总 和
一
、
经济 犯 罪 的成 本 分 析
规 律 ,善 于发 现 和利 用 防 范 薄 弱 环节 实施 犯罪 .不 少 经 济 犯 罪 案 件 是 由 内部 人 员 或 内外 勾 结 作 案 .具 有 隐蔽 性 的 特 点 。经 济 犯 罪 主体 职业 上 的便 利 与 专 业 素 质 的 比 较 优 势 降
罪 进 行 分 析 理 论 的最 基 本 的框 架 .它 的基 本 分 析 模 式备 的直 接财 力支 出 。 如 购 买 作 案
工 具 、学 习作 案 技 术 以及 与之 相 关 的差 旅 开 销 。
经 济 犯 罪 案 件 的专 业 性 越 强 ,所 需 直 接 成 本 越 高 。 经 济 犯 罪 又 叫 白领 犯 罪 或 职业 犯 罪 。犯 罪 主 体 大 多具 有 较 高 的智 力 水 平 与 判 断 力 ,特别 是 具 有 丰 富 的 专业 知 识 。 犯 罪 分 子 许 多 是 金 融 、 财 税 、 外 贸 、计 算 机 等 方 面 的 专 业 人
中 图 分 类 号 :D9 7 文 献标 识 码 :A 1 文 章 编 号 :1 7 — 4 5 ( 01 )0 — 0 7 0 6 2 6 0 2 1 3 0 3— 3
犯罪的经济分析 PPT
❖ 3、解释与描述:
❖ ——从总体上说,犯罪活动会使得GDP低于没有犯罪 活动情况下得GDP。犯罪防范活动或措施如果得到 有效实施得话,则会使GDP高于没有犯罪防范措施情 况下得GDP。正因为有犯罪防范活动情况下得GDP 高于没有这种活动情况下得GDP,所以犯罪防范活动 可以被视为经济产品或服务。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一、什么就是犯罪?
❖ 1、不道德? ❖ ——例子:谋杀、大多数得偷盗行为等; ❖ ——例子:吸大麻、酗酒、赌马、同性恋与通
奸等行为。 ❖ ——结论:?把判断某一行为就是否道德,作为
判断该行为就是否为犯罪得标准就是站不住 脚得。
❖ 2、不合法?
❖ ——例子:在限速为20英里且空无一人得大街 上以30英里得时速行驶就是不道德得吗?或者, 在取得捕钓许可之前在山涧小溪中钓鱼就是 否不道德?当您被捕时您会发现这些行为很可 能就就实:云南 ❖ 2、金三角 ❖ 3、美国: ❖ ——1988年3月17日,星期四,晚上10:45,布朗克斯区
(Bronx),弗尼亚·布朗(vernia Brown)在一场毒品交易 混战中被流弹击中身亡。弗尼亚·布朗就是因为禁毒 政策而死得。然而,如果她得死就是该政策得“成 本”,那么,“购买”其生命得“支出”又就是什么? 社会从这项导致她死亡得禁毒政策中又获得了哪些 好处?
❖ 第三个假定就是犯罪必须受到可能得相应得 惩罚,可能性从0%到100%。
❖ 这些假定实际上也就是从经济学得视角 对犯罪进行分析得理论基石与逻辑起点。只 有以这些假定为基础,经济学中得其它理论与 推论才能够在犯罪学领域得以运用,对犯罪进 行经济学分析得最终目标:制定出能够实现社 会效益最大化得控制犯罪策略,才有可能变为 现实。
贝克尔:犯罪和刑罚的经济分析
犯罪与惩罚:经济分析法(Crime and Punishment: An Economic Approach)加里.S.贝克尔(Gary S. Becker)一、自上个世纪初始,西方国家立法规模急速扩大,以至颠覆了于整个19世纪占据主导地位的一个理念,即“法律消极干预”原则。
政府不再仅仅保护那些遭遇谋杀、强奸或盗窃侵害的人身及财产利益,而是将规制的力量渗透到更多社会领域中,如反对歧视、处罚商业共谋、惩治交通违规、……等等。
法律涉足的领域数量大、范围广。
从各个方面影响个人生活,而无论其社会背景、教育程度、年龄、种族等。
另外,违法者被发现并定罪的概率及处罚的性质和程度也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
然而,纵然存在种种差异,实践中所有的立法仍共享了某些共同的特质,它们构成了本文关注的主题。
二、基础分析1、犯罪成本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创造新的术语,我们于此处使用“犯罪”一词,但以下分析仍旨在足够一般化以涵盖所有的“违法行为”:不仅包括那些常常为媒体大篇幅报道的重罪行为,如谋杀、抢劫、暴力袭击等,同时还将包括诸如逃税、“白领犯罪”、交通违规等一系列轻微犯罪行为。
尽管几乎被所有经济学家所忽视,从广义上讲,犯罪行为仍不失为一项十分具有经济学意义的活动或曰“行业”。
近日,“美国总统公正司法委员会”(下称“委员会”)收集并发布的一系列相关数据表明:1965年,联邦、州及各级地方政府用于警察、刑事法庭及律师和校正机制方面的公共支出总额达40亿余美元;同时个人用于防止入室行窃警报设施、保安、律师以及其他形式的自我保护措施方面的私人支出总额约为20亿美元。
无疑,以上两项支出,尤其后者,都严重被低估了——在具体的部门法,如公平雇佣法,的实施过程中的公共支出没有被计算在内,同时大量的个人预防犯罪支出,从移居郊外到打的出行等等,也被忽略了。
此外,委员会估算出种种不法消费,如毒品、卖淫、赌博等,带来的总收益多达80余亿美元。
财产型犯罪,如诈骗、故意毁坏财物、盗窃等,造成的损失达40亿美元,同时人身型犯罪,如谋杀、暴力袭击等,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达30亿美元。
犯罪经济学
第5章、犯罪经济学偷风不偷月、偷雨不偷雪俗语热情的心如果不能受到冷静的脑的支配,则受害的并不是那些罪犯,而是生活在此恐惧阴影下的每一个人。
《公共问题经济学》犯罪经济学是法与经济学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小偷、抢劫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废除死刑运动从西方开始,现在在中国的法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力;本章从人是理性的假设出发,分析犯罪的社会成本、罪犯的犯罪决策过程及我们可以针对性的作为、防范犯罪资源的最优配置法则、废除死刑等问题背后的经济学逻辑。
一、犯罪的定义和社会成本1.1定义及分类犯罪,按照波斯纳的定义,是由国家起诉的,并且罪犯必须向国家交付罚金或承受像被关进监狱那样的非金钱刑罚1。
犯罪可以粗略的分为以下四类:(1)暴力犯罪,即针对人身的犯罪,如谋杀、强奸、严重伤害和持械抢劫等行为;(2)侵犯财产罪,如欺诈、偷窃、贪污、纵火和故意毁坏他人(公共)财产等行为;(3)非法物品和服务交易罪,如赌博、卖淫、毒品交易等行为;(4)其他类型的犯罪,如遗弃、污染环境、事故逃逸等行为。
当然,随着国情不同,各国对犯罪的外延也有所区别,如卖淫和贩卖毒品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犯罪行为,而在一些欧洲小国,如荷兰,这是合法行为。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在以前属于犯罪的行为现在并不构成犯罪,如20世纪早期的美国,酒的地位就和现在的毒品一样,是违禁品,贩卖就是犯罪,而现在只要不卖给一定年龄以下的未成年人,就不是犯罪。
同时,一些以前并不属于犯罪的行为现在也有可能触犯刑法,如婚内强奸,买卖可卡因等。
1.2犯罪的社会成本与其它社会问题的经济学一样,犯罪经济学中的成本也是机会成本。
而从经济学角度看,犯罪给社会所造成的净经济成本是:没有犯罪行为也没有犯罪防范活动的情况下的国内生产总值2与有犯罪行为和犯罪防范活动情况下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差。
我们以偷窃行为为例说明犯罪的社会成本。
(1)小偷不去偷窃而去进行产品和劳务生产所创造出来的价值。
因为小偷从事的偷窃行为需要小偷进行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投入,在一个没有小偷的社会,这些时间和精力能用于生产鞋、工艺品乃至科学知识;(2)小偷行为过程中的净损失。
犯罪和惩罚经济全面分析
本章结构和框架
• 1.刑法的传统理论 • 2.犯罪与惩罚的经济分析 • 3.犯罪与惩罚的经济学专题
犯罪和惩罚经济全面分析
• “犯罪的真实尺度就是其对社会所造 成的危害。”
• --------凯撒·贝卡利亚,《关于犯罪与惩罚》 (1764年)
犯罪和惩罚经济全面分析
例1:
完美吐赃:使侵权者在有吐赃的侵权和不侵 权间无差异的货币金额。
货币惩罚:使倾向于不侵权而不是侵权的货 币金额。
一般地,惩罚要强过吐赃
犯罪和惩罚经济全面分析
• 一个例证: • 若小偷打碎一扇价值100美元的车窗,并
偷了一部价值75美元的收音机。 • 完美赔偿:175美元 • 完善吐赃:75美元 • 惩罚:超过75美元的货币金额 • 罪犯会被要求支付175美元作为赔偿给受
• 2.即便完美赔偿是可能的,法律也会尽力保 护潜在受害者的权利而不是利益。
• 例如,车祸受害者获得了完美赔偿,他们的 人身和财产利益虽受到保护,但其不受他人 干涉自由行事的权利却遭受践踏。
• 当物品通过自愿交易获得时,能保证物品流 到对其评价最高的人手里。但物品未经双主 同意的换手,如偷窃,并不能带来同样的保 证。
害者,同时向国家支付100美元的罚金。
犯罪和惩罚经济全面分析
§2.关于犯罪和惩罚的经济理论
一、侵权法之不足,刑法之必要
民事诉讼法不能最小化犯罪成本
• 1.赔偿不完美。如失去一条腿时,完美赔偿是 不可能的。
• 惩罚的目的不是给犯罪定价,而是威慑犯罪。 如你要多少钱才同意某人用一把锤子袭击你?
犯罪和惩罚经济全面分析
犯罪和惩罚经济全面分析
二、理性犯罪
$ 惩 罚
严 x1
犯罪与刑罚的经济学分析
犯罪与刑罚的经济学分析【摘要】刑法的经济学分析是从效益的角度对犯罪理论,刑法的存在,刑罚制度等问题进行分析和阐释,如果一个刑法的体系是符合效益最大化,那么就是值得提倡的,相反,则是应该进行改进。
通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阻止犯罪的发生,最佳的刑罚制度能够增加犯罪成本起到对罪犯的威慑作用。
对其充分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刑法理论的发展,对立法,以及司法实践都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学分析;犯罪;刑罚;局限性一、概述法律经济学习惯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法律制度,为法律规范的权利,义务,法律关系的分配提供最优化的配置。
从最能体现社会效率的角度解析法律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意在建立新的符合效益的法律结构体系。
从而与经济分析和法律的法理方法论结合起来。
波斯纳所探讨的经济分析的方法,似乎被其运用到一切法律问题之上。
从宏观的法学理论的角度的研究,也包含对刑法,民法等单个部门法的分析理论。
刑法的经济分析理论是法律的经济分析学说在刑法这一法律部门中的运用和体现,在这个学科中波斯纳对刑法的分析理论采取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运用道德和政治的视角,而使用了一种从一个全新的经济层面进行分析的手法——以犯罪成本和刑罚成本等概念来剖析刑法,对刑法的意义,存在的依据,犯罪论,刑罚论等有关刑法的具体问题进行论述,构造了一个由经济学分析法为脉络的新型刑法理论。
按照其效益中心说,建立更加符合利于降低成本的刑事体系,从立法,司法更加符合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出发,使得社会资源被更好的分配。
二、犯罪的经济学分析(一)刑法存在的根据在波斯纳看来,法律体系就是以刺激效益为目的,用来阻止企图规避市场的行为的发生。
因为,在交易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市场是资源合理配置最有效益的方法,任何规避市场的强制性交易都是没有效益或低效益的,因此,法律就是用来对这种行为的阻止。
[4]犯罪都不可能导致使资源从低效率转向高效率的配置(利用)。
拿盗窃来说,如果小偷不愿意用交易的方式来获取一件财物,那么此件财物在小偷手中的效益肯定要比在物品主人的手中要低,因为小偷的取得不需要对价。
犯罪经济论
本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日渐成熟,西方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那就是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即“加里·s·贝克革命”的逐步兴起。
“经济分析”作为一种方法和思维工具日益渗透到广泛的“非经济”领域的人类行为的研究中,象对婚姻、犯罪、种族、习俗等问题的研究。
并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准确的数学计算而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
对犯罪进行经济上的分析的理论正是在这一思潮中应运而生。
对犯罪进行经济分析的首创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s·贝克。
他首先系统的,规范地对犯罪作了经济学上的行为分析。
他认为“犯罪”可以看作是一种重要活动或产业1。
他把犯罪行为与其它经济行为如消费、生产等等同起来,认为其中也存在成本收益及最优状态等典型的经济学问题,同时他把惩罚看成是与犯罪行为相辅相成的产物,从经济学上看它是社会的一种产出,惩罚所需的费用也就是社会实施惩罚行为所付的成本,惩罚收益也就是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制止及预防犯罪,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犯罪和惩罚的社会总成本和社会总收益2。
贝克的这一分析体系为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犯罪进行分析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框架,他的后继者如埃利奇、考特等虽然对他的理论进行了补充和修正,但始终没有突破这一体系。
象罗伯特·考特与托马斯·尤伦所著的《法和经济学》3中对犯罪和刑罚的描述大量的借鉴了贝克的分析方法。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社会学和法学的角度去研究犯罪问题,但到本世纪60、70年代,有关犯罪与惩罚的社会学、法学研究却走到了一个阶段性的尽头。
对社会现实生活中暴露出来的一些新问题、新现象,已有的理论似乎显的苍白无力4。
从经济学的视野出发来探讨犯罪无疑对犯罪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能量。
“最大化行为,理性人,效率标准”等概念的导入,为犯罪学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领域。
从本质上讲,所谓犯罪经济论就是指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最大化假定、理性、成本、收益、偏好等经济学的概念、判断和方法对犯罪的产生原因、运行过程、社会危害进行分析,并进而寻求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犯罪控制策略的理论,也就是说对犯罪进行经济学的分析。
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有组织犯罪
用 其独 立 于主 流社 会 的组织 理念 与行 为规 范对 其 组织 成员 的行 为进 行约 束 ,并借 助于 同主 流 社会 的天 然 联系 ,使 这种 约束 的作 用辐 射 到全 社会 的人 群 。这种 规则 的作 用力 随着个 体
费用 较 高的市 场 交易 。但 企业 也不 可 能无 限扩张 、完 全取 代市 场 。 因为企业 内交 易 也有交
易成 本 ,如果 过 高 ,又 会 被市场 交 易所 取代 。选 择企 业还 是市 场 , 即企业 和市场 的边 界 , 取决 于两 者交 易 费用 的 比较 。1 9 6 0年 , 科斯在 《 社会 成本 问题 》中提 出了著名 的科 斯定理 :
通过有组织犯罪提供的亚社会制度有组织犯罪个体在面对主流社会制度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个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有限理性问题能够解决主流社会制度所制造的道德陷阱或者说是利己陷阱能够为自己在对抗主流社会制度执行时产生的代价谋求来自有组织犯罪组织的补偿
《 犯 罪 研 究 》2 0 1 3年第 1期
理 论研 究
如果 交 易费用 为零 ,无 论初 始 的权 利如 何界 定 ,资源 的配 置都 是 有效率 的。后来 经济 学家 又推 出科 斯第 二 定理 :在 交易 费用 为正 的情 况下 ,不 同的权利 界 定 ,会 带 来不 同效率 的资
源配置。
北京 警 察学 院侦 查系 ,助 理研 究员
・2 5・
主流 社会 制度 执 行成 本 增加 的情 况 下 ,这种 备选 方 案 的诱 惑力对 某 些经 济领 域或 者 风 险一
收益 偏好较 强 的经济 人而 言就变 得更 大 。 由于 “ 交 易费用 ”表 现 的是制度 运行 的成本 ;因
新古典犯罪论体系
新古典犯罪论体系
新古典犯罪论体系是一种基于经济学原理的犯罪分析理论,它认为犯罪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犯罪者在进行犯罪活动时会权衡得失,选择最优解。
这种理论认为,犯罪的成本和收益是影响犯罪行为的主要因素,如果犯罪的成本高于收益,那么犯罪行为就会减少。
新古典犯罪论体系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犯罪者的决策过程、犯罪行为的成本和收益、以及犯罪防控的措施。
在犯罪者的决策过程中,他们会考虑到犯罪的可能性、犯罪所能带来的收益以及犯罪的成本,包括被捕、被起诉、被判刑等。
在犯罪行为的成本和收益方面,成本包括监狱的刑期、可能失去的自由和家庭关系等,收益则包括财富、权利和社会地位等。
犯罪防控的措施包括加强警察力量、制定更严厉的法律和加强社会教育等。
新古典犯罪论体系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基于理性决策的
犯罪分析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犯罪行为的动机和原因,从而采取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但是,新古典犯罪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其中包括它过于简化了犯罪行为的动机和原因,忽略了其复杂性和多样性等。
因此,我们需要更全面和深入的犯罪分析理论,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犯罪行为。
- 1 -。
走私犯罪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走私犯罪现象的经济学分析--结论:反走私没有最后的胜利文/尹花[摘要]走私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也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它伴随经济的发展和管理制度的限制而出现。
当前走私犯罪现象在走私对象、走私渠道、走私规模、走私手法上呈现出新的特点。
本文拟运用经济学理论,从当前走私犯罪现象的特点入手,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经济学分析。
关键词:走私经济学分析走私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也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它伴随经济的发展和管理制度的限制而出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从此,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对外经济贸易迅猛发展,科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不可避免地伴生出了走私等一些非法犯罪现象。
从法律上来讲,走私是一种逃避国家对进出口贸易的管制,非法牟取暴利,严重危害国家主权和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具体说,走私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损害国家利益的违法行为,凡是有意违反国家进出境管理规定,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限制或应税的货物、物品进出关境的行为,都是走私。
反走私是相对于走私而言的,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所有与走私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行为。
反走私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反走私是指所有同走私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行为,包括对走私的立法行为,查缉走私的执法行为,以及对走私进行刑事制裁的司法行为。
狭义的反走私仅指运用各种手段、知识和技术依法揭露和制止走私违法行为的执法行为,也称查缉走私,简称缉私。
近年来,随着打私力度的不断加大,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大规模的走私犯罪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走私现象仍然存在,走私犯罪没有得到彻底根除。
从当前走私动态和形势来看,走私犯罪现象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从走私对象上看,重点商品的走私仍是走私热点。
汽车、香烟、冻品、电脑零配件等重点敏感商品以及毒品、淫秽物品、文物、濒危物种等禁止性物品仍是走私的重点商品。
贝克尔:犯罪和刑罚的经济分析
犯罪与惩罚:经济分析法(Crime and Punishment: An Economic Approach)加里.S.贝克尔(Gary S. Becker)一、自上个世纪初始,西方国家立法规模急速扩大,以至颠覆了于整个19世纪占据主导地位的一个理念,即“法律消极干预”原则。
政府不再仅仅保护那些遭遇谋杀、强奸或盗窃侵害的人身及财产利益,而是将规制的力量渗透到更多社会领域中,如反对歧视、处罚商业共谋、惩治交通违规、……等等。
法律涉足的领域数量大、范围广。
从各个方面影响个人生活,而无论其社会背景、教育程度、年龄、种族等。
另外,违法者被发现并定罪的概率及处罚的性质和程度也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
然而,纵然存在种种差异,实践中所有的立法仍共享了某些共同的特质,它们构成了本文关注的主题。
二、基础分析1、犯罪成本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创造新的术语,我们于此处使用“犯罪”一词,但以下分析仍旨在足够一般化以涵盖所有的“违法行为”:不仅包括那些常常为媒体大篇幅报道的重罪行为,如谋杀、抢劫、暴力袭击等,同时还将包括诸如逃税、“白领犯罪”、交通违规等一系列轻微犯罪行为。
尽管几乎被所有经济学家所忽视,从广义上讲,犯罪行为仍不失为一项十分具有经济学意义的活动或曰“行业”。
近日,“美国总统公正司法委员会”(下称“委员会”)收集并发布的一系列相关数据表明:1965年,联邦、州及各级地方政府用于警察、刑事法庭及律师和校正机制方面的公共支出总额达40亿余美元;同时个人用于防止入室行窃警报设施、保安、律师以及其他形式的自我保护措施方面的私人支出总额约为20亿美元。
无疑,以上两项支出,尤其后者,都严重被低估了——在具体的部门法,如公平雇佣法,的实施过程中的公共支出没有被计算在内,同时大量的个人预防犯罪支出,从移居郊外到打的出行等等,也被忽略了。
此外,委员会估算出种种不法消费,如毒品、卖淫、赌博等,带来的总收益多达80余亿美元。
财产型犯罪,如诈骗、故意毁坏财物、盗窃等,造成的损失达40亿美元,同时人身型犯罪,如谋杀、暴力袭击等,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达30亿美元。
浅谈犯罪经济学视野中的知识产权犯罪
浅谈犯罪经济学视野中的知识产权犯罪[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也在不断增多,目前我国在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缺陷。
逐步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有利于我国国际形象的树立,更是保护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犯罪经济学;知识产权犯罪;防控知识产权犯罪是经济犯罪中的一种类型,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区域特征、行为主体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特征,在实施知识产权犯罪防控措施时,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控。
本文对我国的知识产权犯罪现状和知识产权犯罪防控现状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可行的防控措施。
一、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现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活动模式不断更新,知识产权犯罪率也在不断地攀升,本文从知识产权犯罪的几个方面来概括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现状特点。
(一)从案件数量来看案件数量是能够反映知识产权犯罪基本现状的一个重要方面,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从2000年至2006年期间,共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案件6万多例,占全部案件数量的百分比从2000年的0.9%逐渐升至2006年的3.2%,这与全国一审案件数量的下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从案件类型来看根据受理的一审知识产权案件类型分析,目前我国国内的知识产权犯罪的特征十分明显:其一,有将近49%是侵犯著作权;其二,发案率最高的是侵犯商标权,达到了82.9%;其三,关于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快速上升。
(三)从案件发生地来看特定的地区条件决定了案件的分布特点。
我国由于地域辽阔,经济与文化发展不平衡,知识产权犯罪一般都集中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并且出现了进一步向这些地区集中的趋势。
有数据显示,在2005年,经济发达地区的知识产权犯罪占据了全国类似案件总量的65.38%,这为知识产权犯罪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空间依据。
(四)从案件的实施者来看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犯罪主要倾向于单位犯罪,犯罪率高达89%,就其单位性质来说以私营企业为主,占到49%,大多数私营企业会选择假冒他人产品,以达到最大经济效益。
经济学视角下的罪刑相适应
一
、
罪 刑 相 适 应 原 则 的 必 要 性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 在整个刑法领域内具有 宏 观 的 指导 意 义 ,我 国 19 年 Ⅸ 法》第 5 97 刑 条对 罪刑 相 适 应原 则 作 出 了 明 确 的规定 :刑 罚 的轻 重 , 当与 犯 罪分 子 所 犯 罪 行和 承 担 的刑 事 责 任相 适 “ 应 应 。 这 一 原 则 是指 导 刑法 立 法 、 ” 刑法 司 法 、 刑 构架 、 刑运 作 的 基 本 准 罪 罪 则 。 刑相 适应 原 则 是刑 法 发展 进 步的 表现 之 一 , 的确 立 彻底 打破 了原始 罪 它 的酷 刑 、 刑 , 滥 是现 代 刑 事法 治 的 标 志之 一 。 同 时 , 经 济学 的角度 下 , 刑相 适 应 原 则 也具 有 独 特 而又 十 分 重 要 在 罪 的意 义 。 先 , 会 为 了维 持 稳定 发 展 和 其社 会 成 员 的人 身 、 首 社 财产 安 全 , 会 投入一定的成本费用去维持社会秩序 , 即法律。 但是无论是贫瘠的原始社会 还 是相 对 富裕 的现 代 社会 , 会总 的物 质 财富 是 有 限 的 , 应 的 , 入 到刑 社 相 投 法领域的社会总成本也就有限, 作为具有 自由和理性存在的人类 , 始终会希 望 能够 以最 少 的成 本 去换 得最 初 期望 的 目标 和 产 出 。 在这 样 的 前提 下 , 由于 各种 犯罪对 社 会及 其成 员 的危害 性各 不相 同, 因此对各 种 犯罪 的 刑罚也 就 不 必遵 循 统 一 的标 准 , 是 根 据各 种 罪 行 的具 体 特 征 来定 罪 量 刑 , 罪 重 刑 , 而 重 轻罪 轻 刑 , 少 因执 行 同一 量刑 标 准 而在 轻 罪 上 的 资源 浪 费 。 终 , 减 最 在刑 罚 领域 构 建一 个 “ 罚 阶梯 ” 这 就 是 罪刑 相 适 应原 则 的 具 体体 现 。 刑 ,
成本与需求见视角下的犯罪研究
成本与需求见视角下的犯罪研究摘要:伴随着我国正在发生的深刻的社会转型,犯罪问题日益突出,也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用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犯罪出现的原因及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方法,是治理犯罪的一个新思路。
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犯罪的出现是因为人的需求是不断扩张的,而用以满足人们需求的资源是有限的。
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保证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制定了特定的规则,禁止社会成员以特定的方式满足自身的需求。
笔者通过相关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发现,其实在当下经济影响需求的更多是成本,文章将更多的引用成本和需求理论来为犯罪研究提供新的道路。
关键词:供给成本需求犯罪研究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并且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在当代中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各种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经济学帝国的领域不断扩张,其触角已延伸至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犯罪现象自然成为其研究的对象。
人类的行为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直是专家学者们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人的类型千姿百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
但我们最终可以抽象出所有人类的一个共同特点:人的行为永远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永远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即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收益。
这是经济学对人的行为规律的总结。
美国经济学家加里·s·贝克尔(garys becker)的《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第一次将经济分析的方法引进到对犯罪现象的研究,开辟了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犯罪现象的先河。
但是大部分的相关研究尚处于零散的尚未形成系统的阶段,而且与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现状相结合不够紧密。
加里·贝克尔曾经指出:”今天,经济研究的领域扩大到研究人类的全部行为及与之有关的全部决定,经济学的特征在于它要研究的是问题的本质,而不是该问题是否具有商业性或物质性。
因此,凡是在以互相对立的目的为特征的资源稀缺情况下提出的资源配置和选择问题,都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均可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来研究。
犯罪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犯罪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犯罪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以及犯罪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犯罪率的变化。
本文将讨论犯罪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探索其中的因果关系。
首先,犯罪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研究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的犯罪率往往较低,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犯罪率较高。
这可以从多个方面解释。
首先,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民普遍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就业机会更多,这些因素都可以减少人们参与犯罪活动的动机。
其次,经济发达地区有着更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机构,打击犯罪的力度更大。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经济发达地区的犯罪率较低。
然而,与此相反的情况是,某些发达国家的犯罪率却相对较高,这往往与社会结构、文化习俗等因素有关。
在某些发达国家中,社会关系比较冷漠,社会矛盾与不公平感较为突出,这些因素容易导致犯罪的产生。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会化过程也可能导致犯罪率上升,如犯罪团伙的形成,毒品滥用等,这与经济发展的程度并无直接关系。
此外,经济发展对一些特定类型的犯罪产生影响也不容忽视。
研究发现,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更容易发生财产犯罪,如盗窃、抢劫等。
这是因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们普遍生活水平较低,对财富的渴望更强烈,从而参与财产犯罪的动机更大。
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财产犯罪的倾向相对较小,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非财产犯罪,如暴力犯罪、毒品犯罪等。
这些犯罪类型与社会结构、文化因素有关,经济发展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此外,经济发展程度对于刑罚执行和犯罪预防也存在一定影响。
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拥有更完善的刑罚执行体系,投入更多资源用于犯罪预防,这些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然而,经济发展并非导致刑罚执行和犯罪预防成功的唯一因素,常常还需要包括社会关系、文化习俗等因素在内的综合作用。
综上所述,犯罪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非因果关系,而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 | 财政 税收 | 证券金融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工商管理 | 教育
财务管理 | 论文写作指导 | 应用文
收费论文
马列毛邓 | 哲学宗教 | 社会科学
政治法律 | 军 事 | 经 济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语言文字
1.协议仲裁。协议仲裁是纠纷双方在协商之后达成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仲裁委员行政机关处理经济纠纷的结果存在异议,当事双方可以依照相应的法律规定提出复议要求,维护自身利益。
3.民事诉讼。民事诉讼主要就是法院在当事人双方以及所有诉讼参与人的集体参与下,按照宪法所规定的内容对民事案件行使审判权的办法。适用于在民商事纠纷中涉及金额较大、较严重的案件。
4.行政诉讼就是民间俗语中所讲的“民告官”,当纠纷双方对执法机关的处理结果存在异议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 [2] 下一页
【收藏本论文】【我的收藏】 【我要投稿】
3000万硕士、博士、期刊论文全文下载 论文发表:快速、低价、优质
提供60万硕士论文、10万博士论文、2700万期刊论文全文下载服务,助您一臂之力! 十年的论文发表经验,快捷的论文发表服务,保证所发表的杂志均为正规合法的期刊,收费同行最低!
第三,对各种经济行为进行规范,是各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能认识并保障自己的权益。
(四)解决纠纷的途径
对于损失较小或情节不严重的经济纠纷,通常主张双方通过协议和协商的办法自行处理解决。对涉案金额较大的经济纠纷或者同知识产权问题有关的纠纷,执法部门应当按照情节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仲裁,民诉,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等相应手段来进行处理。
[本文关键字] 经济犯罪 经济纠纷 完善策略
[版权说明]《论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的关系探析》论文版权属于作者本人,您可以参考本论文进行论文创作,但不得抄袭、复制!本站免费论文主要来源于用户投稿(投稿网址),如果涉及到侵权问题,请联系lunwentianxia_card@删除。
(二)经济犯罪的特点
1.侵害的对象是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破坏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秩序罪的关键要素是:划分经济违法和经济犯罪的界限。若一种行为虽违反了国家的相关法规,但还未严重的破坏到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秩序,那么,就不构成犯罪。
2.该类犯罪客观的表现为违反国家的经济管理法规。在经济管理或经济运行中进行非法的经济活动,严重的破坏了社会主义地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
论文关键词 经济犯罪 经济纠纷 完善策略
一、经济犯罪概述
经济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经济纠纷案件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实践中,不少案件既涉及到经济纠纷有涉及到经济犯罪,为了能进一步来完善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对二者的内涵及联系做出一个准确地界定,并对它的处理原则做出细化的规定,并完善移送的程序。
免费论文
收费论文
发表论文
我要投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计算机|医学|教育|文学|政治|艺术|哲学|更多 经济学|管理学|法律|计算机|医学|教育|文学|政治|艺术|哲学|更多
论文搜索 请选择论文种类 免费论文 收费论文
第二,重点预防和普遍预防相结合。可以与税务、银行、工商等重点部门相配合,也可以在某单位或者系统内,着重考查易发生该类案件的重点人员与重点部位,而其他的人员及部位便被作为普遍对象。
第三,法律预防和社会舆论导向相协调。在遏制各类犯罪中,法律预防比社会预防更直接。它包含司法预防和立法预防两个方面。同时,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工作力度。用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网络等广泛的宣传工具,进行全方位宣传,争取做到为经济犯罪的预防鸣响警钟,将经济犯罪的数量减小到最低。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热带农业
·长江论坛
·国际贸易问题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小城镇建设
·黄金
·中外房地产导报
·时间频率学报
·机械给排水
·海外英语
·学术交流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求医问药
·学术论坛
·军队党的生活
·石油矿场机械
版权所有 2008-2018 论文天下 京ICP备08104503号
.1796875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product.free.10066968.1/
(三)解决纠纷的对策
第一,要加强法制的宣传,广泛的推广公民尤其是法人学习相关政策和法律,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
第二,正确的处理好政策与法律的关系,为企业创造出一个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对经济紧张、周转困难的企业采取一系列放水养鱼的方法,扶持企业的正常发展,为稳定大局和经济建设的服务着想。
经济犯罪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公司、企业“内部人犯罪”问题初探
·德国的经济政策与经济刑法、经济犯罪互动关系研究
·经济犯罪的现状及对经侦工作改革的思考
·浅析银行犯罪的趋势特点及防控对策
·对《刑法修正案(六)》涉及经济犯罪的部分条款之理解
·法务会计对财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
·结合典型案例看经济纠纷鉴定应把握的三个基本点
文学 | 艺术 | 历史地理 | 自然科学
数理化 | 天文 | 生物科学 |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 工业技术 |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 环境安全
浏览历史
-
-
联系论文网 | 收费论文 | 发表论文 | 论文翻译 | 友情链接 | 全部分类 | 网站地图 | 期刊导航
(一)经济犯罪的定义
经济犯罪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两项概念,广义是指:经济犯罪活动或是违反了国家经济管理法规的破坏国家经济管理的行为,或者是利用职权来牟取暴利等行为。狭义地经济犯罪是:行为人为了牟取不法利益,滥用商品的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所允许的经济权限与经济活动,违反直接或间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规,危害到正常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秩序的行为。
推荐服务: 论文发表 收费论文
期刊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格式
期刊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
毕业论文答辩
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
英文摘要书写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天下 > 免费论文 > 法学论文
·从典型案例看经济纠纷鉴定应把握的三个基本点
·经济纠纷中风险损失的承担问题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经济纠纷案例分析与对策
推荐期刊投稿
·上海文学
·税收与社会
·科技成果纵横
·统计与预测
·上海故事
·数学学报
·工企医刊
·当代化工
·湖北教育(教学版)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保山师专学报
·新高考(高二版)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
免费论文
公共管理 | 法学 | 理学 | 医药学
政治 | 社会学 | 文学 | 艺术 | 哲学
工学 | 计算机 | 文化 | 英语论文
论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的关系探析
作者:高川良 闫君剑 时间:2013/5/24 14:23: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
论文摘要 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都会对我国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影响,但两者性质不同。在司法实践中,民刑交叉的问题的常使法律工作者倍感头疼,为了更加高效合理的办案,首先,应该明确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和区别。既要避免把单纯的经济纠纷当成经济犯罪来处理,同时,也应该防止对已构成经济犯罪的行为却仅追究其民事责任而导致纵罪。本文通过精彻的详细的对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定义、特征、案例等等的逐一分析和比较,以及对经济纠纷与犯罪的交叉案件剖析,最终得出完善办法与预防策略,从而减少经济领域的犯罪。
3.经济犯罪主体是自然人或者是单位。经济犯罪的主体为单位的情况更多一些。
4.犯罪主观方面,经济犯罪极大多数都是故意犯罪,表现形式是以非法占有和牟利等目的。
(三)避免经济犯罪的策略
第一,要采取事前预防和事后补救相结合的策略,事前预防指的是在犯罪行为发生前,采取多种不同的预防措施和针对性办法,尽量避免诱发犯罪的各类因素,将犯罪防范在未发状态;这里所说的事后补救也主要是针对预防来说的,是在犯罪行为已经发生后的预防性措施,根据事件所显现出来的不同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
二、经济纠纷概述
(一)定义
经济纠纷在民商事纠纷中占有很大比例,是在经济活动过程之中,不同的经济行为主体因为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这样的纠纷要经由民事诉讼的途径进行处理,因此经济纠纷责任承担主要是相关责任所带来的赔偿义务。
(二)案件特点
(1)近期受理的经济纠纷的案件中,承包合同、贷款合同、购销合同所占的百分比明显的增加;(2)当事人地身份较为复杂,个体经营企业、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等;(3)双方的当事人所争议的诉讼标的额大幅度增加,少则要十几万,多则回答到几十万;(4)大多数地被告因经营不善而没有偿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