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介绍:
发现式学习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性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模式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临疑难境,学会搜集和加工资料,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科学史做引入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引入教学主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
根据教材的实际需求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层次由浅入深的各个小目标,让学生去感知教材,链接生活,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
教师按小组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引导,点拨,利用教学中预设的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诊断反馈环节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
从形式上看,练既可以是综合、书面的,也可以是整体、口头的;
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迁移延伸;
从教学程序上看,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但也可以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
“大教学观”指出,要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实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延伸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升认识水平,为进一步获得生物知识奠定良好的技能与心理基础。
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二节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
顺序,教材先介绍了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发现的自由组合现象,接着讲述了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再次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达到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并能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孟德尔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2、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
3、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揭示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信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打开ppt,播放培养优质奶牛问题。(展示ppt第2页)
学生思考后,争先恐后举手回答问题,老师趁机导入本课的课题。
二、目标导学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怎样“教”呢?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指出:欲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愉快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在目标意识驱使下,产生永恒的“内驱力”。显然,“导学”环节就成为“六环节”模式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一堂课中“时间篇幅”最长的一段。【目标分解】(展示ppt第三页)
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
2、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3、孟德尔的实验方法给我们哪些提示?
三、导思点拨
在目标导学环节后,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学习,起到加强印象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符合“认知——思考——再认知”的认知规律。【讲授新知】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引导〗回顾分离定律。
〖讲述〗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述:今天要学习的自由组合定律仍然是按照这一方法来揭示的。〖讲述〗教师边展示课件和根据学生的回答边讲述:
回忆、概述:“假说——演绎法”。(展示ppt第4页)
【实验现象】(展示ppt第5页)
1、P杂交:黄色、圆粒 x 绿色、皱粒
F1:黄色、圆粒
〖问〗F1代的性状表现是什么?据此可以判断哪两个性状是显性性状吗?提示:据显性性状的定义。
2、F1自交:黄色、圆粒
F2: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315 108 102 32
(≈ 9 ∶ 3 ∶ 3 ∶ 1 )
〖问〗F2出现新的性状组合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
(二)数据分析(展示ppt第6页)
〖问〗如果就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即黄∶绿和圆∶皱分别是多少?这说明了什么?
1、分析每对性状的F2:
①粒色:黄/绿 = 315+101 / 108+32 ≈ 3黄∶1绿
②粒形:圆/皱 =315+108 / 101+32 ≈ 3圆∶1皱
2、结论: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
2)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遗传因子互不干扰。
〖问〗P10旁栏思考题: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9∶3∶3∶1数量比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数量比有什么关系?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展示ppt第7页)
〖问〗据“假说——演绎法”接下来孟德尔应该做什么?(作出假设: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初步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结合投影和板图阐明孟德尔假说的内涵。
1、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
2、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重点讲解不同对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用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F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