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呈现方式:引领学生数学思维走向深远

合集下载

构建“可视化”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构建“可视化”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构建“可视化”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可视化数学教学法的意义】可视化数学教学法是指采用图像、实物模型、数学软件等手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和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它的意义在于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概念的记忆力,提高数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构建“可视化”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可视化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概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探索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乐趣。

通过可视化教学法,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加强其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因为通过可视化,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和自然,提高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构建“可视化”数学课堂不是简单地在课堂上使用一些图形或实物展示,而是需要整合多种方式,将可视化融入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以下是一些关键方法:1. 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入数学概念。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软件,展示一些数学概念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并理解。

通过使用几何绘图软件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数学概念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3. 制作教学实物模型。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一些实物模型来展示数学概念,让学生可以通过触摸和操作来理解数学知识。

制作各种几何体的模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触摸并观察几何体的性质,从而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4.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

通过组织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体验和发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

数学课堂问题链设计的三个维度:精准 深度 长远

数学课堂问题链设计的三个维度:精准 深度 长远

数学课堂问题链设计的三个维度:精准深度长远作者:***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22年第12期[摘要]问题链包含数学教学中的“知识性问题和思维性问题”,是数学课堂中问题群体中的主体。

要充分发挥问题链的引导与驱动作用,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在“精准、深度、长远”三个核心上深化实践,让问题链有效引领数学学习,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问题链;问题引领;问题驱动[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35-0070-03问题链是数学学习的引领,问题之精准,表现在“什么可以被看成教学的重点”“什么是学习的难点”,这就要求问题切中内容核心和学生学习的需求点。

问题之深度,表现在“如何能通过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这就要求问题能激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再发现的过程。

问题之长远,表现在用全局观念进行思考,关注学生认识的不断发展与深化。

下面,以“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为例,谈小学数学课堂问题链设计的“三个维度”:精准、深度、长远。

一、精准分析,引导式提问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引导式提问,清楚每一个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

如果导入的问题能直击学生原有经验,多角度反馈学情、诊断学情,教师就能借此找准并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

[课堂片段1]师(出示2,48,138,165,303,1000):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数”。

你从这些数中知道了什么?生1:数位。

生2:双数、单数。

师:请指一指双数,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几位数。

生3:2是个位数,48是十位数,138是百位数,1000是千位数。

师:这些数是几位数?我们在作业纸的计数器上画一画。

1.材料简洁,以问导学这节课涉及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顺序、比较大小等知识点,还有位值原理、十进制等内容。

什么样的素材才能串起这么多知识点呢?“2,48,138,165,303,1000”这六个看似平常的数,能带领学生走进课堂,研究数字概念的本质属性,显示了教师选题的别具匠心,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度把握、高度整合。

借助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借助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借助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作者:陈秀华来源:《教育·名师在线》2021年第08期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数学教学中,应巧妙设计活动路径,将数学活动与学生动脑思考结合起来;应努力落实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目标,让数学活动助推学生数学思维的绽放。

思维导图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模型,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一种重要工具。

思维导图是从一个核心概念出发,围绕核心概念向周围发散出树状的结构,用曲线连接,用符号、公式、关键词以及不同颜色的图片表示与核心概念相关的知识形成的结构图。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直观地表达思考的结果,使思维可视化;帮助学生厘清数学思维的过程,使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一、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的思维逐层递进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分散的,且呈螺旋式上升,因此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可能呈现分散和点状的样态。

分散和点状样态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也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因此需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收拢和整理,通过收拢和整理,把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知识链,联成结构网,而这个过程需要借力于一个更高层面的关联建构。

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点进行关联、融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最主要的教学单元是表内乘法。

教学完两个单元的表内乘法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和复习,将知识点进行沟通、联系,整体建构,增强记忆,灵活运用。

首先,呈现“四七二十八”这句口诀。

出示第一个问题:看到这句口诀,你想到了什么?大家想到的知识要怎样表示出来,才能让人容易看懂呢?学生写出两个乘法算式4×7=28,7×4=28,根据乘法意义又写出两个加法算式4+4+4+4+4+4+4=28,7+7+7+7=28,形成了思维导图的第一个分支———写一写。

第二个问题:说一说乘法口诀表示的意义。

学生说出“四七二十八”表示4个7的和,也表示7个4的和,形成了思维导图的第二个分支———说一说。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

二、思维导图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个 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同时,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通过将不同知识点进行和组合, 学生可以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此外,学生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也为培养他们 的创新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的应用案例
1、案例一:概念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难点之一。学生常常因为概念理解不透彻而 导致后续知识点的学习困难。王老师在教授“函数”这一概念时,利用思维导图 将函数定义、表达式、图像等关键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教学方法与技巧:王老师在课前制作了“函数”概念的思维导图,课堂上通 过展示和讲解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此外,王老师还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思维导图,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通 过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思维导图能够将零散的信息变得系统化、条 理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从而更好地掌握 和运用知识。
同时,思维导图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注重知识 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 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 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 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与价值。它不仅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 力的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使用 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和思考,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思维可视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影响。

1. 数学概念的可视化呈现小学数学知识内容丰富,包括数的认知、加减乘除、几何图形等,学生往往难以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

通过思维可视化技术,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图形、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呈现出来,让学生可以通过视觉直观地理解和体会数学概念,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互动式学习思维可视化技术还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丰富的互动体验,通过数字化的游戏、实验等形式,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的数学世界中进行数学实践,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3. 多感官刺激思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利用多种感官刺激学生,例如通过声音、视觉、触摸等方式让学生更全面的体验数学知识。

这种多感官的体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思维可视化技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1. 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可视化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数学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生在使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情况下,往往能够更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思维可视化技术呈现的数学知识更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更愿意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 帮助学生发展创造力思维可视化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2. 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3. 促进学生团队合作思维可视化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

数学的总结50字(热门11篇)

数学的总结50字(热门11篇)

数学的总结50字第1篇通过观摩名师讲课,我懂得了做一名师优秀的数学老师,不仅仅是知识传出去,而且需要的是怎样让学生把知识吸收进来。

他们的做法,给了我答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经过一番思考,本人今后打算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力争让人人都能在学数学中找到乐趣,具体做法如下:1、让爱心充满课堂数学学科本身很抽象,有时候甚至很枯燥,因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科渗透,师生互动思想碰撞,相互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

上课热情洋溢,激情似火,不讥笑学生,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尽力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细心洞察任何一个学生乐趣的闪光点。

2、让学生自己当老师强调能者为师,才能充分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述自己对某知识点的理解与想法,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一题多解,可以采取学生交流,讲解的办法。

通过不同学生的不同展示,使学生意识到知识的活性,增强一部分学生的兴趣及另外一部分学生的信心,从而对整个班集体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善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言语,行为、情趣、人品是影响学生发展成长的关键因素。

运用数学本身的魁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兴趣及广阔的知识,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

4、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教学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活法,调查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立主式研究性学习。

5老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非常注重教学设计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谓匠心创意,这样的课堂教学和课堂生活,体现着教者的价值引领,两位教师的课简单和实用,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是为编造、纸上谈兵。

“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思维可视化的概念、意义,以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思维可视化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结合案例分析讨论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对教学的启示。

文章将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为进一步推动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小学数学教学、概念、意义、具体应用、提升学习能力、案例分析、优势、局限性、启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对抽象概念理解困难、数学思维能力薄弱等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偏重于口头讲解和书面计算,缺乏直观形象的展示和解释,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

急需一种更具有效性和可视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1.2 研究目的1. 探究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验证其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数学概念和解决数学问题方面的作用。

2. 分析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和参考。

3. 研究如何通过思维可视化手段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探索不同年龄段学生对可视化教学的接受程度和效果。

4. 分析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案例,通过案例研究,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思维可视化的概念及意义思维可视化是指通过图像、图表、动画等形式展示思维过程和概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可视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图像,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效率。

思维可视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模型。

通过图像化的方式呈现抽象的数学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抽象概念的内涵和关系,有助于形成深刻的印象和认知图式。

思维可视化,助力小学数学教学

思维可视化,助力小学数学教学

思维可视化,助力小学数学教学引言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

为了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可视化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越来越受到重视。

思维可视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一、思维可视化的概念思维可视化是指通过图形、图表、符号或其他视觉形式,将抽象的思维过程和信息具象化,以便于理解和记忆。

在数学教学中,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拆解为简单的视觉元素,使其更容易grasp。

二、思维可视化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增强理解能力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图形或图表,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题意。

例如,利用数轴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

提高记忆效果视觉信息更容易被记住,使用图表和图形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时建立起更强的记忆联结。

促进思考与创意思维学生在进行可视化时,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路,促进批判性思维和创意的发展。

三、实践方法1. 使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将分数的性质、运算方法和应用场景通过思维导图连接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利用图形和模型在教授几何概念时,可以使用模型和图形进行演示。

例如,通过折纸或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形状及其属性。

3. 学习数据图表教学生如何将数据转化为条形图、饼图等,帮助他们在解决统计问题时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

例如,通过班级成绩统计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图表分析成绩分布情况。

4. 数学故事通过图画故事的形式,将数学问题融入到具体情景中,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

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故事,以此引入新的数学知识点。

四、实施注意事项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应用各种可视化方法。

鼓励动手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到可视化的过程,例如动手制作模型或绘制图表,提高他们的参与感。

五、结语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

思维可视化,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起来

思维可视化,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起来

思维可视化,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起来摘要:思维是数学能力的核心,也是数学素养的灵魂。

中职数学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不仅要改变课堂的教学行为,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想,让思维可视化,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起来。

关键词:中职数学思维教学行为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既是其它自然学科的工具,又是开发我们智力水平的手段。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教育的关键诉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会思考,如果思维过程没有使他们的大脑加强起来,那就谈不上在数学方面,也谈不上在其他学科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老师常常会感慨:“这道题目原来差不多的做过了,就换了个数字,学生就不会做了!”“上课时反复强调的知识点,一到考试,都忘得差不多了!”……其实,究其原因,无非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死记知识,而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

缺乏思考的学习,记忆的保持就不会长久。

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看似学习用功,每天忙忙碌碌,但是成绩平平,一直不能有所提高。

学生只有勤于思考,把自己参与到数学活动当中去,才能获得成功的快乐,才能在轻松学知识的同时变得越来越聪明。

学生真正的思维参与,是高效学习的法宝,也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思维是数学能力的核心,也是数学素养的灵魂。

数学课堂应该基于“思维”教,围绕“思维”学,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思维启迪、能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那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观察的对象呢?对此,我也有了一些思考。

一、深入了解学生,调动学习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效率。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所以,在教学中要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但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要靠教师有目的的激发。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和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和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和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法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的改革与创新。

在小学数学学科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研究使用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科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思维可视化是指通过图像、图表等形式来展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思维过程。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

这种视觉化的
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更深入的思维,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运用于小学任何一个数学学科。

在整数的教学中,
可以通过使用数轴、颜色等形象表示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在几
何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使用图形、模型等可视化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几何概念和性质。

思维可视化还可以应用于解题方法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有效的解题思路。

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是最为常见的方法
之一。

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电子白板等工具,可以方便地展示各种数学概念和思维过程,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还可以通过教具、教材的改进等方式来实
现思维可视化的教学。

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应用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们应该积极研究和应用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法,为
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数学教育。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

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

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一、落实“四基”,提高“四能”。

1、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同时关注其文化内涵。

通过教科书这面镜子的反射,结合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地介绍古今数学的发展,深入浅出地反映数学的作用,使学生逐步地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2、重视基础,返璞归真。

重视中学数学在数学科学和其他科学中的基础作用,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实现从算术到代数、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从确定性数学到随机性数学等重大转折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初等数学的本质,返璞归真,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打好基础。

3、重视思想,立足发展。

重视渗透和揭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反映数学内部的联系以及它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注意教科书内容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学生经历实验、探索的过程,体验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播撒“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种子,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贴近生活,注重过程。

内容素材的选取,要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教科书的组织安排,要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为构建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重要资源。

2、发展思维,引导探索。

内容的呈现要努力体现数学思维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过程,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精编问题,创设情境。

精心选编现实生活和数学发展中的典型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使问题在教科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注意问题的基础性、思想性、开放性、趣味性等。

在“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等栏目下,有针对性地选配习题,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材的呈现方式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材的呈现方式
其 创新 意识 。然而 , 教 学 中如何优 化教 材 内容 的呈 现方 式 , 创
这样 就使 学生 原 先感 觉较 模 糊 、 抽 象 的分 数 大小 比较 问
题 变 得形 象 而 生动 有 趣 , 提 高 了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 从 而激 发 了学 生进一 步探究 的 欲望 。 低 年级 学生 的学 习 带有 浓厚 的感情 色 彩 , 一 个有 趣 的故 事可 以 吸引学生 的注 意力 , 引起学 生 的思考 。在 实 际教学 中 , 我考 虑 主题 图的特点 , 向学 生呈现 有趣 的故 事 。如 “ 乘 法 口诀
教学 中可 以采 用对 话 、 图文 、 表格、 信息 、 漫画 、 故事、 游 戏 等形式 呈现 教材 内容 , 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如: 《 分数 的大 小 比较 》 一课 , 原教 材呈现 如下 :
我继 续 立 足 于场 景 图 , 带 领 学 生走 进 一 个个 情 境 , 鼓 励 学 生
第一 幅 图—— “ 你们 看 到了什 么 ? ” “ 小 松 鼠在数 松果 。 ” “ 小 朋
友, 你 们愿 意帮 助小松 鼠数 数松果 吗 ?” 这 句话 激起 了学 生兴 趣, 学生 异 口同声 “ 想” 。 “ 那 我们 一起来 帮 它们数 一数 吧 。 ” 同 学 们 的学 习兴趣 很 浓 ,在教 学过 程 中 同样 贯 穿 主题 图 内容 , 避 免 把 主题 图仅仅 当做 看 图说话 。为此 在 乘法 口诀 教 学 中 ,
较小 。
学 教材 内容及 其 呈 现方 式 进 行再 思 考 ,把课 堂 变 为 学 生思 考、 探究 、 自主 获取 知识 的场 所 , 通 过让 学生 主 动参 与数 学 教 学的研究活动 , 获 得 亲 身 体验 , 逐 步形 成敢 于猜 想 、 乐 于 质 疑、 勇 于标 新 立 异 的积 极 态 度 , 产 生 积 极 情感 , 激 发 学 生 探 索、 创新 的欲望 。让学 生在合 作 、 探 索 的情境 中逐步 达到 培养

用问题驱动引领学生思维发展

用问题驱动引领学生思维发展

用问题驱动引领学生思维开展摘要】随着数学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已成为重要的教学课题。

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必须要依托问题驱动法,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开展学生的思维素质。

本文就如何用问题驱动引领学生思维开展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对数学教师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问题驱动;思维开展;思维素质一、利用问题驱动学生思维,唤醒学生的思维意识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

想要学好数学学科,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

基于此,数学教师必须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知识要点,合理设计激发情趣、活泼思维的数学问题,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开发学生的思维,促动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底蕴。

首先,教师应重视挖掘各知识内容,不断利用问题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小商店?时,可以依据课堂情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托元、角、分设计问题,不断强化学生人民币计算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技能。

其次,教师需要利用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模式。

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由于没有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致使思维过于模糊,无法深入数学的内涵。

例如,教师在教学?一亿有多大?时,可以从万、千、百等数字进行提问,在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推理数学、汲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利用问题引领学生学习,指明学生的思维方向一直以来,问题驱动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把握问题设计的出发点,通过在疑难、深奥、模糊等处设计问题,不断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首先,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分析问题设计的关键点,从而对学生进行根底性的思维熏陶。

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时,可以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进行比照。

通过设计一些关于三角形性质的问题,不断使学生发散思维,思考各类三角形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思维受阻,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理性〞的情况。

《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数学课题中期总结报告一、研究背景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构建性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现行推广的新教材中,体现出如下特点:(1)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现实世界,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大量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2)教材倡导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特别适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3)给教师留下了一片广阔的创造空间。

因此,只有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以最为学生接受的形式呈现教材,才能真正体现当前课改的实质,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落到实处。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1)《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明确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环境、教育的工具,都可以大大增加”。

这与我们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对教材实行再次加工创造是很有启发的。

(3)构建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意义建构”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对当前所学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优化”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优化”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优化”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作者:林琳来源:《新课程》2020年第21期摘要:数学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还应当学会授之以渔,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加复杂的数学知识打好基础。

以北师大教材为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方法的实践。

关键词:思想方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北师大数学思想指的是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其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

数学方法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等。

优化思想方法就是在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基础之上,选择更加优秀的方法进行运用,优化思想方法既是一种自然规律,同时又是一种好的思想方法,下面笔者将重点探究优化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一、“优化”思想方法的认识1.优化的概念认识优化的概念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化概念的深刻性,优化不仅仅只是一种思想,其也是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具有优化的思想,同时还可以包含有让问题变得更加有效、适宜的想法。

同时,也可以将优化作为一种方法,切实解决多样的问题。

而且优化不仅仅是过程,也是结果,优化不仅是问题解决的目标,其还将会对最终的结果进行优化,在此期间诞生的优化思想也将会渗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二是“优化”就是在有限种和无限种具有可行性的方案中挑选出最为合适的方案和思想,因此要达到优化目的的前提条件就是多样化,优化是在对多种思想对比之下得出的结论,如果只有一种思想方法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优化。

在优化时,必须要思考多种处理方式,即多中选优,优也就是人们认为最为合适的。

对于一般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纪比较小,知识储备有限,因此可能无法想到多种方案,但是其也能够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以及实际生活经验,想到一种或者是两种方案,而且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思想认识等也存在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也不同,而在课堂多种思想互相碰撞,这样自然能够呈现出多种思想方法,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优化。

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数学思维

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数学思维

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数学思维——“伊扬名师工作室”微课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系列设计一.微课研究背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下简称“教材)每一册都安排一定数量的思考题,是指打“?”、“*”、“你知道吗?”等练习题,一般安排在练习、总复习中或例题之后,属于拓展性的教学内容。

研究思考题的教学是源于课程改革和现实教学的需要。

1.数学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总目标由原先“双基”变成“四基”,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理解是小学数学课程价值体现的重要标志,应当让所有学生接受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小学数学思考题是培养发展学生思维、渗透思想方法的一个重要训练基地,理应顺应改革发展的要求。

2.现实教学状况的需求因思考题不属于考核范畴,存在教学不规范现象,一线教师在思考题教学中与教材编写思考题意图还存在距离,具体表现在学生“学”和教师“教”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数学专业知识的缺乏,不知道思考题所蕴涵的数学思维与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师往往自己会做但讲不清其中的道理;(2)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用不上。

这不但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把学生解数学思考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给抹杀了。

明知道这个教学方法不好,但除此之外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方法;(3)思考题不属于考查范畴,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检测教学情况。

3.家庭教学情况的需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知道如何着手去做,缺少解题的技巧。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家长素质等因素制约,没条件进行数学方面思维训练与兴趣培养。

因此更需要数学老师全面深刻地理解思考题编排意图,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用活用足思考题。

二、微课研究目标1.以“数学思想的渗透”为核心目标设计与实施“思考题”的整体教学方案。

指导并规范思考题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优化微课教学教学方法,提炼有效的思考题教学策略。

2.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研究,提高学生学习思考题的兴趣,培养思维灵活性与创造性。

优化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优化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优化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优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使读与思有机地结合,而课堂中有目的的阅读和积极的思维又能促进学生学得扎实、学得灵活。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以下一些尝试:一、着眼于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想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条来。

数学课堂教学不是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开放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空间。

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由于教材的内容相对比较单调,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编排意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挖掘了教材的内在智力因素,把教材静态的情境图变成了动态的海洋小鱼图(每条小鱼由7个小三角形组成),然后出示表格,填表并自编口诀,最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这样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大,有个体活动,有组内活动,也有全班的互动。

在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培养了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着眼于“疑”,是读与思的前提与基础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一门基础科学,要想使儿童有很强的求知欲,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使之积极、主动地阅读和操作学习材料,并促进思维的发展。

课堂中我常抓住契机,巧妙设疑,利用学生好胜的欲望,为读与思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我先拿出长方体的教具,然后把它展开,用手演示一下长方体的表面有多大,接着设疑:“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学生们看着刚才我手中还是立体图,转眼间成了平面图形,就想它们之间的关系。

充分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实现高质量教学

充分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实现高质量教学

充分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实现高质量教学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在当今社会,数学的运用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说数学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高质量教学,有几个关键点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和努力的。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那么无论教学方法多么高明都难以让他们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趣味性十足的故事,或者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指运用数学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是数学教育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训练和实践,逐渐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不仅仅存在于教科书和课堂上,更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明白数学知识的实际作用,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高质量教学:一、组织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关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呈现方式:引领学生数学思维走向深远
数学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顺应学生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把教材内容适时、合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给课堂一种和谐的意境,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走向深远。

一、设置教材知识背景,培养数学眼光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因文本表达的局限,呈现给学生的往往只是零碎的、片面的缺乏生活背景的知识。

而其中许多内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背景,将这些背景经过链接,设置到数学课堂中来,再通过合理的展示和点拨,使之成为学生思考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从动态的生活现象里看到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负数》时,利用课件动态显示一幅北风呼啸、冰天雪地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出感受,并猜猜这里的温度可能是多少?此时学生兴致很高,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测。

教师继续引导:你们的猜出了许多种不同的温度,但你能说出这些温度的有什么相同点吗?当学生说出零下温度后,问:怎样用数来表示零下温度呢?随即揭示课题,这样的呈现营造出与新知和谐的“负数氛围”。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对“怎样用数来表示零下温度”深深地
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具体含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熟知的现象,用数学意识对待周围的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拓展教材活动空间,发展数学思考
数学活动能强化人的思维,提升人的思维品质。

数学教材里所呈现的数学活动,往往把学生的思维框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学生的思考空间因此而变得狭隘,导致学生不能从各个层面去分析和研究,而学生的数学学习,只有在广阔自主的空间活动中,才能更有利于思考,在思考中获得有价值的思维成果,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在教学《画角》一课时,对教材进行调整,把“画角”和“角的分类”分开教学;在“画角”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使用三角尺画角方法的操作,并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

在探究画法时,让学生尝试画一个60°的角之后,演示画角并通过思考交流,得出:画60°的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直接画,也可以用量角器画。

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概括并呈现用量角器画角的要点:一画线、二重合、三找点、四连线。

巩固画法时,让学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画出下面的角:30°、80°、105°、160°。

操作同时思考:哪些角用三角尺画比较方便,哪些角可以用量角器来画,利用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哪些度数的角?把三角尺上的两个角合起来,能画出哪些角?通过思考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
的学生甚至画出了15o的角。

教学拓展教材“画角”这一内容,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与思考的空间,学生对用三角尺和量角器画角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并在两种不同工具的选择中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发挥教材文化魅力,积淀数学思想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

数学教材发挥了数学文化传承功能。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在于它的历史和人们的生活。

教师把凝聚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适时呈现,把有关生活事例、数学史料与数学问题的解决,通过链接,丰富课堂学习的素材,渗透数学思想,积累学习经验。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课件展示了“美丽的向日葵”“池塘中的圆晕”“精致的玉盘”等,呈现一种来自自然和艺术的美感,激起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热情。

在引导学生学习圆的半径时,呈现:早在两千多年,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墨子就对圆有一个精辟的描述。

(出示:圆,一中同长也。

)它的意思是什么呢?让学生分别用不同大小的圆纸片折一折、量一量,去寻求合理的解释:一个圆只有一个中心即圆心,从圆心到圆周上任何一点距离都相等。

把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数学文化背景中,展现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探究中渗透归纳的思想。

学习直径时追问:除了半径同长,还有哪些线段也同长呢?又运
用了类比迁移的思想。

再如为了更好让学生理解圆的本质,课件不断地展示从正三角形到正四边形、正五边形……边越来越多,当边趋向于无穷时就成了圆,让学生在关注圆的本质中感受到了极限的思想。

教学中不只停留于教材知识的表面,而将历史研究成果呈现给学生,学生对圆的认识更加丰赡,在受到数学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同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数学思想的巨大力量。

四、挖掘教材内隐资源,提升数学思维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教材中有些知识往往被隐藏起来,在教学中应该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教材内隐知识外显出来,并适合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与水平,体现探究的方式与成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性,增强自主探究的兴趣,在应用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如教学《旅游费用的预算》时,根据教材已有信息和学生实际呈现:“国庆节”到了,芳芳的父母准备带她从连云港出发到上海旅游3天,但不得超过3天,回连云港不能超过晚上10点,同时呈现从连云港到上海的火车、汽车、飞机时间表、票价、旅游目的地、可能产生的开支情况以及交通工具的优惠价等,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帮助芳芳制定全家的旅游计划,且尽量减少开支。

这样外显内隐资源,给学
生提供一个探索的台阶。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设计出多种方案并从中选择最佳方案,最后引导学生把解决问题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利用数学知识给生活带来的益处。

由于这个问题呈现的难度适中,又具有挑战性,对于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就可以获得。

因此学生表现的兴趣十足,在跃跃欲试中主动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

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探索,这一过程会成为学生今后解决问题的经验,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大有益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用心琢磨教材上的每个内容,优化其呈现方式,创造和谐的课堂意境,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实现教材内容的最大价值。

【作者单位:东海县海陵路小学江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