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 说课稿

合集下载

初中必修二离骚优秀教案 3篇

初中必修二离骚优秀教案 3篇

必修二离骚优秀教案篇8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思想。

2、理清〈离骚〉的思路,理解节选部分主旨。

3、了解浪漫主义手法传统的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重点:1、理清〈离骚〉的思路,理解节选部分主旨。

2、了解屈原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思想。

难点: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一单元学习诗歌,是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安排的。

〈诗经〉和<离骚》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两大源头。

是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可与日月争辉。

二、屈原及背景介绍忠君爱国诗人希望辅佐明君,致君尧舜,对内制定法令,对外接待宾客。

推举有贤能的人,结果触犯贵族的利益,郑袖等人在怀王面前谗言,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最后楚国灭亡,投汨罗江而死。

所以“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矣。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三、解题离骚:遭遇忧愁。

思考可能些什么?忧愁节操四、具体分析课文;问题一:忧愁的是什么?忧愁(民生之多艰)(皇帝昏庸,贤愚不分)(小人离间)问题二:面对这样的现实,它是什么样的节操呢?节操(宁可死以流亡兮,吾不忍为此态兮)不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至前世而固然。

)以死明志(退修吾初服)修身养性(民生各有所好兮,吾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其与心之可惩)至死不渝五、总结屈原: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与世同流合污,保持操守,洁身自好的人。

六、作业:1、熟读并背诵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必修二离骚优秀教案篇9【教学目标】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能力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了解《离骚》语言风格特点,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导入相信大家都听过我国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

《离骚》教案范文7篇

《离骚》教案范文7篇

《离骚》教案范文7篇《离骚》教案范文7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骚》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离骚》教案篇1▲ 知能目标1.体会诗歌中移情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2.了解《离骚》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理解节选部分的主旨。

3.感受《离骚》的浪漫主义色彩。

▲ 情感目标1.感受诗人在述怀反省中表现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

2.感受诗人行为高尚、品格圣洁、忧国忧民的完美形象。

▲ 重点难点1.体会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瑰丽的想象、绚烂的文采表达诗人炽热的感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理解屈原的精神表现和诗人讴歌、追求的政治理想。

3.文言词句的理解。

●刷新知识库存1.关于《诗经》屈原,名平,字原,又白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

有深远的影响。

2.关于《离骚》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年)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

此间创作了《离骚》。

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全诗373句,2490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鼎革图治的政治抱负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炽烈感情,是我国浪漫主义长诗的鼻祖。

3.关于楚辞与《楚辞》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

《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4.关于离骚的含义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

班固在《离骚赞库》中释为遭忧。

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

《离骚》教案集合五篇

《离骚》教案集合五篇

《离骚》教案集合五篇《离骚》教案集合五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离骚》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离骚》教案篇1一、课文悟读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英名和诗作千古流芳、万代传诵。

其人、其文同在中国和世界人格和文学的境地树立起令人敬仰的巍峨丰碑。

其抒发情怀、叙写心境的长诗《离骚》当是其中最有影响、最具说服力的明证。

高阳苗裔、伯庸后人,孟陬庚寅,从天而降;皇赐之名正则,授之字灵均。

像屈原这样集天地灵秀于一身的天才人物,世上可谓稀而又少。

然而,即便是一颗璀璨无比的星斗,落入污秽遍地的肮脏环境中,也难彰其美。

一个爱国爱民的王室重臣,却因“哀民生之多艰”进谏昏庸无能的楚怀王,落了个“朝谇而夕替”的可悲结局。

令人痛惜!正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述:“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由此可见其行文的背景及感情的基调。

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是《离骚》的主体,也是它的精华。

从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或忧郁悲哀或仰天长啸或低头苦吟的诗人形象;仿佛可以想像到阴霾蔽日、黑云压城的险恶环境,仿佛可以感受到这样的环境里苦吟诗人热血的冲涌、脉搏的跳动;仿佛可以谛听到使人悲郁感怀、哀国哀民的无奈叹息;仿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他热爱祖国、关注民生、关心民众的真实写照;“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他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铮铮誓言;“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是他恪守清白、保全节操的有力呐喊;“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是他坚守志向、忠贞不移的坚定信念……凡此种种,都足以使我们对这位千古诗圣赞叹不已,敬仰有加。

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中或许只能遭遇不幸,这是诗人的悲哀,更是历史的悲哀。

高二语文《离骚》说课稿

高二语文《离骚》说课稿

高二语文《离骚》说课稿高二语文《离骚》说课稿高二语文《离骚》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考生。

现在开始说课。

我说课的课题是《离骚》,作者屈原。

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剖析本课。

《离骚》选自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的五彩梦。

而本文正是一首撼人心魄的政治抒情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高尚情操。

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和精神陶冶。

本课计划用时2课时,我现在说的是第1课时。

高二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古文鉴赏能力,但要理解时代久远、语言独特的楚辞作品,仍存在困难。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立本课的三维学习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积累有关屈原和《离骚》的文学常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章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文章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为:疏通字词,理解情感。

教学难点为:比喻、对偶的表达效果。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本课将采用情境教学,以情促读,以读促思的教学方法;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朗读、圈点、批注等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为实现高效课堂,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

在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拟定以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激趣导入,用时约3分钟。

余光中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烈士的终站就是诗人的起点?昔日你问天,今日我问河。

而河不答,只悲风吹来水面,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罗。

你仿佛在前面引路,带我们去追古远的芬芳。

”大家知道这写的是哪一位诗人吗?明确:屈原。

顺势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初读品析,用时约10分钟,分三步展开。

1.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结合导学案,疏通文意,将生字词落到实处。

2.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视频,提醒学生朗读时要把握节奏,体会作者感情。

3.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前三段为第一层,自叙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但不愿同流合污;后三段为第二层,表现了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

《离骚》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离骚》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离骚》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离骚》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离骚》说课稿1一、教材知识篇:“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穿越千年的爱国主义悲歌《离骚》原有372句,2464字,本文节选46句。

《离骚》是我国第一首抒情长诗,屈原是我国第一位爱国诗人。

《离骚》又是楚辞的巅峰之作,屈原的悲情绝唱。

厅伟诡谲的想像,浪漫绮丽的传说,天马行空的表达,炽热滚烫的情感,香草美人的手法,共同缔造成了一朵光耀千古的诗歌奇葩。

“其影响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之上”。

因此,《离骚》是每一个中国学子必须深入学习的辉煌篇章。

但《离骚》由于是用楚地方言写成,加之年代久远,艰涩难懂,佶屈聱牙,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应采取“先读懂,后鉴赏”的原则。

教学目标定位如下三点: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常识;2、重点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4、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确定为1、体会诗中丰富绚烂的文采背后蕴含的诗人的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2、掌握相关文言词汇和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二、方法程序篇:“循序渐进,登堂入室”——走进浪漫主义的神奇之作本课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读懂课文。

第二课时鉴赏课文。

第三课时在多媒体教师观看专题片《百家讲坛——屈原》。

在第一课时中,主要采用讲解讨论法。

导入用一副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解题突出历来的两种不同理解;1、司马迁、班固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离骚》者,犹离忧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犹遭也,骚,忧也。

明己曹忧作辞也。

”(《离骚赞序》)2、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离,别也;骚,愁也。

” (《楚辞章句离骚经序》)整体感知诵读和自行疏通为主,要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等文字。

必修二5《离骚》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必修二5《离骚》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离骚》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离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对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3、了解《离骚》语言特点,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

2、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了解屈原“香草”“美人”传统。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教师背写出《离骚》开头的部分内容,引出屈原。

帝高言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予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此内容既涉及屈原的出身,也涉及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二、介绍屈原及他的《离骚》:1、关于作者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以实现“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2、《楚辞》与《离骚》《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前部分追忆往事,表明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

后两部分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离骚》教学教案3篇

《离骚》教学教案3篇

《离骚》教学教案《离骚》教学教案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离骚》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离骚》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难点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步骤:预习1、正音苗裔孟陬揆扈芷汩搴骐骥申椒昌被惮踵荃謇羌2、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感情。

第一课时一、导入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几组有关屈原的照片:屈原被楚怀王流放,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

提问:你们知道照片上这们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老师深情的说)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饱经忧患的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的5月4日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

后人为了纪念这们守节不移的伟人,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兴起了吃粽子、赛龙舟习俗。

二、有关资料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

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离骚》说课稿

《离骚》说课稿

《离骚》说课稿引言概述:《离骚》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离骚》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内涵和艺术特点,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经典。

一、《离骚》的背景和作者1.1 《离骚》的创作背景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在楚国官场上屡受排击,最终遭到贬谪。

在这种痛苦的情况下,他创作了《离骚》这部作品。

1.2 《离骚》的作者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抒发,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

1.3 《离骚》的文学价值《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作,它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在内容上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二、《离骚》的主题和意境2.1 《离骚》的主题《离骚》主要表现了屈原对楚国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抱怨和感慨。

2.2 《离骚》的意境《离骚》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2.3 《离骚》的艺术表现《离骚》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了屈原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离骚》的结构和体裁3.1 《离骚》的结构《离骚》共有九章,每章内容丰富,情感跌宕起伏,结构严谨有序,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3.2 《离骚》的体裁《离骚》是一部长诗,采用了楚辞的形式,具有独特的音乐感和节奏感,表现了屈原对诗歌的追求和创新。

3.3 《离骚》的文学特点《离骚》融合了楚辞的表现形式和屈原个人的情感体验,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独特的文学魅力。

四、《离骚》的影响和价值4.1 《离骚》的影响《离骚》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2 《离骚》的价值《离骚》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学价值,更是一部反映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杰作,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意义。

4.3 《离骚》的现代意义《离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对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离骚》教案范文八篇

《离骚》教案范文八篇

《离骚》教案《离骚》教案范文八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离骚》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离骚》教案篇1【教学要点】1、掌握作家作品以及文学体裁常识。

2、理解运用比兴手法的艺术效果。

3、翻译并背诵全文。

【教学设想】难文浅教,重在落实,先译后析,趣味背诵。

【教学流程】一、出示对联和诗歌,初步感知,导入课文1、对联和诗歌: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2、阐释对联诗歌内容:屈原一生忠君爱国,但不被理解,反被排斥、流放,最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伟大的诗人,《招魂》《九歌》是他的作品。

屈原在诗歌中,往往用香草比喻自己,表现自己的高尚品德。

二、掌握文学常识,落实基础知识。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堂上师生交流,进一步明确知识点1、屈原:名平,字原,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由集体创作转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

有作品25篇,《九歌》11篇,《九章》9篇,另有《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等作品,保存在西汉人刘向辑录的《楚辞》中。

其中,《九歌》是祭神的乐曲,充满生活气息;《天问》表现屈原的学术造诣和历史观、自然观;其余以《离骚》为代表,表达内心的情愫。

《离骚》是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也是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2、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新诗体。

源于楚地歌谣,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

每句以四六字为主,多用“兮”字,辞藻华丽。

楚辞的概念最早见于《史记》。

刘向把屈原宋玉及汉代模拟这种题材所写的作品汇辑成书,定名《楚辞》,于是,楚辞又成了诗歌总集的名称。

因为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离骚》,后人以“骚”来称楚辞。

而《诗经》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国风”,后人以“风骚”称《诗经》和《离骚》所开创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高二语文《离骚》的教案(精选17篇)

高二语文《离骚》的教案(精选17篇)

高二语文《离骚》的教案(精选17篇)高二语文《离骚》的教案篇1▲知能目标1.体会诗歌中移情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2.了解《离骚》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理解节选部分的主旨。

3.感受《离骚》的浪漫主义颜色。

▲情感目标1.感受诗人在述怀反省中表现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化为自己的精神力气。

2.感受诗人行为高尚、品行圣洁、忧国忧民的完善形象。

▲重点难点1.体会诗中运用形象的比方、瑰丽的想象、绚烂的文采表达诗人酷热的感情,富有浪漫主义颜色。

2.理解屈原的精神表现和诗人讴歌、追求的政治抱负。

3.文言词句的理解。

●刷新学问库存1.关于《诗经》屈原,名平,字原,又白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最宏大的爱国诗人,楚辞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

有深远的影响。

2.关于《离骚》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年)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

此间创作了《离骚》。

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全诗373句,2490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方、神话传奇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鼎革图治的政治理想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顽强意志,抒发了喜爱祖国的炽烈感情,是我国浪漫主义长诗的鼻祖。

3.关于楚辞与《楚辞》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制造、进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

《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4.关于离骚的含义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

班固在《离骚赞库》中释为遭忧。

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

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5.字形辨析●探究互动平台1.节选部分的主旨与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节选部分通过诗人自述生平和身世,表达了诗人的悲伤心事和对故国民生无限喜爱的深情,反映了诗人坚持自己的高尚情操、纯净德行和政治抱负,对腐恶势力决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离骚》教案模板5篇

《离骚》教案模板5篇

《离骚》教案模板5篇《离骚》教案模板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离骚》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离骚》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楚辞”这种诗歌样式及屈原与楚辞的关系。

2.体会骚体诗的节奏。

3.了解《离骚》所体现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精神。

4.理解并背诵课文二、能力培养目标1.借助注释,较为准确的理解课文。

2.能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培养初步鉴赏《离骚》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了解屈原的生平及鉴赏《离骚》优美的诗句,感受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

【重点、难点】《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首次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屈原以他思想的博大、构思的奇特,利用和借鉴当时南方楚国民歌,多用“兮”字的句式及方言,大量运用比喻,难字较多,意思也较艰深,极大地增加了理解诗歌的难度。

因此,疏通诗句,准确诵读,把握诗人情感,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解决办法】1.疏通诗句,反复诵读,体悟情感。

2.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2.学习屈原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接受高尚情感的熏陶。

【学生活动】1.第一课时,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句,反复诵读,熟悉骚体的体例。

2.第二课时,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尽量疏通诗句。

二、导入我国文学“风骚”并举。

风:《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十五国风”,简称“风”;骚:《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离骚》,简称“骚”。

简介屈原、《楚辞》与《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

相传是现在湖北秭归县人。

年轻时辅助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间大夫。

主张变法图强,革新政治;东方联合齐国,西方抗击强秦。

《离骚》教案六篇

《离骚》教案六篇

《离骚》教案六篇《离骚》教案六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离骚》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离骚》教案篇1【教学目标】理解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共同探讨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步骤】一、导引:请大家猜一下这幅对联和哪个人物有关?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屈原)二、作者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20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任楚国三闾大夫,位尊贵显。

在矛盾的旋涡中,屈原如果要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他只要不说话或是少说话就行了。

他在遭受楚怀王猜忌的情况下,仍然忠心耿耿,他是爱国者,他的眼睛中只有“国”之命运,不一定有“君”的权威;他实在是因为看到了楚国人民的苦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而并不在意楚王爱不爱他。

这些是“民为贵,社稷次,君为轻”的思想在他行为原则中的体现。

以楚王为代表的“国”不爱他,并不妨碍他的爱民和爱国……三、《离骚》简介: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四百多字。

《离骚》用第一人称和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塑造了一个高大的神话式的艺术形象“吾”――“灵均”。

《离骚》是屈原生平思想最深刻的写照……对“离骚”二字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里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东汉班固的《离骚赞序》说:“离,犹遭也;骚,愁也。

”东汉王逸的《离骚经序》说:“离,别也;骚,愁也。

”教科书节选的是第一部分。

作品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民忧民的思想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四、布置学生结合文下注释将原诗译成现代文。

参考: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号叫伯庸的是我已故的父亲。

《离骚》教案范文锦集7篇

《离骚》教案范文锦集7篇

《离骚》教案《离骚》教案范文锦集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骚》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离骚》教案篇1一、课文悟读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英名和诗作千古流芳、万代传诵。

其人、其文同在中国和世界人格和文学的境地树立起令人敬仰的巍峨丰碑。

其抒发情怀、叙写心境的长诗《离骚》当是其中最有影响、最具说服力的明证。

高阳苗裔、伯庸后人,孟陬庚寅,从天而降;皇赐之名正则,授之字灵均。

像屈原这样集天地灵秀于一身的天才人物,世上可谓稀而又少。

然而,即便是一颗璀璨无比的星斗,落入污秽遍地的肮脏环境中,也难彰其美。

一个爱国爱民的王室重臣,却因“哀民生之多艰”进谏昏庸无能的楚怀王,落了个“朝谇而夕替”的可悲结局。

令人痛惜!正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述:“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由此可见其行文的背景及感情的基调。

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是《离骚》的主体,也是它的精华。

从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或忧郁悲哀或仰天长啸或低头苦吟的诗人形象;仿佛可以想像到阴霾蔽日、黑云压城的险恶环境,仿佛可以感受到这样的环境里苦吟诗人热血的冲涌、脉搏的跳动;仿佛可以谛听到使人悲郁感怀、哀国哀民的无奈叹息;仿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他热爱祖国、关注民生、关心民众的真实写照;“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他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铮铮誓言;“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是他恪守清白、保全节操的有力呐喊;“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是他坚守志向、忠贞不移的坚定信念……凡此种种,都足以使我们对这位千古诗圣赞叹不已,敬仰有加。

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中或许只能遭遇不幸,这是诗人的悲哀,更是历史的悲哀。

《离骚》教案(精选12篇)

《离骚》教案(精选12篇)

《离骚》教案(精选12篇)《离骚》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离骚》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离骚》教案篇1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难点: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刚刚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状;在形式上四言一句,琅琅上口,又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等。

而今,我们将要学习的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诗作《离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与《诗经》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变化还是很大的。

另外,屈原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恰恰是出自《离骚》之中。

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归纳这些变化、体会诗人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吧!二、学习有关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等文字。

设计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快速阅读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教师明确:1.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

作为当时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是负有内政、外交重任的。

所谓“联齐抗秦”的主张恰恰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

其具体主张就是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

上述思想便是所说的“美政”的具体含义。

2.参见教材第33页资料的结尾那句话(从“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到完),而“离骚”这个词的解释就是“遭遇忧患”。

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

《离骚》经典课文教案 4篇

《离骚》经典课文教案 4篇

《离骚》经典课文教案篇4知识目标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

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标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3、学习诗歌的1-7节,解决其中的疑难字、词,能够熟读并基本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一、导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精华】《离骚》教案四篇

【精华】《离骚》教案四篇

《离骚》教案【精华】《离骚》教案四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离骚》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离骚》教案篇1▲ 知能目标1.体会诗歌中移情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2.了解《离骚》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理解节选部分的主旨。

3.感受《离骚》的浪漫主义色彩。

▲ 情感目标1.感受诗人在述怀反省中表现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

2.感受诗人行为高尚、品格圣洁、忧国忧民的完美形象。

▲ 重点难点1.体会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瑰丽的想象、绚烂的文采表达诗人炽热的感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理解屈原的精神表现和诗人讴歌、追求的政治理想。

3.文言词句的理解。

●刷新知识库存1.关于《诗经》屈原,名平,字原,又白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

有深远的影响。

2.关于《离骚》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年)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

此间创作了《离骚》。

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全诗373句,2490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鼎革图治的政治抱负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炽烈感情,是我国浪漫主义长诗的鼻祖。

3.关于楚辞与《楚辞》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

《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4.关于离骚的含义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

班固在《离骚赞库》中释为遭忧。

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

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离骚》说课稿

《离骚》说课稿

《离骚》说课稿引言概述:《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誉为古代文学的瑰宝。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离骚》的内容和意义。

一、《离骚》的背景与作者1.1 背景介绍:《离骚》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的春秋时期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1.2 作者屈原简介: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作品《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1.3 《离骚》的创作背景:屈原在楚国政治上受到排击,遭受了许多苦难,他通过《离骚》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对时局的思量。

二、《离骚》的主题与结构2.1 主题介绍:《离骚》以屈原的个人遭遇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2.2 结构分析:《离骚》分为三个部份,分别是离骚篇、九歌篇和天问篇。

每一个篇章都有自己的主题和表达方式,但都贯通着屈原的情感和思想。

2.3 表达手法:《离骚》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三、《离骚》的艺术特点3.1 语言风格:《离骚》的语言优美、雄浑,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音乐般的韵律感。

3.2 情感表达:《离骚》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对理想世界的憧憬,展现了深邃的情感。

3.3 艺术形象:《离骚》中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和景物,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四、《离骚》的文化价值4.1 反映时代:《离骚》是对春秋时期社会现象的真实记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4.2 传承文化:《离骚》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3 人文关心:《离骚》关注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公,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思量和对人文关心的呼叫。

五、《离骚》的现实意义5.1 人生哲理:《离骚》通过对作者个人遭遇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量和对理想的追求,启示人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5.2 社会关心:《离骚》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的苦难,呼叫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必备】《离骚》教案3篇

【必备】《离骚》教案3篇

《离骚》教案【必备】《离骚》教案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离骚》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离骚》教案篇1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难点: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刚刚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状;在形式上四言一句,琅琅上口,又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等。

而今,我们将要学习的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诗作《离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与《诗经》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变化还是很大的。

另外,屈原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恰恰是出自《离骚》之中。

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归纳这些变化、体会诗人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吧!二、学习有关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等文字。

设计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快速阅读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教师明确:1.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

作为当时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是负有内政、外交重任的。

所谓“联齐抗秦”的主张恰恰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

其具体主张就是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

上述思想便是所说的“美政”的具体含义。

2.参见教材第33页资料的结尾那句话(从“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到完),而“离骚”这个词的解释就是“遭遇忧患”。

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

《离骚》说课稿

《离骚》说课稿

《离骚》说课稿离骚》说课稿引言概述:《离骚》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所作的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长诗。

它描绘了屈原离别故土、流放异乡的心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和对人生的沉思。

本文将从《离骚》的背景、主题、结构、艺术特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1.1 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诗人和政治家,屈原出生于楚国长沙(今湖南长沙),是楚国宰相屈瑕的后裔,他曾任楚怀王的左徒,后因被诬陷而被贬谪至汨罗江流放。

1.2 《离骚》的创作背景《离骚》是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的长诗,写于公元前278年左右。

在流放期间,屈原遭受了严重的政治打压和人生挫折,他的心情十分沉重,于是写下了这篇充满离愁别绪的诗篇。

1.3 《离骚》的流传《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离别诗的代表之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主题2.1 离愁别绪《离骚》主题明确,抒发了屈原在流放异乡时的离愁别绪,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和对人生的沉思。

诗中充满了离别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2.2 抒发情感《离骚》通过对离别之痛的深刻表达,展现了屈原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2.3 反映社会现实《离骚》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对当时政治乱象和社会现实的批判。

屈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政治腐败的谴责。

三、结构3.1 体裁特点《离骚》采用楚辞的体裁形式,结构严谨,语言优美。

整篇诗篇分为九章,每章之间情节连贯,起伏跌宕,节奏感强烈。

3.2 语言特点《离骚》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诗篇更具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3.3 表现手法《离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屈原高超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表现手法,使诗篇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四、艺术特点4.1 情感真挚《离骚》情感真挚,表达了屈原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让读者感受到了离愁别绪的真实感受。

关于《离骚》教案3篇

关于《离骚》教案3篇

关于《离骚》教案3篇《离骚》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楚辞”这种诗歌样式及屈原与楚辞的关系。

2.体会骚体诗的节奏。

3.了解《离骚》所体现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精神。

4.理解并背诵课文二、能力培养目标1.借助注释,较为准确的理解课文。

2.能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培养初步鉴赏《离骚》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了解屈原的生平及鉴赏《离骚》优美的诗句,感受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

【重点、难点】《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首次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屈原以他思想的博大、构思的奇特,利用和借鉴当时南方楚国民歌,多用“兮”字的句式及方言,大量运用比喻,难字较多,意思也较艰深,极大地增加了理解诗歌的难度。

因此,疏通诗句,准确诵读,把握诗人情感,就成了__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解决办法】1.疏通诗句,反复诵读,体悟情感。

2.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2.学习屈原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接受高尚情感的熏陶。

【学生活动】1.第一课时,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句,反复诵读,熟悉骚体的体例。

2.第二课时,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尽量疏通诗句。

二、导入我国文学“风骚”并举。

风:《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十五国风”,简称“风”;骚:《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离骚》,简称“骚”。

简介屈原、《楚辞》与《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

相传是现在湖北秭归县人。

年轻时辅助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间大夫。

主张变法图强,革新政治;东方联合齐国,西方抗击强秦。

后来因有人挑拨而被怀王疏远。

楚顷襄王时进一步受到排挤,被长期流放在沅湘一带。

秦国攻占楚国首都郢之后,他悲愤绝望,相传于公元前278年旧历五月初五抱石跳进汩罗江中。

这一天就成为后世纪念他的端午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说课王源正洁准考证号:040521各位评委: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离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手段、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第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选取了《诗经》至唐以前我国古代诗歌的部分代表作品,读这些古诗,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感知古代社会生活,鉴赏古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离骚》集中反映了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全诗共有327句,分为93节,本文节选的是《离骚》原诗的20节至32节,共13节的内容。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理解屈原的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感,还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基于对教材的认识,本课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屈原及楚辞,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释义,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丰富的想像、形象的描述。

②思维目标:从整体上领会、把握文章的大意,试着体会屈原写作此文时愤懑不平却又坚持美政理想的心情;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③情感目标:通过“移情”,使学生对屈原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这种伟大情感理解、内化,并学习屈原身上这种刚正不阿、洁身自好、坚持真理、嫉恶如仇的人格闪光点。

教学重点:①难字读音、难词词义,重点句义,修辞手法②“移情”、鉴赏教学难点:①重点句义的理解以及此基础之上的对屈原当时情感的把握。

②通过移情与屈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③背诵第二、教学方法、手段本课是诗歌教学,主要采用诵读法,讲解法等方法,讲讲、读读、背背,并从中鉴赏。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要注意文学教学的“移情”特点,使学生体验屈原的思想感情同鉴赏诗的艺术魅力结合起来。

第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让学生讲讲他们所了解的关于屈原的故事,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介绍作者及其作品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

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文体特点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

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特点: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3、诵读、讲解、佳句赏析本课时讲解前七节,逐节读读、讲讲、背背。

指点难字读音、难词词义。

指明“哀民生之多艰”的含义,指出“朝谇而夕替”开启下文的作用。

提出问题:屈原为什么朝进谏而晚被斥?屈原在鸣不平中表现了哪些高尚品德?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二、通假字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三、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四、词类活用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五、古今异义的词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

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

②今义:技艺巧妙)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

②今义:改正错误)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

②今义:经济困难)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

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六、句式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七、难句翻译1.余虽好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译: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这也是我心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也不后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译: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

4总结这七小节主要是述怀为主,“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承上启下发出人生艰难的感慨,紧接着揭示“謇朝谇而夕替”的原因即自己从善爱美,小人投机追曲;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而自己“不忍为此态”,不愿同流合污。

最后表达自己坚持美政追求理想“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

5反复诵读,让学生试着体验文章表现出的屈原的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第四、布置作业背诵这7小节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