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品读诗歌,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手法。

3.背诵诗歌,评价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用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的风景到底有多美呢?我们先通过一段西湖风光的短片,欣赏一下西湖的美景!(教师播放《航拍中国》第二季杭州西湖片段视频)欣赏完美景,我们再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一起学习他的《钱塘湖春行》,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

二、问题设置,任务导学

学习任务一:朗读诗歌,积累文学常识,夯实基础知识,理解诗歌大意。

活动设计:学生朗读诗歌,查阅词典及相关资料,自主完成以下任务,老师提供参考答案,学生自我核对,有错自我订正。

1.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

隐的《安定城楼》等。

2.白居易,字________,号__________,又号________。祖籍山西太原,是________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水面初.平云脚低:___________

(2)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参考答案:2.乐天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唐代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1)刚刚;(2)向阳的树

5.钱塘湖春行:钱塘——杭州旧称;钱塘湖——西湖旧称;行——游览;钱塘湖春行——春天游览西湖。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孤山: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有孤山寺。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785—805)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此亭。初:刚刚,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似乎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登上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侧的山,西湖美景尽收眼底。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似乎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暖树:向阳的树。)

几只早到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色彩斑斓的春花渐渐地要迷乱人的眼睛,浅浅的绿草刚能没过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而我最喜爱西湖东面的美景,总觉得观赏不够,尤其是那绿树杨柳荫蔽下的白沙堤。

学习任务二: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对诗句进行鉴赏,描述诗句描绘出的画面,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活动设计: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老师点拨、指导、评价,在互动中理解诗歌情景交融

的特点。

1.从诗中可以了解到作者游览的次序是怎样的?

【与你交流】诗人从孤山寺北面出发,其次到贾公亭西侧,最后到西湖东面的白沙堤。整个路线是从湖边到了湖的东面。

2.这首诗写的是春天什么时候的景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与你交流】写的是早春景象;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都是早春特有的景物。

3.首联:“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与你交流】诗人游西湖,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云脚低垂,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水面”指西湖湖面。水面初平写春水新涨,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的景象。“云脚低”指白云重叠,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写出了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的景象。脚,有下垂义。

4.颔联:可不可以把“几处”和“谁家”换成“处处”,“家家”?这幅画面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与你交流】不可以,“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一个是早莺,一个是新燕,都是早春景象,生机勃勃。“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是乍暖还寒

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可谓地描绘出来细腻。同时,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5.颈联: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与你交流】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乱”字贬词褒用,写出了花开繁盛、色彩缤纷。“乱”字贬词褒用,写出了花开繁盛、色彩缤纷;“浅”字写春草低矮柔嫩,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渐欲”“才能”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迷”表面写花,实则写人为花所迷;“马蹄”意指游春赏景,把春景与春情和谐地统一起来。不仅描绘了景物之美,而且还包含了游西湖者众之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尾联:最后两句是怎样结束全诗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与你交流】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湖东”点明诗人的行踪,与首联呼应。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的气象。“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和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喜爱。这样的结尾,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

学习任务三:通过对诗歌的深层理解,能够背诵诗歌,评价诗人表达的情感。

活动设计:通过对诗歌的深层理解,尝试快速背诵诗歌,学生自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