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10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13课《钱塘湖春行》教案
此外,在实践活动中的创作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对诗歌创作手法的不熟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大对学生创作技能的培养,通过更多的练习和示范,帮助他们掌握描绘自然美景的方法。
-诗歌创作背景:学生可能对《钱塘湖春行》的创作背景知之甚少,难以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教师需提供相应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中的“诗句解析”,教师可以举例解释“几处早莺争暖树”,这里的“争”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天莺歌燕舞的生动场景,突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钱塘湖春行》的基本内容、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艺术特色的理解,并尝试了自己的创作。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欣赏和表达自然美。如果对诗歌的学习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意境和描绘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投入到诗歌的朗读、分析和创作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问题,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首先,对于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意象,学生们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词语的深入讲解,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学设计钱塘湖春行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
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好!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二、检查预习及课下积累1、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
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2、写作背景三、读一读领略诗之韵1、听录音朗读2、学生齐读3、男女生共读四、译一译通晓诗之意小组合作,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如有疑难,可与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讲解诗句意思。
五、品一品探寻诗之妙小组合作,从以下三个角度赏析诗歌。
1、赏物像(描绘了什么景物?)2、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3、体会诗中表达出的诗人情感。
六、想一想感受诗之美请大家插上想像的翅膀,飞向那早春的西湖。
把自己从诗中所欣赏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语言描绘出来。
七、背一背积累经典诗作请自由朗诵诗歌,比谁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感情地背诵。
八、作业完成练习册,背诵诗歌。
九、结束新课同学们,我们的“钱塘湖春行”就要结束了,请不要忘记风光秀丽的西湖;不要忘记妙笔生花的白居易;更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欢聚一堂,共同学习。
谢谢大家!下课!板书:钱塘湖春行苏轼内容:早春景物语言:生动精炼情感:喜爱赞美钱塘湖春行教案篇二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过程一、导入。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今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较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精选7篇)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精选7篇〕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1【学习目的】1、知识与才能: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进步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学习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学习方法】诵读—自学—讨论—探究。
【学习流程】〔一〕预习检测1、作者〔〕,〔〕代诗人,字〔〕,号〔〕。
〔二〕课内探究1、读一读诗,想一想诗人凭什么说是钱塘湖,而非其他?2、诗人说“行”,你能找出根据吗?3、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4、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
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活力,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5、作者在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训练检测1、诗中点明春临西湖,交待作者游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诗中的一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春天草长莺飞、百花初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说明作者看缺乏、赏不够,乐而忘返的留恋之情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描写初春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优秀篇(精选13篇)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优秀篇《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优秀篇(精选1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优秀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优秀篇篇1一、教学设想1. 课堂理念: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古诗?如何让学生为之展开积极主动的思考?如何让学生达到最佳的求知状态?我想:关键就在于教师要在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学习心理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孩子阅读古诗的方法从而精心设计课堂。
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就应该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
2. 课堂思路:针对以上思考,我想具体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实施:A 放声朗读,培养语感,感受诗歌音韵美和形式美。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
就是告诉我们“熟能生巧”。
这是一种熏陶更是一种积累,读的多了,我们在文学、语文、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古汉语能力等等方面都将会得到长足的进步!所以,多读而且是放声朗读是孩子们学习古诗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B 倾听配乐诗歌朗诵,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意境美。
“诗”,“诗歌”最初就是和乐而歌、和乐而作的。
因此诗歌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倾听配乐诗歌朗诵,再次感受并加深对古诗音韵美、节奏美的欣赏。
古诗语言凝练生动、言简意丰,其遣词造句更是高度精辟。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感受诗歌文字的精妙;同时更要做到“披文入境”,通过有声的文字迅速把孩子们带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氛围中。
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我们可以采用较为直观的配乐诗朗诵。
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感受并体验着诗人的情感变化。
C 改诗成文,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诗歌语言美和情感美。
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比较阅读能力。
在孩子们展开联想和想象后,我们可以让他们尝试把自己想到的画面用文字来表现。
第13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在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天游览西湖时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学情分析: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古诗知识,对于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以及如何从诗歌中提炼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同时,由于语言表达的限制,学生们可能在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
二、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能够理解并运用古诗文中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能够通过对诗歌的阅读和分析,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够欣赏古诗文的美,并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够了解古诗文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掌握古诗的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讲授法: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和诗人的生平,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片、音频等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5. 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杭州西湖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西湖的美丽风光。
2. 介绍诗人白居易及其生平,引出《钱塘湖春行》这首诗。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第13课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3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钱塘湖春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领悟律诗的韵律美,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结合课本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重点)2.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掌握对仗、拟人等写作手法。
(难点)3.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诗文,感受诗人对钱塘湖的赞美,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图片猜景点:PPT先呈现西湖晴天雨天的图片,学生猜,之后给提示,PPT出示文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学生猜出:西湖。
教师:同学们,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被那西湖秀美的湖光山色所陶醉,有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娇美,也有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独特,那么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领略“别是一般滋味”的西湖。
(板书课题)(二)知识备查1.作者简介: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
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2.写作背景:长庆三年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3.律诗:律诗是形成于唐初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本诗为七律诗。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一联,共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录音,划出节奏,提示易读错的字音:啄、没、堤。
2.明确读诗方法。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八句,每句七个字。
诵读时,每拍的后一个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应做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钱塘湖春行》教案3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3篇《钱塘湖春行》教案一一、导入同学们知道“西湖”这个名字是谁先第一个称呼的吗?是白居易,他曾经写过一首诗:《杭州回舫》(出示屏幕)其中有一句话叫“报与西湖风月知”后人才把她命名为西湖。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对西湖情有独钟。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白居易游西湖的古诗《钱塘湖春行》(板书)二、读诗1、朗读这首诗(找一生)找生评价:字音、节奏、语气、情感2、听录音注意以上四方面。
3、学生自由朗读4、学生展示朗读风采:找一生读,找小组读,齐读三、赏析(一)、理解诗意师:这是一首歌咏早春西湖的写景诗,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大家想不想看到这些画面?想!好,现在大家对照注释理解没局势的意思,不明白的小组讨论交流。
品诗明义描绘画面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诗描绘画面,参考句式:从————中我看到了————。
从————中我听到了————。
从————中我感受到————(二)、赏析古诗师:“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写景的诗歌尤其如此,老师把这首诗还原成画面,让大家欣赏一下好不好?现在画面欣赏完了,画面美不美?这首诗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现在我们小组合作讨论赏析古诗1、赏析方法:(1)、赏物像(描绘了什么?)(2)、抓特点(怎么描绘的?)(3)、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
)(4)、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2、赏析以前我们先找到作者描绘了初春西湖的哪些景物?找生说。
板书:水、云,莺、燕、花、草师:赏析这首诗其实就是看作者如何描绘这些景物的?或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3、举例:几处早莺争暖树:“几处”、“早”写出了初春黄莺还不多,“争”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黄莺竞相飞上枝头欢歌的景象。
展现了初春的勃勃生机。
4、小组合作赏析剩下的六句话5、小组抽签展示A、水面初平云脚低”:“水初平“意思是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精选15篇)《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篇1南山外国语学校高新部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第13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绘杭州西湖美景的著名唐诗。
本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景色的细腻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在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13 课《唐诗五首》中,本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鉴赏,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习本诗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唐诗,对唐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和特点,以及如何从文学角度鉴赏诗歌,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学习《钱塘湖春行》,学生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了解唐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学习《钱塘湖春行》,学生可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从文学角度欣赏自然美景,激发创造美的欲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学习唐代诗歌,有助于学生了解唐代历史和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鉴赏诗歌的美。
(3)学习唐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如何从诗歌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如何从文学角度欣赏自然美景,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学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描绘的场景中,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钱塘湖春行》教案(精选15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钱塘湖春行》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钱塘湖春行》教案(精选1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钱塘湖春行》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情感性。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目标2是对方法理解,为重点。
难点是目标3,由学生自身弱点和学生对教材适应情况决定的。
教法学法: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
”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
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
方法定为;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2、诵读法(反复诵读)3、讨论法(交流体验)4、竞赛法(提高兴趣)教学过程:一、预习预习要求;1、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2、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作准备,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提高释词识字能力。
二、学习诗歌,授之以渔1、第一步,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中我们走进春的世界”。
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的春景为课堂创设情境。
随着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他们会很快走进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里。
把学生思维引入了正轨,激发了兴趣。
2、介绍诗歌方法,授以新知。
读诗想诗解诗赏诗悟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一方法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并且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3、用方法学习本诗。
“读诗”——利用多媒体声、像具备的特点,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
第13课《钱塘湖春行》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钱塘湖春行》的背景及作者情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绘了钱塘湖春天的美景。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理解诗人如何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描绘春天的景色。
解决方法:结合诗句具体语境,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并通过例句加深印象。
(2)诗歌意境的把握:学生对诗歌中描绘的景色和情感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解决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诗歌意境,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3)创作练习的开展:学生在借鉴《钱塘湖春行》写作手法进行创作时,可能存在无从下手的问题。
解决方法:提供创作模板,引导学生从描绘自然景色出发,逐步展开创作。同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借鉴,提高创作水平。
(4)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分析诗歌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解决方法: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思维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钱塘湖春行》的背景、情感、韵律、意象和表现手法等基本概念。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另外,教学难点部分,如生僻字词和诗歌意境的把握,虽然通过举例和比较的方式进行了解析,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示理解不够透彻。针对这一情况,我考虑在课后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巩固这些难点知识。
第13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1
第13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苏东坡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是描写哪里的美景呢?对,西湖。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不仅流传着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有一首首动人的、优美的诗篇。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美丽景色的《钱塘湖春行》,它的作者是——白居易。
二、整体感知。
(落实目标)1、诗范读,划出节奏,提示易读错的字音:啄春泥(zhuó)没马蹄(mò) 白沙堤(dī)2、学生练读。
3、指名读。
4、齐读。
5、明确读诗方法。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即全诗八句,每句七个字。
诵读时,每拍的后一个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做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注释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2)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3篇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能够理解诗意。
2、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3、体会诗人对早春西湖之景的喜爱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能够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1、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2、体会诗人对早春西湖之景的喜爱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方法与手段:朗读法、赏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句谚语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是在天上天堂最美丽,在人间苏州、杭州最美丽。
说到杭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西湖,今天我们学习的《钱塘湖春行》就是白居易游览西湖时写下的名篇,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
下面,我们就随着白居易去西湖赏玩一番。
二、诵读感知学习古诗,一定得多读,那么诵读古诗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语调。
请一生试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明确。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争”、“啄”应读得轻快些、有活力些,谁家应读出疑问语气,最爱句应读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注意刚才的几个要求。
三、理解内容,还原画面。
通过刚才的读,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得什么时候的西湖吗?——早春。
你的依据是?请你从诗歌中找出依据。
提示:可抓住体现早春特点的词语。
预设:初平:初,刚刚,春水不是很大,刚刚使得水与堤岸齐平,从水初平可看出是早春。
几处:而不是处处,说明莺的数量不多。
早莺:早来的莺,也写出了是早春。
谁家:这里是某家或者某几家的意思,而不是每家,家家,也写出燕子数量之少,体现早春。
新燕:刚从南方过来的燕子,写出这里开始变暖,体现早春。
争暖树:春寒未退,所以黄莺争着栖息在朝阳的树枝上。
从早莺的这一行为可以看出是早春。
啄春泥:燕子啄泥是用来筑巢,也写出了燕子新到,体现早春。
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9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9篇)《钱塘湖春行》优秀教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作者创作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出示西湖十景的图片,请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图片上的美景。
进过几轮互动,教师点出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1语句啰嗦,用词不讲究;2叙述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描述没有情感渗透。
然后教师引题:“美景之所以美,是因为有好的诗句清晰细致地描述。
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中唐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如何描述美景的。
”2、用多媒体出示白居易个人信息如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太原(今属山西)人。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
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用多媒体出示“律诗”的相关知识:律诗是一种中国诗歌体裁,体诗的一种,兴盛于唐。
律诗对格律要求非常严格,每句有几个字就称几言,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
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称一联,共四联。
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首的颔联、颈联的两句是对仗句。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二)整体感知老师设置如下问题,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全文,并找出诗中所描绘景物的地点。
从孤山寺的北面来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钱塘湖春行教案(精选20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精选20篇)钱塘湖春行教案(精选20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钱塘湖春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钱塘湖春行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2、收录机、磁带;课时:一个课时教学设计:一、备读导入新课:1、学生自由背诵唐诗,说唐代著名诗人,引出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今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2、学生说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课;二、初读熟悉全诗: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2、齐读;个别读;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4、范读,学生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三、理清游踪:1、谁能划出标题写了几方面内容,并说明理由;2诗人说“行”,你能找出依据吗?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
诗人的游踪为:(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四、寻觅春踪:1.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归纳:早春;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品读诗歌,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手法。
3.背诵诗歌,评价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用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的风景到底有多美呢?我们先通过一段西湖风光的短片,欣赏一下西湖的美景!(教师播放《航拍中国》第二季杭州西湖片段视频)欣赏完美景,我们再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一起学习他的《钱塘湖春行》,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
二、问题设置,任务导学
学习任务一:朗读诗歌,积累文学常识,夯实基础知识,理解诗歌大意。
活动设计:学生朗读诗歌,查阅词典及相关资料,自主完成以下任务,老师提供参考答案,学生自我核对,有错自我订正。
1.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
隐的《安定城楼》等。
2.白居易,字________,号__________,又号________。
祖籍山西太原,是________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水面初.平云脚低:___________
(2)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参考答案:2.乐天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唐代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1)刚刚;(2)向阳的树
5.钱塘湖春行:钱塘——杭州旧称;钱塘湖——西湖旧称;行——游览;钱塘湖春行——春天游览西湖。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有孤山寺。
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785—805)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此亭。
初:刚刚,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似乎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
登上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侧的山,西湖美景尽收眼底。
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似乎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暖树:向阳的树。
)
几只早到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色彩斑斓的春花渐渐地要迷乱人的眼睛,浅浅的绿草刚能没过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而我最喜爱西湖东面的美景,总觉得观赏不够,尤其是那绿树杨柳荫蔽下的白沙堤。
学习任务二: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对诗句进行鉴赏,描述诗句描绘出的画面,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活动设计: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老师点拨、指导、评价,在互动中理解诗歌情景交融
的特点。
1.从诗中可以了解到作者游览的次序是怎样的?
【与你交流】诗人从孤山寺北面出发,其次到贾公亭西侧,最后到西湖东面的白沙堤。
整个路线是从湖边到了湖的东面。
2.这首诗写的是春天什么时候的景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与你交流】写的是早春景象;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都是早春特有的景物。
3.首联:“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与你交流】诗人游西湖,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
远眺湖面,春水初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云脚低垂,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
“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水面”指西湖湖面。
水面初平写春水新涨,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的景象。
“云脚低”指白云重叠,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写出了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的景象。
脚,有下垂义。
4.颔联:可不可以把“几处”和“谁家”换成“处处”,“家家”?这幅画面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与你交流】不可以,“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一个是早莺,一个是新燕,都是早春景象,生机勃勃。
“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是乍暖还寒
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可谓地描绘出来细腻。
同时,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5.颈联: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与你交流】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乱”字贬词褒用,写出了花开繁盛、色彩缤纷。
“乱”字贬词褒用,写出了花开繁盛、色彩缤纷;“浅”字写春草低矮柔嫩,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渐欲”“才能”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迷”表面写花,实则写人为花所迷;“马蹄”意指游春赏景,把春景与春情和谐地统一起来。
不仅描绘了景物之美,而且还包含了游西湖者众之意。
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尾联:最后两句是怎样结束全诗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与你交流】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湖东”点明诗人的行踪,与首联呼应。
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的气象。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和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喜爱。
这样的结尾,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
学习任务三:通过对诗歌的深层理解,能够背诵诗歌,评价诗人表达的情感。
活动设计:通过对诗歌的深层理解,尝试快速背诵诗歌,学生自主
思考、总结,老师点拨、指导、评价,在互动中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与你交流】诗人通过描绘了早春西湖的明媚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课堂总结
活动设计:老师展示板书,简单复述诗歌大意,总结诗歌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拓展阅读
活动设计:学生阅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雨后二首·其一》,领略西
湖晴雨不同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苏轼 (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
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
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诗的后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
苏轼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当然无可非议。
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
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
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
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