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曹冲称象

4 曹冲称象
4 曹冲称象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五、把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 ) 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 )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

( )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 )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 , 称一称船里的石头 。

六、课文整体梳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象又 ____ 又 ____ ,身子像 _________ ,腿像四根 _______ 。

2、官员们一边( )一边( )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七、重点段落品析。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

一 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 )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4 曹冲称象

rán hòu zhàn lì

suì yuè zhù zi dào dǐ

三、比一比,

liáng ( ) ch ó ng( ) 量 重

liàng ( ) zh ò ng( ) dé

再组词。 děi 柱子

起这杆大秤呢(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1.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下沉 - —— ( ) 重—— (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曹冲称象先后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 、_____ 。

4.你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八、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试着写出一个描写大象的句子。

参考答案

一、然后站立岁月柱子到底

二、船艘杆树

三、丈量重复非得

重量沉重得到

四、头艘杆堵条棵根块

五、4 1 23

六、1.高大堵墙柱子

2. 看议论

七、1.,?2. 上升轻3.再然后 4.聪明,爱动脑筋的孩

子。

八、大象的身体很高大,像一堵墙,一对又大又软的耳朵,像一把扇子。大象有

一个长鼻子,能卷能伸,像管子似的,大象有四条粗壮的腿,像四根柱子。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4 曹冲称象

第三单元 本本组教材围绕“儿童文学”这一专题,精选了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四篇小文章,让我们在阅读中充分感受到了童真童趣,体会儿童的情感世界。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三”,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1.会认70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称、杆、朝、重、发、哄”,继续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课文阅读和专项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1.正确认读生字词,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悟美好情感。 4.《曹冲称象》…………………………………………………………………… 2~3课时 5.《玲玲的画》………………………………………………………………… 2~3课时 6.《一封信》……………………………………………………………………… 1~2课时 7.《妈妈睡了》…………………………………………………………………… 2~3课时 语文园地三………………………………………………………………………… 3~4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以“读”为主来组织,“读中正音”“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积累”,把握单元重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识字、明理,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 4.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教学片段 ◆启发谈话,情境习字 师: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来读,希望他(她)能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 (被指定的学生读后,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曹冲称象-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说出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习曹冲勤于动脑的精神。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了才7岁的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通过与官员的对比衬托出曹冲聪明过人。故事告诉我们,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多动脑筋,就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在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避免枯燥的教材分析,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帮助理解,在学生充分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朗读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课时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通过送卡片的小游戏来复习词语(老师随机把词卡送给学生,拿词卡的学生把词语读出来) 柱子称象秤杆果然 学生读到“称象、秤杆”这两个词语时,提醒学生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书空这两个字。(巩固生字) (以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老师刚才送你们词卡小礼物,有人也给曹操送了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还记得是什么啊?生:大象。问:是怎样的一头大象?师引导:又……又……。曹操很想知道这头大象的重量,都有谁想出了称象的办法?生:官员、曹冲。师:你们上节课学得真不错,老师也很想知道是怎样的办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讲授新课 1、官员称象的办法 让学生先找出官员称象的办法,然后请一位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第三自然段。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 师:官员的方法好吗?生:不好。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原文及教案 【原文】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据《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改写。 【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一说。 3、官员们都说了些什么方法? 4、可是这些方法都不好,这时候,曹冲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读文实验,了解称象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9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4《曹冲称象》人教(部编版) 《曹冲称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曹冲称象》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记述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说学情说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本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说内容过程 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分别是:(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走进生活实际,了解秤是不能称大象的。所以称大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二)复习生字,朗读课文 学生复习生字词。教师适时指导朗读。使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使同学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辅助动画,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初步感受。 2、播放动画,整体感受曹冲如何称象。 3、分步演示,深入理解课文。 4、按照课件的提示,复述称象过程。 5、独立叙述称象过程。 (四)总结全文,拓展积累 通过几个小问题,使同学们懂得做事要想曹冲那样多动脑。 四、说信息技术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切入点介绍一下信息技术在本课教学的整合。 (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故事 任何的一个历史故事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本篇文章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遥远,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所以在开课我以大家都很熟悉的秤来导入主题,进而出示大象的图片,大象是否能用秤来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化静为动的特点把学生的注

12《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12《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长春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板块《曹冲称象》第二课时(阅读分析) 2、教学设计依据:这一板块借助四个小故事,贯穿了一个道理——生活中 经常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冷静思考,积极面对就一定会找到解决困难 和问题的办法。 学习这一板块的课文,要在认识每课要求认的字,会写要求写的字的同时, 读懂课文并明白道理。这一板块为学生们准备了四个智慧小故事。故事虽小, 但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静中见智,读后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学生有可能对曹冲的办法提出疑义,教师要结合 当时的实际情况,向学生说明原因。曹冲称象的办法在古代是最好的方法,而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已有更好的称象方法。 本课的生字比较难,学习时,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会讲《曹冲称象》 的故事,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现在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的 办法? 3、学情分析:《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 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 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 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 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

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 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3、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 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教学准备 石子、玩具象、水、天平秤、器皿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曹冲称象》这一课,认识了很多新的生 字,现在生字宝宝想要考考我们,你们有信心顺利过关吗?(有)------出示生字卡片 1.开火车;2。摘果子;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同学们真聪明,认识了这些生字。曹冲也是个聪明的孩子,为什么说他聪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

《曹冲称象》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观察汉字占格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 曹冲称一称官员柱子议论重量秤杆砍倒画线停止 (1)指名开火车领读词语。 (2)齐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注意多音字:杆) 2、回顾: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有谁?他们做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个小故事,看看会带给你们哪些启示。

二、合作探究 1、合作学习课文第三段,探究: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称象?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1)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画好后小组同学说一说。 2、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教师出示“就……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想一想曹冲称象的步骤是什么?出示曹冲称象的步骤,学生排序。 (4)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三、语言训练 1、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这头大象长得什么样?这是个什么句?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练习比喻句。 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 大象的身子还像________________。

4 曹冲称象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五、把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 ) 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 )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 ( )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 )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 , 称一称船里的石头 。 六、课文整体梳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象又 ____ 又 ____ ,身子像 _________ ,腿像四根 _______ 。 2、官员们一边( )一边( )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七、重点段落品析。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 一 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 )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4 曹冲称象 rán hòu zhàn lì suì yuè zhù zi dào dǐ 三、比一比, liáng ( ) ch ó ng( ) 量 重 得 liàng ( ) zh ò ng( ) dé 再组词。 děi 柱子

起这杆大秤呢(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1.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下沉 - —— ( ) 重—— (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曹冲称象先后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 、_____ 。 4.你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八、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试着写出一个描写大象的句子。

4、曹冲称象(部编版公开课教案)

4.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 学写10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 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 学写10个生字。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思导学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不出同学们的观察力真的很细致,课文里有这样一段话描述大象,多媒体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A、指名读句子,学习生字“根”和“柱”; B、从哪里看出大象很大?(墙和柱子,这是比喻和夸张的写法,突出了大象的大)

C、练习说话。 D、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将大象“大”的特点读出来? 2、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有人送给曹操一头这么大的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可是那时候的科技并不发达,该怎么称象呢?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出示曹操和曹冲的图片)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曹冲称象》。(板书课题)学习“曹”,曹是一个姓氏,你身边有姓曹的朋友吗?(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二节 1、自由读课文。 出示读书要求:1、大声读书,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填空。 有人送给曹操一头象,这头象(),身子像(),腿像()。曹操很(),带着儿子和官员一起去看。 3、指名回答。 (三)出示课文一二节 1、指名朗读。 2、学习生字:“员”、“议论”和“重” 3、理解词语“一同”“议论” 4、这么大的象,官员们看了是怎么表现的?指导朗读“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第4课《曹冲称象》同步测试D卷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第4课《曹冲称象》同步测试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运用 (共4题;共15分) 1. (5分)看拼音,写词语。 huǒ bàn zhè lǐgè zhǒng gè yàng zhǒng zi bú gu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看管(guāng guǎn)________ 通(tōng tóng)话________ 矿(kàng kuàng)产________ 介绍(shào zhāo )________ 3. (2分)仿写词语。 (1)匆匆忙忙:________ (2)一步一步:________ 4. (4分)(2019·邵阳模拟) 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在某诚市的中心,有一栋实验性的电脑住宅。________ ②这座住宅里按装了一百多台电脑。________ ③要想进入住宅必须输入秘码。________ ④只有主人下达“同义入内”的指令后,大门才会打开。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共1题;共8分) 5. (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它的绿荫遮蔽

了村里的渡口。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 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__枫树一________太阳伞一________喜鹊窝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________ 遮蔽——________ 常常——________ 好像——________ (3)仿写句子。 例:它好像一把绿色太阳伞。 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 太阳照着大地。 ________的太阳照着大地。

《曹冲称象》 公开课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称象》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通过故事要告诉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难点是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理解课文时认识比喻句,会用“一边……一边……”造句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复述结合提示,用“先”“再”“然后”等关联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课上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回答问题时间,培养学生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 第一课时 【课堂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再”“象”“像”“做”四个生字 2,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语:耳朵像扇子,鼻子像钩子,双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范读后,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师出示生字,抽读,齐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和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3,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窍门 师引导:“称”“秤”和“沉”字音的区别;“艘”是平舌音,“柱”“址”是翘舌音 三、检查自读情况,巩固识字 1,小组互读 2,指名朗读,同学互评 3,抽字块认字在卡片上面分别写上本课的13个生字学生自由抽字块认字,全部读对的给予表扬 4,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把容易与本课生字混淆的生字块混入13个字块中,再让学生抽读

5,指导写字,“再”“象”“像”“做”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范读,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再请学生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后,请学生根据如下提示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 )用( )( )(曹冲用船称出了大象) 师指导学生明确,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将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自然段,第二部分是3、4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5自然段教师出示段意,教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课时 【课堂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照”“点”两个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理解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简略复习第一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环节,请学生说说课文分成哪三部分,再次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投影出示段意: 起因——(1、2)别人送给曹操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 经过——(3、4)官员们议论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过程 结果——(5]用曹冲的办法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二、深入理解课文 1,大象的样子 师口述第一自然段提问:这是怎样的大象呢?在哪个自然段提到了?(第二自然段)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学情预设: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请学生朗读)

第三单元4曹冲称象

《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14个生字,学会写“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8个生字,掌握“别人、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力气、出来、船身、石头、地方、果然”1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 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 认识本课“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14个生字,会写“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8个生字及“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 2.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通过阅读,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为什么要称东西?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板书课题 生认读“曹、称”。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 “曹”是姓氏,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然后介绍曹操和曹冲两个人物,了解故事的背景。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自主识字,读通课文 1.学案导学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多字落字。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我会读 cáo chēng yuán gēn zhù yì lùn zhòng gǎn 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 chèng kǎn xiàn zh? liàng rán d? chuán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4 曹冲称象

课文4 曹冲称象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能读出人物对 话所表达的意思。 3.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4.能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的道理。 多音字 杆(gǎn)一杆秤辨读gān时,表示“较长的木棍或类似的东西”,如,旗杆、栏杆; 读gǎn时,表示“较小的圆木条或像木条的东西”,如,笔杆儿、(gān)旗杆析枪杆儿等,还可以用作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如,一杆枪、一 杆秤。 量(liàng)力量例曹冲七岁的时候就用等量(liàng )置换的方法测量(liáng)(liáng)思量句出了大象的重量(liàng)。 近义词 下沉——下降果然——果真高兴——喜悦(愉快) 反义词 下沉——上浮(上升)高兴——难过(忧愁,忧伤) 词语解释 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这里指对大象有多种意见发表。例句:大家都在议论这件事。 到底: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例句:小蝌蚪到底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 称:量轻重。还读chèn,如,称心,对称。 直摇头:不停地摇头。 船舷:船两侧的边儿。 为止:截止;终止(多用于时间,进度等)。例句:到上周为止,我已经坚持锻炼三周了。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例句:经过一个多月的刻苦努力,小强的学习成绩果然提高不少。 互动探究

1 这是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大象的高大,特别生动形象,也为后面如何来称象带来难题。 2 其他官员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3 曹冲想到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首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这个方法切实可行,而且没有伤害大象,所以说是个好办法。 4 读出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以后遇事要多动脑筋想办法,养成勤观察,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方法百度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事。 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按照这个过程把事情记叙下来,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事。本文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先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原因——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们去看大象,官员们议论大象的重量;接着叙述了事情的经过——曹操不赞成大家提出来的建议;最后交代事情的结果——曹操才七岁的儿子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这种写法使文章条理清楚,叙述完整。 那么,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事呢? 1.在写作时,要把事情怎样发生(起因),后来怎样发展(经过),结果怎样,一步一步安排好。还要注意事情前后的连接,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之类的连接词。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事,并不是像记流水账那样都记下来,而是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安排好详略。重点内容要详细地描写,次要内容几笔带过就可以了。如,记一次大扫除,重点应该写清楚同学们是怎样扫除的,至于扫除前,扫除后的情况就应该简单写。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精品教案

《曹冲称象》 本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有人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让人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最后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妙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本文设计意在通过朗读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懂得当一个问题从习惯的角度无法解决时,应换一个角度去寻求办法,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9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两个部首“四点儿底”、“木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曹冲是一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培养学生遇事动脑筋,平时多观察的习惯; 3、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 1、掌握“秤、称”两个字的读音; 2、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识字、词语卡片。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秤吗?秤是干什么用的?板书:称。 2、问:称什么?谁来称?请大家打开课本齐读31课的课题。 3、板书:曹冲称象 4、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曹冲称象》,“象”就是我们在公园里、电视中看见的大象。“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大家还想知道什么?这些问题,同学们学过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5、猜谜语: 四腿如柱子,身子像墙, 两耳像蒲扇,鼻子弯又长。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认识曹冲。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曹冲称象的事,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是什么人? 2、学生自由读。 (1)勾画出课文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 (3)读准字音; (4)教师检查读音,指导读准“称、秤、量、曹”等字音。 (5)学习书写冲、议、杆、官、员这几个汉字并理解汉字的意思学习组词。 (6)学习多音字:称杆倒。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然后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第二自然段。

曹冲称象优秀公开课教案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 歙县行知小学于露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柱、底”等9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或实验材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学习新课 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4.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 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船”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2.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四、拓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板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曹冲称象

二年级语文下:曹冲称象课文特点: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 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称象这件事的时间:古时候. B:大象的来历:人家送给曹操的. C: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二上 第4课《曹冲称象》(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 4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9个汉字。会简单的看图说话。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曹冲的聪明。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如果你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重量,你们会怎么做?(演示第2、3张幻灯片) 那如果是一个小动物呢? 真棒!那如果是大象呢? 思考:可是在古代的时候没有地磅,我想知道大象的重量,该怎么办呢? 2.现在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小朋友,用一种特殊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演示第4张幻灯片)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5-8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柱”的偏旁是“木” “底”的偏旁是“广” “秤”的偏旁是“禾” “船”的偏旁是“舟”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底”、“船”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曹操柱子称象船舷 微笑然后果然重量 三、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主要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演示第9张幻灯片) 一天,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人们想知道它的(重量),有的说(造一杆大称),有的说(把大象宰了一块块地称),(曹冲)说把(大象)赶到船上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然后再放石头到(那条线)再称(石头),最终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2.这篇短文说的是谁和谁之间的发生的故事?(演示第10张幻灯片) 3.同学们读第一段,看一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演示第11张幻灯片) (1)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教材理解

《曹冲称象》教材理解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 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来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这段是本课的重点。曹冲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 (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 (3)称船上的石头; (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课有两幅插图,图的内容分别与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文字相对应。第一幅画的是曹冲正在讲称象的办法,曹操和官员便微笑着听;第二幅画的是大象站在船上,有一位官员正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岸上站着的是曹操、曹冲和官员。 教学目标 (一)认识本课14个生字: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会写10个字: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以及“议论、柱子、官员”等词语。 (二)朗读课文。 (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准备进行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重量)、小石块等。 (二)识字写字 1.识字。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音和字形。 曹:平舌音。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 柱、杆: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声旁的“主”“干”是它们的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柱”读第四声,“杆”读上声。左边表义,都与“木”有关。 2.写字。 指导写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字。 杆、柱:这些字是左右结构,都是左右各半。“杆”字的第6笔横要在横中线上起笔。 岁:上下结构。“岁”字上面“山”的中间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要提醒学生在写字时要正确握笔,正确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 (三)朗读指导 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第3、4自然段,朗读时要提醒学生边读边想,曹冲提出怎样的称象办法,这个办法好在哪里,他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四)理解感悟 读第4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四个步骤。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理解。做实验时,要按照曹冲说的办法,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进行。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不用把象宰割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体会曹冲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课后思考题第2题,这是一道扩展思维的思考题,旨在培养学生从小爱动脑筋的习惯。要让学生在读完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讨论的形式处理。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曹冲想出的办法好,因为这个办法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必杀了大象。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曹冲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一是他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得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课曹冲称象教案

4《曹冲称象》教案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特点,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曹冲的年纪与学生相仿,且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学生必将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内容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用将大象和石头等量代换的方法来称象,令人惊叹。 教学内容: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称、象”等11个生字,会写“再、象”等8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教师通过称象办法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教师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去体验称象过程。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教师出示第一张有课题的幻灯片)(设计意图: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2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曹冲称象人教(部编版) 4、曹冲称象 设计理念: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会写候、柱、底等9个字。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曹、称、秤、重”等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5、开火车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又激发了兴趣,防止了重复和枯燥。) 6、指名读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