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教研组结题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我校初中数学教研组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现将本次教研组活动结题报告如下:二、研究背景与目标1. 研究背景(1)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需要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
(3)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影响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2. 研究目标(1)探索适合新课程改革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
(2)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3)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改革。
(4)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现状。
(2)行动研究法:针对研究问题,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总结经验。
(3)案例分析法:对优秀教学案例进行剖析,提炼教学策略。
(4)经验总结法:对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提炼研究成果。
四、研究过程与成果1. 研究过程(1)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等。
(2)组织教研活动: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研讨等活动。
(3)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根据研究目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总结经验。
(4)撰写研究报告:对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
2. 研究成果(1)形成了一套适合新课程改革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
(2)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1. 存在问题(1)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观念仍需更新。
初中学生数学结题报告
初中学生数学“错题整理—反馈矫正”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南京市第十七中学艾立艳一、研究的背景问题的提出1、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显示,虽然国内外部分学校在数学教学中也有运用到“说错”、“改错”的,也有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错题整理”的方法,但基本都是作为某些主要内容中的一小部分而出现的,没有作为一个专项课题进行研究过,并且他们的研究还都只仅仅停留在表层现象,即只是指导学生达到能通过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进行一定的反思,争取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但是我们认为这样的研究太浅层了,其实,每个学生由于受到个性、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发生的错误会具有个体的特征性,因此,我们的研究的突破还在于,在学生分析、整理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反思之后,鼓励并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错误选择性地配置相应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对每个学生个体而言不仅具有针对性,而且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反思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甚至能达到改善和转变部分学生的个性品质,对部分学生的认知障碍和缺陷进行矫治的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本课题的研究就更具有实际价值了。
2、我们班级学生进行整理数学错题已经一年半的时间了,最初做这件事主要有三点原因:(1)我们学校的学生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对子女教育辅导能力的差距,形成我校生源素质及学生学习状况有差异。
如何缩短差异,提高学生成绩引起深思。
(2)现在学生做数学题不认真,许多会解答的题解答错误,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老师、家长都很着急,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3)学生对于自己做错的习题改正之后搁置一边,不理不问,甚至好多有错题的试卷和作业时间长了就淡漠了,换了作业本,更是无从稽查,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并且学生心中无数,老师心中也无数,复习时老师和学生都无从下手,从头开始大量题海战术,师生疲惫不堪。
二课题设计1.课题界定:“错题整理”,就是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对于自己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判断、纠正、整理,然后自主选择性地配置与自己的错误相匹配的练习试题,从而进一步起到自我反馈、自我矫正、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的作用。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通用4篇)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通用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数学课题结题报告(通用4篇)数学课题结题报告(通用4篇)数学课题结题报告篇11.研究的问题本课题以中学数学课程教材开发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初、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编写和实验为载体,以新中学数学教材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模式为切入点展开。
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调查研究
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调查研究今天,学校里的七年级学生正在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
在他们的学习中,数学是比较重要的一科,掌握了数学知识,能够更好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数学成绩,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以七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经过对调查对象的科学统计分析,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时觉得比较吃力,采用抄写题解法、模仿、记忆、拼凑等多种学习方法,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学习方法。
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时并没有请老师或家长帮助,或者跟着学习计划学习,而且在学习时,经常在学习过程中分心,用不同的方式分散注意力,表现出一种拖延的学习习惯。
根据本次研究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时,学习习惯和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关于数学的教学,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数学。
针对学习习惯方面,应该严格遵守学习时间,注意学习计划,并经常反思和总结,增强自我学习技能。
要学会分析问题,把遇到的难题当成挑战,开发思维能力,而不是放弃挑战。
针对学习方法,应该系统的学习,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多总结实践,用抄写题解的方法分析问题,从而掌握其中的技巧和方法。
当碰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要学会拆分问题,一步步分析,以便更快地掌握各种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最后,学习数学不仅要定期复习,而且要持之以恒。
经常复习,以确保能够深刻理解,从而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
只有通过勤奋的努力,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本研究只是对七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初步调查,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数学,一直在寻求更好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探索出合理、有效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促进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发展。
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
《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课题的提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
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去预习也不晚。
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大家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自学习惯上,而课前预习就是自学之树的萌芽。
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小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应包括:主动预习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主动查找资料的习惯、主动质疑解惑的习惯、主动复习的习惯等等一系列好习惯。
为此,我确定了以“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实验课题。
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因此,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班级和家庭以及社区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健康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风气、正确的价值观念等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志趣教育环境。
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指家校同向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体现在学校、家庭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的一致性与和谐性。
家校同向抓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还为学生创设一种精神环境——“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
我研究的目标就是想为学生创设这种“志趣的学习生活氛围”,致力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课题的核心价值当前,很多教师很重视语文课前的预习,很少关注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甚至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预习新的理念,去发现新的规律。
课题报告---《“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调查与实践研究调研报告》
2015年度户县重点课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调查与实践研究》问卷调查分析报告(课题研究初期工作)一、课题开展调查的实际背景和目的:本课题组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历年的初一新生在进入初中学习后,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部分学生在小学升初中后数学成绩逐步下滑,初中数学教育的大致情况是:学校里爱好数学、数学成绩好、又觉得学习数学比较轻松的学生不太多,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
花的力气不少,但成绩并不好,数学成了学习的负担,大多数学生很难达到理想的数学水平和能力。
许多同学由于没有正确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负担很重,不得要领,甚至陷入题海,茫茫然不知所措。
究其原因就是学习习惯不好。
良好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上经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接近自动化的认知活动方式,这里的学习习惯包括两方面:一是常规习惯,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规范、书写整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等习惯;二是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包括诸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注重实践、学会思考、掌握合作式、开放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
正因为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制约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毫无兴趣,学习心理疲惫不堪,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缺乏学生的配合与主动性,教学效果也不佳。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只追求学生表面上学习的热闹,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许多老师缺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经验,不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鉴于此,经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得知国内外很多数学教育专家、高效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多地教育局教研室、多所中学数学教研组都在研究这一课题,对于着力调查和研究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实际现状,培养学生良好高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习惯十分必要,意义深远。
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
好的态度才能处处表现,好的方法才能时时应用。
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培养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
培养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数学老师都知道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首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真正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作业布置适量,并具有典型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在作业布置上,坚持练习题必须是具有代表性的,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开放性。
可布置一些诸如判断、选择、填空、操作等习题,让学生通过完成这类作业,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
对难度较大的习题,也应精选少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但必须限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即尽可能降低难度,减少思维量,要避免作业负担过重。
在习题的选择上,以典型例题,针对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作业的批改及时准确,减少学生的依赖性。
2、作业的批改及时准确,减少学生的依赖性。
3、作业的评价激励,给学生的作业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和督促。
对于学生的作业,无论是对是错,都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都要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学习,就是给学生的作业一个激励的评价,以后碰到相同的或类似的问题就会很自然的去考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家庭辅导,给予适当的帮助。
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中有一部分是不属于书面作业的,这就需要家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提示学生注意解题思路,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从实践结果看,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作业管理,落实作业布置,减少学生依赖性,是形成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保证。
【校本教研课题】《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题报告
校本教研课题《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当前初中学生普遍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他们认为数学难学,学起来枯燥无味,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不高,所以都不愿意学数学。
作为数学教师也感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难以提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所以想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寻找一种良好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热爱数学、乐学数学,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
我校是一所非重点中学,导致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差,良好学习习惯还未养成。
加之近年来优秀生源不断的外流,在现有基础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校年轻教师活泼、富有创新精神,中老年教师沉稳、富有经验优势,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治学生的情操场,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这说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必须的课题。
2、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情绪,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3、和学校教育相反的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4、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使命。
5、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研究的永恒的课题。
本课题试图完善我数学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这一环节。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锻炼和提高我校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能力,提升我校的“校本教研”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的创造、发展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分数;必须体现出尊重和关爱,关注个体的促进和需求;必须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必须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人的主体精神。
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养成调查与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养成调查与实践研究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当前的数学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导致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不明显。
本文主要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初中数学学习方式习惯的养成以及实践的方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如今中学生的课业繁重,他们需要面对好几门不同的学科知识和繁重的课后作业,这就导致中学生面对复杂的数学学科时没有充分的耐心,长期以往严重影响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
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初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不良习惯1.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上课思想跑毛是学生在上课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思想跑毛,他们上课的时候经常会联想自己一会应该干什么或者吃什么,思想不能随着教师的教导思路,而初中数学的理论知识相对于初中而言时比较晦涩难懂的,他们上课思想跑毛就会跟不上学习进度,久而久之就会觉得数学真的很难,产生了放弃学习数学的思想,这不利于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
1.2审题不认真。
学生在课上的时候不认真,做题的时候也不注意审题,常常因为马虎看错数字、忽略单位之间的换算过程,这些都极易导致学生做错习题。
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学生的基础理论不够扎实,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初中数学课堂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分析2.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初中生应当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教师讲解新的知识理论之前抽空自己预习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就可以很好的跟着教师的思维和讲解内容,并且通过预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听懂教师所讲的知识概念,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促使学生夯实理论知识。
但是现实中仍然有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导致教师在讲解时,他们跟不上教师的思路,从而缺乏思考,导致他们对基础知识理论的掌握马马虎虎。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调查与实践研究》的报告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调查与实践研究》的报告??城市、农村的各级各类学校,基本能反映我区中小学生的真实现状。
在此基础上,区教委组织各校德育骨干进行数据统计、归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形成报告材料,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提供一些较为客观的依据。
一、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情况(一)理想与追求调查显示,今天的中小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
他们更加务实、现代、人性化,更加注重个人发展,这是社会人性化、价值多元化的具体体现。
毫无疑问,这一代中小学生是历史上最好的一代。
他们有很强的独立性,不会空手而归,失去了崇高的理想,但他们有着坚实的追求。
尽管当他们过分强调自己时,他们可能会忽视他人的关心;当他们追求物质利益时,他们可能不会考虑太多社会责任,但这不能否认这一代人的本质优势。
1、功利的学习目的,务实的人生态度。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反映人生价值取向的严重问题。
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学生把金钱、地位和舒适的生活作为他们的人生目标。
当被问到“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大多数学生选择“将来为自己找一份好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为祖国和公众服务”。
可以看出,以前学生“为中国的崛起而学习”的自豪感在今天的学生中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功利的生活态度。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孩子们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
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危机,暴富的神奇,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使他们十分现实地考虑自己的将来。
这种表现在城市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城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选择为自己而学习的比例均大大超过农村学生)。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倾向作为个人主义来批判,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肯定他们重视个人、重视个**利以及自我价值的倾向。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分地关注自我,也会产生社会化方面的不良倾向,会产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然而,近年来,教师似乎不再喜欢用高尚的原则教育学生。
初中数学反思习惯培养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反思习惯培养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学改革实验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改变学习方式,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不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单就数学学科而言,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与能力是否真地得到了提高,最终还要看学生能否独立地“做数学”,而要真正学会“做”,离不开对过程和效果的不断反思。
此前,我们通过学生问卷了解到,学生对学习反思知之甚少,从学习行为上看,40%的学生不反思,33%的学生很少反思,26%的学生说不清,这些现象的存在,与新课标中对学生提出的“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的要求是不相称的。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1、开题:我们产生了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情况对学生的作业后反思进行研究的想法,确定了“初中生数学反思习惯培养研究”这一课题。
经过一年的研究,我们逐渐发现了一些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反思的策略和方法,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作业中的反思首先根据学生平时在做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课题组的老师们经过反复研究,归纳出八种作业中常见错误类型:(1)没有读懂题(2)已知条件应用不全(3)没有充分挖掘隐含条件(4)计算错误(5)不能正确应用定义、法则、公式、定理(6)字迹潦草导致错误(7)书写格式不规范导致错误(8)其他原因。
然后,从鼓励学生反思的角度提出一个口号“反思---促使我们进步,进步---引领我们成功”,随之学生有计划地开展反思活动。
3.课堂中的反思反思错误之外,课题组的老师们注重培养学生对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反思,课堂上一道题作对了,仍要从从五个方面进行反思(1)怎们做出来的?采用的方法是什么?(2)为什么这样做?依据的原理是什么?(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解题的思路是什么?(4)有无其他方法?那种方法更好?(一题多解,多解归一)(5)能否改变已知条件变为一类习题?(一题多变,多题归一)。
三、本课题研究的收获对学生进行反思习惯培养们改变了学生的“无反思”的学习状态。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演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一名成功的教师在学生眼中更像是一位成功的演说家,而学生得角色只是要一名合格的听众。
教师通过演讲的方式把知识通过“填”的方式传送到学生大脑空白之处,学生很少能或者会真正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也只是靠死记硬背或者死板硬套,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不能协调发展,所以我们培养的人才大多都缺少自主创新精神。
在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当中,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重中之重,许多教师也都在尝试着进行观念的转变,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转而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变得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体作用。
但是我们的学生早已习惯了教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教师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的教育方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会主动地去学习,参与课堂。
因此,我们教师常常有这样的感慨:为什么我想给学生“授之以渔”,学生却还是想让我“授之以鱼”,造成这种尴尬境地的原因很复杂,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1、基础教育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
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地喊了多年,但不可否认,现阶段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
2、教师也不能彻底从旧观念中摆脱出来。
其主要表现是:教学目标单一,始终分数至上,从而忽视素质发展;教学任务单一,单纯传授知识,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3、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4、学生未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现今中高考以分数论成败的政策,是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
学校不敢轻易尝试,家长不允许进行尝试。
而新的高考考试动向,又是要推动素质教育改革。
因此,教育必须改革,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教师一定及时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应当重新认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把以教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xxxxx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调查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白玉静大塘初级中学中学数学摘要: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四大方面,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首先必须要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讨论,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然后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并分析影响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
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
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勤于思考、大胆质疑、自我监控等发展性学习习惯。
关键字:方法习惯养成探究一、前言1.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该课题研究,总结出培养初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方法和途径,探索形成一套科学先进、操作简便的学习习惯评价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为农村中学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2.研究价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对教师﹑对农村家庭﹑对我校的发展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更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学生获取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全体教师敬业奉献,教育质量多年位于全区前列,但教学质量要再次提升,必须向教科研要成绩,逐步形成广大教师的共识。
基于以上内容,我们提出了《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调查与实践研究》的课题。
二、正文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模式:㈠研究程序;⑴研究、实验时间;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调查、学习、查阅有关资料,策划制定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2013年1月—2013年4月)先确定实验研究的对象,再调查、了解学生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预设出各种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案。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4年6月)课题组成员根据所任班级,运用教育行动研究法,培养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果、存在问题,进行科学统计、分析,整理个案,撰写相关论文。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结题报告李景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结合我们数学组《抓学习习惯的形成,促知识技能的掌握》这一教研课题,现已结题,谈谈我的收获:一、学生专心听课,积极动脑的习惯大大增强。
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的习惯初步养成。
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
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
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
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
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会想:会想,首先要肯想。
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
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
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
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
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
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学生逐步学会思考,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为了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我们在教学中创造各种条件并来激发学生思考。
学生在数学材料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思考方法。
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
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
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学生逐渐养成自主阅读自己学习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
通过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逐步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研究结题报告五中师海燕一、课题研究背景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使我有了一个很深的体会,对比小升初的摸底测试成绩和初三中考成绩,小学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到中考时成绩也很不错,成绩差的同学依然很差,大多数同学都是这样。
究其原因,我认为,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在小学时已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差的同学缺乏好的习惯,到了中学受其影响,才有了上述结果。
也有少数同学小学成绩不好,中学成绩突飞猛进的,分析这些同学,发现这些同学都一个共同特点,学习习惯好。
关鸿羽教授在他的《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书中谈到:“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成绩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是成正比的,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凡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学习习惯也不好,所以成绩好坏与学习习惯有直接关系。
”在我刚刚教初一学生的时候,面对他们的入学成绩,班级40名学生,最高分94分,90分以上3人,80分——90分5人,70分——80分9人,60分——70分7人,不及格16人,最低分是24分,自己又出了套考试卷,90分以上5人,80分——90分12人,70分——80分6人,60分——70分7人,不及格10人,最低分是24分,我想通过对他们的学习习惯进行调研,然后制定措施,培养他们的好习惯,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从早就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新的教学改革应体现学生自主能动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能动思维、积极动口动手、积极地合作探讨等,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研究对象:自己所教的七年级二班40名学生三、理论根据(1)条件反射理论: “习惯”的形成生理过程是这样的“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了一个稳固的联合。
我们的任何方式的教育、学习、训练,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谁都知道,已知的条件,也就是一定的刺激作用,与我们的行动所建立的,所获得的联系是很稳固的,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这个道理。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调查与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调查与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调查与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调查与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背景《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调查与实践研究》是我们在新课程的实施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立项研究的。
素质教育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初中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懂得学习、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形成学习能力,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
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
而要能够“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改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这种形势下,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意识、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积极向上的学习方式和良好习惯,以学生的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因此,教育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为此,我校立项了《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调查与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进行了持续的研究。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本课题首先吸收了徐崇文先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理念。
徐崇文先生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潜能,且潜能巨大。
要使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一定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享受学习。
帮助学生们培养学习情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习信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会学习的人,成为学会享受学习的人。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结题报告
篇一: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篇二: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课题调查报告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课题调查报告灵宝市焦村镇第一初级中学屈北龙“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
它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有利于形成探究性学习的情景; 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的发展进程; 有利于提高学生开拓性学习的能力。
而相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机械重复的训练、“题海战术”,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多向思维,扼杀了孩子们个性,“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状况使学生成为盲目接受知识的机器。
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成为课堂的主流。
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校数学组今年11月份对“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目的发现“自主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进行整改,使“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调查对象学校数学组分别对初一、初二年级4班级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方式采取随机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跟踪听课等方式进行调查。
四、调查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和学生存在那些困惑的问题。
五、调查结果通过调研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习小组如何组建。
2、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最有效。
3、通过什么方式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做什么。
5、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多方调研后进行了例会研究,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自主学习小组首先由班主任精心组织,全体科任教师参与,把学生编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兼顾学科,男女混编”的六人学习小组,这一编排既有利于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又有利于小组间的竞争;围坐一桌,既保证了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又能充分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提出解决富有挑战问题的2、自主与合作的时机(1)学生的自主思考不全面时李秀新老师在学完正负数及相反数后的一节复习课上,设计了一个问题:-a表示什么数?生1:负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研究结题报告黑河五中师海燕一、课题研究背景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使我有了一个很深的体会,对比小升初的摸底测试成绩和初三中考成绩,小学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到中考时成绩也很不错,成绩差的同学依然很差,大多数同学都是这样。
究其原因,我认为,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在小学时已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差的同学缺乏好的习惯,到了中学受其影响,才有了上述结果。
也有少数同学小学成绩不好,中学成绩突飞猛进的,分析这些同学,发现这些同学都一个共同特点,学习习惯好。
关鸿羽教授在他的《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书中谈到:“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成绩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是成正比的,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凡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学习习惯也不好,所以成绩好坏与学习习惯有直接关系。
”在我刚刚教初一学生的时候,面对他们的入学成绩,班级40名学生,最高分94分,90分以上3人,80分——90分5人,70分——80分9人,60分——70分7人,不及格16人,最低分是24分,自己又出了套考试卷,90分以上5人,80分——90分12人,70分——80分6人,60分——70分7人,不及格10人,最低分是24分,我想通过对他们的学习习惯进行调研,然后制定措施,培养他们的好习惯,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从早就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新的教学改革应体现学生自主能动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能动思维、积极动口动手、积极地合作探讨等,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研究对象:自己所教的七年级二班40名学生三、理论根据(1)条件反射理论: “习惯”的形成生理过程是这样的“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了一个稳固的联合。
我们的任何方式的教育、学习、训练,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谁都知道,已知的条件,也就是一定的刺激作用,与我们的行动所建立的,所获得的联系是很稳固的,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这个道理。
(2)强化理论: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同种刺激的反复出现。
当外部和内部的条件刺激,依一定的顺序不变,进行多次后,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就固定下来,而且越来越精确,越来越熟练,最后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学生要想有意地养成某种优良的习惯,就必须下定决心,在教师教学手段的刺激下形成优良的习惯,并长期地、反复地强化,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某种情景刺激和他们某些适当的动作在他的大脑两半球内迅速地形成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也就是说,他才有可能真正养成优良的习惯。
(3)内化学说: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内化学说认为,内化就是把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
就是说,教育活动中向学生所提出的一切都是外部的、客体的东西,只有通过“内化”把它们转变为素质之后,才能成为内部的、主体的东西。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可见,内化的好坏与教育效果的大小成正比。
在习惯养成教育中也同样如此,只有把教师提出的种种教育要求,通过学生的心理活动,“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后,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主体性,真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研究意义:本课题通过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指出学生不良的习惯,寻找有效策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的开展为本校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个积极的引领作用,打破数学成绩很难提高的这一说法。
初一是初中阶段的开始,正是养成学习习惯的好时机。
四、课题的研究过程及具体展开的工作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一)设计问卷并加以分析为了了解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习惯,分析学习习惯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和与学生的交流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每天坚持数学时预习占12.5﹪,上数学课时,听课认真占32.5﹪,如何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先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再做作业占25﹪,学习数学能够独立思考占35﹪,能够独立完成数学作业占37.5﹪,遇到难点自己钻研35﹪,喜欢学习数学的占30﹪,每天坚持复习数学的12.5﹪,有错题集的,且当做资料经常翻阅题占12.5﹪,作业或试卷发下后你积极主动的订正错题的50﹪,进行试卷反思的习惯占10﹪,看到这些数据我感到震惊,分析一下这些孩子为什么没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1)学习需要层次较低,这些学生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的需要不高,因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在课堂中,无意识记强于有意识记,对有关的数学知识没有刻意去理解掌握,不求甚解,得过且过,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因处于低迷状态。
(2)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课堂上难于集中精力,开小差、思维时常处于混乱状态。
课堂中这些学生懒以动手动脑,对教师的启发、引导无动于衷,我行我素;从总体来讲,学习兴趣处于较低的水平状态,对学习难于产生推动力,对学习兴趣大多只有“有趣”,难以达到“乐趣”和“志趣”的高水平。
(3)基础的薄弱,使学习力不从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废除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
毫无疑问,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能进入初中阶段接受教育,从心理上会使一些学生造成学习方面的惰性,这些学生在小学教育中实际上没有掌握扎实的基本功。
因此,在进入中学阶段,新旧知识很难衔接起来,稍微疏忽、放松就很难适应中学课程的学习,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越发感到在学习上力不从心。
由于这些学生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较差,往往各方面的能力水平也相应较低,达不到学习的基本条件要求,因此很难驾驭这门学科的知识(4)由于学校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我校生源来自于打工子女或农民工子女,不言而喻,各方面的素质相对偏差,很多学生的家长,由于忙于生计或自身的素质所决定,对学生学习教育持放任自流的态度,平时缺少强有力的监管,种种不利的外部因素,都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随意性。
(5)自我约束力社会上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等不良的思潮无凝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加上来自某些不良影视作品的直接影响,导致一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自私自利,怕苦怕累,学习环境的先天不足和自身产生惰性会使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带来一定的盲目性,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情况下,这些学生往往缺乏主见,看到同伴或周围的同学有些不认真学习,自己也跟着无心向学,抱着随大流的思想,容易产生盲目的从众心理。
(6)由于学科的特点所决定,数学课的教学相对于其它学科的教学缺乏生动性,再则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性大都容不得半点的感情色彩。
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若不注意。
一般都显得墨守陈规,如果处理不当,不轻意跨越雷池,课堂就缺乏生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数学课枯燥无味,高深莫测,在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
(二)学生的预习习惯、记忆习惯两方面的习惯养成预习,就是为了对所学知识的初步感知,通过预习,查出障碍,它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在数学预习方面采用了以下方法:1、在导学案的前置性作业部分,精心设计题目,包括与本节有关的前面的旧知识,新知识中的概念,试做新知识中的简单练习等。
2、要求提前预习次日学习内容,要多动笔,多动脑,划出重点难点,这样上课听讲时就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同时还可以对照老师的思路检验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否正确,锻炼自己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中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得到了加强。
3、为了督促学生很好的完成,实行课前小组长检查,小组积分的制度。
(三)认真听课、良好记忆习惯的养成。
数学学科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会思考、会提问、会笔记、会发现。
会思考就是要求在理解数学各种定义、定理基础上,对于比较类似的概念加以类比、区分。
通过区别,类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运用自如,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思考。
发现和寻找思维上的困难、疑惑,并将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在课堂里向教师、同学发问,这就是提问。
积极提问是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的重要学习习惯。
上课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要将在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和本人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难。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做笔记的过程是语言操作过程,也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做笔记还能使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更高。
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习以为常。
这里的“发现”指是寻找规律,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出一般性结论,使知识达到条理化、系统化。
形成由“试算——归纳——猜想——论证”学习模式。
还应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拓展思路,学会和运用“引出问题——形成猜想——演绎结论——知识运用”等科学思维方式,养成发现规律的科学思维习惯。
主要采用如下方法:1、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讲清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及如何把握课堂,告诉他们,要用“心”、用“脑”去听课,要进入角色去听课,这样才不会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扰,思想才不会开小差。
要注意易错之处和老师上课的重点、难点,听出老师的解题方法、技巧,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回答的问题。
边听、边想、边记,想到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和不懂之处,想一想老师的解题方法与自己的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
看到什么知识点就要想到有关的性质、定理、公式等,要紧跟老师的思维一起运转。
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回答问题时,要排除心理和思想负担,不能怕别人笑话。
回答问题时要大胆地、毫无顾虑地回答自己所想的东西,回答对也不骄傲,回答错,也不责怪自己,要有吃一堑,长一智的学习精神,把握每一次机会。
同时要善于合作学习,积极参与问题讨论,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对与自己不一致的见解要敢于争论,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
2、设立“记忆训练记录表”跟踪学生记忆训练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记忆训练的效果。
3、开展“记忆训练大赛比拼”活动,获得优胜的小组有所奖励,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开展了对学生预习习惯、记忆习惯、记笔记和积累典型题习惯进行了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一)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课前预习是学好新课的前提,如果不做好预习,上新课时就会增加学习难度。
反之如果做好了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做到心中有数,能把握本课的重难点,有利于培养学习新课的兴趣。
鉴于这些原因,我采取了一定的方法:(1)预习时要一定认真,划出重点,加以理解。
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带到课堂上解决。
(2)对预习中能理解的要自已先解决,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
如果理解有难度,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
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
(3)预习时可能感到认识模糊,可以与老师或同学进行讨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