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

合集下载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随着社会对于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成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就如何促进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是双方互利共赢的关系,为了确保良好的合作效果,可以在学校内部建立校企合作机构或部门,负责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合作。

在机构的运作过程中,可以设定明确的合作目标、任务和责任,以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二、制定校企合作计划在校企合作机构的指导下,学校可以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计划,包括合作内容、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等。

通过制定计划,双方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并为合作提供明确的方向。

三、加强沟通与交流沟通是校企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进行通讯交流等方式,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反馈,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

四、开展实践教学职业学校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学校应该积极主动与企业合作,提供学生实践机会。

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和工作环境,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应该是长期稳定的,而不是一时的。

学校可以与企业签署长期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同时,也可以通过合作项目的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合作方式,提高合作质量。

六、推广成功合作案例成功的合作案例可以成为学校宣传的亮点,也可以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合作案例的宣传,包括发表合作成果,举办合作研讨会等,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七、建立相互信任和支持的关系校企合作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

学校应该积极向企业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包括提供实践场地、设备等。

同时,企业也应该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培训,以提高双方的合作水平。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旨在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促进教育和产业的融合发展。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是实现双方合作目标的关键,本文将探索与实践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需要双方坚持共同发展的理念。

高校和企业应该明确合作的目标和方向,共同制定合作计划和发展战略。

高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方向,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和专业技术支持。

企业也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践机会、校企合作基地等资源,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支持。

双方应该以合作为基础,不断推动教育和产业的相互融合,实现教学和实践的有效衔接。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

双方应该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的内容、方式和期限。

高校可以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或专门的工作组,负责与企业进行对接和合作项目的推进。

企业也可以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部门,负责协调和推动与高校的合作。

双方应该建立定期沟通的机制,定期召开合作会议,及时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双方可以形成合力,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教育和产业的持续发展。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需要关注双方的利益平衡。

双方合作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利益的公正分配,确保双方在合作中能够获得合理的回报。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科技研究和技术转移,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企业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和校企合作项目,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支持和资源。

双方可以通过合作收益的分享、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方式,实现双方利益的平衡和共赢。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需要打造良好的合作文化。

双方应该建立合作共识,加强沟通与合作意识,形成合作共同体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高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企业应该重视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为高校教育提供反馈和建议。

校企合作利益共同点及其实现方式

校企合作利益共同点及其实现方式

校企合作利益共同点及其实现方式作者:徐飞丽来源:《职教通讯》2014年第17期摘要:通过调研分析,总结出来校企合作中存在的政策利益、智力利益、经济利益、社会利益、人才利益及文化利益等共同利益,并提出了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行业协会合作联合学院等利益实现模式,是对校企合作另一角度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校企合作;共同利益;实现方式作者简介:徐飞丽,女,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17-0032-02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是产学研合作的核心内容,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则是实现共同培养人才的基础。

但在机制的建立过程中,由于企业与学校,在各自的核心利益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共建人才培养模式机制不可避免的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1]如何构建一个真正能实现企业学校互利双赢的共同人才培养机制的核心问题,在于寻找和发现企业与学校间的共同利益,并能共同构建一种可行的共同利益实现方式。

一、校企合作共同利益分析(一)政策利益基于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教育、经济、财税政策都在大力提倡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此外,校企合作中,企业看中的往往还有学院主办和主管单位的权利和影响力,企业希望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密切与政府行政单位的关系,进而将于学校的合作转变为与政府单位的合作,从而利用其公权力在相关行业领域内获得更多更大的政策利好。

与建筑工程系合作的相关企业中,更看重的是学院在浙江省建设行业中所占有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学院与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关注学院过往所培养的大批建设行业人才所形成的时候人脉关系。

希望通过与学院、系的专业合作与相关行业协会、政府机构以及有关人员等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交流,从而获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二)智力利益校企合作中,企业和学院更核心的共同利益在于智力共享和支持。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一直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社会对高校期望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校企合作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科研合作、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而是更注重于构建起一种利益共同体,实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实践探索。

1. 加强资源整合,促进双方优势互补。

高校和企业各自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势,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形成合作优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求。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而企业是人才需求的主要来源,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3. 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以往的校企合作主要集中在科研合作和技术转移上,随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提出,校企合作需要更多地关注科技创新,促进双方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发展。

1. 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高校和企业可以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合作意向、合作范围、合作目标和合作模式,实现利益共享,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 拓展合作领域,实现全方位合作。

高校和企业可以在科研合作、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领域展开合作,实现全方位合作,更好地发挥双方的优势。

3. 建设共建共享的实践基地。

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科研和技术支持,实现互利共赢。

4.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双向输送人才。

高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而企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培训和就业机会,实现双向输送人才。

5. 强化品牌宣传,提升合作品牌影响力。

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举办一些学术交流、科技讲座、技术展示等活动,提升合作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构建更大的合作利益共同体。

校企合作共赢发展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共赢发展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共赢发展校企合作方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校企合作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旨在促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用人需求旺盛的时代背景下,校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校企合作的共赢发展方案。

一、加强沟通和合作意识校企合作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机构,彼此间存在着巨大的层面差异和文化差异,因此需要双方认真加强沟通和合作意识。

学校应该主动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为企业培养合适的人才,同时企业也应该密切关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展,为学校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只有加强沟通和合作,才能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二、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大学生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因此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

学校和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和优势,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渠道和机制。

例如,可以开展实习实训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还可以合作开展研发项目,培养学生的研发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

三、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而学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

学校和企业可以在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转移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例如,可以利用学校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创新力量,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方案;还可以组织学生和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科研项目中,共同攻关解决问题。

四、培养高素质人才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因此,学校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同时,企业也应该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工作环境和培训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是大势所趋,是学校和企业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

加强沟通和合作意识、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发展的有效途径。

基于政校企研联盟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考——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基于政校企研联盟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考——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摘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始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问题,这既缘于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创新的现实需要。

结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实践,发现基于政校企研联盟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面临学校吸引力有待提高、企业参与活力有待激发和政策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需从政府、企业和学校层面加以引导和提升。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校企联盟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699(2018)06-0015-05DOI :10.3969/j.issn.1671-3699.2018.06.004一、校企合作的背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始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问题,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用性。

源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基于政校企研联盟的校企合作模式应运而生。

首先,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1]。

2014年6月,六部委联合下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进一步强调了要将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2]。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

2018年2月,六部委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提出,校企合作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3]。

这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其根本目的在于逐步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政校企研协同育人,大体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显著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4]。

为配合国家政策文件实施,全国各省市也正加快出台相关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浙江省产教融合,加快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打造现代人力资源体系,着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5]。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方案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方案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方案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以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和创新的一种合作形式。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方案。

一、明确合作目标和需求在建设校企合作机制时,双方应明确合作的目标和需求。

学校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及专业特长,企业需要明确当前的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

只有在明确了合作目标和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制定合作计划和开展合作项目。

二、建立双向沟通机制三、建立合作项目评估和管理体系为了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应建立合作项目评估和管理体系。

学校和企业在合作前,应对合作项目进行评估,包括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商业可行性以及合作期望目标等。

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建立项目管理体系,明确项目的责任人和任务分工,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四、制定双方权益保障机制在校企合作中,为了保障双方利益,应制定权益保障机制。

对于学校方面,可以要求企业提供合理的项目经费或设备资源,并明确双方在项目成果转化中的权益分配。

同时,对于企业方面,可以要求学校提供适当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双方还可以通过签订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企业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中,应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双学位或实习基地,提供学生实践机会和职业培训,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企业可以邀请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的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只有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校企互利共赢,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学校与企业合作与校企联动机制建设方案

学校与企业合作与校企联动机制建设方案

学校与企业合作与校企联动机制建设方案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它不仅是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人才与促进产学融合的有效途径。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联动的机制,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同设立一个合作委员会,由学校和企业高层领导共同组成。

该委员会旨在加强沟通与协调,明确双方合作的目标和方向,落实合作计划,解决合作中的问题。

委员会每年召开几次会议,进行全面的工作汇报与研讨。

二、制定合作协议学校与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责和利益分配。

合作协议可以包括实习就业安排、人才培养计划、科技创新合作等内容。

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的范围和目标,有助于双方更好地发展合作关系。

三、开展实习就业项目学校应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就业项目。

学生可以在企业实习期间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实习项目选拔和培养人才,为自身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四、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探索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

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有助于学校教师提升专业水平,促进产学融合,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五、推进产学研结合学校与企业可以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通过学校的科研力量和企业的资源实力,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通过共建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方式,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产业化。

六、组织校企交流活动学校与企业可以定期组织校企交流活动,增加双方的了解与合作机会。

可以举办企业招聘会、技术讲座、企业参观等活动,使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企业也可以宣传自身品牌和文化。

七、设立校友企业联盟学校可以与校友企业建立联盟,通过校友企业资源的整合,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践基地。

校友企业联盟有助于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八、加强教师企业交流学校可以鼓励教师与企业进行交流,参与企业实践项目、参访企业、担任企业顾问等。

杜世禄_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杜世禄_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h t t p :// w w w . j h c . c n
5.提高社会辐射能力
社会培训
社会培训是专业实力的重要表现 学校为企业提供培训 学校与企业面向行业培训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技能鉴定: 机构11个 工种78个
社会培训: 培训项目150余项 培训企业员工5千余人次 培训农村劳动力1万5千余人 年培训量3万余人次
引企入教
共建示范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杜世禄
一、校企共商,制定示范建设方案
二、校企共建,推进示范建设进程
三、校企共管,发挥示范建设效应
h t t p :// w w w . j h c . c n
一、校企共商,制定示范建设方案
h t t p :// w w w . j h c . c n
共商结果 行业企业参与培养积极性高 示范建设专业需求旺盛 紧盯最急需岗位 分方向培养高技能人才 公办民助机制 行业企业365万,自筹4731万 符合专业个性 引入行业标准 体现校企合作 校内、校外基地 专兼结合团队 联合开发教学资源
h t t p :// w w w . j h c . c n
两个突破点: 人员结构从校内转向校企结合 研究方向从一般研究转向实用技术研究
应用型研究所16个
h t t p :// w w w . j h c . c n
5.提高社会辐射能力
专业性公司 行业 企业
合作 成立 任务
专业带头人
成长 成品
专业
专业性公司
教学团队
市场
专业性公司运作示意图
专业性公司是知识与市场的桥梁 通过任务的完成,带动团队创新能力提高 专业带头人在研究与创新中成长
产业调研 专业建设方案 校外示范基地 教师实践技能考核 专业对口率 就业质量 ……

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校企合作创新机制

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校企合作创新机制

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校企合作创新机制近年来,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校和企业之间实现双赢的有力途径。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的共赢,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储备和科技支持,为高校提供更多的项目支持和实践机会。

然而,当前校企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倾向于追求短期利益,缺乏长期战略,难以形成长效合作机制等。

为了优化校企合作关系,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校企合作创新机制非常重要。

一、探索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在实践中,校企合作可以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方式实现长期合作,共同发展,提高合作效率。

利益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根据双方固有的优势和需求来进行具体定制。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定制合作方案。

企业和高校之间需配合、沟通完善,优先选择相互配合度高的方案,建立灵活、开放、高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2、资源共享。

高校和企业双方能共享资源,不仅共享技术资源和知识资源,同时把资源与价值链的顶部、中间和底部连接起来,建立起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平台。

3、共同发展。

利益共同体的关系是永远不能单向,企业不是高校的“顺手拿来”,高校也不能成为企业献身的工厂。

双方紧密合作,相互探讨彼此的优点,为实现长期利益合作奠定稳固的基础。

二、建立合作协议机制校企合作必须通过基于鲜明的共识和底线的协议建立机制,规范合作进行,含括费用分配、时间安排、产品原则、知识产权保护、开发实现质量检测等内容,“硬件”性协议和“软件”性协议。

1、制定明确的协议内容。

具体的协议内容包括了解双方目标、资源的共享、协作的目标、合作周期、责任分工、产权归属等,在协议内容制定的过程中,需考虑实际合作情况,合作周期和责任分工优化协议方案。

2、执行阶段全面监管。

协议签署后需要进行全面的监管,高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合作的责任,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协作人员及管理规范化联合创新要求企业和高校的管理人员具备领先水平,强调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经验的长期积累。

多维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产教融合共赢新样板

多维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产教融合共赢新样板

多维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产教融合共赢新样板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正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汇聚成银河,校企合作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构建起一个多维共生的命运共同体。

这一命运共同体不仅为教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更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首先,让我们来描绘一下这个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

它就像是一座巍峨耸立的大厦,每一层都承载着不同的功能与责任。

学校作为这座大厦的基石,负责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企业则是大厦的顶层,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和挑战,引领着教育的发展方向。

而连接这两者之间的,则是一条条坚固的纽带——合作项目、实习基地、研发中心等,它们如同大厦中的钢筋混凝土,将学校与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生动的比喻和隐喻。

比如,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双人舞,双方需要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跳出优美的舞姿;又如,校企合作的过程就像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探险之旅,双方都需要勇敢地迈出步伐、迎接挑战,才能共同发现新的宝藏。

然而,要实现这样的理想状态并非易事。

我们需要运用夸张修辞和强调手法来突出其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可以说,没有校企合作的教育就像是一潭死水,缺乏生机与活力;而没有教育支持的产业则像是一艘失去航向的船只,随时都可能触礁沉没。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将其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和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来抓。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观点分析和思考。

在当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我们可以关注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学校往往难以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需求和技术动态;同时,企业也可能对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情况知之甚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更加畅通的信息交流机制,让双方能够实时共享资源、互通有无。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到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问题。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提高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制定一系列有效的促进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行的举措,以推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关系的发展。

一、建立平台和机制1. 制定校企合作政策: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政策文件,规范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明确双方的权责,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激励措施。

2. 成立合作机构:职业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机构,负责协调、推动和管理校企合作事务。

这将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促进合作关系的发展。

3.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一个统一的在线平台,供学校和企业发布合作需求和资源,加强信息交流和对接。

这将有助于提高合作的效率和便利性。

二、加强联合培养项目1. 产学结合的课程设计: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设计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应积极协调企业提供学生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经验,增加他们就业竞争力。

3. 联合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组织职业技能竞赛,通过比赛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三、加强师资培训和交流1. 企业导师制度: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士担任学生的导师,进行定期指导和实践培训。

这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师资交流计划:学校和企业可以开展师资交流计划,使学校教师有机会走进企业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四、加强资金支持和激励机制1. 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资金支持,用于推动双方的合作项目、设备购置、师资培训等方面。

2. 建立奖励机制:制定合理的奖励政策,对成功的校企合作案例和参与的企业予以奖励和表彰,以激励更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3. 贷款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特殊贷款支持,降低资金成本,促进合作扩大和深化。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

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利益共同体,共同肩负起人才培养责任,并在教学、科研、实习等方面进行合作。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旨在增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紧密度,促进双方资源共享,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探索实践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如何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

一、现状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呈现多样化、不断创新的态势。

一方面,高校通过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转移和产业化;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这些合作形式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校企合作仍面临一些问题。

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限,合作项目过于局限,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推进,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需求、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理念和目标上的差异,导致合作过程中出现磨合不畅、合作难度大的情况。

高校与企业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不够,双方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存在问题1. 合作深度不足。

目前,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多集中在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而在教学改革、课程开发、实习实训等方面的合作比较薄弱,难以形成全方位的校企合作。

2. 目标吻合度低。

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就业需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分歧,导致合作过程中出现磨合不畅的情况,难以达成双方的共识。

3. 资源共享不足。

高校与企业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不够,导致双方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三、探索实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1. 加强合作深度。

高校与企业可以在教学改革、课程开发、实习实训等方面加强合作,通过双方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促进校企共建。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优秀案例 深化六大机制建设,走教学管理规范与创新之路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优秀案例 深化六大机制建设,走教学管理规范与创新之路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报告之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六大机制建设,走教学管理规范与创新之路深化六大机制建设,走教学管理规范与创新之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50强案例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浙江省5所重点高职院校之一,现有招生专业65个,涵盖工、农、医、教育、管理、艺术等领域,面向全国20多个省(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紧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聚焦教学管理的体系建设与举措创新,在目标管理、产教融合、专业发展、教学创新、教师发展、质量保证等方面健全机制,各个机制之间相互协同运作,形成了可推广和可示范的现代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

一、管理整体情况:“六大机制”构建综合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学校适应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一条主线”,紧紧围绕专业核心能力提升和教学工作创新“两个关键”,着重探索二级目标管理、产教融合育人、专业内涵发展、课堂教学创新、教师教学发展、内部质量保证等“六大机制”,以系统集成、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支撑,探索出了一条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规范与创新之路。

图1:“一条主线、两个关键、六大机制”教学管理框架图1.强化教学中心,建立二级目标管理机制学校着力“三个提升”,强化教学地位。

提升领导力,确立党政一把手为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每年开展一轮二级学院院长教学述职,每学期组织“书记校长有约”活动;提升保障力,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全年日常教学经费投入达1.3亿元;提升整合力,争取各方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如2018年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安排三年5000万元的合作专项资金,企业捐赠学校1架退役波音737客机用作实训。

学校着力健全二级管理机构,独立设置教务处、教育督导处、校企合作处、创业学院,既分工明确又协同形成合力。

按照专业群组建二级学院,以专业为单位建立专兼教师一体化管理的专业级机构,夯实基层教学组织。

校企合作共建解决方案(四篇)

校企合作共建解决方案(四篇)

校企合作共建解决方案甲方:乙方:签署日期:二零壹伍年月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双方本着自愿平等、合作共赢、诚实信用的原则,就(专业或方向)共建事宜,签订本协议。

一、合作背景甲方作为颇具实力的高等院校每年为社会培养大量人才。

乙方着力于科技人才培养、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和大学生实习就业服务。

适应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统筹学科专业规划,巩固基础学科,加强国家急需的应用学科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从实际出发,探索多种形式办学,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试验,提高办学水平。

双方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校企合作,不断增强专业办学实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就业服务。

二、合作内容甲乙双方进行校企合作,将乙方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实训、就业推荐服务等人才培养体系引入学校,合作内容包括专业建设、师资派遣、师资培训、教学实施、课程实训、项目实训及就业推荐服务等工作。

本次合作从年级至年级共届学生,每届合作的学生单专业人数不低于人。

三、合作期限本协议首次合作有效期为年届学生,自本协议签署之日起计算,以最后一方所签署的日期为准。

期限届满后,双方无异议,经甲乙双方共同书面确认后,该协议可延长五年。

四、运营机制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致力于推进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顶岗实习、实习就业、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式培养,产品开发、技术咨询、项目申报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创新办学模式、探索产学一体化的校企合作平台。

通过定期会议、参观考察、高层会商的方式,加强委员单位间的联系,增进相互了解。

五、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1、甲方负责提供共建专业相关的教学场地设施、学生住宿及办公场地,需要更换办学、1学生住宿及办公场地时,不得另外增加乙方的任何费用。

2、共建专业的设置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培养方案由双方协商提出,学院报批后实施。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学校与企业是社会中不同角色的组织,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校企合作的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

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并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员工。

校企合作也可以促进双方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局面。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拓展人才来源,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构建校企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已经成为教育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本文中,将探讨校企合作的模式、优势、关键因素,分析实践案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将强调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探讨建设“利益共同体”的实际意义,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校企合作的深化和拓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构建校企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优势和关键因素,以及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旨在总结出成功的合作模式,为未来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参考。

我们还将展望校企合作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合作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加深对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建设更加紧密的校企关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际建议,促进双方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更加稳固且持续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育和产业的发展。

2. 正文2.1 校企合作模式探讨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的合作关系,旨在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经历了多种形式,包括实习实训、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

实习实训是最为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之一,通过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企业运作机制,提升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校企合作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模式,在贯彻国家战略和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企业的人才储备。

一、校企合作专业共建的意义和目的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是一种基于高校和企业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充分利用校企两端的资源优势,对接市场需求和行业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专业教育和实践培训,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资源。

通过专业共建,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还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实现人才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二、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确定合作主体和合作内容校企合作必须明确合作主体和合作内容,一般而言,高校和企业应该是平等协商,共同制定合作内容和实施方案。

双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专业进行合作共建,例如工程类专业、管理类专业、医学类专业等。

此外,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明确合作双方的权责,明确合作协议及其他合同内容。

(二)建立合作机制和组织架构为了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合作机制和组织架构。

高校一般设专门机构协调校企合作事宜,指导和管理专业共建工作。

企业方也应该设立相应的人员负责校企合作事宜,为合作发挥更好的协调效应。

(三)制定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方案在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中,教育教学是其中的核心环节,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方案。

高校应该充分研究企业的行业特点和人才需求,根据市场和行业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方案。

支持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模拟实训,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四)推进学生实习和企业用工学生实习和企业用工是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方案的重要环节,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和用人资源优化的协调与融合。

校企命运共同体实施方案

校企命运共同体实施方案

校企命运共同体实施方案校企命运共同体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紧密合作的关系,通过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下面是校企命运共同体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

一、背景校企命运共同体是我国推进高等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与产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校企合作已成为推进高等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将有助于加强高等教育与产业的联系,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二、目标1.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2.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4.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

三、实施步骤1.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1)建立校企合作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双方合作中的问题。

(2)建立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双方的合作事宜。

(3)建立校企合作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信息交流,促进合作。

2.推动产学研合作(1)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科技研究和技术开发。

(2)建立产学研合作的科研项目,共同开展科技研究和技术开发。

(3)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计划,根据企业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

(2)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3)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效果进行评估。

4.促进企业转型升级(1)建立校企合作的技术创新项目,共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2)建立校企合作的管理咨询服务,提供企业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

(3)建立校企合作的市场开拓机制,共同拓展市场,促进企业发展。

四、总结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推进高等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紧密型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汇总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紧密型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汇总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紧密型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来源校企联营>>管理制度>> 作者钱向明添加2006-3-6 9:28:00 修改阅读89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紧密型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加快校企合作紧密型基地建设,促使教学、科研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凸显“基地、教学、科研、招生、就业”五位一体的办学特色,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校企合作紧密型基地与一般基地的含义1、校企合作紧密型基地:是指企业、事业、社会团体、政府部门等各级各类单位(以下称合作单位)与学校共同建立的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场所,校企双方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与合作、培训、文化等环节或领域开展全面合作,达成合作协议,进而互相渗透,最终建立起为人才培养服务的、能使双方获益的可持续的紧密型合作关系。

2、校企合作的形式:(1)合作单位参与相关专业建设与指导,合作单位技术专家来校承担课程或实践课程教学,合作单位领导或技术管理人员经常性来校举办学术讲座;(2)合作单位批量接受相关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合作单位实验室与学校实验室资源共享;(3)合作单位能接受相关专业教师挂职参与技术与生产管理,协助教师获取非教师系列职称,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场所;(4)开展科研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科研优势,完成横向课题或共同申报省市级纵向课题,并取得实质性成果;(5)开展订单培养,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每年接受毕业生数量在20人以上(针对一些每个单位需求量不大的专业,该数量可适当降低);(6)学校为合作单位开设各种类型的非学历教育,每年累计时数在900人·学时以上的; (7)由合作单位在学校设立奖学奖教基金或在相关专业设立专业奖学奖教基金;(8)合作单位向学校投资或捐资(捐物)参与办学;(9)能定期联合开展文化活动,企业与校园相互融通。

其他形式的合作可依据合作内容归入以上各项中,凡能开展四项以上合作的可确认为校企合作紧密型基地。

开门办学,校企成“一家”——就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五位一体”办学模式专访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杜世禄

开门办学,校企成“一家”——就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五位一体”办学模式专访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杜世禄

开门办学,校企成“一家”——就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五位一体”办学模式专访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杜世禄
成钢;杜世禄
【期刊名称】《大学时代:A版》
【年(卷),期】2006()7
【总页数】2页(PI0002-I0003)
【关键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模式;党委书记;五位一体;高职教育发展;20世纪80年代;院长;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规模;高等教育
【作者】成钢;杜世禄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8.5
【相关文献】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五位一体”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J], 程宇
2.开门办学,校企成"一家"--就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五位一体"办学模式专访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杜世禄 [J], 成钢
3.五位一体: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来自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报告 [J], 《教育发展研究》编辑部
4.五位一体: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来自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报告 [J], 本刊编辑部
5.校企合作的共同体人才培养的好模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皇冠学院办学见成效 [J], 众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2011-11-17 14:29:00作者:易鑫樊曜来源:中国教育报查看评论(0条)字号:大中小一方是发展迅猛、转型成功、迫切希望参与人才培养的生命力旺盛的企业,一方是需要通过寻找新的突破点和载体,实现内涵发展的高职院校。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成立利益共同体,探索校企深度合作,放大、倍增、传递了双方的共同利益。

一拍即合——企业、行业、政府与学校“两情相悦”应该建立一种以合作办学为机制、以合作育人为模式、以合作就业为目标、以合作发展为动力的校企利益共同体,来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

1997年,23岁的徐伟强大学毕业后,回到了老家浙江省金华市,接手了父辈的家族企业——皇冠集团。

和父辈们这些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不一样,他选择每年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进修,国际化的视野让徐伟强对企业有了更为远大的规划,他不想如同父辈一样,把企业的发展简单地局限于电动工具制造。

“金华的民营企业这么多,竞争这么激烈,如果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而不考虑竞争环境的变化,结局只能是倒闭。

”徐伟强说。

事实上,皇冠在这个踌躇满志的新一代民营企业家手上确实走出了金华,走出了浙江。

短短十几年时间,皇冠已经由一个中小型的电动工具制造公司,发展成为中国工具行业名列前茅的制造商和销售商,并改名为中国皇冠投资集团。

但徐伟强始终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发展真正的问题是新时代下经营思维、工作精神、管理方法的彻底转变,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和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徐伟强说。

于是,在壮大企业之余,徐伟强开始苦苦思索,如何为自己的企业快速搭建一个可以进行有效国际化管理模式探索、产业知识更新、相关人才培养的平台。

与此同时,金华民营企业的另外一匹黑马——众泰控股集团的掌门人吴建中,与徐伟强的想法不谋而合。

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人才供应机制?在国外,吴建中见过企业办大学的例子,但众泰并没有成熟的教学和科研队伍。

“何不把我们的企业大学办到高职院校里?”曾参与过一些校企合作的吴建中自然而然地想到。

有趣的是,政府此时也打起了高职院校的“主意”。

近年来,金华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金华市政府专门在开发区建立了高新IT产业园区,集聚了全市60%以上的电子信息企业和70%的电子信息从业人员。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扩大,其人才供求矛盾日显突出,相关产业人才的招募度仅能维持在75%-90%之间,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呼声日益高涨。

“政府迫切希望依托学校的教育资源,加快培养信息产业需要的大量高级人才。

”金华高新园区主任邵国强说。

于是,在金华的三大支柱产业——制造、汽车、IT产业中占据着领头羊位置的企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这个成立仅13年,却已在2010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的年轻高职。

而此时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也正处在发展的阵痛之中。

从最初2002年提出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基地“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到2005年为提高实训质量、教学水平提出“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理论,再到2008年,为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开启由内至外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一次次的自我否定中,实现了一次次的飞跃,发展成为浙江省设置专业最多、招生人数最多、合作企业最多的高职院校。

但金职院人并不满足于此。

2008年接任金职院院长的王振洪始终认为,当前的校企合作,无论是深度、广度还是成效,都不能很好地满足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合作的内容仍不够宽泛,总是还局限在订单培养、共建基地、顶岗实习等方面;其次,缺乏互惠共赢的利益机制,如果无法用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为他们带来利益,企业会逐渐失去热情和动力;另外,交流互动的平台也没有建立起来,没有固定的合作组织、管理部门和交流场所,就无法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王振洪说,“应该建立一种以合作办学为机制、以合作育人为模式、以合作就业为目标、以合作发展为动力的校企利益共同体,来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

”所以,当皇冠、众泰、高新技术园区把“橄榄枝”伸过来时,王振洪兴奋地意识到,他所想构建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运用到实践中了。

“一方是发展迅猛、转型成功、迫切希望参与人才培养的生命力旺盛的企业,一方是需要通过寻找新的突破点和载体,来实现内涵发展的高职院校,这样的校企之间进行深度合作,必然能放大、倍增、传递双方的共同利益。

”王振洪说。

合作办学——形成决策、执行、咨询三层级的全面合作体系这个校企利益共同体应当是一个实体,一个能通过沟通协商制定章程,承载校企融合的组织体系。

然而,校企利益共同体如何构建?这在国内并没有先例,国外的“二元制”、“合作教育”等模式也并不能完全照搬,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需要校企双方一起探索。

经过多次协商沟通,皇冠、众泰、高新技术园区与金职院达成了共识:这个校企利益共同体应当是一个实体,一个能通过沟通协商制定章程,承载校企融合的组织体系。

同时,双方一致认为,这个组织体系应当由三个层级构成。

第一层级是由企业与学校双方或多方共同组成的理事会或董事会,实现重大事务的决策功能;第二层级是由双方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聘任行政长官,实行理事会或董事会领导下的行政长官负责制;第三层级是以企业和行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咨询机构,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建设,并指导教学运行与实施。

这三个层级分别由校企双方人员构成。

以皇冠集团和金职院共建的组织体系为例,这个组织体系以企业名字命名,被称为皇冠学院,在第一层级中,理事长为皇冠集团董事长徐伟强,副理事长为金职院院长王振洪;在第二层级中,院长为金职院副院长胡野,教学部门有关负责人;在第三层级中,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由皇冠集团的讲师团成员和金职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及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教师共同组成。

众泰集团和金职院共建的众泰学院、高新技术园区和金职院共建的高新IT学院同样如此。

这些学院的组织体系大体一致,但合作方式却有着个性化特色。

“众泰集团主要生产汽车,对应我们机电工程学院,因此众泰学院属于一家企业对一个专业群。

”金职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众泰学院院长马广说。

相比之下,皇冠集团业务拓展后,进入了转型发展和国际化发展阶段,皇冠学院的合作便呈现出企业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市场营销、物流、国际商务等多个专业群合作的特点。

而高新IT学院则属于多个电子信息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多个专业群的合作。

合作体系建立起来了,关键在于保障。

一说起这一点,担任两个院长职务、整天忙得脚不沾地的马广就乐得合不拢嘴。

“按照事先签订的协议,众泰集团要投入220万元,在学院里面建设众泰汽车实训中心,提供4台整车,2套整车零件,还有发动机和变速箱等汽车零部件。

现在不仅资金、设备早就到位了,而且还经常有额外的赠送。

每当有新车上市,众泰都会免费送两台整车过来,用于学生实训教学。

在师资方面,众泰集团选了27名工程师在这里做兼职教师,除了进行实训指导,还与我们学校的老师结对开发项目化教材。

此外,奖学金助学金就不用说了,光2009级学生就发放了10余万元……所以,有了制度保障,校企合作怎么会愁进行不下去呢?”实力雄厚的皇冠集团同样“给力”。

胡野介绍说:“皇冠集团在他们的金华市基地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教学车间,用来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生产实践;每年用员工薪金的10%,其中,2011年约800万元,作为学院的运行和发展资金;专门成立了咨询公司作为管理团队来配合校内人员负责皇冠学院的日常运行。

”而合作方式较为不同的高新IT学院除了有开发区提供办学经费和奖励经费外,还有企业为合作订单班提供的奖学奖教金。

“有了制度的保障,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啦。

”马广高兴地说。

共同育人——“为自己的企业培养人才,投入再多也值得”与以往参与的校企合作相比较,在共同体中,感受最大的是“真正能学到东西,能体会到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

在皇冠学院、众泰学院、高新IT学院的教学工作研讨材料上,可以看到详细得令人惊奇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众泰学院2009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不仅提出了细致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建议,同时安排了具体的实习计划,明确实习计划实施期间的时间、理论教师、实践教师、教学内容以及具体的考核标准,仅仅一个班级一个学年的教学方案就厚达十余页,而众泰学院2009级、2010级、2011级订单班人数已经分别达到了95人、176人、144人。

“订单班越来越多,教学工作研讨材料也越来越厚了。

”金职院机电工程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项目部副主任王志明笑着说。

在校企利益共同体中,皇冠学院创造了联合招生、岗位体验等模式。

在进入这些培养计划的学生看来,与以往参与的校企合作相比较,在共同体中,感受最大的是“真正能学到东西,能体会到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

皇冠学院电动工具工程班2010级学生吴惠峰至今仍对徐伟强为他们班讲的那次课记忆犹新。

“很激动,要知道,他很可能就是我未来的老板,他输送给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很明确地知道了这个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该作怎样的职业规划。

”皇冠集团专门为学院投入300多万元建设的2000平方米的教学车间同样让吴惠峰着迷。

“车间里摆放的是市场里最先进的电动工具,我们能在生产岗位上接受皇冠老员工手把手的教学,切身体会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这能让我们直接了解具体生产岗位的技术要求,为毕业与就业接轨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在车间里的多媒体教室中,吴惠峰可以聆听到学院讲师团的老师们专门为学生设计的与市场同步的课程,享受到学院专门为学生引进的在欧美和日本有着成熟经验的高级工程师进行国际化水平的教学。

在王振洪看来,校企利益共同体育人模式不是普通育人模式的修补,而是有着自身的重点和突破。

“除了要落实教学车间的建设与实践教学,实现学生双身份、教学双场所、课程双教师、实践双指导的‘双主体’以外,还要进行企业项目的教学化改造,建立应用技术研究与创新机制,重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保证体系。

总之,要体现在育人的各个环节。

”高新IT学院成立以后,任教学部主任的金职院教师楼小明,把1/3的工作时间放到了开发区,他收集了金华利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搜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的案例,并进行教学化改造,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了《电子商务系统开发》课程,并不断研讨最优的基于项目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共同筛选企业案例,共同编写项目实施文件,共同开展教学实践。

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该课程被确立为2010年校级精品课程。

“虽然费时间,费精力,但是这样的课程,既符合企业的岗位要求,学生也觉得很实际,愿意听,对企业而言缩短了企业员工培训上岗的时间,对学生来说实现了毕业与上岗的零距离对接,这样看来,是非常值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