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7篇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7篇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7篇《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一、使学生懂得“舍生取义”的道理,培养正确的生死观。

二、继续学习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及判断句式等知识。

三、学习并体会孟子文章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善于运用比喻和排比手法的特点。

教学思想1、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一些名句名篇更应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2、《孟子二章》中,相对而言,《鱼我所欲也》的文字较艰深些,并考虑到学生没有预习且要当堂背诵,故把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教学放到第二课时中,连带《庄暴见孟子》一并完成。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出课题,提示要点提问:大家放弃了暑假休息,来这里上课,真不容易!但如果让你们自己作出选择的话,你们也仍然会选择到这里上课吗?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

我们今天学习的《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应怎样作出选择。

(板书课题)2、回顾复习,导向新课提问:对孟子和他的文章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初中时我们就学过《孟子》中的文章,大家还记得里边的一些名言名句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的文章善于雄辩,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辞锋犀利,擅长运用比喻和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今天我们学的《鱼的所欲也》也体现了这种风格。

二、疏通词句文义(学生朗读课文前二个自然段并找出不理解的词句等。

)(一)词1、所欲:“所”加名词,相当于名词,意为“喜爱的东西”。

2、可得:同义词连用,意为“可能”或“可以”。

3、者也:语气词连用,“者”表停顿,“也”也表肯定。

鱼我所欲也教案(通用10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通用10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鱼我所欲也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鱼我所欲也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鱼我所欲也教案篇1【设计思路】《鱼我所欲也》是一篇逻辑严密、气势饱满的议论文。

关于课文的论点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也有人认为是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不管学生赞同哪种观点,都应该让学生了解本文围绕观点行文严密的特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本文运用排比增强感染力的特点。

【教学目标】1、理解全文的论证逻辑。

2、体会排比所形成的论证气势。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如果说孔子的仁是指一种内在修养,那么孟子的义就是指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孔子对仁学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即使为此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而当义与生命在人生的天平上等待裁决时,孟子也会毫不犹豫地舍生取义。

为什么孟子把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呢?当生与义不可同时拥有时,怎样才能做到舍生取义呢?现在让我们从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寻找答案。

2、整体把握:课文提出了舍生而取义这一中心观点,作者是怎样论证的呢?在第一段中,孟子通过列举一组生活常识,深入浅出地告诉人们:在面临抉择的时候,人们总会选择那些更加重要更有价值的事物。

这可以看做全文的大前提。

由此推演出一个十分具有说服力的结论:人们如果能够把义看得高于生,就一定能够做到舍生取义。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二、三两段中,孟子从事例和道理上说明了保持本心是舍生取义的前提条件。

3、重点难点突破:进一步理解全文的内在逻辑:⑴有的人舍生取义,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有灾祸也不躲避。

这是从正面讲为什么要舍生取义。

假如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那么就会相反,凡是可以求生的手段,哪一样都可以采用,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事,哪一桩都可以干。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引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的《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欢迎大家阅读!《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一、导入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李春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 7 月21日在家乡勇救两名落水少年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他的英勇事迹在当地传诵开来后,感动了很多人,团全国学联号召:向李春华学习做青年先锋。

可是有人却在网上发表文章说,这样做不值。

到底值不值呢?今天通过学习二千多年前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可能就会找到答案的。

二、朗读,初步感知“义”1、教师示范。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朗读:(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设计意图: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

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

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字义,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资料助读,整体感知“义”学生介绍孟子的生平、政治主张、生活的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既联系了旧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旨。

)四、细读课文、疏通积累“义”。

学法指导: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

(教师点拨)(设计意图:以上三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它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精选5篇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精选5篇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精选5篇《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实词、虚词,正确翻译课文。

2、本文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气势,加强朗读和背诵。

3、理解作者的观点,结合实际生活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

教学重点:1、体会语气,练习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出生死观,导入孟子的《鱼我所欲也》。

二、朗读练习注意要点:字音:(1)不为苟得也(wéi)(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停顿示例:(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三、疏通文意学生自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平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1)“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2)是:这种;这种做法。

为:宁愿;为了;接受。

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于:比;对。

(3)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3. 领会并实践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原文及翻译2. 词汇和句型的讲解与练习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原文的阅读与理解。

2. 词汇和句型的掌握与应用。

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言文的解读。

2. 文中复杂句型的分析与运用。

3. 文中深层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文、词汇和句型、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互动法:讨论、问答、小组活动。

3. 实践法: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写作练习。

3.2 教学手段1. 教材:原文、翻译、相关注释和讲解材料。

2. 多媒体:PPT、视频、音频、网络资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原文:指导学生阅读原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词汇和句型:分析并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4. 翻译与讨论:对照翻译,讨论文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提供相关的练习和作品,进行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

4.2 时间安排1. 导入:10分钟2. 阅读原文:20分钟3. 讲解词汇和句型:15分钟4. 翻译与讨论:20分钟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15分钟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1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5篇)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5篇)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拾的《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通用5篇〕,欢送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1教学内容分析:孟子是战国时期闻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一书在宋朝时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经典。

孟子思想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而在学习本文字句的同时,对孟子的思想体系略作剖析,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鱼我所欲也》一文主要是议论。

其论证办法,学生不易控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那些表述其观点的语句和他常用的术语加以分析,讲深讲透,并以此来剖析他的“舍生取义〞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断能力。

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朗诵,使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气概,从而体现孟子擅长论辩的特点。

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堆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大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见,领略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诵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详细事例、正反驳比或比方说理的办法,理解的观点。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挑选,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和善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控制本文的论证办法。

教学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具预备:录音机、示范朗诵磁带教学办法:1.诵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最有用的教法,可实行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

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触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2.质疑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

鼓舞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进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添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里的6篇《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鱼我所欲也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语言的抒情效果。

3.学习屈原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情境导入】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那是为了纪念我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屈原正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呼唤风、雷、电,那他期盼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戏剧《屈原》。

【新课解读】一、整体感知理思路(一)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明确:一部分: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郑袖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写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屈原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形象。

(二)读“雷电颂”部分,回答问题。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文,谈谈自己的诵读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补充:(1)从文章形式看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2)从语言特点看是一首激情澎湃、气势雄伟的散文诗。

(3)从创作风格看文中的屈原和急风、怒雷、闪电这些雄伟的自然力量融合,想象奇特,气势宏伟,充满了浪漫色彩。

2.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分析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教师讲述创作背景:《屈原》创作于1942年。

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D反动统治极为黑暗的时候。

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高潮。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D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便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精选14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精选14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精选14篇)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疏通文义。

2.探究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品味《孟子》的语言艺术。

4.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学会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1.探究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2.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学会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假如你遇见了这样的情况:你看上了一本书,是你十分渴望买下来的;然而这个月又是母亲的生日,你很想给她买个生日蛋糕让她开心。

这时,你发现零花钱只够做其中的一件事,你应该怎么选择呢?说说你的选择并谈谈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正如这件事一般,世间有很多事,都会面临着不同选择的时候,然而,二者只能择其一,十分难抉择。

不过,也许抉择标准有时也是可以判断的,学过《鱼我所欲也》一文,你也许就会找到答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文章,解读文意1.朗读文章,借助工具书排除字音问题。

2.反复朗读文章,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内容。

3.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4.教师指导,学生翻译文章内容,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下列文言词的用法。

【通假字】“辟”同“避”,躲避。

例:故患有所不辟也。

“辩”同“辨”,辨别。

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得”同“德”,感恩、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同“欤”,语气词。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同“向”,先前、从前。

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一词多义】①为:为宫室之美(为了,介词)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②得:故不为苟得也(取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③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予)目标导学二:分析文章,把握文章内容1.请学生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大意,即分析引论部分,说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的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的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的教案五篇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

但教案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写教案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设想《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

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教学方法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

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习得语感,培养能力。

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2.质疑法:这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 由一二位同学讲一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对织”。

2. 归纳至今为人们所乐于运用的孟子名言。

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优秀8篇)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优秀8篇)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优秀8篇)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两教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靥逑至苏庑┨氐恪?nbsp;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分步品味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

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说:要求引原文答,教师可适当点拔。

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节的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引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的《》优秀,欢迎大家阅读!《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品味《孟子》的语言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一、导入2006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李春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2006年 7 月21日在家乡勇救两名落水少年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他的英勇事迹在当地传诵开来后,感动了很多人,团中央全国学联号召:向李春华学习做青年先锋。

可是有人却在网上发表文章说,这样做不值。

到底值不值呢?今天通过学习二千多年前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可能就会找到答案的。

二、朗读,初步感知“义”1、教师示范。

2、学生自读,教师出示朗读标准:(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设计意图: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

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

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字义,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资料助读,整体感知“义”学生介绍孟子的生平、政治主张、生活的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既联系了旧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旨。

)四、细读课文、疏通积累“义”。

学法指导: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

(教师点拨)(设计意图:以上三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它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鱼我所欲也语文教案7篇

鱼我所欲也语文教案7篇

鱼我所欲也语文教案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鱼我所欲也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鱼我所欲也语文教案1【学习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

2. 准确、明白地翻译文句。

3. 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4. 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学习重点、难点:】1. 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2. 对论证方法的理解【课前检测:】日本政府寓言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了许多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

”(用《孟子》中的名句填空)【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1、作者作品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字,邹(今山东邹县)人,时期著名的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后世常以“ ”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

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

本文节选自《》。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

第26课鱼我所欲也教案语文九级上3篇

第26课鱼我所欲也教案语文九级上3篇

语文版教案系列:《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

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身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

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本文议论性很强,其论证方法的运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

课上以诵读为主。

通过诵读,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理解本文逻辑严密、设喻巧妙的特点,体会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本文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学习兴趣可能不大,教师应当提倡互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质疑法3.鉴赏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自由质疑,互动探究,理解文意;美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初步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通用14篇)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通用14篇)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通用14篇)《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通用1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作者的论点及论证方法。

3.体会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生在世不过短短百年,但是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们会遇到无数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小到选择今天吃什么,去哪里玩,大到可能会面临生与义的选择,当你们面临这样的选择时,又会把自己心中的天平倾向哪一边呢?有同学说了文天祥的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的同学说到夏明翰曾经说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看来大家在生与义之间都选择了后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看看在生与义之间孟子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板书:鱼我所欲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停顿、节奏等。

明确: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2.学生自读,解决重点字词。

明确:①得:通“德”,恩惠,感激。

②为:今为(介词,为了)宫室之美而为(接受)之;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动词,做)也。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1.同桌交流,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找出文章中的中心论点。

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板书:生、义)2.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确: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味的。

第26课《鱼我所欲也》教案(语文版初三上)(3篇)

第26课《鱼我所欲也》教案(语文版初三上)(3篇)

第26课《鱼我所欲也》教案(语文版初三上)(3篇)[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一辈子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

本文从这种理论动身,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孟子认为假如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颂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身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警告人们要辨不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概恢宏。

表达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本文议论性专门强,其论证方法的运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

课上以诵读为主。

通过诵读,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明白得本文逻辑严密、设喻巧妙的特点,体会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成效。

本文明白得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学习爱好可能不大,教师应当提倡互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成的欢乐,成功的欢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存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讲理的方法,明白得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1.明白得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得〝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质疑法3.鉴赏法[教具预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自由质疑,互动探究,明白得文意;美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初步背诵课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
4.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观点,提高道德素养;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选择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取舍;
1.学生对孟子及其思想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文言文表达方式感到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解读。
2.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但对于性格、志向与选择的关系可能缺乏深入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深化理解。
3.学生在论证方法上有所掌握,但运用事实、道理进行论证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情境:你正在参加一场考试,发现旁边同学作弊,你深知作弊是不对的,但同时也担心自己的成绩受到影响。
要求:结合孟子的观点,表达你的想法,并说明你会如何做。
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这篇短文。完成后,我会邀请几位同学来分享他们的作品。
(五)总结归纳,500字
这节课,我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堂练习等方式,不仅学习了文言文知识,还提高了我们的道德认知。希望大家能够将孟子的观点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做出明智的选择。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发现问题,与同学交流讨论,共同探讨孟子论述的观点。
2.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辨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氛围;
-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善于倾听。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学习古文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智慧,为我们的人生导航。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不断反思,不断提升,成为有道德、有理想的人。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三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三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三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教版《鱼我所欲也》教案一(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

一、导入2006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李春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2006年7月21日在家乡勇救两名落水少年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他的英勇事迹在当地传诵开来后,感动了很多人,团中央全国学联号召:向李春华学习做青年先锋。

可是有人却在网上发表文章说,这样做不值。

到底值不值呢?今天通过学习二千多年前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可能就会找到答案的。

二、朗读,初步感知义1、教师示范。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朗读标准:(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设计意图: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

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

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字义,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资料助读,整体感知义学生介绍孟子的生平、政治主张、生活的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既联系了旧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旨。

)四、细读课文、疏通积累义。

学法指导: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

《鱼我所欲也》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鱼我所欲也》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鱼我所欲也》简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鱼我所欲也》简案教案教学设计1《鱼我所欲也》简案教案教学设计简案概述:《鱼我所欲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屈原所作的一篇政论文章。

文章通过对鱼的喜好来比喻统治者对民众的治理方式,反映了屈原对当时中央政府的不满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本简案将围绕其主旨如何以符合国情的方式治理民众,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讲解。

教案设计:(一)课前导学1.以鱼这种生物为切入点,问学生“你最喜欢的鱼是什么?”。

请学生就自己最喜欢的鱼描述一下它的特点或美味程度,并总结出人们喜欢的鱼的共同特点。

2.引入《鱼我所欲也》的主题,宣布今天的课题是“政治喻言和政治批评”,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二)文本导读1.请学生阅读《鱼我所欲也》的全文,然后请他们简述屈原通过对鱼的描述来表达对中央政府的不满和对政治趋势的担忧。

2.简述屈原文章的逻辑结构:从自我张扬到对政治的犀利批判,然后提出改进之策成为君王。

(三)讲解内容及重点1.学习屈原的政治喻言。

屈原通过对鱼的喜好引申出了治理人民的核心规范。

这样的喻言具有生动鲜明、富有画面感的特点,适合于生动的教学方式和英伦文教学的运用方式。

2.强调政治批评是一种建设性的思维。

政治批评是一种改进的“桥梁”,它通过指出现有政策的缺点和矛盾,以推动政策的改进和进步。

因此,针对现实问题的政治批评是高尚的道德选择。

3.通过这篇文章,向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能否把这篇文章连接到我们现实生活、学校规定方面的政见?这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公诸于众”的意义。

(四)情境讨论1.向学生提供三个关于现实生活的问题,迫使他们思考屈原文章在现实中的体现。

例如,学生为什么觉得有时候政策是“形式主义”的呢?为什么政策有时候看起来是有缺陷和矛盾的呢?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重点提出靠谁来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政府我们自己可以改变什么?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方式传递对政治改革的期望和呼声。

教学小结:本次教学应从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认识屈原文章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并引导他们思考人民在现实中的政治角色。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4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4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4篇Teaching plan of Lesson 19 of grade 9 Chinese volume 2编订:JinTai College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4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鱼我所欲也范文(2020版)2、篇章2:鱼我所欲也范文(通用版)3、篇章3:鱼我所欲也例文(2020版)4、篇章4:鱼我所欲也文档篇章1:鱼我所欲也范文(2020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设想《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

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教学方法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

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习得语感,培养能力。

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2.质疑法:这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合集14篇)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合集14篇)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合集1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1[教学要点]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入鉴赏本文的说理艺术;品味《孟》散文的语言特色;古今对读,品评孟子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

[教学步骤]一、师生齐背课文二、鉴赏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提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

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

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学生讨论:明确:(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

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

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

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

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3)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1)正确辨别文中的难词难句,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3)把握本文比喻、正反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和善于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论辩艺术。

2、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领会文章思想内涵。

(2)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通过启示、点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把握古人说理的方法。

3、情感价值
(1)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候,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2)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进而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1)理解孟子的主张“舍生取义”。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与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文言文教学最实用的教法,可采用默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2、质疑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论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己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孟子有怎样的道德主张。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根据提示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扫清语言障碍。

3、学生齐读全文,找出本文作者的道德主张。

《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明力,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样一定有所感受,那么作者在本文提出了怎样的道德主张呢?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三、质疑解难、疏通文意。

1、指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患有所不群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所让穷乏者得我与 (4)分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2)分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3)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4)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下列句子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此之谓失其本心。

四、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排比句和
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鉴赏孟子散文的论理艺术。

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论理方法:
A、提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主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得兼,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

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

B、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讨论、明确:
(1)本文首先用巧妙设喻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然后说明其原因: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而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

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

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

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例证法、对比论证)
(3)本文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比,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论理的逻辑性。

2、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2)教师总结:
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

三、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

它恰当地说明
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

“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

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

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

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四、古今对读,品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

1、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
学生讨论、明确: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

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

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

2、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围绕“我心目中的孟子”这一话题,学生自由发言。

生1: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炎附势。

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断然拒绝了齐王“万钟”的诱惑,这些言行都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生2: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

“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约束一己之私欲,成就集体、民众的大利,孟子可谓高层建瓴。

生3: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论辩家。

他义正辞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泼辣大胆、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

……
五、课堂小结。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唯有崇敬。

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

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教后反思
一直以来很喜欢孟子收入初中教材的几篇论理散文,如《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但唯独对于《鱼我所欲也》有些钟情。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喜欢于第一小节的推理论证,又是因果推理,又是假设推理,一下两下连老师也被绕晕了,更别提对因果推理、假设推理一无所知的初中生了,以往几轮教到此处我总仅强调一个中心论点,其它如接下来的的论证过程等我就稀里糊涂带过去了,于是下课后总有心里郁闷、颇感失落。

但所幸今天却一反常态,教得得心应手,下课后也心情愉快颇觉轻松。

仔细回顾,颇有收获。

因为这一课我突发奇想,巧妙地采用了举例法来阐述孟子的正反道理论证,因果推理,假设推理等把较为深奥的道理巧借妇孺皆知的刘胡兰一例及春节期间发生在本县三洲镇勇救车内落水乘客而英勇牺牲的肖勇和付绍移的事例阐述得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教者自己理清了论证思路,学生也轻松地接受了推理方式,所以较难背诵的第一小节在此基础上再检查默写就迎刃而解了。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更多内容请点击: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考前练习、同步练习、总复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