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媳妇之死
原创1:第9课《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2.小团圆媳妇之死——节选部分。 3.节选后 我家的背后有一个龙王庙,庙的东角上有一座大 桥,叫东大桥,据说小团圆媳妇的灵魂来到了东大桥 下,变成了一只很大的白兔,隔三差五来到桥下哭。
为什么要写小团圆媳妇的笑?她的想玩和哭叫意味着 什么?
写出她生命最初的美丽和茁壮,以及她孩童般的 天真与烂漫,还有她对生命本能的欲求和热望。
哪怕这戏是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人生百无聊赖, 精神贫穷,才使得人性淡漠。周围的人既推波助 澜又充当刽子手。
你在阅读“小团圆媳妇之死”的过程中,感觉到作者叙 述时的心境了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试从原文找 内容证明。
荒寒、冷寂。觉得心灵落到了一个没有一点人性、 一点温暖的非人间。以当众洗澡段落为例。人世间没有 比这更残酷的刑法了,偏偏这样施刑还打着治病的幌子, 在小团圆媳妇的苦苦挣扎中,众人快意着,他们却又不 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小团圆媳妇没有反抗的力量,甚至 连反抗的理由都没有。而“我”只能以童年的视角,被 隔离在人群之外,静静地观看这个死亡的过程。以一个
鲁迅展示的是人物灵魂的麻木,笔触着力在社会层 面和文化层面,对于生命层面的麻木,鲁迅小说没有自 觉地涉及。而萧红戳到的是生命层面的痛穴,“他们就 是这类人,……逆来的,顺受了”。萧红表现的是更加 本原、更加永恒的苦难,她从存在的意义将生命意识的 麻木写到了极致。
侧面表现小城人的愚昧。小团圆媳妇是作者花重墨写就的 一个人物形象,从她身上凸显出了一个女人的悲剧命运,迷信、 愚昧、落后的呼兰河人把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活生生地折磨 致死,而这一切却是在希图拯救的美好愿望下做的。后面写老 胡家在小团圆媳妇死后的凄惨状况,深刻揭示出老胡家既是害 人者又是被害者的悲剧命运。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 篇小说:《生死场》(原名《麦 场》)《马伯乐》;短篇小说: 主要 《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 《后花园、祖父和我》《萧红代表 作品 作》;散文:《天空的点缀》《失 眠之夜》《在东京》《火线外二章: 窗边、小生命和战士》《饿》《回 忆先生》《桥》
2015-2016高中语文 第11课《小团圆媳妇之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揭露当时小城人的麻木、愚昧的民 族劣根性。
5.丰富视野
(1)《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创作始于1938年武汉,定稿于1940年12月 的香港。1940年9月1日开始在香港《星岛日报》上连载,至 12月27日截止;1942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呼兰河 传》是萧红历经重重变故,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 完的,是作者的后期代表作。它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 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的否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小格细
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 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蚂蚱碰 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 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 儿笑。
小格往一边看了看,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
(10)战战兢兢:①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②形容
小心谨慎的样子。
3.走近作者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曾用
笔名悄吟、萧红等。笔名萧红用于其成名作《生死场》,与 萧军合称“二萧”,据说取其“小小红军”之意。现代女作 家。中学时代喜欢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去北 平,进女师大附中学习。1932年开始为报刊写稿,1933年与
第二天早晨,小格很早就来到了自己的田里。 ②这片土地变得漂亮了,耕过,耙过,就像蓬乱的头发 被耐心地梳理过一样——达子的头发倒变得蓬乱了,正在他的 地上忙着。 小格知道这是达子的小拖拉机耕的。她问:“达子,你
小团圆媳妇之死
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 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蓝 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要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狂风一样舞蹈 挣脱怀抱 我要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翅膀卷起风暴 心生呼啸 我要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丧失着母性甚至人性 •虚伪、迷信、残忍、自私、冷酷的封建思想的卫道士
幻
周围人的形象
于是人心大为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的 也精神了。这来看热闹的,不下三十人,个个眼睛 发亮,人人精神百倍(神态描写)。看吧,洗一次 就昏过去了,洗两次又该怎样呢?洗上三次,那可 就不堪想像了。所以看热闹的人的心里,都满怀奥 秘(心理描写)。
分析环境描写的方法
• • • • 紧抓相关景致的总体特征 明确景物描写所处的位置 紧扣上下语境 联系文章主旨
环境描写
星星月亮,出满了一天,冰天雪地正是个冬 天。雪扫着墙根,风刮着窗棂。鸡在架里边 睡觉,狗在窝里边睡觉,猪在栏里边睡觉, 全呼兰河都睡着了
幻
1.呼兰河这座小城特有的的风貌(展示人物活动
1938 1940 12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 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是一部回忆性、 自传性的小说。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 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 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 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 习作传。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 负担是重的 而自己又被过多的自我牺牲 所累 这种自我牺牲是被迫成那样 的 我虽然想高高飞翔 但我总觉得是要掉下来一 样 -----我将与蓝天碧海永处 留下那半部红楼给世人看 生平受尽白眼冷遇 身先死 不甘 !不甘!
• 生活阶段一(1911-1931):离家出走,王 恩甲,被抛弃——被爱情蒙骗 • 生活阶段二(1932-1938):写作投稿,萧 军,被殴打、背叛——不平等的命运姿态 • 生活阶段三(1938-1940):寂寞苦闷,端 木蕻良,被冷漠、受折磨——寻找安全感 • 生活阶段四(1940-1942):完成《呼兰河 传》,患病去世——一个需要保护的孩子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萧红故居
作品简介
这里面有活 泼的“我”和慈爱 的祖父,显示出一 点天伦之乐,但这 里更有着悲苦的人 生。可以说,它实 际上是沉默的国民 灵魂的别传。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 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是一部 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它再次打破了以 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 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 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 城的人情风习传。
1.先认识小团圆媳妇。
这是一健康、活泼的单纯的小孩子。
2.小团圆媳妇因什么而死?
被用滚烫的热水洗澡了,共三次。
3.面对这种当众用滚烫热水洗澡的情形, 周围的人有怎样的反应?
婆婆及其帮众们为了帮助小团圆媳妇成 为一个符合传统标准的媳妇而狂热地参与到 摧残小团圆媳妇的行列中去,最终导致小团 圆媳妇的惨死。
“但是我却觉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传, 所以更好,更有意义。而且我们不也可以说: 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 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 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 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 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也有幽默。 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 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 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茅盾
本课所节选的有关“小团圆媳妇”的 这一部分,是小说第五章的第五至十节。第 五章讲“我”的几家邻居之一老胡家的故事, 在整部小说中是篇幅最长的一章,大约占全 书的四分之一,出场人物也最多,主角是小 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买来的童养媳, 是个12岁的小姑娘,刚来的时候健康活泼, 成天乐呵呵的,但是由于她太过大方,不 合传统,不懂“规矩”,常常遭受婆婆的 无端打骂,左邻右舍也都支持这种打骂行 为,小团圆媳妇终于被折磨生了病。老胡 家听信了跳大神的人的话,给小团圆媳妇 用开水洗澡的办法来治病。洗澡时,很多 人都来看热闹„„节选的文字就从这里开 始。
原创2:第9课《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在这样的世界中依然有着清醒的人:“我”与“祖 父”。“我”的眼光是清澈的,只有“我”知道小团圆 媳妇“没有病”,愿意和她玩。但“我”却是无力的, 只是一个毫无作用的“旁观者”,祖父的目光也是敏锐 的,他清楚地知道“好好的孩子快让他们捉弄死 了”“二月让他搬家”,可在强大的传统习俗下,祖父 的清醒与行动又是如此脆弱。“我”的无力,祖父的无 可奈何,使得呼兰河人救赎变得无望,小说也因此弥漫 着无可奈何的微茫的悲哀,正因为此,萧红笔下的乡土 社会及其人的生存状态笼罩上了极其凝重的悲剧色彩。
“含泪的微笑”回忆着儿时的寂寞小城。写作,成为自 我灵魂的拯救方式。
《小团圆媳妇之死》节选自《呼兰河传》的第五章, 借刻画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揭露当时小城人的麻木、 愚昧的民族劣根性。
(1)《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创作始于1938年武汉,定稿于1940 年12月的香港。1940年9月1日开始在香港《星岛日报》 上连载,至12月27日截止;1942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 出版。《呼兰河传》是萧红历经重重变故,在寂寞、 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的,是作者的后期代表作。 它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 对于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的否定,以及“孤寂与 苦闷”的情怀。
(2)节选前的情节
本课所节选的有关“小团圆媳妇”的一部分是小 说第五章的第五至十节。第五章讲“我”的几家邻居 之一老胡家的故事,在整部小说中是篇幅最长的一章, 大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出场人物也最多,主角是小 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买来的童养媳,是个12岁的 小姑娘,刚来的时候健康活泼,成天乐呵呵的,但是 由于她太过大方,不合传统,不懂“规矩”,常常
二是围观洗澡的人。小团圆媳妇并没有病,可是 婆婆却请来大神为她治病,引来众多热心的围观者, 他们“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总算是不无所得 的”。婆婆的“善举”和二婶三姨的“善心”背后是 一种怎样的荒谬:传统文化的受害者用套住自己的枷 锁又去劈杀别人,在自己流血的同时手上又沾着别人 的血污,而这种残忍的行为却是以极其真诚的善良态 度进行的。这里的一切杀戮都是平静而安然地发生的, 发生了就好像没有发生一样,这是怎样一个病态的民 族灵魂木然的悲寂世界!
小团圆媳妇之死
是“他”。
没过了几天就打起她来,婆婆说:“哪家的团圆
媳妇不受气,不打得狠些,是不能规矩出一个好人来 的,她是不能够中用的。”邻居左右因此又都议论起 来,说早该打的,哪有那样的团圆媳妇一点也不害羞, 坐到那儿坐得笔直,走起路来,走得风快。婆婆及其 帮众们为了帮助小团圆媳妇成为一个符合传统标准的 “小团圆媳妇”而狂热地参与到这个忙碌的行列中来。
活泼,健康的小姑娘,却深受封建旧传统旧 意识以及封建迷信思想戕害的女性的代表。 浸透了几千年来女子的血泪,“一曲女性悲 剧的挽歌” ——类型人物
正如萧红的遗言所言,“女性的天空是
低的”,在千百年来的男权社会的统治下, 女性永远是一个悲剧,深受封建的桎梏。
拓展延伸2:
请同学们想想:在你们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还有哪些人物属于 该类型 ?
2、无疑地,祥林嫂与小团圆媳妇是受到礼教与迷信 的逼迫而致死,但帮助这黑暗社会吃人的,是借舆论之名, 以礼教与迷信来围剿受害者的庸众看客,此为二者的共通 点。
3、主题相同:共同主题是美好而有价值的女性如祥 林嫂、小团圆媳妇,被吃人的社会价值体系——礼教、迷 信和散播 人物形象概括:小团圆媳妇是一个天真,
明确:小城人患的是麻木、愚昧、残 忍、空虚、无聊病,她们虽然是善良的, 但又是落后残忍的,形成了集体的无意识 主义,作为一个“看客”群体,冷漠地杀 害着别人,这是国民的劣根性。
根源:①落后愚昧的民风民俗; ②对 生命的毫不怜惜 ;③文化认同: 封建礼教, 封建迷信思想、旧的传统意识 的根深蒂固。
拓展延伸1: 比较《小团圆媳妇之死》的小团圆媳
妇和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 思考问题:与鲁迅相比,萧红在《呼
《小团圆媳妇之死》读后感
读萧红的呼兰河转,寒冷,悲怆,寂寞,苍凉,还有那里面些透出来的仁慈温暖扑面而来,这些里面的人物似乎都在经受着那个愚钝的世间折磨着的,可是当他们也正处在其中的时候,就是冷漠着了,就是残酷着了,还哪里能有那一点点的怜悯,也不至叫这个世间将人的性命吞噬而去的。
呼兰河转里的小团聚媳妇,刚刚被接到胡家的时候,脸庞是黑黑的,眼睛是笑笑的,可是不久,这么鲜亮的12岁的小人就死去了。
她是被婆婆毒打而死的,她是被这个社会折磨而死的。
“那小团聚媳妇刚来的时候,做婆婆的打了一只饭碗,也抓过来把小团聚媳妇打一顿。
她丢了一根针也抓过来把小团聚媳妇打一顿。
她跌了一个筋斗,把单裤膝盖的地方跌了一个洞,她也抓过来把小团聚媳妇打一顿。
总之,她一不顺心,她就觉得她的手就想要打人。
她打谁呢?谁可以让她打呢?于是就轮到小团聚媳妇了。
有娘的,她不可以打。
她自己的儿子也舍不得打。
打猫,她怕把猫打丢了。
打狗,她怕把狗打跑了。
打猪,怕猪掉了斤两。
打鸡,怕鸡不下蛋。
惟独打这小团聚媳妇是一点缺点没有,她又跑不掉,她又不能丢了......〞终于打得小团聚媳妇病了。
她做梦梦见婆婆又在打她了,或者用梢子绳把她吊在房梁上了,或是梦见婆婆用烙铁烙她的脚心,或是梦见婆婆用针刺她的手指尖。
一梦到这里,她就大哭大叫,而且嚷着她要“回家〞。
人们于是传着说这孩子身上一定有鬼呢。
于是人们想着各式的方法驱逐这鬼。
求偏方,跳大神,洗澡澡......似乎一切能救那小小可怜性命的招法都使用尽了的了。
人们把大缸里的开水烧滚了,要给小团聚媳妇当众脱了衣服洗澡。
小团聚媳妇被烫得昏死过去,活过来又被按到开水里,昏死过去就又想方法救活她。
连续这样洗了三次。
人们以为着自己是善心的,在这个孩子昏死的时候想着各种的方法去救她活过来,活过来就又想着看她再一次被按进开水里的挣扎和昏死。
人们原是怕她死了的。
可是又在催促着她的死呢。
小团聚媳妇最终还是死了。
黑忽忽笑呵呵的样子终于消失了,人们似乎都在遗憾的绝望着什么。
教学设计8:第9课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作者蕴含于作品中的情感与情怀。
3.理解作者对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和悲悯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对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
教学过程一、导入她是一个生活在回忆里的人,她回忆的起点就是她的故乡呼兰河,她曾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是啊,既为女子,便注定要折去翅膀,在尘世蜗行,她就是萧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她的《小团圆媳妇之死》,感受一曲女性悲剧的挽歌。
二、整体感知1.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2.请一位同学复述小说内容。
明确:在“我”的故乡呼兰河镇,老胡家娶了一个年仅12岁的团圆媳妇,由于这个小团圆媳妇生病了,她的婆婆就找跳大神的给她看病,跳大神的说只有当众给她洗热水澡,她的病才能好,于是,小团圆媳妇被逼着在大庭广众之下洗了三次滚烫的热水澡,几度昏死过去,之后,她昏睡了六七天,她婆婆又用“扎纸人”“烧替身”的法子给她驱鬼。
有一天一觉醒来,小团圆媳妇的大辫子被人剪掉了,婆婆污蔑说辫子是自己掉下来的,还说小团圆媳妇是妖怪,要休了她,可是,过了几天,小团圆媳妇就死去了。
三、人物揣摩1.她的名字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明确:她是一个健康、活泼、单纯、爱笑的12岁女孩子。
2.如此年幼,健康的小团圆媳妇为什么突然死了?明确:她被用滚烫的热水洗澡,共洗了三次。
3.为什么要用滚烫的热水洗澡?明确:因为小团圆媳妇病了,这是跳大神的所出的治病偏方招数4.小团圆媳妇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会生病呢?师补充情节: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的小童养媳,是一个黑乎乎、笑呵呵的女孩子,刚到老胡家时,由于她“走得快”“吃得多”,被看成“不知羞”不像个“团圆媳妇”,于是照“规矩”经过婆婆的毒打和烙脚心的“调教”。
小团圆媳妇之死——《呼兰河传》节选
的人的话,用开水洗澡的办法来给小团圆媳妇治病。洗澡时,很多人
都来看热闹……节选文章就从这里开始。 节选后:我家的屋后有一个龙王庙,庙的东角上有一座大桥, 叫东大桥,据说小团圆媳妇的灵魂来到了东大桥下,变成了一只很大 的白兔,隔三差五来到桥下哭。
第一人称视角。(文中的“我”以一个儿童的眼光,
洞彻了整个过程的细节及其可笑可悲的荒谬。)
对比手法的应用。(突出国民的丑陋) 浓墨重彩的渲染。(洗澡∕环境) 场面描写的运用。(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渲染气
氛,烘托事情;明示、暗点主题。)
比较小团圆媳妇和祥林嫂的性格特征。
写作练习 请你写一个课外活动的场面,字数 不超过200字。
三、初步感知,了解情节
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一)文中写了哪几类人物形象?试作分析。 (二)她洗完澡后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三)究竟是谁害死了小团圆媳妇? (四)本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何作用?
文中写了哪几类人物形象?试作分析。
小团圆媳妇:一个健康、活泼、天真、单纯、不谙世
事的小姑娘
究竟是谁害死了小团圆媳妇?
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旧的传统意识以 及麻木、残忍的看客庸众们。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描写一个健康活泼、天 真善良的小媳妇被折磨致死的经过,批判了善良 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 忍的劣根性,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 束缚与戕害。
节选部分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何作用?
婆婆和周围的人:愚昧、麻木、残忍、看客、刽子手 “我”和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清醒、无力、无可奈何
小团圆媳妇之死
小团圆媳妇的故事特别强调了女性在封建礼教下的悲惨命运,因此, 关注女性权益、保障女性地位和平等权利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THANKS
感谢观看
引发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小团圆媳妇的悲剧命运,促使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重新 审视其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对未来的启示
倡导尊重个体权利
小团圆媳妇的故事提醒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摒弃 对异质文化和个体的歧视和排斥。
弘扬平等与包容
小团圆媳妇的悲剧命运启示我们,应该积极弘扬平等和包容的价值 观,消除社会偏见和歧视,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悲惨命运
小团圆媳妇在地主家遭受虐待,过着非人的生活,身 心受到严重摧残。
悲剧发生
小团圆媳妇因不堪忍受地主家的折磨,最终选择自杀 身亡。
小团圆媳妇的悲剧
社会因素
01
当时的社会制度不公,贫富差距悬殊,贫困家庭无剥削和压迫。
家庭因素
02
小团圆媳妇的父母无力抚养,被迫将女儿送往地主家,放弃了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期望压力
团圆媳妇的婆家对她的期望较高,希望她能够符合家庭和社会的期望,这给她 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家庭矛盾和冲突
团圆媳妇在家庭中可能与其他成员存在矛盾和冲突,这导致她的生活和处境更 加困难。
个人性格的影响
性格内向
团圆媳妇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使得她难以得到他人的理 解和支持。
作为父母的保护责任。
个人因素
03
小团圆媳妇性格柔弱,缺乏反抗意识,面对地主家的虐待,不
敢寻求帮助或反抗。
03
小团圆媳妇之死的分析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观念束缚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11课《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赏情节 选文中主要情节是洗澡、烧替身和埋葬,尤以洗澡为 主。在此之前还写了“我”眼中的小团圆媳妇之“病”, 在此之后还写了小团圆媳妇之死对老胡家的影响。试分析 作者描写这些情节的作用。
[明确] 通过写“我”眼中小团圆媳妇的“病”,侧面 表现小城人的愚昧。小团圆媳妇是作者花重墨写就的一个人 物形象,她身上凸显出了一个女人的悲剧命运,迷信、愚 昧、落后的呼兰河人把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活生生地折磨致 死,而这一切却是在希图拯救的美好愿望下做的。
作者通过写“小团圆媳妇之死”这一情节,突出表现 了老胡家在小团圆媳妇死后的凄惨状况,深刻揭示出老胡 家既是害人者又是被害者的悲剧命运,突出表现了小城人 的麻木、残忍和愚昧。
赏人物
1.小团圆媳妇是怎样的一个人?她是如何从一个“笑 呵呵”的小姑娘变成一个“黄瘦”的病人,直到被折磨而死 的?结合课文乃至全文,抓住关键语言作简要叙述。
第11课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呼兰河传》创作始于1938年武汉,定稿于1940年12月 的香港。1940年9月1日开始在香港《星岛日报》上连载, 至12月27日截止;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呼兰 河传》是萧红在历经重重变故,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 情中写完的。是作者的后期代表作。它通过追忆家乡的各 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 社会现实的否定,以及“孤寂与苦闷”的情怀。
萧红一生生活动荡,情感也遭受挫折。寂寞的童年生 活以及成年后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岁月强化了她性格中的 敏感和坚韧倔强,同时,女性所独有的纤细、敏锐的艺术 感觉和艺术感悟能感觉在创作”。在萧红生命的 最后两年里,她远离故土,索居香港,在艰苦的生活环境 和孤寂的心境中度过。1942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怀 旧的心情中,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部小说可 以称得上是其艺术上的巅峰之作。
(完整版)《呼兰河传》之小团圆媳妇之死
(完整版)《呼兰河传》之小团圆媳妇之死《小团圆媳妇之死》实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萧红及女性作家作品。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3.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
4.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
2.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在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片风华绝代的落叶,她认真地活过,用心地爱过,精彩地写过,却一生漂泊寂寞,遭尽白眼,埋骨异乡,她就是—萧红。
故乡是萧红心中永远的痛,那里是她叛逆的开始,也是她永不枯萎的记忆。
所以在她人生接近终点的时候,她用尽一生气力写下了《呼兰河传》这部巅峰之作,把她的爱,她的恨都融入家乡那条长流不息的河流中,融入呼兰城那一个个人物的喜怒哀乐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呼兰河。
(二)重温经典,了解小说内容1.用简洁语言概括全书的故事梗概。
(插入茅盾的评价)2.作者在文中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三) 初读课文,走近团圆媳妇过渡:作者塑造的众多的人物中,谁的遭遇让你的心里有一种被刺痛的感觉?(团圆媳妇)什么叫团圆媳妇呢? —童养媳—旧社会的产物,一个听起来就让人感觉悲伤的身份。
1.那么通过预习,请你说说她是谁?她几岁了?她外貌如何?她性情如何?2.这是一个健康活泼天真的女孩,你能不能在文中找到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小团圆媳妇的人生? ( 老师板书) ( 多媒体展示问题) 挨打生病洗澡死亡过渡:这个12岁女孩最终以悲剧收场,我不禁要追问这个12岁女孩的死因,她是怎么死的?(洗澡)难道她的死因仅仅是因为热水洗澡烫死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探究小团圆媳妇之死。
课件出示: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四) 品读课文,探究团圆媳妇之死1.呼兰河的人对小团圆媳妇的印象怎么样?他们为什么认为小团圆媳妇不像团圆媳妇?(课件出示对话P90分析对话描写的作用)院子里的人,看过老胡家的团圆媳妇之后,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小团圆媳妇之死》
自读课文,找到有关小团圆 媳妇的信息,选取关键词句 制作一份《小团圆媳妇死亡 报告书》。
《小团圆媳妇死亡报告书》
姓名 籍贯 性格 年龄 身份
死 亡 经 过
嫌疑人
姓名 籍贯 性格
12 小团圆媳妇 年龄 不详 身份 胡家童养媳 活泼、开朗、天真、好动
第一次洗澡,动也不动,满脸的汗珠,满脸通红, 红得像一张红纸„„浑身像火炭那般热。 第二次洗澡,大声怪叫„„昏倒在缸底„„嘴里 还往外吐着水。 第三次洗澡,烫一次昏一次„„昏昏沉沉睡了四 天,眼睛似睁非睁,留一条小缝,从小缝里露出 眼白„„过了六七天,她还是不饮不食地昏睡后 来,大辫子睡了一夜就掉了不到二月,半夜死了
•
萧红的一生,是一直被冷落被忽 略的一生,是一直寻找着“爱”和 “温暖”的一生。 • 然而即便是在她用最后的生命之火 写就的这部《呼兰河传》中,她也没 有收获到多少慰藉,正如她在文中写 道:“他们想击退了寒凉,因此而来 了悲哀”。源自死 亡 经 过嫌疑人
小结:
• “她使小城里的小人物获得了不朽
的文学生命”。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作者围绕小团圆媳妇的死,着力描写 呼兰河各色人在这一事件中的言行、 心理,既揭示了小团圆媳妇的死因, 又塑造了呼兰河人麻木、冷漠、封闭、 愚昧、残忍的群体形象,使这样一群 人以落后国民性的代表的身份,永远 地活在了文学史中。
本篇小说里的“我”也是 孩子,那么“我”在小说中的 作用是什么?
• (1)情节上,通过“我”,揭示了小团 圆媳妇没有病的真相。 • (2)人物上,通过“我”眼中呼兰河人 的言行,塑造了呼兰河人的群像。 • (3)主题上,“我”的辩白、“我”的 追问,“我”是一个唯一一个关心小团圆 媳妇并且切实为之努力的人,而这都不能 改变她的命运,一切都是徒劳的„„这种 “无力”感,增强了小说的“悲凉”意味, 深化了主题。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2.无疑,祥林嫂与小团圆媳妇是受到礼 教与迷信的逼迫而致死,但帮助这黑暗社 会吃人的,是借舆论之名,以礼教与迷信 来围剿受害者的庸众看客,此为二者的共 通点。
《呼兰河传》—
张雪丽
“女人的天空是低的,负担是重的, 而自己又被过多的自我牺牲所累,这种 自我牺牲是被迫成那样的。我虽然想高 高飞翔,但我总觉得像是要掉下来一 样——我将与蓝天碧海永处,留下那半 部红楼给世人看。生平尽受白眼冷遇, 身先死,不甘!不甘!”
——萧红
她和张爱玲被称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 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鲁迅与她 有着深厚的忘年之交,还称赞她是“当今中国 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一个小媳妇的生命在这里是如此得微 不足道,一个天真,活泼,健康的小姑娘, 仅仅因为她不符合大家习惯的看法和要求, 最终被折磨致死。
而这些参与者和看客们却都是一些女性, 作者在此严厉地抨击和鞭挞了小城人的麻木、 愚昧、残忍,她们虽然是善良的,但又是落 后和残忍的,形成了集体的无意识主义,作 为一个“看客”群体,冷漠地杀害着别人, 这是国民的劣根性。但同时她们又是受害者, 旧的传统意识同样束缚和戕害了她们。
❖ 在她不到十年的创作中,留下了长篇小说《呼 兰河传》《马伯乐》、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 小说《手》《牛车上》等大量作品。
萧红故居
作品简介
这里面有活 泼的“我”和慈爱 的祖父,显示出一 点天伦之乐,但这 里更有着悲苦的人 生。可以说,它实 际上是沉默的国民 灵魂的别传。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 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是一部 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它再次打破了以 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 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 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 城的人情风习传。
小团圆媳妇之死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社会对小团圆媳妇的反思与启示
反思
倡导平等与自由
社会开始反思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 和束缚,认识到传统道德观念的局限 性。
小团圆媳妇的故事启示人们追求平等、 自由和个性解放,反对任何形式的压 迫和束缚。
启示
小团圆媳妇之死促使社会关注女性权 益,推动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 了社会进步。
04
小团圆媳妇之死的深层原因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女性权益
小团圆媳妇的故事提醒我们应重视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和 权益,推动性别平等。
反对封建迷信
小团圆媳妇的悲剧表明封建迷信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束缚,启示我 们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注弱势群体
小团圆媳妇作为弱势群体的代表,启示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和福祉,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家族荣誉
家族观念强烈,个人自由 和幸福往往服从于家族的 荣誉和利益。
传统道德
社会普遍认为传统道德是 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和谐 的基石。
社会对小团圆媳妇的批判与支持
批判
小团圆媳妇被视为不守妇道、违 背封建礼教,因此受到社会舆论 的谴责和批判。
支持
一些开明人士和妇女组织为小团 圆媳妇发声,呼吁尊重女性权利 和个性自由,但声音较为微弱。
06
结论
小团圆媳妇之死的教训
1 2 3
尊重个体权利
小团圆媳妇的死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 和保护,任何形式的虐待和歧视都是不可接受的。
反对封建迷信
小团圆媳妇的死与封建迷信有关,这表明我们需 要反对任何形式的迷信活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和价值观。
倡导平等和公正
小团圆媳妇的死表明,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环境是 每个人的基本需求,我们需要倡导和建设这样的 社会。
浅析《小团圆媳妇之死》的悲剧性
读写频道浅析《小团圆媳妇之死》的悲剧性□郭媚摘要:萧红的写作,与生命同行。
她的人生始于北国的呼兰小城,在她的生命将近终点的时候,她写下了《呼兰河传》这部巅峰之作,小说在五、六、七章分别写了三个悲苦的人物: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和冯歪嘴子。
小团圆媳妇的故事被放在首位,这足以见得它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小团圆媳妇的一生是短暂而又悲苦的,但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不仅是呼兰河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和社会的悲剧。
关键词:小团圆媳妇;女性;悲剧;社会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小团圆媳妇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曲悲歌。
《小团圆媳妇之死》选自中学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小说欣赏》,它诉说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它揭示了一个愚昧的社会,它是萧红发出的“女性的声音”。
一、女性的悲剧命运自从人类社会由母系进入父系以来,女性就不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存在,她们往往要依附男性而生活,成为社会的附属品。
20世纪初,文坛上涌现一批女作家,她们以特有的细腻笔触观照着女性的世界。
冰心笔下的女性多是冰清玉洁的,她们是美与爱的化身;丁玲将眼光聚焦于时代新女性的身上,她们具有强烈的叛逆心理,追求个性的解放;而萧红最关心的则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女性,正如她笔下的小团圆媳妇。
文中对小团圆媳妇的外貌描写笔墨不多,也不细致,只说她“黑乎乎的,笑呵呵的”。
给她一片碗碟,她说这碗碟很好看,还拿在眼前照一照;她说这玻璃球也很好玩,用手指甲弹着;她说等一会就要洗澡了,就像说着别人的事一样。
十二岁的她长得有十五六岁那么高,即使在前面的章节中也仅交代了她与其他姑娘的不同在于“普通姑娘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已经快到膝间了”。
看似模糊的描写,可她的形象在我们眼前却特别清晰。
这在农村不就是一个随处可见的小女孩吗?她健康、活泼、单纯,有着所有孩子都有的爱玩的天性。
这样茁壮的生命,多么美好!她本来应该像一个普通的孩子一样享受着阳光、自然,享受着父母的呵护和陪伴,可是由于她的性别原罪,不幸成了一个童养媳。
呼兰河传之小团圆媳妇之死
“几乎无事的悲剧”---《呼兰河传》
生存而非生活:“生、老、病、死,都 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长去; 长大了就长大了,长不大也就算了”, 在这被动的生与死中,“一切都是自然 的结果”,呼兰河人以对生死的极度麻 木和漠然,彻底放逐了有关生命的珍贵 与死亡的悲哀之感觉,而呈现出彻骨的 生命虚无和人生悲凉。
端 木 蕻 良 先 生
1942年1月22日一个凄凉的冬日,年仅三十一 岁的萧红在医院里呼出了生命的最后一口气息。十 年漂泊,北国的呼兰小城是她的起点,而南方的香 港是她的终点。萧红走了,她的生命结束在战争的 硝烟中,从此曾经爱她的两个男人萧军和端木一生 都生活在萧红的阴影里。
代表作:
《呼兰河传》 《生死场》 《小城三月》 《马伯乐》
经过一番犹豫和痛苦,萧红 把自己的情感和命运从萧军那里 收回,转交给了另外一个男人— —作家端木蕻良。她赠给端木相 思豆和小竹竿,这两件定情物包 含了一个受伤女人的心愿。相思 豆代表爱,而小竹竿则象征着坚 韧与永恒。1938年初夏,萧红与 端木蕻良在武汉举行了婚礼。端 木蕻良与萧红的结合是理智的结 合,同时也是很突然的结合。萧 红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 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 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 相谅解、爱护和体贴。萧红和端 木相处的岁月里,两人互相勉励, 写下了大量的新作,而萧军也找 到了新的终生伴侣。
女性文学的特点
主要表现是女性作家充分的性别意识与性 别自觉 一、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反思自身的 本质、生命的意义及社会的地位和价值 二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它 加以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 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 江呼兰县人。 1911年 6月 2日出生于地主 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 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 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她与 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 年自费出版。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 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在鲁迅的关 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 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 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 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选的文字就从这里开始。
人们认定不合规矩的小团圆媳妇病了,跳大神的出了个主意, 用大缸给小团圆媳妇洗澡,并且是当众就洗的。于是 “看热闹 的人,络绎不绝的来看” ;小团圆媳妇被三次用滚烫的热水洗澡 了,但 “并没有一个人前去帮忙她,把她从热水里解救出来”; 洗后的几天,小团圆媳妇一直昏昏沉沉地睡觉,大家都说是真魂 要附体了,快乐了好几天;头发是被人用剪刀剪下来的,她的婆 婆偏说是自己掉下来的,小团圆媳妇被认为是妖怪。结果老胡家 要休了小团圆媳妇,但不久小团圆媳妇就死了。
是谁害死了小团圆媳妇? 婆婆和众多麻木、残忍、愚昧的的帮众们及围观者; 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旧的传统意识。 萧红以敏感的灵魂和细腻的女性视角关注着女性的生与死, 这群浸没在男权世界里的女人与封建意识一起构成了一个看不 见摸不着的吃人网,她们既是被吃者又是吃人者,她们是男权 传统樊篱中的牺牲者、殉葬者和异化者。千百年来女性的悲剧 命运不仅仅是男权文化统治的结果,更是女性对自己被奴役状 态的历史性认同所造成的,是女性自己加速了对女性的异化。 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和帮众们就是被异化女人的典型。
一个12岁的健康、活泼、单纯的小女孩 一个由生命最初的美丽和茁壮被折磨而成的“黄瘦”的病人 一个对生命本能的欲求和热望的弱者 一个被麻木、残忍、愚昧的看客庸众们戕害致死的无辜者 一个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旧的传统意识的殉葬品和祭品 浸透了几千年来女子的血泪,“一曲女性悲剧的挽歌” 。
与鲁迅相比,萧红在《呼兰河传》里面的国民性批判有哪些相似性? 1、祥林嫂与小团圆媳妇共同身份是媳妇,这使他们受到礼教 重重的束缚。所不同的,祥林嫂是再嫁的寡妇,受到贞节与迷 信的捆绑,而小团圆媳妇则受到媳妇应行止合宜、唯婆婆之命 是从的规范要求。面对此压迫,祥林嫂虽是成人,却毫无醒觉 地接受不贞罪名;而小团圆媳妇虽有意识的反抗,童稚的身分, 亦让她面对重重迷信、仪式的侵害而无能为力。 2、祥林嫂与小团圆媳妇是受到礼教与迷信的逼迫而致死,但 帮助这黑暗社会吃人的,是借舆论之名,以礼教与迷信来围剿 受害者的庸众看客,此为二者的共通点。 3、主题相同:美好而有价值的女性被吃人的社会价值体系— —礼教、迷信和散播此价值的看客庸众逐步打败、毁灭。
面对愚昧的当众用滚烫热水洗澡,周围的人有怎样的反应?
自觉而狂热地参与到摧残小团圆媳妇的行列中去。 周围的人狂热参与的目的何在?
Hale Waihona Puke 为了帮助小团圆媳妇成为一个符合传统标准的媳妇。
她们为什么这么理直气壮? 是什么让他们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应该的? 人人都如此,所以也这样,她们都是众迫害者中的一员, 她们做了大家极认可又极习以为常的一件事,有落后愚昧的 民风民俗作支撑; 这样残忍的态度,这种冷漠的眼光,还源于对生命的毫不 怜惜; 这种天经地义的语气,还源于一种文化认同:媳妇的地位、 媳妇的生存价值不值得一提,而婆婆拥有管教的权利; 这里还有世俗人心的期待,大家在枯寂的日子里期待着有 戏可看,哪怕这戏是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人生百无聊赖, 精神贫穷,才使得人性淡失。
悲悯情怀与国民性批判
你在阅读小团圆媳妇之死的过程中,感觉到作者叙述时 的心境了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你可不可以从原文找 内容作佐证? 荒寒、冷寂。觉得心灵落到了一个没有一点人性一点温暖 的非人间。小团圆媳妇没有反抗的力量,甚至连反抗的理由都 没有。而“我”只能以童年的视角,被隔离在人群之外,静静 地观看这个死亡的过程。以一个成年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对于 人类社会的理解,又作为一个女性,作为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 她对人类对弱小孩子的态度尤为敏感。所以她既写出了大家生 命意识的麻木,更表现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而这情怀中又 透射着深入骨髓的寒冷,这种寒冷贯穿全文。
小说呈现的是呼兰河人在历史与命运中因循反复的死水般 的生存状态,作者严厉地抨击和鞭挞了小城人的麻木、愚昧、 残忍,她们形成了集体的无意识主义,作为一个“看客”群体, 冷漠地杀害着别人,这是国民的劣根性。但同时她们又是受害 者,旧的传统意识同样束缚和戕害了她们。虽然他们的本质是 善良的、“极容易满足”,但他们只是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 惯生活着,不预约希望,看不到光明,这种巨大的历史惰性, 为呼兰河人原本就灰暗的日常生活笼上了浓重的悲凉气息。
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买来的童养媳,是个12岁的小姑娘, 刚来的时候健康活泼,成天乐呵呵的,但是由于她太过大方, 不合传统,不懂“规矩”,常常遭受婆婆的无端打骂,左邻右 舍也都支持这种打骂行为,小团圆媳妇终于被折磨生了病。老 胡家听信了跳大神的人的话,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的办法 来治病。洗澡时,很多人都来看热闹……
杀人者是否对此会产生道德和良心的压力?
几乎所有人对此都不会产生道德和良心的压力。 因为她们以救人为目的,怀着一颗“善良”之心,理直气 壮、“合情合理”把人杀了。她们信守当时社会话语的合理性, 她们不仅看不到自己对小团圆媳妇的伤害,反而认为所做的一 切都是为她好。面对小团圆媳妇的死,她们心安理得,甚至多 了饭后的谈资。 这正是她们的可悲之处——集体无意识下的相互同化、异 化和扼杀人性。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 活;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第 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 舍;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的故事,三个不同的生 活悲剧: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 受凌辱,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课文节选部分是小说中的第五章,关于老胡家的小团 圆媳妇的不幸的遭遇。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 的小说。它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 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 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 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 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 的国民灵魂的别传。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 呼兰县人,原名张廼莹,笔名悄吟、玲玲、 田娣。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的笔名。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 是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 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 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李清照相似的生活经 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 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在她生命的末期,她 用一个小女孩的眼光回忆并记录了自己童年 的生活,写下了《呼兰河传》。 她和张爱玲被称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 家“双子星座”,鲁迅与她有着深厚的忘年之交,还称赞她是 “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