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别计算

合集下载

等别计算处理方法

等别计算处理方法

宁夏耕地质量等别计算处理方法
根据项目类型确定的初步方法如下:
1、国土重大项目要根据项目建设内容,更新属性信息,重新计算自然质量分、自然等指数:
(1)若指数小于上轮成果指数,则沿用上轮数据,考虑更新利用系数。

保证国家等别跳动在0-2等之间(在同一个项目内不能出现直接跨两等的,即没有跳一等,全部是两等的情况)
(2)若指数大于上轮成果数据,则用计算后的数据,但是在等别跳动较大时,需要查明原因,利用系数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更新。

保证国家等别跳动在0-2等之间。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根据情况更新利用系数,具体更新幅度,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按照作物种类调整产量,保持在0-100KG,保证国家等别跳动在0-1等之间。

3、农田小水利项目,根据实际建设情况,确定是否沿用上轮数据或更改利用系数。

保证国家等别跳动在0-1等之间。

4、生态移民项目、增减挂钩项目,在新增耕地图斑上则保留项目,其他则删除。

新增耕地等别采用临近赋值。

确保等别不高于周围地块等别。

对于同一个县出现跨三级指标区的情况,在临近赋值时需注意,不能跨区赋值,如已经赋值需检查修改。

5、若上轮数据成果利用等别出现较明显的人为改动,则考虑沿用上轮成果。

不作更改(待定)
6、部分项目的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计算后等别出现降低的,可直接沿用2010年成果等别数据。

不做更改。

7、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更新计算。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10.4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依据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28.69hm2、11等地21.19hm2、10等地62.48 hm2、9等地38.35hm2;8等地67.65 hm2。

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9.5耕地质量等别计算9.5.1 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表9.5.1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9.5.2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1+ A2+ A3 +A4B=B1+B2C=C1+C2Y= (A+B+C)/3式中:A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0.20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0.23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推荐最低标准9.5.4评定结果从评价结果上看,除了八等地不能满足提高一等的要求外,区内其他等别的耕地均能满足向上提高至少一等的要求。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分级评价标准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分级评价标准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分级评价标准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要求,耕地质量等别分级评价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对耕地进行科学分类,划分有利于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的等别标准。

二、鉴于各地土壤类型、气候、自然环境、历史利用和目前状况等因素的不同,应对各省区市耕地的地形、土壤、水文(水利)、地貌、气候等因素及人类利用历史资料进行详实的调查研究。

三、将耕地质量分为一、二、三、四、五五个等别。

其中,一等为优良耕地,二等为较好耕地,三等为中等耕地,四等为较差耕地,五等为差耕地。

四、对每个等别的耕地质量进行详实的描述,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五、评价结果应采用数字和图表的形式来展示,并支持多种格式的输出。

六、评价结果应随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耕地变化的需求。

这些标准旨在保护并提高中国的耕地质量,从而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

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指标体系与参数、等别计算方法、外业调查表、提交成果格式要求

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指标体系与参数、等别计算方法、外业调查表、提交成果格式要求

附录A(资料性)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指标体系与参数附表1-1陕西省耕地分等三级指标区划分结果备注:本表摘自《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附录B全国各县(市、区)标准耕作制度速查表陕西省部分内容。

备注:本表摘自《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附录D全国各省作物生产潜力指数速查表中D.2.27陕西省作物生产潜力表D.56和表D.57o附录B(资料性)耕地质量等别计算方法(一)自然等指数计算1、自然质量分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评定单元各指定作物的耕地自然质量分。

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mZWkXfgk⅛= ---------------100(1)式中:CLij——评定单元指定作物的耕地自然质量分;i——评定单元编号:j——指定作物编号;k ___ 分等因素编号:fi j k——第i个如定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第k个分等因素的指标分值,取值为(。

〜100];Wk—第k个分等因素的权重。

2、评定单元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a)查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㈣耕地有灌溉条件时查找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无灌溉条件时查找气候生产潜力指数。

(b)确定产量比系数计算公式如下:某区内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咎募(2)指代•作物单产式中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的单产是指三级指标区内最大单产。

(c)计算评定单元自然质量等指数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公式:R ij=a tj∙c Uj∙βj⑶式中:R ij——第i个评定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侬一第j种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C uj——第i个评定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的耕地自然质量分;βj—第j种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d)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由下式计算:f ERij(一年一熟、两熟、三熟时)1.[(∑Ri∕)∕2(两年三熟时)式中:R-第i个评定单元的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R ii—第i个评定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基于耕地等别监测评价的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分析

基于耕地等别监测评价的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分析

基于耕地等别监测评价的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分析摘要: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分为对耕地质量渐变趋势的监测和分等参数的调查,分等参数变化影响耕地质量优劣的评定。

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是耕地质量等别计算中的两个重要参数,其渐进变化直接影响耕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

本文通过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数据基础,研究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变化情况,分析其对耕地质量等别的变化影响。

关键词:耕地等别分等参数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是对耕地质量年度变化进行的常规监测调查,是确保耕地质量不降低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包括渐变耕地的质量等别抽样监测和分等参数调查,前者侧重对耕地质量等别渐变趋势及其驱动力的分析评价,后者侧重对分等参数变化情况的调查分析。

2015年全面开展耕地质量等别监测与评价工作以来,能逐步掌握了全国及地区渐变类型集、驱动因子、等别变化与产能变化情况,但对分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则相对不够。

本文从影响耕地质量等别测算非常重要的两个参数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入手,分析其在监测年度内变化趋势,为耕地质量全面评价中参数更新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本文研究区为湖北省西部丘陵区某一县级行政区,全县辖6个镇、1个乡。

该县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年平均气温12-16.C,年降水量1000-1100毫米,全县次高山、丘陵、河谷冲积平畈兼而有之,西北部山地,东部丘陵,中部河谷冲积平畈,县境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低悬殊,具有垂直气候差异特征。

2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测算方法,以研究区2016年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固定/随机监测样点调查数据为基础,测算不同样点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数值,并与上一年度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数据库对应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情况。

2.1 土地利用系数测算方法土地利用系数是用来修正土地的自然质量,使达到接近土地的实际产出水平的系数,其计算公式为:式中:Kdj——第i个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aij——第i个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Aj——省内分区第j种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的最大值。

国家耕地质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国家耕地质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国家耕地质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主要依据是《土地等别》,它是在综合考虑了农用地自然条件、基础条件、经济条件和区位条件的基础上,对耕地生产能力进行的综合评价。

在评定中,将全国土地划分为15个质量等级,其中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的质量最差。

根据耕地性质,我国耕地总资源可分为常用耕地面积和临时性耕地面积2类;根据耕地可利用情况,主要分为当年实际利用耕地和当年闲置、弃耕耕地2类;根据耕地水利条件,可以将其分为水田和旱地2类。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耕地的质量状况,为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提供依据。

在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中,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分别对应的是1-4等、5-8等、9-12等、13-15等。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方法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方法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方法一、引言耕地质量评定是指根据土地的肥力、水分保持能力、土壤质地等指标对耕地进行等级划分的过程。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方法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管理者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适宜作物的选择,从而优化农业生产。

本文将介绍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方法和步骤。

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指标1.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评定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评定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等。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化学分析,可以确定土壤肥力等级。

2. 水分保持能力:水分保持能力是指土壤对水分的保持和供应能力。

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决定了其水分保持能力。

质地较细的土壤通常具有较好的水分保持能力,而质地较粗的土壤则较差。

通过测定土壤质地和颗粒组成,可以评定水分保持能力等级。

3.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颗粒的组成比例。

常见的土壤颗粒有砂粒、粉粒和粘粒。

土壤质地的不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和肥力。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颗粒分析,可以确定土壤质地等级。

三、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方法和步骤1. 采样:在耕地中选取代表性的样点,使用土壤钻取器或铲子采集土壤样品。

样品应该从不同深度采集,并混合均匀,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首先,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然后使用筛网将样品分为不同颗粒大小的组分。

接下来,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等指标。

3. 数据处理和评定:根据化学分析的结果,将土壤样品的指标数值与耕地质量等别标准进行比对。

根据不同指标的数值范围,将耕地划分为不同的质量等别,如优质耕地、良好耕地、一般耕地和较差耕地等。

4. 结果解读:根据评定结果,对耕地质量进行解读和分析。

对于优质耕地,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保护和管理,以保持其优良的耕地质量。

对于较差耕地,可以采取改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四、总结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方法是评价土壤肥力和适宜作物选择的重要工具。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

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关于“定期对全国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发布评价结果”的要求,按照2016年工作部署安排(国土资厅发〔2016〕7号),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国土资源部组织对2015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形成了基于201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结构截至2015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13462.40万公顷(20.19亿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其中,7-13等耕地每等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78.37%(见表1)。

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96等。

与平均等别相比,高于平均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39.89%,低于平均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11%(见表1)。

表1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面积比例%等万公顷万亩144.33664.880.33259.27888.980.443114.081711.150.854172.242583.58 1.285366.415496.10 2.726886.5513298.29 6.5971142.7317140.978.4981183.8817758.218.7991400.1921002.9110.40101773.9926609.8613.18112032.5230487.7315.10121890.7928361.9014.04131126.7516901.208.3714766.9111503.60 5.7015501.777526.60 3.73合计13462.40201935.95100.00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耕地等级计算公式

耕地等级计算公式

耕地等级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具体规定和标准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中国常用的耕地等级计算公式(GB/T 21010-2007):
耕地等级 = 主要土壤类型等级×基本肥力等级×灌溉条件等级×年均降水量等级×土地利用现状等级×管理措施等级
主要土壤类型等级:根据土壤的肥力和适宜程度,划分为不同等级,通常为1-3级,数值越大表示土壤质量越好。

基本肥力等级: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平,划分为不同等级,通常为1-4级,数值越大表示土壤肥力越高。

灌溉条件等级:根据土地的灌溉条件,划分为不同等级,通常为1-3级,数值越大表示灌溉条件越好。

年均降水量等级:根据土地的年均降水量,划分为不同等级,通常为1-3级,数值越大表示年降水量越多。

土地利用现状等级: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潜力,划分为不同等级,通常为1-5级,数值越大表示土地利用潜力越高。

管理措施等级:根据土地的管理措施和保护程度,划分为不同等级,通常为1-5级,数值越大表示管理措施越完善。

以上各项等级经过乘积计算后,得到最终的耕地等级。

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计算公式和划分标准可能存在地区差异,需要结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规定进行具体计算。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10.4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依据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28.69hm2、11等地21.19hm2、10等地62.48 hm2、9等地38.35hm2;8等地67.65 hm2。

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9.5耕地质量等别计算9.5.1 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表9.5.1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9.5.2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1+ A2+ A3 +A4B=B1+B2C=C1+C2Y= (A+B+C)/3式中:A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0.20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0.23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推荐最低标准整治土地平整工程(△X)灌溉与排水工程(△X)田间道路工程(△X)整治后耕9.5.4评定结果从评价结果上看,除了八等地不能满足提高一等的要求外,区内其他等别的耕地均能满足向上提高至少一等的要求。

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

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

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讨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及其他等工程在耕地质量因素变化中的作用以及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并以斗门区莲洲镇项目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总结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意义。

标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评价1 概述耕地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家对查清其面积、评价并划分等级给予高度重视。

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利于提高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改善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

因此,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优化耕地布局,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和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的基础保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2 高标准基本农田耕地质量等别评价2.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评价技术思路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评价单元,结合已有的耕地质量更新等别评价成果,掌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区的建设前耕地质量等别信息。

再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引起的耕地分等因素变化,相应修正项目区图斑耕地分等因素参数,重新进行耕地质量等别计算评价。

详见图1耕地质量评价技术思路图。

2.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引起的耕地分等因素变化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耕地分等因素包括地形坡度、田面坡度、地下水位、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质地剖面构型、有机质含量、pH值、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条件10大因素。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以及其他等五种类型工程。

其中土地平整工程一般可改变耕地田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等;灌溉与排水工程一般可改变耕地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田间道路及其他工程一般不会影起耕地分等因素变化;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一般可改变耕地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等。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

第28卷 第2期2014年2月Vol.28 No.2Feb.,2014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3-04-27修稿日期:2013-07-08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项目。

第一作者:程锋(1975-),女,江苏南通人,博士,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评价与规划。

E-mail: caucf@通讯作者:郧文聚(1963-),男,河南南阳人,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整理、土地评价与规划。

E-mail: yunwenju@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程 锋1,2,王洪波1,2,郧文聚1,2(1.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北京 100035;2.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5)摘要:研究目的:系统介绍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的背景、主要过程、技术方法、评定结果及成果应用。

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

研究结果:全国耕地划分为15个等别,平均质量等别为9.80等,质量水平总体偏低。

研究结论:该项工作第一次全面查清了中国耕地质量等别及其分布状况,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关键词:土地评价;耕地质量等级;土地调查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4)02-0075-08Study on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in ChinaCHENG Feng 1,2, WANG Hong-bo 1,2, YUN Wen-ju 1,2(1.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systematically describe the background, main processes, technical methods, assessment result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n quality grade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Methods employed are inductiv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15 quality grades in China. The average quality grade is 9.8, which shows the quality generally is low.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first-time work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China. It also provides necessary supports for achieving a management mode of quantity and quality-oriented simultaneously.Key words: land assessment;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land investigation1 背景耕地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均对查清其面积、评价并划分等级给予高度重视。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及产能核算项目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及产能核算项目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及产能核算项目1. 项目背景与目标由于农业生产对耕地的要求越来越高,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及产能核算成为农业管理中的重要工作。

本项目旨在评定耕地质量等别,进行产能核算,为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2. 项目内容(1)耕地质量等别评定:通过对耕地的土地类型、土壤肥力、水分状况、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将耕地划分为不同的等别。

(2)产能核算:根据耕地的质量等别,结合农作物类型、施肥水平、管理措施等因素,计算耕地的产能,并对不同耕地进行对比分析。

3. 项目步骤(1)收集数据:获取耕地的土地类型、土壤肥力、水分状况、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等基础数据。

(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收集的数据,建立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

(3)评定耕地质量等别: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耕地进行综合评定,划分为不同等别。

(4)建立产能核算模型:基于评定结果和农作物类型、施肥水平、管理措施等因素,建立耕地产能核算模型。

(5)核算耕地产能:使用产能核算模型,对耕地进行产能核算,计算出不同等别耕地的产能。

(6)分析与评估:对产能核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比较不同等别耕地的产能差异,评估耕地利用的合理性。

(7)结果报告:编制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及产能核算的结果报告,包括评定结果、核算数据和分析评估结论。

4. 预期成果(1)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根据综合评估,将耕地划分为不同的等别,为农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耕地产能核算数据:根据耕地的质量等别和相关因素,计算耕地的产能,并进行对比分析。

(3)分析评估结论:对产能核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合理的利用建议和管理措施。

(4)结果报告:编制详尽的结果报告,以便农业管理部门和农户参考和应用。

以上所列内容仅为模拟展示,不代表真实项目。

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

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

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摘要:本文介绍了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进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必要性、任务、原则、技术方法、技术路线;分析了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工作的重点、难点及其解决办法。

关键字:土地整治;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一、土地整治的概念土地整治,是指为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理,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未利用的宜农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进行开发的活动。

广义的土地整治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

二、耕地质量等别的概念在一定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划分出耕地质量等别。

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优、高、中、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 2.67%、29.98%、50.64%、16.71%。

优等地主要分布在湖北、广东、湖南等3个省;高等地主要分布在河南、江苏、山东、江西、浙江等5个省;中等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四川、山西等5个省(区);低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贵州、陕西等4个省(区)。

全国耕地平均等别为9.8等,等别总体偏低。

山东省耕地多为高等地和中等地。

1.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一)必要性《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核定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的通知》(国土资发〔2018〕3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耕地,特别是新增耕地,实行归口管理、统一核定,确保新增耕地位置、地类、面积、质量等别等信息真实、准确。

补充耕地项目要先评定新增耕地等别再验收,没有达到要求的不得验收。

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质量如何,现有耕地提升改造效果如何,对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定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土地整治实施后,耕地质量发生了变化,及时进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便于掌握地区内耕地质量现状和进行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年度更新,保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方便行政主管部门日常土地管理。

耕地质量等别和耕地质量等级对应表

耕地质量等别和耕地质量等级对应表

耕地质量等别和耕地质量等级对应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耕地质量等别和耕地质量等级是评价土地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耕地质量等级是根据土壤肥力、土层深度、土壤质地等多种指标评定的,而耕地质量等别则是根据土地适宜性和农业生产潜力等因素划分的。

本文将介绍关于耕地质量等别和耕地质量等级的对应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评价标准。

一、耕地质量等别对应表1. 一等耕地:适宜种植高产作物,土壤肥力高,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农业生产潜力大。

4. 四等耕地:适宜园艺栽植或绿化用地,土壤质量较差,肥力低,排水不畅,需要大幅度改善才能进行农业生产。

5. 五等耕地:不适宜进行农业生产,主要用于草地养殖或其他非农业用途。

2. 中等耕地:土壤pH值适中,有机质含量尚可,富含部分养分,土层适中,农业生产效益一般。

5. 非耕地:土壤质量严重恶化,无法用于农业生产,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土地修复和治理。

通过以上对耕地质量等别和耕地质量等级的对应表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等别和等级所代表的土地质量特点和适用范围,有助于科学地评价土地质量,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也有助于保护好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希望各级地方政府和农业生产者能够充分认识土地质量等别和等级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土地质量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共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2000字】。

第二篇示例: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等别和等级的划分对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耕地质量等别和等级的划分是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分保肥性和土壤病虫害综合情况评定的,不同等别和等级的土地适合种植不同作物,因此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和土地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耕地质量等别和等级是对土地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根据《土壤质量等级标准》(GB 15618-1995)规定,我国将耕地质量分为Ⅰ—Ⅳ等四个等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第Ⅰ等级:土壤质量优良,土壤肥力相对较高,土壤肥力水分保肥性好,无限制性病虫害,适宜种植高产作物。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依据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11等地、10等地hm2、9等地;8等地hm2。

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耕地质量等别计算9.5.1 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9.5.2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1+ A 2+ A 3 +A 4 B=B 1+B 2 C=C 1+C 2 Y = (A+B+C)/3式中:A 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 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 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 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 =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4评定结果从评价结果上看,除了八等地不能满足提高一等的要求外,区内其他等别的耕地均能满足向上提高至少一等的要求。

项目实施后区内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八等地。

耕地质量评价项目区现有耕地中灌溉水田质量较好,土层营养丰富,耕作层较厚,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要求;旱地土壤贫瘠,营养匮乏,且耕作层薄弱,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耕地质量等级计算公式

耕地质量等级计算公式

耕地质量等级计算公式一、土壤成分评价指标1.土壤质地评价指标:根据土壤团粒的大小和组成,划分为粘土、壤土和砂土,分别用记号C、S和L表示。

2. 土壤容重评价指标:反映土壤密实程度,一般用g/cm³表示,质量越大表示土壤越密实。

二、农作物生长指标评价1.作物适应性评价:评价该耕地是否适合种植特定的农作物,如耐旱性、耐寒性等。

2.作物亩产量评价:评价特定的农作物在该耕地上的产量水平,一般以公斤/亩作为单位。

三、水分状况评价指标1.土壤湿度评价:表示土壤含水量的多少,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2.土壤排水性评价:评价土壤的排水情况,包括良好、一般和差三个等级。

四、公式解释其中,Q为耕地质量等级,A表示土壤成分评价指标,B表示农作物生长指标评价,C表示水分状况评价指标,D表示人工修复指标。

在其中的每个评价指标中,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一个等级评分,再将其与权重相乘并求和,即可得到耕地质量等级Q。

例如,如果一些耕地的土壤质地为壤土(S),得分为80;作物适应性为较好,得分为90;土壤湿度为25%,得分为70;土壤排水性为良好,得分为85;人工修复指标得分为75、代入公式计算,得到Q=0.3*80+0.2*90+0.3*70+0.2*85+0.2*75=77.5根据计算结果,将其转换为耕地质量等级,例如,将77.5代入相应的等级划分规则,如果等级划分规则为90-100为一级,80-89为二级,70-79为三级,60-69为四级,那么该耕地的耕地质量等级为三级。

总结:以上是一种基于综合评价方法的耕地质量等级计算公式及其解释,根据具体的评价指标和等级划分规则进行计算,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估耕地的质量等级,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逐步建立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统一登记制度,满足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需要,部研究制定了《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见附件),现予印发。

请根据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2012年12月7日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工作方案按照2011年部第97次专题会议精神,以及2012年研究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工作会议和第20次部长办公会议的要求,为确保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全面更新全国范围内的耕地质量等别状况,掌握年度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情况,保持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逐步建立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统一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需要。

二、工作任务(一)定期全面评价按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关于“土地等级每6年调整1次”的要求,依据最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采用《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的技术方法,每6~10年为周期,对所有现状耕地的质量等别进行全面调查评价,建立县级、省级、国家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并纳入国土资源“一张图”及综合监管平台,建立耕地数量质量一体化的土地调查数据库。

耕地质量等别加权平均等计算公式

耕地质量等别加权平均等计算公式

耕地质量等别加权平均等计算公式
耕地质量等别加权平均等计算公式如下:
1.计算耕地的加权平均质量等别,即通过面积加权平均法将不同等别的耕地面积加权
平均得到。

具体公式为:平均质量等别= Σ(各级等别的面积* 该级等别的质量分值) / 总面积。

2.计算耕地的加权平均自然质量等别,即通过面积加权平均法将不同自然质量等别的
耕地面积加权平均得到。

具体公式为:平均自然质量等别= Σ(各级自然质量等别的面积* 该级自然质量等别的分值) / 总面积。

希望上述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 80 40
80
80
40
60 60 20
60
60
20
10 10 10 10 10
100
0
0
0
0
0
90 90 90
90
90
95
70 70 60
70
70
80
50 50 40
50
50
60
10 10 10
10
10
100
0
0
0
0
0
90 90 90
90
90
95
70 80 80
80
70
90
50 60 70
60
条件(权重 0.14)、地形坡度(权重 0.09)和灌溉保证率(权重 0.20)。 1.4 确定耕地自然质量分
将各单项指标分值(fi)及其相应的权重值(Wi)相乘,并对所有选入的后评价指标的
计算值求和,计算整理后补充耕地的自然质量指数:
ån Wi ´ fi C = i=1
100
=(80*0.12+80*0.08+100*0.14+80*0.15+80*0.08+80*0.14+100*0.09+100*0.20)/100
40
20
壤土
10 10
10 10
90
100
0
0
0
0
粘土
80 80 60
80
90
60
砂土
70 70 60
60
60
70
砾质土
60 50 40
50
40
30
通体壤、壤/砂/壤
10 10 10
10
10
100
0
0
0
0
0
壤/粘/壤
90 90 80
90
90
60
壤/粘/粘
80 80 60
80
80
80
砂/粘/砂、壤/砂/砂
70 70 80
60
70
60
砂/粘/粘
60 60 60
50
60
80
粘/砂/粘、通体粘、粘/砂/砂
50 50 50
40
50
40
通体砂
40 40 30
30
40
30
≥3.0%
10 10 10
10
10
100
0
0
0
0
0
3.0-2.0%
10
90 95
90
95 100
0
2.0-1.0%
80 80 90
80
80
90
PH值 (TRsjd)
地面坡 度(PDu)
附表 1 四川省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质量分关系表
分级指标/属性
水稻 小麦 玉米 油菜 青稞 薯类
≥100cm
10 10 10 10 10
100
0
0
0
0
0
60-100
90 90 95
90
90
95
30-60
60 70 70
70
70
60
<30cm
30 40 40
30
类型 等别
九等 十等 十一等 十二等 十三等 十四等 十五等
国家自然质量等指数(R) 国家利用等指数(L) 国家经济等指数(N)
2400≤N<2800 2000≤N<2400 1600≤N<2000 1200≤N<1600 800≤N<1200
400≤N<800 0≤N<400
1200≤N<1400 1000≤N<1200 800≤N<1000 600≤N<800 400≤N<600 200≤N<400
2800≤N<3000 2600≤N<2800 2400≤N<2600 2200≤N<2400 2000≤N<2200 1800≤N<2000 1600≤N<1800 1400≤N<1600
2800≤N<3000 2600≤N<2800 2400≤N<2600 2200≤N<2400 2000≤N<2200 1800≤N<2000 1600≤N<1800 1400≤N<1600
0.6-1.0%
60 70 60
70
60
60
<0.6%
50 50 40
60
50
30
6.0-6.5
10 10 10
10
10
100
0
0
0
0
0
5.0-6.0;6.5-7.3
80 90 90
90
90
80
4.0-5.0;7.3-8.3
60 70 50
70
60
40
<4.0,>8.3
30 50 20
30
40
30
<2°
经计算,C 值为 0.886。 1.5 确定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各分等单元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为该单元的自然质量分与有灌溉条件下光温生
产潜力指数 aij(或无灌溉条件下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三者的乘积。 (1)查四川省主要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表,确定该耕地分等单元的光温生
产潜力指数水稻为 1227,油菜为 451,玉米为(气候生产潜力)1612。 (2)产量比系数是以国家指定的基准作物为基础,按当地各种作物单位面积实际产量
的总和计算得:
å R1 = Rij = R水稻 + R油菜 =2462.27
(4)分等单元为旱地,则
R油菜 =aij ×CLij ×b j =1367.79
R玉米 =aij ×CLij ×b j =1342.54
由各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指数为单元内标准耕作所涉及的各指定作物的自然等指数
的总和计算得:
与基准作物实际产量之比。 用公式表示:β=基准作物单产/指定作物单产
二级区 盆西平原区 盆地丘陵低山区 盆周山地区 川西南山地区 川西北高原高山区
表 3 四川省各二级区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
水稻
小麦
玉米
1
1.55
0.94
1
1.78
0.79
1
1.88
0.94
1
1.79
0.93
.75 4.45 —
å R2 = Rij = R玉米 + R油菜 =2710.33
1.6 确定耕地利用等指数 (1)计算耕地土地利用系数 根据四川省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查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利用系数等值线图(从数据库中
获取,利用等除以自然等),得水田分等单元所在等值区的综合土地利用系数为 0.78。 (2)计算耕地利用等指数 按综合土地利用系数,由下式计算:
有效土层厚度(80)、表层土壤质地(80)、土壤剖面构型(100)、土壤有机质含量(80)、 土壤 PH 值(80)、排水条件(80)、地面坡度(100)和灌溉保证率(100)共 8 个评价指标 及对应作物自然质量分。
1.3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表 2 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因素体系权重表
因素 分区
1
青稞 — — — — 1
根据指定作物类型,查四川省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确定该耕地分等单元各指定作物的
产量比系数水稻为 1,油菜为 3.40,玉米为 0.94。 (3)分等单元为水田,则
R水稻 =aij ×CLij ×b j =1094.48
R油菜 =aij ×CLij ×b j =1367.79
由各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指数为单元内标准耕作所涉及的各指定作物的自然等指数
0≤N<200
1200≤N<1400 1000≤N<1200 800≤N<1000 600≤N<800 400≤N<600 200≤N<400
0≤N<200
低山区
3
盆周山地
0.21
0.08
0.03
0.11
0.0

0.22
0.20
0.10

5
川西南山
地区
0.20
0.05

0.0
0.14
0.08
0.20
0.18
0.10
5
川西北高
0.20
0.06

原高山区
0.0
0.05
0.2
0.20
0.13
0.12
4
根据表 2 确定质量评价指标权重,有效土层厚度(权重 0.12)、表层土壤质地(权重 0.08)、 土壤剖面构型(权重 0.14)、土壤有机质含量(权重 0.15)、土壤 PH 值(权重 0.08)、排水
Y i = R i · K L =2710.33*0.78=1920.57
经计算,整理后耕地分等单元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为 1920.57。查附表 2,得耕地质量 等级为六等。
同理,旱地耕地质量等级按此法计算。
分等因素 有效土
层厚度 (YXtc)
表层土 壤质地 (TRzd)
剖面构 型(TTgx)
有机质 含量(TRyjz)
耕地质量等级计算
1盆西平原区
1.1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和作物类型 根据农用地分等成果,成都市大邑县属于盆西平原区,查表 1 确定其标准耕作制度为一
年两熟,复种类型水田为油菜—水稻,旱地为油菜—玉米,基准作物为水稻,指定作物为水 稻、油菜、玉米。
表 1 四川省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分区
耕作制度二级分区
标准耕作制度
50
80
10 10 10
10
0
0
0
—0
100
80 90 80

90
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