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EMR治疗胃肠息肉患者的护理

EMR治疗胃肠息肉患者的护理

灵 A C 0 0氩气 刀、 L R O2O 0 YMP -0 1 龙圈套扎 器 Us HX 2 Q- 尼
和 OL MP J2 4 直 径 3 rm) 龙 圈 套 、 Y US Y USMS一5 ( 0 a 尼 OL MP
HX、 US HX 6 01 5 O—
解 E MR的相关知 识 , 向病人 及 家属介 绍 治疗 过程 、 合方 配 法、 治疗前 、 注意事项 , 后 介绍 同种疾病 治愈患 者相互交 流经
1 1 临床资料 .
本组 3 例患者 , 中男 1 例 、 1 , 2 其 7 女 5例 年
验体会 , 减少患者在治疗前 的不 良情绪 。患者 家属的情绪对
中图分类号 : 3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17 8 (0 0 0 —3 50 R7 54 B 10 —55 2 1 ) 30 4 ~2
E R是 近 年 来 内镜 治 疗 的发 展 趋 势 , 要 用 于 消 化 道 MI 主
3 例患者所行 注射法 E 2 MR术 者均获成 功, 分别 于术后 1 月、 个 月、 年及 一年 复查 , 个 3 半 原发 部位 残余基 底部 自行 吸收消退 , 愈合 良好 , 可见 明显瘢 痕 。无一例 出血、 穿孔 及感 染并发症发生 。
1 9 . l 1 O 9 5 5一6 .
5 雷载权. 中药学 C .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0 3 3 . 20 . 1 6 伍洁华, 马洁霞. 艾灸关 元穴治疗产后尿潴 留 3 2例疗效观察 [] J.
提高患者的满 意度 , 值得基层推广应用 。
参 考 文 献
现代 中西 医结合杂 志,0 2 1 ( 9 : 9 8 9 9 20 , 1 1 ) 10 — 0 . 1 收 稿 日期 2 0 — 90 0 90 — 7

《1 例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中医特色技术护理的病历报告》

《1 例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中医特色技术护理的病历报告》

《1 例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中医特色技术护理的病历报告》一、疾病概述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隆起性病变。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穿孔、感染等。

中医特色技术护理在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康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饮食因素: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可导致肠道内胆汁酸分泌增加,刺激肠黏膜,引起息肉的形成。

2. 遗传因素:某些家族性息肉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3. 炎症刺激:肠道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可刺激肠黏膜,引起息肉的形成。

4. 其他因素:年龄增长、肥胖、吸烟、饮酒等也可能与结肠息肉的形成有关。

三、临床表现1. 便血:是结肠息肉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鲜红色血,一般不与粪便混合。

出血量的多少取决于息肉的大小和部位。

2. 腹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

腹痛的原因可能与息肉引起的肠道痉挛、梗阻或炎症有关。

3. 腹泻:少数患者可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或水样便。

腹泻的原因可能与息肉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4.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便秘、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果息肉较大,可引起肠套叠、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四、治疗要点1. 内镜下切除:是结肠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

2. 术后观察: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以及大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 饮食调整:术后应禁食一段时间,然后逐渐过渡到流质、半流质和普通饮食。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

4.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给予止血、抗感染、调节肠道功能等药物治疗。

护理个案

护理个案

2009届中澳护理专业护理个案结肠息肉病人的护理张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护理099指导老师余银妹(金华市中心医院肛肠科)引言:“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使一路上穿枝拂叶的人,即使走过荆棘,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冰心的话是对我们护理工作的最好诠释,对待病人我们要做到“细心、耐心、爱心。

”在病人患病时减轻他们疾病的痛苦。

一、病史概要(一)现病史: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排便带血,色暗红至鲜红不等,量较少。

大便1-2天1次,成形,无明显脓血便,粘液便,排便时无明显肛口疼痛,无明显腹痛腹胀,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

因症状无好转,于2周前来我院就诊行降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息肉”,当时患者未行息肉摘除,今患者再次来我院门诊行降结肠下息肉摘除,分别摘除距肛缘分别60cm、65cm、16cm、14cm处结肠息肉。

现在为进一步观察治疗需要,门诊以“结肠多发息肉”收住入院。

近期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等一般情况尚可;大便同上,小便无殊;体重无明显异常改变。

(二)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肺病、肾病”等病史(三)用药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否认外伤及手术史,预防接种史不规则,否认长期用药史(四)过敏史:无过敏史(五)个人史:出生于1956年4月28日,学历文盲,职业农民,否认外地久居史,否认疫水源接触史,否认烟酒嗜好,否认粉尘,放射及有毒物质接触史,否认性病及治疗史。

(六)婚育史:25岁结婚,生有子女,配偶及子女均健康。

(七)家族史:父母健在,有兄弟姐妹,均体健。

二系三代内否认有家族遗传性疾病及传染病史,否认类似病史。

二、护理体检: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71mmHg 体温36.8度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腹平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墨菲式症阴性,未及明显包块。

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痛。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1. 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控制适宜的室内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科主任,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当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次日起改为每日1次常规测试。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若体温39℃以上者每4h测量1次,或遵医嘱执行;体温持续正常3d后改为每日1次或遵医嘱执行。

(4)手术患者从术前1d起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d;如有发热,按第3条或遵医嘱执行。

体温正常后改常规测试。

(5).危重、大手术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或遵医嘱执行;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认真实施。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检查前后注意事项。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2).手术患者按手术护理常规进行,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

(3).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出血于大便的关系。

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10.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1.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配合治疗。

12.遵医嘱准确给药。

正确实施外治熏洗法,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肠癌中医护理常规(重点)

肠癌中医护理常规(重点)

肠癌中医护理常规一、症状(体征)名称发生在结肠、直肠和肛管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属于中医“积聚”、“肠覃”、“锁肛痔”范畴。

二、临床表现1、大便性状和习惯的改变: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

如便秘、腹泻或二者交替出现。

2、便血:多表现为便中带暗红色粘液、脓血。

3、腹痛、腹胀。

4、全身症状:由于肿瘤的消耗、出血、感染和毒素吸收等,晚期可出现恶病质表现,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

5、可有腹部包块,直肠指诊可触及肿块。

三、症状(体征)护理(一)一般护理1、按肿瘤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病室应舒适、安静,定时开窗通风。

3、按医嘱准确给药,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反应。

4、保持肛周清洁卫生,及时更换衣裤、被服。

5、观察要点:(1)观察是否有排便习惯及形状的改变,大便次数、便秘或腹泻,肛门内是否有不适或下坠感,有无排便不净感,或里急后重等。

(2)观察病人便血的情况,出血的颜色、出血量的多少,是否有粘液,或血、脓和粘液相混,有无特殊臭味等。

(3)观察腹部情况,如腹胀、腹痛,肠鸣音亢进等肠梗阻的征象。

6、加强生活护理,协助生活的所需。

(二)辨证施护1、湿热蕴结型:局部肿瘤坚硬如石,伴有腹部疼痛痞满不适,纳呆、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粘液脓血便。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1)观察腹部与大便情况,腹泻者每次便后予温水清洁肛门,保持肛周皮肤清洁,避免大便反复刺激引起肛周皮肤湿疹。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次便后开窗通风。

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肛门灼热者,每次便后及时擦干,保持干燥。

防止肛门周围红肿、湿疹。

(3)遵医嘱电针双足三里、频谱仪照射腹部、吴茱萸热熨腹部等。

(4)中药宜偏温或凉服。

2、气滞血瘀型:情志抑郁,胸闷不适,腹痛腹胀,或痛有定处,排暗红色血便,局部肿块,坚硬如石,舌暗红,或舌边有瘀斑,脉细弦或细涩。

(1)观察病人的情志、腹胀痛程度、持续时间、排便的色、质、量,做好记录。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目录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二、肺癌中医护理方案三、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四、肾风(Ig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五、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六、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七、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八、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九、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十、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十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十二、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十三、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通则十四、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十五、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十六、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3十七、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十八、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十九、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二十、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二、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三、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四、丹毒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五、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六、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七、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八、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九、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三十、胃癌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一、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二、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三、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四、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五、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六、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七、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八、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九、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四十、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一、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二、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三、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四、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五、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六、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七、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八、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九、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五十、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五十一、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五十二、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1: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二、内服中成药三、中药注射剂四、外用中药的使用附录2: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二、艾灸注意事项三、拔火罐注意事项四、刮痧注意事项五、穴位按摩注意事项六、穴位贴敷注意事项七、穴位注射注意事项八、药熨法注意事项九、中药保留灌肠注意事项十、中药全结肠灌洗注意事项十一、中药离子导入注意事项十二、中药泡洗注意事项十三、中药塌渍注意事项十四、中药湿敷注意事项十五、中药外敷注意事项十六、中药熏洗注意事项十七、中药熏蒸注意事项十八、中药药浴注意事项十九、中药涂药注意事项二十、中药雾化注意事项二十一、腹部按摩注意事项二十二、中药外洗注意事项二十三、蜡疗注意事项附录3:“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

中医护理方案试题

中医护理方案试题

中医护理方案试题篇一:中医护理方案试题(二)中医护理方案考试试卷(二)科室:姓名:分数:1、消渴病(2型糖尿病)常见证候要点有()、()、()、()、()、()、();常见症状有()、()、()、()、()()、()、()。

2、消渴病特色技术中,中药泡脚适用于下肢()()(),遵医嘱选用()之剂。

水温以()为宜,时间为( ),严防烫伤;遵医嘱穴位贴敷选择()()()等穴位,首次贴敷()小时左右即可,以后每日一次,每次保留()小时,()周为一疗程。

3、消渴病运动指导中,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方式,如()()()()()()()()等,运动项目的选择要与患者的()()()()()。

血糖>()、合并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及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宜运动。

4、消渴病阴虚火旺证宜食()之品,食疗方:()()()等;气阴两虚证宜食()之品,食疗方:()等。

5、项痹病常见的证候要点有()()()()();常见症状()()()()()。

6、项痹病运动疗法康复期及手法整复()后可间断佩戴颈围,开始进行()()()等锻炼,每天()次,每次()组动作,每个动作()次;眩晕的患者慎做()()等转头动作,或遵医嘱进行7、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证候要点有()()()();常见的症状有()()()。

8、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疼痛的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

恢复期,下床活动时佩戴()加以保护和支撑,注意(),宜先(),再(),忌(),();遵医嘱使用耳穴压豆(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

9、腰椎复位3天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佩戴()下床,下床时先(),在(),脚着地后缓慢起身,上床则()。

下床后扶持患者,观察有无()等不适,入厕时(),防止引起()发生跌倒。

10、大肠息肉(结肠息肉)的常见证候要点有()()()();常见症状有()()();中医特色治疗运用红外线在相应穴位进行照射,探头距离患者皮肤(),每次照射()。

52个中医护理方案目录

52个中医护理方案目录
序号
项目
序号
项目
序号
项目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眩晕(原发性高血压)
12
肺癌
23
面瘫病(面神经炎)
2
胸痹心痛
13
肾风(IgA肾病)
24
呕吐(急性胃炎)
3
心衰病(心力衰竭)
14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
25
青盲(视神经萎缩)
4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
15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
26
乳腺癌
5
臁疮(下肢溃疡)
16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
48
骨痹(骨关节病)
38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49
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
39
乳痈(急性乳腺炎)
50
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
40
蛇串疮(带状疱疹)
51
胫腓骨骨折
41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
52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42
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
43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
44
肛漏病(肛瘘)
27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6
腰椎间盘突出症
17
丹毒
28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
7
胃脘痛(慢性胃炎)
18
胆胀(胆囊炎)
29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8
消渴病(2型糖尿病)
19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30
胃癌
9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
20
混合痔
31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肛肠科病症护理

中医肛肠科病症护理
• 血与粘液相混,色晦暗,肛门有重坠或腹隐痛者, 考虑为结直肠肿瘤。
• 便血鲜红,出血如箭,伴口渴、尿赤、便秘、舌 红、脉数,风热肠燥。
• 便血色淡,伴面色少华,心悸,神疲、乏力。舌 质淡、脉沉细,血虚肠燥。
• 肿痛:肿痛高突,疼痛剧烈,均为湿热阻滞,伴胸 闷腹胀,体倦身重,食欲不振、发热,苔黄腻、脉 濡数。常见肛周脓肿、外痔水肿。
• 微肿、微痛,多因气血不足,并湿热下注之虚中挟 实。伴发热不高,神疲乏力,头晕心悸,便溏或干 结,舌质淡红,苔黄或腻,脉濡细。常见肛周脓肿 症状不明显或结核性脓肿,同时伴潮热、盗汗、低 热。
• 脱垂:内痔、直肠脱垂,而不易回纳,均因气虚血弱、 中气下陷,伴面色无华、头晕、心 悸、气短、自汗盗 汗,舌质淡,脉沉细。

病症表现:血色鲜红,出血暴急,下血如箭

伴血.口渴、舌红、脉数
• 燥:内燥、外燥之分,肛门病以内燥为主。易伤津液 (饮食、饮酒等)。

病症表现:口舌干燥、大便干硬、舌红而干少津,
脉细

湿:湿性重着、粘滞(排泄物或分泌物秽浊不清), 先伤干下,易损伤阳气,阻碍气机,缠绵不愈。湿与 热结、下注肛门,是肛肠科疾病重要病因。
脉无力
• 血虚:易燥、易生风、生热 症见:面色苍白、体乏无力、唇色淡白,苔
少,脉弱
• 血瘀:刺痛、固定不移,紫暗色或黑色

症见:局部肿胀,呈紫或蓝色,压痛,舌紫
暗或瘀点,脉涩
• 肛门直肠病的症状辩证:
• 便血:肛肠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为内痔、 肛裂、直肠息肉、结 直肠癌都共有的症状。
• 血不与大便相混,附干大便表面,或便时点滴 而下或下血如箭,而无疼痛,多为内痔。 便血少而 肛门疼痛,多为肛裂。儿童便血,大便次数、便血 性质无明显改变,多为直肠息肉。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及诱发因素,腹部剧烈疼痛时,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心率变化。

2.疼痛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天枢、胃俞、关元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神门、交感、腹、内分泌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天枢、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关元、天枢、大肠俞等穴。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大肠俞、天枢等穴。

8.遵医嘱红外线照射,取神阙、天枢、关元、气海等穴。

(二)泄泻1.观察大便的频率、次数、颜色、性状等,观察是否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发生,并及时报告医师。

2.保持肛门及会阴部的清洁,便后用软纸擦拭,用温水清洗。

3.遵医嘱艾灸(回旋灸)腹部,取神阙、中脘、天枢、关元、气海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小肠、大肠、胃、脾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天枢、神阙、关元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大肠俞、天枢等穴。

(三)便秘1.餐后1~2小时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上巨虚、大肠俞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直肠、脾、皮质下、便秘点等穴。

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呕吐1.观察和记录呕吐物颜色、气味、性质、量、次数及伴随症状。

呕吐剧烈、量多,或呕吐物中带咖啡样物或鲜血时,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足三里、内关、膈俞、脾俞、胃俞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膈俞、胃俞、脾俞等穴。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或内关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贲门等穴。

6.遵医嘱药熨(中药封包)。

7.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

(二)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出现疼痛加剧,冷汗、面色苍白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血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大肠息肉结肠息ppt课件

大肠息肉结肠息ppt课件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2017年04月06 日

大肠的解剖图
概念
大肠息肉(Cokic Polyp)是所有向肠腔突出 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前者 与癌发生关系密切,是癌前期病变,后者与癌 发生关系较少。由于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 容易区分,故常统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 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 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 通常临床医生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
症状体征
一:多数息肉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 肠道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粘液或粘液血便, 偶有腹痛,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一些患者可有长期便血或 贫血,有家族史的患者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二: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肠道 外症状就诊,切不可忽视,例如出现多发性骨瘤和软组织肿瘤应考虑 Gardner综合征的可能,出现皮肤粘膜色素斑应考虑P-J综合征等,一些 作者指出,对可疑有息肉病的患者,即使家族无息肉病史,都应常规作 结肠镜检查以排除综合征的可能。
2、会引起肠狭窄。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结 肠息肉患者,其部位多见于左半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重时可引起肠 阻塞,在结肠炎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鉴别良性恶性。
3、会引起肠穿孔。多为中毒性肠扩张的并发症,也可出现严重型,多 发生于左半结肠,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伴 有腹泻、腹部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数增多,易并 发肠穿孔。
(三)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疼痛,或有刺痛,便秘、便血或大 便溏烂,或有痞块,时消时聚,舌质偏暗或有瘀斑。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目录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二、肺癌中医护理方案三、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四、肾风(Ig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五、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六、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七、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八、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九、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十、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十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十二、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十三、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通则十四、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十五、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十六、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3十七、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十八、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十九、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二十、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二、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三、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四、丹毒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五、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六、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七、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八、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九、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三十、胃癌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一、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二、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三、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四、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五、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六、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七、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八、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九、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四十、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一、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二、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三、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四、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五、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六、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七、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八、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九、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五十、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五十一、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五十二、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1: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二、内服中成药三、中药注射剂四、外用中药的使用附录2: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二、艾灸注意事项三、拔火罐注意事项四、刮痧注意事项五、穴位按摩注意事项六、穴位贴敷注意事项七、穴位注射注意事项八、药熨法注意事项九、中药保留灌肠注意事项十、中药全结肠灌洗注意事项十一、中药离子导入注意事项十二、中药泡洗注意事项十三、中药塌渍注意事项十四、中药湿敷注意事项十五、中药外敷注意事项十六、中药熏洗注意事项十七、中药熏蒸注意事项十八、中药药浴注意事项十九、中药涂药注意事项二十、中药雾化注意事项二十一、腹部按摩注意事项二十二、中药外洗注意事项二十三、蜡疗注意事项附录3:“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

结直肠癌的中医护理方案

结直肠癌的中医护理方案
具体而言,整体观念要求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的整体情况,如精神状态、睡眠质量、饮食情况等,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整体观念还要求在护理过程中注重患者的全面调理,如 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多种方式综合治疗,以全面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重要原则,它强 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制定针 对性的护理方案。在结直肠癌的中医护理中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如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选择不同的护 理方法。
总结词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详细描述
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内有害物质的积 累。建议每天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如水果、蔬菜、全谷 类食物等。
总结词
保持水分充足
详细描述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预防便秘,从而降 低结直肠癌的风险。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水和其他无糖、 低热量的饮料。
适量运动
总结词
例如,对于气虚体质的患者,应注重补气养 气,可采用黄芪、党参等中药进行调理;对 于血虚体质的患者,应注重养血补血,可采 用当归、熟地黄等中药进行调理。同时,在 护理过程中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表现 ,如疼痛、发热、恶心等,采取相应的护理
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强调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恶化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在结直肠癌的中医护理中,应注重 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通过调整饮食、运动、中药调理等多种方式,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为预防结直肠癌的复发和转移,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等;同时,还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避免情绪波动对病情的影响;此外,定期复查和积极治疗也是预防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措施。中医护理方案可包括对患者进行 生活起居指导、饮食调护、情志调护等方面的内容,以全方位地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脾胃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脾胃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脾胃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29)胃脘痛(胃癌前病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33)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39)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43)呕吐病(急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47)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急诊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

(2)影像学检查:立位腹部平片或腹部CT扫描可见小肠、结肠充气扩张,可见液平面。

具备2个主症以上,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术后、年老体弱者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外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

(2)体征:腹部改变为主,腹部可见肠型和蠕动波;可有压痛,或可触及包块;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活跃、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或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影像学检查:立位腹部平片或腹部CT扫描可见小肠、结肠充气扩张,可见液平面。

(二)证候诊断1.气机壅滞证:腹胀如鼓,腹中转气,腹痛时作时止,痛无定处,恶心,呕吐,无矢气,便闭。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实热内结证:腹胀,腹痛拒按,口干口臭,大便秘结,或有身热,烦渴引饮,小便短赤。

舌红,舌苔黄腻或燥,脉滑数。

3.脉络瘀阻证:发病突然,腹痛拒按,痛无休止,痛位不移,腹胀如鼓,腹中转气停止,无矢气,便闭。

舌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涩。

4.气阴两虚证:腹部胀满,疼痛,忽急忽缓,喜温喜按,恶心呕吐,大便不通,乏力,面白无华,或有潮热盗汗,舌淡或红,苔白,脉细弱或细数。

【保护肚子】第二十三章 结肠息肉的成因及预防(2)

【保护肚子】第二十三章 结肠息肉的成因及预防(2)

6、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

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7、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八、护理结肠息肉术前的护理事项1 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介绍内镜介入治疗的方法,强调介入治疗的优点,并说明在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过度紧张和不合作患者,手术前30min 用0.5cm×0.5cm胶布将王不留行子粘贴在耳穴中的“神门”、“皮质下”,在耳穴上按压3—5min,术中患者可白行按压。

2 肠道清洁准备,肠息肉患者于术前1天晚餐进流质饮食,临睡前将番泻叶10g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手术当天免早餐,8Am口服硫酸镁30g,同时饮水1500-2000m1,待患者排出清水后即可行手术治疗。

3 术前准备,胃息肉患者于术前30mtn给予肌注阿托品0.5mg,用2%利多卡因向咽喉部做喷雾麻醉共3次。

结肠息肉手术后的注意事项1.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

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3.要心情开朗,勿郁怒动火。

心境不宽,烦躁忧郁会使肠粘膜收缩,血行不畅。

4.减少房事,房事过频会使肠粘膜充血。

加重出血。

九、饮食避免进食冷流食,放置较长时间的偏冷的面条、牛奶、蛋汤等也不能喝。

因为食道狭窄的部位对冷食刺激十分明显,容易引起食道痉挛,发生恶心呕吐,疼痛和胀麻等感觉。

所以进食以温食为好。

不能吃辛、辣、臭、醒的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同样能引起食道痉挛,使病人产生不适。

临床上有吃流食(粥、汤)、吃软食(馒头、面包)等饮食医嘱,因为结肠息肉切除术后伤口需要愈合时间所以这段时间里尽量吃软食,以免吃肉类、豆类等不易消化食物影响创伤愈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瘀阻滞证:大便溏烂不爽或粘液便,或见便下鲜红或暗红血液,或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脘闷纳少。

舌质偏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厚或腻。

(二)肠道湿热证:腹胀腹痛,大便溏泻,或粘液便,泻下不爽而秽臭,或有便血,或大便秘结,兼口渴喜饮,小便黄,肛门灼热坠胀,舌质偏红,舌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疼痛,或有刺痛,便秘、便血或大便溏烂,或有痞块,时消时聚,舌质偏暗或有瘀斑。

(四)脾虚夹瘀证:见腹痛隐作,大便溏薄,便血色淡,神倦乏力,面色萎黄,纳呆,或畏寒、四肢欠温,舌质淡胖而暗,或有瘀斑、瘀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痛
1.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及诱发因素,腹部剧烈疼痛时,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心率变化。

2.疼痛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天枢、胃俞、关元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神门、交感、腹、内分泌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天枢、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关元、天枢、大肠俞等穴。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大肠俞、天枢等穴。

8.遵医嘱红外线照射,取神阙、天枢、关元、气海等穴。

(二)泄泻
1.观察大便的频率、次数、颜色、性状等,观察是否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发生,并及时报告医师。

2.保持肛门及会阴部的清洁,便后用软纸擦拭,用温水清洗。

3.遵医嘱艾灸(回旋灸)腹部,取神阙、中脘、天枢、关元、气海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小肠、大肠、胃、脾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天枢、神阙、关元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大肠俞、天枢等穴。

(三)便秘
1.餐后1~2小时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上巨虚、大肠俞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直肠、脾、皮质下、便秘点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3.艾灸(详见附录2),回旋灸:以神阙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1.5寸,时间5~10分钟。

4.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5.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6.红外线照射:运用红外线在相应穴位进行照射,探头距离患者皮肤30cm,每次照射30分钟。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腹痛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势,如下蹲、屏气。

不宜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二)饮食指导
1.湿瘀阻滞证:宜食行气化湿的食品,如陈皮、薏苡仁、姜黄,少食马铃薯、汽水等。

忌食生冷油腻的食品。

2.肠道湿热证:宜食清利湿热的食品,如白萝卜、荸荠、蒲公英、百合、马齿苋等,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的通畅。

忌食辣椒、酒等。

3.气滞血瘀证:宜食补脾理气的食品,如柑橘、姜、海带、白萝卜、桃仁。

少食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品。

忌食冷饮、雪糕。

4.脾虚夹瘀证:宜食健脾理气的食品,如山药、瘦猪肉、羊肉、白扁豆等。

忌食生冷油腻的食品。

5.指导便秘患者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平时可饮蜂蜜水,保持大便的通畅。

(三)情志调理
1.患者出现情绪烦躁时,使用安神静志法,指导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

也可指导患者通过适当运动、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等移情易性,保持乐观开朗情绪。

2.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湿瘀阻滞证□肠道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脾虚夹瘀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