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儒林外史》中的名士形象
《儒林外史》中的侠士形象与名士观念-精选文档
儒林外史》中的侠士形象与名士观念《儒林外史》一直被认为是一部儒士小说,但实际上,它所折射的社会面非常宽广,所刻画的群像更为丰富。
以儒林为中心,作者描绘了社会各个群体形象,在小说中构建了一个多元立体化社会,而其中就包括侠士群体。
本文以此为立足点,对《儒林外史》进行深层的探究。
一、奇侠世界:个性化的武侠描写明代以来,随着封建统治的加强,侠客的现实空间日益缩减,但其精神活动却日益加大,世人对侠的呼唤也不断加强,如此,侠的存在就面临着合理性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精神界的侠客开始向现实妥协,变得越来越规范化。
直到现当代,虽然侠的形象开始多元化,但侠的精神内涵已经固化了:扶危济困、见义勇为、重义轻利、有仇必报、信守承诺、乐于助人等等。
可以说,武侠精神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善恶、是非的价值评判标准。
在《儒林外史》中,可以被称之为侠者的主要有五人,即萧昊轩萧云仙父子、凤四老爹、郭立和卢信侯。
而其他那些在小说中被称为侠士的人就排除掉了,比如人称张铁臂的张俊民,虽然有些功夫,能耍出“许多身份”,而且还经常自我夸耀,说自己性气不好,经常会路见不平,最喜欢英雄豪杰、绿林好汉。
有了些银两便会救济穷人,因此沦落到四海为家,漂泊为生的这般境地,。
但是不久之后,他就拿猪头冒充人头,骗取娄府大量财富之后逃之夭夭,根本就毫无侠义心肠,后来又在杜少卿那里行骗天下,活脱脱一个流氓、骗子。
《儒林外史》构建了一个色彩纷呈的奇侠世界,这些侠者都是作者非常敬仰的人物,这一点从吴敬梓在上述五人身上所用笔墨之多便可知晓。
虽然只有五人,但却各具特色、风格迥异:萧昊轩属于镖师之侠,萧云仙属于“官侠”,凤四老爹属于传统之侠,郭立属于孝侠,而卢信侯属于书侠。
五人性格迥异,个性鲜明,不难看出作者创作时的一番用心。
一般的武侠形象容易陷入模式化的窠臼,除了故事情节有所差异之外,基本都是行侠仗义的侠客形象,严重缺乏个性。
小说《儒林外史》中的武侠描写极具个性化,不仅有故事情节,而且有人物描写,此外,人物描写不单局限于外貌刻画,更多的是灵魂的塑造,当然,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吴敬梓丰富的人生经历。
儒林外史20个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20个人物形象分析1、王冕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2、周进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3、范进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作唯一的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其灵魂完全被科举的锁链缚住了。
4、严致和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
5、严致中作者笔下的严贡生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
6、匡超人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
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7、沈琼枝沈琼枝是教书先生沈大年的女儿,遵父命嫁给盐商宋为富为妻。
但到了盐商宋为富府上之后,才知道是一场骗局,盐商宋为富原来是娶沈琼枝为妾。
琼枝父状告宋为富,宋重金贿赂知县,把沈大年押回常州。
沈琼枝带着金银细软独自去往南京,开始了她新的独立生活。
《儒林外史》为一部主角不断转换的长篇小说,或者说就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错而变成的长篇小说,基本上不可能将通过详尽描绘其一生经历,以及在坎坷的故事情节中整体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
所以,吴敬梓把重点分散在人的性格中最刺及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整体表现一个相对恒定的人生二者。
这就如同从人物漫长的性格发展史中截取一个片断,再让它在人们面前转上一圈,把此时此地的“这一个”,放大给人看。
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净,情节流动迅速,好像人物脸谱勾勒一成,这段故事便告结束,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这些精工提炼的精彩情节。
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科学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化湿疹的现状。
它借由人生百态阐明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
浅析《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形象
题目:浅析《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形象*名:**学号:*********专业:汉语言文学***师:***所在学校: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06 月20 日目录一、傲慢的名士。
(3)二、优雅的名士。
(4)三、虚伪的名士。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7)浅析《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形象张烁(闽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10级师本三班)摘要《儒林外史》中写的名士不少,但真正像名士的不多。
直到第二十九回,我们才看到一位典型的名士——杜慎卿。
只见他“穿着是莺背色的夹纱直裰,手摇诗扇,脚踏丝履”,走到我们面前,“面如传粉,眼若点漆,温恭而雅,飘然有神仙之概。
”杜慎卿兼有“子建之才,潘安之貌”果是不同凡响。
本文从傲慢、优雅、虚伪三个方面来展示杜慎卿的形象。
关键词:杜慎卿;名士;傲慢;优雅;虚伪在《儒林外史》的名士群里,杜慎卿无疑算得上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是一位真正的名士,和那些招摇撞骗、自吹自擂的假名士不可同日而语。
他似乎是什么都有了,高贵的门第,出众的才华,风雅秀美的仪表,大把的银子,到处有人捧他,到处有人为他抬轿,但是他的生活却空虚而又无聊,杜慎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本文带你走进儒林,走近杜慎卿。
一、傲慢的名士。
杜慎卿待人接物、谈吐举止之间,自有一种名士风度,难怪南京的那些文人学子,众星拱月一般地围在他的身边,杜慎卿出身名门望族,一般的人物不在他眼里。
正如郭铁笔所恭维的:“尊府是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门生故吏天下都散满了。
督、抚、司、道,在外头做,不计其数。
”杜慎卿既是这样一种家庭出身,他的傲视一般官吏也就不难理解了。
极想巴结他的诸葛天申在杜慎卿到金陵的第二天就去拜他,结果杜慎卿不在家。
“一直到三日,才见那杜公孙来回拜”,对于诸葛天申这种“俗人”,杜慎卿心底里是不屑拜见的。
对于自己的才情,他从来就自信满满,对比那些围绕在他身边三教九流的“文人喽罗”他始终是带着鄙夷的居高临下的神气,或者干脆毫不避讳地尖锐地指责。
试论《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分析
试论《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活、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封建社会儒林群像图。
首先,我们来谈谈周进这个人物。
周进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靠在村里私塾中教书糊口。
他受尽了秀才和举人的冷眼和嘲讽,以至于参观贡院时,触景生情,一头撞在号板上,哭得死去活来。
但后来他的命运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众人凑钱为他捐了个监生,他竟由此考中了举人、进士,一路升到国子监司业。
周进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以及他们在追求功名过程中的辛酸与无奈。
他在未取得功名时的卑微、怯懦,与后来的飞黄腾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对科举制度下扭曲的人性感到悲哀。
与周进有着相似命运的是范进。
范进从二十岁开始应考,直到五十四岁才中了秀才,紧接着中了举人。
得知中举的消息后,他竟然欢喜得疯了。
范进中举前,生活穷困潦倒,老丈人胡屠户对他也是百般羞辱和责骂。
中举后,周围人的态度立刻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乡绅送钱送房,胡屠户也变得毕恭毕敬。
范进这个人物形象,将科举制度对人的精神毒害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一生都被科举所束缚,中举成为了他唯一的人生目标,以至于失去了自我,丧失了正常的思维和情感。
严监生则是《儒林外史》中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人物。
他是个胆小有钱的吝啬鬼,临死前因为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而不肯咽气,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安心死去。
严监生的吝啬并非天生,而是在封建礼教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他虽然富有,但内心却极度空虚和扭曲,把钱财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这种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堕落。
匡超人原本是一个朴实善良的农村青年,有着勤奋好学、孝顺父母的优良品质。
但在步入儒林之后,他被功名富贵所迷惑,逐渐堕落为一个虚伪狡诈、忘恩负义的小人。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范文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范文《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佳作,这部小说通过对清朝朝廷斗争的描写,描述了士人社会的变革和众生百态。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特点。
本文将对《儒林外史》中几个重要人物进行分析。
第一位人物是主角邵先生。
邵先生是一个极具“君子风度”的士人,他擅长写曲文,文笔流畅优美,言辞之中有着令人心驰神往的理想和抱负。
在小说中,他深受朝廷重用,拥有很高的文学和官场地位。
然而,邵先生也有着不足之处,他性格略带矫情,常常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甚至是一些平民百姓。
对此,他的好友刘明彻及时提醒:君子行道,小人行权。
第二位人物是梁观主。
梁观主本是士人,却因为废话太多、自我欣赏、牵扯过多而被人排斥,是一个性格古怪、有些精神分裂的人。
他对自己的才华傲慢自大,虚荣心十分强烈。
他整日浪费时间,无所事事,对几位“书呆子”之间的文学争论十分嗤之以鼻。
不过梁观主还有一个温情的一面,他对旧友邵先生始终保持着一份深情。
第三位人物是范遥。
范遥是一个富有商人,是“儒林”与“商贾”的完美结合。
范遥虽然是个富商,但他处事圆滑、善于交际。
他的胸怀广阔,对家族追求荣耀和名誉,也看得很淡。
范遥是一个勇于谋划、善于搞钱的人,他懂得商业竞争,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
范遥还懂得如何巧用关系,和达官贵人结交,让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
但是,范遥的商业行为虽然成功,但并不完全符合儒家的道德规范。
他曾暗中从朝廷买下官职,虽然没有破坏公共利益,但却是不光彩的行为。
最后是华安侯。
华安侯是一个极具政治野心的人物,他想要成为朝廷上一位重要官员,因此在官场上不惜用尽各种手段,包括讹诈、贿赂和陷害竞争对手等等。
华安侯的方法不择手段,但他有两个很明显的优点:第一,在一次等级的社会中,无论他是谁,他都认真做事,并摸索着学习更多的东西;第二,他有着一颗忠诚于皇帝和国家的心,对国家的利益更是毫不怀疑。
他尽其所能进行的个人行为可能是有困难和冒险的,但他的了解表明,他希望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的繁荣。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1、王冕: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人物。
2、周进:周进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他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几个商人出于怜悯,凑钱帮他捐了个监生。
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3、范进: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
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4、严致和:他是一个极其吝啬的守财奴,临死前两根手指迟迟放不下,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
5、匡超人:匡超人,原本质朴孝顺,后来黑化泯灭人性。
他巧妙周旋各方势力,逐步走向堕落。
他擅长吹牛撒谎,沽名钓誉,卖友求荣,忘恩负义,最终变成了一个衣冠禽兽。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2篇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2篇第一篇: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描述当时士人的现实生活为主线,塑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下面我将分别从主角柳三变、柳五变,以及柳三变的弟弟柳四变三个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柳三变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本质上是一个并不高尚的人。
他十分贪婪,一心只想着捞取钱财。
不过,他也是一个十分机智的人,极为擅长算计和筹划。
此外,他还有一颗不服输的心,狠下决心赢得高中进士科名,尽管他自己十分清楚这个目标对他来说十分艰难。
从这些特点上看,柳三变的人物形象具有复杂性,不仅有丑陋的一面,还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这也符合小说所揭示的现实情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与柳三变不同的是,柳五变是一个个性单纯、心地善良的人。
他对人对己都十分忠诚,为了兄弟二人的前程,他甘愿把自己的一生奉献出去,为兄弟二人打下基础。
可惜的是,他与柳三变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道德立场,在命运的安排下,最终还是被牵连在了一起,被同样的现实所排斥和伤害。
可见,在小说的世界中,人心本就是何其复杂啊!柳三变的弟弟柳四变比柳三变更加丑陋。
他十分低能,不会写文章,也不会应对大多数的社交场合。
他不仅身体矮小,面容也异常丑陋,让人不忍直视。
他的命运与兄长相似,为了追求华丽的生活,他将自己绑在了弟兄两人的战车上。
不过不同的是,柳四变偏安于自己的丑陋,也无心去追求爱情和家庭,他的命运似乎可以说比兄长更为悲惨。
他与兄长的生活轨迹,也深刻地揭示了现实中的种种不公和险恶。
在儒林外史的人物形象中,每一个角色都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性格。
尽管他们的命运并不完美,但这样的塑造却让这些人物真实且生动。
试论《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分析
试论《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分析试论《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分析篇一儒林外史中的“美与丑”《儒林外史》作为中国十八世纪一幅全景的风俗画,在讲述知识分子人生的同时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因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称为“讽刺之书”。
但是,《儒林外史》的成就绝不仅仅在于它的讽刺性,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都体现了高超的艺术。
一、巨大画卷中的人物呈现方式人物众多是《儒林外史》的一个鲜明特征,在整部书中,吴敬梓写到了大大小小近三百个人物,但却并未给人凌乱之感。
究其原因,小说结构上的独特性可谓非常重要的一点。
它一反以前的长篇小说形式,没有贯穿首尾的主干,“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以“单点突出,定向发展”的方式呈现人物。
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书中的人物性格也并非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而是由单一到复杂,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的。
二、典型人物的形象分析《儒林外史》中出现了大量的人物,他们大都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如此庞杂的人物,吴敬梓既写到了令人敬佩的理想人士,也写到了令人厌恶的乡野小人。
闲斋老人将这些人物分成了四类:“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而在我们现在看来,书中的主要人物也大致不过此四类。
1.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儒林外史》是一个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世界,他们大都渴望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知识。
然而,有些人是想通过知识来武装自己,另一些人则更多的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带来功名富贵。
在儒林中,有的将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科举考试,比如:周进、范进。
有的将科举考试看作士人的唯一出路,比如:马纯上、赵雪斋。
还有的自己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也想让其他人继续走科举之路,比如:鲁编修、高翰林。
更有自己一无所知而冒充别人、霸占别人成果的牛浦郎。
试论《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分析
试论《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清代儒林为背景,通过对各类人物形象的深入描绘,展示了封建社会的世俗面貌和人性的种种弱点。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人物形象入手,分析《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首先引入了主人公严嵩,他是一个具有权力欲望的官僚。
作者笔下的严嵩,形象丰满而立体,他的心思机巧、手段狡猾,他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惜挤压老百姓,欺骗皇帝。
通过对他的描写,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以及权力与人性的矛盾。
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是徐有贞,他是一个打拼在外的秀才。
徐有贞努力学习,但却因为没有背景和经验,一直得不到重视。
他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即庸才得以升迁,而有才能的人却被埋没。
徐有贞的形象呈现出一种无奈和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制度的不满。
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是张亮,他是一个青年才俊。
张亮文武双全,才情出众,但他却因为追求真理和公正,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作者通过张亮的形象,揭示了官场黑暗和道德沦丧的现象。
他是小说中的正义者,但却在现实中屡屡碰壁,最终被迫妥协。
张亮的形象让人深思,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除了上述三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小说中还有众多的次要人物形象,如程伊川、胡乱竹等。
他们各具特点,有的善良正直,有的愚笨贪婪,有的聪明机智。
通过对这些次要人物的刻画,作者进一步展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总的来说,《儒林外史》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示了封建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复杂性。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对封建制度和人性的局限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种形象描写形成了小说的独特魅力,也让读者深思人性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以上对《儒林外史》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精细的描写和真实的人物塑造,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脆弱。
这种形象描写不仅使小说具有了艺术的魅力,更深刻地触动了读者的内心,引发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儒林外史人物点评
儒林外史人物点评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如下:
1、王冕,王冕出身贫苦,从小给人家放牛,后来一直自食其力,靠绘画为生。
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远离富贵功名。
2、杜少卿,他反对科举制度,瞧不起作八股文的儒生,认为“这学里的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
他极端蔑视功名富贵,甚至不喜欢人在他跟前说人做官,说人有钱。
3、庄绍光,南京累世读书人,即书香门第。
为书中的正面人物,乃真儒也。
书中的庄绍光及杜少卿、王冕等人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及思想精神。
4、迟衡山,虞育德是平凡中的真儒,庄绍光是难以出世的“隐士”,迟衡山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正人君子。
他的言行无一不体现着他的“正”。
5、虞育德,虞博士没有奇言异行,他的生活环境并不比其他士人特殊,但是虞育德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诠释着自己不平凡的观念。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小说,以儒林士人为中心,表达了对清朝政治腐败现象的批判,展现了各种各样有趣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从主要角色孔乙己、桃花庵主、李搏、王治、李笠翁等几个人物形象出发,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孔乙己这个令人难忘的形象。
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喜欢酗酒、爱歌舞的流浪汉。
他的形象具有鲜明的矛盾和冲突,既有一种聪明伶俐又有一种粗鄙愚昧的特点。
孔乙己善于搞笑和幽默,他总是用自己有限的才能为人们提供欢乐。
然而,他也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人,他的酒量大、歌喉宏亮、舞姿奇特,在时人看来是一种可笑和可怜的存在。
通过孔乙己这个形象,吴敬梓传达了对社会底层人士的同情和关爱,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平和压迫。
桃花庵主是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形象。
他是一个庙庵的主持,精通佛学、道学,却以世俗的利益为中心。
桃花庵主以虚伪和贪婪为代表,他以修身养性的名义敛财创业,利用自己的地位和知识欺骗信众。
这个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道德沦丧和儒家伦理的虚伪现象,揭示了宗教和信仰被商业利益侵蚀的现实。
李搏和王治是两个互为对立的人物形象。
李搏是一个读书人,他追求真理和道德,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积极参与政治,希望能够改革清朝的腐败局面。
相比之下,王治是一个腐败无能的官员,他追求个人的升官发财,对于百姓的疾苦漠不关心。
这两个形象象征着正义和邪恶的斗争,表现了吴敬梓对于清朝政治体制的不满和批判。
李笠翁是儒林外史中的另一个重要形象。
他是一个世故老人,擅长言辞和交际,喜欢追求功名利禄。
李笠翁经历了家族的荣辱兴衰,他以自己的处世之道取得了成功,同时也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李笠翁象征着封建社会对于功名的追求,他的形象描绘了一个矛盾和复杂的人物,对于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进行了思考和批判。
通过以上几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以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清朝社会和政治的衰落。
吴敬梓通过幽默的笔调和夸张的刻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虚伪。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清代作家吴敬梓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部伟大著作。
在这部小说中,吴敬梓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刻画,展现出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智慧、傲慢、虚伪和善良。
本文将对儒林外史中几个重要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鲁镇物鲁镇物是儒林外史中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典型的市井之人。
他虽然没有受过良好教育,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向上攀爬,最终成为一名功名在握的进士。
鲁镇物具有非凡的口才和智慧,在与知识分子的辩论和斗争中,总能不卑不亢地赢得胜利。
他对社会风气的了解和把握让他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局面,是小人物中的大智慧代表。
二、芸娘芸娘是鲁镇物的妻子,她是一个善良、聪明且有魅力的女子。
芸娘扮演着儒林外史中的塑料形象。
她的美丽和智慧使她成为众多男性追求的对象,可她却一心一意地爱着丈夫鲁镇物。
她是一个忠诚的妻子和慈爱的母亲,她的存在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温馨和家庭的力量。
三、李云川李云川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反面形象。
他本是鲁镇物的朋友,但由于嫉妒和虚荣心的驱使,他成为了鲁镇物的敌人。
李云川在小说中代表了拜金主义和权力欲望的人物。
他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做出背叛朋友的事情。
李云川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警示,提醒人们要珍惜友谊和诚实的品质。
四、黄淮南黄淮南是儒林外史中的另一个反面形象。
他是一个虚伪、贪婪且好色的官员。
黄淮南借助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欺骗和剥削老百姓。
他的形象暴露了当时士人阶层中的黑暗面,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有力批判。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儒林外史是吴敬梓对当时社会种种弊端进行的一次深入观察和揭示。
这些形象的塑造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代表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吴敬梓通过这些人物的生动形象,深度挖掘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种种矛盾,使得整个故事更具丰富性和深度。
总之,儒林外史通过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形象。
这些形象既具有普遍性的代表性,又显示出当时社会特定时空背景下人的喜怒哀乐和人性的复杂性。
论《儒林外史》中的真假名士
目 录
前言 1
一、《儒林外史》中的真名士 1
(一)不拘泥于世俗的儒士——王冕 1
(二)洒脱不羁的狂人——杜少卿人 3
二、《儒林外史》中的假名士 5
(一)弄虚作假的才情——赵雪斋 5
(二)清高面具下的虚伪——二娄公子 6
(三)华而不实的名声——杜慎卿 6
三、假名士混杂于真名士之中的原因 7
(一)科举制度的刺激 7
(二)科举考试耗费大量资金 8
(三)名士职业身份的优越性 8
四、真名士自身的局限 9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前言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人小说,它以精湛的讽刺艺术让世人拍案叫绝,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不能与塑造一系列个性赫然的人物形象相分离。在这一巨著中作家鞭策形形色色的人物粉墨登场,竞相表演,用张黄铺饰掩盖事实。这些形象如此丰满而个性鲜明,让人目不暇接。他们如一道道闪电在长空中划过,给人强大的视觉冲击。纵观《儒林外史》中的这些形象,他们大多具有强烈的名士情结,形成一道中国文化中绚丽的景观。这些人尽管身份不同,性格各异,却惊人一致地表现出对这一情结的钟爱。他们当中有屡试不第的文人,有横行乡里的乡绅,又身居要职的官员,有鼎盛一时的豪门后裔,也有坑蒙拐骗的术士侠客,更有举步维艰的黄口小儿,热衷举业的小姐千金……他们真是林林总总,五光十色。
胡适在《吴敬梓评传》中说得更明白:“不让你官做,这是专制君主慢性杀戮人才的唯一妙招。想要反抗抵制这恶毒的牢笼,只有一个办法:便是推崇一种新的社会理念,使人们知道举业的鄙陋,知道做官丑陋心态;让人们觉得‘人’比‘官’更真贵,人格比富贵更宝贵。一旦新的社会理念养成,就不怕皇帝‘不让你官做’的心狠手辣了。而一部《儒林外史》的真正意图不过是想推崇新的社会理念罢了。”
儒林外史所有人物形象分析(通用6篇)
儒林外史所有人物形象分析(通用6篇)(一)《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儒林为背景,描述了一些人物在这个封建社会中追求名望、权力和金钱的故事。
以下是儒林外史中几个重要人物形象的分析。
一、范进中年轻有为,聪明机智,但过于功利。
他通过考取进士,跻身儒林,但为了名声和利益,不择手段地拉拢关系、投机取巧。
他注重外表,但内心虚荣,容易受到别人的诱惑和欺骗。
范进中既是儒林的一员,也是他人眼中的成功者,他的形象充分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功利与虚荣的普遍存在。
二、象先生是一个儒学家,但却过于狭隘和保守。
他追求儒家学说的纯粹性,认为任何追求实利和功名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他固执的思想使他与现实脱节,无法适应社会的变革。
他的形象揭示了儒家学说在封建社会中的局限性和僵化特征。
三、贾宝玉是一个充满艺术情怀的人物。
他喜欢诗词、音乐和绘画,对美的追求超越了功名和利益。
贾宝玉的形象体现了对艺术与自然的热爱,他在封建社会中渴望自由、温情与真实的感情。
(二)《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代表作品,通过对儒林中一系列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各种人性的缺陷与弱点。
一、刘长卿是范进中的朋友,他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他对范进中的投机行为持有批判态度,但由于他过于单纯和善良,很容易被人利用和欺骗。
刘长卿的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中人们面对诱惑时的无助和脆弱。
二、蒋玉林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官员,他善于权谋,深谙封建社会的规则并利用它们来谋取自己的利益。
他心机深沉,甚至不择手段,表面上看是个成功者,但内心却常常充满了痛苦和猜疑。
蒋玉林的形象勾勒了这个封建社会中角逐权位和地位的黑暗一面。
三、田捕头是一个正直勇敢的人物,他是范进中的朋友。
他不怕权贵,始终坚持正义和真理,为民众维护了权益。
田捕头的形象体现了封建社会中一些人秉持公正和正义的坚守,他是小说中的一个正面形象。
(三)《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作品,通过对儒林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个人命运受到官场和权势迫害的现实。
浅析《儒林外史》中的真假名士
“ 举世皆浊我独清 , 众人 皆醉我独醒 。屈原这 ” 句振聋发聩的诗句 , 凝聚 了中国文人特有的人格魅 力和精 神 品质 。但 是 这 种 本 该 站 在 文化 浪 尖 上 的 自我 清醒意 识 , 由魏晋 时期 的鼎 盛 逐 步 衰 落 , 明 到 清时期 几乎 被 扼 杀 , 在 《 林 外 史 》 形 形 色 色 这 儒 中 的真假 名士 的 身上体 现得 尤 为 明显 。 “ ” 知识 分子 的通 称 , 士则 指 的是 “ 名 士 是 名 知
建统 治者 实 行 的选 拔 人 才 的制 度 有 很 大 的关 系 。 从汉 代就有 察 举 制 度 , “ 有 乡举 里 选 ” 荐举 选 拔 官 吏 , 榜 以德 行 为标 准 , 荐 举 为 辟 , 采 名 誉 , 标 “ 公 故
指名望高而不仕的人。《 礼记 ・ 勒令 》 娉名士 , “ 礼 贤者 。 ( ) “ 士者 , 其 德 行 贞 纯 、 ” 疏 :名 谓 道术 通 明 、 王 者不 得 而 隐居 在 位 者 也 。 二 是 以 学 术 、 文 等 ” 诗 著称 的知名文人。《 吕氏春秋 ・ 尊称》 由此 为天 “ 下名士显人 , 以终其寿。 三是指恃才放达 , ” 不拘小 节 的人 。综 上述 , 所谓 名 士 , 指德 才兼 备 、 是 名声在 外 却又 不为官 的人 。因此 , 他们 具 有独 立 的人 格意 识 , 容易超 越 阶级 的 局 限 ,先 天 下 之 优 而优 , 更 “ 后
论《儒林外史》中的真假名士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以无双妙笔刻画了清中叶儒林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诸色人等皆能现身纸上,其用笔之妙,“如神禹铸鼎,魑魅魍魉,莫遁其形”。
[1]且作者在描写社会中的种种人物时,不先立褒贬,而其人之性质、身份,若优若劣,随作者的行文而尺幅毕现。
此亦是《外史》能在明清小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的原因之一。
在其刻画的诸色人物中,吴敬梓“尤嫉名士”,此因吴敬梓本身即是一位精通六艺经传和诗词歌赋的真名士,他目睹乾隆时期最高之名士亦不过是诗辞笺注考订之辈,等而下之更不足观。
此正是吴敬梓所处之社会环境——轻薄无行之假名士遍地横行,真名士却如凤毛麟角,几不可寻。
吴敬梓为醒世计发愤而作《儒林外史》,嬉笑怒骂、极尽讽刺之能事。
诚如纳川《小说丛话》中所言:“《儒林外史》,名士现形记也”。
[2]本文主要探析《儒林外史》中的真假名士形象。
先秦之时,名士是指德尊望重而不仕的人。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言道:“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郑玄注:“名士,不仕者”;《正义》:“蔡氏云:‘名士者,谓其德行贞绝,道术通明,王者不得臣而隐居不在位者也。
贤者,名士之次,亦隐者也。
名士优,故加束帛,贤者礼之而已’。
” 由是观之,名士居贤者之上,因德尊望重而显其名。
秦汉时,名士的含义逐渐演变为有名望而犹未仕的人。
《吕氏春秋·尊师》篇历举子张等六人为“刑戮死辱之人也”,以“善学”故,“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这里名士的含义便转变为声名显著而未挂仕籍的人,已不能高于“贤者”一等了;《史记·李斯列传》:“诸侯名士可以下财者,厚遗贿之”;《酷吏列传》:“张汤收接天下名士、大夫。
”同样是指有才名而未入仕大人。
至魏晋时,名士之含义又历一变,指的是凡得名早于得官的人,即使已经仕宦显达,也称为“名士”。
此时的名士群体,从东汉末始,便经历着社会动乱,政权更迭,生死无常的临渊之局,他们有感于人生苦短、祸福无常而避祸隐居,谈玄说理,越名教而任自然,作出种种颠覆传统礼教的行为,尚不失风流之旨。
浅析-《儒林外史》中杜慎卿与形象
题目:浅析《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形象目录一、傲慢的名士。
(3)二、优雅的名士。
(4)三、虚伪的名士。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7)浅析《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形象张烁(闽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10级师本三班)摘要《儒林外史》中写的名士不少,但真正像名士的不多。
直到第二十九回,我们才看到一位典型的名士——杜慎卿。
只见他“穿着是莺背色的夹纱直裰,手摇诗扇,脚踏丝履”,走到我们面前,“面如传粉,眼若点漆,温恭而雅,飘然有神仙之概。
”杜慎卿兼有“子建之才,潘安之貌”果是不同凡响。
本文从傲慢、优雅、虚伪三个方面来展示杜慎卿的形象。
关键词:杜慎卿;名士;傲慢;优雅;虚伪在《儒林外史》的名士群里,杜慎卿无疑算得上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是一位真正的名士,和那些招摇撞骗、自吹自擂的假名士不可同日而语。
他似乎是什么都有了,高贵的门第,出众的才华,风雅秀美的仪表,大把的银子,到处有人捧他,到处有人为他抬轿,但是他的生活却空虚而又无聊,杜慎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本文带你走进儒林,走近杜慎卿。
一、傲慢的名士。
杜慎卿待人接物、谈吐举止之间,自有一种名士风度,难怪南京的那些文人学子,众星拱月一般地围在他的身边,杜慎卿出身名门望族,一般的人物不在他眼里。
正如郭铁笔所恭维的:“尊府是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门生故吏天下都散满了。
督、抚、司、道,在外头做,不计其数。
”杜慎卿既是这样一种家庭出身,他的傲视一般官吏也就不难理解了。
极想巴结他的诸葛天申在杜慎卿到金陵的第二天就去拜他,结果杜慎卿不在家。
“一直到三日,才见那杜公孙来回拜”,对于诸葛天申这种“俗人”,杜慎卿心底里是不屑拜见的。
对于自己的才情,他从来就自信满满,对比那些围绕在他身边三教九流的“文人喽罗”他始终是带着鄙夷的居高临下的神气,或者干脆毫不避讳地尖锐地指责。
初次见萧金铉三人时,他“忽然翻出一首诗来,便是萧金铉前日在乌龙潭春游之作,杜慎卿看了,点一点头道:‘诗句是清新’的。
儒林外史所有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所有人物形象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小说,描绘了儒林(指士人之间风波事故)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和他们的命运。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人物形象的相关参考内容的描述:1. 吴敬梓:小说的作者,也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吴敬梓是一个学识渊博、心地善良的书生,但由于家境贫寒,只得靠写作为生。
他热爱学问,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
吴敬梓在小说中的形象被塑造得很圆滑,既有人物的光辉一面,也有不完美的地方,这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真实。
2. 林则徐:林则徐是小说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他是清朝的一位官员,也是一位矢志改革的思想家。
林则徐反对腐败和保守的官员体制,积极推动改革,力图振兴中国。
他以身作则,全力奉献于国家,甚至不惜身家性命,最终导致了他在小说中的悲惨结局。
林则徐的形象展现了儒士的忠诚、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3. 吕洞宾:吕洞宾是小说中的一位道士形象,他是道家的代表。
吕洞宾是一个聪明睿智、机智过人的人物,他擅长化解风波和矛盾,总是以智慧的办法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他的形象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智慧和包容。
4. 范文正:范文正是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代表了一部分士人的形象。
范文正出生在一个贫苦之家,但他自幼立志学习,努力考取功名,最终成功地中了状元。
他是一个聪明、勤奋的人,但在面对权力和利益时,他也展现出不愿妥协的个性。
范文正的形象展现了儒家追求圣贤之德和廉洁奉公的一面。
5. 方甲:方甲是小说中的一个普通庶民形象,他代表了社会底层人群。
方甲是一个聪明机智、乐观向上的人,虽然生活困苦,但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他通过勤劳努力,最终得到了一些收获。
方甲的形象展示了小人物的努力和乐观精神。
以上只是对儒林外史中一些人物形象的简要描述,这些人物具有各自的特点,通过他们的命运和故事,展示了清代儒林中的风云变幻,同时也反映了各阶层人物在封建社会中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和命运。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儒林外史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卷,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儒林外史》中的名士形象
摘要:《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
典型的讽刺小说。
“士”是整部小说的中心;“士”这一特定的文化人阶层的存在蔚
为景观,他们专以学问为事成为普通民众的“士农工商"之首。
“士”的问题一直困
扰着吴敬梓这位身在其中的天才作家,他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士”贤士奇士,名士,八股......可以说是研究中国士文化的集大成者,充分体现了作家强烈的历史理性
和真正的人文关怀:追问功名富贵的依据,以及士人安身立命的依据。
《儒林外史》作为有如此深厚思想蕴涵的小说作品,之所以能跻身“伟大小说”行列,同样在于它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
所以只有了解这些“名士”的人物形象,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更好地把握《儒林外史》产生的重大社会意义和现实性。
关键词:吴敬梓;《儒林外史》;名士形象;
一、综述
(一)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的背景
吴敬样从小受家庭影响,读了很多书,想走科举做官的道路。
早年中过秀才,29岁那年还到滁州参加乡试,但他受了当时社会进步思潮的影响,对程朱理学给
予鄙视,对八股文不感兴趣,喜欢在诗词曲赋小说上下工夫,思想行为与封建统
治者的要求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滁州乡试落第以后,看着许多鹦鹉学舌的鄙儒一
个个高中,而像他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反被斥逐,心中越发气愤。
自此,他与
统治者的距离越来越远,对社会现实也日益不满,特别是对八股取士,恨如仇敌。
大约从36岁以后至49岁以前,他写成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二)《儒林外史》概述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
的讽刺小说。
它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
风气的败坏。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
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
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二、对个别名士形象的分析
(一)分析王冕的人物形象
小说开篇第一回,就借王冕的故事“敷陈大义”“隐括全文”。
王冕“重视文行出处”,是一个学习“古人的诗文”的儒士,他见多识广,博古通今,“不满二十岁,
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是一个具有深厚儒学功底的贤人;并且又是一个看破功名富贵、突破名教限制、看重自然情性的风流之人,
他雨后画荷、自制衣冠,载着母亲在湖边村镇到处玩耍,他保留了自然的本性,
追寻淳朴和谐,具有理想的人格,是魏晋风流的余风。
可以说,王冕兼具了名士
的精神品格,是作者所塑造的,也是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人格。
(二)分析杜少卿的人物形象
杜少卿出身于诗礼世家,家道殷实,“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所以他受
到了良好的儒家传统教育,但是他却有着豪杰的性格,慷概大义,乐善好施,广
结朋友。
他不看重功名富贵,也不专注于科举仕途,这是他对儒家名教的反抗,
也注定了他的矛盾人生。
杜少卿代表的是封建末世的觉醒者形象。
他反抗儒家传统礼教的束缚,倡导
女性解放,个性自由;他反对害人至深的八股取上的科举制度,讲究文由心生,
重视传统继承;他蔑视功名富贵,追求自我的人格独立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
但在那个时代,在封建礼教绝对统治下,他不可能延续自己的反抗,更不能找到出路,他终究会理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他精神的苦闷和迷茫,也决定了他黯然退场的必然。
(三)对“假名士”形象的分析
《儒林外史》中的所谓名士其实是一帮科举制度的派生物,他们或者科场败北,或者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登入仕途,于是就效法古人,结诗社、写斗方、附庸
风雅,充当名士。
表面上风流不羁,实际上却是借此邀声盗名,“曲线”获取功名
富贵。
这些人物主要有三组,围绕三次诗酒“盛会”展开描绘:湖州莺脰湖高士集会、杭州西湖斗方诗会、南京莫愁湖“定梨园榜”。
文人雅集,觥筹交错,诗酒流连,本是极风雅之事,历史上的兰亭集会、醉翁亭集会等著名盛会,都成为千古
传颂的文坛佳话。
但是,《儒林外史》中的三次聚会,却是如此滑稽可笑。
?
西子湖畔也聚集着一帮斗方名士。
以医生兼名士的赵雪斋为首,还有冢宰后嗣胡三公子,头巾店老板景兰江,冒充秀才的盐商支剑峰等人,他们高谈阔论,
拣韵联诗,附庸风雅,以表面上的潇洒来慰藉内心对功名富贵的欲求。
他们羡慕
赵雪斋:“这雪斋先生诗名大,府、司、院、道,现任的官员,那一个不来拜他?”这就道出了他们当名士的真实目的。
但是,“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赵爷各样好了,到底差一个进士。
不但我们说,就是他自己心里也不快活的是差着一个进士”。
流露出这帮标榜“不讲八股”的名士们内心深处的悲哀。
而这次聚会,胡三先生的悭吝,犹如插科打诨一般,穿插其中,酸气逼人,“至今读之尤令人呕出酸馅”。
“莫愁湖高会”的导演是杜慎卿。
这是一个出身名门的世家子弟,不但外表温
文尔雅,而且为人豪爽、颇有才气、风流自赏,“飘然有神仙之概”。
但比之斗方
诗人,他有许多真性情在里面。
比如,他看不起萧金铉之类的斗方名士,也不屑
于做假名士那些冒充风雅的“故套”;对朝政敢于发些不同流俗的议论,赞扬永乐
夺位,批评方孝孺迂阔古板等等。
最有意思的是他主持召集阖城旦角,每人做一
出戏,评出色艺俱佳者,定梨园榜。
虽是空虚无聊之举,但也别具一格,不失为
一件风流雅事,足见其风流倜傥。
当然,他也有一些精神空虚和虚伪做作之处,
他顾影自怜,“太阳地里看见自己的影子,也要徘徊大半日”;他一面称隔着三间
屋也能闻见女人的臭气,一面却迫不及待地纳妾;他表面声称“朋友之情,更甚于男女”,实际上是酷好男风。
不过,瑕不掩瑜,在伪诈横行、迂腐穷酸的士林中,他的存在也带来了一丝清新之气。
可惜的是,他最终没有逃脱八股的樊笼,竟去
做了官。
三、结语
《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核心线索,批判了假名士,赞扬了真名士。
人生
不以功名富贵为目的,而是追求自身理想,人格独立,这是作者心中的向往。
它
描绘了一批真名土在道家超脱潇酒下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揭露了迷恋功名富贵的
人被重用,有志于家国天下的知识分子被排斥于社会精英之外无所作为的现象,
表达了作者对整个封建制度的控诉,预示了封建统治走向灭亡的必然。
一部《儒
林外史》揭示了功名富贵下的众生万象,揭示了儒道相济的潮流趋势,深刻探讨
了知识分子生存的凄惨状况以及渺渺无边的前途。
【参考文献】
[1]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资料[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 56-59
[2]秦川.《儒林外史》中的名士[J] .《九江师专学报》, 1994(2)
[3]吴敬梓.儒林外史[M]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4}陈美林.吴敬梓的家世对其创作的影响[J] .《文学遗产》,1985(1) : 107-115 [5]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290-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