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量度形容词_陆俭明
表比较的“没有”句句型探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8年第1期表比较的“没有”句句型探析杨惠芬“没有”或“没”(为叙述方便,下文只写作“没有”)用于比较,其语用规律目前研究得尚不够,有些问题在语言学界还缺乏共识。
本文拟从分析表比较的“没有”句句型入手,对其语义及语用规律进行探讨,以期对汉语教学有所裨益。
“没有”用于比较,主要词义有二:一是表示“不如”“不及”,二是表示“没达到”“不够”。
下面分别按词义及用法的不同列出句型,并进行分析。
一 表示“不如”“不及”基本句型是“A没有B+比较语”。
这种句型的比较语有六种情况,按比较语的不同还可以分为以下六种句型。
句型(一) A没有B+形容词(1)他还没有我的孙子大呢!(老舍《张自忠》)句型(二) A没有B+动词+得+形容词(2)船没有人跑得快。
(黄新庭《喧啸的柴林》)这种句型可变化为A+动词+得+没有B+形容词。
例(2)也可说成:船跑得没有人快。
句型(三) A没有B+主谓结构(形容词谓语)121(3)该花销的,男子汉没有她气魄大。
(王润滋《内当家》)这种句型可变化为A+小主语+没有B+小谓语(形容词)。
例(3)也可说成:男子汉气魄没有她大。
句型(四) A没有B+“有+名”结构(如:有意思、有水平、有魄力、有精神等)(4)这本书没有那本书有意思。
句型(五) A没有B+动宾结构(5)神仙都没有我享福。
(老舍《四世同堂》)句型(六) A没有B+助动词+动词/动宾结构(6)他没有他哥哥会算计。
(7)他妻子还没有他会烧饭呢!在这6种句型中,最常用的句型是(一)(二)(三),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是比较语中都有形容词。
其类别包括:量度形容词、单音节或双音节形容词以及一些中性形容词。
下面按不同类别对其使用范围和语用规律进行具体探讨。
1.量度形容词所谓量度形容词,按照陆俭明先生的观点,是指能用来说明大小、多少、长度、高度、宽度等量度的形容词,①大都是成对的。
常用的有15对,即:大小、多少、长短、宽窄、高矮(低)、厚薄、重轻、深浅、快慢、早晚、粗细、远近、贵贱(便宜)、胖(肥)瘦、硬软。
陆俭明:语文课程所担负的任务与责任——兼说提升国民个人语言能力的意义
陆俭明:语文课程所担负的任务与责任——兼说提升国民个人语言能力的意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各类所需之人才,每门课程都要为达到此教育终极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各门课程有各门课程所担负的任务与责任。
语文课程承担的任务与责任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得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将孩子送进学校?孩子进学校首要的任务是识字,学文化,学习掌握好母语书面语;同时能学习掌握好一到两门外语。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不断地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包括历史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才能用娴熟的书面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世界公民,才能为国家办更多的事情。
让孩子识字、学习掌握好汉语书面语,这个任务、这个责任就落在语文课身上。
语文课程的任务大致有三:第一,“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好书面语”,以逐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第二,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文学素养,能逐步以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鉴赏文学艺术作品;第三,使学生不断受到真善美的教育与熏陶,具体说即不断接受中华文明、世界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述三个任务中,语文课程首先需要完成的是第一个任务,这一任务完成好才能确保第二、第三项任务的完成。
而这个任务,即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只能由语文课程来承担和完成。
因此,语文课程的定位就应该落在“逐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上。
这种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语言理解方面,无论是读或听,都要能一下子抓住对方表达的主要内容。
这是第一步的要求;再进一步,能品鉴一篇文章、一席讲话,好在哪里或者不好在哪里。
二是语言表达方面,无论是说或写,都要做到文从字顺。
这是起码的要求;再进一步,要在语言表达上做到得体、到位。
具体说,要懂得在什么场合、什么情景,在什么人物身上,当表达什么意思时,需要选用什么样的词语,什么样的句式,什么样的句调、语气。
三是有实际的语文纠错能力,具体体现在无论是看别人的或是自己的文字,能凭语感初步判断一个句子的正误与好坏,一个词语、一种句式在使用上恰当与否,并能有改正的能力。
陆俭明_配价语法理论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配价分析的实际应用陆俭明零、引言一提到配价理论、配价分析,有的老师还可能压根儿不知道;有的老师虽然知道,但总觉得那是语法学家用的术语,我们从事基础语法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用不上。
其实不然。
譬如说,如果有学生问: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大家可能会很快作出回答:那是因为“老师”和“教师”意思不一样呗。
那学生可能又要问:“导师”和“老师”的意思也不一样,那为什么“他是王刚的导师”、“他是王刚的老师”又都能说呢?可见这里边并不只是“意思不一样”的问题,这里边还有些微妙的问题。
要解释、回答上面学生所说的现象与问题,就用得上配价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本文就想通过实例来说明配价理论与配价分析在基础语法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有用。
在具体论述之前,还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下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
大家在中学里都学过化学。
化学里在讲元素时,都讲列“价”(英文valence,法文valence,德文Valenz)的问题。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就是从化学中借用来的,就是借用的化学中“价”的概念。
化学中提出“价”(亦称“原子价”,或称“化合价”)的概念为的是说明在分子结构中各元素原子数目间的比例关系。
取氢原子为一价,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能和多少个氢原子相化合,或者能置换多少个氢原子,那么该元素就是多少价。
如水分子式(H20)中一个氧原子总是跟两个氢原子化合,所以氧的原子价是二价。
最早把化学中的“价”明确引入语法研究中的是法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Lucien Tesnère,亦翻译为特尼耶尔、泰尼耶尔、特斯尼埃)。
①当初特思尼耶尔在语法学中引进“价”这个概念,是为了说明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种不同性质的名词性词语NP。
动词的价就决定于它所支配的不同性质的NP的数目。
动词可比作带钩的原子,它能钩住(即支配)几种性质的NP,那它就是几价动词。
再谈要重视对新的语言事实的挖掘_陆俭明
提要我们要继承陈望道先生研究上的探索创新精神,其中就包括望老所说“研究修辞要注意新的修辞现象”、“要搜集新材料”,这也就是要重视新的语言事实的挖掘。
挖掘语言事实一般出于三种需要———或是为了证实,或是为了证伪,或是为了探究有意思的语言现象。
文章举实例说明在运用和挖掘语言事实时要注意三点:一是不要炒冷饭,要尽量运用新的语言事实;二是要注意挖掘和运用很有说服力的语言事实;三是要注意挖掘和发现有价值的语言事实,包括前人从未注意到的语言现象、隐性的语言事实、最简单和最带有普遍性的语言现象以及有特殊语法价值的词语。
关键词语言研究语言事实再谈要重视对新的语言事实的挖掘*陆俭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北京100871)当代修辞学2013年第1期(总175期)*本文根据本人在“第四届望道修辞学论坛”(2012年12月1日,复旦大学)上的报告改写成稿。
(编者按:作者2007年曾发表《要重视语言事实的挖掘与描写》一文,见参考文献(陆俭明2007a )。
)一、引言陈望道先生是我们前辈学者中的学术大家之一,他在汉语修辞学、汉语语法学等多个语言学分支学科中都有奠基性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修辞研究中,望老可谓是我国现代修辞学之父,其研究特点是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
望老生前在谈到修辞研究也好,语法研究也好,都一再提醒我们“要搜集新材料”。
望老指出:“学问是从实际来的,实际情况是复杂的、变动的。
”“要搜集新材料,要有新的概括,最好不要‘炒冷饭’。
”(陈望道2011:378)望老又说:“研究修辞要注意新的修辞现象。
”(陈望道2011:376)“我们的憧憬原本不是在守成,而是在创新。
……总之,不当注意空谈,而当注意实际;不当偏重过去,而当偏重将来;不当单看固定,而当留心进展。
”(陈望道2001:255-256)望老的研究充满了这种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我们要继承望老研究上的这种探索、创新精神,其中就包括望老所说“研究修辞要注意新的修辞现象”、“要搜集新材料”,这也就是要重视对新的语言事实的挖掘。
从认知角度看空间维度词“宽”的语义演变
从认知角度看空间维度词“宽”的语义演变本文以空间维度词“宽”为研究对象,从历时层面考察“宽”的语义演变机制。
首先分析“宽”的原始义与原型义,然后确定“宽”语义发展的两条途径——直线型与辐射型,最后在明确“宽”语义发展途径的基础上,探索“宽”的隐喻义及其演变机制。
标签:空间维度词“宽” 认知理论隐喻一、引言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证明了一条重要原则:语言的结构受人类认知特点的制约。
人们总是用在自己身体与外界事物的互动中获得的经验去理解客观世界,人类的身体是人认识其他事物的出发点。
语言中的意义“并非植根于客观的真值条件或严格、精密、符合科学认识的知识,而是某个言语社团(或整个人类)共有的日常经验[1]”。
时间和空间领域是所有事物包括人类存在的两个基本领域,在人类认知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二十多年来,认知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都注意到,人们往往从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基本范畴出发去认识其他抽象的事物,许多表示抽象或复杂概念的词语都由空间和时间的词义引申而来。
许多研究还表明,几乎在所有的语言中,表示时间的词语都来自空间。
[2]可以说对空间领域的研究在人类认知世界中处于核心地位。
空间维度词是对具有一定形状的事物的特定部位或部分所占据的空间的量进行说明的词语,现代汉语中的空间维度词主要包括“大、小”“长、短”“宽、窄”“高、低”“粗、细”“厚、薄”“深、浅”等。
本文选取“宽”加以讨论,试图说明“宽”字的语义演变与隐喻机制的联系。
任永军简单列出了“宽”的隐喻义,但没有阐述隐喻义产生的具体过程,伍莹分析了“宽”的空间义与隐喻机制的关系,但更多研究“宽”的空间义,二者的研究都集中在共时平面。
本文重点探析“宽”字的语义演变过程,从而更清晰地勾勒出其隐喻义演变的具体过程。
二、“宽”的原始义与原型义叶蜚声、徐通锵(1997)认为“一个词在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是单义的,词的这种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作本义,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这些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作派生义。
时间表达的语法差异及其认知解释_从_年_月_日_的同类性谈起(1)
陆丙甫 屈正林
提要 语法学界一般把“年 、日 ”和“月 ”分别看作量词和名词 。这跟人们的语感很不一 致 。本文根据马庆株 (1990)提出的 “序量词 、基量词 ”概念指出 :作为序量词 ,“年 、月 、日 ” 之间并没有区别 ,这样可解释一般人把三者看作同类词的语言直觉 。在此基础上 ,本文以序 量词为参照点 ,对时间表达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 ,从大时间单位“世纪 ”到小时间单 位“秒 ”,相应词语的语法性质呈现出连续性的渐变 。这些单位都有序量词形式 ,但大单位 同时具有名词形式而没有相应基量词 ,小单位同时具有基量词形式而没有相应名词 。本文 也对此现象从认知角度作了尝试性解释 。
关键词 时间表达 序量词 词类 语言直觉 语言临摹性
一 导言 :何谓“准量词 ”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丁声树等 , 1961)把“年 、日 、天 、号 ”看作准量词 ,而把表时间的 “月 ”看作名词 。陆俭明 (1987) 对这一结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说明 ,主要理由是“月 ”不能 直接后置于数词构成数量结构 (“三月 ”是表月份的名词而不是数量结构 ) 。陆俭明 ( 2001) 后来改变看法 ,认为这个“月 ”是名词兼量词 ,但是这个观点尚未被广泛认同 ,如标注词性的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2004)中仍把表时间的“月 ”标为“名词 ,计量单位 ”。 虽然陆俭明 (1987)跟《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一样把表时间的“月 ”处理为名词 ,但没有把 “年 、日 、天 、号 ”看作“准量词 ”,而是直接看作量词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把“年 、日 、天 、 号 ”处理成准量词的原因是它们跟数词之间不能“补上 ”一个量词 ,并且两者结合所构成的 数量结构通常后面不需要带名词 。 朱德熙 (1982: 50) 把不需要量词就能跟数词直接结合的名词 ,如“两县 、三站 、一世纪 ” 中的“县 、站 、世纪 ”看作“准量词 ”。朱德熙认为准量词和典型量词一起出现时 (如“两个
英语空间维度形容词习得的量化研究
英语空间维度形容词习得的量化研究作者:***来源:《现代语文》2019年第02期摘要:通过两种不同任务类型的测试,从理解和输出两方面来考查中国学生空间维度形容词的习得情况,并结合二语习得和认知语义学对数据结论进行解释。
实验表明:只有约60%的受试掌握空间维度形容词并能熟练运用NA表量构式;在NA表量构式中,学生多使用积极维度形容词,同时在句子翻译中,消极维度形容词几乎没有出现;部分学生在短语与句子测试部分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构式。
关键词:空间维度形容词;NA表量构式;二语习得;认知语义空间维度形容词(spatial dimensional adjec-tives)是具有空间表达意义的形容词(李宇明,1999),它可以计量事物的一维或二维平面属性(如长短、高低、深浅、宽窄、厚薄等)、三维立体属性(如大小、粗细等)以及事物间距离。
人类通过度量事物的空间属性,了解其空间特征及与其他事物的位置关系,从而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把我们感知的客观世界具像化。
空间量度的描述离不开数量短语。
数量短语由数词和量词构成。
在现代汉语中,要表达事物的空间量时,存在两种表量构式:“AN表量构式”与“NA表量构式”(罗思民,2014)。
其中,A代表空间维度形容词,N代表数量结构或名词短语,相较而言,AN构式出现频率低,用法有限制;NA构式使用频率高,用法比较自由(邢福义,1965;陆俭明,1989;李宇明,1999;智红霞,2007)。
在世界语言中,有的语言有“NA表量构式”,有的无“NA表量构式”,且“NA 表量构式”所表意义存在“绝对量”和“相对量”差异(罗思民,2014;Schwarzschild 2005;Sawada & Grano,2011)。
因此,笔者选取在各语言中普遍存在的“NA表量构式”为重点。
不难发现,虽然国内外有众多研究者从结构、语义、认知、类型学等方面对数量形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从二语习得角度来分析表量构式的论著还不多见。
“名词+量度形容词”结构研究
“名词+量度形容词”结构研究作者:张菲霏张黎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8期摘要:本文对“名词+量度形容词”结构进行了基于语料的分析,认为结构中的形容词通常是表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极少数情玩是表消极意叉的形容词,有时候是=者对举;结构中的名词主要包括器具、生物构件、消费物、创造物、植物、动物等语义类别,且各种语义类别进入该结构的频率不均等:名词N和量度形容词A存在一定的选择限制条件;偏正式NA结构和主谓式NA结构在句法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量度形容词偏正结构选择限制差异比较引言“名词+量度形容词”结构存在两种结构类型,一种是主谓结构,如“老李胳膊粗”,意为“老李胳膊很粗”;另一种是偏正结构,如“巴掌大”,是指“像巴掌那么大”,这里的名词N用作状语修饰后面的量度形容词A。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第二种情况的NA结构。
本文以北大语料库中检索到的相关语料为基础,对该结构中的语义及句法特征进行分析。
论文还对NA偏正结构和NA主谓结构的差异做了比较。
一、NA结构中的形容词A能进入NA短语的形容词是个封闭的类,限于含有[+量度]语义特征的量度形容词。
据陆俭明(1989),量度形容词是描述事物体积、面积、长度、宽度、厚度、高度、深度、距离、重量、速度、时间、价格、数量等的形容词,也就是就是表示量度的形容词。
量度形容词基本都是单音节的、成对的,可分为相对的两组,一组是往大里说的,一组是往小里说的。
前者如大、粗、长、宽、高、厚、深,我们暂且称其为积极形容词;后者如小、细、短、窄、低(矮)、薄、浅,暂且称其为消极形容词。
通过对语料的搜集整理我们发现,可进入此类NA结构的A主要由积极形容词充当,极少情况是由消极形容词充当,有时候还可以两者成对出现,如“大小、粗细、长短、宽窄”等。
下面分别对这三类NA结构进行说明。
参考文献:[1]董晓敏,“名词+形容词”估量短语,北京:世界汉语教学,2005,(3)[2]黄国营,石毓智,汉语形容词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现象,中国语文,1993,(6)[3]陆俭明,说量度形容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3)[4]邢福义,测估词语+反义AA,北京:世界汉语教学,2009,(1)[5]邢福义,谈“数量结构+形容词”,中国语文,1965,(1)[6]张国宪,略谈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淮北煤师院学报,1983,(1)[7]张云秋,现代汉语的语境选择限制对其后“X”的词性及语义选择的影响,哈尔滨:求是学刊,1990,(4)。
韩语背景CSL学习者量度形容词的混用分布特征分析——基于国别化中介语语料库的调查
轻、 近、 慢 。从 意义 上 看 , 这些 形 容 词有 的用 来 说 明体积或 面积 的 , 如‘ 大、 小’ I . . …・ 有 的是用 来 说 明数量 的 , 如‘ 多、 少’ 。概括 起来 , 这些 形 容词 都 是 表示量 度 的 , 含有 [ + 量度] 的语 义特 征 , 所 以我
社科青年基金项 目“ 基 于词价理论的 第二语言词; 1 2 教 学的应用研 究” ( 1 l Y J A 7 4 0 0 9 0 ) ; 北京语 言大学校级项 目“ 单音量度
形 容 词 的词 义衍 化 与 语 义 迁 移 研 究 ” ( 1 2 Y B B 0 2 )
别 化 中介语 语 料库 , 对 韩语 背 景 C S L学 习者 习得
汉 语量 度形容 词这 一语义 类 聚的混用 情况进 行调 查 与分 析 。研 究重 点描述 量度 形容词 之 间的混用 分布特 征 ( 涉 及混 用 频率 、 误用方向、 混 用 词 际关 系、 混 用等 级 、 混用语义类等 ) , 并 以空 间域 和数 量域 的量 度 词 的 混 用 分 布 作 为 具 体 案 例 深 入 分
( 2 ) 弟弟比他的朋友更【 大】 。( 高) 在 汉语 中 , 量度 形容 词语 义差异 较大 , 是易 于 区分 的词 , 但 在 中介 语 系统 中却是易 混淆 对象 , 张
博 站在 中介语 的立 场 、 着 眼 于 目的语 理解 和 使 用
中 的词语 混 淆现象 提 出“ 易混 淆 词 ” , 认 为易 混 淆
2 0 1 3年 3月
鲁东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L u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J o u ma l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陆俭明著北京⼤学出版社2005年,北京⽬录绪论0.1 关于语⾔0.2 关于汉语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0.4 语法和语⾳、语义0.5 关于语法单位0.6 三组重要的概念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第⼀章词类研究第⼀节汉语词类研究1.1 汉语词类问题⼀直被认为是个⽼⼤难问题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1.4 各家词类数⽬多少简析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第⼆章汉语句法分析第⼆节层次分析法2.1 句⼦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2.3 关于层次分析法2.4 运⽤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个问题2.5 层次分析法的作⽤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第三节变换分析法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3.5 变换分析的作⽤3.6 变换分析的局限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4.2 关于语义特征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4.5 关于“v有……”格式4.6 关于“形容词+ (⼀)点⼉!”祈使句式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第五节配价分析法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5.2 “喝啤酒助学⽣”和“喝啤酒的⽅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5.4 “放了⼀只鸽⼦”和“飞了⼀只鸽⼦”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介词结构修饰吗?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6.1 为什么“只吃了⼀个⾯包”⾥的“⼀”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第三章范畴研究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7.5 ⾃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节汉语虚词研究8.1 关于虚词⽤法的研究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法——⽐较分析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研究9.3 关于切分、语⾔单位同⼀性的认定、分类9.4 再说层次分折9.5 两种描写模型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9.8 乔姆斯基理论与汉语研究9.9 ⽤乔姆斯基理论重新分析“NP+的+VP”这⼀名词性结构第⼗节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10.1 功能学派的兴起及其渊源10.2 功能学派⾯⾯观10.3 关于主语和谓语、主位和述位、话题和陈述10.4 “我不知道她不在家”和“我不希望她不在家”10.5 关于“汉语式话题句”10.6 汉语和英语在“东西”“南北”说法上的差异10.7 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问句时⽤“是”和⽤“不”的差异10.8 对双宾结构的再认识第六章汉语语法应⽤研究第⼗⼀节中⽂信息处理中的语法研究11.1 关于中⽂信息处理11.2 中⽂信息处理中的“字处理”11.3 中⽂信息处理中的“词处理”11.4 中⽂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11.5 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策略11.6 基于统计的“句处理”策略11.7 实现中⽂信息句处理的策略第⼗⼆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2.1 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12.2 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12.3 语法教学教什么?.12.4 语法教学怎么教?12.5 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第⼗三节中学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3.1 关于中⼩学的语⽂教学13.2 语⽂教学改⾰肋当务之急——树⽴新的教学理念13.3 语⽂课中讲授语法知识的⽬的13.4 语⽂课中需要讲授哪些语法知识?13.5 语⽂课中怎样讲授语法知识?13.6 针对语⽂教学的语法研究结束语——应有的研究素质索引后记绪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是在同学们先前学过的“语⾔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基础课程的有关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所开设的⼀门专题性的选修课程。
陆俭明
陆俭明,男,1935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国际著名语言学家。
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著有《陆俭明自选集》、《现代汉语句法论》、《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现代诒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选集》、《现代汉语虚词散论》等。
在我们语法课的书单上,这本书被列为了重中之重,老师说:如果只要买一本语言学的书,那就是这本书!但是注意,这本书不是一本快速浏览式的通俗读物,也不像以上提到的书——兴致来了几乎能一口气读完。
它红楼梦一样,如果你想两天读完红楼梦,那么很快就被其中的繁文缛节弄得看不下去了。
同样,这本书不适合飞快地阅读,因为其概念密度相当大,想快又快不了的感觉是很痛苦的。
请用品茶的心态慢慢阅读这本书,比如,我把书中比较分析比较繁杂的例子标记出来,有点空闲的时候,就读上一个例子的分析,也会感到在思路和方法上颇有收获的!成果内容简介本书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国家教学名师、北京大学中文系陆俭明教授和沈阳教授合作,在为北京大学本科生多年开设全校通识课“汉语和汉语研究”讲义的基础上,经过修改和补充写成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普及性读物。
本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列入“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于2003年出第一版,2004年出第二版,面向全国和国外的汉语学习者和爱好者发行。
迄今本书已印刷6万册(根据版权页印刷次数计算)。
本书曾获得北京大学2005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和2006年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等多个奖项,是近年语言学研究普及类读物中影响最大的最品。
1. 本书篇章结构和基本观点本书如书名所示,主要内容包括十五讲:除了前面第一讲“关于汉语”和第二讲“汉语研究概述”外,后面十三讲分别介绍了当代语言学的一些主要的理论方法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些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结构理论”、“变换理论”、“特征理论”、“配价理论”、“空语类理论”、“移位理论”、“约束理论”、“指向理论”、“范畴理论”、“认知理论”、“语用理论”、“类型理论”,最后还讨论了汉语研究和应用的问题。
陆俭明_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1)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跟大家所熟知的英语、俄语、日语等相比较,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一些特点。
一、语音上的特点就现代汉语语音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汉语属于有声调语言。
音节的高低升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例如“妈”、:麻”、“马”、“骂”,他们的声母和韵母相同,声母都是[m],韵母都是[a],就因为音高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在书面上就写成四个不同的汉字。
这种区别意义的音高就叫“声调”。
就汉语标准语说,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四声”。
有的方言有9个声调,如广州话;有的方言有7个声调,如苏州话;有的方言有6个声调,如客家话;也有的方言是5个声调,如合肥话。
我是苏州人,大家不妨听一听苏州的7个声调:阴平高阳平穷阴上古阴去肺阳去洞阴入不阳入夺汉语里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几个音节连读时,有的会发生变调。
例如普通话里上声跟上声连读时,前一个上声会变成类似阳平的35调。
如“土改”跟“涂改”在读音上差不多,而原先“土”是上声字,“涂”是阳平字。
(二)汉语音节分明,构造简单而有规律。
汉语是单音节性很强的语言,音节特别分明。
汉语以音节为基本的表意单位,每个音节都有意义;汉语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基本上都是单音节的。
因此汉语历来看重音节的分析。
对汉语音节的分析,除声调外,历来把一个音节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
声母是指一个音节开头的那个辅音,韵母是指声母以后的以元音开始的整个部分。
拿“天”(tiān,[t‘ian‘‘])来说,其中t[t‘]是声母,ian[ian)就是韵母。
汉语中有的音节开头没有辅音,譬如“安”(ān,[]),这个音节一开始就是一个元音o[a],但我们设想它开头也有一个声母,只是那个声母是个零(记作o),这种声母就叫做“零声母”。
建立了“零声母”这个概念,汉语的音节分析就变得极为简单明了了,那就是任何音节都可以分为三部分:二、词汇上的特点’就现代汉语词汇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在古代汉语里,单音节词占优势;在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优势。
“名词+量度形容词”结构研究
情 况 是 由消极 形 容词 充 当 . 时 候 还 可 以两 者 成 对 出现 , 有
于 语 料 的 分 析 ,认 为 结 构 中 的 形 容 词 通 常 是 表 积 极 意 义 的形 容 词 . 少数 情 况是 表 消极 意 义的 形容 词 , 时候 是 极 有
二 者 对 举 : 构 中 的 名 词 主 要 包 括 器 具 、 物 构 件 、 费 结 生 消
(0 5 曾 注 意 到 这 种 现 象 并 举 两 例 : 薄 (2 巾 )头 发 20 ) 丝 3生 、 丝 细 ( 纤 维 ) 我们 在 北 大语 料 库 中未 能检 索 到 名 词和 的 。
其他 消极 形 容词 组 合 的用 例 。
对 于 NA中 的 A多 为 积 极 形 容 词 、 消 极 形 容 词 极 少 出
如“ 小 、 细 、 短 、 窄 ” 。 下 面分 别 对 这 三 类 N 大 粗 长 宽 等 A结
构进行说明。 11 为 积 极 形 容 词 “ 、 、 、 、 、 、 ” .A 大 粗 长 宽 高 厚 深 。例 如 :
物 、 造 物 、 物 、 物 等 语 义 类 别 , 各种 语 义类 别进 入 创 植 动 且 该 结 构 的 频 率 不 均 等 ; 词 N 量 度 形 容 词 A存 在 一 定 的 名 和
桶大 窗户大 床大 指 甲大
屁股大 瓜子大 头发粗 蚕豆大 邮票 大 茶 杯大
名片 大
饭 盒大
扣子 大
巴掌 大
乒 乓球 大
偏 正 结 构 选 择 限 制 差 异
铜钱 大
明信 片大 脖子粗 铅 笔 粗 小 腿 粗
N 粗 : 口 粗 麻 袋 粗 水 桶 粗 胳 膊 粗 萝 卜粗 + 碗 手 指 粗 筷 子 粗
陆俭明
(近300篇,以下列出主要篇目):1.现代汉语中一个新的语助词“看”,载《中国语文》1959年10月号。2.对《关于“和”的用法》的一些意见(与侯学超合写),《中国语文》1961年2期。3.关于“无论、不论”的用法(与侯学超合写),《中国语文》1961年5期。4.“的”的分合问题及其他,载《语言学论丛》第5辑,1965年。5.谈谈跟“的”字有关的几种语病,《中国语文》1979年3期。6.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载《中国语文》1980年1期。7.“还”和“更”,载《语言学论丛》第6辑,1980年。8.“程度副词+形容词+的”一类结构的性质,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2期。9.关于汉语虚词教学,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4期。10.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载《中学语文教学》1980年11期。11.论左右句子意思的因素,载《新疆大学学报》1980年4期。12.分析方法刍议,载《中国语文》1981年3期。13.“更加”和“越发”,载《语文研究》1981年1期。14.关于定语易位问题,载《中国语文》1982年3期。15.析“像……似的”,载《语文月刊》1982年4期。16.副词独用刍议,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2期。17.由“非疑问形式+呢”造成的疑问句,载《中国语文》1982年6期。18.关于定语和状语的区分,载《汉语学习》1983年2期。19.汉语中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载《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3期。20.关于零句和整句,载香港《语文杂志》1983年11期。21.虚词,见《现代汉语讲座》,知识出版社,1983年。22.副词独用考察,载《语言研究》1983年2期。23.“的”字结构和“所”字结构,见《语法研究和探索》(1),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24.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载《中国语文》1984年5期。25.由指人的名词自相组合造成的偏正结构,载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网上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 研究网上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 句法结构研究 • 虚词研究 • 句子研究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问题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引言
结合计算语言学进行汉语语法研究
未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将结合计算语言学进行深入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语料库方法对汉语语 法进行定量分析和模拟,为汉语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目的和背景
01
推广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网上课件旨在向广大学生和研究者普及现代汉
语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02 03
适应信息化教学需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课件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该课件的 推出适应了这一趋势,为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学习资 源。
传承和发扬陆俭明学术思想
陆俭明先生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界的泰斗,其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对现代 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该课件的推出有助于传承和发扬陆俭明 的学术思想,推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发展。
课件内容概述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课件详细介绍了现代汉语语法 的基本概念、词类、短语、句 子成分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 建立扎实的语法基础。
现代汉语语法与汉语教学的关系
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在现代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汉语的基本结构和规律,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汉语副词的数量主观评价
《语言研究》年第期总第期汉语副词的数量主观评价董为光华中理工大学关键词副词数量修饰关于副词的数量主观评价作用, 陆俭明、马真《修饰数量的副词》一文有过这样的阐述“现代汉语里, 有一部分副词可以用来修饰数量词, 以表明说话人对某数量的看法和态度。
例如‘他吃了几个’‘五个。
’这个回答只是客观地说明他所吃的数量。
如果在‘五个’前加上‘才’ , 说成‘才五个’ , 这就伴有说话人对那个数量的主观态度, 即表示在说话人看来五个不算多。
①”《修饰数量的副词》把直接修饰数量结构的副词分为“言够” , “言多” , “言少” , “等量” ,“估量” , “实量” , “总计”等七类, 作了较全面的语法、语义分析。
本文拟在二位先生的基础上, 就说话人数量表达的主观程度、语用特点、心理背景等问题, 对上述七类副词作进一步的探索。
我们把副词参与数量表达的格式分为客观式和主观式两种。
客观式以“就事论事”的平允态度, 肯定地提出对数量的意见, 仅仅涉及数量间或显或隐的联系。
即副词数量结构—数量关系数量。
“等量”类副词表示数量的等同关系。
如我们都五本。
他五本, 我也五本。
“总计”类副词表示数量是加合的结果。
如我们一行共十五人。
你买衣服花了多少钱总共三百元。
主观式则可以表述为副词数量结构—主观评价态度数量。
从评价的复杂程度看, 主观式分为两个次类直指评价和参照评价。
直指评价只针对数量大小本身而不及其余。
“估量”类副词就是这样, 它给数量附加“猜度” , “游移” , “限定”等主观色彩, 但仍显得比较单纯。
如这老汉约摸六十岁。
那树苗长到大概二尺高的时候就该移栽了。
窗台上常有小鸟觅食, 也许三五只, 也许七八只。
今天这么热, 最少三十八度。
我去去就回, 顶多二十分钟。
参照评价总是要联系到被评价数量以外的某个因素, 所以更复杂, 主观性更强。
“实量”类副词在肯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同时, 还表达了对某种客观情况或主观估测的回应。
如你数清楚了, 当真十个人谁说我数错了, 他们的确十个人别看他个儿不高, 今年真的十八了。
《现代汉语语法教程》-陆俭明(自用读书笔记)
第一章词类研究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
所谓“词的语法分类”,是说语法研究中的词类是词按照其各自语法功能的不同而分出来的类别。
对于划分词类,前人曾提出过三种依据:词的形态,词的语法意义,词的语法功能。
但就划分汉语词类来说,最佳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
如果按照词的形态来进行词的语法分类,适用于印欧语系那样有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的语言,但不适合于汉语,因为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
如果根据词的语法意义来划分,词的意义优两种,一种是概念义(认知义),一种是语法意义(语法范畴义),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但是语法意义层面太多,极为复杂,具体划分起来难易操作(如“事物”与“什么”指的事物,外延很大。
)所以,从现实来说,还是需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来划分词类:(1)吕叔湘先生说过“区分词类,是为的讲语法的方便、为了讲语句组织。
”陈望道先生也曾指出“划分词类就是‘为了研究语文的组织,为了把文法体系化,为了找出语文组织跟词类的经常而确切的联系来。
’”是的,划分词类确实就是为了研究语法、讲解语法,如“小王吃苹果”体现了“名词+动词+名词”这种词类序列。
(2)从词的二维关系来看,组合关系/配置关系(横向)和聚合关系/会同关系(纵向),词类确实是按照词在句法结构中起的作用(即词的语法功能)所分出来的类。
(3)依据词的形态分类,实质上就是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分类。
英语中加后缀s表复数,虽然形态变化,但是在句子里的语法功能是一致的,同时也有单复同形的词语,虽然没有形态变化但功能依旧一样。
我们能根据形态划分词类,是因为形态反映了功能。
形态不过是功能的标志(朱德熙)。
词的语法功能是词的语法意义的一种外在表现,而词的形态又是词的语法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
划分依据:①词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如作主语、谓语等;②词跟词结合的功能,如前加“不、很”或后带“了、着”等;③词所具有的表示类别作用的功能,实际就是词的语法意义,如计数功能、指代功能、连接功能等。
“有”字比较句形容词性比较值的不对称现象
“有”字比较句形容词性比较值的不对称现象“有”字比较句的典型句法形式是“α+有+β+φ”(肯定式)和“α+没有+β+φ”(否定式),φ是比较的结果,即比较值。
在肯定式和否定式中充当比较值的形容词呈不对称分布状况。
肯定式中单音节形容词居多,否定式中单双数量相当,性质形容词在否定式中居多,状态形容词只分布在否定式中,负向的形容词也仅出现在否定式“有”字比较句中充当比较值。
造成这一不对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句法、语用、语义及认知等因素的相互制约。
标签:“有”字比较句形容词性比较值不对称一、引言比较句是对事物之间存在的量的差异如数量、体积、性质等性状以及存在的程度差异等进行比较的句子。
现代汉语中表比较意义的句法结构很多,其中“有”字比较句是表示比较的一种特殊句法结构。
例如:(1)这花开得有碗口那么大。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2)这条鱼足足有四斤重。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3)这座楼没有那座楼高。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4)她眼光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5)他们那里没有这儿这么冷。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表比较的“有”字句的肯定式表示两种事物的性质或数量在某一方面相同或相似,也就是说,α和β两种事物相比较时,以β为标准,α达到了β的标准,其典型句式是“α+有+β+φ”;否定式表示两种事物或性质在某一方面不相同或不相似,其典型句式是“α+没有+β+φ”。
刘月华(2001)认为:“这种格式所表示的意义是A达不到B的程度,比较时以B为标准”,这里所说的A 和B也就是本文讨论所指的α和β。
在“有”字比较句的典型句式中,比较项α和β分别是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
说话人站在α的角度,以β为参考标准,来说明α较之于β在某方面的特点或差别。
由此,作为参考标准的比较项β,在句中扮演重要角色,否则,α的比较是无定的。
但β有什么样的性质、特点,得靠φ来体现,我们把φ称作“比较值”,也就是比较的结果。
汉语空间维度形容词时间概念的构建
汉语空间维度形容词时间概念的构建朱莉华;白解红【摘要】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两种方式,空间与时间的这种密切关系在语言中更有淋漓尽致的表现,因而汉语中存在大量借用空间概念来表达时间概念的词语,如"长、深、大".通过对汉语空间维度形容词"长、深、大"的语义研究,来考察汉民族如何通过"长、深、大"的空间概念来构造时间概念.【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7(046)003【总页数】5页(P137-141)【关键词】汉语空间维度形容词;空间概念;时间概念;认知机制【作者】朱莉华;白解红【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外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湖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正文语种】中文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两种方式,也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两个侧面。
事物总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这就为一个转喻另一个提供了客观条件。
空间比时间感知起来更加直接和具体,因为人具有感知器官,可以感知到存在空间中的物体和形状,而不具备感知时间的器官,空间的显著度比时间高,空间的显著度主要因为他们各自的空间属性。
空间与时间之间这种密切关系也会映射在人类的认知当中,体现在语言之中,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表时间概念的词语借用空间词语来表达。
空间维度形容词又被称为空间量度形容词。
陆俭明根据维度形容词是否含有[+量度]的语义特征,以及能否在“A+(了)+表示定量的数量词”格式中出现并且表示偏离的语法意义,提出了“量度形容词”。
这类形容词主要有:大、长、高、宽、厚、深、粗、重、多等积极量度形容词,典型的量度形容词都是单音节的积极量度形容词[1]。
沈家煊认为词语分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无标记项可以出现的环境一般比有标记的多,使用频率比有标记的高”[2]。
积极量度形容词是无标记的,而消极量度形容词是有标记的,并提出了量度形容词一般为无标记的词汇,如“长、宽、高、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