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名师《乡下人家》课堂中的引导语

浅谈名师《乡下人家》课堂中的引导语

浅谈名师《乡下人家》课堂中的引导语

浅谈名师《乡下人家》课堂中的引导语陈老师在说课中讲到:“希望学生收获,这是我的追求。”教师作为引导人,上好一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所获,做好这样一个“引导”的角色。在整堂谭中教师引导性的语言起到了致关重要的作用。新教师的课堂教学一般缺少引导性语言,所以在《乡下人家》整堂课中我对陈老师的课堂引导语言比较关注,我总结为以下几个值得我学习的方面:一、解读课文与评价学生融为一体。学生在读完《乡下人家》的相关段落时,陈老师是这样引导评价的:“读得那么悠闲,那么自由。”这可以说是“一语双关”,既是在无形中渗透给学生课文之意,又赞扬了学生读出了课文感情,引导其他同学也如此去读。类似的引导评价语还有:“写得好,读得也棒。”这样的“双褒”使课堂气氛其乐融融。二、引导学生继续“走此路” 陈老师有目的地采撷画面,激发他们的情趣,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穿插到一句:“想象的思维更宽广了,它们似乎在……”“省略号”让学生产生表达欲望,最后构成话。这样,学生就会继续去想象,去拓展思维空间。这就是“指路——走路”的过程。

三、使学生进入文本画面课堂教学的时间仅40分钟,有些东西不能做到细嚼慢咽,有的时候需要教师的“点入”,在陈老师的课中,这一笔主要体现在以下语言中:“读着读着,你眼前是不是有一幅美丽的画面出现了?”“你有没有感到读着读着,画上的事物好像动起来了?”这样的引导语其实就是教师通过“点”,使学生入文本,想象课文画面,体味课文之美。难怪陈老师会说《乡下人家》越读越美,原因大概就在此,她和学生一起将习得的语言内化为了自已的语言。从这个方面来说,陈老师的课是一堂圆滑的课,特别是这位名师的引导语言值得我学习,正是因为有那么多的“引导”,才构成了这堂课的魅力。

儿童静定训练引导语

儿童静定训练引导语 ——绿老师静定课堂节录 我一般采用音乐《爱和乐-精华篇》、《森林狂想曲》、《田园交响曲》、《琴道》等。上课前即播放音乐(便携式CD机;或电脑播放;或DVD接电视音响),音量较低,一进入教室便可受音乐默化;上课后的前3—5分钟,音量调大,口令“三二一”,孩子们闭上眼睛听一分钟音乐后,才开始缓缓叙述,此时的孩子呼吸相对均匀,易于进入冥想状态,老师的引导词对于他的身心放松乃至于行为暗示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引导词需要充满欢欣、爱和阳光。一般来说新尝试静定方法的老师家长在采用哪些引导词上应当有所准备;而今亦记录了一些临场发挥的引导冥想词,效果更加明显。现将部分引导词摘录发布,供同仁们借鉴,日后将陆续把临场发挥的引导词整理于篇尾,望能起抛砖引玉之效。2008年5月5日整理(力禾) 以下三则为“幻想旅行”:音乐宜清新舒放,语气宜清晰流畅、平缓自然。 味觉想象 您就这样闭上眼睛,想象着手里拿着一只柠檬……一只黄灿灿的新鲜柠檬……您双手感觉到这只柠檬的形状,通过手指的触觉可以感知碟子的质地……于您拿起一把刀,从那只多汁光洁的澄黄色柠檬的中间切下去……那只柠檬的汁顺着您的手指流淌……您闻到了柠檬的香味,赞赏那多汁的橙黄色的柠檬果肉,看上去那真是一只好柠檬呵,闻一闻它,便给您带来十分清凉的感觉……于是您拿起那半只柠檬,用舌头舔了舔柠檬汁……您感觉到柠檬汁的纯天然美味…… 小艇出航 你和你的朋友很舒适地躺在一条小艇里,小艇开动了。今天的水面“很平静”,缓缓的波浪拍打着小艇,小艇来回晃动不止。你的腹部随着呼吸在上下起伏。你很平静地呼吸着。小艇来到一个小岛,你上了岸,你的朋友喧闹着在戏水。当玩

2019《乡下人家》教学实录语文

《乡下人家》教学实录 师:我们先来聊聊天吧,(出示照片)蔡老师在哪里? 生:乡下。 师:你去过乡下吗?说说你对乡下的了解。 生:有很多的油菜花。 师:春天,花儿都开放了,金灿灿的一片。 生:乡下人种田技术很棒。 师:这是他们的职业。 生:乡下人家很和睦。 师:你感受到了他们和睦的家庭气氛。 生:家畜特别多。 生:乡下人家都用柴来烧饭。 师:你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习惯。 生:乡下人家的人知识面很广,知道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农业知识。 师:那是因为他们经常与庄稼打交道。 生:乡下的东西比城里好。 生:乡下人家人很热情。 师:你还了解了乡下人家待客的特点。 师:看来,我们基本生活在城市里,还是挺喜欢乡下的生活的。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乡下去看看,好吗?我们开始上课吧。

一、导入 师:先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老师想要画一幅画,该用什么来画呢? 生:应用绿颜色画。 生:用红颜色画。 师:除了用各种颜色画,应该…… 生:用毛笔来画。 生:用彩笔来画。 生:用蜡笔来画。 生:用铅笔画。 师:大家说的都是笔,有的还带有色彩。其实,中国的语言文字也是一支奇特的画笔呢?唐代大诗人王维,他的诗就被苏东坡称为“诗中有画”,读王维的诗,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师: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板书课题)一起读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就是一篇“文中有画”(板书)的美文。想不想通过朗读来发现文中蕴涵着的“画”,了解乡下人家的特点呢? 生:想。 师:好,那就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0页,先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 1、媒体出示读文要求。(师读要求)

⑴ 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⑵ 边读边想,你从文字中发现了几幅画面。 2、生读文 4、交流难读的句子 师:跟同桌间交流一下难读的句子。(生同桌交流难读句子) 师:有难读的句子吗?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读句:101页第2自然段“有些人家……农家风光。”师:是难读,这里有个字没读准,听出来了吗? 生:老师你说的是不是“场”,我查过字典了,“场 (cháng)”是指农家的空地,而场(chǎng)指较大的场所,这里应该读cháng。 师:你给蔡老师上了一课。为什么说这句难读呢? 生:因为这里的多音字特别容易混淆。 师:一起读读这句。 生齐读句子 师:同学们读得真美啊,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鲜花开放的画面。(板书:鲜花开放) 师:还有难读的句子吗? 生:100页中间“当花儿落了的时候……绿绿的叶。” 师:你都读对了,为什么还说难读呢? 生:结是个多音字,有些人会读错。

初中语文课堂运用教学语言的实践尝试与探索

初中语文课堂运用教学语言的实践尝试与探索 初中语文课堂运用教学语言的实践尝试与探索 初中语文课堂运用教学语言的实践尝试与探索 2017-04-15 英语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运用教学语言的实践尝试与探索 初中语文课堂运用教学语言的实践尝试与探索 作者/李强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教学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与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存在直接关系。因此,要想学好语言,就必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花费更多的时间,不断积累以全面增强语言悟性,对语言进行合理地支配与运用。为此,文章将教学语言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教学语言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具体实践应用,以供参考。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实践尝试探索 对语言的运用能够将个人想法表达出来并实现交流目的,所以,语言的工具性特点十分明显。所谓的教学语言则是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标,与教学特点相结合所采用的课堂问题交流方式。 l教学语言概述

语言是人类独有,且能够表达内心想法并实现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其中涉及到了语音和词汇以及语法。教学语言指的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所设计的交流和沟通方式。教学语言的合理应用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起到师范性作用,使学生语文修养不断提高。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问题分析 2.1教学用语口语化严重 目前,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用语十分口语化,而且并不规范。其中,部分区域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的时候,因为自身普通话不标准,所以,普通话经常夹杂地方口音…。长期以来,会对学生语音发音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准确的发音,也无法鉴赏文学作品的意蕴,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速或快或慢,经常在教学中运用”比如”、”那个”等口语词汇,亦或是使用学生难以理解的语言词汇,就难以实现教学语言作用的充分发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学语言艺术美不足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繁多,所以,语文教师需要面对多样化的体裁与题材,如果在教学中始终采用相同方法讲述课文,就很容易导致教学语言与内容之间的联系脱节,而教学语言单一枯燥,艺术美严重缺乏,难以引起学生情感方面的共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代入感严重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联想效果。基于此,学生在课文理解方面也不深入,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2.3教学语言对话沟通不完善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主体。然而,在初中语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案亮点

浅谈课堂教学亮点 我们正处于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做人要有个性,为人师更要有个性。有个性才有特色,犹如奇趣作文课堂。正因有特色,才富含课堂生命。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打造亮丽自我,让自己在三尺讲台上闪亮登场呢?我觉着这和学生写作文有异曲同工之处。平时写作文,我们要求学生要写出亮点,尤其考场作文,更要亮出自己的特点,吸引阅卷的老师的眼睛——一手潇洒的字体,一个扎眼的题目,一句点睛的题记,一段诱人的开头,一个含蓄的结尾,一个精彩的设计,几句精辟的议论…….都会使阅卷的老师眼睛为之一亮,取得理想的高分。老师上课和学生写作文一样。一节好课必是亮点纷呈,有亮点才能吸引学生,有亮点方显教学个性。 那么,什么是亮点?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亮点,一个巧妙的问题是亮点,一段动情的范读是亮点,学生积极的竞答是亮点,老师恰当的点评是亮点,巧妙的课堂过渡是亮点,精当的顺序安排是亮点,言有尽意无穷的结束语是亮点…… 大到教学的各个板快,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亮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里主要就奇作课堂上,谈一谈几个教学亮点的设计: 一、精彩的导语设计; 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而导语常用的几种方式有: 1、开门见山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 案列:三年级《蜡烛爆料大会》 王老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 生:蜡烛。 师:对!今天我们就利用蜡烛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蜡烛爆料大会。

教师言简易赅,简洁明快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理解课题,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2、激情渲染导入法;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 案例:三年级《一片树叶》 师:从前有一只小黄牛,在树林里栽下了一棵小树,他为小树浇水,期盼小树快快成长。但后来森林里来了一群小动物,一件让小黄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生:会是什么事呢? 师:哟,我也很想知道是什么事情,不如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3、悬念设置导入法;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根据学生学习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案例:四年级《我和钱的故事》 师:说起钱,大家都眉开眼笑的,包括我自己,呵呵。但是你们知道吗?有一位小朋友可不这么想,哎!她拿到钱可烦恼了……(师说的语气,神情都要表现出来,犹如身临其境。)生:露出疑问的神情,为什么呀? 4、音乐感染法。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的魅力在于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案例:六年级《听音乐写作文》 教师先播放《野蜂群舞》交响乐,让学生想象其画面。 这样的导入,通过听觉感受,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课堂实录 一、检查预习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 师:板书课题,来!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我听宗老师说咱们班同学特别会预习,下面我检查一下预习效果。 自己先读读。 出示:房檐装饰和谐捣衣鸡冠花 生自由读 师:谁想来试试? 指名读 师:声音洪亮,多音字也读的很准,知道它的另外一个读音吗?生:冠(ɡuàn) 师:能组个词语吗? 生:冠军 师:不错,谁还想来读?这次,我指哪个你读哪个。 指名读 师:咱们都来读读 生齐读 师:这组能读好吗? 出示:别有风趣月明人静天高地阔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

田园风景画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第一行谁来读? 生读第一行 师:不错,很熟练。第二行? 生读 师:好,第三行? 生读 师:词语读的很有味道啊!咱们一起来一遍! 生齐读。 二、初读感知 师:词语掌握好了,课文能读好吗?生:能! 师:下面我找7个同学接读课文,谁想来?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乡下人家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接读课文 师:课文读的真不错,谁来说一说,乡下人家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乡下人家养的鸡我觉得很有意思。 师:这是乡下人家养的动物(板书:动物),乡下人家还有哪些动物?生:鸭子 师:除了动物还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还有植物呢! 师:(板书:植物)都有什么植物? 生:乡下人家屋前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还在门前养花,还种竹子

师:除了动物植物,课文还描写了什么? 生:还有人们吃晚餐的情景。 师:这是人的活动(板书:人),人的活动还有吗? 生:人们在夜里伴着纺织娘的歌声入睡。 师:对!谁能看着板书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课文主要写了乡下人家的动物、植物和人。 师:课文主要写了乡下人家的动物、植物和人,他们构成了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三、细读感悟 (一)研读第三段 师:这里面你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生:我最喜欢乡下人家养的鸡了。 师:还有谁喜欢?生举手 师:这么多喜欢的!咱就来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三段),来!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乡下人家养的这些鸡很可爱。 师:你觉得哪只最可爱? 生:我觉得这群小鸡最可爱。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他们长得毛茸茸的很好玩,跟着妈妈在找虫子吃的样子很可爱。

加强教师课堂引导 培养学生语用意识

加强教师课堂引导培养学生语用意识 发表时间:2011-02-24T09:55:34.820Z 来源:《考试与评价》教师版2010年第12期供稿作者:张梅[导读]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初中语法教学走过了一段在曲折中不断前行的道路。 ——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策略 张梅徐州经济开发区工业学校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初中语法教学走过了一段在曲折中不断前行的道路。从过分重视语法教学到淡化语法教学,再到情景教学、注重学生语用意识的培养。尤其是在《英语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广大教师在思想上接受了一次洗礼,努力用这种新理念指导自己的英语语法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英语语法教学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教师很难走上课改指引下的语法教学的新路子,即使具备新思想,却依然走老路;有了改革,但不大胆,更不彻底。如何才能使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充满活力呢?这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想通过一节初中时态语法课谈谈语法教学的一些策略。 一、引导——帮助学生搭建起解决问题的桥梁 教师作为教与学双边互动的主导,应该学会引导学生,英语语法教学最担心就是上成教师一家之言的说教课。因为任何课堂都应该是师生互动的动态课堂,在师生的互动中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指导学生搭建起学习知识的桥梁,这座桥梁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之路。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时候,教师同样要展示其高超的引导能力,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材料,机智灵活的过渡性语言,以及增加学生记忆效果的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更好的思考,上好英语语法课。 1. 引导的趣味性 初中生还处于活泼好动充满幻想的年龄阶段,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的时候更是要抓住学生的思维,采用一些趣味性强的素材,引导学生进入丰富有趣而不单一枯燥的英语语法课堂。 2. 引导的过渡性 我们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对与这些规律性极强的语言知识往往采取教师直白的教授方式,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够讲清楚。但是你会突然发现许多的教学环节不是那么流畅,教授完一个内容之后,总是难以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这主要是缺乏过渡性的语言。一堂好的英语课,是需要许多过渡性语言串联在一起的,在进行下一环节前,一定要有铺垫,合理地引出下一个话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下一问题前才不会感到突兀。好的过渡语就像润滑剂,使课堂这部机器更好地运转。例如,学生在总结出现在进行时动词的基本结构(Be+doing)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动词的“ing”形式进行探索,这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3. 引导的总结性 教师完成一个环节的教学之后,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总结,最好是学生自由探究,教师再帮助学生对他们已知的知识进行一个“二次加工”,这次加工就是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一次深入的总结学习。这种引导可以是知识灵活地归纳,也可以是学生已获知识地拓展延伸。 二、语用——让英语语法在任务型教学中活起来 传统的语法教学手段与方法单调无趣,教师只是把语法知识当作知识传授,最终造成教师讲的滴水不漏、学生记得密密麻麻、学生听得昏天倒地、英语说得没有味道。教师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心理状态,脱离语境与生活实际,学生没有兴趣,更别说灵活运用了。教师割裂语言的内容与运用,学生的语法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不能运用于实际的语言交际。在语法教学中,只是采用词、短语、句子等静态的教学,让学生死记语法规则,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语言运用的问题的。在语法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努力创造实际的生活情景,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语法知识插上生命的翅膀,在学生的运用中,动起来、活起来。 1. 语用的情境性 相对固定的语法知识只有在情景交际的环境中,在现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才能真正掌握。因此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的时候,要多创设一些与所教语法内容相关的情景,给学生提供语用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情景教学一般都是在任务中展开,所以在教授现在进行时态的时候,我设计了两个连续的任务,在特殊有趣的情景下,实现学生的语言运用,更好的掌握现在进行时态。 2. 语用的话题性 我们所使用的牛津教材采用现在流行的模块式设计,基本每一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话题,贯穿每一单元始终,渗透了这一单元的每一部分教学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都会以话题开始,最后再形成话题,语法教学也不例外。有老师说语法教学很难形成话题的,其实这又是在割裂语法知识与语用,话题是语言学习的最直接体现形式,要真正达到学生掌握语法知识,让语法知识形成话题将是学生语言应用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现在进行时教学接近尾声时候,应该进入展示的环节,这时我就以自己的一段独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话题简述。 教师独白:Oh ! I miss my family very much. What are they doing? Let me guess. I think my wife is having an English lesson, she is an English teacher my son is playing with his toys, my mother is playing with my son, my father is working, don’t forget my sister, he has a clothes shop, so she is staying in her shop. What about your family? 最后,把“你的家人正在做什么?”这个话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话题中运用现在进行时态,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结束语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环节的处理加工,运用有趣的教学材料、机智的过渡语言、深入的总结归纳引导学生,使我们的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环环相扣,自然天成。同时,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通过创设情景、语境以及话题运用展示,把语法学习真正变为动态的、充满乐趣的语言运用活动。

最新乡下人家优质课教学设计获奖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乡村风光图片)看这画面,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这是乡下。真是太美了!咱们也生活在乡村,你家周围有没有美丽的景色。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板书课题) 2、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谁来读读?(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②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吧。

二、讲读 (一)1、那么,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谁来说一说2、交流。这么多美丽的场景,咱们尝试着把它们写成一个个小标题吧。出示:屋前瓜藤绕,门前花盛开花,屋后春笋冒,鸡鸭喜觅食,门前吃晚饭,秋夜虫儿唱。让我们一起去细细欣赏这美丽的乡村风景吧!(二)多美的乡村呀!请选中你最喜欢的画面,尽情发挥,呆会把它美美地读给同学们听听。 1、屋前搭瓜架 哪位同学被屋前的瓜架给吸引了?请你读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出示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生读)(展示相关图片) “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农家屋子前攀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色彩明丽,纯朴自然,而且瓜棚夏天还可遮凉)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它特殊、不同,与城里的房屋门前不同)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这美景与城市究竟有何不同吗? 当你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和“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会有什么感觉?(威严,冷漠)与城里的威严、冷漠比较,乡下更怎么样啊?对,更显可爱。那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老师也想读读,你觉得老师读得如何,那你就像我这样有感情地读好吗?大家再齐读读。从同学们的读中老师感受出了这种可爱。 2、门前种鲜花

怎样设计课堂引导语

怎样设计课堂引导语 在第三堂课中我明显地发现,通过抓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了;看文章的角度多了,也深刻了;还能有彼此的碰撞┅┅比如:“这群斑羚不是偶数,而是奇数。”学生就抓到“奇数”这个词,展开了“老斑羚是否自杀”的讨论,学生真正自己发现、参与地理解课文,其效果可想而知。而这种效果,在我的第一堂课中无论我怎样调动、引导都不可能达到。 真的,要感谢这次课例研究活动!尽管第三节试教课也没有象想象中那样精彩丰呈,但我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个的“毛坯”,没有这只毛坯,我怎么也没有办法做出一只像样的“小板凳”。 “意深辞工句备”是我们对语文课堂引导语的追求,三次试教改进的过程,不仅让我们共同经历了课例研究的过程,更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引导语上的问题,并找到了改进的方向。 结论:让课堂引导语更有效 以课例为载体的《改进教师课堂引导语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专题研修活动,我们经历了学生表面理解课文到深入理解课文,低效课堂到高效课堂的过程,最终我们还是体验到了如何让课堂引导语更有效。 尽管课例研究活动走了弯路,但我们还是在波折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使课堂引导语更有效的策略。 一、课堂引导语要有目的性 课堂引导语要加强目的性,体现教学意图,注意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目的地设计课堂引导语,让学生紧粘着文本,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课堂引导语要有计划性 课堂引导语在备课时就要预设,要想方设法用通俗易懂的言语,甚至要考虑到哪一句先说,哪一句语气重些,哪一句必须要学生记牢的,只有做到了充分、周密的考虑,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三、课堂引导语要有简练性 课堂引导语切忌冗长,要抓住关键词架起知识点的桥梁,使教学环环相加,步步深入,从而引领学生进入新的思考领域,获得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 四、课堂引导语要有启发性

怎样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怎样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在新的教育思路下,语文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课堂上的首要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良好的语文素养依赖于与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因此增强学生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我在进行《影子》识字进行的时候,就让一位同学来扮演我的影子,在课堂上创建情境,跟我走一走。把课堂教学内容引向深入,把问题引向实践,使问题得到提升,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个性化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增强语文课堂的实践性,必须引导学生拓展语文课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语文课堂的外延,为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丰富的听说读写材料,化无声为有声,变单一为丰富。实践性是语文课的主要特性,它改变了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结论性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动脑、动口、动手能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例如在《爬山虎的脚》这一课,课前几天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爬山虎的视频资料,我还从邻居的院子里折下一枝,让他们通过观察,亲眼看见爬山虎脚的特点,这样既能让学生丰富知识面,又能使得课堂“活”起来,上课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将爬山虎爬的过程生动表现出来,很好的理解课文。 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一切课程资源、一切活动形式都能为我所用,将学校、家庭、社会的语文教育形成一个整体,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自然、社会广阔的天地里,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不断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一在语文实践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可以是唤醒、等待,也可以是激励,更应该是保护。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人”遇到了困难,老师不能只顾节省时间,为完成预定教学目标,把学生撂在在一边,而要引导学生直到弄懂为止,教师再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这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课堂上给后进生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契奇迹。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正确对待学生探索的热情,同样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 二通过资料收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为其提供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机会,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为验证某些看法或观点是无需求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使其在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等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过程中,提高其语文实践能力。 三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写作提纲: 序言: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教”的角色,学生是“学”的角色。二者的交互影响和辨证统一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课堂教学中的能动性因素的关系;怎样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形势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论: 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保障教学有效实施的根本前提,作为教师,应当经常性地通过理论学习,逐步更新和改变教育观念,并用发展的眼光确立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致力创造出适合每个学生的语文教学来。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优化教学结构,正确进行引导:即 1、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要提高引导作用的有效性,就要制定正确、明确而且全面的教学目标。 2、事先尝试,让学生主动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提倡,凡是学生能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去做。让学生主动去预习、思考、质

疑、讨论、归纳、评价。 3、创设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学生训练的时间还给学生。现在课堂上最大的弊端,就是老师讲得太多,学生训练时间太少,老师问的时间太多,学生思维的时间太少,太多时间都被老师的“讲”和“问”占用,学生的读写训练和思维训练往往因时间而落空,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围着老师的“讲”和“问”转。 5、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学生看到希望。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是一种新的教学观。这种差异体现在学生基础、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风气这四个方面,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这是教师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结论: 进行教学的改革,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关键在教师,我们要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树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诚心诚意的地把学生置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 教学过程的规律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去感知材料,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安排,去组织实施。这就是教师的引导作用,这就是教学全过程。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配乐朗诵、入情入境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乡下人家》,齐读课题。让我们共同回味一下乡下人家的美景,请闭上眼睛听。(师配乐朗诵课文的大概内容)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见了小鸡在觅食、小鸭在水中捉鱼。 生:我好像看见了房前屋后的鲜花和竹笋,还有一家人在树下吃饭的情景。 生:我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景色和城市不同。 二、默读课文、读中感知师 文中也有两个词能表现出作者的感受,请默读课文,找一找。生:第7自然段中的“独特、迷人”这两个词。 (师板书) 师:齐读这两个词,说说你怎么理解? 生:“独特”就是特别的。“迷人”就是景色让人陶醉。 师:请用喜欢的方法学习,说说作者抓住那些景物写出了乡下人家景色的独特、迷人。带着这个问题先自己读课文,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三、读中感悟、读中积累生 1、我们小组是用读一读找一找的方法学习的。我们找到第一自然段中这句话“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

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乡下人家的装饰物很独特,是用有生命的瓜来装饰的。 生2:我给我们小组的同学补充,还有我们城市中门前都缺少生机,而乡下却是用五颜六色的瓜、藤、叶来装点的,这是和城市里不同的。 师:是呀,这句话的前部分说了有生机的瓜和叶,后面说的是呆板、严肃的石狮子和旗杆,这样形成了一个? 生3:对比。师:对了,这句就是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来写的。让女生来读一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体会一下这个对比句。体会到了什么? 生4:更能突出瓜、藤、叶的可爱。 师:是呀,这就是对比写法的好处。指名读(2人)他读的怎么样?来,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独特的美景。(齐读)你们读的真是可爱多了。 继续汇报生1:我们小组是用读一读画一画的方法学习的。我们画的句子是:“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农家独特的农家风光。”我们觉得农家的房前一定很美,因为那儿有那么多种花按季节开放,那的花一定是长开不败的。生2:我给我们小组的同学补充,请大家再看书中的图,图上就画了大理菊和鸡冠花,

《乡下人家》课堂教学实录3

《乡下人家》课堂教学实录3 一、音乐情景体验导入 (播放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自发随音乐节奏拍掌) 师:听过这首歌没有? 生:没有。 师:这首歌呀,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今天就让我们踏上乡间的小路,哼着乡间的小曲,嗅着乡间的芬芳,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 (板书: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长句子和生字一定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另外,读的时候还要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开始吧! 生:(刚开始时不由自主地齐读) 师:可以自己读自己的,好吗? 生:(随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 师:对,对,对,就这样。 生:(继续自由地轻声读课文) 师:(巡视中,关注学生读书的情况) 师:孩子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不能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师: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说一个词。 生:快活。 师:这是你的感受。 生:美好。 师:我们俩想到一块儿去了。 生:诗情画意。 师:多美啊! 生:(还想继续发表意见) 师:别着急,待会儿一定有机会表达你的感受。 师:其实啊,作者在课文里面也用了一个自然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是哪个自然段? 生:(很快找到) 师:找到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播放课件) 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作者认为它有一道怎样的风景?咱们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看屏幕再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板书:风景独特迷人) 师:你们的表情告诉老师,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那好吧,让我们沿着乡间的小路,先来到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架下,去感受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 三、品读语言,感受美景 ★走进“瓜藤攀檐图” (CAI:显示课文第1自然段的文字)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学科“班班通环境下的自主导学”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一、为什么要构建自主导学高效的课堂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谁也代替不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没有自主学习就没有学习的高效率,没有自主学习就没有学习的快乐。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似乎轻轻松松,大量作业压到课外,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现状,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摈弃“满堂灌”,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校语文组在教学中尝试自主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何为“自主”?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有足够的时间去充分读书、充分理解、充分体会、充分讨论、充分思考……何为“导学”?是指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学生探索课文精髓的朋友和伙伴。这种阅读教学模式确立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二、“自主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点拨——巧设练习、完成目标。 1、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鉴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的,提倡学生课前预习。但预习任务要简明,仅局限于对课文有所了解,对困难尝试克服,能够正确地读下来。不应有过多过细的要求,更不能把课内的任务强加给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要将文中出现的不能读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划出,通过查字典解决基本的字词问题,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社会时代背景,整理成小卡片。 2、导入新课、明确目标(5分钟) 新课的导入应具备三个要求:激活性,激活已有经验,引发学习动机;联系性,找准新课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连接点,引导学生由已知走向未知;定向性,明确学习目标,定好探究路线,选择学习方式。

关于课堂引导语

关于引导语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发生了重大转变,已经由以往的“主导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 一、教师的引导语言要具有逻辑性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为此,教师的引导语言也必须具有逻辑性,不能因为体现新理念,就失去数学的逻辑性。 在二年级学习一步乘法应用问题时,由于教师引导语言的逻辑错误出现了这样的尴尬:老师给9个班的同学发跳绳。每班发2根。一共要发多少根? 这是一道应用乘法意义解决的实际问题。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列算式,你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接着讨论交流。学生列出以下几种解答方法: ⑴9×2=18 ⑵2×9=18 ⑶9+9=18 ⑷2+2+2+2+2+2+2+2+2=18 这些方法都对吗?让我们用小棒代替跳绳摆一摆,或者画一画。 师:你觉得9+9=18对吗? 生1:对呀! 师:为什么? 生:您看,我先发给每班1根,一共发出去了9根;每班再发给1根,又发出去了9根;不就是9+9=18吗? 师:可是题目要求每班发的是2根。 生1:老师,我最后分的结果也是每班2根呀! 师:对呀,你说得似乎有道理。最后结果也是每个班分到2根跳绳。 生2:每班发2根,有9个班就是求9个2是多少?相同加数是2,而不是9,9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生3:每班分2根,一次就拿2根,不是1根1根分。 …… 老师对学生9+9=18的做法引导出现了逻辑错误,9+9=18表示的是2个9是多少,意思是说每班分9根跳绳,有2个班,一共发多少根跳绳?在这里乘法算式可以调换位置,但是几个几的意义在具体情境中是不能任意变换的,否则,就混淆了科学概念,就导致知识的呈现出现逻辑错误,学生对乘法意义的建立也是模棱两可的。我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也提倡算法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有前提的:不能以混淆知识的科学性、知识的逻辑性为代价,这应该是坚决杜绝的。 【再教设计】 师:你怎样理解“每班发2根”? 生1:每班发2根,就是班班发2根。 生2:每班发2根,就是有几个班就发几个2根。 生3:每班发2根,就是每个班发的跳绳都一样多,都是2根。 生4:每班发2根,2根就是相同加数。 师:那么,你知道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吗?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试讲稿)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词,掌握多音字“冠”“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体会作者善于抓住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景来描写乡村生活 特点的写法,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拟人化描写。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体会作者善于抓住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特点的写法,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拟人化描写。 教学过程: 壱、导入:东平风景。 师:欣赏了风景同学们有何感受?(美)。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东平湖的美? 师:东平湖是我们家乡人的骄傲,好山好水好风光,如诗如画似天堂。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到一个如诗如画的好地方,那就是——乡

下人家。 板书课题。 弐、检查预习。 课前,我们结合导学案预习了课文,老师来考考大家,同学们敢不敢应战。 1、智慧大闯关第一关,生字关。(找小老师领读) 2、第二关,词语关。(PPT 出示) (男生女生共同闯关) 3、第三关,书写关。 仔细观察汉字“巢”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4、第四关,理解关。 师:你知道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吗?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

人的风景。) 师:哪两个词语概括出乡下人家的特点?(独特、迷人) 5、第五关,朗读关。 师:找生接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迷人 的乡村风景? 学生交流。这么多美丽的场景,咱们尝试着把它们写成一首小诗 吧。 出示填空: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 曲,乡下人家美。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咱们写的这首小诗吧!参、寻美之旅 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美景这么多,你最喜欢哪一处?下面就和老师一起踏上寻美之旅。 1、默读课文1-2 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写出批注,并在小 组内交流。

_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教学实践探究 (1)

教学智慧·智慧 【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行学生的素质教育,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新课改形式下,我国教育部门为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推出了趣味语文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优化了传统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又切实提升了语文教学质量。本文针对传统语文教学与趣味教学差别进行分析,探究其可行性,并提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途径。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逐渐难以适应现代教学需求,为推行学生的素质教育,展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国教育部门近年来开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进相关语文教学趣味项目,其目的在于在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趣味目前处于实行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现代化教学思维看待趣味语文教学,不断加强深入探究,使趣味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观念;兴趣;教学效果 一、趣味语文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别分析 1.教学形式的差别 小学生身心正处于发育阶段,对新鲜事物和新颖的教学形式充满好奇,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多是根据正规的语文训练形式进行,根据相关调研活动可知,目前我国多数小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是单一的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相对枯燥学生缺乏趣味性,难以引发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趣味语文教学则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在语文课堂上以充满趣味性的语文游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并且其活动组织形式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2.教学效果的差别 笔者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发现,传统的语文教学和趣味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在趣味运动教学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也要优异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趣味语文游戏产生了较强的兴趣,能够积极的配合教师引导,在合作中尝试,在学习和交流中收获,放松身心后也有利于后续其他科目的学习状态,切实增强了实际教学效果。 二、趣味教学法的功能和原则 1.趣味功能 趣味教学法的本质是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多种能力有效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口语的表达以及语文实践。在趣味中实现教学目标。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技能培训有机地融入娱乐活动中。趣味教学法能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趣味教学原则 趣味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趣味应该有一个更好的目的来实现。根据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实际的课堂情况进而制定相关的趣味。这个趣味应该是有教育意义的,所实施的趣味要具有6巩固知识和主动课堂的核心作用。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学生智力的发展。 三、趣味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途径 1.以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 针对部分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融入相关的趣味性故事,提升教学活动的生动性,现代教学理念逐渐的缩小了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语文教学活动也不例外,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文章思想。语文教师所提的问题既应该与文章有紧密的联系,还应该与学生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相贴近,并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然后联系学生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故事内容对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使教学内容丰富活跃起来,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我实际的教学中,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本中《绿色的和灰色的》一文中,我会首先结合文章的内容讲一个丰富有趣的动物之间的故事,同时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使学生对绿色的和灰色的动物形象化,然后我会要求学生们进行动物的扮演游戏,通过这样的形式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然后让他们分角色的表演。学生们玩的开心,慢慢的就将整个内容记了下来,增加了学习的效率。 2.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是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对于小学生来说,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容易被吸引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开展趣味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立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小学阶段,学生并不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需要教师多方面的引导与培养,只有建立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切实增强教学效果与效率。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难以取得优秀教学成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过于枯燥,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3.合理设计文章的导入方式 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制作一些与课文题目存在密切联系的精美课件,使所有学生都能直观地看到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快速融入文章的故事或情境中。 比如,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美丽的丹顶鹤》中,作者开篇就表示“我国黄海之滨是丹顶鹤的故乡”。很多学生却对“黄海之滨”无法深切的明白,实际上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并不清楚。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将黄海之滨展示出来,让学生获得视觉享受,迅速融进课文的场景,有代入感地阅读课文,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在脑海中想象丹顶鹤的各种特征,逐渐形成一幅美妙的画卷,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趣味语文教学活动以丰富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和语文素养提升提供了途径,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积极探究趣味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不仅提升个人语文素养,也能够培养坚定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全面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春敏.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课堂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3). [2]曾琳.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趣味性教学—— —让趣味陪伴孩子们的童年[J].发现:教育版,2016(12). [3]吕广伟.趣味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探究[J].新课程:小学版,2013(2). 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教学实践探究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周霞 ·2019·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