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导师介绍
名教授及其他1

王令坤教授56 岁,英语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
多年来,他立点高、治学严、勇开拓,在出色完成本身教学工作同时,带领全院教师在教学上狠下功夫,成绩突出。
在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他主持的《大学英语》荣获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英语专业学科建设也取得较好成绩;近年来,我校大学生参加全国及省级英语竞赛多次获得重要奖次。
他主持及参与完成了 4 项省教研及教改课题,编写了两本专著,主编一本教材,参编了《英汉综合大词典》、《英汉百科知识词典》等全国性重要词典。
王令坤教授作为英语学科带头人为外国语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尹邦彦教授1943 年生,1993-1994 年访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语言学系,专攻英语语法学和双语词典编纂学,1998 年晋升为教授,曾担任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校研究生教学督导组、校教学评估专家组成员,并担任江苏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
曾独立完成省级科研项目 1 项,校级科研项目4项,参编词典 3 部,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多篇刊登在国内外语类权威刊物和核心刊物上。
代表性学术著作是《汉英常用熟语词典》,曾在国际图书博览会参展,全面修订的《汉语熟语英译辞典》(约121万字,独立编著),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镇江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成善祯教授一、工作学习经历1978 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从事英语专业教学28 年,英语专业教学管理12 年。
1980 年、1983 年、1998 年先后赴苏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语言学系访问学者)进修学习。
二、学术研究主要学术研究兴趣为英语语义学、语用学。
1 研究成果1 )主要论文● 现代英语中名词+ 名词结构若干问题浅说《现代外语》1987● Everybody …his 还是Eve rybody … their? 《外语教学》1988● 现代英语中比较等级的变化《外国语》1988● 主谓不一致现象之我见《外国语》1989● 论现代英语中的含蓄比较《外国语》1993● S'所有格的三个问题《现代外语》1993● THAT能用来引导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吗?《外国语》1996● 论过去分词形容词的语用制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 )编著● 大学英语导学与同步训练(第3-4册主编)2 主要课题研究● 面向21世纪英语教师培养方案(省教育厅)2002年揭题● 跨文化语用对比研究(省教育厅)在研● 大学英语学生柔性思维的开拓与培养(苏教科(2003)30号)在研三学术和社会兼职● 中美文化研究会理事●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 外国语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007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专业)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1应用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研究02英汉对比研究与英语教学03跨文化交际研究《外国语》(1979-2004)光盘版征订启事《外国语》(1979-2004)光盘版经过3年时间的准备和编辑,目前已由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语言文学导师介绍之十一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语言文学导师介绍之十一周敏女,1971年生,英美文学博士(后),研究员。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博士骨干,河南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国际美学会会员、国际媒介生态学学会会员。
学术成果:近年来,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国外文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后殖民身份:奈保尔小说研究》、《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等。
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11)、新闻出版署“经典外译项目”(2010)、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项目(2009)、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2008)、商务印书馆“汉译学术名著”项目(2008)、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创新团队项目(2011)等科研项目。
为研究生开设有《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课程,曾应邀在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讲授研究生课程《媒介与意识形态》。
学术研究之外,擅长会议口译,曾为包括国家领导人、诺贝尔奖得主访华活动、联合国计划发展署、世博会、国际博协大会等担任同声传译、交替口译译员。
庄智象男,1954年生。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1977年2月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系,先后任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外语界》杂志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副主任。
1987年至1988年赴美任访问学者,1993年调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工作,先后任副总编辑、副社长、常务副社长、社长兼副总编辑、社长兼总支书记、社长兼总编辑。
1989年起先后任全国高校外语学刊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会长,上海出版经营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工作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版协理事、常务理事,中国版协经营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大学版协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上海市版协副主席,中国辞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辞书学会副会长,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语言文学导师介绍之五

5
(《美国文学断代史系列研究》)。曾荣获上海市第十届社科奖(著 作类)三等奖等奖项。 已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包括:
莎士比亚研究、美国诗歌研究、英汉—汉英翻译 讲授课程
1)本科生阶段:综合英语、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翻译 理论与技巧、美国诗歌选读、圣经故事、外国报刊选读等;
2)硕士生阶段:美国文学背景史、美国诗歌研究、莎士比 亚戏剧研究等;
8
3)博士生阶段:西方文论研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等。 学术成果 专著:
1
研究方向: 语言学与英语教学,英语口语、听力与口译。
科研项目: “上海市英语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培训与考试项目研究” 课题 主持开发“上海市外语口译(中、高级)资格证书”项目, 并任项目组组长
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编著: 《托福听力基础教程》(第一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1991 年出版); 《基础英语口语教程》(第一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1992 年出版); 《托福词汇与阅读基础教程》(第一编者)(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 1994 年出版); 《三资企业实用英语》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5 年出版); 《英汉译注词典》(编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出版); 《商务英语口语教程》(主编、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 1998 年出版); 《英汉对照英语会话手册》(主编、编者)(上海交通大 学出版社 1998 年出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为例(《江西社会科学》,2009 年第 10 期) 文学史叙事的述体、时空及其伦理关系——以王瑶的《中国 新文学史稿》为例(《思想战线》,2009 年第 5 期) 阿多诺与法兰克福学派(《文学理论前沿》,2009 年第 6 卷) 韦勒克的文学史观(《上海大学学报》,2009 年第 3 期) 中国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现状(《当代外国文学》,2009 年第 1 期) “隐含作者”新解(《江西社会科学》,2008 年第 6 期)
戴炜栋

戴炜栋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社科委员会学部委员暨语言文学学部召集人。
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1990—2005)、党委书记(1995—2004)。
1962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1年在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获英语语言学硕士,2000年获美国温斯洛大学教育学名誉博士学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任的博士生导师。
学术成果主要著作有:《英语交际语法》(1983)、《英汉搭配词典》(1985)、《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1986)、《英语文教词典》(1987)、《实用英语语言学》(香港版1988,台湾版1994)、《汉英综合辞典》(1991)、《英语常用衔接词例解词典》(1997)、《英语国家背景知识词典》(1998)、《新编英语语言学概论》(1999)、《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2002)、《新世纪英汉多功能词典》(2003)、《外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2006)等。
主编教材有:《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2001)、《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2005)、《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2004)、《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教材》(2003)、《新世纪中小学英语》(2001)、《新世纪少儿英语教材》(2002)等。
主持的国家级课题主要有:“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1983-1986)、“培养高、精、专业复合型外语人才战略研究”(1999)、“全国大中小学外语教学‘一条龙’研究”(2000-2002)、“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理论研究”(2003)、“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多语种语料库建设研究”(2007)和“国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8)等。
个人荣誉曾获得美国富布赖特基金奖(1987)、国家社科基金奖(1988)、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1990)、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90),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989,1993)、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1995)等,并获上海市劳动模范(1992)和上海市“员工信赖的好校长”(2002)、“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2007)等荣誉称号。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导师介绍

1.耶鲁安男,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211岗位特聘教授”。
►个人经历1989年毕业于荷兰内梅亨大学,随后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留学一年。
毕业后在内梅亨MaxPlanck心理语言学研究院任助理研究员。
一年后进入莱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94年取得博士学位。
(博士论文发表于1996年,题目:Segmentalstructureandcomplexsegments,由莱顿大学的ColinEwen教授和康涅狄格大学的HarryvanderHulst指导)。
在随后的几年中,耶鲁安作为讲师和助理教授任职于莱顿大学英语学院和语言学学院,并在莱顿大学的语言学研究中心担任管理工作。
耶鲁安创建了莱顿大学语言学学术研究型硕士班,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生前来求学,为莱顿大学的语言学专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9年9月,耶鲁安受聘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任语言学教授。
2010年初,耶鲁安获得由上海市教委颁发的“东方学者”荣誉证书(被授予特聘教授称号,并获得相关科研基金),并在2010年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推举为博士生导师。
►教学及研究成果耶鲁安教授在音系学,语音学,词态学,心理语言学以及历史语言学方面都有广泛研究。
他主要的研究领域是:音系学理论与心理语言学理论的结合研究。
到目前为止,耶鲁安教授已经在莱顿大学指导了5位博士生,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其他教授合作指导了若干名硕士博士毕业生。
在上外任教期间,发表了若干篇论文,并被邀请在多个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作演讲嘉宾。
关于耶鲁安教授的更多信息及学术著作,请参考http://jmw64.webklik.nl ►开设课程语音学、音系学、心理语言学、形态学2.侯靖靖女,1974年生,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
►个人经历1996年7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后,免试直升为本校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9年3月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2005年9月,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攻读翻译学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6月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戈军珍工作经历

戈军珍工作经历
戈军珍(1912-1993)是一位中国著名的女英语教育家,是英语教学法和交际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1941年,戈军珍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之后在山东大学任职于英语系教授职位,开创了中国大学校园英语口语交流课程,在这一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950年,她受邀来到上海,任上海外语学院英语实验班的教授,并作为上外的系主任,创办英语系,她在学院教理思想和教学工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1958年,戈军珍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担任外语系主任、英语系教授两职,她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解决了许多教学实际问题,推出了不少新的研究方向。
1969年,戈军珍在北京大学任教,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在英语教学方面取得了更多的成就。
戈军珍为中国英语教学法和交际教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英语教育的掌门人”,她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方法对后代中国英语教育工作者及其其他国家英语教育者都有重要意义。
上海外国语大学口译导师介绍

Angeles, Montreal and London in the field of strategic planning, communications and marketing before taking up a new position with the Canadian company Naya Inc, and then taking a career break of 7 years to raise two children. ►获得学位 1995 Graduated from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joint B.A. degree in Japanese and Law. 1995 年 毕业于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获日语和法律联合学士学位。 2011 Graduated from ESIT, Paris, European Masters in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2011 年 毕业于巴黎高等翻译学院,获欧洲会议口译硕士学位。 2008 – present Interpreter / Translator for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ilways, Paris 2008 年至今 担任巴黎国际铁路联合会口译/笔译员 Active member of AIIC and AAEESIT 国际口译协会和巴黎高等翻译学院校友会现任会员
7
►发表的论文 专业翻译教学建构等多篇 ►翻译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音乐部分、联合国文件、《上海市十一五城市规划报告》 等 ►参加编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委员会《翻译服务规范第 2 部分:口译》 上海市地方标准《公共场所名称英译规范》等 ►录制 中央电教馆《英语教学法》 上海电视台《外贸英语》 以及大量英语教学磁带等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笔译专业导师介绍(精)

1.王育伟2008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获硕士学位。
2014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获博士学位。
2008年以来,在上外高翻学院翻译服务部担任翻译和审校,翻译大量联合国文件、政府外宣文件和各类其他商业文件,在非文学翻译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主要译作:中文译作:《迷雾之子Ⅲ:永世英雄》(上下册、《耶路撒冷》,以及《泰山闯地心》;合译的英文作品:《朱自清散文》、《任正非传》。
2.何雯婷博士,上外高翻专业笔译课教师。
►获得荣誉及社会兼职:曾参与联合国环境署文件和粮农组织文件的翻译及审校,参与世博公众参与馆、上海美术馆展馆、上海机场集团企业、上海申通地铁、昆山市外办、吴江市外办等的资料翻译工作以及国新办对外系列宣传片、《今日中国文学》杂志系列文学评论(于美国出版发行等翻译工作;并历时 2年、总字数为 170万字的大型翻译项目——《董浩云日记》中担任项目管理和审校。
►发表论文:《“公司简介”类文本翻译探讨——以<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简介>英译为例》 (《东方翻译》2009年第 2期;《上外高翻 MTI 专业笔译教学模式探讨》(《东方翻译》2012年第 1期; 《<思考汉英翻译:翻译方法课程评述>——一本别开生面的汉英翻译教材》(《东方翻译》2012年第 3期。
3.龚锐博士,上外高翻专业笔译课教师。
►主要译作:2008年加入高翻实训中心,曾赴联合国粮农组织意大利罗马总部承担笔译工作; 参与政府文件、国新办外宣记录片翻译和静安文化快递编译等工作; 参与《朱自清散文》和《任正非的竞争智慧》英译本的翻译工作。
►获得荣誉及社会兼职:长期担任《东方翻译》杂志编辑, 对翻译理论也有独到见解, 曾发表论文《MTI 专业笔译实战项目教学模式探讨——以国新办宣传片项目为例》。
4. 董翔晓►个人简历:董翔晓,1984年至今,在美国从事英汉翻译工作,并提供相关商业咨询。
于 1989年参与创建一家亚洲语言翻译和排版公司,并任业务总监,直至 1999年退出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任大会发言人,还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获得大会好评。 ►研究领域与学术成果 研究领域为当代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女性主义与翻译、翻译史等。出版有学术 专著《重写与制约:从女性主义角度论<傲慢与偏见>的中译本》、国家级规划 教材《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等,并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在 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展多项科研项目。目前主持的项目有上海市“浦江人才 计划”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211 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高校 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 ►授课情况 多年来主要担任翻译课教学工作,已开设过的课程主要有:翻译理论与实践、文 献翻译、英汉互译、精读、写作等。 ►获奖情况 教学期间,曾获“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Nation-State, and the Globalisation of British Aestheticism。
►研究领域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中英文学关系、现代化理论、译介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化
研究、英国社会政治文化分析。
►学术成果
公开发表的论文:
1、‘Aristocracy for the Common People: Chinese Commodities in Oscar
1
1.陈琦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导师介绍
男,1982 年生。文学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个人经历及获奖情况
2000 年 9 月至 2004 年 6 月,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文科基地班),获文
学学士学位,并获“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2004 年 9 月,直升复
旦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为中外文学关系)。7
5.李茨婷 女,1974 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应用语言学协会(AAAL) 会员,香港应用语言学协会(HAAL)会员。
4
►个人经历 1996 年攻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何兆熊教授。 2002 年 9 月 赴 加 拿 大 维 多 利 亚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Faculty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Victoria) 攻读语言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师从 Robert Anthony 教 授。2005 年 9 月赴香港大学英语中心 (Center for Applied English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攻读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方向博士学位,师 从著名的语言学家 David Nunan 教授,在读期间曾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并做会议 发言。2009 年 9 月毕业后回母校执教。 ►研究领域与学术成果 主要从事二语习得者的语用迁移、跨文化交际、文化身份认同、身份杂糅性、多 语习得以及质性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出版论著两部,在国际期刊和 中文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参编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一部,并参与国家 级科研项目一项,校级科研项目两项和上海市优秀青年科研项目一项。 ►授课情况 一、二、三年级英语写作,一年级精读,高级视听说(二年级),高级口译(四 年级),语言学导论(四年级),新疆班阅读(一年级)。
3
应用语言学,课堂话语方向。 ►主要学术成果 [1] 专 著 Interactions during Teacher-Fronted Class Time of English Classes in a Chinese University [M]. Germany: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2009. [2] 论 文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the transmission mode of teaching [J], Hong Kong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9. [3] 论 文 Why are students quiet? Look at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beyond [J]. ELT Journal, 2010. [4] 论 文 Turn allocation patterns and learning opportunities [J], ELT Journal, 2010. [5] 论文 大学英语专业课堂教师反馈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 [6] 论文 英语专业课堂教师母语使用的数量、功能和原因调查[J], 《现代外语》, 2011。 ►授课领域 本科生精读、联络陪同口译、交替传译。
年 9 月,获英方提供的全额奖学金(英国政府海外优秀留学生奖学金和 Thomas
Holloway 奖学金),赴伦敦大学皇家霍洛维学院(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 攻读英国文学的博士学位,于 2011 年 12 月顺利完成学业并通过论文
答辩,获得文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 Oscar Wilde and East Asia: Empire,
3.邹申 职务职称: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
►个人经历 1982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期间曾国家公派留学英国三年。2005 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从教后曾多次赴英美高校访问和从事语言测试研 究。 ►社会职务 目前为上海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 员、英语专业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语专业教学测试专家组组长、九 三学社上海外国语大学委员会主委、上海市公共外交协会会员。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外语教学法、语言测试和语料库相关研究。 ►学术成果 曾主持 1996 版及 2004 版高校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大纲的修订工作。目前负 责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的相关研究及工作。已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主要有: 《考试评估中的信息反馈》、《TEM8 写作能力评估——要求、问题及对策》、 《有关阅读能力的探讨》、《试论口语测试的真实性》、《关于考试科学属性的 思考》、《对标准参照考试的再认识—兼谈其在考试反拨效应中的积极作用》、 《考试规范与阅读测试—兼新 TEM4 阅读测试规范设计》、《语料库在语言测 试中的应用》、《语料库在试题设计和验证中的应用研究》、《TEM 评分效度 与计算机辅助评卷》、《关于英语专业考试(TEM)效度研究的几点思考》、《提 升考试公平性--以英语专业四、八考试为例》等。出版的论著有《TEM 考试效 度研究》、《英语语言测试——理论与操作》。主编的教材有:《简明英语测试 教程》、《语言测试》(研究生教材)、《英语写作》(本科生系列教材)。
Identity Politics’ 发表于英国学术期刊 Irish Studies Review, Vol. 19, No.2
1
2
(May 2011), pp.171-184。
2
3
公开发表的学术评论: The Reception of Oscar Wilde in Europe 发表于英国学术期刊 Irish Studies Review Vol. 19, No.4 (November 2011), pp.457-59。 即将发表的论文 The Reception of Oscar Wilde in Japan of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将 发 表 于 英 国 Exeter 大 学 Regenia Gagnier 教 授 主 持 的 The Global Circulation of English Literature 项目。 在会议上宣读的论文 1、2008 年 2 月 27 日,‘The Revival of Chinoiserie in the British Aesthetic Movement’ 发表于 English Research Forum, 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 2、2008 年 9 月 27 日, ‘Oscar Wilde’s China: an Aesthetic Dialogue’ 发 表 于 Victorian Literature and the Matter of Culture Conference, Department of English, University of Oxford &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Victorian Studies. 3、2009 年 10 月 25 日, ‘Oscar Wilde in China: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Performance’ 发表于 Translation Studies Conference, Department of English,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Qi.Chen.2.2007@
2
►授课情况 讲授过的课程包括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综合英语课、高年级英语阅读与写作课、学 术论文写作,以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英语语言测试、心理语言学、英语阅 读理论及实践、语言课程开发与评估、语料库与语言测试、语言测试专题研究、 研究方法等。 ►获奖情况 1995 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所主持的科研项目获 1998 年上海市教委 教学成果壹等奖。所主编的教材《简明英语测试教程》获 2002 年教育部全国普 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4 年获上海市育才奖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师德标兵称 号。2003-4 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第一届中国英语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2005 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 年)。所主持编写的写作系列教材 获 2009 年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贰等奖。
Wilde' s Aestheticism’ 发表于英国学术期刊 Victorian Network, Vol.1, 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