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合唱的三大要素
浅析合唱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

浅析合唱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
合唱是一种群体音乐形式,需要多人协调演唱,不仅要求熟练掌握音乐技巧,还需要
协同合作,互相支持,达到音乐的和谐效果。
在合唱教学过程中,基本功训练是非常重要
的一环,它涉及到声音的发声、节奏的掌握、歌曲的意境等方面。
一、发音训练
在合唱中,准确、明亮、清晰的发音对于整个合唱的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发音训练
是合唱教学的重中之重。
发声训练主要围绕清晰、纯净、稳定的声音三个方面进行。
练习
方法可以包括口形练习、气息练习、舌头练习、喉部动作练习等内容。
二、节奏训练
合唱歌曲的节奏丰富多样,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合唱者更好地把握音乐节奏,提高演唱
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节奏训练方法可以包括做简单的声乐练习、节奏感的培养和节奏的练
习等。
在加强节奏训练的同时,也要注重合唱队员的音乐感受和表现力的提升。
三、合唱技巧和歌曲表现力训练
合唱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功,还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和歌曲表现力。
合唱技巧包括身体姿势、唱腔变化、音色控制等多方面内容。
歌曲表现力则需要合唱者根
据歌曲的意境和情感展现出自己的演唱能力。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包括配合节奏的身体动作
练习、感性表达的表现力练习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含义,进一步提高表演和演
唱的水平。
综上所述,合唱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是相当重要的,这既需要学生的不断努力和训练,也需要教育者的悉心指导和组织。
通过不断训练和提高,合唱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合唱技巧,更好地展示出自己的演唱能力,提升合唱效果和水平。
小学音乐教案例合唱与合奏的基本技巧

小学音乐教案例合唱与合奏的基本技巧小学音乐教案例合唱与合奏的基本技巧音乐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合唱和合奏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以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为主,介绍合唱和合奏的基本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
一、合唱的基本技巧合唱是指多人一起演唱音乐作品的形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节奏感和合作精神。
以下是合唱的基本技巧。
1.声音统一合唱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声音的统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统一的发声技巧:- 瞬间合声:教师鼓励学生在演唱时闭上眼睛,借助听觉感受来统一声音;- 声音层次:教师指导学生分清主旋律和和声部分,使每个声部的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从而保持声音的统一。
2.呼吸控制呼吸是合唱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呼吸技巧:- 胸腔呼吸:教师教授学生通过扩大胸腔的方式进行深呼吸,确保能够吸取更多气息;- 开放喉咙:教师鼓励学生在呼吸过程中保持喉咙的开放状态,以保证声音的清晰度。
3.节奏掌握合唱中的节奏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帮助学生掌握合唱节奏的一些建议:- 身体韵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例如跳动、摇摆等;- 拍子记忆: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使用拍子、节拍器等工具来帮助记忆音乐的节奏。
二、合奏的基本技巧合奏是指多个乐器同时演奏音乐作品的形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乐器演奏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以下是合奏的基本技巧。
1.乐器协调在合奏中,不同乐器之间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乐器协调技巧:- 分工合作: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的乐器特点,合理分工,确保每个乐器都能准确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听音能力:教师鼓励学生注重听周围乐器的声音,以保持和谐的合奏效果。
2.节奏统一合奏中的节奏统一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节奏统一技巧:- 强调下拍:教师鼓励学生注重下拍的强调,从而形成准确的节奏感;- 利用节拍器:教师可以使用节拍器或打击乐器来帮助学生统一节奏。
谈声乐合唱技巧的三个方面

培 养 声 乐 合 唱 技 巧 的 重 要 性 首 歌 曲 是 否 合 唱 成 功 , 与 合 唱
、
的情 感 ,歌 手 在 演 唱 时气 息都 比较 低
者 对 歌 曲 内容 的 了解 程度 存 在 着 直 接 联 系 。 声 乐合 唱 是 将 不 同音 质 的 演 唱 者 结 合 在一 起 。演 唱者 通 过 情 感 的交 汇, 不 同旋 律 的碰 触 , 从 而产 生 优 美 动
的艺 术效 果 的。
声 乐合 Ⅱ 昌对 参 加 合 唱 的 所 有 人 进
行统 一 的规 划和 布 局 。 只 有娴 熟 的合 唱 技 巧 才 能 演 奏 出优 美 动 听 的 音 乐 ,
在 平 时 的 排 练 中 不 断 加 强 对 合 唱 技 巧 的普 及 , 不 断 运 用合 唱 技 巧 , 同 时 加 深 合 唱 者 才 对 声 乐作 品 内涵 的理 解 , 从 而提 升合 唱 效 果。 二、 声 乐 合 唱 技 巧 的 三 个 方 面 ( 一) 声 乐 合 唱 中 对 气 息 的 把 握 正 确 的 呼 吸 方式 对 声 乐合 Ⅱ 昌效 果 有 一 定 的 影 响 是 合 唱 的 基 础 。 在 声 乐
理 想 的 合 唱 效 果 。 可 以 学 习 嘴 和 耳 朵 同 时 工 作 , 用 嘴 来 不 断 练 习 自 己 的 唱
关键词 : 声乐合唱 气息 变化 音域 发音位置
声 乐 通 过 合 唱 形 式 , 让 表 演 者 更 有 力 地 表 现 作 品 内 容 , 听 众 更 好 地 理 柔和 , 不可 用 力 过 猛 , 使 腹 腔 得 不 到 有 利 的 活动 .共 鸣腔 不能 及 时 对 声 音做 出反应 , 对 嗓 子 有 一 定 的 伤 害 。呼 气 不 当, 可 能会 引起 剧 烈 咳 嗽 , 对 合 唱 者 的 声 带 产 生 一 定 的 损 伤 。 此 外 还 要 注 意 对 气 息 粗 细 的 把 握 . 一 般 在 歌 曲 的 高 潮 部 分 演 唱 的 气 息 会 比 较 ,极 力 表 现 出 作 品 所 表 达 的 情 感 。 对 于 一 些 悲 伤 腔 产 生 其 鸣 , 在 发 音 时 用 手 扶 着 你 的
合唱教学知识点总结

合唱教学知识点总结合唱是一种集体歌唱形式,是校园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唱教学既是对学生声乐技能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
合唱教学知识点众多,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方面的考虑。
本文将从声乐技巧、合唱指挥、曲目选择等方面进行总结,希望对合唱教学工作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声乐技巧1. 发音在合唱教学中,正确的发音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发音能够使歌曲更加纯净、通透,能够使合唱团和声更加协调、统一。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发音细节,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如清晰发音、正确发音位置等。
2. 气息控制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合唱教学中,要求合唱团成员有较好的气息控制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气息控制的练习,如深呼吸、吐气训练等,帮助学生提高气息控制的能力。
3. 音准音准是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技巧之一,合唱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音准。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如音阶练习、对位练习等,帮助学生提高音准。
4. 声音美感声音美感是合唱表演的追求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声音美感。
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音色、音质、音量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声音美感,使合唱表演更加动人、感染力。
5. 独唱技巧在合唱表演中,有时候会有独唱部分,教师在合唱教学中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独唱技巧。
通过对学生进行独唱训练,帮助学生提高独唱能力,使合唱表演更加完美。
二、合唱指挥1. 节奏控制在合唱指挥中,控制节奏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指挥过程中应该注重节奏的控制,使合唱团能够有良好的节奏感,合唱表演更加统一、协调。
2. 强弱控制合唱表演中,强弱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指挥过程中应该注重强弱的控制,帮助合唱团成员掌握合理的强弱过渡,使合唱表演更加生动、有层次感。
3. 声部控制在合唱指挥中,对各个声部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声部,指导学生各自的部分,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声部控制,使合唱表演更加和谐、统一。
合唱的三个基本要素

合唱的三个基本要素
合唱是一种多人以音乐的方式表达对同一个主题的情感或思想的音乐形式。
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抒发不同的情绪,并使人们在聆听时产生深刻的共鸣。
而要实现这种效果,就必须把合唱中三个基本要素结合起来:声部、节奏和音准。
首先,声部是合唱的基础,没有声部,就没有合唱。
声部是由歌唱者用嗓子发出的声音,包括男声、女声、儿童声、合唱团等。
声部的选择不仅决定音乐的气氛,而且能够将歌曲的内容更好地传达给观众。
其次,节奏是合唱的重要要素,是指歌曲的节奏性,也就是旋律的重复和变换。
节奏体现在合唱中有很多形式,如由多人一起挥舞手指、拍手、踩脚等形式表示。
此外,节奏还可以通过乐器伴奏来体现,如用鼓点、钹、镲、琵琶等乐器可以更好地表达节奏。
最后,音准是指歌声的准确度,即歌唱者之间的音高差异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歌唱者们还要练习把歌曲的音高和节奏保持一致,否则整体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从上面可以看出,合唱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声部、节奏和音准。
把这三个要素结合起来,既可以深入地表达作品的内容,也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意义。
合
唱者也要注意,在演唱前,应该练习声部、节奏和音准,以便在演唱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合唱上演一出完美的演出。
合唱的三个基本要素

合唱的三个基本要素“合唱”是一种重要的歌曲表演形式,它能够展现出声乐学习中良好的音乐理论、艺术技能和表现能力。
它给我们展示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美妙和艺术的精华。
合唱在音乐中有三个基本要素,乐谱、节奏和音准,这三要素构成了合唱的基本框架。
第二段首先,乐谱是构成合唱的主要要素。
乐谱包括曲子的结构、旋律、和声等,合唱者需要把握乐谱,把乐曲的美好表现出来。
另外,节奏是构成合唱的另一要素。
节奏是指乐曲中音符或节拍的定位和排列,节奏的稳定及准确有助于表现歌曲的美好和节奏感,同时也是表演者们保持音准的重要标志。
第三段最后是音准,它是控制合唱音乐品质的最重要要素。
合唱者需要在节奏的基础上,共同演唱的时候做到各个声部的音准一致。
如果有人的歌声入不敷出,节拍失准,或者人声偏高偏低,就会影响整个合唱团的氛围和表现效果。
第四段此外,合唱也有其它要素,例如演唱技巧、诠释能力和情感展示等,它们对于演唱者是非常重要的。
演唱技巧指的是唱歌时使用各种声音和变调,有助于歌曲表达更深刻的意义,而诠释能力则是指歌手在表现歌曲本身的意义时,使用各种表演方式,比如通过肢体动作、表情暗示、翻腔调子等来帮助观众更加清楚地理解歌曲的内容。
第五段对于合唱者来说,要在演唱中发挥出最佳表现,必须有一定的练习,尤其是要做到乐谱、节奏和音准这三个基本要素的熟练把握。
它们不仅为歌曲增添美丽,还更让观众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歌曲本身所蕴涵的美感。
第六段此外,还有合唱团结与共和的重要性,在不同声部或歌手出现音乐上误差时,其他的声部或歌手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整首曲子的美妙和完整性,这也反映出合唱团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七段总之,合唱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乐谱、节奏和音准,它们不仅对于合唱者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贯穿于歌曲中的源泉,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本身蕴含的美,同时还可以反映出合唱者间的团队精神。
初中音乐教案合唱的基本技巧与合声

初中音乐教案合唱的基本技巧与合声【教案】合唱的基本技巧与合声导语:合唱是一种音乐形式,通过多人协同演唱同一乐曲,在音乐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将介绍合唱的基本技巧与合声,帮助学生提高合唱的演唱水平。
一、合唱的基本要素1.1 身体的协调与平衡在合唱过程中,学生应保持坐姿或站姿端正,身体平衡感要好,避免摇晃或动作过大影响合唱效果。
1.2 声音的调整与耳朵的敏感学生要学会通过调整呼吸、发声技巧与声音的音量、高低、长短等方面的变化,形成合唱所需的和谐音色。
同时要培养耳朵对声音的敏感度,听到他人的演唱并及时调整自己的音准和节奏。
1.3 组织与合作在合唱中,学生需要很好地配合合唱指挥或伴奏老师的指示,紧密地与他人合作,确保音乐演出的统一性。
二、合唱的基本技巧2.1 合唱的基本嗓音分类合唱的嗓音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
学生根据自己的音域类型,有针对性地训练唱法,提高嗓音质量。
2.2 呼吸与发声技巧学生要学会自然的腹式呼吸方式,并利用呼吸控制发声。
在唱歌过程中,要避免用力过度,保持声音流畅、稳定。
2.3 发音与发声技巧学生应注重发音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于辅音、元音的发音要清晰。
发声时要注意音调的正确性,尤其是对一些高音或低音的音符要做到自如准确。
2.4 理解音乐的情感与表达合唱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学生要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要求,通过音乐技巧传达出合唱所表达的情感。
三、合声的基本原理3.1 底声与主旋律的和声合唱中,底声是指音乐中的基础音,主旋律则是人们熟悉的主要旋律。
在合唱中,底声与主旋律的和声要协调一致,共同构成一首完整的合唱作品。
3.2 声部的分工与配合合唱中通常由高音、中音和低音三个声部组成,各声部在音高和音响上有不同的分工。
学生需要在合唱中充分理解和把握自己声部的重要性,与其他声部保持良好的配合。
3.3 协同合唱与和声处理学生在合唱过程中要学会协同合唱,做到音量、节奏、音准的一致。
同时,要注意合唱作品中的和声处理,做到旋律与和声的和谐统一。
(完整word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合唱的三大要素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合唱的三大要素合唱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组织部分,是学生从事第二课堂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一个很好表现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培养合唱必需的、科学的、高位置的发声方法以及各种歌唱技能技巧,又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及群体意识等。
那么,在合唱教学训练中,如何适应其身心特点,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合唱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训练。
一、视唱的训练多声部视唱练习对提高合唱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从视唱训练的实践来看,视唱练习的难度应控制在适当的程度,以学生经过两至三遍的练习即可基本掌握为宜。
如果练习难度过大,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和厌学情绪。
而练习过于简单,学生又会感到乏味,也无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视唱能力。
1.音准训练:要求学生学唱音阶,同时必须重视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
因此,在唱音阶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弹奏简单的乐句片段,让学生辨别唱名,可以从接近音阶的乐句听起,逐步发展分解和弦,直至较难的旋律音程。
在让学生听唱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记练习,通过听音视谱、视唱来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
2.节奏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加强平稳节奏的训练,不同时值的符点音符节奏训练、切分音节奏训练、三连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及两部交错节奏训练等,以提高学生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
二、歌唱技能的训练1.姿势: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歌唱姿势,要求学生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
精神应饱满,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
眼睛向前平视,胸部自然挺起,两肩放平,小腹收缩(要求胸腹式结合呼吸),两臂自然垂落。
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身体的重量要平稳,面部表情要自然,学生演唱中眼睛应睁大一些,注意力要集中到指挥的身上,嘴巴应当张得开,放得松,切记紧咬牙关,下頜收回。
2.呼吸:正确的呼吸方法,不仅是歌唱发声技术的需要,而且是合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七年级音乐课程合唱与合奏的基本要素和要求

七年级音乐课程合唱与合奏的基本要素和要求音乐是一门美妙的艺术形式,合唱与合奏是音乐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能力,还可以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
本文将探讨七年级音乐课程合唱与合奏的基本要素和要求,并提供一些实践建议。
一、合唱的基本要素和要求合唱是指多人或多个声部一起演唱同一乐曲。
在七年级音乐课程中,合唱的基本要素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和声在合唱中,和声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需要学会听辨不同声部的旋律和节奏,并与其他成员协调演唱。
不同声部之间的和声关系应协调悦耳。
2.节奏合唱乐曲中的节奏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演唱各个音符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学生应通过识谱、打击乐器或其他节奏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节奏感。
3.表达力合唱乐曲中的情感表达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需要从音乐中感受到情感,并通过声音的控制和表达来传达出来。
这需要学生在演唱时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合奏的基本要素和要求合奏是指多个乐器在一起演奏同一乐曲。
合奏的基本要素和要求与合唱相似,但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1.和谐在合奏中,乐器之间的和谐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乐器之间的音调、音量和节奏应协调一致,以创造一个和谐的音乐氛围。
2.协作合奏需要乐器演奏者之间的紧密协作。
乐手们需要密切配合,互相倾听、互相应和,以保持整体的一致性。
3.技巧合奏对乐手的技巧要求较高。
乐手们需要熟练掌握自己的乐器,并能够准确地演奏乐谱中的音符、音程和节奏。
三、实践建议为了在七年级音乐课程中更好地实施合唱与合奏教学,以下是一些建议:1. 充分利用合唱和合奏的教材资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乐曲,并确保乐曲的难度与要求相匹配。
2. 强调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学生们应该理解并接受彼此在合唱和合奏中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尊重和倾听其他成员的声音。
3. 提供个体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教师可以安排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演唱或演奏中的困难,并提供更多的技巧指导。
音乐合唱训练要把握“三个关键”

音乐合唱训练要把握“三个关键”良好的合唱教学,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培养正确的音准与节奏感,从而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
如何科学地进行合唱训练?笔者认为,应该牢牢把握“三个关键”。
一、注重声音统一,落实训练的基本要求合唱训练包括了和声、音色、音量、音准、气息、吐字、声音共鸣、强弱的控制、动与静、纵与横、连与跳、松与紧、刚与柔、快与慢、起与收的统一训练。
它是一种高度的艺术创造和综合艺术修养培训。
(一)抓好发声训练。
标准的唱姿应该是:身体直立,保持自然放松。
头部立好,眼睛平视。
胸部自然挺起,两肩微微向后扩展,收小腹。
在立式训练中,身体的重心应落在双脚上,膝部及腰椎不能弯曲,但又不能僵硬和用力,精神状态要非常集中。
在坐式训练中要注意腰部不要靠在椅背上,以保持身体上部挺拔而自然。
练习时坐式、立式交替进行,以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
在声乐艺术领域中,发声的原理是一致的,但独唱强调的是个性,而合唱强调的是共性。
合唱发声训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集体的训练运用科学的方法使各声部在发声状态上保持一致,并不断发挥发声器官的功能,逐步提高演唱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合唱整体的技术艺术水准,以便更好地表现作品。
(二)注重咬字和吐字训练。
正确的的咬字和吐字是歌唱技巧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功。
熟练的咬字、吐字技巧,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重要的是要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使歌声富有感染力。
所以在合唱训练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咬字、吐字方面的训练,从而使合唱获得最佳的演唱效果。
咬字与声音统一很关键,声音韵母要一次性发出,咬字时开口音如唱:“啊”就要拢着唱,闭口音如唱“呜”要开着点,就是我常说的开口音闭口唱,闭口音开着唱。
合唱队里每个人条件不一样,求共性统一,不求音量统一,力度要因人而宜。
(三)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合唱队员要熟练掌握记谱法、节奏、节拍、装饰音、乐谱中的常用记号、音程、和旋、调、调号、调式等基本乐理知识。
合唱的三个基本要素

合唱的三个基本要素合唱是多声部的协作音乐表现形式,非常受欢迎,可以通过此来增强团队意识,进而维护公司文化,提高全体人气和士气。
在合唱过程中,有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旋律”、“和声”和“音乐感”,绝大多数的合唱者都要掌握这三个要素,才能正确的演唱歌曲,正确的传达音乐的情感。
首先是“旋律”,它指的是合唱曲的主要音符,是合唱的基础。
只有合唱者拥有准确的旋律,演唱的曲子才能比较完美,失去了正确的旋律,音乐将失去整体性,此外把力度和旋律结合起来下,才能使歌声更加有趣、富有表现力。
其次是“和声”,它是将简单旋律增强音乐意象、创造音乐氛围的重要方式之一,不同的合唱队形成的和声,每个合唱者之间的相互配合程度,以及和声排列的妥当性,都将极大地影响合唱的整体效果。
最后是“音乐感”,它指的是演唱者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把握和表达,是合唱者呈现歌曲灵魂的重要方式。
掌握正确的音乐感,合唱者们可以准确的表达歌曲中的情绪,此外正确的音乐感也能给歌曲增添更浓烈的色彩,使歌曲更加活泼、感人。
以上就是《合唱的三个基本要素》,“旋律”、“和声”和“音乐感”的重要性首先显而易见,其三者的缺少或不正确,将会严重影响合唱的整体效果,因此要想正确的演唱歌曲,需要合唱者勤加练习并正确的把握以上三个要素,使歌声越发动听、动人,使歌曲越发醇厚深情。
正如著名的合唱歌曲《声入人心》所说:“开口唱,一起传,声声唱,入人心。
千声合一,共叙一首歌,传递友谊和爱,驱赶心中的惆怅。
”从中可以感受到合唱者们精心把握“旋律”、“和声”和“音乐感”这三个要素后,传达出来的音乐画面。
唱出音乐,仿佛把心灵流淌出来,令人难以忘怀,这就是音乐传播的力量。
合唱既可以培养成员的团队意识,又可以把歌曲的情感精准的传达出来,激发群体的集体精神,将曲子带入完美的宁静境界。
所以,我们要正确的把握合唱的三个基本要素,进而创作出醇厚深情的合唱曲,让音乐滋润听众的心灵,引发回响,唱出音乐的力量,共唱一曲《声入人心》。
有效提升学生合唱能力的教学中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指导

有效提升学生合唱能力的教学中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指导合唱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在中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给出指导。
一、合唱训练的基本要素合唱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声音、节奏、调式和表情。
学生在进行合唱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声音要准确。
学生在唱歌时,需要注意音高的准确性,避免走音或失调。
教师可以通过声部分组练习、个别指导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纠正声音问题。
2. 节奏要准确。
合唱乐曲的节奏感非常重要,学生需要掌握好音乐的节奏,并与其他成员保持一致。
教师可以使用打击乐器或节拍棒等帮助学生感受节奏,并进行节奏训练。
3. 调式要准确。
学生在合唱时,需要注意调式的准确性,避免出现音准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声部分散唱、练习音阶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统一调式。
4. 表情要到位。
合唱不仅要求学生正确地唱出音乐,还需要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表达音乐的情感。
教师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情感导入等训练,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合唱训练的方法1. 声部分组训练:将学生按照声部分组,进行声部独立训练。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己的声部,提高音色和音准。
2. 合唱团体训练:将学生按照合唱团体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注重演唱技巧的培养,如呼吸控制、发声技巧等。
3. 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如渐进式练习、反复练习、分解练习等,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合唱技巧。
4. 丰富的演唱体验:组织学生参加合唱比赛、音乐会等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演唱机会,丰富他们的演唱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提升学生合唱能力的注意事项1. 给予充分的积极反馈: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同时,对于存在的问题,要适度指出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2. 注重个别指导:针对学生个别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升合唱能力。
初中音乐教案学习合唱的基本技巧和团队合作

初中音乐教案学习合唱的基本技巧和团队合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合唱活动纳入音乐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音乐素养。
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形式,要求合唱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精准地掌握歌曲的技巧,并且紧密协作,以呈现出一派和谐的声音。
本文将介绍初中音乐教案中学习合唱的基本技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一、合唱的基本技巧合唱是一种群体性的音乐表演形式,要求每个成员在演唱中准确无误地发声,以确保声音的整齐和谐。
以下是初中音乐教案学习合唱的基本技巧:1. 声音的培养:在合唱中,声音是最基本的元素。
学生应通过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声音训练来培养健康的发声技巧。
老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呼吸练习和嗓音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嗓音的稳定性和音质的纯净度。
2. 节奏的掌握:合唱中的节奏是非常重要的,每个成员都需要根据指挥的指示准确地掌握节奏,并保持统一。
学生可以通过与节拍器或打击乐器合作,进行节奏感训练,提高自己的节奏感和分拍能力。
3. 和声的理解:合唱中常常存在多声部的和声,每个成员需要理解自己所唱的声部,并与其他声部协调合作。
老师可以通过教授和声知识和运用和声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声的概念和重要性。
4. 发音和发声的准确性:在合唱中,发音和发声的准确性对于保持整体声音的清晰度至关重要。
学生应重点注意每个音节和字音的发音,并通过发声练习来锻炼嗓音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合唱是一项与他人合作的音乐活动,团队合作的能力对于合唱团的成功至关重要。
以下是团队合作在初中音乐教案中的重要性:1. 相互倾听与尊重:在合唱中,每个成员需要相互倾听,尊重彼此的声音和观点。
通过倾听他人的声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合唱的整体效果,并相互帮助改进。
2. 感受团队氛围:团队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合唱团成员应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互相鼓励和支持,共同追求卓越的表演效果。
3. 合理分工与合作配合:在合唱过程中,每个成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合理分工,并与其他成员紧密配合。
在中小学进行合唱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在中小学进行合唱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作者:赵英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2008年第10期在中小学中开展合唱活动,是对学生们在音乐课之外所进行的音乐教育,但是也有别于学校中的其他第二课堂活动。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合唱在学校中是必不可少、使学生们终身受益的教育活动。
因此,我在这里将这个活动称为“合唱教育”。
在中小学进行合唱教育的工作责无旁贷地落到了音乐教师的肩上。
合唱教育有助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如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合唱训练能力、指挥能力等等。
合唱的特点是无论唱出来的声音是二声部的、三声部的和四声部的,都是非常和谐的。
合唱是集体音乐表演,是多声部音乐,强调的是和谐、共性。
合唱对每位演唱者的单独演唱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对于中小学的合唱教育,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最基本的要求,或者称为达到目的的三个基本要素。
一、演唱的独立性问题1.唱合唱时,一般开始宜分声部练习,在这时就要认真唱准自己的声部。
音准、节奏一定要正确。
可以用键盘乐器配合反复进行练习,直到唱准为止,甚至能背谱演唱。
2.在练习时,如果总是以自己的声部为准来进行练习,那么一旦合练,出现更多的音、音调和节奏时,就不能正确地演唱自己的声部。
所以,在分声部练习时,就要习惯其他声部,并利用其他声部的旋律和节奏音调来找自己声部的音、音调和节奏。
3.合唱团中壮实有力的低音部、浑厚的中音、明亮而华丽的高音可构成合唱的声音立体效果。
但由于一般实际条件的限制,合唱团的声部音色不容易达到理想的要求,因此常常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音色上模仿本声部的音色特征以达到音乐的内容要求。
二、演唱的共性问题解决好演唱的共性是唱好合唱的关键。
所谓共性,是指演唱者、声部与整体的关系问题。
如果说培养演唱的独立性是训练和发展队员的基本能力,解决好演唱的共性则是把这种能力合理地运用到合唱中。
1.声部的演唱要从整体效果出发。
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指导技巧

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指导技巧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合唱是音乐教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通过合唱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协作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指导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合唱指导技巧为主题,探讨如何有效指导合唱,在音乐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选曲与编排选曲是合唱指导中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选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年龄、声音类型等方面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合唱曲目。
同时,曲调欢快、具有鲜明的旋律和丰富的表现力的曲目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编排合唱曲目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音域、声部分工以及声音强弱来划分不同的声部,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扮演到合适的角色。
同时,合唱编排中要注意创造性地运用和声、对位以及特定的合唱技巧,以增强曲目的艺术效果。
二、音准与音色音准是合唱表演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
教师在合唱指导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准感,通过排练和指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音高和音程,提高合唱的准确性。
音色是合唱表演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合唱指导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声带训练、发声技巧和表情交流等方式,培养出富有个性和合唱表演所需的音色。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合唱排练中的集体发声,引导学生通过和声来调整音色,以达到更加和谐、悦耳的效果。
三、节奏与韵律节奏感和韵律感是合唱表演中至关重要的元素。
在合唱指导中,教师应通过教学方法、节拍器等工具,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比如,可以通过教唱和击打节奏器的方式,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曲目的节奏变化和节拍感。
同时,在合唱指导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手势指挥、体验身体感受节奏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韵律,提高合唱的整体效果。
对于一些复杂的节奏和韵律变化,教师可以采用分声部教唱的方法,慢慢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艺术表达与情感传递除了技术的培养,合唱指导中还要注重学生的艺术表达和情感传递。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歌曲的背景故事、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以及情感投入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曲目的内涵,并将自己的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
一心三用 融而不露——合唱技巧浅谈

合唱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因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力而雄踞各种声乐形式之首。
它通过旋律、节奏、和声以及力度等因素的不同结合与变化,给人以旋律美、和声美、情感美的感受。
但合唱是一种集体行为,表演难度较高,尤其是如何更好体现这个“合”字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一、要强化合唱的意识。
合唱唱法强调“合”字,是在合唱中,运用美声发声的位置方法,注重共性,消除个性的演唱方法。
简单说,就是不管有多少人的团队,合唱只能有一个声音,不能听出有个人声音的存在,这就是教师常说的“合节奏的要求,即在指挥下协调一致;准,指演唱曲谱的准确和各声部间音程关系的准确;和,指统一和谐。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合唱中,要坚持美声唱法,坚持直声轻唱,掌握好合唱技巧。
四、要学习乐理知识,提高识谱能力。
由于学员大多数是业余音乐爱好者,没有经过音乐方面的专业训练,初学唱歌的人数不少,识谱能力较差,因此,在合唱中,对于音的强弱高低、起音休止、音调转换、节奏快慢等,往往会出现把握不准的情况。
如果不懂乐理知识,轮唱和多部轮唱会更感困难,这就要求合唱队员要加强乐理□周学海一心三用融而不露——合唱技巧浅谈唱只有‘我们’,不能有‘我’”。
每位合唱队员必须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发音方法和音量,使个人服从整体,做到发音方法、音量、音色、音乐表现形式统一,做到融入其中,融而不露。
若只追求自由发挥,就会成为合唱中的不和谐因素。
二、要具备“一心三用”的能力。
这就是说,在合唱过程中,要用心用眼看指挥,用心用嘴唱好本声部,用心用耳听音乐伴奏和其他声部。
这就要求合唱队员必须熟悉指挥的习惯动作,明确指挥的意图,服从指挥,不仅要唱好本声部,还要掌握和唱好其他声部的曲谱,使合唱达到协调、统一。
三、要学习合唱的技巧和方法。
合唱的技巧和方法概括地说有九个字:高、竖、深、轻、柔、直、齐、准、和。
高,指发音部位要高;竖,即瘦腮和竖立的口型;深,是气息要深;轻,指音量要轻;柔,即音色的柔和;直,指避免胸腔音、喉音、颤音,要使用直声;齐,是对知识学习,提高识谱能力,在合唱中发挥个人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合唱的整体效果。
音乐教案学习合唱技巧

音乐教案学习合唱技巧引言:合唱是一种集体合作的音乐形式,通过团队合作和协作,演唱者们共同创造出美妙的音乐。
学习合唱技巧对于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学习合唱技巧的方法和实践,帮助读者提高合唱表现水平。
一、声音调整技巧在合唱中,正确的声音调整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调整声音的技巧:1. 呼吸控制:学会正确的呼吸技巧可以帮助合唱者产生稳定的声音。
深呼吸,通过腹式呼吸来控制气流的流动会让声音更加饱满和稳定。
2. 温暖身体:在合唱前进行热身运动有助于放松肌肉和声带,使得发声更加自如。
可以尝试颈部、肩部和颚部的放松运动,以及一些声带拉伸的练习。
3. 声音投射:要让声音在合唱中更加清晰和有力,合唱者需要学会如何将声音投射到远处。
可以尝试借助声音反射的原理,寻找房间中的共鸣点,并将声音朝向共鸣点发声。
二、合唱技巧训练除了调整声音外,合唱技巧的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合唱技巧的训练方法:1. 调音练习:在合唱中,合唱者需要学会听音准和调音。
可以通过听音练耳来提高音准,以及通过反复练习唱准音阶和和弦来训练调音能力。
2. 和声训练:在合唱中,和声是非常重要的。
合唱者需要学会听出和声的音调和和弦,并能够准确地唱出。
可以通过反复合唱和声练习来提高和声技巧。
3. 节奏训练:在合唱中,合唱者需要与其他成员保持良好的节奏感。
可以通过打击乐器、合唱练习等方式来训练节奏感,锻炼合唱者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团队合作与协作合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音乐形式,团队合作和协作是合唱成功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团队合作与协作的技巧:1. 相互倾听:在合唱中,合唱者需要相互倾听和配合。
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部和音色,调整自己的音量和音色,以达到与他人的和声效果最佳的状态。
2. 练习协作:合唱者需要学会协作,根据指挥或团队的统一,共同完成演唱任务。
可以通过团队练习、分组合唱等方式,锻炼合唱者的协作能力。
3. 团队凝聚:合唱是一个团队的努力,培养团队凝聚力对于合唱的成功至关重要。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学习简单的合唱技巧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学习简单的合唱技巧音乐是人类交流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学习音乐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在小学四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合唱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的合唱技巧,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合唱活动。
一、合唱的基本要素合唱是指由多人共同演唱的音乐形式,它包含以下基本要素:1. 和声:合唱过程中,不同的声部负责演唱不同的音符,形成和声效果。
在引导学生进行合唱时,可以通过唱名、音符图示等方式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声部所唱的音符,并确保各声部之间的协调。
2. 节奏:合唱中的节奏感非常重要,要求所有学生在统一的拍子上合作演唱。
老师可以通过击鼓、拍手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节奏,并保持统一的节奏感。
3. 朗诵和发音:在合唱中,学生需要正确地朗诵和发音。
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清晰的发音和正确的语调,让他们明确每一个音节的发声位置和长短。
二、合唱技巧的教学方法下面介绍几种适用于小学四年级的合唱技巧的教学方法:1. 歌曲选择:选择适应学生年龄和音乐素养的歌曲非常重要。
可以根据学生的口味和兴趣爱好选择诙谐活泼、朗朗上口的合唱歌曲。
例如,《小星星》、《茉莉花》等歌曲都是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合唱曲目。
2. 声部划分:根据学生们的音域和音乐能力,将学生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个声部,并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分组。
这样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声部,并提高合唱效果。
3. 唱名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歌曲的旋律,可以分别教给学生歌曲中的“唱名”。
通过唱名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曲调。
4. 分声部训练:在学生熟悉了歌曲的整体旋律后,可以将他们分成各个声部,进行分声部训练。
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声部的音域和发声技巧。
5. 整体合唱:当各个声部都熟练掌握后,可以进行整体合唱的练习。
这时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们注意声部之间的协调和节奏感,确保合唱效果的统一和流畅。
合唱排练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

合唱排练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导语:合唱排练,是展示合唱艺术时训练、演练的必经过程。
它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排练有着相同的共*,但又时刻表现出合唱排练特有的个*和意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合唱知识,欢迎大家参考!1.科学、务实地选择排练曲目(1)曲目的题材内容,应与合唱队员的文化水平、思想素质相吻合。
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文化水平的队员对作品不同的接受能力,尤其是个*比较强的作品,更需注意,可多选择一些中*的作品进行排练。
(2)选择曲目应从队员自身的演唱水平和表演基础方面考虑,本着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原则,选择适合大多数队员能够接受的演唱曲目。
本着求精不求大的原则,在训练初期,多选择一些短小精悍、艺术*强的合唱作品进行训练和演唱,在挖掘艺术的内涵和提高队员技能方面*下功夫,让队员在不太费劲的前提下,在轻松、愉快的演唱中得到愉悦和提高。
(3)针对一些大、中、小学的特点,在突如其来的一些比赛、庆典活动中,指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无原则的比大、比强,更不要与其他的参赛单位盲目进行攀比,应从自身的现实出发,既考虑到演唱效果,又不可超越队员自身的承受力,科学、合理地选择曲目。
2.科学安排计划,正确处理基础排练与曲目排练两者的关系(1)根据队员的可用排练时间,合理设计好训练计划,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做起,通过训练,给队员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
(2)训练内容要与所排曲目紧密结合,对曲目中的难点及队员难以做到的地方,将其设计成为练习曲等作为训练之用,在顺利完成排练目标的基础上,提高队员的演唱技能。
(3)指挥当遇到对某项表演技能欠缺了解或不能正确把握的情况时,适当利用社会上的艺术资源帮助解决,聘请相关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员进行帮助,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这样不但有利于队员技能的健康发展,指挥还可得到有效的学习和知识的补充。
(4)选择适合队员演唱的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民族优秀的经典作品进行视唱、排练,多选择一些有针对*的作品作为训练的基础,为某些作品的排练做铺垫。
合唱要领-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合唱要领-西南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简介合唱,是有若干人同时演唱一首歌曲的一种表演形式。
在学校、社区和企业等场合中,合唱是一种常见的文艺表演形式。
而对于学校音乐课程中的合唱教学,一定需要有具体的教学要领和技巧来保证教学效果。
合唱的基本要素合唱的基本要素包括:音准、节奏、音质、声音的平衡和和声的效果。
为了使合唱表现达到最佳状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训练。
声音的基本技巧声音的产生依靠的是人体的发声器官,包括喉咙、气管、肺部和口腔等。
因此,在进行合唱练习前,应掌握一些声音的基本技巧,如正确的呼吸方法、发音技巧和声带的保护等。
合唱的基本技能合唱是一项复杂的表演形式,除了声音技巧外,还需要训练基本技能,如节奏感、音乐感、团队合作精神、对指挥的反应力等。
在练习合唱时,可以使用手指打拍子、唱出简单的旋律等方式来锻炼这些技能。
合唱的表现力合唱并不仅仅是一种声音的简单堆积,它还需要表现力来传达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在进行合唱练习时,应注意情感的表达、演唱的感染力、声音的起伏和高潮等方面的表现,来增加合唱的表现力。
合唱的训练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合唱技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
分声部训练法在学校合唱教学中,一般采用分声部训练法,即将合唱团分成高音、中音和低音三个声部,分别进行练习。
先让学生熟悉自己的声部,再进行整合。
合唱练习与舞蹈结合法合唱和舞蹈有着相近的要素,如节奏、节拍、协调和合作等。
进行合唱练习时可以与舞蹈结合,增加音乐与舞蹈艺术的交叉训练。
合唱比赛与演出训练法比赛和演出是合唱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途径。
通过比赛和演出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和合作精神。
合唱的错误演唱情况及解决方法在合唱的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错误演唱情况,从而影响合唱效果。
以下为常见的错误演唱情况及解决方法。
音准不准学生演唱时,很容易出现音准不准的情况,这会使合唱音乐的效果打折扣,解决方法为加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合唱的三大要素
合唱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组织部分,是学生从事第二课堂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一个很好表现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培养合唱必需的、科学的、高位置的发声方法以及各种歌唱技能技巧,又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及群体意识等。
那么,在合唱教学训练中,如何适应其身心特点,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合唱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训练。
一、视唱的训练
多声部视唱练习对提高合唱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从视唱训练的实践来看,视唱练习的难度应控制在适当的程度,以学生经过两至三遍的练习即可基本掌握为宜。
如果练习难度过大,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和厌学情绪。
而练习过于简单,学生又会感到乏味,也无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视唱能力。
1.音准训练:要求学生学唱音阶,同时必须重视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
因此,在唱音阶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弹奏简单的乐句片段,让学生辨别唱名,可以从接近音阶的乐句听起,逐步发展分解和弦,直至较难的旋律音程。
在让学生听唱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记练习,通过听音视谱、视唱来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
2.节奏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加强平稳节奏的训练,不同时值的符点音符节奏训练、切分音节奏训练、三连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及两部交错节奏训练等,以提高学生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
二、歌唱技能的训练
1.姿势: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歌唱姿势,要求学生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
精神应饱满,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
眼睛向前平视,胸部自然挺起,两肩放平,小腹收缩(要求胸腹式结合呼吸),两臂自然垂落。
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身体的重量要平稳,面部表情要自然,学生演唱中眼睛应睁大一些,注意力要集中到指挥的身上,嘴巴应当张得开,放得松,切记紧咬牙关,下頜收回。
2.呼吸:正确的呼吸方法,不仅是歌唱发声技术的需要,而且是
合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胸腹联合式呼吸是建立在自然呼吸基础上的,歌唱者易于掌握,比如可以用“闻花儿香”的感觉去体会吸气,还可以平躺在床上体会睡眠时的呼吸状态等等。
我认为正确的歌唱呼吸状态,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加深和有意识的控制而形成的,需注意的要领是,吸气时不要耸肩抬胸,上身保持松弛状态。
在歌唱中吸气固然重要,但呼气更为重要,呼气时横膈膜及两肋和腰部必须有一定的保持力量,缓缓呼出,让发出的声音有一个支持点,也就是说,呼气时要保持住吸气时的状态。
所以,我们常说:会唱歌的人腰部使劲儿,不会唱歌的人喉咙使劲儿。
3.发声:合唱的发声训练应视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分别进行,对初学者来讲,一般应以发展自然语音基础为主,先进行带字的发声练习,尔后再逐步进行单纯的母音练习。
比如,采用先“说”后“唱”、用“念”带“唱”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用“打喷嚏”的感觉吸气,再用“打呵欠”的感觉叫“阿姨”(a—i--)或说“我”(w—o--);也可以用向远方的召唤回答:“哎一!”(a—i--);发出惊呀的声音:“咦!”(yi--);提高音调向远处叫“李姨”(liyi--)等。
“说”对了再“唱”,且要保持“说”与唱的感觉与声音的位置。
三、针对合唱的艺术特点,在加强融合训练上下功夫。
合唱,顾名思义,是指“合”在一起演唱,但这种“合”不是简单的、毫无联系的凑合。
合唱中的“合”是将旋律、和声、调式、节奏、音色、强弱、快慢等丰富的音乐要素排列组合和交替向前进行的复合运动。
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声同”、“声通”,更要“心同”、“心通”;不但要在理解上、想象上、技巧上、风格上融合,更要在情感上、心灵上、空间上融合。
就拿和声训练说说,坚持对学生进行三度、六度、四度、五度等听音训练,这种训练可以从旋律音程开始,逐渐到和声音程,从分声部默唱到视唱,从单声部训练到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
随着和声训练的不断深化,就可以开始接触轮唱和简单的二部合唱歌曲了。
总之,在合唱教学中,要求学生演唱合唱歌曲,不但要做到节奏整齐,音调准确,还要做到声音协调统一,各声部均衡和谐。
因此,教师科学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视唱能力、歌唱技能及融合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保证合唱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合唱水平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