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共53页
I期临床试验方案
SFDA新药临床试验批件:XXXX号XXXX注射液Ⅰ期临床人体耐受性试验方案(供修改稿)试验单位:XXXX试验负责:XXXX申办单位:XXXX方案设计:郑青山,孙瑞元版本日期:20020815XXX注射液Ⅰ期临床人体耐受性试验方案1 研究背景XXX注射液具有养血活血,益气通脉之功效;主治胸痹(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症见胸部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暗紫脉沉弦;以及心肌梗塞、脑血栓及其后遗证、脑供血不足。
1.1 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稳定性概述本方由XX和XXX两味中药组成,剂型设计为中药注射剂(输液),由于两者有效部位的结构与理化性质不同,故采用XX、XXX分别提取纯化再合并配液的工艺。
在质量控制上采用HPLC和薄层扫描法定量分析XX素、原儿茶醛及XXX甲苷含量;以葡萄糖和半乳糖醛酸为对照品测定了多糖含量,分析了氨基酸组分,严格控制并检测了制剂中的不溶性微粒、澄明度、蛋白质、鞣质、草酸盐、树脂、钾离子、重金属、砷盐、总固体、炽灼残渣的项目,用薄层法定性分析并鉴别了制剂中XX和XXX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XXX注射液质量标准”。
XXX 注射液样品常温考察三个月,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规定,说明本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1.2临床前药效学研究概述XXX注射液可以改善心肌缺血;抑制心率增快扩张外周血管、增强心功能;降低脑梗塞重量、脑含水量,大剂量降低脑毛细血管通透性;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液流变性等活血化瘀的作用;拮抗垂体后叶素的作用。
1.3临床前毒理学研究概述动物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98。
4g生药/kg;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28。
7g生药/kg。
动物长期毒性研究结果表明:用含生药材8.1、16.2和32.4g/kg的剂量给SD大鼠连续腹腔注射XXX注射液六周,除大剂量组动物有活动减少、毛松乱、精神萎靡不振、腹泻、瘦弱等现象,未见其他明显毒性反应。
一期临床试验
一、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I期;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依次进行的三局部,即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方案、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连续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
I期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⑴首页;⑵试验药物简介,包括中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INN〕、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前药理与毒理研究结果、初步临床试验结果;⑶研究目的;⑷试验样品,包括样品名称、号、制剂规格、制剂制备单位及制备日期、批号、有效期、给药途径、储存条件、样品数量并附药检质量人用合格报告单;⑸受试者选择,包括志愿受试者来源、人选标准、排除标准、入选人数及登记表;⑹筛选前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⑺工期试验方案、病例报告表〔CRFs〕及知情同意书应报送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后才能开始I期临床试验⑻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见后〕;⑼观察指标〔见后〕;⑽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⑾总结报告;⑿末页。
1、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①一般采用无对照开放试验,必要时设抚慰剂对照组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②最小初试剂量按Blackwell改进法计算并参考同类药物临床用量进行估算〔见李家泰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二版1998:298〕。
③最大剂量组确实定〔相当于或略高于常用临床剂量的高限〕。
④剂量组常设5个单次给药的剂量组,最小与最大剂量之间设3组,剂量与临床接近的组人数8~10人,其余各组每组5~6人。
由最小剂量组开始逐组进行试验,在确定前一个剂量组平安耐受前提下开始下一个剂量,每人只接受一个剂量,不得在同一受试者中在单决给药耐受性试验时进行剂量递增连续试验。
⑤方案设计时需对试验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响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方案应包括处理意外的条件与措施。
⑥与试验方案同时设计好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s,CRFs〕、流程图〔Chart〕与各项观察指标。
2、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①剂量选择选择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中全组受试者均能耐受的高、中、低3个剂量,其中,中剂量应与准备进行临床Ⅱ期试验的剂量相同或接近,3个剂量之间应呈等比或等差关系。
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
contents
目录
• 研究背景与目的 • 试验设计原则与方法 • 具体实施步骤与流程安排 • 风险控制措施与应急预案制定 •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 • 资源整合与协作机制构建 • 总结回顾与未来发展规划
01 研究背景与目的
疾病概述及市场需求
疾病定义与分类
明确所研究疾病的定义、分类及 临床表现,阐述其在全球或特定 地区的流行情况。
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
应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数据的真实、 准确和完整性。
不良事件处理与报告
应加强对不良事件的监测、处理和报告,确保受试者的安 全和权益。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战略规划部署
01
新药研发趋势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新药研发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精准化和
智能化,为临床试验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协作模式确定
与合作伙伴协商确定合作模式、任务分工、利益分配等事项,确保 协作的顺利进行。
合同协议签订
与合作伙伴签订正式的合同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各 自的合法权益。
沟通交流平台搭建及信息共享机制完善
沟通交流平台搭建
建立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如会议、电话、邮件等,确保各方之间 的及时沟通和有效协作。
建立严格的安全性监测体系,及时发 现并处理可能的不良事件,确保受试 者安全。
保障受试者权益
确保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 安全权等得到充分保障,同时提供必 要的医疗和心理支持。
受试者选择与招募策略
01
02
03
受试者纳入标准
明确受试者的年龄、性别、 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 等纳入标准,确保受试者 符合试验要求。
设施设备配置
临床药理学新药一期临床试验设计
临床药理学新药一期临床试验设计临床药理学新药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新药名称:济川胶囊药理特征:泻下剂,润下,具有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之功效。
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
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老年便秘、产后便秘的等肾虚津亏肠燥者药理作用: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一.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设计:1.选取健康志愿者40人,男女各半。
分为6个剂量组,前三组每组4人,后三组每组8人,男女各半。
分别编号为1—6组.2.以一粒胶囊作为起始计量,逐步递增剂量为每加一粒。
3.给药途径:口服给药4.第一个剂量组给起始剂量,起始剂量用后若无ARDs,可逐步递增剂量,第二剂量组给初始剂量加一粒,依次。
5.第一个剂量组测试完毕后,方开始其他剂量组的测试。
6.若在某剂量组试验中出现了不良反应,则此前的较低剂量为最大耐受量,试验终止。
a.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b.半数受试者出现轻度的不良反应达到预先设置的最大耐受力仍无毒副反应,则不在增加剂量,试验终止。
二.药代动力学试验设计:1.选取健康志愿者19-40岁的12名,男女各半。
2.试验方法a.选用高.中.低三个剂量,高剂量<最大耐受剂量b.禁食>10小时,不禁水过夜,早晨空腹给药c.150~200ml温开水送服,服药后1小时适量饮水d.服药后2~4小时进统一清淡饮食e.服药后避免剧烈运动,禁茶,禁咖啡类饮料,醇类饮料d.取血在监护室进行,适当休息,但不得卧位3.取血液样本a.服药前,取空白血b.服药后,于不同时间取血,测定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图,吸收相.平衡相各取2~3个取样点,消除相:5-6个点c.采样持续时间:5个半衰期4.临床观察a.观察用药后的ADRsb.出现ADRs或异常情况是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
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详解
2020/2/29
6
一、耐受性试验
2020/2/29
7
试验程序
国家SFDA批件 临床研究方案设计,记录表编制,SOP制定 伦理委员会审定临床研究方案、知情同意书 研究人员培训,I期病房的准备 体检初选自愿受试者,合格者入选 合格入选者:知情同意、志愿受试,签署知情同意书 单次耐受性试验 累积性耐受性试验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总结报告
IV期: 新药上市后申请人自主应用研究阶段
广泛条件下考察疗效、ADR,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改进给 药剂量等
2020/2/29
4
I期临床试验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阶段,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期 研究内容:(1)耐受性试验 是安全性,不是有效性!
(2)药代动力学研究 研究目的:(1)人体对药物的耐受程度
口服固体制剂:生物等效性(BE)试验(18~24例)
2020/2/29 其他非口服固体制剂:可免临床研究
3
临床试验分期
I期: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阶段
耐受性程度、药代动力学
II期: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
随机盲法对照,评价安全性、有效性
III期:治疗作用确证阶段
在较大范围内考察疗效、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
(2)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制定 II期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020/2/29
5
临床试验前的研究资料
临床前动物实验已证明安全性、有效性 报请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临 床试验 I、II、III期临床试验的批准件常一同下达,但不可同时开始,应 严格执行I期在先的原则
2020/2/29
9
排除标准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月经期视具体药物情况而定) 有重要的原发性疾病 精神或躯体上的残疾患者 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 具有较低入组可能性情况(如体弱等) 过敏体质(两种以上药物、食物、花粉) 患有可使依从性降低的疾病(如ED患者参加西地那非类药物试验) 研究者认为不能入组的其他受试者
一期临床试验
一期临床试验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一、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I期;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依次进行的三部分,即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方案、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连续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
I期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⑴首页;⑵试验药物简介,包括中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INN)、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前药理与毒理研究结果、初步临床试验结果;⑶研究目的;⑷试验样品,包括样品名称、号、制剂规格、制剂制备单位及制备日期、批号、有效期、给药途径、储存条件、样品数量并附药检质量人用合格报告单;⑸受试者选择,包括志愿受试者来源、人选标准、排除标准、入选人数及登记表;⑹筛选前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⑺工期试验方案、病例报告表(CRFs)及知情同意书应报送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后才能开始I期临床试验⑻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见后);⑼观察指标(见后);⑽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⑾总结报告;⑿末页。
1、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①一般采用无对照开放试验,必要时设安慰剂对照组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②最小初试剂量按Blackwell改良法计算并参考同类药物临床用量进行估算(见李家泰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二版1998:298)。
③最大剂量组的确定(相当于或略高于常用临床剂量的高限)。
④剂量组常设5个单次给药的剂量组,最小与最大剂量之间设3组,剂量与临床接近的组人数8~10人,其余各组每组5~6人。
由最小剂量组开始逐组进行试验,在确定前一个剂量组安全耐受前提下开始下一个剂量,每人只接受一个剂量,不得在同一受试者中在单决给药耐受性试验时进行剂量递增连续试验。
⑤方案设计时需对试验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方案应包括处理意外的条件与措施。
⑥与试验方案同时设计好病例报告表(CaseReportforms,CRFs)、流程图(Chart)与各项观察指标。
一期临床试验
一期临床试验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一、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I期;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依次进行的三部分,即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方案、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连续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
I期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⑴首页;⑵试验药物简介,包括中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INN)、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前药理与毒理研究结果、初步临床试验结果;⑶研究目的;⑷试验样品,包括样品名称、号、制剂规格、制剂制备单位及制备日期、批号、有效期、给药途径、储存条件、样品数量并附药检质量人用合格报告单;⑸受试者选择,包括志愿受试者来源、人选标准、排除标准、入选人数及登记表;⑹筛选前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⑺工期试验方案、病例报告表(CRFs)及知情同意书应报送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后才能开始I期临床试验⑻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见后);⑼观察指标(见后);⑽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⑾总结报告;⑿末页。
1、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①一般采用无对照开放试验,必要时设安慰剂对照组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②最小初试剂量按Blackwell改良法计算并参考同类药物临床用量进行估算(见李家泰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二版1998:298)。
③最大剂量组的确定(相当于或略高于常用临床剂量的高限)。
④剂量组常设5个单次给药的剂量组,最小与最大剂量之间设3组,剂量与临床接近的组人数8~10人,其余各组每组5~6人。
由最小剂量组开始逐组进行试验,在确定前一个剂量组安全耐受前提下开始下一个剂量,每人只接受一个剂量,不得在同一受试者中在单决给药耐受性试验时进行剂量递增连续试验。
⑤方案设计时需对试验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方案应包括处理意外的条件与措施。
⑥与试验方案同时设计好病例报告表(CaseReportforms,CRFs)、流程图(Chart)与各项观察指标。
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人体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评估,可以验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i期临床试验是其中的首个阶段,其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后续试验的进行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围绕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展开探讨。
1. 试验目标和背景i期临床试验的目标是评估新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初步了解其药理特性。
在设计试验方案之前,需要对新药物的背景进行充分了解,包括其药物作用机制、临床前研究结果以及相关的治疗需求。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确定试验的具体目标和合理的样本容量。
2. 试验设计2.1 试验类型根据药物的特性和研究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试验设计,如平行组设计、交叉设计或队列设计等。
对于i期临床试验,一般采用平行组设计,将接受治疗药物和对照药物的患者分别分配到两个组别,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2.2 随机化和对照为了降低偏倚和提高可信度,i期临床试验通常采用随机化和对照的设计。
随机化可以保证患者的分组是随机的,从而减少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同时,对照组的设置可以帮助评估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3 样本容量估计样本容量的合理估计是保证试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前提。
基于期望效应和抽样误差的估计,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确定所需的样本容量。
通常,样本容量越大,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就越高。
3. 主要观测指标和次要观测指标为了评估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明确主要观测指标和次要观测指标。
主要观测指标通常是疾病的治疗效果或生物学指标的改善程度,而次要观测指标则是为了更全面地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4. 不良事件监测和评估在i期临床试验中,不良事件的监测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不良事件是指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与药物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
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并根据国家和国际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评估。
5. 数据分析计划数据分析计划是试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解读。
Fyin1期临床试验方案
Ⅰ期临床试验方案申办者:申办单位:地址:邮编:电话:主要研究者:研究单位: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监查员:单位:地址:邮编:电话:内容1.试验药物简介2.研究目的3.试验样品4.受试者选择5.筛选前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6.Ⅰ期临床试验方案、病例报告表(CRFs)7.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8.观察指标9.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10.总结一、试验药物简介中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INN)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前药理与毒理研究结果:初步临床试验结果:二、研究目的1、本试验测定健康受试者,给XXXX药后血清中的药物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获得国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2、研究健康受试者给XXXX药后的耐受程度及安全性,找出最大耐受剂量,并根据试验结果为Ⅱ期临床试验提出安全的给药剂量。
三、试验样品样品名称:代号:制剂规格:制剂制备单位:制备日期:批号;有效期:给药途径:储存条件:样品数量:(附药检质量人用合格报告单)四、受试者选择受试者权利与安全(根据GCP原则)1、本方案须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所有受试者须了解试验目的,方法,药物作用及可能的反应,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3、受试者享有知情同意书上规定的权利,且从试验的任何角度,有权随时退出试验而不会遭到歧视和报复,其医疗待遇与权益不受影响。
4、必须让受试者了解到,参加试验及在试验中的个人资料均属保密。
伦理委员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申办者在工作需要时,按规定可以查阅受试者的资料。
5、试验目的、过程与期限、检查操作、受试者可能的受益和可能发生的风险,告知受试者可能被分配到试验的不同组别。
6、试验期间,受试者可随时了解与其有关的信息资料。
7、在获得知情同意书前,研究者应给予受试者或法定代理人足够的时间了解试验的细节,并有机会获得对试验质疑的满意回答。
8、知情同意的过程应采用受试者或其法定代理人能理解的语言和文字。
9、如发生与试验相关的损害时,受试者需要药物或非药物治疗,延长住院时间和出院后休息时间而误工者,所发生的额外费用及补偿费由申办者负责提供。
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ppt课件
随机盲法对照,评价安全性、有效性
III期:治疗作用确证阶段
在较大范围内考察疗效、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
IV期: 新药上市后申请人自主应用研究阶段
广泛条件下考察疗效、ADR,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改进给
药剂量等
03.08.2020
精品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4I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阶段,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期 研究内容:(1)耐受性试验 是安全性,不是有效性!
03.08.2020
精品课件
8
入选标准
健康志愿者(必要时为轻型患者如抗肿瘤药物,尤为细胞毒药物)
年龄在 18~50岁,男女各半(男科和妇科用药除外)
体重:标准体重的±10%范围内,或体重指数为24~27;
同一批试验受试者体重应相近
标准体重(kg) = 0.7 (身高cm - 80 )
例:身高180cm者,标准体重为70.0kg,入选范围为 63.0~77.0kg
精品课件
15
由临床前资料估算单次给药起始剂量
03.08.2020
Blachwell法
敏感动物 LD50的1/600 或最低有毒量的 1/60
改良Blachwell法 (考虑安全性) 两种动物急毒试验 LD50的1/600 及两种动物长毒的有毒量的 1/60 以其中最低者为起始剂量
Dollry法(考虑有效性) 最敏感动物最小有效量的 1/50-1/100
3. 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4. 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 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5.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6. 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
临床研究批准号 医疗机构及专业名称 药物名称、类别、剂型
报告单位名称 临床研究类别
报告时间
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疾病诊断
▪ SAE情况:□导致住院 □延长住院时间 □伤残 □功能障碍 □导致先天畸形 □危及生命或死亡 □其它
▪ 发生时间:
年
月
日
▪ 严重程度:□轻度
□中度
□重度
▪ 试验药物:□继续用药 □减小剂量 □药物暂停后又恢复 □停用药物
(轻1人 重1人)
6
6
6
*递增返回法:第一轮 900 mg有一人重度反应,故不做1200 mg; 用该量重复一人出现轻度反应,故第二轮用 330、500、
670 mg 组,各加做 4 人;本次试验共 25人。 *固定例数法:人数稍多,但进行速度快,常用
23
本例单次用药各组递增剂量示意图
剂量 (mg/kg)
180/40=4.5
人体
10/10=1.0
取最小值
1.7
1.0-2.0
4.5-19
起始剂量以Blachwell法定为 1.7 mg/kg (96-102 mg/人,取100mg/人) 注意:安全范围很大的药物可取最大值
19
单次给药最大剂量的估计
▪ 同样药、同类药,或结构相近的药物:单次最大剂量 ▪ 动物长毒试验:引起中毒症状,或脏器出现可逆性变化剂量的 1/10 ▪ 动物长毒试验:最大耐受量的 1/5~1/2 ▪ 最大剂量范围内应包括预期的有效剂量 ▪ 注意可操作性
(1) 费氏递增法(改良 Fibonacci 法):
开始递增快,以后按+1/3递增:
+100%,+67%,+50%,+30%~+35%(以后均按 +1/3 递增)
一期临床实验
一期临床实验在医学研究领域,临床实验是评估新药、疗法或治疗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期临床实验作为临床试验的首个阶段,其主要目的是评估新药或治疗方法的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初步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期临床实验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所需注意事项。
一、基本概念一期临床实验是指在正式应用于人体之前,对新药或治疗方法进行初步评估的实验研究。
在此阶段,研究对象通常是健康志愿者或患有特定疾病但病情稳定的患者。
一期临床实验的主要目标是评估新药在人体内的代谢、吸收、分布和排泄情况,确定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同时初步了解其对疾病的疗效。
二、设计要点1.受试者选择:一期临床实验的受试者需符合特定的入选标准,包括年龄、性别、病史、药物过敏史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开始前会进行详细的筛选和初步评估。
2.实验草案:实验草案是一期临床实验的重要文档,其中包括实验目的、方法、药物使用说明、研究方案等内容。
实验草案需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确保实验过程符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要求。
3.组别设置:一期临床实验通常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实验组接受新药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或已有的标准治疗。
4.观察指标:观察指标是评估一期临床实验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要素,如生物化学指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
观察指标的选择应基于实验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同时需要注意指标的客观性和可行性。
5.样本容量:一期临床实验样本容量的确定基于统计学原则和实验设计要求。
样本容量过小可能导致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过大则可能浪费资源和时间。
在确定样本容量时,需充分参考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
6.数据分析:对一期临床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是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数据分析应严格按照实验草案和统计分析计划进行,结果应准确反映实验效果。
三、注意事项1.伦理问题:在进行一期临床实验前,需确保实验方案已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
一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PPT课件
体重指数(BMI) = 体重kg/(身高m)2
血液生化检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等检查指标:均在
正常范围
2020/3/26
9
排除标准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月经期视具体药物情况而定) 有重要的原发性疾病 精神或躯体上的残疾患者 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 具有较低入组可能性情况(如体弱等) 过敏体质(两种以上药物、食物、花粉) 患有可使依从性降低的疾病(如ED患者参加西地那非类药物试验) 研究者认为不能入组的其他受试者
2020/3/26
8
入选标准
健康志愿者(必要时为轻型患者如抗肿瘤药物,尤为细胞毒药物)
年龄在 18~50岁,男女各半(男科和妇科用药除外)
体重:标准体重的±10%范围内,或体重指数为24~27;
同一批试验受试者体重应相近
标准体重(kg) = 0.7 (身高cm - 80 )
例:身高180cm者,标准体重为70.0kg,入选范围为 63.0~77.0kg
预先确定起始剂量、最大耐受量(MTD)
在起始剂量 ~ 最大耐受量范围内,预设6~8个剂量组
每个剂量组人数
低剂量:23人/组;接近治疗量:68人/组
给药途径:推荐用于临床的给药途径
起始剂量应用后如无ADRs,可逐步递增剂量(低剂量高剂量), 以找出MTD
第一个剂量组试验完毕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剂量组试验
药物临床研究要求
注册分类1、2的新药:临床试验
注册分类3、4的新药: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至少100对)
注册分类5的新药:
口服固体制剂:生物等效性(BE)试验(18~24例)
其他非口服固体制剂:临床试验(至少100对)
一期临床试验
一期临床试验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一、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I期;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依次进行的三部分,即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方案、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连续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
I期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⑴首页;⑵试验药物简介,包括中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INN)、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前药理与毒理研究结果、初步临床试验结果;⑶研究目的;⑷试验样品,包括样品名称、号、制剂规格、制剂制备单位及制备日期、批号、有效期、给药途径、储存条件、样品数量并附药检质量人用合格报告单;⑸受试者选择,包括志愿受试者来源、人选标准、排除标准、入选人数及登记表;⑹筛选前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⑺工期试验方案、病例报告表(CRFs)及知情同意书应报送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后才能开始I期临床试验⑻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见后);⑼观察指标(见后);⑽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⑾总结报告;⑿末页。
1、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①一般采用无对照开放试验,必要时设安慰剂对照组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②最小初试剂量按Blackwell改良法计算并参考同类药物临床用量进行估算(见李家泰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二版1998:298)。
③最大剂量组的确定(相当于或略高于常用临床剂量的高限)。
④剂量组常设5个单次给药的剂量组,最小与最大剂量之间设3组,剂量与临床接近的组人数8~10人,其余各组每组5~6人。
由最小剂量组开始逐组进行试验,在确定前一个剂量组安全耐受前提下开始下一个剂量,每人只接受一个剂量,不得在同一受试者中在单决给药耐受性试验时进行剂量递增连续试验。
⑤方案设计时需对试验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方案应包括处理意外的条件与措施。
⑥与试验方案同时设计好病例报告表(CaseReportforms,CRFs)、流程图(Chart)与各项观察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04.2020
9
退出标准
受试者依从性差,不能按时按量用药 使用其他影响耐受性判断的药物或食物 受试者不愿意继续进行临床试验,主动提出退出者 失访
14.04.2020
10
剔除标准
不符合入选标准者 符合排除标准者 未药用者 无任何记录者
14.04.2020
11
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设计
总数 2பைடு நூலகம்-40 人,每人只用1个剂量
14.04.2020
13
单次给药试验起始剂量的估计
有同样药临床耐受性试验参考(国外文献):取其起始剂量的1/2 有同类药临床耐受性试验参考:取其起始剂量的1/4 同类药临床有效量:取该剂量的1/10,作为起始剂量 无参考时:根据临床前动物试验结果,推算起始剂量
14.04.2020
14
由临床前资料估算单次给药起始剂量
14.04.2020
12
确定最大耐受量–试验终止
在某剂量组试验中出现了不良反应,此前的较低剂量为
最大耐受量 试验终止 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影响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等) 半数受试者(如3/6,4/8 )出现轻度不良反应 抗癌药半数(如3/6,4/8)出现较重的不良反应 达到预先设定的最大耐受量仍无毒副反应时,不再增加 剂量 试验终止
14.04.2020 其他非口服固体制剂:可免临床研究
2
临床试验分期
I期: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阶段
耐受性程度、药代动力学
II期: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
随机盲法对照,评价安全性、有效性
III期:治疗作用确证阶段
在较大范围内考察疗效、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
IV期: 新药上市后申请人自主应用研究阶段
注册分类3、4的新药: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至少100对)
注册分类5的新药:
口服固体制剂:生物等效性(BE)试验(18~24例)
其他非口服固体制剂:临床试验(至少100对)
速释、缓释、控释制剂:单次、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 临床试 验(至少100对)
注册分类6的药品:
口服固体制剂:生物等效性(BE)试验(18~24例)
14.04.2020
4
临床试验前的研究资料
临床前动物实验已证明安全性、有效性 报请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临 床试验 I、II、III期临床试验的批准件常一同下达,但不可同时开始,应 严格执行I期在先的原则
14.04.2020
5
一、耐受性试验
14.04.2020
6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19.12.1起施行)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 生物制品注册分类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
1. 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2. 改变给以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3. 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4. 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
Blachwell法
敏感动物 LD50的1/600 或最低有毒量的 1/60
改良Blachwell法 (考虑安全性) 两种动物急毒试验 LD50的1/600 及两种动物长毒的有毒量的 1/60 以其中最低者为起始剂量
Dollry法(考虑有效性) 最敏感动物最小有效量的 1/50-1/100
改良Fibonacci法(起始量较大,用于抗癌药)
广泛条件下考察疗效、ADR,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改进给 药剂量等
14.04.2020
3
I期临床试验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阶段,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期 研究内容:(1)耐受性试验 是安全性,不是有效性!
(2)药代动力学研究 研究目的:(1)人体对药物的耐受程度
(2)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制定 II期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7
入选标准
健康志愿者(必要时为轻型患者如抗肿瘤药物,尤为细胞毒药物) 年龄在 18~50岁,男女各半(男科和妇科用药除外) 体重:标准体重的±10%范围内,或体重指数为24~27;
同一批试验受试者体重应相近 标准体重(kg) = 0.7 (身高cm - 80 ) 例:身高180cm者,标准体重为70.0kg,入选范围为63.0~77.0kg 体重指数(BMI) = 体重kg/(身高m)2 血液生化检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等检查指标:均在 正常范围
小鼠急毒 LD10的1/100
或大动物最低毒性剂量的 1/40-1/30
14.04.2020
15
起始剂量估算
例:某药口服临床前药效及毒性试验结果 小鼠 急毒 LD50=3000 mg/kg LD10=1900 mg/kg 最小有效量MED=200 mg/kg 大鼠 急毒LD50=1000mg/kg 最小有效量MED=100 mg/kg 长毒最低有毒量=360 mg/kg 家犬 长毒最低有毒量=180 mg/kg 长毒最大耐受量= 60 mg/kg 同类药物,人体治疗量=10mg/kg = 600 mg
预先确定起始剂量、最大耐受量(MTD)
在起始剂量 ~ 最大耐受量范围内,预设6~8个剂量组
每个剂量组人数
低剂量:23人/组;接近治疗量:68人/组
给药途径:推荐用于临床的给药途径
起始剂量应用后如无ADRs,可逐步递增剂量(低剂量高剂量), 以找出MTD
第一个剂量组试验完毕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剂量组试验
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5.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6. 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注册分类1~5的品种为新药 注册分类6的品种为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
14.04.2020
1
药物临床研究分类
临床试验
生物等效性试验
药物临床研究要求
注册分类1、2的新药:临床试验
14.04.2020
8
排除标准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月经期视具体药物情况而定) 有重要的原发性疾病 精神或躯体上的残疾患者 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 具有较低入组可能性情况(如体弱等) 过敏体质(两种以上药物、食物、花粉) 患有可使依从性降低的疾病(如ED患者参加西地那非类药物试验) 研究者认为不能入组的其他受试者
试验程序
国家SFDA批件 临床研究方案设计,记录表编制,SOP制定 伦理委员会审定临床研究方案、知情同意书 研究人员培训,I期病房的准备 体检初选自愿受试者,合格者入选 合格入选者:知情同意、志愿受试,签署知情同意书 单次耐受性试验 累积性耐受性试验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总结报告
14.04.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