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古代碑刻资料
崇左名胜古迹_名城古迹
崇左市有着很多古迹的存在,而且在崇左市中,有个在战国时期所留下来的时候遗迹,而这个就是花山岩壁画,对此崇左名胜古迹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崇左名胜古迹崇左名胜古迹有哪些花山岩壁画落于宁明县驮龙乡耀达村的一座断岩山,整幅画面宽约172米,面积8000多平方米,共有各种用赭红色颜料绘制在悬崖壁上的人形、兽形、弓箭等图案1900多个。
花山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骆越人巫术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
1988年,花山岩画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恩城自然保护区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大新县恩城乡。
距县城13公里,距南宁160公里。
由南坛高速转316省道到达。
恩城自然保护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龙州起义纪念馆原名中国红军第八军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85年2月1日。
总占地面积7.69公顷,建筑面积5436平方米,坐落在纪念广场的南端,2004年8月19日落成,并更名为龙州起义纪念馆。
归龙潭旅游风景区归龙潭旅游风景区位于广西省扶绥县城以北7公里,地处昌平乡平白村群山环抱之中。
距广西首府南宁市53公里,景区内峰林林立,景致优美,有岩洞3个,暗河一条,湖潭两个。
沙屯叠瀑位于于广西大新县硕龙镇硕龙村沙屯归春河段上的青山峡谷中。
西距县城约50公里。
由316省道大新-靖西二级公路到达。
属岩溶峡谷瀑布景观。
沙屯叠瀑又称念底瀑布,瀑布宽约60来米,总落差约30米,分七级奔流而下。
明仕田园景区位于广西大新县堪圩乡明仕村,距县城西53公里,距南宁?195公里,由南坛高速转316省道到达。
是以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景观为主的自然风景区。
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
有着“山水画廓”和“隐者之居”的美誉。
崇左名胜古迹盘点德天瀑布位于崇左市大新县归春河上游,距中越边境53号碑约50米,离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约208公里。
主体瀑布宽100米,纵深60米,落差70米,与越南的板约瀑布连为一体,瀑布总宽208米,是东南亚最大的天然瀑布,也是世界第二大跨国瀑布。
《重修香山寺碑记》考
河南宝丰香山寺自东汉初建立至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其间兴废有时,特别是在王朝政权更迭时,香山寺多遭战火损毁,这些历史在文献和香山寺碑刻中多有记载。
在香山寺历史研究中,碑刻是重要的实物依据。
不仅要对现存碑刻进行深入研究,对新发现碑刻的研究更不容忽视。
本文考证的《重修香山寺碑记》(图1)碑刻就是在不经意中发现的,该碑刻的发现填补了香山寺一段重要的历史空白。
碑刻的发现2016年8月在清理大悲观音大士塔广场垃圾、平整土地时,在大悲观音大士塔西约50米处发现碑刻一通和碑座(图2)一个,经辨认为清代《重修香山寺碑记》。
该碑刻碑身高约180厘米,宽约142厘米,厚约41厘米。
碑刻周边有缺损,碑额损毁严重,篆字无法辨识。
碑刻年代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立,由李道光撰文,李德伦篆额,李建枢书丹。
碑文19行凡505字。
碑文记述了明末香山寺经历“流土之变”后损毁严重,仅存大悲观音大士塔,后在寺僧福聚带领下,经过近30年建设,相继建成水陆殿、伽蓝殿、六祖殿等佛殿,又加固了四周围墙,使其具有了相当规模,香火大增。
发现的碑座根据其大小、形制认定是《重修香山寺碑记》碑刻的碑座,为碑刻复立奠定了基础。
碑刻撰文、篆额、书丹者简介撰文李道光,宝丰人,字闇如,号伯曦,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卒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
明崇祯己卯(1639年)科举人,时任北直(今河北、北京、天津一带)真定府(今河北衡水等地)武强县知县,后调补广州府经历司经历,补授陕西平凉府经历。
在任武强县知县时主编《武强县志》。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敦请孝廉李子道光、德伦,拔选朱子旭”共同修撰《宝丰县志》。
李姓君宝九世孙,耆宾派人,育有四子,长子继志、次子崇志、《重修香山寺碑记》考宝丰县香山寺文物管理所 李党辉图1三子宏志、四子尹志。
其三子宏志较有影响,字亦重,号桥水,是博学者,擅长乡邑文献,以收徒、著书终身,《宝丰志》《汝州全志》《中州先哲传》均为其立传。
南宁市古代碑刻资料
文志》
11 修理陆楚桥记
雍正
12 重修灵水真武庙碑记 康熙十一
年
13 新建西江元帝祠碑记
万历
14 重修东街元帝宫碑记 康熙四十 二年
15 玉印山记
16 起凤山记
17 平妖懋绩碑记
崇祯十六 年
18 郡伯董公德政碑
明
19 重修武缘县学宫记
乾隆
20 重修武缘县学宫碑记 乾隆五十 七年
21 重修武缘县儒学碑记
卷四十六《艺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道光《武缘县志》卷十《艺
文志》
明
吴 高 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六
《艺文志》、乾隆《横州志》
卷十二《艺文志》
明
卢 瑞 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六
《艺文志》、乾隆《横州志》
卷十二《艺文志》
明
乐 章 乾隆《横州志》卷十二《艺
文志》
明
黄 琮 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六
《艺文志》、乾隆《横州志》
卷十二《艺文志》
明
蒋山卿 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六
文志》
3 重修宾州儒学记
明
谢利贞 万历《宾州志》卷十二《艺
文志》
4 重建太平桥记
明
梁运规 万历《宾州志》卷十二《艺
文志》
5 重修宾州记
明
万历《宾州志》卷十二《艺
谈广西的《元祐党籍》石刻
谈广西的《元祐党籍》石刻1. 引言1.1 介绍《元祐党籍》石刻《元祐党籍》石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元祐村,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
这座石刻始建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共有长17米、高2米的两块条石,内容主要记载了当时元祐县境内的党员名单及其职务分布情况。
石刻采用隶书刻写,雕刻精美,内容详实,文字清晰可辨,对于研究宋代政治组织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元祐党籍》石刻是广西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宋代党籍石刻,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还是研究宋代地方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
通过对这一石刻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政治组织和官员任职情况,揭示出宋代政治体制的一些特点和变化。
该石刻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展示了宋代地方政治组织的特点和变迁,对于了解和研究广西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保护和传承这一石刻,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背景和相关历史背景广西的《元祐党籍》石刻是一处珍贵的历史文物,它记录了宋代元祐年间(1086-1093年)的党籍情况。
这些石刻位于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岑山乡元祐村,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在宋代,党籍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政治组织形式,用于管理地方社会,保持政权的稳定。
《元祐党籍》石刻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政治组织结构和社会形态。
据研究人员介绍,这些石刻是由当地官吏委托雕刻而成,内容详实,包括了党员姓名、家族关系、职务聘任和职能分工等信息。
这些石刻的发现,为研究宋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些石刻的雕刻工艺精湛,文字清晰,让人感受到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
通过研究《元祐党籍》石刻,可以了解宋代政治组织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政治、社会和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对于广西地区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这些石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保护这些石刻,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和传承历史文脉意义重大。
中国古代的纪念碑与碑刻
中国古代的纪念碑与碑刻中国古代的纪念碑与碑刻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物质文化的载体,也是历史记载的重要依据。
它们以独特的形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向后世传递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智慧。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古代纪念碑与碑刻的类型、特点以及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木刻碑木刻碑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纪念碑与碑刻形式。
它们以木材为基础,采用刻划或浮雕的方式,记录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名人事迹或宗教信仰。
木刻碑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纪念碑形式。
其特点是制作简单,保存时间相对较短。
但由于中国古代崇尚传统文化,许多木刻碑的雕刻内容被后世铭记,成为了深受人们敬仰和学习的文化典范。
二、石刻碑石刻碑是中国古代纪念碑与碑刻的主要形式,它以石材为基础,雕刻而成。
石刻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但真正发展起来的是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大量兴建了石刻碑来记录重要政治事件与忠诚臣服。
汉朝时期,石刻碑进一步发展,成为表达支持与纪念的手段。
石刻碑的特点是耐久性强,保存时间较长,文化内涵丰富。
近年来,一些出土的石刻碑更是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金石铭文金石铭文是一种以金属与石材为载体的纪念碑与碑刻形式。
它们通常以铸造或雕刻的方式制作而成。
金石铭文常见于中国古代的皇家陵墓、宫殿、神庙和重要的官方建筑中,用于表达君主权威、政府政治宣传、祭祀神灵等。
这些铭文常常以简练、高雅、雄浑的文字表达出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
因为金石铭文往往保存完好,因此它们被视为文化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四、墓志铭墓志铭是中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纪念碑与碑刻形式。
它们通常刻写在墓碑或墓石之上,用于纪念死者并记录其生平事迹。
墓志铭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秦汉时期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墓葬中的标志性物品。
墓志铭以精湛的文字和艺术手法,生动地记录了历史的变迁、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
崇左太平古城景区介绍
崇左太平古城景区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崇左太平古城景区位于广西崇左市,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
这座古城建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广西唯一一座保留完整的古城,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太平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太平古城位于崇左市中心,占地面积约200公顷,城内建筑依山而筑,错落有致,形成了福建省城市建筑风格。
古城内的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有古色古香的斗拱、檐角,仿古木雕装饰等,展现了古代民居的建筑风貌。
在保留传统建筑的古城还修复了许多古迹,如明清古墓群、古城墙等,使游客能够感受到古代城市的风貌和氛围。
除了建筑和古迹,太平古城还有许多景点值得一看。
整个古城被围绕着一条古老的城墙,城墙上设有观景台,游客可以登上城墙,俯瞰整个古城风光。
城内还有许多庙宇和宫殿,如城隍庙、岳阳楼、三清殿等,展示了古代宗教信仰和文化。
古城周围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太平湖、百花岭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如果您计划前往广西旅游,不妨考虑前往崇左太平古城景区,感受古城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
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古代城市的风貌,品味传统建筑的韵味,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可以在大自然中放松心灵,体验别样的旅行体验。
崇左太平古城,期待您的光临!第二篇示例:崇左太平古城景区位于广西崇左市太平镇,是一个集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太平古城被誉为“广西第一围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太平古城景区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包括古城核心区、环湖游廊、太阳岛、泰昌楼、太康坊等景点,每一处都充满了历史的沧桑和人文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在太平古城,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
古城城墙高大厚实,残存完好,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在这片土地上。
走在城墙上,可以俯瞰整个古城景色,感受到古代壮族先民的智慧和勇气。
古城内还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如泰昌楼、太康坊等,这些建筑见证了太平古城的兴衰和岁月流转,让人不禁感慨历史的韵味。
崇左市古代刻资料
马盛治
《凭祥市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
6
重修伏波庙记
光绪二十五年
马盛治
《凭祥市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
7
镇北台记
光绪乙未年
唐蔚清
《凭祥市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
8
镇中台记
光绪二十一年
《凭祥市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
9
镇南台记
光绪二十一年
《凭祥市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
奉协镇都督府郭批示勒石遵行
乾隆四十四年
《崇左县志•附录》,广西人民社,1994
39
归龙村分粮碑记
光绪二年
《崇左县志•附录》,广西人民社,1994
原注:碑今在太平镇归龙村。
40
奉宪勒石
光绪十二年
李 □
《崇左县志•附录》,广西人民社,1994
原注:此碑在今旧丽江公园内。
41
兰怀村减免杂役碑
光绪十五年
黄 □
《崇左县志•附录》,广西人民社,1994
原注:此碑今立于江州乡岭弄村,碑无标题,碑题为编者所加。
42
奉州立石碑记
乾隆五十二年
黄 □
《崇左县志•附录》,广西人民社,1994
原注:此碑文现立于罗白乡蒙井村中间塘边。
二、扶绥县
1
新宁州记
明
张思中
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七《艺文志》;光绪《新宁州志》卷五《艺文志》
3
龙英八仙山摩崖题碑
同治十年
黄道立
《天等县志•附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01-502页
说明:八仙山位于龙茗镇人民政府背后,先人避乱,在山上修筑石墙城门,并修建神庙一座,此碑镌刻于一处石壁上。
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表
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表包括了许多珍贵的碑刻,以下列举一些著名的例子:
•隋刻《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碑:这是一通重要的佛教石刻,刻于隋代,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龙藏寺碑:这是一通唐代碑刻,是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资料。
•唐纪泰山铭摩崖石刻:这是一处唐代摩崖石刻,记录了唐玄宗东封泰山的经过,是研究唐代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南诏德化碑:这是一通唐代碑刻,记录了南诏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是研究南诏国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资料。
•唐蕃会盟碑:这是一通唐蕃会盟的碑刻,记录了唐蕃关系的重要历史事件,是研究唐代边疆关系和民族关系的珍贵资料。
•大唐天竺使出铭:这是一通唐代碑刻,记录了唐代与天竺国的交往历史,是研究唐代外交和文化的珍贵资料。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这是一通重要的佛教石刻,刻于唐代,是研究唐代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除了以上列举的例子,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表还包括了许多其他珍贵的碑刻,这些碑刻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崇左花山岩画简介
崇左花山岩画简介
崇左花山岩画是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的一处石刻艺
术遗址,被誉为中国南方的“艺术瑰宝”。
它位于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是该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之一。
崇左花山岩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些岩画分布在花山的峭壁、山谷和溪流两岸,共有数百幅,涵盖了多个主题,包括动物、人物、神话故事、战争场景等。
岩画是以石刻艺术形式呈现的,一般是在岩石上凿刻而成。
在崇左花山岩画中,可以看到精细的线条和丰富多样的图案,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信仰和文化。
岩画中的动物形象生动逼真,如鸟、兽、鱼等,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
同时,人物形象也是岩画的重要部分,描绘了古代人们的日常活动、服饰等。
除了动物和人物形象外,崇左花山岩画还描绘了一些神话故事和战争场景。
这些图案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战争经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崇左花山岩画是中国南方石刻艺术的珍贵遗产,是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它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吸引着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
者前来观赏和研究。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岩画,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修复和保护工作,以确保这一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
总之,崇左花山岩画作为中国南方的艺术瑰宝,展示了古代人们的生活、信仰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是广西地区的一处重要景点,也是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宝贵资源。
崇左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崇左文物保护单位-回复崇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这个城市里,分布着许多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崇左文物保护单位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介绍。
一、什么是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因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需要特别保护、严格限制移动、变卖、破坏的文物实物或者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遗址等。
二、崇左的文物保护单位有哪些?崇左市内有许多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代表性的:1. 龙头山古兵马俑遗址公园龙头山古兵马俑遗址公园位于崇左市江州区,是广西最早的兵马俑遗址之一。
这里出土的兵马俑保存完整,数量众多,为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和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 渠阳古仙女山渠阳古仙女山位于崇左市大新县,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佛教圣地。
仙女山内建有许多古建筑,包括寺庙、佛塔等,这些建筑在艺术构造和装饰上融合了崇左地区的民族文化与美学理念。
3. 金姓宗祠金姓宗祠位于崇左市宁明县,是明代重要官员金籍子孙的家族宗祠。
它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宗祠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宗祠内保存了许多明代的家谱、牌匾和家族文物,是研究明代社会、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4. 黄匏古村落黄匏古村落位于崇左市凭祥市,是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老村庄。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传统建筑,包括民居、庙宇和祠堂等。
黄匏古村落的建筑风格独特,展示了崇左地区的民俗风情和建筑艺术。
三、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有何重要性?崇左的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价值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是崇左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变迁。
通过研究这些文物,可以更好地了解崇左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意义。
2. 科学价值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考古学、建筑学、艺术学等学科的重要实物资料。
通过对这些文物的研究,可以推断出古代的社会生活方式、科技水平和艺术风格,为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广西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抢救性整理及实施路径
广西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抢救性整理及实施路径广西左江流域位于中国南部,东临广西崇左市,西接越南,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跨国边境地区,这里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其中石刻艺术资源更是独具特色。
由于长期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左江流域的石刻艺术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急需进行抢救性整理和保护。
本文将探讨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抢救性整理及实施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现状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的龙州县和大新县,这些石刻作品大多出现在自然岩石、山洞和寺庙中,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著称。
这些石刻作品反映了左江流域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由于长期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这些石刻作品大多已经破损严重,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自然侵蚀是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左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气温适中,但也容易导致岩石脆化和破裂,进而加速石刻作品的腐蚀和破坏。
人为破坏也是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另一大威胁。
由于历史、文化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居民对石刻作品缺乏保护意识,乃至进行了不恰当的维修和改动,损害了石刻作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二、抢救性整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针对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面临的严重问题,开展抢救性整理工作势在必行。
抢救性整理可以有效减缓石刻作品的自然侵蚀速度,延长其保存期限。
抢救性整理可以消除石刻作品的人为破坏痕迹,修复其原始面貌,恢复其历史和艺术价值。
最重要的是,抢救性整理可以提高人们对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三、抢救性整理的实施路径和方法在开展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抢救性整理工作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对石刻作品进行科学的考察和分析,包括其保存状况、腐蚀程度和破损程度等。
应制定合理的整理方案和计划,根据不同石刻作品的特点和需要,采用不同的整理方法和手段。
还应加强对抢救性整理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崇左市古代碑刻资料
崇左市古代碑刻资料序号名称年代作者出处保存情况(亡逸、原碑保存、有拓片存世、仅存文字等)一、崇左市区1 太平府儒(学记)明邱濬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2 钟楼记明邓炳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3 胡公祠堂记明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4 平定安南碑明罗钦顺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5 归化图记略明田汝成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6 太平府重修学宫记明黎澄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7 重修建左州各处公署祠庙记明邓体静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8 太平府题名记明邓洪震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9 南关……记明徐师臯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10 修筑关城记明吴辅国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11 重修太平府胡公祠堂记明张瀚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12 重修城隍记明麦琛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13 城隍庙碑记明黎淳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14 翁公祠堂记明江一桂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15 九府学田记明杨芳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16 太平府学田记明蔡迎恩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17 郭公祀田记明蔡迎恩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18 太平府尊经阁记明钟继英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19 修伏波庙记明王之楮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0 左州牧题名碑记明高珍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1 重修太平府城碑记明龙文光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2 重修太平府署碑记清马正午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3 太平府远景楼记清高不矜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4 东西轩记清高不矜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5 重修南门渡头碑记清黄良骥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6 南坡书院记清陆祚蕃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7 书院请祀解先生记清高熊徵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8 太平郡守黄公去思碑清高熊徵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9 风门岭石桥记清高熊徵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30 永济桥碑记清周涌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31 博感洞记清李铨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32 重修左州学宫序清李铨康熙《左州志》下卷《艺文》此篇或非碑刻文字33左州碑记明黄层识《崇左县志•附录》,广西人民社,1994原注:此碑今存左州小学校园内。
崇左市区景点
崇左市区景点崇左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这里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让人流连忘返。
以下是介绍几个崇左市区的知名景点。
1. 永禧寺永禧寺是崇左市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坐落在市区中心的永禧山上。
该寺庙建于唐朝,是广西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唐代建筑之一。
寺庙内有许多古老的佛像和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尊高达10米的大佛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
登上寺庙的山顶,还可以俯瞰整个崇左市的美景。
2. 青秀山青秀山是崇左市的地标性景点之一,位于市区东北部。
这座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青秀山上有美丽的湖泊和清澈的溪流,树木葱茏,鸟语花香。
山上还有许多古建筑和碑刻,如七星岩、万佛洞等,展现了崇左市悠久的历史文化。
3. 青龙岭青龙岭位于崇左市区西北部,是一座著名的自然风景区。
这里有奇特的地质景观和丰富的生态环境,被誉为"小桂林"。
青龙岭水质清澈,山势险峻,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青龙岭还有众多的溶洞和石刻,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4. 弄哈石公寨弄哈石公寨位于崇左市区东南部,是一个民俗文化村庄。
这里保存了崇左市特有的壮族传统民俗文化,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壮族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艺术表演。
村庄内有许多传统的建筑和民俗设施,如壮族饭店、手工艺品展览等,让人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总结:崇左市区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各具特色。
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崇左独特的自然美景,感受到浓厚的人文底蕴。
这里的景点无论是历史悠久的永禧寺,还是秀丽的青秀山和青龙岭,亦或是具有民俗特色的弄哈石公寨,都值得一去。
无论何时来到崇左市,您都能找到适合您的旅游景点,让您的旅行充满美好的回忆。
广西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抢救性整理及实施路径
·28·基金课题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左江流域石刻资源的艺术特色研究”(2018KY0636);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借古开今’——左江流域石刻旅游资源开发研究”(2018YB011)阶段性研究成果摘 要: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中有一些珍稀的历史遗存正在遭受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如元明时期当地文人遗留的摩崖题壁书法墨迹和散存于崇左各县的零散岩画,因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有些已经“千疮百孔”,甚至在逐渐消损。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国策日益深入的形势下,大力保护少数民族地区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迫在眉睫,这也是该地区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抢救性整理;路径广西左江是珠江的一条支流,其流经的行政区域大体为今广西崇左市的范围,包括崇左市的江州区、扶绥县、宁明县、凭祥市、龙州县、大新县、天等县五县一区一市。
左江流域有着广西第二大石刻艺术资源,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其石刻书法艺术资源、石刻造型艺术资源、石刻诗文艺术资源都颇具民族特色且艺术价值丰富。
然而,其偏远的地理位置和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使得该地区的石刻艺术资源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
历代广西石刻资源文献中涉及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记录非常有限,且存在漏录和错录诸多问题。
在实地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中有很多历史遗存正在遭受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一些珍稀的石刻艺术资源如元明时期当地文人遗留的摩崖题壁书法墨迹和散存于崇左各县的零散岩画,因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有些已经“千疮百孔”,甚至在逐渐消损。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国策日益深入的形势下,大力保护少数民族地区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迫在眉睫,这也是该地区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1…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整理现状唐晓军在其专著《甘肃古代石刻艺术》中指出:“‘岩画’,是人类最早的石刻艺术,是人类史前文明的历史画卷。
崇左文物保护单位
崇左文物保护单位
【原创版】
目录
1.崇左文物保护单位的背景和意义
2.崇左文物保护单位的主要工作和成果
3.崇左文物保护单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正文
崇左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设立的一处文物
保护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管理崇左市境内的文物古迹,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
崇左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因此,崇左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崇左文物保护单位的主要工作包括对文物古迹的修复、保护、管理、研究、展示和宣传。
在过去的几年里,崇左文物保护单位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他们成功修复了多处文物古迹,包括古墓、古建筑、石刻等,使得这些文物古迹得以延续和传承。
同时,他们还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文物展览、讲座等,提高了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然而,崇左文物保护单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文物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崇左市的财政和人力资源有限,因此,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其次,由于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一些文物古迹被破坏或者消失了,这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对于未来,崇左文物保护单位表示,他们将继续努力,通过加强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提高文物保护的力度和水平。
第1页共1页。
崇左文物保护单位
崇左文物保护单位摘要:一、崇左文物保护单位的背景和意义1.崇左市的历史文化底蕴2.文物保护单位的设立对于历史传承的重要性3.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二、崇左市主要的文物保护单位1.左江斜塔2.崇左石景林3.德天瀑布4.大新恩城乡土楼5.龙州起义纪念馆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1.政府部门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政策支持2.民间组织参与文物保护的现状3.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4.提升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四、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1.文物保护单位的维护与修缮2.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3.开发与利用好文物资源,推动文化旅游发展正文:崇左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我国将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遗址等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将介绍崇左市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相关的保护措施,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挑战。
崇左市的文物保护单位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有左江斜塔,这座始建于明代的砖塔,是我国南方地区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之一。
崇左石景林是另一处独特的景观,由千姿百态的石林组成,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德天瀑布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同时也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
大新恩城乡土楼是壮族传统建筑的代表,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龙州起义纪念馆则记录了我国革命历史的一个重要事件。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维护和管理。
同时,民间组织也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然而,在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找到平衡也是一个挑战。
开发利用好文物资源,可以推动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但过度开发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
面对挑战,我们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维护与修缮,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人了解文物的价值,从而自觉地保护文物。
最后,要在开发与利用文物资源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文物的承受能力,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崇左古城景点介绍
崇左古城景点介绍崇左古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
作为广西地区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崇左古城以其独特的风貌和丰富的历史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探索。
崇左古城内的景点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崇左城墙、文庙、义庙、和平楼和古宅等。
崇左城墙,是崇左古城的核心景点之一。
城墙建于明代初期,全长约3公里。
城墙高大厚实,四周环绕着壮丽的护城河,保存完好。
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古城美景,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氛围,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城墙下的精美园林和青山绿水的美丽景色。
文庙是崇左古城内的一处重要建筑,是供奉崇拜孔子的场所。
文庙内有大殿、礼堂、牌坊、碑亭等建筑,其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彰显了古代文人墨客的风采。
文庙还收藏了众多有关崇左地区历史文化的文物和书籍,当游客走进这里,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义庙是崇左古城内的另一座重要的宗教建筑。
建筑风格与文庙相似,但规模更小。
据说义庙是为了纪念一位古代爱国英烈而修建的,每年的重大节日,当地的居民都会前来献祭和祈福,气氛庄重而隆重。
和平楼是崇左古城内的一座古老建筑,具有浓厚的南国特色。
和平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宏伟,以红砖和木材为主要建材,建筑上装饰着精美的木雕和石雕,细节之处展现出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楼内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崇左的历史文化。
除了以上几处著名景点外,崇左古城还有许多古宅和民居,这些古宅承载了崇左古城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
游客可以漫步在古城的小巷里,欣赏古宅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精巧,感受到古代壮族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崇左古城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城,也是一座充满魅力和活力的现代旅游城市。
在崇左古城,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壮族美食,还可以参与到各种民俗活动中,体验壮族人民的独特风情。
总之,崇左古城作为广西地区的一颗明珠,以其独特的历史遗迹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
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追求自然美景的旅行者,这里都会给他们带来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
崇左文物保护单位
崇左文物保护单位崇左文物保护单位是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的一些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单位包括古建筑、遗址、石刻、文献等各类文物,是珍贵的历史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物,崇左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管理、修复保护和开展宣传教育等。
崇左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广泛,涵盖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
其中,最著名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凭祥市的南坡古城遗址。
南坡古城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遗址,据考古学家研究,这里曾是古代边防重镇,有着重要的军事和经济地位。
如今,南坡古城遗址已成为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另一个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是崇左市的石刻群。
这些石刻群分布在崇左市的山区,包括了大量的佛教石刻和道教石刻。
这些石刻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记录了古代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生活。
为了保护这些石刻,崇左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修复了一些受损的石刻,同时加强了对石刻的监管和保护。
除了南坡古城遗址和石刻群,崇左市还有一些其他的文物保护单位,如古建筑群、历史遗址和文献馆等。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各具特色,展示了崇左市丰富的历史文化。
市政府将保护这些文物视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了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并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
崇左市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文物保护单位众多,管理难度较大。
其次,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损和老化问题,需要及时修复和保护。
此外,旅游开发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影响也需要引起重视,要保证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的平衡。
崇左市的文物保护单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对于传承和弘扬崇左市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崇左市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力度,加强管理和保护,使这些文物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崇左文物保护单位
崇左文物保护单位摘要:一、引言二、崇左文物保护单位概述1.地理位置2.历史文化背景3.保护单位数量及类型三、主要文物保护单位介绍1.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1.岩画创作时间2.岩画内容与意义3.文化景观价值2.太平天国历史文化遗址1.遗址概况2.历史背景与意义3.保护与发展3.明代古城遗址1.遗址概况2.建筑特点3.历史价值四、崇左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发展1.政策与措施2.文物保护成果3.旅游开发与文化交流五、结论正文:崇左,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这里的历史遗迹众多,文物保护单位遍布各地。
它们不仅见证了崇左地区的历史变迁,也成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引言崇左市文物单位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吸引了无数研究者和文化爱好者。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我国政府将它们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加以特殊保护和传承。
二、崇左文物保护单位概述1.地理位置崇左市地处广西南部,东邻越南,南接防城港,西邻百色,北靠南宁。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古代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历史文化背景崇左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自汉朝以来,这里先后建立了多个郡县,成为了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保护单位数量及类型崇左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等类型。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为研究我国南方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三、主要文物保护单位介绍1.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位于崇左市宁明县,是我国南方地区一处重要的岩画遗址。
岩画创作时间距今约8000年,被誉为“壮族文化的瑰宝”。
岩画内容丰富,反映了古代壮族先民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花山岩画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南方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2.太平天国历史文化遗址太平天国历史文化遗址位于崇左市江州区,包括太平天国起义遗址、洪秀全故居遗址等。
广西历代石刻档案述略
广西历代石刻档案述略
何华军
【期刊名称】《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25)6
【摘要】根据已收集整理出来的部分石刻档案文献资料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石刻档案包括碑刻和摩崖石刻两大类 ,其内容函盖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军事斗争、科技文化等方面。
【总页数】4页(P147-150)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石刻档案
【作者】何华军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学院档案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5
【相关文献】
1.楚雄州档案局首套研究历代碑铭石刻书籍出发行准备工作已就绪 [J], 周婷
2.广西石刻档案述略 [J], 庞铭辉
3.历代广西著述述略 [J], 吕立忠;罗天;曹曼
4.广西石刻医学文献述略 [J], 周祖亮;黄建钊
5.武汉地区历代摩崖石刻述略 [J], 沈必晟;毛先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左市古代碑刻资料序号名称年代作者出处保存情况(亡逸、原碑保存、有拓片存世、仅存文字等)一、崇左市区1 太平府儒(学记)明邱濬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2 钟楼记明邓炳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3 胡公祠堂记明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4 平定安南碑明罗钦顺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5 归化图记略明田汝成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6 太平府重修学宫记明黎澄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7 重修建左州各处公署祠庙记明邓体静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8 太平府题名记明邓洪震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9 南关……记明徐师臯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10 修筑关城记明吴辅国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11 重修太平府胡公祠堂记明张瀚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12 重修城隍记明麦琛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13 城隍庙碑记明黎淳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14 翁公祠堂记明江一桂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15 九府学田记明杨芳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16 太平府学田记明蔡迎恩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17 郭公祀田记明蔡迎恩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18 太平府尊经阁记明钟继英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19 修伏波庙记明王之楮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0 左州牧题名碑记明高珍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1 重修太平府城碑记明龙文光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2 重修太平府署碑记清马正午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3 太平府远景楼记清高不矜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4 东西轩记清高不矜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5 重修南门渡头碑记清黄良骥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6 南坡书院记清陆祚蕃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7 书院请祀解先生记清高熊徵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8 太平郡守黄公去思碑清高熊徵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9 风门岭石桥记清高熊徵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30 永济桥碑记清周涌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31 博感洞记清李铨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32 重修左州学宫序清李铨康熙《左州志》下卷《艺文》此篇或非碑刻文字33左州碑记明黄层识《崇左县志•附录》,广西人民社,1994原注:此碑今存左州小学校园内。
34板麦石塔碑文万历四十年黄河汉《崇左县志•附录》,广西人民社,1994原注:塔位于江州乡板麦村,六郎水库旁岭上,距县城东南12公里。
是江州第13代土官黄河汉为他的亡儿建立的墓塔。
全塔九层,每层高二尺左右,塔周三人双手抱之尚余手臂长,碑文写在第三层的石块上。
35隘碑记天启二年《崇左县志•附录》,广西人民社,199436丽水龙神庙碑乾隆二十四年《崇左县志•附录》,广西人民社,1994原注:此碑今立于旧丽江公园内37鼎建粤东会馆碑记乾隆四十四年关琏《崇左县志•附录》,广西人民社,1994原注:此碑原立于太平镇卫生所,今断裂成两节堆存放于县文物管理所院内38 奉协镇都督府郭批示勒石遵行乾隆四十四年《崇左县志•附录》,广西人民社,199439归龙村分粮碑记光绪二年《崇左县志•附录》,广西人民社,1994原注:碑今在太平镇归龙村。
40奉宪勒石光绪十二年李□《崇左县志•附录》,广西人民社,1994原注:此碑在今旧丽江公园内。
41兰怀村减免杂役碑光绪十五年黄□《崇左县志•附录》,广西人民社,1994原注:此碑今立于江州乡岭弄村,碑无标题,碑题为编者所加。
42奉州立石碑记乾隆五十二年黄□《崇左县志•附录》,广西人民社,1994原注:此碑文现立于罗白乡蒙井村中间塘边。
二、扶绥县1 新宁州记明张思中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七《艺文志》;光绪《新宁州志》卷五《艺文志》2 新宁州刘郎渡记明王用霖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八《艺文志》;光绪《新宁州志》卷五《艺文志》3 新宁州建天河坝记明陈瑾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九《艺文志》4 新建四都营记明陈大纶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九《艺文志》;光绪《新宁州志》卷五《艺文志》5 郭公祠碑记明杜思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九《艺文志》;光绪《新宁州志》卷五《艺文志》6 郭襄靖公祠置田立石记明萧云举道光《南宁府志》卷四十九《艺文志》;光绪《新宁州志》卷五《艺文志》7 重修新宁州儒学记明萧云举光绪《新宁州志》卷五《艺文志》8 新宁州建天河坝记明陈瑾光绪《新宁州志》卷五《艺文志》9 新宁州凌虚洞记明苟金徽道光《南宁府志》卷五十一《艺文志》;光绪《新宁州志》卷五《艺文志》10 重修新宁州文庙碑记清李架道光《南宁府志》卷五十二《艺文志》光绪《新宁州志》卷五《艺文志》;11 西塘记清苏文焕光绪《新宁州志》卷五《艺文志》12 普善桥记清刘宅俊光绪《新宁州志》卷五《艺文志》13 重修新宁州署记清江正本光绪《新宁州志》卷五《艺文志》14 重修文昌阁复建明伦堂碑记清张灿奎光绪《新宁州志》卷五《艺文志》15 重修永康州文庙碑记清许延邵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16 “署南宁府新宁州正堂邱遵奉广西巡抚部院沈示”碑(暂名)光绪十四年邱□《扶绥县志•杂录》,广西人民社,1989原注:此碑1987年3月发现于扶南乡政府大门口外,现已由县文物管理所搬回存放17 新建广西新宁州吉阳书院记光绪二十二年吴庆芾《扶绥县志•杂录》,广西人民社,1989原注:此碑今存新宁镇第一小学校园内18 罗阳土官豁免徭役碑文道光十五年黄□《扶绥县志•杂录》,广西人民社,1989原注:此碑今存昌平乡那豪村19 双甲等十村《立例禁约》碑文嘉庆二十四年《扶绥县志•杂录》,广西人民社,1989原注:此碑今存昌平乡双甲村头三、大新县1 养利州公堂记明姚镆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文三》2 养利州学记明谢杰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3 万承州重建城隍庙碑记清王健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4 重新恩城土州治所碑明景泰四年田林叡《大新县志•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5 安平土官李氏创建宗祠碑道光二十年李秉圭《大新县志•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6 全茗土州呈准照章应留应革地粮碑(暂名)乾隆五十二年麦□《大新县志•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7 严禁土民赴州县衙开越诉告示碑光绪十六年马□《大新县志•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 万承百姓控告土官状文同治初年许廷连等《大新县志•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原注:以上状文系摘抄自治区博物馆《碑文档案》9 中越边境53号界碑(中法广西安南第五十三号界碑)光绪二十二年百度百科清朝云贵总督岑毓英(壮族)于一八九六年所立。
位于中国广西崇左大新德天瀑布旁德天山庄山峰下约50米。
10 万承土司蠲免碑刻(数目不详)肖黎煜:珍贵的西南少数民族文字石刻历史档案(《档案学通讯》2007年第4期)四、天等县1 重修督军神庙碑记康熙四十五年黄道远《天等县志•附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99页说明:此碑在向都镇福利督军庙内,碑高112厘米,宽60厘米,真书,径2厘米,额真书,径6厘米。
“文革”中,此碑被人搬来作打砖坯用,碑正文已基本被磨平。
今从自治区博物馆拓片抄。
2 龙英州年例公项禁革碑乾隆三十九年赵□□《天等县志•附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00-501页说明:此碑原立福新乡江岸圩上(福新乡古属龙英土州),后被人抬到水井边作洗衣台用,碑文部分已被磨光。
碑长156厘米,宽112;厘米。
真书,字径3厘米。
额字径8厘米。
3 龙英八仙山摩崖题碑同治十年黄道立《天等县志•附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01-502页说明:八仙山位于龙茗镇人民政府背后,先人避乱,在山上修筑石墙城门,并修建神庙一座,此碑镌刻于一处石壁上。
五、龙州县1 暨南书院碑记乾隆二十二年查襢嘉庆《龙州纪略》卷下“艺文”2 王公祥准勒石碑记乾隆五十九年嘉庆《龙州纪略》卷下“艺文”3 重建城隍庙碑乾隆年嘉庆《龙州纪略》卷下“艺文”4 重建班夫人庙碑崇祯十六年嘉庆《龙州纪略》卷下“艺文”5 中越16号界碑清广西博物馆网页国家博物馆收藏6 中越35号界碑清广西博物馆网页广西博物馆收藏7 奉上禁革陋例碑记雍正六年赵东相《龙州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第837页原注:此碑1985年7月9日发现在下冻乡洞银屯,现存于县文物馆8 上龙司正堂印照碑雍正十一年立,道光四年重修赵□《龙州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第837-838页9 免役照碑宣统二年周□《龙州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第838页10 苏保德衣冠墓碑道光二年《龙州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第839页11 援越抗法阵亡将士墓碑(共九块)光绪十三年《龙州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第839页原注:坟头排列9方墓碑……今仍有坟堆及3方石碑。
12六、宁明县1 重修思明府城隍庙碑记明苏九鹏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 思明府建学记明黄士俊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3 思明四寨条编记明林梦鼎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4 思明府学署记清高熊徵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5 重修思明府学记清陆绍琦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6 中越49号界碑清广西博物馆网页广西博物馆收藏7 第一溪乐善桥碑记清方秉铨民国四年《上思县志》卷六《艺文•迁隆洞艺文志》8 鼎建迁善书院碑记清李鹤年民国四年《上思县志》卷六《艺文•迁隆洞艺文志》七、凭祥市1 重修镇南大关记清李紱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四》2 班夫人坟墓碑道光九年彭年佑《凭祥市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617-618页3 白玉洞记光绪十三年李星科《凭祥市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614页4 伏波将军庙碑光绪十四年马盛治《凭祥市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5 新建伏波庙碑记光绪二十年马盛治《凭祥市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6 重修伏波庙记光绪二十五年马盛治《凭祥市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7 镇北台记光绪乙未年唐蔚清《凭祥市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8 镇中台记光绪二十一年《凭祥市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9 镇南台记光绪二十一年《凭祥市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10 凤凰岭炮台碑记光绪十四年马盛治《凭祥市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