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师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龙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编制时间2013年4月10日编制人谷爱萍审核人

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小组教师

《劝学》导学案(教师版)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章内容。

2.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及作用和学习用持有的态度。

3.背诵全文。

二、【学法指导】

第一步(独学):先熟悉文章内容,带着目标进行自学,完成“定向自学”部分的相关学习任务,先用双色笔在书上和导学案上将重要知识和疑问做好标记;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部分的问题。

第二部(对学和群学):先进行对学,对“定向自学”和“合作探究”中的学习任务进行交流,找出疑问,然后由小组长组织小组群学,解决组内组员的疑问。

第三部(展示·点评·释疑):各小组组长合理分配任务,没有任务的同学继续探讨并完成导学案。

第四部(归纳总结):自主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的归纳总结,准备在全班展示。

第五步(巩固提升):独立思考并试着完成“巩固提升”的练习。

定向自学

一、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二.预习自测

(一)1.学生诵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木直中()绳輮( )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

须臾()之所学跂()而望矣假舆()马者假舟楫楫()者

蛟()龙生焉不积跬()步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

(二)速读课文,把握结构

本文一共4段,是围绕那句话展开的?每段的内容各是什么?

(学法指导:本文是议论文,可以从文体结构特点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本文是围绕“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展开的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意义

第三段:论述学习的作用

第四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三)把握概括主旨

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四)我的疑问

合作探讨(小组交流·展示释疑)

第一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词语

学不可以已()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知明而()行无过()矣

2.翻译重点句子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文段分析思考

①第一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是全文的文眼;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

论述

②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分解比喻句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比喻论证本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

——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③第二段哪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用原话回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二.研读第三自然段,积累文言字词句式。

1.解释加点词语

终日而()思须臾之()所学

跂而()望矣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假()舆马者

而致()千里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生()非异也

2.翻译下列语句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文段探讨

①本段是从那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作者用了哪些比喻来说明?

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本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

②本段哪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用原话回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