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应用

微创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应用
微创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应用

微创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应用

微创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应用·微创医学技术前沿·微创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应用黄顺荣徐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南宁市530021) 黄顺荣,主任医师,终身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普外科首席专家(指导协调胃肠·外周血管外科、普通外科、小儿外科和肝胆腺体外科)、胃肠·外周血管外科主任兼广西微创手术中心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小组“人才小高地”、“微创手术”特聘岗位专家负责人,武汉大学医学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腔镜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广西腹腔镜内镜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外科分会副主委、肝胆外科学组副主委、器官移植学组副主委,为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委员会专业评审组成员,担任《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腹腔镜外科杂志》、《中国临床新医学》、《广西医学》等杂志编委。先后被授予内镜领域最高奖“恩德思国际内镜奖”、“恩德思内镜领袖奖”,获得“区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广西五一劳动奖章”、“2007感动邕城十大好医生”、“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2008

年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与2015年获得“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力求创伤最小化是医务人员的不懈追求。被称之为“西医之父”的希波克拉底,认为医学活动中必须尽可能创伤小,否则治疗导致的损伤可能比疾病的自然疗程更差[1]。自1806年内镜问世[2]到上世纪80年代腹腔镜、经肛门内镜的临床应用,再到上世纪90年代第一代3D腹腔镜诞生,至如今的外科机器人,甚至裸眼3D设备,充分体现了微创科技的巨大进步。在此过程中,诸多疾病的治疗手段发生演化。1983年英国外科医生Wickhanm等首次提出现代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的概念,外科手术方式向微创化发展,治疗理念也在不断进步。本文就微创外科现状与进展作一概述。 1 腹腔镜外科1987年,法国的Mouret医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标志着腹腔镜外科革命的开始。我国第一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991年在云南曲靖完成,腹腔镜外科随后逐步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已在普通外科广泛应用,如胆囊切除术、胆道结石取石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胃切除术、早期胃癌手术、结直肠肿瘤手术等。而腹腔镜下操作复杂的手术,如腹腔镜胃癌D2(D2+)根治术、左/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左/右半肝切除术、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则需富有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或经系统规范培训的医师方能顺利开展。众所周知,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一致认可的金标准术式。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也已成为欧美国家的金标准术式[3]。近十年来,大量资料显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几乎成为阑尾炎治疗的标准术式。郑民华[4,5]认为,腹腔镜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也成为早期胃癌和结直肠癌的金标准术式。刘荣等[6]认为,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最有可能第一个取代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成为肝脏切除的金标准术式。日本胃癌学会[7]指出,临床Ⅰ期胃癌推荐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CCN)2016年版《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明确指出,腹腔镜手术在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中与开放手术相比,拥有更快的术后恢复、更少的并发症。意大利一项临床指南认为[8],诊断性腹腔镜作为开腹胃癌手术的第一步受到强烈推荐,而腹腔镜胃癌手术应该仅由具备极富熟练经验的胃外科和腹腔镜外科医生实施。1994年Gagner 等[9]首次报道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随后国内外均逐步成功开展此术,将微创方法(腹腔镜、机器人)与开腹方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比较,显示微创手术在肿瘤根治性、消化道重建等方面是安全的、可行的,在近远期疗效方面与开腹手术类似[10-12]。上世纪90年代已开发出第一代3D腹腔镜,但易导致术者视力疲劳而未能推广。直至本世纪推出机器人

外科手术系统的3D技术,第二代3D腹腔镜又吸引了广大外科医师的兴趣。2012年第二代3D高清腹腔镜引进中国进入临床使用。微创设备的发展持续推动着微创外科的进步。从最初普及的电视腹腔镜系统,到2007年第一代高清系统、2014年超高清系统及3D+超高清系统都在一步步向清晰术野、方便操作提升,推动着微创医学进步;甚至多视点裸眼3D技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也很有可能更新现在的微创手术方式。3D腹腔镜技术将微创外科引领进入一个完全还原肉眼感官的三维立体图像时代,相对于平面腹腔镜,3D腹腔镜手术视野具备立体感、层次感、操作相对精准的特点。Storz等[13]通过选择20位医学生与10位超过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验的外科医生进行了一项实验,要求实验者进行平面形状定位、不规则曲面定位、综合的三维移动、缝合及打结五项任务,统计完成时间与失误率,得出3D腹腔镜在基础操作上优于传统腹腔镜的结论。国内大多数开展3D腹腔镜手术的医生均认为,3D腹腔镜较2D 腹腔镜更有优势:3D高清腹腔镜具备较高的手术性能、较短的学习曲线、较舒适的手术操作环境、更高的手术操作精准度、成本可控的手术费用,但部分学者对此也有争论[14-16]。如今我国已经有许多医院开展3D腹腔镜手术,2015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也达成了

3D腹腔镜手术技术共识,认为3D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范围

与传统2D腹腔镜手术相当[17];对于胆道、阑尾、甲状腺、脾脏、胰腺、肝脏、结直肠、胃和疝手术等,3D腹腔镜作为可选的手术平台与方式;3D腹腔镜特别在胃、结直肠和胰腺手术等方面有较大优势。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腹腔镜手术从简单的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逐步发展到胃切除术、肝叶切除术、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甚至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其手术范围越来越广、困难程度越来越大。对具备熟练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腹腔镜手术禁忌越来越少。随着临床研究规范化的开展和临床数据的不断积累,将为腹腔镜手术成为“金标准”术式呈现越来越多的资料支撑。 2 经脐单孔腹腔镜外科经脐单孔腹腔镜外科(transumbilical endoscopic surgery,TES)又称锁孔外科(“keyhole”surgery),是经脐部完成腹腔镜手术,达到实现体表瘢痕最小化的手术效果。TES是针对多孔腹腔镜技术之上的改良,由于脐部自然褶皱,因此单孔选择脐部边缘,一般主要认为具有切口美观、术后瘢痕小、创伤轻、术后康复快等特点。目前TES在普通外科、妇科、泌尿外科等广泛应用,如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右半结肠切除术、结直肠切除术、胃癌根治术、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附件切除术、膀胱及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等[18-23]。TES操作均通过唯一脐孔进行,腹腔镜和各种器械几乎平行进入腹腔,没有所谓“三角关系”,腹腔器官牵

拉显露困难,操作空间受限,临床使用较难普遍推广。TES 需配备专用的单孔腹腔镜通道,市场产品均是一次性使用耗材,国内许多医生也采用自制单孔腹腔镜通道装置代替。TES 可作为腹腔镜手术方式的补充,但由于其操作局限,不能替代多孔腹腔镜手术,其是否能达到真正手术微创、真正对患者有益,仍然需要单孔腹腔镜设备、工具的进一步改进,更需要高质量的大宗病例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3 机器人外科随着工业机器人及现代科技、微创技术的进步,现代外科机器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于1997年在美国诞生,它具备图像导航、手术定位、远程遥控的精准操作特点,2000年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已成为较广泛使用的外科机器人手术系统,其优势包括:具备多个操作臂,操作臂前端仿真手腕关节活动度超过人手,操作自由灵活;主刀术者在机器前的坐姿体位舒适,本人操作、暴露,手术协调性好;自动过滤人手震颤,视野稳定;放大的3D图像使操作更精细;可远程会诊手术。但也有一些劣势:术前准备包括机械臂安装、体位摆放等十分繁琐;手术开机费用高昂;消化道重建操作仍然复杂费时费力,中转开腹极为不便。2001年美国纽约的外科医师通过法国国斯特拉斯堡医院机器人“宙斯”,远程遥控成功进行了机器人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24],标志着外科机器人时代的来临。机器人胆囊切除术已是世界上开展最早、例数最多的机器人手术,机器人胃底折叠术、食管贲门

括约肌切开术、肠切除吻合术和肥胖症手术也已被成熟应用。2002年日本Hashizume等[25]首先报道机器人胃癌根治术,Weber等同年完成首例达芬奇机器人结肠切除术。现在机器人已在胃癌、结直肠癌、胰十二指肠、甲状腺及甲状旁腺、肝脏等脏器手术中广泛开展。自2006年中国大陆引进外科机器人以来,我国机器人手术发展较快,尤其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大型医院中。2010年余佩武等[26]在国内率先报道机器人胃癌根治术,随后又开展了647例胃癌及结直肠癌手术(其中胃癌305例,结直肠癌342例),术后近期疗效良好。2015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发表了《机器人胃癌手术专家共识(2015版)》[27],认为机器人胃癌根治术适应肿瘤浸润深度≤T4a,并且术前及术中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者,而其淋巴结清扫顺序、消化道重建方式等与传统开腹/腹腔镜胃癌手术原则类似。自2002年美国FDA批准达芬奇手术系统用于临床并完成首例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以来,其临床应用也逐渐增多。《机器人结直肠癌专家共识(2015版)》指出[28]: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的优势主要在于更为精细的手术操作、更快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好地保护盆腔自主神经功能(排尿功能、性功能等)、更少的术中出血,比腹腔镜手术更低的中转开腹率和相似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在根治肿瘤方面,机器人手术的淋巴结检出率、远端切缘阳性率、局部复发率和

长期生存率与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相似。同时,许多有关机器人、腹腔镜、3D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大量病例对照研究,综合了术后近期疗效指标、肿瘤根治指标、经济费用指标的比较。杜晓辉等[29]回顾性分析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前切除术64例与3D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1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达芬奇机器人组较3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但手术时间较3D腹腔镜组延长,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留置导尿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达芬奇机器人组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3D腹腔镜组,提示3D腹腔镜与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结直肠癌手术中,术后近期疗效指标和肿瘤根治指标类似,但具有更低的经济费用,推广应用价值更高。外科机器人手术系统价格不菲,折损耗材更是昂贵,疗效优势并不能明显超过腹腔镜手术,其主要限制在国内部分超大型医院开展。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分配差异,加上3D腹腔镜的推广应用,现阶段机器人外科系统不能替代腹腔镜,因而腹腔镜微创手术仍将发挥着主要作用。4 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是一种结合内镜与腹腔镜技术,利用自然腔道(如口-食管-胃、肛门-直肠-结肠、阴道、尿道-膀胱等)对腔道外的各种器官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的手术方法,包括探查、活

检、病变外科处理与切除等。1998年首次提出了NOTES的概念。2007年Marescaux等[30]完成首例人体经阴道胆囊切除术,标志着NOTES从动物实验走向临床应用。随后,NOTES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甚至能完成一些较复杂的外科手术。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NOTES报道,如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31-32]、甲状腺手术[33]、肝囊肿开窗术[34]、异位妊娠及卵巢囊肿切除术[35]、脾切除、肝切除、疝修补术、胃空肠吻合等。跟随硬式内镜与机器人结合而发展出的外科机器人手术系统,软式内镜与机器人结合也出现了NOTES 手术机器人系统,如主从式腔道内镜机器人(master and slav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robot,MASTER)、Viacath腔内手术机器人、i-Snake机器人、体内微型机器人(包括成像机器人、手术机器人、重组机器人)等[36],但这些系统目前主要在动物实验探索阶段,临床实践仍有待进一步开发微型、简便、安全的机器人辅助NOTES技术。无论采用经消化道入路还是生殖道入路,均要破坏正常体腔,同时由于唯一入路的“筷子效应”,NOTES又需要比较精密的手术设备器械和高超的手术技术,普遍推广仍有一定的难度。5 内镜微创外科经消化道途径行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也可认为是NOTES技术在消化道病变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 resection,EFTR)等。5.1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是一种经肛门切除肿瘤的微创手术方法,兼备内镜及腔镜微创手术的特点。它通过一种特殊设计的直肠镜,把显像系统和压力调节装置结合,由固定支架固定于手术台上,直肠镜面板上有四个用特制的橡胶袖套密闭的操作孔,各式特殊的内镜器材包括组织抓钳、剪刀、电凝器等,通过面板操作孔进行手术操作;另有一通道可连接图像监视系统,低压(15 mmHg)CO2持续充气扩张直肠,使直肠及病灶充分暴露。手术用直肠镜外径40 mm,备有12 cm、20 cm两种长度,用于经肛缘不同位置的病灶选取,1995年香港首先引进、应用[37]。TEM的应用指征主要为[38-39]:①直径 5.2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尽管内镜下治疗手段众多,EMR或ESD被认为是标准方案,但ESD已成为早期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方法[40]。ESD治疗早期胃癌可实现较高的整块切除率(92.0%~97.0%)和完整切除率(73.6%~94.7%),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6.2%~97.1%和100.0%。结直肠ESD的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82.8%和75.5%。2014年日本胃癌学会指出[8],对于组织病理为分化型腺癌、不伴溃疡结果(UL-),且浸润深度临

床诊断为TIa和病灶直径≤2 cm的胃癌,EMR或ESD认为是标准治疗方案。6 双镜联合外科腹腔镜主要是通过视觉或器械的间接触觉来感受胃肠道的膨胀、狭窄、浆膜的侵犯破坏,失去了直接对肿瘤定位的手感触觉,存在术中定位和判断的盲区;而内镜仅能在消化道进行腔内观察和操作。因此,利用腹腔镜和内镜的优势,双镜联合(腹腔镜联合内镜)外科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首先可双镜联合进行病灶定位、病理取材、染色剂淋巴结示踪、诊断分期等,如胃肠道息肉、胃肠道间质瘤、早期胃肠癌、消化道出血及小肠病变等,从而确定内镜或腹腔镜下实施手术治疗。对于局限于黏膜层或肌层、腔内生长的早期癌、癌前病变和消化道肿瘤,内镜治疗也成为治疗胃肠道良性病变和早期恶性肿瘤的“金标准”[41-42]。在胆道外科,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石症取石手术也取得广泛应用。另外,腹腔镜下完成消化道重建吻合后,通过内镜进一步明确吻合满意度,防止吻合口出血或避免吻合口漏的发生。双镜联合使用时,可充分发挥腹腔镜为内镜手术“保驾护航”、内镜为腹腔镜手术“巡航定位”的作用。但如何精准地鉴别出早期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如何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合理选择内镜或是腹腔镜下手术等,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7 展望随着药物进步或微型机器人技术的高速发展,外科越来越微创化,甚至某些病种无需外科干预即可能治愈,如部分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

后,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显示癌灶完全缓解消失,追加大创伤的手术有无必要?又譬如胃肠道间质瘤经靶向药物治疗后,部分病灶完全消失缓解。尽管手术仍是主要肿瘤治疗手段,多学科会诊却成了肿瘤治疗模式的主流。外科治疗的进步是在技术与理念进步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前进发展的。随着人类整体的科技飞跃,如计算机智能技术、云计算、虚拟现实技术、新材料与生命科学、内镜腔镜技术等,无不革新着临床治疗方式,同时又作用于医学理念,让医学模式从生物疾病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不断前进。“数字人”解剖、影像学CT/MRI、机器人与“精准医学”的临床应用,让外科诊疗在不断的规范化、微创化中走向个体化与精准化。参考文献:[1] 邹声泉.国内微创外科现状与前景[J].临床外科杂志,2004,12(1):23-24. [2] Bush RB, Leonhardt H,Bush IV, et al. Dr. Bozzini′s Lichtleiter.A translation of his original

article(1806)[J].Urology,1974,3(1):119-123. [3] 郑民华.微创外科的进展和发展趋势[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16-17.

[4] 郑民华.腹腔镜微创手术是否会成为胃肠肿瘤手术的金标准[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3):161-164. [5] 郑民华.腹

腔镜手术—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金标准? [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9):731-733. [6] 刘荣,赵国栋.肝左外叶切除“金标准”术式: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3(6):7-9. [7] 胡祥.2014年第4版日本《胃癌治疗

指南》更新要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16-19. [8] Bracale U, Pignata G, Lirici MM, et al. Laparoscopic gastrectomies for cancer:The ACOI-IHTSC national guidelines[J]. Minim Invasive Ther Allied

Technol,2012,21(5):313-319. [9] Gagner M, Pomp A. Laparoscopic pylorus-preserv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J].Surg Endosc,1994,8(5):408-410. [10]魏秋亚,刘永永,闫卫峰,等.全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

术的临床配对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6,22(5):332-335.

[11]陈建辉,林森斌,李飞,等.腹腔镜辅助与开放胰十二指肠

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

志,2016,25(3):401-406. [12]Bao PQ, Mazirka PO, Watkins KT. Ret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versus 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for periampullary neoplasms[J]. J Gastrointest Surg,2014,18(4): 682-689.

[13]Storz P, Buess G F, Kunert W, et al. 3D HD versus 2D HD: surgical task efficiency in standardised phantom tasks[J]. Surg Endosc,2012,26(5):1454-1460. [14]张旋,雷俊平,魏正强.3D

腹腔镜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医药卫

生,2015,31(22):3422-3425. [15]Mistry M, Roach V A, Wilson TD. Application of stereoscopic visualization on surgical skill acquisition in novices[J]. J Surg Educ,2013,70(5):563-570.

[16]Kasai K, Kon S, Sato N, et al. Case report of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 of the lung-lymphoid 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cytotoxic T cells in resting state[J]. Pathol Res Pract,1999,195(11):773-779. [17]中华医学会外科

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 3D腹腔镜手术技术专家共识(2015)[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9):967-969. [18]杜记涛,王剑明,邹声泉.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的临床进展[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29):74-76. [19]宋浪,冀强,闫军.经脐单

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发展与现状[J].临床医药实

践,2015,24(8):613-615. [20]Langwieler TE,Nimmesgern T,Back M. Single-port access i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 Surg Endosc,2009,23(5):1138-1141. [21]Bucher P, Pugin F, Morel P. Single port access laparoscopic right hemicolectomy[J]. Int J Colorectal Dis,2008,23(10):1013-1016. [22]Angioni S, Pontis A, Sedda F, et al.Single-port versus conventional multiport access prophylactic laparoscopic bilateral salpingo-oophorectomy in high-risk patients for ovarian cancer: a comparison of surgical outcomes[J].Onco Targets Ther, 2015,8:1575-1580. [23]Kim CJ.Single-Port Access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Using OctoportTM Access and Suture Technique With Barbed Suture (V-LocTM)[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15,22(6S):S197-S198. [24]Goh PM, Lomanto D, So

JB, Robotic-assisted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 Surg Endosc,2002,16(1):216-217. [25]Hashizume M, Shimada M, Tomikawa M, et al. Early experiences of endoscopic procedures in general surgery assisted by a computer-enhanced surgical system[J].Surg Endosc,2002,16(8):1187-1191. [26]余佩武,钱锋,曾冬竹,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五例报告[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0):1592-1594. [27]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机器人胃癌手术专家共识(2015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15(1):7-11. [28]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专家共识(2015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

志,2015,14(11):891-897. [29]杜晓辉,邹振玉,李荣.机器人与

3D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对比研究[J].腹部外科,2016,29(3):205-208. [30]Marescaux J, Dallemagne B, Perretta S, et al. Surgery without scars: report of transluminal cholecystectomy in a human being[J].Arch

Surg,2007,142(9):823-826;827. [31]牛军,宋炜,刘恩宇,等.国内首例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经阴道内镜胆囊切除术[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5):459-460. [32]杨创.经阴内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照研究

及评价[D]. 济南:山东大学,2010. [33]丁波泥,李小荣,官笑梅,

等.经口腔前庭腔镜NOTES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病变:附6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24(5):648-652. [34]王东,陈丹磊,于恩达,等.经胃内镜肝囊肿开窗术(附1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5):440-443. [35]崔光星.经胃纯经自然孔道内镜外科手术治疗附件疾病的动物研究及临床应用[D].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2014. [36]阎于珂,邹书兵.机器人辅

助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微创外科

杂志,2014,14(6):563-567. [37]林国乐,蒙家兴,邱辉忠.经肛门

内镜显微手术[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4):366-369. [38]

徐胜,黄顺荣,麦威.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附12例报告)[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8):872-874. [39]邱辉忠,徐徕,牛备战.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术不同术式间的比较[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3):203-206. [40]周平红,蔡

明琰,姚礼庆.消化道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10):1083-1086. [41]Patkin M. Operating room design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J]. Minim Invasive Ther Allied Technol,2001,10(3):129-131. [4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双镜联合胃

肠道手术技术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

志,2010(8):667-668. DOI:10.11864/j.issn.1673.2017.02.01 (收稿日期:2017-01-12 修回日期:2017-03-10)

电视音频技术发展现状和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a12623980.html, 电视音频技术发展现状和展望 作者:张磊姜世杰 来源:《中国传媒科技》2017年第02期 摘要:随着电视视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音频也从单声道、双声道发展到多声道及3D 环绕声的形式。本文从音频技术高清化演进路线入手,介绍了当今主流的多声道及3D环绕声格式,并对元数据的控制功能进行阐述。通过对现有技术的梳理,预测了电视音频技术会向着全维度再现发展,并且随着元数据功能的完善,未来的电视音频会具有更好的交互性及灵活性。关键词:高清时代;3D环绕声;元数据;全维度 中图分类号:G2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7)12-061-04 DOI:10.19483/https://www.360docs.net/doc/2a12623980.html,ki.11-4653/n.2017.02.011 自从20世纪人类发明黑白电视以来,电视已经成为信息采集、交换和传播的主流媒体。电视技术已经经历三次质的飞跃,20世纪50年代电视从黑白过渡到彩色,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彩色视觉体验;20世纪90年代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视从模拟的单一传像功能向数字化的智能型、交互式、多用途方式转变;而第三代电视是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和 3D立体电视,带给观众临场感极强的高清晰度视频图像和极具震撼力的音响效果。在模拟电视时代,电视系统最多只能提供两个声道的链路。当电视的传输链路从模拟进入数字时代以后,电视伴音也从单声道过渡到双声道和多声道。尤其当数字电视的高清时代到来以后,多声道的环绕声系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1.音频技术高清化的演进路线 人类对于电视伴音重放质量的要求总是在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长。而这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体现在重放系统声道数量的增加上。人类的听觉是一种对多种信息的综合性反应。除了最基本的声音要素,如响度、音调和音色以外,还包括反映声音空间特性的因素,比如声源的方向、声源的远近、声场的大小、声场的色彩等。而电视伴音系统声道数的不断增长,也就是为了能够将这些信息尽可能多地予以体现。 在模拟电视时代,电视伴音采用单声道系统,只使用一只或几只扬声器来重放由一只传声器记录的声音信号。这种重放系统只能表现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声源的远近,而对于声源的空间定位等重要特性并不能表现出来。单声道的电视伴音为模拟信号,采用调频传输,这种信号在在传输、存储和变换过程中常会产生下列问题: ①音频信号存储载体的信号动态范围只有40~50 dB,远低于节目源的最大信号动态范围(120 dB);

微创外科的发展史

微创外科的发展史 王国政包荣广(搜集整理) 微创外科从起步构想以至完整思想体系的形成,从零星仪器、器材的凑合以至成套设备的供应与不断改进,从个别动物实验和临床尝试以至在广大外科领域各个专科内的普遍应用,持续逶迤不下一百余年。1901年德Kelling首用膀胱镜观察狗的腹腔。1910年瑞典Jacobaeus用腹镜检查人的腹腔。1928年俄Ott以额镜为光源,用陷凹镜观察孕妇腹腔。1928年德Kalk用之作肝穿活检。1938年匈Veress 发明安全气腹针。二战期间,阻难频频,进展缓慢。50年代,英Hopkin 发明柱状透镜,提高了光导效率。60-70年代,德Semm配套设计了气腹机、冷光源、热凝装臵及其他专用器材,施行大量妇科手术。1983年,英Wickham一位对泌尿内镜深有造诣的泌尿外科医生,首次提出了显微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的概念[1]。使MIS 的诞生在理论上和技术上的条件均告具备。至1987年,法Mouret成功施行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1988年法Dubois连续完成了LC36例,并在翌年结合录像公布于世,引起哄动。1990年以后,MIS发展迅猛,在普外、胸外、妇产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等各个专科领域内遍获开花、增华。整个90年代可称是MIS得到全盛发展的时代:初期,MIS 已在外科各个领域中有所施展;中期,MIS进入相对成熟期;后期,开始探索肿瘤的微创治疗。一时间,彻底改变了外科界毫不问津内镜诊断治疗的局面,对长期统治外科医师头脑的:"切口越大,暴露越清楚;手术范围扩大,则治疗更彻底"的传统理念提出了质疑。于今,MIS

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电子封装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 电子封装技术是系统封装技术的重要内容,是系统封装技术的重要技术基础。它要求在最小影响电子芯片电气性能的同时对这些芯片提供保护、供电、冷却、并提供外部世界的电气与机械联系等。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当前电子封装技术加以阐述,使大家对封装技术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有大致的了解。 引言 集成电路芯片一旦设计出来就包含了设计者所设计的一切功能,而不合适的封装会使其性能下降,除此之外,经过良好封装的集成电路芯片有许多好处,比如可对集成电路芯片加以保护、容易进行性能测试、容易传输、容易检修等。因此对各类集成电路芯片来说封装是必不可少的。现今集成电路晶圆的特征线宽进入微纳电子时代,芯片特征尺寸不断缩小,必然会促使集成电路的功能向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这就使得电子封装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不断向前发展。近年来,封装技术已成为半导体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各种封装方法层出不穷,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封装集成。本文正是要从封装角度来介绍当前电子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正文 近年来,我国的封装产业在不断地发展。一方面,境外半导体制造商以及封装代工业纷纷将其封装产能转移至中国,拉动了封装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国内芯片制造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极大地推动封装产业的高速成长。但虽然如此,IC的产业规模与市场规模之比始终未超过20%,依旧是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只有掌握先进的技术,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将国内IC产业国际化、品牌化,才能使我国的IC产业逐渐走到世界前列。 新型封装材料与技术推动封装发展,其重点直接放在削减生产供应链的成本方面,创新性封装设计和制作技术的研发倍受关注,WLP 设计与TSV技术以及多芯片和芯片堆叠领域的新技术、关键技术产业化开发呈井喷式增长态势,推动高密度封测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更长远的目标发展。 大体上说,电子封装表现出以下几种发展趋势:(1)电子封装将由有封装向少封装和无封装方向发展;(2)芯片直接贴装(DAC)技术,特别是其中的倒装焊(FCB)技术将成为电子封装的主流形式;(3)三维(3D)封装技术将成为实现电子整机系统功能的有效途径;(4)无源元件将逐步走向集成化;(5)系统级封装(SOP或SIP)将成为新世纪重点发展的微电子封装技术。一种典型的SOP——单级集成模块(SLIM)正被大力研发;(6)圆片级封装(WLP)技术将高速发展;(7)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和微光机电系统(MOEMS)正方兴未艾,它们都是微电子技术的拓展与延伸,是集成电子技术与精密

生物质热解技术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能源研究与信息 第17卷第4期 Energy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Vol. 17 No. 4 2001 文章编号 1008-8857(2001)04-0210-07 生物质热解技术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李伍刚,李瑞阳,郁鸿凌,徐开义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93)  摘要生物质热解技术是把低能量密度生物质转化为高能量密度气、液、固产物的 一种新型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其中液体产物具有便于运输、储存等优点,可替代燃料 油用于发电、供暖系统以及可代替矿物油提炼某些重要的化学物质。介绍了国内外对 这一技术的各种研究及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独立研制开发的生物质闪 速液化实验装置。 关键词生物质热解; 生物油 中图法分类号 TK6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远古时代原始人钻木取火到近代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人类文明的每一跨越和进步都与所用能源种类及其利用方式紧密相连。目前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经济建设的一次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矿物能源的使用隐藏着两个严重问题,其一:根据目前的全球能耗量和矿物能源已探明的储量,煤、石油、天然气、核燃料可使用年限分别为220、40、60和260年[1],从长远来看人类必将面临能源危机。其二:矿物能源对环境有巨大破坏作用,矿物能源燃烧产生大量CO2、SO x、NO x等气体。CO2属温室效应气体,会造成全球变暖及臭氧层破坏。NO x、SO x等有害气体会直接对环境、设备和人体健康构成危害。故此,作为有重要长远意义和战略意义的技术储备,寻求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技术,已成为全球有识之士的共识,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 生物质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是生物质利用的重要途径,所谓热解就是利用热能打断大分子量有机物、碳氢化合物的分子键,使之转变为含碳原子数目较少的低分子量物质的过程。生物质热解是生物质在完全缺氧条件下,产生液体(生物油)、气体(可燃气)、固体(焦碳)三种产物的生物质热降解过程。 收稿日期:2001-6-10 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李伍刚(1974-),男,上海理工大学热能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DSP技术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精

DSP技术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精)

————————————————————————————————作者:————————————————————————————————日期: 2

DSP技术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一、数字信号处理结构。 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采集系统+DSP芯片 非实时系统:pc机上进行处理系统的模拟与仿真或仿真库+DSP芯片。 1 DSP、MCU、MPU的关系 微控制器MCU通俗的称呼是单片机,它与微处理器MPU是微机技术的两大分支。MPU的发展动力是人类对无止境的海量数值运算的需求,速度越来越快。MC U的发展是为了满足被控制对象的要求,向高可靠性、低功耗、低成本发展。一般MCU的引脚数在60以下,MCU以8位机为主、32位机为辅。有趋势提高MCU的运算功能,将DSP集成到MCU中,比如32位的MC68356集成了Motorola的DSP560 02。 微控制器MCU一直存在两种基本结构:哈佛(Harvard)结构和冯诺依曼 (von Meumann)结构,还可进一步讲是对应成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和精简指令计算机RISC。冯诺伊曼结构具有单一总线PRAM或DRAM都映射到同一地址空间,总线宽度与CPU类型匹配。哈佛结构具有独立的程序总线和数据总线,CISC的指令一般是微码miccode,每条指令由CPU解码为许多基本指令,基于CISC的微控制器一般很复杂,都采用冯诺伊曼结构,所需要的程序存储器比RISC产品少。微码在CPU产生而限制了CISC器件的带宽,其指令集也比RISC器件大。 68000的MPU是准32位的MPU,内部32位,外部总线是16位。苹果机就是用68000系列,它的运行分成系统态和用户态,其设计是面向分时多任务或实时操作系统的,68000的总线后来变成VME总线标准。到68020就是全32位了。 1991年IEEE1149.1即JTAG的公布满足了IC制造商的措施需求,也给ASIC、MCU 、MPU、DSP、PLD、FPGA等的用户带来方便。一般十万门以上的IC都有JTAG 接口,1993年IEEE1149.5对JTAG作了修正(5线接口)。IC的测试分成晶片级、IC 封装级、电路板与系统极,JTAG完成了前两者的测试。适于68000系列的32位机的开发工具ICD32是一段扁平电缆,一端接IC的JTAG的5线接口,一端通过25芯头(里面有GAL)接PC机并口。传统上,微控制器MCU与微处理器MPU是两大分支,而DSP是MCU的一种特殊变形。但是从实质讲,MPU多半是CISC,除了DSP 之外的MCU也是CISC。而DSP是RISC。所以比较时更适合DSP与MPU相比,MP U适宜于相同管理这样的应用中,以条件判断为主的应用,以软件管理的操作系统为核心的产品,MPU的设计侧重于不妨碍程序的 流程,以保证操作系统支持功能及转移预测功能等。而DSP侧重于保证数据的顺利通行,结构尽量简单。 2 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结构 3

高清电视现状及发展

高清电视现状及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使高清电视发展驶入快车道。 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分别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要求把有线网络作为信息化服务的重要支撑平台,在确保传输好广播电视节目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清晰度电视和视频点播服务。国务院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对广播影视向数字化及高清方向发展进行规划,发展高清电视已确定为我国“十一五”计划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清电视得到迅猛发展。 (二)高清电视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必然之路。 高清电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对于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高清电视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重点项目,它顺应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方针,是一项惠及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广电产业升级、拉动国内需求的优质工程,将有力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高技术产业、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业等信息产业的发展,形成上万亿的产值,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推动社会的繁荣进步。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消费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征,人们期待更多高质量、多姿多彩的优秀文化产品,期盼更加优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文化服务。高清电视可以极大地满足观众对节目

欣赏水平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待,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美好的精神文化享受。(三)高清电视是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国内来看,央视从新中国成立50周年时开始尝试采用高清晰度电视转播国庆庆典;经过十年发展,特别是北京奥运会,许多电视台高清节目采集制作能力不断提高,节目内容储备持续增加;截至现在,高清平板电视机日益普及,各方面都具备了大力推广高清电视的条件。高清电视是数字电视的最大亮点,广电总局也要求各级广播影视部门要采取有利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做好高清电视发展各项工作。要求加快数字化改造,加快建设高清电视节目采集、制作、播出系统。要高度重视高清节目,特别是适合高清晰度电视呈现的节目的制作和储备,不断提高高清节目质量,培育高清电视市场。 二、市场分析: (一)优势: 1、高清电视产品展现出来的视觉享受。 高清数字电视分辨率可高达1920X1080,可以实现5.1路环绕声,更具视觉逼真感和震撼力。 2、高清电视互动正成为数字电视新未来。 高清电视融入互动系统,让人们能够自由选择喜爱的节目,能及时了解想要的信息,个性化、时尚性、自主性,功能性较强。 (二)劣势: 1、高清电视频道投入成本高。 高清电视频道的成本主要是高清设备改造、高清节目制作、采购高清影视节目等方面,其投入成本较高,需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等。

微创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应用

微创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应用 微创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应用·微创医学技术前沿·微创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应用黄顺荣徐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南宁市530021) 黄顺荣,主任医师,终身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普外科首席专家(指导协调胃肠·外周血管外科、普通外科、小儿外科和肝胆腺体外科)、胃肠·外周血管外科主任兼广西微创手术中心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小组“人才小高地”、“微创手术”特聘岗位专家负责人,武汉大学医学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腔镜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广西腹腔镜内镜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外科分会副主委、肝胆外科学组副主委、器官移植学组副主委,为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委员会专业评审组成员,担任《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腹腔镜外科杂志》、《中国临床新医学》、《广西医学》等杂志编委。先后被授予内镜领域最高奖“恩德思国际内镜奖”、“恩德思内镜领袖奖”,获得“区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广西五一劳动奖章”、“2007感动邕城十大好医生”、“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2008

年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与2015年获得“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力求创伤最小化是医务人员的不懈追求。被称之为“西医之父”的希波克拉底,认为医学活动中必须尽可能创伤小,否则治疗导致的损伤可能比疾病的自然疗程更差[1]。自1806年内镜问世[2]到上世纪80年代腹腔镜、经肛门内镜的临床应用,再到上世纪90年代第一代3D腹腔镜诞生,至如今的外科机器人,甚至裸眼3D设备,充分体现了微创科技的巨大进步。在此过程中,诸多疾病的治疗手段发生演化。1983年英国外科医生Wickhanm等首次提出现代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的概念,外科手术方式向微创化发展,治疗理念也在不断进步。本文就微创外科现状与进展作一概述。 1 腹腔镜外科1987年,法国的Mouret医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标志着腹腔镜外科革命的开始。我国第一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991年在云南曲靖完成,腹腔镜外科随后逐步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已在普通外科广泛应用,如胆囊切除术、胆道结石取石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胃切除术、早期胃癌手术、结直肠肿瘤手术等。而腹腔镜下操作复杂的手术,如腹腔镜胃癌D2(D2+)根治术、左/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左/右半肝切除术、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则需富有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或经系统规范培训的医师方能顺利开展。众所周知,腹腔镜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综述上课讲义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 望综述

课程报告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 未来展望综述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姓名: ********* 学号: 14********* 专业: ***************** 指导教师: *******老师 0 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就是使用电力半导体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它是综合了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电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能的应用已经普及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无论对传统工业的改造还是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涉及的应用领域包括国民经济的各个工业部门。毫无疑问,电力电子技术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关键技术之一。 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1] 电力电子技术包含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变流技术两个分支,电力电子器件的制造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是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史为纲的。 1.1半控型器件(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 上世纪5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硅晶闸管(SCR),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此后,晶闸管得到了迅速发展,器件容量越来越大,性能得到不断提高,并产生了各种晶闸管派生器件,如快速晶闸管、逆导晶闸管、双向晶闸管、光控晶闸管等。但是,晶闸管作为半控型器件,只能通过门极控制器开通,不能控制其关断,要关断器件必须通过强迫换相电路,从而使整个装置体积增加,复杂程度提高,效率降低。另外,晶闸管为双极型器件,有少子存储效应,所以工作频率低,一般低于400 Hz。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使得晶闸管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1.2全控型器件(第二代电力电气器件)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突破及实际需求的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以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双极晶体管(BJT)和电力场效应晶体管(Power-MOSFET)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迅速发展。全控型器件的特点是,通过对门极(基极、栅极)的控制既可使其开通又可使其关断。此外,这些器件的开关速度普遍高于晶闸管,可用于开关频率较高的电路。这些优点使电力电子技术的面貌焕然一新,把电力电子技术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3电力电子器件的新发展 为了解决MSOFET在高压下存在的导通电阻大的问题,RCA公司和GE公司于1982年开发出了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并于1986年开始正式生产并逐渐系列化。IGBT是MOS?FET和BJT得复合,它把MOSFET驱动功率小、开关速度快的优点和BJT通态压降小、载流能力大的优点集于一身,性能十分优越,使之很快成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主导器件。与IGBT 相对应,MOS 控制晶闸管(MCT)和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都是MOSFET和GTO的复合,它们都综合

软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万方科技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软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班)级:15计科升-1班 学号:1516353029 姓名:闫建勋 指导教师:马永强 完成日期:2015-12-1

摘要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执行某项任务所需的程序、数据及文档的集合,它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从功能上看,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也称为基础软件,它是具有公共服务平台或应用开发平台功能的软件系统,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符合应用需求的计算服务。因此,应用需求和硬件技术发展是推动软件技术发展的动力。 软件产业和软件服务业因其具有知识密集、低能耗、无污染、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带动性、应用广泛与市场广阔的特点,而成为知识生产型、先导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世 界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 当前,我国进入了后PC 时代,人们对计算需求更为广泛,软件应用“无处不在”,市场前景广阔;不久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应用市场,足见我国发展软件技术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现状、趋势、意见

Abstract Computer software is a computer system to perform a certain task required procedures, data and document collection, it is the soul of computer system. Look from the function, the computer software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ystem software, support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 System software and support software basic software, it is a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latform software system, its purpose is to provide users with the application demand of computing services. Therefore, applications and hardwa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to promote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oftware industry and software service industry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knowledge intensiv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no pollution, high growth, high added value, high acceleration, wide application and broad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become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forerunner sex, strategical burgeoning industry, become the co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the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彩电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第一章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发展速度,我国彩电行业也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2010年,彩电行业实现了稳步发展,成效显着的扩内需政策和逐步回暖的外需市场共同作用下,201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增速逐步趋稳,彩电总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点--11493万台,同比增长%,同时我国彩电业市场面临着新技术、新概念、新产品迭出,竞争更加激烈复杂的形势。 本文以我国彩电行业为研究对象,着重于对彩电行业中微观层面的研究,通过对彩电行业的产业布局和市场状况的分析,得出我国彩电行业目前的发展态势,预测我国彩电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结合对彩电市场供求、价格和竞争三大机制的研究,为我国彩电企业提出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章我国彩电业概述 彩电业的发展历史 从1979年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以来,中国彩电行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平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保持增长。经过将近30年发展,中国彩电产业已经建立了精密的生产制造体系,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成为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并且形成了以海信、长虹、康佳、创维等为代表的一批能够主导市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较高管理水平的彩电企业集团。虽然中国彩电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中国彩电产业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对于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核心部件仍受制于人。因此,我们要对中国的彩电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根据彩电业在这30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同的特点,本文将我国彩电业的发展历史具体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产业导入期(1980-1985),即产业的启动阶段这一阶段彩电产业总产量较小但由于基数较小因而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85%。 产业波动期(1986-1989)这一阶段彩电总产出平均年增长率约为26%,但1986年和1989年总产量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和%,这主要是由于国家当时的一些政策和措施造成的。 产业稳步增长期(1990-1995)这一阶段彩电总产出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4%。 产业的调整和逐渐成熟期:(1996-现在)这一阶段彩电产业的主要特点是价格战以长虹公司在1996年3月26日发动降价竞争为标志以及伴随着激烈价格大战的企业兼并重组等产业调整行为。 彩电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作为人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彩电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 1.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村地区彩电的低 普及率保证了彩电市场仍具有相当的发展空间。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彩电产品

电子技术行业发展论文

依据国内外市场调研分析职校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孙静晶张鹏汪鲁才 孙静晶(1986-)女河南新乡人,助教,本科,电子技术教育,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电子系教师,458030;Sun Jingjing (1986 -) female Henan xinxiang, assistant professor, bachelor, electronic technology education,Hebi automotive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of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458030 张鹏(1989-)男,河北张家口人,研究生,汽车维修专业,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458030;Zhang peng (1989 -) male, hebei zhangjiakou, graduate, professional car maintenance, hebi automotive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the engineering department,458030; 汪鲁才(1969-),男,湖北麻城人,教授,研究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410081;Lu-cai wang (1969 -), male, macheng hubei, professor, postgraduate tutor, Dr,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410081 摘要 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和应用最广的是电子行业,从日常生活到现 代精密航空航天工业到处都可以看到有关电子的产品或身影。例如电 子计算机、通讯机、雷达、仪器及电子专用设备,计算机,录音机、 录像机等,电子元器件产品显像管、集成电路、各种高频磁性材料、 半导体材料及高频绝缘材料等。所有这些都存在于生活中的各方面。 电子信息产业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提供了众多的 就业岗位。文章依据调研和分析了最近 5年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现 状,然后以湖南长沙为例,重点分析了该地区电子信息行业的现状和 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行业现状电子产品 一、近五年国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21 世纪以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时期。近五年年

浅析垃圾热解气化技术

浅析垃圾热解气化技术 垃圾处理方式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发展逐渐优化,从一开始的填埋,到生物质利用,再到现在减量化效果最好的焚烧,每一步的技术更新都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垃圾焚烧一样,能做到真正3R原则的处理方式,是垃圾热解法。但据统计,国垃圾主要以填埋、焚烧和堆肥为主。填埋是目前的主要处理方式,占比近一半,焚烧占12%左右,堆肥不到10%,仍有30%的生活垃圾未能处理。 那么为什么和垃圾焚烧一样能达到3R原则的垃圾热解技术却没能占得市场先机呢?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垃圾热解技术。 定义及作用原理:热解法和焚烧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焚烧是一个放热过程,而热解需要吸收大量热量。焚烧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而热解的主要产物是可燃的低分子化合物:气态的氢气、甲烷、一氧化碳;液态的甲醇、丙酮、醋酸、乙醛等有机物及焦油、溶剂油等。固态的主要是焦炭和炭黑。

热解法是利用垃圾中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对其进行加热蒸馏,使有机物产生裂解,经冷凝后形成各种新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从中提取燃料油、可燃气的过程。热解产率取决于原料的化学结构、物理形态和热解的温度与速度。 热分解过程由于供热方式、产品形态、热解炉结构等方面的不同,热解方式各异。 按热解温度不同,1000oC以上称为高温热解,600-700oC称为中温热解,600oC以下称为低温热解。按供热方式不同,分为直接加热法和间接加热法。直接加热法指垃圾部分直接燃烧,或向热解反应器提供空气、富氧或纯氧作为补充燃料。纯氧作催化剂会产生CO2、H2O等气体,其混在热解可燃气中,稀释了可燃气,会降低热解气的热效应。采用空气作催化剂则含大量N2,更稀释了可燃气,使热解可燃气的

浅谈软件工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软件工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08-15T15:07:31.650Z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11期作者:董庆森[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信息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传统行业进行交互与发展,促进了传统行业的变革与发展也为当前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郑州工商学院工学院,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信息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传统行业进行交互与发展,促进了传统行业的变革与发展也为当前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软件工程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学科,其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软件工程凭借其在数字信息时代的重要意义,也成为了当前信息产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本文将对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就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判断。关键词:软件工程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一、引言 信息产业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传统行业的发展面貌也使得现代化产业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软件工程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其在计算机学科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还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软件工程顺应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也将迎来进一步的创新和提升,因此对于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判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工程作为一门利用工程建设的手段来对软件进行分析维护的学科,其在学科内容上包括有软件的开发工具、程序设计语言以及数据库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软件工程也在诸多领域得到了施展和应用,随着计算机学科领域的不断丰富与拓展软件工程也逐渐转变为计算机领域的一门重要独立学科。软件在种类和内容上十分丰富其一般包括有操作系统、数据库、社交软件以及游戏软件等,这些软件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工业、金融行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软件的不断丰富与拓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的工作学习提供了诸多便利,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通常对软件质量的评价标准上往往会根据软件自身的实用性、安全性以及功能性等作为质量评判的重要依据。 三、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软件行业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自21世纪以来我国软件业务盈利更是以超过10%的增长速度逐年递增,而软件外包营收更是一度超过了80%的增长速度。软件产业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家方面更是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就目前而言,软件工程技术良好的发展前景具体表现为:软件工程技术人员有着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随着信息行业发展的不断增速,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信息产业开始呈现出跨越式的扩增态势,随着信息产业发展规模都不断扩大,对于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提升。同时相比传统行业,软件工程技术人员有着较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 软件工程技术人员有着较为广泛的就业方向。软件工程学科对于从业人员有着较为严格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这是由于软件工程在技术上包括了软件研发、测试以及应用等一系列内容,正是由于软件工程的复杂性和高要求性也使得软件工程的专业性人才有着较为广泛的就业渠道,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都急需软件工程领域的专业性人才,软件开发和性能维护已经成为了当前现代化企业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一旦掌握了软件工程专业知识技能就能够拥有十分广阔的就业方向。 软件工程技术人员待遇丰厚。近年来随着软件技术人才的短缺,使得软件工程技术人员更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和追求,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软件工程从业者往往能够获取更高的薪资待遇水平。 四、软件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软件工程技术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软件工程技术全球化已成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软件工程凭借其专业技能上的广泛性和共通性,期待工程技术上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或者国家,而是需要结合全球软件发展交互的共同性逐渐促使软件工程发展更为成熟。全球化的软件工程发展趋势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各国之间通过实践软件系统框架网络的建设,实现全球软件交互和通力协作,在全球化的软件工程概念下,软件工程的发展能够吸取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先进经验,从而构建出更加符合人们需求的软件产品。 软件工程技术开放性。开放计算式当前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未来方向,通过开放计算能够提升企业之间软件开发研究的效率,通过实现企业软件的交互应用,能够简化未来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上的投资消耗,提升软件工程开发的灵活性和简易程度。在软件工程技术开放性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个国家最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经验实现共享,以此来作为后续软件开发和投资的重要关键技术保障。 软件工程技术模板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软件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面对日益复杂的软件开发和维护环境,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提升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效率,企业需要加强其在业务能力上的灵活性通过以模板化的思维来提升企业在软件开发运用上的效率。模板化思维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对现有的软件实行分解组装,结合当前的软件系统根据不同的软件资源需求针对企业的业务来进行更加灵活的变动,使得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企业的利益。 五、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使得软件工程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软件工程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向全球化、开放性以及模板化迈进,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严格恪守软件开发所需要遵循的相关规律,结合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特征不断深入研究,共同促进我国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宇洋.浅析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J].科学技术创新,2017(1):180-180. [2]施少杰.浅析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J].明日风尚,2017(14):299-299. [3]冯勃达.浅谈软件工程标准化的现状[J].中国新通信,2017(20):52.

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2008-01-03 22:20:22| 分类:原创感悟|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电视从发明至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传统电视在我国电视行业企业生产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进入21世纪之后,高端电视的出现,给传统电视即CRT(显像管)电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高端电视在前进的道路上也不是那么一一帆风顺,可以说,我国电视产业正处在一个变革的十字路口。所以,研究如何迎接这一巨大的挑战,转危为安,使我国电视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 1我国电视产业现状 1.1传统电视发展过程迅速,产能巨大 我国电视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进入大规模生产,在90年代中飞速增长,年产量已从最初的几百万台增加到现在的几千万台,增幅高达几十倍。同时,产品质量不断升级、类型日益增加、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大大满足了人民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目前国民彩电拥有率已由1985年的17%增加到现在的城镇居民彩电拥有率131%和农村居民彩电拥有率67%的较高水平。 1.2传统电视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小 我国电视产业起步比较晚,虽然技术水平、规模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核心技术的缺乏,导致我国各彩电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价格、技术、规模则成为它们竞争的战略方向。我国彩电业的发展主 要经历了三大“战役”,即价格战、技术战和规模战。 20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频频爆发彩电价格战。以长虹、康佳、TCL。为代表的彩电企业频频降价,降价幅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降价导致彩电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减小,劣势厂商退出,而优势厂商通过规模效益、成本优势、技术升级等战略行为推出新的产品,促使彩电价格同升,业内竞争再次加剧,新一轮的降价重新开始。20世纪90年代的彩电价格就在这样的价格循环中起伏不定。传统电视的降价高潮也殃及了高端电视,液晶和等离子在不久前也开始面对了价格战的威胁。 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各类电视的价格变化一直呈下降趋势,这种变化在2005年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2005年度,PDP(等离子)电视在整休产品和重点尺寸(42英寸)月度价格变化上都明显呈下滑趋势。与PDP电视相比,LCD(液品)电视在重点尺寸上(32英寸、37英寸),2005年度月度价格变化也呈现逐步走低态势,在整体价格曲线中,与年初相比整体价格趋势也以下滑为主。 1.3高端电视突起,给传统电视带来挑战2004年5月夏普中国基地悄悄全而停产传统 显像管彩电。接着,LG宣布全面进入中国高端彩电市场。9月,苏宁电器一款46英寸等离子电视的价格首次跌破2万元。同月,国内外各彩电巨头掌门人集体亮相北京长城饭店,参加平板电视发展论坛,并将2004年定为平板电视元年。这些无疑给发展困难的CRT电视又带来了一些沉重的问题。 1.4差异化的特征,隐藏着发展的希望 当前,高端电视机的发展势头强劲,但由于市场价格、技术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市场销量难有大的突破。产品功能的差异化使得各种显示技术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各自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CRT(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已经很成熟,在成本、量产能力、VIDEO性能等指标上都很理想,但亮度、体积等指标不尽人意,正逐渐被平板显示更替;LCD(液晶显示)技术在成本、量产能力、绘图显示能力等方面具有强势,但在VIDEO性能方面稍逊一筹;PDP(等离子体显示)技术在亮度、体积、VIDEO性能等方面具有优势,在

(完整版)微电子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本文由jschen63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主要内容 微电子技术概述;微电子发展历史及特点;微电子前沿技术;微电子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 2010-11-26 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所 2 2010-11-26 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所 3 工艺流程图 厚膜、深刻蚀、次数少多次重复 去除 刻刻蚀 牺牲层,释放结构 多 工艺 工工艺 2010-11-26 工 5 微电子技术概述 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微电子技术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微电子学中的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微电子学是一门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高集成度、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是微电子学发展的方向;衡量微电子技术进步的标志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缩小芯片中器件结构的尺寸,即缩小加工线条的宽度;二是增加芯片中所包含的元器件的数量,即扩大集成规模;三是开拓有针对性的设计应用。 2010-11-26 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所 6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 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到1958年前后已研究成功以这种组件为基础的混合组件; 1962年生产出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和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由于MOS电路在高度集成和功耗方面的优点,70 年代,微电子技术进入了MOS电路时代;随着集成密度日益提高,集成电路正向集成系统发展,电路的设计也日益复杂、费时和昂贵。实际上如果没有计算机的辅助,较复杂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是不可能的。 2010-11-26 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所 7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特点 超高速:从1958年TI研制出第一个集成电路触发器算起,到2003年Intel推出的奔腾4处理器(包含5500 万个晶体管)和512Mb DRAM(包含超过5亿个晶体管),集成电路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5%;辐射面广: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微电子产业被列为支柱产业。

生活垃圾热解技术国内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生活垃圾热解技术国内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实验室研究现状 国内在生物质和生活垃圾热解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单位在热解方面都展开了很多研究。 沈阳农业大学从1993年起与荷兰合作,1995年从荷兰吞特大学生物质能技术集团引进一套旋转锥反应器,生物质进料量为50kg/h。1998年,在对流态化现象及流态化质量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后,设计并制造了一套小型流化床生物质热裂解装置,并以松木木屑为原料在流化床中进行了生物质热裂解的试验研究(牛卫生,2000)。 东北林业大学于近年完成设计制作了加工干生物质能力分别为50kg/h、200kg/h的两代转锥式生物质闪速热解装置,其中200kg/h的装置已通过了小试阶段。 山东理工大学于2002年设计制作了两代工业示范装置,加工能力分别为30kg/h,50kg/h(易维明,2003)。 我国生物质热解技术的研究情况参见表3(刘荣厚,2004;王黎明,2006;Bridgwater, 2012)。可以看出,国内对热解的研究以流化床为主。

表 1 国内实验室热解反应器应用 反应器类型主持研究机构规模/kg/h 文献发表时 间 流化床沈阳农业大学 1.0 2000 哈尔滨工业大学直径32mm,高度 600mm 1997 浙江大学 5.0 2002 广州能源研究 所 10 2001 上海理工大学 5.0 2001 华东理工大学 5.0 2002 山东理工大学50 2003 东南大学 1.0 / 中国科技大学650 / 旋转锥沈阳农业大学50 1997 上海理工大学10 2002 东北林业大学200 2005 回转窑浙江大学 4.5L/次2000 固定床浙江大学 直径75mm,高度 200mm 1999 热解釜浙江农业大学/ 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