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省略句
语句表达文言文句式之省略句
书接上回,我们今天来学一学语句表达文言文句式之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
【省略句式】一、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
1、承前省例: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2、蒙后省例: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3、自述省例:(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柳宗元《愚溪诗自序》4、对话省例:(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孟子·梁惠王下》二、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
例: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三、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饰语的省略]——《邹忌讽齐王纳谏》四、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例:①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左传.肴之战》②屠惧,投(之)以骨。
——蒲松龄《狼》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司马迁《鸿门宴》②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6、分句的省略例: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荀子《劝学》选出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 )A、今以钟磬置水中B、吾从而师之C、沛公居山东时D、百姓之不见保答案:选D。
如有疑问,详细解析请扫二维码(可放置二维码)。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文言文省略句。固定句式
句式特点:省略谓语。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之。 ②屠惧,投以骨。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①竖子不足与谋。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③相如闻,不肯与会。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①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之。 ②屠惧,投(之)以骨。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①竖子不足与(之)谋。 ②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③相如闻,不肯与(之)会。
句式特点:省略宾语。
1、省略动词宾语; 2、省略介词宾语。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
例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其孰能饥之乎?
14、无乃……乎(与),得无……乎, 得无……耶
译为“恐怕……吧”
例1、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例2、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 王忠肃公翱事》) 例3、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15、……之谓也;其……之谓也; 其……之谓乎
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 是……吧”
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
1、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2、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之)议也。 5、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6、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将)。” 7、叶公见之,弃(之)而还走。 8、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1、省略动词宾语; 2、省略介词宾语。 四、省略介词(“于”“以”)。
最新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所谓省略句,就是指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意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
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都有省略句。
文言文中语言表达更为简洁凝练,所以省略句出现得更加频繁。
中学课本中出现的省略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经常省略主语,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文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
句子如果不断重复前边的词句就会显得啰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会多起来。
主语的省略大致有以下三种。
1、承前省。
如:(1).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疾)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承接前面的主语“疾”省略。
译:病发生在皮肤,是汤熨所能治好的;(病)发生在肌肉;用针砭就能治好;(病)发生在肠胃,可以用火剂汤药来治疗。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承接前面的主语“木”省略。
译:木材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烤把它变成车轮,它的弧度符合圆规。
(木)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啊!2、蒙后省。
如:(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蒙后主语“公”省略。
译为:(您)估计我到了咱们军营中,您再进去。
3、对话省。
对话中,根据对话的情境,对话双方都明确所指,亦不会令读者产生歧义的内容作主语,可以省略,如:(1)、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舍人们)曰:“(廉将军)不若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于是对话环境,对话的主语都省略了,甚至连对话内容里的主语也省略了。
这种情况,读者可根据对话内容自觉补全省略的主语。
译为:蔺相如坚决制止住他们,(蔺相如)说:“你们比一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舍人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
”谓语的省略谓语是一个句子中最主要的成分,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省略谓语的情况都相对较少。
在语言高度凝练的文言文作品中,如果前后相连的句子用的是相同的动词作谓语,后面句子的谓语则往往省略。
文言文省略句-高考语文知识点
文言文省略句-高考语文知识点
(一)省略主语如:①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二)省略谓语如: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舞剑(为乐)。
《鸿门宴》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三)省略宾语如:①项伯乃也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鸿门宴》②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作,不敢与(之)较。
《聊斋志异》③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
(司马迁《陈涉世家》)④每字为一印,火烧( )令( )坚。
(沈括《活板》)⑤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 )斗卮酒。
(司马迁《鸿门宴》) (四)省略介词
如: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尔。
《赤壁之战》②试与它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其言。
《聊斋志异》③今以钟磬置( )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苏轼《石钟山记》)④激昂( )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省略句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省略句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省略主语例:(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我)还自扬州——《伤仲永》(他们)见余,大喜曰——《湖心亭看雪》(高山)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余)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溪泉)斗折蛇行——《小石潭记》(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殿下)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吾)由是感激——《出师表》(子)胡不见我于王——《公输》(此人)必为有窃疾也——《公输》(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二)省略谓语例: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三)省略宾语例:问(之)所从来——《桃花源记》便要(之)还家——《桃花源记》使(之,身子)与台齐——《童趣》能够(之)为师矣——《论语》十则愿为(此)市鞍马——《木兰诗》投(之)以骨——《狼》日光下澈(潭水)——《小石潭记》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上使(之)外将兵——《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用者——《陈涉世家》独守丞与(之)战谯门中——《陈涉世家》与(之)俱来——《隆中对》将以(之)攻宋——《公输》货恶其弃(之)于地也——《大道之行也》(四)省略介词“于”例:场主集薪(于,在)其中——《狼》吾既已言之(于,对)王矣——《公输》驱之(于)别院——《童趣》与同人饮(于)楼上——《山市》彼其受之(于)天也——《伤仲永》予独爱莲之出(于,从)淤泥而不染,濯(于,在)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各隐(于,在)卷底衣褶中——《核舟记》饮食百物皆倍穹(于,比)常时——《观潮》急湍甚(于,比)箭。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省略句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省略句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省略主语例:(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我)还自扬州——《伤仲永》(他们)见余,大喜曰——《湖心亭看雪》(高山)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余)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溪泉)斗折蛇行——《小石潭记》(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殿下)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吾)由是感激——《出师表》(子)胡不见我于王——《公输》(此人)必为有窃疾也——《公输》(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二)省略谓语例: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三)省略宾语例:问(之)所从来——《桃花源记》便要(之)还家——《桃花源记》使(之,身子)与台齐——《童趣》可以(之)为师矣——《论语》十则愿为(此)市鞍马——《木兰诗》投(之)以骨——《狼》日光下澈(潭水)——《小石潭记》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上使(之)外将兵——《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用者——《陈涉世家》独守丞与(之)战谯门中——《陈涉世家》与(之)俱来——《隆中对》将以(之)攻宋——《公输》货恶其弃(之)于地也——《大道之行也》(四)省略介词“于”例:场主集薪(于,在)其中——《狼》吾既已言之(于,对)王矣——《公输》驱之(于)别院——《童趣》与同人饮(于)楼上——《山市》彼其受之(于)天也——《伤仲永》予独爱莲之出(于,从)淤泥而不染,濯(于,在)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各隐(于,在)卷底衣褶中——《核舟记》饮食百物皆倍穹(于,比)常时——《观潮》急湍甚(于,比)箭。
2021中考语文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三)省略句
《爱莲说》
7、各隐(于,在)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8、饮食百物皆倍穹(于,比)常时《观潮》
9、急湍甚(于,比)箭。《与朱元思书》
10、寓(于,在)逆旅《送东阳马生序》
11、坐(于,在)潭上《小石潭记》
12、得之(于,在)心而寓之(于,在)酒也《醉翁亭记》
13、独守丞与战(于,在)谯门中《陈涉世家》
14、然足下卜之(于,向)鬼乎《陈涉世家》
15、一厝(于,在)朔东,一厝(于,在)雍南《愚公移山》
(五)省略量词
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
1、船头坐三(个)人《核舟记》
2、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14、(殿下)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15、(吾)由是感激《出师表》
16、(子)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17、(此人)必为有窃疾也《公输》
18、(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二)省略谓语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三)省略宾语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11、独守丞与(之)战谯门中《陈涉世家》
12、与(之)俱来《隆中对》
13、将以(之)攻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公输》
14、货恶其弃(之)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四)省略介词于
1、场主集薪(于,在)其中《狼》
2、吾既已言之(于,对)王矣《公输》
3、驱之(于)别院《童趣》
4、与同人饮(于)楼上《山市》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省略句是一个重要且常见的语法现象。
理解省略句对于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省略句,顾名思义,就是在句子中省略了某些成分。
它的出现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首先,主语的省略较为常见。
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如果主语不言自明或者在前文中已经提及,那么在后续的表述中就可能会省略主语。
比如《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前面已经交代了“武陵人”,后面就省略了主语“武陵人”。
其次,谓语的省略也时有发生。
例如《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这里就省略了谓语“鼓”。
宾语的省略同样不少见。
像《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之)不习乎?”这里就省略了宾语“之”,代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还有介词的省略。
比如《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省略了介词“己”。
那么,为何文言文会有这么多省略现象呢?这与古代的书写材料和表达方式有关。
在古代,书写材料昂贵,书写工具不便,为了节省篇幅,能简则简。
而且,古人在表达上追求简洁含蓄,省略某些成分不仅不影响意思的传达,反而增添了一种韵味和节奏感。
要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
通过对前后文的仔细分析,来补出被省略的成分,从而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翻译省略句时,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但补充的时候也要注意适度,不能随意添加,要遵循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比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翻译时就要补充出“渔人”这个主语,变成“(渔人)见到渔人,于是非常惊讶,问(渔人)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再比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这里省略了“村中人”,翻译时要补充出来,以便意思表达清晰。
总之,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是文言文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文言文省略句总结
初中文言文省略句总结文言文句式解析:省略句省略句是古书中的异例之一,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在不影响表达的前提下,省去某些语言成分。
省略的部分可以根据文意补出。
主要有:1、省略主语a承前省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前省。
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桃源人”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
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
b 蒙后省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无信”前省略了“你”,在“无礼”前省略了“你”。
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
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所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正常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其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
(《桃花源记》)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
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出现也能使人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则可以省略。
文言文省略句
常见的文言文省略句
文学术语
中文名
常见的文言文省略句
属性
文学术语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
(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
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
3.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
”
4.省略介词宾语。
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
5.省略介词“于”。
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
[小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⑦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⑧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⑨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省略句)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省略句)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坐谈,(邹忌)问之客曰(《邹忌讽齐王纳谏》)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谓语的省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动词宾语的省略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4)介词宾语的省略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5)介词的省略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鸿门宴》)【补充】1、主语的省略例如:(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承前省主语](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七月》)(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
例如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省修饰语]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
[中心词的省略]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
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如:(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然不谓(之)善。
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屠惧,投(之)以骨。
(《狼》)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如: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
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
(《邹忌讽齐王讷谏》)6、分句的省略。
如: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句式)文言省略句及其用法
(句式)文言省略句及其用法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夫战,勇也气。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
如:“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屠惧,投(之)以骨。
(《狼》)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
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4.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
“赐之(以)彘肩。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5.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饰语的省略]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
[中心词的省略]。
20XX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省略句
20XX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省略句20XX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省略句,更多20XX中考报名时间、20XX中考时间安排、20XX中考模拟试题、20XX中考辅导资料、20XX中考经验技巧等信息,请及时关注中考网或微信搜索公众号“zhongkao566”获取!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省略主语例:(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我)还自扬州——《伤仲永》(他们)见余,大喜曰——《湖心亭看雪》(高山)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余)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溪泉)斗折蛇行——《小石潭记》(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殿下)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吾)由是感激——《出师表》(子)胡不见我于王——《公输》(此人)必为有窃疾也——《公输》(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二)省略谓语例: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三)省略宾语例:问(之)所从来——《桃花源记》便要(之)还家——《桃花源记》使(之,身子)与台齐——《童趣》可以(之)为师矣——《论语》十则愿为(此)市鞍马——《木兰诗》投(之)以骨——《狼》日光下澈(潭水)——《小石潭记》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上使(之)外将兵——《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用者——《陈涉世家》独守丞与(之)战谯门中——《陈涉世家》与(之)俱来——《隆中对》将以(之)攻宋——《公输》货恶其弃(之)于地也——《大道之行也》(四)省略介词“于”例:场主集薪(于,在)其中——《狼》吾既已言之(于,对)王矣——《公输》驱之(于)别院——《童趣》与同人饮(于)楼上——《山市》彼其受之(于)天也——《伤仲永》予独爱莲之出(于,从)淤泥而不染,濯(于,在)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各隐(于,在)卷底衣褶中——《核舟记》饮食百物皆倍穹(于,比)常时——《观潮》急湍甚(于,比)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省略句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
宾语的省略、介词短语的省略。
(一)主语的省略
在文言文当中,省略主语是很常见的,有承前省略,有对话省略,承宾省略等。
(1)儿俱,()啼告母。
母闻之,()面色灰死。
(《促织》)
(2)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赤壁》)
(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
(4)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扁鹊》)
(1)是"儿俱,儿啼告母""母闻之,母面色灰死",这是主语承前省略。
(2)是"吾与
苍梧太守吴巨有旧",(3)是"作亭者乃山之僧智仙也",这是在对话中省略主语。
(4)是"扁
鹊已逃秦矣",而"扁鹊"是上一句的宾语,这是承宾省略。
在古汉语当中,主语可以换来换去,如:
(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
(6)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
(5)是"桃源人见渔人,桃源人乃大惊,桃源人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桃源人便要渔
人还家,桃源人设酒杀鸡作食",(6)是"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
草木尽死;异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见到这样的句子,要依靠上下文,边读边补充省略了的成分。
(二)谓语的省略
文言文的谓语也经常省略。
这当然也是利用了语言环境。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浪淘沙》)
(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琵琶行》)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
(4)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狼》)
根据上下文,把省略了的成分补充进来,(1)是"一时产生多少豪杰",(2)是"初为
《霓裳》后为《六幺》",(3)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理之",(4)是"途中遇两狼
"。
这些省略了的成分都是谓语。
(三)宾语的省略
省略的宾语往往是前面出现过的,所以补读省略的宾语,主语要依靠前面的名词和动词。
如:
(1)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
(2)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quot;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
(3)具告()以事。
(《鸿门宴》)
(1)的前面有"船舰",可见把宾语补出来是"可烧船舰而走船舰?quot;。
(2)是利用
上?quot;臣舍人蔺相如可使"而省略,补读出来是"于是王召见蔺相如"。
(3)是"具告之以事"。
"之"代替的是上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这件事。
在文言文当中,省略兼语(既是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又是后一个动词的主语)是常有的事情。
如:
(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
(5)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廉颇》)
(6)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廉颇》)
如果补读出来,则(4)是"上使扶苏外将兵",(5)是"使相如归赵",(6)是"请吾指示王"(让我指给国王看)。
(四)介宾短语的省略
介宾短语的省略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可能省略介词,一个方面是可能省略介词宾语。
在文言文当中,可能只写介词宾语,而把介词省略掉。
遇见这种情况,就需要根据名词
或名词短语(介词宾语)同前面词语的关系,来断定是省略了什么样的介词。
如:
(1)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活板》)
(2)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廉颇》)
(3)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赤壁》)
(4)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
根据上下文来看,(1)的"木格"是"贮"的工具,所以补读出来是"以木格贮之",可见这里省略了介词"以"。
(2)的"境上"是"与燕王会"的处所,素补读出来应该是"与燕王会于境上"。
这里省略了介quot;于"(3)应该是"刘豫州收众于汉南",因为"汉南"的"刘豫州收众"的处所,也是省略了介词"于"。
(4)的"捕鱼"是"为业"的方式,所以应该是"以捕鱼为quot;,省略了介词"以"。
在文言文当中,更常见的是省略介词宾语。
如:
(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
(7)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
(8)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陈涉》)
(9)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荆轲》)
(10)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赤壁》)
把介词宾语补读出来,(5)应该是"盖以假寐诱敌",(6)应该是"此人一一为桃源人具言所闻",(7)应该是"与客坐谈",(8)应该是"独守丞与义军战谯门中",(9)应该是"待吾客与吾俱",(10)应该是"权以之示群下"("之"代替曹操的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