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七1教案本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3.知道爆炸的含义。
4.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4.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3.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准备】多媒体、镊子、酒精灯、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熊熊大火师:1.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并不陌生,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怎样才能燃烧起来?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处或危害呢?2.同学们能设计出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二、推进新课(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条件的探究(学生实验)(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一小烧杯罩在一支燃着的蜡烛上方,观察两支蜡烛燃烧情况。
【思考】(1)(2)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师:你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实验步骤:在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说明:通常状况下,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的着火点是4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A+B)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说明本单元分为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两个课题。
内容涉及能源、环境等社会问题,突出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
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性,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化学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从燃烧的历史追溯引入,透过常见的燃烧现象,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然后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入手,介绍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其编写特点如下:1. 内容的选择将化学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体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2. 内容的呈现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适当编入社会发展、新科技进展等相关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3. 通过实验、探究、讨论、调查研究等形式,体现教学因素,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4. 配合图像和绘画,强化学生的知识感受。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化石燃料的用途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认识化学反应中伴随的能量变化,既有放热反应,也有吸热反应;树立辩证地认识问题的意识。
课时安排课题1 燃烧和灭火2课时课题2 燃料的合理应用与开发2课时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3. 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1. 认识燃烧的条件。
2. 认识灭火的原理。
3.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500 mL烧杯,100 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热水、白磷、红磷、酒精(70%)、面粉、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蜡烛,烧杯、灭火器道具、第 1 页金属罐、塑料盖、导管。
九年级上化学教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1.提出问题:“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设置火灾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并提出灭火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出问题:“灭火剂是如何抑制燃烧反应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燃烧与灭火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实验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燃烧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2.讨论与交流:小组内讨论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火灾逃生演练:小组合作进行逃生演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4.小组汇报: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赞赏为主,培养学生自信、积极的学习态度。
5.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提高学生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学生学习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燃烧与灭火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分析燃烧与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火灾逃生、灭火器的使用等。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讨论交流和火灾逃生演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小组合作使得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关爱、尊重、引导为原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本章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燃烧和灭火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设计火场逃生演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防火安全意识。
3.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燃烧的本质、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火警新闻导入新课,贴近生活,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燃烧和灭火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燃烧和灭火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燃烧和灭火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探讨燃烧和灭火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概念、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能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掌握灭火的方法,能根据火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3.了解燃料的分类和利用,能分析不同燃料的优缺点,提出合理化的燃料利用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燃烧的条件。
3.举例说明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燃烧和灭火的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讨论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和灭火方法。”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_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第一课时)_《燃烧和灭火》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
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第一节,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后面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并通过活动与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学生对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且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2.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三、设计思想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
因此将本节课设计为让学生亲历由多媒体展示图片将学生带入情景,由情景中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在通过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讨论与交流、归纳总结得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通过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入应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白磷燃烧实验装置的改进,引导学生将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与课本实验装置做个对比,让学生自己得出改进实验装置的目的,以更好地树立学生环保意识。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燃烧的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2)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结合已有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设计方案,并验证。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让学生亲身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与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人教版(1)(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的全部内容。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3.知道爆炸的含义.4.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4.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3。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准备:多媒体、镊子、酒精灯、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1。
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如图1)并不陌生,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2.同学们见过“火三角”(如图2)吗?你知道它的意思吗?3.同学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4. 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二、推进新课(一)燃烧的条件师:1。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人教版
宝宝宝宝嘻嘻嘻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 1 焚烧和灭火备课笔录焚烧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焚烧的图画引入,进一步研究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材采纳从实验察看现象,经过剖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商讨焚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学生能够经过亲自体验和思虑掌握知识。
对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也是经过一个风趣的实验,来说明为何会发生爆炸,并经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增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采纳安全举措的重要性。
课题焚烧和灭火课型新讲课1. 认识焚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知识与 2. 会运用有关的知识解说和解决平时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技术 3.4. 培育学生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认识安全自救的方法。
教课 1. 经过活动与研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研究实验,目标过程与并学习对获取的实验事实进行剖析进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方法 2. 能合理运用焚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平时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感情、态度 1. 培育学生合作沟通意识和研究精神。
与价值观 2. 建立防火的安全意识,培育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1.认识焚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经过对物质焚烧条件的研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研究实验,了教课解研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要点3.认识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逐渐成立防火、防爆的意识,培育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教课 1. 指引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比较实验进行物质焚烧条件的研究。
难点 2. 如何防火、防爆。
教具多媒体、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导管、烧杯、试管、铜片、酒精灯、火准备柴等。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强烈的氧化反响叫做焚烧。
课前(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2. 焚烧需要同时知足三个条件:预习。
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3. 灭火的原理:( 1)消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余物件隔绝;( 2)隔断氧气(或空气);(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的设计内容为人民教育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第一课时。
笔者以“情境”为主线,精心设计八个教学环节,并将它们贯穿成一条完整的教学线索,围绕“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这两个教学重点展开。
从展示一瓶干粉灭火器开始引出课题,到使用该瓶灭火器灭火结束教学,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想。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实验探究、观看视频资料、设计仪器装置、亲自动手实践等,创设趣味、直观而真实的教学情境,有效地实施基于真实情境的化学教学,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基本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
⑵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适用X围。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⑵体会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人类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三、教学过程情境1:展示一瓶干粉灭火器,引出课题[教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灭火器![教师]知不知道它是用来作什么的?[学生]灭火![教师]同学们知道火是怎样产生的吗?[学生]燃烧产生了火。
[教师]没错!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边讲述边投影展示图7-1,2,3,4) 。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有关燃烧和灭火的知识。
【板书】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吗?[学生]想![教师]那好!请一位同学来完成下面的实验。
情境2:展示水和酒精,引导学生探究—燃烧需要有可燃物[教师]我这里有两瓶无色透明的液体,分别是水和酒精。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借助相关仪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水不能燃烧而酒精可以燃烧?[学生]讨论交流后分享方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烧及利用
教学过程
教师演示:白磷、红磷、碳酸钠(固体、浓溶液)、盐酸(1:4、浓)、导管、烧杯(500 mL1只、1 000 mL3只)、铜板、吸耳球、酒精灯。
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
什么?
(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
薪”这两个成语?
4、观看幻灯片及Flash动画资料并思
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
关系,突破难点。
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
解逃生一般方法。
演示灭火器原理活动与探究四: [约4 min]
阅读教材(P127)与交流:
几种常见的灭火器原理和使用范围让学生初步了解灭火器的原理以及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教师演示:实验72:面粉爆炸实验活动与探究五: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
安全知识[约5 min]
1、观察实验现象
2、学生阅读P128129内容。
3、讨论与交流:了解生活中常见易燃
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
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让学生了解易燃物和易
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后拓展与实践1、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
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
灭火或自救措施)。
2、作业:课本P131习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火灾的安全防范意识。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精品教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课型新授课题 1 焚烧和灭火编写订正集体商讨时间月日使用改正时间月日知识与技1.认识焚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能3.认识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初步掌握火灾现场的一些自救举措。
过程与方1.经过研究焚烧的条件,认识研究问题的方法2.认识对照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教课法3.领会运用归纳、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剖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目标1.经过对焚烧条件、灭火原理的研究活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乐趣,激感情·态起对化学的学习欲念度·价值2. 经过对易燃易爆物的学习,提升安全隐患意识观3.经过对焚烧和爆炸利害的剖析,学会用辩证的看法对待事物要点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1.研究焚烧的条件2.利用焚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说一些平时现象环节教课识题活动活动二次备课教师提出问题 1,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思虑,问题 1:焚烧是生活中一种常有的现同时播放“生活中的燃象,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有关。
人类的生烧”的有关视频,组织学活、生产需要经过焚烧获得能量。
你能举生竞答,看谁答得快、答情出生活中发生焚烧的例子吗?这些焚烧得多、答得对,并实时进现象都有基本哪些特点?这些焚烧现象,行评论。
哪些对人们生活是有利的?哪些是有害引出课题:焚烧着的境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可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今日我们就来研究导《焚烧与灭火》。
板书籍节课题入组织学生沟通和讨问题 2:平时生活中焚烧现象司空见论,初步得出焚烧需要氧惯、层出不穷,那么,物质焚烧究竟要满气的条件。
从而设问是不足什么样的条件呢?是有了氧气物质就能燃烧呢?由此引入“焚烧条件”的学习。
1. 焚烧是与发生的一种、的强烈的反自应。
2. 焚烧一定同时知足三个条件:①;②;③。
主3. 依据焚烧的条件可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②;③。
学4. 常用的灭火器有、、。
息灭图书、档案、名贵设施、精细仪器等的失火可用。
5.可燃物在的空间里急剧的焚烧,就习会在短时间内,负气体的体积快速膨胀而惹起。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实验分析
A
B
C
现象 熄灭
正常
熄灭(xīmiè)
(xīmiè) (zhèngcháng)
燃烧
原因
烧杯隔 绝空气
同时具备燃烧的3 生成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个条件
密度比空气大.隔绝空气。
第二十页,共39页。
请问以下救火方式与哪种灭火原理(yuánlǐ) 有关?
第二十一页,共39页。
第十七页,共39页。
二、灭火的原理(yuánlǐ)和 方法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气
(yǎngqì)(或空气)。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 气)。 3.降温(jiàng wēn)到可
燃物的 着火点以下。
第十八页,共39页。
探究实验(shíyàn)----灭火的原 理
主 火 炬
(huǒjù)
的 燃 烧
第七页,共39页。
利 用 燃 烧
物
加 工 食
(ránshāo)
第八页,共39页。
火 箭 发 射 升 空
第九页,共39页。
一.燃烧(ránshāo)的条件
【提 出 问 题】: 燃烧是生活(shēnghuó)中常见的现象,那么,物质燃烧究竟需
要满足什么条件呢探?究实验7-1:燃烧(ránshāo)的条件
第三十三页,共39页。
【课堂 (kètáng)反馈】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有放热、发光现象(xiànxiàng)的变化一定是 燃烧 B.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xiànxiàng)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xiànxiàng)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六、板书设计
灭火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其中一个条件成立即能灭火。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1、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七、教学反思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
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山东省郯城县郯城街道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课题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课型新授编写修订集体研讨时间月日使用修改时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初步掌握火灾现场的一些自救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2.通过对易燃易爆物的学习,提高安全隐患意识3.通过对燃烧和爆炸利弊的分析,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1.探究燃烧的条件2.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教学过程设计】环节教学问题活动活动二次备课情境导入问题1: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类的生活、生产需要通过燃烧获取能量。
你能举出生活中发生燃烧的例子吗?这些燃烧现象都有基本哪些特征?这些燃烧现象,哪些对人们生活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问题2: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司空见惯、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教师提出问题1,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时播放“生活中的燃烧”的有关视频,组织学生竞答,看谁答得快、答得多、答得对,并及时进行评价。
引出课题: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燃烧与灭火》。
板书本节课题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初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条件。
进而设问是不是有了氧气物质就能燃烧呢?由此引入“燃烧条件”的学习。
自主学习1.燃烧是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2.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②;③。
3.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②;③。
4.常用的灭火器有、、。
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可用。
山东郓城县随官屯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30(2)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 1焚烧和灭火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理解焚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认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合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能运用焚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平时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4.培育学生研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着手实验、自己概括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察看实验、类比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经过小组形式的合作与沟通,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虑、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经过观看“用火的图片”,让学生感觉并欣赏化学对改良人类的生活和促使社会发展的踊跃作用。
3.经过进行科学研究活动,体验研究的乐趣,并感觉成功的愉悦。
二、教课重点:研究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指引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教课难点:焚烧条件的研究,指引学生主动参加科学研究。
四、教法教具:多媒体、镊子、酒精灯、酒精、棉花、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一块煤、烧杯、扇子、沙子、水槽。
课时安排: 1 课时五、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现几幅相关焚烧的画面,启察看画面,思虑火对人类有创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发指引学生思虑火对人类的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
兴趣,同时培育学生辨证思虑意义。
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请同学们介绍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疏小组研究、议论,并切近生活,联系实质。
引起学所认识的相关焚烧和灭火的形成焚烧的观点。
生思虑、领会化学与人类的关相关案例,并引出焚烧的概系。
念。
指引学生提出焚烧与灭火方互动沟通,猜想焚烧所应具依照学生反应的信息,认识学面想认识哪些知识,依据学生备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和原生的推理能力,调控后续教感兴趣的知识不一样,将学生疏理。
学。
成焚烧小组和灭火小组。
指引学生疏小组设计研究方依照教师供给的实验仪器和用显然的实验现象考证学生案,研究焚烧条件及灭火的方药品,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的推理,使学生体验推理研究法和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主火炬的燃烧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 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与我们的生 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7
8
利用燃烧加工食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火箭 发 射 升 空
一.燃烧的条件
【提 出 问 题】: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么,物质燃烧究竟需要满
3
4
1.浸了酒精和水的混合液的手帕燃烧时实 际上是什么在燃烧?
2.手帕在熊熊烈火中为什么没有被烧掉呢? 手帕上的酒精在燃烧,同时水吸收较
多热量供其蒸发,使得手帕没有达到燃 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所以 手帕没有被烧坏。
5
燃烧现象的共同特征:(回顾前面学习的木炭、 硫、红磷、细铁丝、氢气等的燃烧现象,可知)
目的在于( C )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
36
4. 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B )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37
5. 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 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可__燃__物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
34
2.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B.现象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一定要达到着火点 C.现象②③说明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②③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同时温度 要达到着火点
35
3.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
燃烧的条件(这三个条件要 同时满足)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燃烧条件示意图(火三角)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5
衡阳居民楼火灾
美国9.11事件
上海11.15高层住宅火灾
16
【小组比赛】 请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烧杯中正在燃烧
的蜡烛。
【讨论结果】 灭火方法:嘴吹、水浇、手摇、沙扑、湿抹布扑 盖、书本盖、剪灯芯等。
31
你认识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吗?
32
1、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离空气(或氧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3
【课堂反馈】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小结:灭火的原理有 ①隔离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空气) ③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17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的条件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 气)。 3.降温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以下。
18
探究实验----灭火的原理
足什么条件呢? 探究实验7-1:燃烧的条件
10
【资料】
1.白磷自然和红磷燃烧现象相同,都产生大量白 烟(五氧化二磷)
2.通常状况下常见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 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700~750
思考:可燃物着火点高低与什么有关?
11
分析比较
实验分析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
1.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与解决日常生活中某
些燃烧的现象及原因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
重 点:
1.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难 点:
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利用燃烧条件 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2.爆炸条件的理解
23
反应原理:
Na2CO3 + 2HCl
2NaCl + CO2↑+ H2O
24
了解常见的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25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26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27
如果遇到火灾,你如何逃离现场?逃生自救常识
28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 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水中 铜片上
白磷 白磷 红磷
是否可燃物
是否接触氧气
是是 否 是 是是 是否 是
是否达着火点 是否发生燃烧 不 燃烧 不
12
向热水中的白磷通 氧气,白磷居然在 水中燃烧起来,这 再次说明燃烧需要 什么条件?
13
[讨论与交流]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 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 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说明燃烧还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 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再次说明燃烧还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14
[得出结论]
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 些条件?
19
实验分析
A
B
C
现象 熄灭
正常燃烧
熄灭
原因
烧杯隔 绝空气
同时具备燃烧的 生成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
3个条件
烧.密度比空气大.隔绝空气。
20
请问以下救火方式与哪种灭火原理有关?
21
燃气灶着火了,快 关上燃气阀门
消防队员用高 压水枪灭火
22
试根据灭火的原理和上述对比实验, 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装置。
开门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使室内氧气更充足 。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 其中正确的是___A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 _降__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
注意:并非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自 行车轮胎爆炸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另外,除火药外,可燃性的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 度时,遇火也会发生爆炸。如:H2、CO、CH4等。
29
实验7-2 粉尘爆炸实验
30
为什么在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 “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原因: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 它们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