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与冻土
冰川和冻土地理
传递作用
冻土将地表热量传递给冰川,对 冰川温度场和流动速度产生影响
。
两者间相互作用关系
冰川与冻土之间存在密切相互 作用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 互影响。
冰川通过冷却、侵蚀和沉积等 作用影响冻土,而冻土则通过 支撑、调节和传递等作用影响 冰川。
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在寒冷地区 尤为显著,对当地自然环境和 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建立完善的冰川和冻土监测网络,及时预 警潜在的气候变化风险,为应对措施提供 科学依据。
推动适应气候变化
加强国际合作
制定和实施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 如改进农业种植结构、加强水资源管理等 ,提高冰川和冻土地区的适应能力。
加强国际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与交 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冰川和冻土的 挑战。
冻土形成条件
气候条件
低温是形成冻土的必要条 件,包括低气温和低地温 。
地质条件
岩石和土壤的物理性质对 冻土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如导热性、含水量等。
地貌条件
地形、地貌对冻土的形成 和分布也有重要影响,如 高山、高原等地区容易形 成冻土。
冻土分布及特点
分布区域
冻土主要分布在地球的高纬度地区和 高山高原地区,如北极、南极、青藏 高原等。
冷却,使其保持稳定。
侵蚀作用
冰川在流动过程中,对底部和两侧 冻土进行侵蚀,形成各种冰川地貌 。
沉积作用
冰川融化时,将携带的岩石碎屑等 物质沉积在冻土之上,改变冻土表 面形态。
冻土对冰川作用
支撑作用
冻土作为冰川下伏的稳定基底, 为冰川提供支撑和依托。
调节作用
冻土通过自身温度变化,调节冰 川融化和冻结过程,影响冰川活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气候变化对冰川和冻土的影响
冰川的冰川与冰川冻土工程
冰川的冰川与冰川冻土工程冰川的冰与冰川冻土工程冰川是一种由积雪累积、压缩形成的巨大冰体,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冰川不仅美丽壮观,也是科学研究和冰川冻土工程的重要对象。
本文将围绕冰川的冰和冰川冻土工程展开讨论。
一、冰川的形成与特点冰川的形成是由于高山区域降水形成积雪,经过长时间积累压实变成冰体。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冰川会形成并持续维持。
冰川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冰川形态多样化:冰川包括冰川舌、冰川流、冰川湖等多种形态,每一种形态都有其独特之处。
2. 冰川的运动:冰川会根据地形和施加的压力等因素而发生运动,冰川运动的速度通常较慢,但也有时会发生快速流动现象。
3. 冰川的变化:冰川受到气候的影响较大,全球变暖导致冰川退缩和融化,这对冰川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冰川冻土工程的概念与应用冰川冻土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冰川和冻土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冰川冻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应用:1. 冰川水资源利用:冰川融水可以为周边地区提供重要的水资源,冰川水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冰川巡视与监测:冰川监测可以通过对冰川的定期巡视和数据收集,掌握冰川变化的动态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用于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预警。
3. 冰川冻土工程建设:在冰川和冻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冰川地形、冻土的稳定性等,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可以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冰川旅游开发:冰川的壮丽景色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合理的旅游开发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和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
三、冰川冻土工程的挑战与发展冰川冻土工程面临着一些挑战,同时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1. 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导致冰川退缩和融化,这对冰川冻土工程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监测和应对。
2. 工程建设的适应性:在冰川和冻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需要考虑冻土稳定性、冰川形态等因素,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地貌学--冰川冻土》05-06
3)峡湾:分布在高纬度沿海地区,冰川下游入海继续 刷深、拓宽冰床,形成谷底宽阔,深度很大的海湾,称 为峡湾或峡口。 4)羊背石和鲸背石 羊背石是冰床上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常 成群分布。 鲸背石是迎冰面与背冰面均作流线型的冰蚀丘陵。 二 冰川搬运、堆积作用与冰碛地貌 1 冰川的搬运和堆积作用 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不仅有巨大的侵蚀力,而且 还携带冰蚀作用产生的岩屑物质,不加分选地随冰川一 起向下运动。这些大小不等的碎屑物称为冰碛物、其中 巨大的石块叫漂砾,冰碛物一般没有分选,大小混杂。
三 、冻融作用 1 冻融作用:随着冻土区温度同期性地发生正负变化, 冻土层中水分相应地出现相变与迁移,导致岩石的破 坏,沉积物受到分选与干扰,冻土层发生变形,产生 冻胀、融陷和流变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称为冻融作用, 它包括融冻风化,融冻扰动和融冻泥流作用。 2 冻融作用的三种类型及其作用 1)冻融风化:冻土中的水分因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 冻结和融化的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土(岩)层破碎松 解,这种作用称为冻融风化。 作用:冻融风化,形成大量碎屑物质,并可产生冰 楔、土楔、沙楔。
石河是以细粒土或碎土为中心,边缘为粗粒的围 绕的石质多边形土。多发育在较平坦而湿润的地形部 位,如河漫滩、洪积、扇边缘等。 3 、冻胀丘与冰丘 冻胀丘是活动层内的地下水,在冬季汇聚并冻结膨 胀时所隆起的小丘。其表层为冬冻的泥沙层,中间是 纯冰透镜体,基底为永冻层。 冰丘是结冰的小丘,形成过程与冻胀丘相似。 4 、热融地貌 常见的有热融漏斗、融陷浅洼地、融陷盆地(积水 后成热陷湖),在山坡上有热融滑坡,泻流等地貌形 态。
五 冻土工程建设与冻土退化问题
1 冻害
2 冻土工程建设中冻害防治、排水、冻结法施工、悬 空法建筑、高路堤
3 冻土退化问题
冰川与冻土地貌
冰川与冻土地貌冰川与冻土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地貌现象,它们对于地球表面的形成和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冰川与冻土地貌的形成原因、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冰川地貌冰川是由厚厚的冰雪层覆盖而成的地貌特征,其形成与温度、降水等多种因素有关。
冰川地貌主要分为山地冰川和冰原冰川两种类型。
1. 山地冰川山地冰川位于高山地区,受到地形的限制,形成的冰川呈现出壮丽的峡谷和冰川舌。
冰川的形成主要依靠积雪的堆积和气温的变化。
在冷雪季节,冰川融化的速度减慢,积雪会逐渐堆积成冰川,而在暖和的季节,融化的冰川会形成冰川舌。
2. 冰原冰川冰原冰川分布在高纬度的地区,由多年累积的积雪形成。
它们的面积巨大,对地表地貌的改变也非常显著。
冰原冰川表面呈现出光滑平坦的特征,其下方则形成了复杂的冰川融水通道和冰川蚀积地貌。
二、冻土地貌冻土地貌是位于高寒地区的一种地貌类型,主要由冻土的分布和特征所决定。
冻土受到气温和湿度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永久冻土和季节冻土。
1. 永久冻土永久冻土分布在极地和高山地区,地下冻结层的厚度很大,一般在2米以上。
它对于土壤和地表水分的循环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在永久冻土环境下,土壤的活动性受到限制,植物的生长也受到影响。
2. 季节冻土季节冻土分布在温带和亚寒带地区,地下冻结层的厚度一般较小,会在冬季的低温时期出现,夏季则会逐渐融化。
季节冻土的变化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冰川与冻土地貌的影响冰川和冻土地貌的变化对于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环境影响冰川融化和冻土变暖会导致水资源供应不稳定,容易引发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此外,冰川融化还会加剧全球气温上升的速度,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的问题。
2. 人类活动影响冰川和冻土地貌对人类的居住和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山地区的冰川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为河流的形成和农业灌溉提供了水源。
此外,冰川景观也吸引大量的旅游者,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第二节 冻土地貌及堆积物(了解)
• 一、冻土的一般特征
1、冻土的概念 冻土是指在气温寒冷的地区,含有冰的土层
或岩层。
据冻土在不同季节中的变化,分为多年冻土、 季节冻土和瞬(短)时冻土
冻土的形成受气候、岩性、地层、含水性、地 形、植被、地下水运动等因素影响。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 2、冻土的结构与分布
活动层:冬季冻结,夏季融化 永冻层:终年不融化
冻土分布具纬向性和垂向性, 纬度和海拔越高冻土越发育; 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从低海 拔到高海拔冻土层增厚。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3、冻融作用
• 概念:在气温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下,土层中的水 反复冻结和融化,造成土层的膨胀、开裂、变形、 扰动、流动等复杂变化,形成一系列的冻土地貌 和次生构造的过程。
• 冰帽:随着积雪的增加,冰原将进一步扩大,它 的表面开始上凸发展成冰帽。
• 冰盖(冰盾):当冰川面积超过5万多平方千米, 就是冰盖了。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二、冰川剥蚀地貌
• 1、冰川的剥蚀作用(刨蚀作用)
概念: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动力和冻结其中 的砾石对冰床表面和两侧基岩所产生的破坏作用。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 2、冰碛物及其分类
冰川侵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由山坡上崩落下来的碎 屑,进入冰体后,随着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这些被搬运 的碎屑物称为冰碛物。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据冰碛物的相对位置,冰碛物可进一步分为(表6-1)
➢表碛:出露于冰川表面的冰碛物; ➢内碛:夹在冰川裂隙中的冰碛物; ➢侧碛:冰川边缘的冰碛物; ➢岸碛:冰川完全消融,堆积在谷地两侧稳定下来的侧碛; ➢中碛:两支冰川汇合后侧碛合并的冰碛物; ➢终碛:冰川所搬运和夹带的内碛、底碛和表碛在冰川融解
冰川的冰川与冰川冻土工程设计
冰川的冰川与冰川冻土工程设计冰川与冰川冻土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它们对水资源的储存和调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冰川的冻土工程设计在各类工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冰川与冰川冻土的特点、工程设计的要求以及冰川与冰川冻土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冰川与冰川冻土的特点冰川是全年积雪不断滞留积累形成的巨大冰体,通常位于高山和极地地区。
冰川的特点包括冰川的流动性、积累性、融水和冻结特性等。
冻土指在地表或浅表下存在大量冻结水并形成冻结物质的土壤,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季节性冻土和永久性冻土。
冰川和冻土的存在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的储量与供给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冰川与冰川冻土工程设计的要求冰川与冰川冻土工程设计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特殊性。
由于冰川和冻土的特殊性质,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其独特的动力学、力学和水文学等特性。
对于冰川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冰川的流动性、融水过程、冰川与岩石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而冰川冻土工程设计则需要考虑冻土的稳定性、温度变化对工程结构的影响以及水分运移等因素。
三、冰川与冰川冻土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 冰川工程设计冰川工程设计主要包括冰川勘察与监测、冰川水资源评价和冰川资源保护等内容。
冰川勘察与监测是为了了解冰川的变化情况和冰川的动态特性,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冰川水资源评价是对冰川的水文学特征、水文过程以及水量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冰川对水资源的贡献和影响。
冰川资源保护是基于对冰川的保育和可持续利用,旨在保护冰川的生态功能和对社会的服务功能。
2. 冰川冻土工程设计冰川冻土工程设计主要包括冻土勘察与监测、冻土稳定性评估和冻土工程治理等内容。
冻土勘察与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冻土的类型、分布和特性,为工程设计提供相关数据。
冻土稳定性评估是根据冻土的力学性质、温度变化和水分运移等因素,评估工程在冻土地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冻土工程治理则是根据冻土的特点和工程需求,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冰川与冻土地貌
◆ 冰川搬运作用 冰川搬运作用:冰川侵蚀下来的松散碎屑以及由 山坡崩落下来的碎屑,进入冰川体后随冰川运动 向下游搬运。
☼ 冰川搬运作用的碎屑物称为冰碛物,按位置可 分为:表碛、内碛、底碛、侧碛,终碛。两条 冰川合并侧碛成为中碛。 ☼巨大的砾石为漂砾。
漂 砾
冰川沉积运作用
冰川消融后,以各种形式被搬运的物质, 堆积下来,形成各类冰碛物。
冰川槽谷
冰川槽谷,冰川运动形成或改造而成的
槽形谷地。 通常横剖面呈U型,谷肩发育典型,谷壁 平直。 纵剖面通常由岩槛和洼地交替呈阶梯状 平面形态通常中上游宽深而下游窄浅 主冰川谷深宽、支冰川谷浅窄,主支谷 交汇处往往呈悬交状态,被称为悬谷。
刃脊与角峰
相邻冰斗之
间的山脊, 通常由于冰 斗壁的后退 呈刀刃状, 因此为刃脊。 几个冰斗所 交汇形成的 山峰,称为 角峰。
冰楔
裂隙被地表水周期性的注入冻结,使裂隙扩大
并为冰体填充,剖面成楔状,称为冰楔。
沙楔
当气温转暖,冰楔融化被松散沙土填充 就成为沙楔。
石环、石圈、石带
在颗粒大小混杂而又饱含水分的松散土层中,
冻融作用产生的垂直分选和水平分选,使砾石 由地下被抬升到地面,再集中到边缘,并呈环 状分布,而细粒土或碎石则位于中间。 冻融分选在重力和融冻泥流作用的参与下,石 环过渡到椭圆形的石圈,石圈再过渡到狭长形 的石带。
石环
石圈
冰核丘
土溜阶坎
热融地貌,由于热融作用产生的地貌形 态,有热融滑塌和热融沉陷。 热融滑塌发生在斜坡上的底冰融化,土 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冻融界面发生滑塌, 平坦地面上由于底冰融化,导致地表沉 陷形成漏斗或洼地。
三、几个问题
1. 冻土地貌发育的空间规律
地球科学知识:全球冰川和冻土地质学
地球科学知识:全球冰川和冻土地质学
全球冰川和冻土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全球水文循环、碳循环、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
冰川是沉积物、水文、水文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冷区气候演化等领域研究的关键环节;冻土是全球大气化学成因的关键环节。
冰川是由积雪逐渐形成的。
在积雪密度逐渐增大的同时,冰川形成。
冰川的行进是由重力作用和大气压力等因素引起的。
冰川中的水分含盐量很低,有较强的酸性,形成了高度酸性水体,影响着环境污染状况。
对于全球的水文循环来说,冰川的形成和流动对水资源的分布和供给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冰川物质也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冰川遗留物是古自然地理学、古气候学和生物地理学的重要证据。
冰川的运动带来的沉积物也对沉积学和岩相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
冻土是指在地表下1米以上深度处呈再冻结状态、不容易侵蚀的各种土壤层。
冻土区域分布于世界的55%左右,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冻土的物理性质及水分含量是全球热量交换、资料收集等领
域的关键环节。
一旦气温升高,冻土区形成的固态水资源就会解冻,对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
冻土热原含量及含水率上升时,土壤与空气的热量传输率增加,也加剧了气候变化的进程。
因此,全球冰川和冻土地质学是重要的研究领域,对全球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研究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保护环境、人类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预防自然灾害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这些领域,加强研究合作和交流,为全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冰川冻土
2.冰川堆积物
(一)冰碛物及冰碛地貌 由冰川直接形成的沉积物称为冰碛物。
(二)冰水沉积物及冰水堆积地貌
冰雪融化后形成的水流称为冰水,经冰水搬 运
后,沉积在冰川内部或附近的堆积物,称为冰水
沉积物。
(一)冰碛物及冰碛地貌 1. 冰碛的成因分类 2. 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3. 冰碛的形态类型及冰碛地貌
东昆仑山主峰玉珠峰北坡冰川
(2)大陆冰川
A.冰原
在微弱切割的分水岭及高原上,发育面积较 大,地面平坦或下凹的冰体。面积几百Km2。 随着冰雪的积累,冰原表面由下凹转变为穹 形上凸,称为冰帽。面积最大可达5万Km2 。 面积超过5万Km2的冰体称为冰盖。
B.冰帽
C.冰盖
按照冰川的年均温度来分,可将冰川划分为海洋 性(暖型)冰川、大陆性(冷型)冰川。
(6)石英砂表面特征
棱角状 壳状端面 圆形的刻蚀坑槽或擦痕
由于冰川为固体,无分选作用,故冰碛物分选性极
差,大至漂砾,小至粘土,混杂堆积在一起,形成 “泥包砾”的现象。
冰碛物内部化石稀少,常保存寒冷型的孢子花粉。
冰 碛 物
冰碛物
冰碛物
擦痕
3.冰碛的形态类型及冰碛地貌
分布于山下,山麓冰川,绛紫色泥砾,冰碛
大陆冰川形成的底碛丘陵
山岳冰川的底碛丘陵
大陆冰川形成的鼓丘
大陆冰川形成的鼓丘
终 碛 堤
侧碛堤
中 碛 堤
侧碛堤 中碛堤
(二)冰水沉积物及冰水堆积地貌
冰雪融化后形成的水流称为冰水。经过冰水搬运,沉 积在冰川内部或附近的堆积物,称为冰水堆积物。
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
在高纬和高山等气候寒冷地区,如果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积雪将逐年加厚。
在一系列物理过程影响下,积雪就变为冰川。
冰川本身就是一种地貌,也是寒冷地区重要的地貌营力,可塑造一系列冰川地貌。
但在降水量少的条件下,地表不能积雪成冰川。
在这种地区土层的上部常发生周期性的冻融,下部则长期处于冻结状态,成为多年冻土。
多年冻土层中发生的冻融作用,可塑造一系列冻土地貌。
关于冰川作用和冰川类型、分布,在第五章第四节已有介绍。
这里只着重讨论冰川的地貌作用和冰川地貌的特点。
一、冰川作用冰川在运动时能对地表进行侵蚀。
但冰川运动的速度缓慢,每年只有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
冰川各个部分的运动速度并不一致,其中从粒雪盆(雪线以上的积雪盆地,即冰川的补给区)出口到冰舌上部这一段速度最快;在横剖面上则以冰川中部为最快。
实际观察还证明,冰川表面运动速度最快,且自冰面向底部递减。
冰川运动的速度有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一般是夏季快,冬季慢;白昼快,夜间慢。
在粒雪盆中冰川有向心运动和下沉运动,在冰舌部分有侧向运动和上升运动。
冰川运动是由可塑带的流动和底部的滑动组成的。
而冰川滑动则是产生侵蚀作用的根本原因。
冰川是一种巨大的侵蚀力量。
冰岛的冰源河流含沙量为非冰川河流的五倍,侵蚀力可能超过一般河流的10—20 倍。
冰川主要是依靠冰内尤其是冰川底部所含的岩石碎块对地表进行侵蚀。
在冰川滑动过程中,它们不断锉磨冰川床,这种作用通常称为磨蚀(刨蚀)作用。
另外,冰川下面因节理发育而松动了的岩块和冰冻结在一起,冰川运动时岩块被拔起带走,这就是拔蚀(掘蚀)作用。
冰川的搬运能力是惊人的。
大陆冰川可以把大片基岩搬走;山岳冰川的搬运能力也不小。
喜马拉雅山中即有直径28 米,重量超过万吨的大漂砾。
冰川通过磨蚀、拔蚀、雪崩和山坡上的块体运动获得大量碎屑物质。
这些碎屑被冰川携带而下,通称运动冰碛。
其中,出露于冰面的叫表碛;夹带在冰内的叫内碛;在冰川底部的叫底碛;位于冰川两侧的叫侧碛;两支冰川会合则形成中碛。
冰川和冻土的地理学特征
冰川和冻土的地理学特征冰川和冻土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它们以其独特的地理学特征而闻名于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冰川和冻土的形成过程、分布特征和对环境的影响。
冰川是由积雪经过长时间累积和压缩形成的巨大冰体。
它们主要形成于高纬度地区、高海拔山脉和极地地区。
冰川的形成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降雪量和温度。
当降雪量超过融雪量,并且温度低于零度时,积雪就会逐渐转变为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厚厚的冰层会形成冰川,不断向下滑动。
冰川通常呈现出蓝绿色,这是由于它们吸收其他波长的光线,只反射蓝绿色的光。
冰川的分布主要受到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根据研究,大多数冰川都分布在北极和南极地区以及高海拔山脉上。
这是因为在这些地区,降雪量较大且温度低,有利于冰川的形成和延伸。
此外,地形也对冰川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陡峭的山脉和峡谷更容易形成冰川,因为它们提供了足够的斜坡和空间来容纳积雪的堆积。
冰川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们是全球水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
冰川融化后,水流入河流和湖泊,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水源。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速度加快,不仅导致了水资源的减少,还引发了洪水和干旱。
其次,冰川的消失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许多动物和植物依赖于冰川的水源和冷水环境,一旦冰川消失,它们的生存环境将受到威胁。
与冰川相似,冻土也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地理学特征。
冻土指的是土壤或岩石在连续两年或更长时间内的温度低于零度时,形成的冰冻状态。
冻土主要分布在极地和高海拔地区。
冻土的形成受到气候和土地覆盖的影响。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水分会在低温下迅速冻结,形成一层坚硬的冰壳。
这种冰坚固而脆弱,会形成土壤的冻融循环,从而对地表造成破坏。
冻土的存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冻土可以储存大量的土壤有机碳,被称为“地表冰库”。
这些有机物在冻土中长时间储存,阻止其分解和释放到大气中,起到了重要的碳汇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冻土开始解冻,有机碳被释放,加剧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变暖。
冰川与冻土地理
冰川与冻土地理冰川与冻土地理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它研究的是冰川和冻土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形态、演化以及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冰川和冻土是地球上独特的地貌现象,它们的形成与气候、地形、水文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地球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冰川地理冰川是由大量的积雪经过长时间压实而形成的巨大冰体。
它们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区和极地地区。
冰川地理研究的内容包括冰川的形态、动态、分布以及与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关系。
冰川的形态可以分为冰川舌、冰川盆地和冰川谷等不同类型。
冰川舌是冰川延伸到海洋或湖泊的部分,冰川盆地是冰川在山谷中形成的冰川湖泊,冰川谷则是冰川侵蚀形成的U型谷地。
冰川的动态包括冰川的流动和冰川的融化。
冰川的流动是由于冰川的重力作用和冰川内部的塑性变形导致的。
冰川的融化则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变暖导致冰川的融化速度加快,进而影响到水资源的供应和水文循环。
冰川的分布与气候、地形、水文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的寒冷和降雪量的多少是冰川形成的关键因素。
地形的高低和坡度也会影响冰川的形成和流动。
水文因素则包括降雨和融雪水的供应,对冰川的形态和动态起着重要的影响。
二、冻土地理冻土是指地下温度低于冰点的土壤或岩石层。
冻土地理研究的内容包括冻土的分布、厚度、性质以及与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关系。
冻土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如北极地区、高山地区和高原地区。
冻土的厚度因地域和季节而异,冬季厚度较大,夏季则会出现融化。
冻土的性质与土壤的组成和温度有关。
冻土的含水量较高,冻结后形成冻结土壤。
冻土的存在对土地利用和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影响,如冻土融化会导致地面下陷和建筑物的损坏。
冻土的分布与气候、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的寒冷和降雪量的多少是冻土形成的关键因素。
地形的高低和坡度也会影响冻土的分布和性质。
三、冰川与冻土的影响冰川和冻土对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冰川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和水资源的减少,对沿海地区和水资源供应造成威胁。
冰川与冻土地貌
冰川与冻土地貌冰川与冻土是地球地貌中非常重要的两类地形类型。
他们在地表积累了大量的冰雪和冰冻的土壤,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冰川和冻土地貌的形成过程、分布情况以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冰川是由大量降水在高寒地区堆积而成的巨大冰雪体。
它们形成于地球高纬度地区的山脉和高原上,也有部分形成于高山峡谷中。
冰川的形成需要丰富的降水和低温条件,在这种条件下,积雪逐渐堆积,经过长时间的压缩和变形,最终形成巨大的冰雪体。
冰川有两种主要类型:陆地冰川和海洋冰川。
陆地冰川主要分布在北极和南极地区,它们是由大量的雪和冻土堆积而成的。
海洋冰川则主要分布在极地地区的海域,是由冰山和冰盖的堆积形成的。
冰川的形成和融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
冰川地貌是由冰川运动和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冰川运动是指冰川在山谷和高原上的流动和滑移。
在冰川运动过程中,冰川会带走大量的岩石碎屑和土壤,形成冰碛和冰磨地貌。
冰川侵蚀作用主要包括冰川的领蚀和覆蚀。
冰川的领蚀作用是指冰川通过物理和化学的作用,将地表的岩石碎屑和土壤领走;冰川的覆蚀作用是指冰川通过覆盖和压实作用,改变地表地貌的特征。
冰川地貌的特点是地势陡峭、形态复杂、层次分明。
在高山地区,可以见到很多山谷、冰峰和冰崖,形成了壮丽的冰川地景。
在低海拔地区,冰川的主体已经融化,留下了冰碛和冰川湖泊,形成了广阔的冰碛平原。
冻土是指地下土壤在低温条件下,由于水分的冻结而形成的。
冻土地貌主要分布在地球高纬度地区,如北极地区的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冻土地貌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低温和充足的水分,这些条件在高纬度地区比较常见。
冻土地貌有两种主要类型:冻土平原和冻土丘陵。
冻土平原是由冻土和冰碛堆积形成的广阔平原,是冻土地貌中最常见的类型。
冻土丘陵是由冻土的冻结和融化过程形成的,具有起伏不平的表面。
冻土地貌对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冻土地貌是水源的重要储存库,可以调节降水的排水速度,减少洪水的发生。
5.冰川与冻土地貌
山谷冰川
山谷冰川
山谷冰川
二、冰川的分类
2.山岳冰川 (4)、山麓冰川
巨大的山谷冰川从山地流出,在山麓地带冰舌扩展
或汇合成大片广阔的冰体,叫山麓冰川。现代山麓冰川只 存在于极地或高纬地区,如阿拉斯加、冰岛等。阿拉斯加 的马拉斯平冰川是条著名的山麓冰川,它由12条冰川汇合 而成,山麓部分的冰川面积达2 682平方千米,冰川最厚 达615米。
才会有多余的雪积累起来。年深日久,才能成为永久 积雪和冰川发育的地区。
一、冰川的形成
(一)、雪线与成冰作用
雪线以上的区域,从天空降落的雪和从山坡上 滑下的雪,容易在地形低洼的地方聚集起来。由于 低洼的地形一般都是状如盆地,所以冰川学上称其
为粒雪盆。
粒雪盆
一、冰川的形成
(一)、雪线与成冰作用 粒雪盆是冰川的摇篮。聚积在粒雪盆里的雪, 经过一系列的“变质”作用而形成冰川冰,这个 过程称为成冰作用。
的全部作用功能。山谷冰川具有明显而完整的粒雪盆
和伸人谷地中的长大冰舌,冰川长度达到数千米至数 十千米,冰川厚度为数百米。
二、冰川的分类
2.山岳冰川 (3)、山谷冰川
以雪线为界,山谷冰川具有明显的冰雪积累区和
消融区,分别表现为粒雪盆和长大冰舌。它像河流那 样顺谷而下,沿途还可接纳支冰川汇人,组合为规模 更大的复式山谷冰川、树枝状山谷冰川。
(一)、冰蚀作用 冰蚀作用有人估计可超过河流侵蚀作用的10~ 20倍。估计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大冰期中平均被挖蚀
去25米厚的岩层,岩屑总量可以填平现在的波罗的海
和它周围的一切湖泊。号称“千湖之国”的芬兰境内 的湖泊,就是由大陆冰川挖掘地面形成的。北美的五 大湖也是如此。
(二)、冰蚀地貌
冰蚀地貌最典型的有冰斗、
冰川和冻土地貌
三、冻土地貌 冻融作用下形成的地貌,也叫冰缘地貌。 (一)石海和石河 石海:基岩经剧烈的冻融风化破坏产生大量的 巨石、角砾,它们就地堆积在平坦的地面上所 形成的满布石块的地形(图17)。 石海形成的条件:富有节理、硬度较大的块状 基岩 ,严寒而温差较大
石河:山坡冻融崩解产生的大量碎屑充塞、滚 落到沟谷中,由于厚度加大,在重力作用下沿 湿润土层表面发生整体运动,这种运动的石块 群体即称为石河。
(五)融冻泥流地貌 中等坡度(17-27),含充足水分的细粒 土或含碎石细粒组成的碎屑物质,解冻后成 泥浆状,在重力作用下,沿冻结层表面或基 岩面向下缓慢滑动的现象。
第三节 第四纪冰期
在各个地质年代,随着气候的巨大变动, 发生过多次冰川作用,塑造过各个地质年代 的地貌,但直接影响现代地貌的冰川是第四 纪冰川。 一、冰期、间冰期概念 第四纪气候曾有数次冷暖变化,气候变冷 时,陆地上一部分水冻结,发育大规模冰川, 该时期叫冰期;气候变暖冰川消退到下次冰 期开始间的时期叫间冰期。
(1) 冰川运动的速度由冰川的厚度、下覆地形坡 度和冰川表面坡度等因素控制。 A.一般,厚度越大、下覆地形坡度越大、冰川 表面坡度越大,运动速度越大; B.冰川运动速度在垂向上由表面向底部递减; C.冰川运动速度在横剖面上由中间向边缘递减; D.冰川运动速度在纵剖面上由雪线向上向下递 减(递减)
3.羊背石 羊背石:冰床基岩上由冰川磨蚀形成的似羊背 的石质小丘。迎冰川面因受磨蚀而平缓,布满 磨光面、擦痕和刻槽等微地貌;背冰川面因受 拔蚀多为陡坎(图5)。
三、冰川搬运、堆积和冰碛地貌 (一)冰川的搬运、堆积作用 指大小不等的砾、砂、粉沙和黏土等碎屑 物质随着冰川的运动而位移或堆积作用。 冰碛物:冰川搬运或堆积的碎屑物质。缺乏分 选、不显层次,夹有沙砾透镜体。 冰碛分类:出露于冰面的叫表碛,夹带在冰类 的叫内碛、冰川底部的叫底碛,冰川两侧的叫 侧碛,两支冰川汇合形成中碛(图6)。
冰川与冻土地理
冰川与冻土地理冰川与冻土是地球上独特而又神秘的地理现象,它们在地球的不同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冰川是由积雪经过长时间的压缩形成的,而冻土则是指地下土壤中的水分被冻结而形成的。
冰川和冻土地理不仅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产生影响,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储存库之一。
它们位于高山地区或极地地区,由于气温较低,积雪无法完全融化,而逐渐堆积形成冰川。
冰川融化的水流入河流和湖泊,为周边地区提供了淡水资源。
在干旱地区,冰川融化的水甚至成为人类饮水和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
冰川还对地球的气候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冰川的反射率高,能够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反射回太空,从而降低了地球的表面温度。
冰川的融化会导致反射率降低,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此外,冰川融化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居住区。
冻土是指地下土壤中的水分被冻结而形成的地质现象。
冻土广泛分布于寒冷地区,例如北极地区和高山地区。
冻土对土壤的稳定性和水分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冻土层可以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水分过度蒸发。
同时,冻土的融化也会释放出大量的水分,导致土壤湿度增加,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地利用。
冻土还是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在冻土层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植物和动物遗骸,这些遗骸可以提供有关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重要信息。
同时,冻土还可以保护古代遗址和文化遗产,为人类研究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然而,冻土的融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冻土层的厚度和稳定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冻土的融化会导致土地沉降、土壤侵蚀和地质灾害的增加。
此外,冻土融化还会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为了保护冰川和冻土资源,全球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在冰川地区,人们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减缓冰川融化的速度。
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冰川融化水的利用效率,也是保护冰川资源的重要举措。
冰川的冰川与冰川冻土保护
冰川的冰川与冰川冻土保护冰川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不仅对地球的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还提供了大量的淡水资源。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冰川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威胁。
为了保护冰川与冰川冻土,保护地球生态平衡,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认识冰川与冰川冻土的重要性冰川是大气水分固定贮存的重要场所,对维持水循环和地球气候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冰川冻土则是冰川周围的土壤和岩石因长期低温而冻结形成的,它的稳定性对于维护冰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
冰川冻土还具有防止土壤侵蚀、维持水源涵养能力等功能。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世界各国应共同努力,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倡清洁能源,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增加冰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冰川融水是许多地区的重要水源之一。
应加强冰川水资源的调配与管理,在合理利用的同时,保护冰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三、加强冰川保护与监测1.建立冰川监测网络:建立全球范围的冰川监测网络,通过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手段,定期对冰川的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为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制定冰川保护政策:各国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冰川保护政策和法规,并加强对冰川环境的监管和管理。
禁止开发冰川区域,加强对旅游开发等活动的管理,以减少对冰川生态系统的破坏。
四、冰川科研与国际合作1.加强冰川科研:加大对冰川科研的投入,开展对冰川形成、演化、消融等方面的研究,深入了解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为制定有效的冰川保护与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推动国际合作:冰川问题是全球性的,各国应加强冰川问题的国际合作,共享科研成果和管理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冰川造成的威胁。
结语冰川的冰川与冰川冻土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冰川保护与监测、开展冰川科研以及推动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冰川与冰川冻土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确保未来世代也能享受到冰川带来的恩惠。
冰川的冰川与冰川冻土环境效应
冰川的冰川与冰川冻土环境效应冰川是地球上最令人着迷的自然景观之一。
它们不仅具有雄伟壮丽的外观,还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冰川与冰川冻土环境效应是指冰川及其周围地区的气候、水文和生态系统变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冰川的冰川与冰川冻土环境效应。
一、冰川的形成和演变冰川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首先,大量的积雪在高山上积累,并经过压实形成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冰块逐渐增厚并开始缓慢地移动。
这个过程中,冰川的形态和规模会发生变化。
气温的变化、降水的变化以及地形的变化都会对冰川的演变产生影响。
二、冰川冻土环境的特征冰川冻土环境是指冰川及其周围地区的气候、水文和冻土状况。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冰川周围的土壤和岩石会由于冰川的压力而被冻结。
这种冻土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水文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冻土对水文循环的影响冻土可以起到一种重要的水库作用,它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降水。
当温度升高时,冻土开始融化,释放出储存在其中的水分,进而影响地区的水文循环。
冻土融化还会导致土壤的侵蚀,对地下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产生影响。
2. 冻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冰川冻土地区的植被生长受到限制,土壤中的养分减少,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
这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冷条件下的微生物活动也受到限制,影响了土壤中的有机物的分解和循环。
三、冰川的气候调节功能冰川通过冷却和蓄水的作用对气候产生调节。
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并冷却周围的地区。
此外,冰川的融化水对河流和湖泊的供水起到重要的作用。
当冰川融化时,它们释放的水量增加,进一步影响了地球的水文循环。
四、全球变暖对冰川与冰川冻土环境的影响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冰川与冰川冻土环境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冰川的消融加快,导致许多冰川正在迅速消失。
这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水资源造成影响,还可能引发洪灾、滑坡等自然灾害。
此外,冻土融化还可能导致地面沉降和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
在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上,国际社会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冰川与冰川冻土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表明 : 各高度上的度日 因子 , 与青藏 高原各 冰川及 其它地区冰川相比较小 ; 随着海 拔的增 高 , 度 日因子 随之递 增 ; 随平均气温的 升高而 随之 递减 . 由于 冰面 状况 复杂 , 度 日因子变化幅度较 大 , 裸冰区 的度 日因 子明 显大 于表 碛覆 盖区 . 人为测量误 差、 反照 率、 地形 等对 度日 因子 的影 响也 不容忽视 . 图 4 表 2 参 30( 洪明 ) Bi P343. 6 2006021153 利用 ASTER 影像对 慕士塔 格 - 公 格尔 山冰 川解 译与 目录 编制 = M onitor ing g lacier chang es and inventor y of glaciers in M uztag Ata - K ongur T agh, east P amir, China using AST ER da ta/ 上官冬辉 , 刘时银 ~ 351 冰川冻 土 . 2005, 27( 3) . 344
到由于水、 热条件的逐年波动 , 冰 川成冰 作用也 处于变 化之 中 . 珠穆朗玛峰 北坡 东绒 布冰 川高 海拔 区域 , 在 一定 的水、 热条件下 ( 如气温较 低和 降水 量较大 等 ) , 再冻 结 - 重结 晶 作用依然占主导 地位 , 该 成冰作 用至 少在 垭口 部位 是有 分 布的 . 而一般在气温较高或降水量 较少等条 件下 , 冰川 的成 冰作用则以冷渗浸 - 重结晶作用 为主 . 图 4 参 5( 盛春蕾 ) Cha P343. 6, P931. 8 2006021163 中国西部冰 川度 日因 子的 空间 变 化特 征 = Spatial variation of degr ee - day factors on the observ ed g laciers in w estern China/ 张勇 , 刘时银 地理学报 . 2006, 61( 1) . 89~ 98 在冰川与积雪消融研究中 , 度 日模型应 用较为 广泛 , 该 模型是基于冰雪 消融 与气温 , 尤 其是 正积 温之 间的 线性 关 系建立的 . 度日因子是该模型的重 要参数 , 反映 了单位 正积 温产生的冰雪消 融量 , 其 空间变 化特 征对 于不 同模 型模 拟 冰雪消融过程的 精度 有较大 影响 . 根 据中 国西 部不 同地 区 数十条冰川的短 期考 察和观 测资 料 , 分析 了西 部冰 川度 日 因子的空间变化特征 , 结果表明 : 由于青 藏高原 及其周 围地 区独特的气候和 热量 条件 , 西部 冰川 度日 因子 具有 明显 的 区域特征 . 在同 一冰 川上 , 度 日因 子的 空间 变化 较为 明显 . 从冰川类型来看 , 与极大陆型及亚 大陆型冰 川相比 , 海 洋型 冰川的度日因子较大 . 总体看来 , 西部冰 川的度 日因子 由西 北向东南逐渐增 大 , 这与 中国西 部冰 川的 气候 环境 变化 趋 势是一致的 , 即在干 冷的 气候 条件 下 , 度日 因子 较小 ; 而 在 暖湿的气候条件下度日因子较大 . 图 4 表 3 参 56( 广兵) Be P467, P931. 4 2006021164 近 一 千 年 来 贺 兰 山 积 雪 和 气 候 变 化 = I nvestig at ion on changes of snow cover and climate in Helanshan M ountains for the past approx imate millennium/ 璩 向宁 , 汪 一鸣 地 理 研 究. 2006, 25( 1) . 35~ 42 通过对历史文 献中 关于 贺兰 山积 雪变 化记 录的 研究 ,
三极冰芯的大 气甲 烷记 录的 恢复 , 刻 画了 自然 变化 时 期大气 CH 4 含量的详 细变化 情景 及不 同纬度 的变 化差异 , 并以此可进一步分析大气 CH 4 含量变化 与气候变化的 关系 以及陆地 CH 4 排放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 冰芯研 究揭示 , 工业 革命以来大气 CH 4 含量的急剧增长及其 现阶段的大气 含量 是过去几十万 年来 任何 气候 变化 时 期从 未发 生 过的 . 图 2 参 31( 洪明 ) P422. 4 Bi 2006021155
与中国冰川编目数据对比分析 , 1962/ 1966- 2001 年间 研究区冰 川 面积 退 缩 了 67. 89km 2 , 占 总 面 积的 ( 6. 2 1. 0) % . 结果表明 , 运用高分辨率的 AST ER 遥 感资料可 快速、 直观地实现 基于 G IS 的 冰川 编目 , 方便 地观 测冰 川的 动态 变化 , 从而节约冰川编目和观测 冰川变 化的时间 和经费 , 在 实践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 图 4 表 1 参 30( 洪明 ) Bi P343. 6 2006021154 大气甲烷 的冰 芯记 录 = A tmospher ic methane recorded in ice cores/ 徐柏青 , 姚檀栋 冰川冻 土 . 2005, 27( 3) . 360
天山南坡科其卡尔巴契冰川度日因子变化特征研究 = Study of the posit ive degree -day factors on the K oxkar Baqi glacier o n t he south slope of T ianshan M ountains/ 张勇 , 刘时 银 川冻土 . 2005, 27( 3) . 337~ 343 冰
高原冻土区具有冻融荒漠化 形成的环境基质 , 近 40a 区 域气候持续变暖 , 人为活动频率与 强度加剧 , 使 浅层多 年冻 土的冻融过程加剧 , 从而形成冻融 荒漠化土 地 . 其形成 过程 主要有多年冻土季节融化层增 厚 - 地下 水位下 降 - 地 表土 壤干燥化、 地表覆盖 改变或 地下 融水 增加 - 冻 土融 冻界 面 热融 - 地表沉陷 破碎、 冻 融作用 过程 和斜 坡过 程受 到强 化 等 . 图 12 表 1 参 19( 洪明 ) Bi
20
P343. 6 2006021158 长江源区 冰 川 对气 候 变 化的 响 应 = Response of glaciers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sour ce r eg 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王欣 , 谢自楚 冰川冻土 . 2005, 27( 4) . 498~ 502 研究表明 : 长江 源区 属于 青藏 高原 升温 幅度 最大 的地 区之一 , 到 2050 的气 温将 比 1961- 1990 年平 均气 温 高出 2. 3~ 2. 7 , 降水增加 1% ~ 33% . 到 2010 年 、 2030 年、 2050 年该区冰川面积平均将减少 3. 2% 、 6. 9% 和 11. 6% ; 冰川径 流平均将 增加 20. 4% 、 26% 和 28. 5% ; 零 平衡 线上 升 值为 14m 、 30m 和 50m 左右 . 最后 , 针 对气候 变化的不 确定性 , 对 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探讨 . 图 1 表 3 参 27( 洪明 ) Bi P343. 6 2006021159 玉龙雪山浅 冰芯 pH 值 对冰川 作用区 降水 量变 化的响 应 = T he response of pH value in ice core to precipitation in the M t. Y ulong/ 顾娟 , 何元庆 冰 川冻 土 . 2005, 27( 4) . 509 ~ 514 与丽江 气象台站的 降 雨量 资料 比较 发现 , 在 海洋 性冰 川区浅冰芯 pH 和电导 率的变 化与降 雨量 和周 围地表 可溶 性离子的输入量关 系密切 , 并 与降 雨量 呈显 著的 负相 关关 系 . 结合玉龙 雪 山主 要 由 局地 来 源补 给 的特 征 , 引 入 T SP ( 总悬浮颗粒物 ) 作为局地可溶盐补 给能力的 代用指 标分析 玉龙浅冰芯 pH 值对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响应 . 图 5 表 1 参 20 ( 洪明 ) Bi P343. 6 2006021160 冰芯中不溶微粒的研究进展 = Prog ress in studies on insoluble microparticle in ice cores/ 邬 光 剑 , 姚 檀 栋 2005, 27( 4) . 528~ 538 冰 川 冻 土.
湖泊沉积中的 10 Be 含量 变化 : 有 助于 识别 第四 纪古 冰川 的 有无 = Analyses of the 10 Be concentration fluctuations in lake deposits for ident ification of the paleo - glaciers in Q uaternar y perio d/ 张信 宝 冰川冻土 . 2005, 27( 3) . 438~ 443 第四纪冰川 湖泊 , 冰 期时 流域 内冰 雪和 10 Be 的 累积 量 大于消融量 , 间冰期时冰雪和 10 Be 的消融量 大于累 积量 . 因 此 , 冰川 湖泊冰期的 10Be 入 湖通量 小于间冰 期 . 湖泊沉 积剖 面 10Be 浓度的波动 , 很 可能 表征 流域 内冰 雪消 融与 累积 的 变化 . 非 冰川湖泊 , 不存在冰 川的累 积与消 融对 10 Be 入 湖通 量的影响 . 图 4 参 22( 洪明 ) Bi P931. 8, P941. 73 2006021157 青藏高原冻融荒 漠化若 干问 题 : 以藏 西 - 藏北 荒漠 化区 为 例 = Some problems of fr eeze - thaw desertification in the T i betan P lateau: a case study on the desert ification regions of t he western and nor thern plateau/ 李森 , 高尚玉 2005, 27( 4) . 476~ 485 冰川冻土 .
东海浪岗山岛 屿 黄土 的粒 度 与磁 性特 征 及 其环 境 意义 = Primary research on t he mater ial source of aeolian - dust deposi tion at Langgangshan island of East China Sea/ 刘 飞 , 郑 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