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名词解释
![儿科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48f9532d0d233d4b14e69d0.png)
儿科名词解释【第1章绪论】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到满一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
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
6.学龄期:自6~7岁到进入青春期前。
7.青春期:以性发育为标志进入青春期,一般女孩从11~12岁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
8.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与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第2章生长发育】9.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P11】: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整个成熟过程。
生长是指随年龄的增长,儿童各器官、系统的长大,主要表现为形态变化,可以通过具体的测量值来表示其的量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的分化与成熟,是质的变化,包括情感—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
10.体重:是身体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11.生理性体重下降:部分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丢失过多及胎粪排出,可致体重暂时性下降,但一般不超过10%,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12.身高:指头、躯干(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
13.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
14.身材矮小:儿童身高(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身高(长)正常参照值的均值减2个标准差,或第3百分位以下。
15.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通过X线检查不同年龄小儿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
16.注意缺陷多动症(ADHD):也称多动症,是指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儿童,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可有认知障碍或学习困难的一组症候群。
【第3章儿童保健】17.儿童保健: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及社会能力发展的一门学科。
[病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02d952aeaad1f347933f88.png)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一、单选题1 肝细胞呈碎片状坏死和(或)桥接坏死主要见于()A、急性重型肝炎B、急性普通型肝炎C、慢性普通型肝炎D、亚急性重型肝炎E、急性普通型黄疸性肝炎2 与溃疡病发病无关的是()A、胃酸分泌过多B、幽门螺杆菌感染C、胃蛋白酶分泌过多D、高钙血症E、遗传因素3 肝硬化并发肝昏迷的主要原因是()A、凝血机制障碍所致出血B、肠道含氮物质不能在肝内分解引起氨中毒C、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D、代谢性酸中毒E、胆色素代谢障碍4 在溃疡愈合期,填补溃疡的是()A、肌细胞和结缔组织B、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C、上皮细胞和肉芽组织D、纤维母细胞和肌组织E、不缺定细胞和组织5 酒精中毒时什么细胞内可见Mallory小体。
()A、心肌细胞B、肝细胞C、肾小管上皮细胞D、脾E、骨骼肌细胞6 肠上皮化生多见于()A、慢性肠炎B、慢性胃炎C、慢性胃溃疡D、肠腺瘤E、肠腺癌7 某男,35岁,汽车司机,常感胃不适,时而痛疼,诊断为胃溃疡。
其不加重视,忽一日,其暴亡,尸检发现腹腔有大量积血。
则死因可能是()A、肝腹水B、肝动脉硬化C、肾出血D、胃溃疡造成的大出血E、以上各项都不可能8 急性炎症组织中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浸润()A、浆细胞B、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9 某患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有腹水,呕血,腹壁浅静脉曲张出现海蛇头。
则形成此症状的原因是()A、胃出血B、肠出血C、肺淤血D、肝炎E、各种原因引起的门脉高压10 急性暴发型肝炎肝细胞的主要病变是()A、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B、肝细胞胞浆嗜酸性变和嗜酸小体形成C、多数散在点状坏死D、弥漫性大片坏死E、大范围桥接坏死11 下列哪项是诊断门脉性肝硬化的可靠依据?()A、腹水B、脾肿大C、肝掌及蜘蛛痣D、肝穿刺活检有假小叶形成E、侧枝循环形成12 消化性溃疡发生在下列哪个部位易引起大出血?()A、胃小弯B、幽门C、十二指肠下段D、十二指肠球部后壁E、胃底13 下列哪种病变常出现肠上皮化生?()A、表浅性胃炎B、胃溃疡恶变C、肥厚性胃炎D、萎缩性胃炎E、疣状胃炎14 食管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A、腺癌B、粘液癌C、未分化癌D、鳞状细胞癌E、小细胞癌15 有关胃溃疡病的描述,正确的是()A、好发于胃小弯近幽门处,直径在2cm以内B、好发于胃小弯近幽门处,直径在1cm以内C、好发于胃小弯近贲门处,直径在1cm以内D、好发于胃小弯近贲门处,直径在2cm以内E、好发于胃底及胃体16 急性普通性肝炎的病理临床联系中,错误的是()A、弥漫肝细胞变性-肝肿大B、肝包膜紧张-肝区痛C、部分肝细胞坏死-SGPT升高D、肝细胞脂肪变性一厌油腻饮食E、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黄疸17 某大肠癌患者手术后,对其癌样检查发现,在镜下,在粘液湖中可见腺管状或乳头状排列的癌细胞。
N2020008《病理学》教学大纲(56学时)
![N2020008《病理学》教学大纲(56学时)](https://img.taocdn.com/s3/m/040e84926137ee06eff91853.png)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编号: N2020008英文名称: Patholog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 56 讲课学时:47 实验学时:9学分:3.5适用对象: 中医学、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学(5+3一体化)修园班先修课程: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主要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中医专业开设病理学课程,目的是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现代医学角度对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有一个完整的动态认识,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医药学的诊疗和研究奠定必要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形态结构、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和转归,从而认识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
理论教学内容又分为总论和各论。
总论主要学习不同疾病的共同的基本规律,各论主要学习各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
理论教学应重视病理形态变化与功能代谢、临床表现的联系,重视病变局部与整体的联系,适当联系疾病的防治,适当介绍国内外病理学新进展。
实验教学要求学会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病理变化的方法,并能应用病理学知识综合分析病理学变化,能对所学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进行独立分析、作出初步结论。
病理学的教改基本要求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绪论【教学要求】了解病理学的内容、任务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1.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2.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3.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4. 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病理学实验指导
![病理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ff9c8aa19ec3d5bbfc0a7405.png)
6、遵守教研室和实习室各项规章制度。
四、绘图和实习报告描绘病理切片病变简图及书写实习报告是病理学基本技能(或基本功),可以提高观察病变、分析和描述病变的能力。
对培养临床医师书写病历、手术记录、分析临床症状及科学研究均有帮助。
描绘病变要求选择有代表性部分,真实简明的绘出病变特点。
应根据自己观察的病变特点,联系理论课内容,客观的分析,精练地写出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的书写格式如下:(举例)第十四章传染病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要求:(抄写本章“实习目的要求”的内容)二、实习内容:(抄写本章实习的“内容’,大标本、切片的具体名称可不写)三、绘图(或其它内容):淋巴结结核绘图组织切片观察与描述:1、低倍镜:可见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在淋巴细胞中可见散在结节状病灶及灶性红染无结构、颗粒状物质,即干酪样坏死。
2、高倍镜:结节状病灶由上皮样细胞、朗罕巨细胞、干酪样坏死及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构成,即结核结节(对上皮样细胞和郎罕巨细胞可详细描述)。
病理诊断:(左颈部)淋巴结结核实习报告人:×××报告日期:2000年7月15日(程瑞雪)3、心肌肥大(hypertrophy of myocardium)(1)高血压患者心脏体积大于正常,重量增加;(2)切面以左心室肥厚为主(为什么?);乳头肌增粗;(3)心腔扩大不明显(向心性)。
4、肝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liver)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色苍白浑浊。
请推测其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5、肾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kidney)肾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色苍白浑浊,皮髓质分界不清。
6、脾被膜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of spleen capsule)脾脏淤血、肿大,包膜(或部分包膜)增厚,呈灰白色,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似在局部涂上一层糖衣,故俗称“糖衣脾”)。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试题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5dfad8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0.png)
第 8 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复习测试题一、选择题A 型题1.中、重型婴儿腹泻与轻型腹泻的主要区别点是A.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 B.大便腥臭,有粘液C.每天大便超过10 次 D.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E.大便镜检可见脂肪滴及少量白细胞2.为预防腹泻,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提倡母乳喂养 B.避免受凉C.注意饮食卫生 D.断奶不限季节 E.科学添加辅食3.婴儿腹泻补液方法下列哪项不正确A.轻、中度脱水可用 ORS少量频服 B. 中度以上脱水或吐泻重者静脉补液C. 重度脱水或有休克者于 30-60 分内扩容D. 补充累积损失时,滴速为每小时 5ml/kgE.维持补液阶段,补液量于 12-16h 滴完4.婴儿腹泻的病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肠道内感染 B. 喂养不当C.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D.血液中 IgG 偏低E.肠道外感染5.婴儿腹泻的饮食护理,下述哪项不正确A.吐泻严重者应禁食 1 天,并禁水 B.母乳喂养者可继续哺乳,暂停辅食 C.双糖酶显著缺乏者慎用糖类食品D.病毒性肠炎应暂停乳类,改为豆制代乳品E.人工喂养者,可给等量米汤或水稀释的牛奶,或脱脂奶6.婴儿腹泻口服补液(0RS)的指征如下述,哪项除外A.中度脱水不伴休克者 B.明显腹胀C.新生儿 D.严重并发症 E.心肾功能不全7.婴儿腹泻护理的身体状况评估,包括以下内容,但哪项除外A.胃肠道表现 B.水、电解质紊乱C.全身中毒症状 D.酸、碱平衡紊乱 E.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8.婴幼儿体内含水量较成人相对为多,其主要增多部分是A.细胞外液 B.血浆 C.间质液D.细胞内液 E.脑脊液9.婴儿腹泻口服补液时,口服补液盐(0RS)中所含葡萄糖的作用主要是A.使具有一定渗透压 B.利尿以排泄毒素C.供给能量 D. 纠正酮症酸中毒E. 增加小肠对钠、水的重吸收10.护理评估婴儿腹泻重度脱水的主要依据是A.眼窝、前囟深凹 B.皮肤弹性极差C.哭无泪,尿量极少 D.精神极度萎靡 E.外周循环衰竭11.高渗性脱水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失水的比例大于失钠 B.血清钠高于 150mmol/LC.高热、口渴、烦躁不安 D.皮肤粘膜干燥E.肌张力降低、休克12.除去下列哪一项以外,均为低渗性脱水的特点A.失钠大于失水 B. 主要为细胞外液减少C.粘膜干焦、口渴剧烈 D. 易出现休克表现E.多发生于长期腹泻或营养不良患儿13.下列哪项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A. 呼吸深快 B.精神萎靡,烦躁不安C.口唇樱桃红色 D.腹胀,心音有力E.新生儿和小婴儿呼吸改变不典型14.低渗性脱水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失钠的比例大于失水 B.血清钠低于 130mmol/LC.易发生休克 D.尿比重高、烦渴E.严重者抽搐、昏迷15.重型腹泻可导致下列改变,哪项除外A.代谢性碱中毒 B.低钠血症 C.低钾血症D.低钙血症 E.低磷血症16.欲纠正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应先用的溶液是:A.5%碳酸氢钠 B. 5%葡萄糖 C.11.2%乳酸钠D.1.4%碳酸氢钠 E.4:3:2 溶液17.婴儿腹泻经第 1天补液后脱水症状改善,第2 天后的处理应为A.停止补液,恢复正常饮食 B.口服补液恢复正常饮食C.给补累积损失+继续损失量 D.补充异常的继续损失+生理需要量E.仅补生理需要量+钾盐18.4:3:2(2/3 张)混合液的组成是A.4 份10%葡萄糖。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教案肝硬化病人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教案肝硬化病人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097fe05a680203d8cf2f246e.png)
广西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教案首页课题第8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第2节肝硬化病人的护理课时学时课型理论课-讲授授课日期年月教学目的(重点、难点)1、说出肝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重点)2、正确收集并评估肝硬化病人的健康史及身心状况(重点、难点)3、根据评估资料提出肝硬化病人主要的护理诊断,讨论护理目标4、解释各项护理措施并体现对病人的关心(重点)教具小结「肝功能减退肝硬化失代J 脾大及脾亢偿期表现]〔侧支循环形成:食管下段胃I Y 底静门脉咼压脉曲张、痔静脉曲张<腹壁脐周静脉曲张腹水形成(最显著)课后作业1、说出肝硬化病人的身心状况2、如何做好对肝硬化严重腹水病人的护理?课后记录第2节肝硬化病人的护理一、疾病概要探1、定义:是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组织所造成的弥漫性慢性肝脏疾病。
2、病理:肝细胞坏死假小叶形成结缔组织增生」3、分期及特征「代偿期:主要消化系统表现v r肝功能减退表现〔失代偿期yI门静脉高压表现4、治疗原则代偿期:保肝,支持治疗失代偿期:对症治疗,改善肝功能,防治并发症二、护理(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1)病毒性肝炎:乙肝最常见(2)其他:酒精中毒,血吸虫病,长期服用损肝药物,慢性肠道感染2、身心状况(1)症状、体征评估1)肝功能代偿期症状:乏力、纳差、恶心、腹胀、腹泻、体重减轻,右上腹隐痛体征:肝病面容,巩膜黄染,肝大,质地韧,可有脾大2)肝功能失代偿期①肝功能减退表现消化道症状肝脏合成功能障碍:出血倾向、水肿、肝性脑病内分泌失调:蜘蛛痣、肝掌,皮肤色素沉着,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毛发脱落,女性月经失调②门静脉高压表现脾大及脾功能亢进:血细胞减少「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彳侧支循环形成J痔静脉曲张I腹壁脐周静脉曲张腹水形成(最显著)2)并发症①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 原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表现:呕血、黑粪,重者失血性休克② 肝性脑病(最严重) 定义:严重肝功能障碍或广泛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后而导致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 CNS 功能失调的综合征(肝昏迷)感染、手术 分期: I 期(前驱期 ) n 期(昏迷前期) 川期(昏睡期) "期(昏迷期) 意识完全丧失,不能被唤醒 ③ 感染 肺部、尿路、皮肤感染④原发性肝癌: AFP3)心理状态焦虑、悲观绝望3、辅助检查(1)肝功能检查:A J, G f, A/G J 或倒置ALT f2) 血常规:脾亢- RBC J, WBC J ,PLT J3) X 线钡餐、胃镜:示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4)腹水检查:漏出液 二)护理诊断 /医护合作性问题1 、焦虑 与病程较长、治疗效果不满意有关。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cb7b23a417866fb94a8e39.png)
20
临床病理联系 消化不良 上腹部不适
21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22
主要见于胃和十二指肠 又名胃、十二指肠溃疡
常见病、多发病 (10%人口) 80%以上为40岁以下青壮年
23
特点
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
有规律的上腹部疼痛
十二指肠溃疡 — 70%
胃溃疡
— 25%
复合性溃疡 — 5%
24
尿素酶、磷酸酯酶、蛋白酶 、 白三烯(趋化因子)
17
自身抗体(-) 泌酸功能下降较轻 肠上皮化生较常见 癌变率高(国外10%)
胃癌标本50%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
18
C 型胃炎 不良刺激:
过于刺激的食物 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胆汁返流 吸烟等
19
其它分类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胃炎
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
68
预后 轻度者大部分可痊愈 或维持稳定状态 中度以上者约20%发展为肝硬化
69
重型肝炎
发病率 1%左右 主要由乙肝病毒引起 肝细胞坏死面积大 肝功能受损严重、死亡率极高
11
正常胃黏 膜结构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 atrophic gastritis
13
胃肠上皮化生
纹状缘 杯状细胞 Paneth细胞
14
分类与病因 A型胃炎
与自身内免疫有关 胃体多见
15
胃酸↓、内因子↓— VB12 吸收障碍 RBC细胞膜合成障碍 — 恶性贫血
16
B 型胃炎 感染:幽门螺杆菌 ( H. pylori )
40
幽门梗阻 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 炎症水肿、瘢痕收缩 幽门变形、狭窄
41
癌变
胃溃疡 1%左右(中老年人) 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癌变
病理学作业答案解析
![病理学作业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5a5781f121dd36a32d82b8.png)
《病理学》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组织的适应和损伤及损伤的修复一.名词解释:1.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其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量减少致器官或组织缩小。
2.化生:一种已分化的组织转化成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已分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如鳞状上皮化生。
3.变性: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细胞内外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显著增多。
4.营养不良性钙化:变性、坏死组织有钙盐沉积。
5.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结构可见,肉眼呈灰黄,干燥,质地坚硬,多见于肾、脾梗死。
6.干酪样坏死:坏死组织结构完全消失,肉眼呈淡黄色,松软似奶酪。
多见于结核。
8. 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及其他无生命物质(如血栓、血凝块、异物等)的过程,称机化。
9. 凋亡:基因调控的单个细胞或成团细胞的生理性死亡,细胞膜不破裂,核固缩,胞浆浓缩,细胞不自溶,形成凋亡小体。
10. 肉芽组织: 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形似鲜嫩的肉芽.二.问答题:1.简述坏死病变特点、分类及各类病变特点、结局。
病变特点: ①肉眼;②光镜;③核固缩;④核碎裂;⑤核溶解。
分类:①凝固性坏死特点;②液化性坏死特点;③坏疽特点;④纤维素样坏死特点。
结局:①溶解、吸收;②分离、排出;③机化;④包裹和钙化。
2.细胞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怎样鉴别?凋亡坏死①细胞固缩肿胀②核、染色质边集絮状或边集③细胞膜及细胞器完整溶解破坏④凋亡小体有无⑤周围反应(炎症反应)无有3.简述肉芽组织的病变特点、功能和结局。
病变特点:1)肉眼:鲜红、颗粒状`、柔软、形似鲜嫩的肉芽。
2)镜下:大量由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索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平行排列与创面垂直生长, 毛细血管间有较多成纤维细胞。
功能: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③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名词解释:1.心衰细胞: 左心衰竭时,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2.肺褐色硬化: 左心衰竭时,可致慢性肺淤血,红细胞可渗出至肺泡腔内并被巨噬细胞所吞噬,巨噬细胞分解血红蛋白为含铁血黄素成为心衰细胞,肉眼见为散在的褐色颗粒,长期慢性肺淤血可致纤维化,肺质地变硬,该种病变称为肺褐色硬化。
护理专业《病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病理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a59af1010a6f524ccbf85b9.png)
《病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52/3.5适用专业:护理专业、助产专业修订时间:2012年3月25日课程负责人:岳联革课标审批人:计仁军课程团队:岳联革、王欢、张飞宇、安娜、郭晨涛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病理学》为医学主干必修课程,它运用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患病机体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并探索其内在联系及结局,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防治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病理学》既与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必须以它们的知识作为基础来认识疾病时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的变化;并为《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母婴及青少年护理学》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今后参加临床护理、防治工作及执业资格考试打下必要的基础。
2.课程设计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尽力适应专业培养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胆地提出并实施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设想,在保证理论教学“必需、够用及实用”的前提下,淡化学科界限,使理论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专业后续课程需求。
依据我校高职护理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要求,我们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知识内容有机整合,适当减少了一些与岗位需求关系不大的纯粹病理形态变化(特别是显微镜和电镜下的病变描述)的内容,适当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临床案例分析,真正实现课程教学的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符合专业的培养要求。
三、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掌握本课程总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病变特点;本课程各论中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常见病理过程。
⑵熟悉本课程总论中各种基本病变的病因及转归;本课程各论中常见疾病的病因。
⑶了解各种病变及常见疾病的发生机制。
2.能力目标:⑴能够运用本课程知识描述和分析常见疾病的病因及病变特点。
病理课后习题总结
![病理课后习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1ce1e6d852458fb770b563b.png)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水变性:细胞内水分异常增多。
细胞肿胀,细小颗粒或空泡,轻度损伤,早期病变Na-K泵功能障碍, 水钠增多‘脂肪变:非脂肪细胞内中性脂肪的蓄积。
表现为:胞浆内异常脂滴,边缘较整齐的空泡淀粉样变:细胞间质出现淀粉样蛋白质-黏多糖复合物沉淀纤维素样坏死:结缔组织和血管壁出现境界不清的小块状无结构物质,呈强嗜酸性(深红色),状似纤维素,又称为纤维素样变性变性:变性是细胞或间质因代谢障碍而发生的可逆性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或间质内有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坏死:活体内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局部组织细胞死亡,特征是:质膜崩解、结构自溶、引发炎症反应鳞化:被覆上皮组织的化生,结局是生成磷化上皮脑软化:虎斑心: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
Necrosis(坏疽):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并有腐败菌生长而继发腐败。
Apoptosis(凋亡):由于触发了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caseous necrosis(干酪样坏死):坏死组织彻底崩解,含脂质 ,呈白或微黄,细腻,形似奶酪,是结核病的特异性病征。
玻璃样变性:细胞内、间质或细动脉壁呈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蓄积Metaplasia(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脂肪肝:显著弥漫性肝脂肪变试述凝固性坏死的类型及其异同:第三章损伤的修复名词解释:不完全性再生—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各种炎性细胞组成,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蟹足肿—又称为肥大性瘢痕,是瘢痕组织增生过度,突出于皮肤表面并向周围不规则地扩延瘢痕修复—瘢痕组织是肉芽组织逐渐成熟(纤维化)并老化(玻璃样变)的纤维结缔组织。
stable cells(稳定细胞)--又称静止细胞。
在生理情况下,这类细胞增殖现象不明显,在细胞增殖周期中处于静止期(G0),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则进入DNA合成前期(G1),表现为较强的再生能力。
八 3节 消化系统急症试题
![八 3节 消化系统急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dfa0463bb4cf7ec4bfed074.png)
第八章第三节消化系统急症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急性腹痛
2.急性消化道出血
二.单选题
1.哪一项不是急性腹痛的共同特点()
A.突然发生
B.病情变化快
C.疼痛往往剧烈
D.均伴有急性腹膜炎
E.病情重
2. 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是()
A 十二指肠降部
B 十二指肠球部
C 十二指肠水平部
D 十二指肠升部
E 十二指肠与空肠连接部
3.急性腹痛病人诊断不明确时,不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如腹痛剧烈,可酌情使用镇痛药
B.禁灌肠
C.禁饮禁食
D.抗感染
E.抗液体失衡
4.急性腹痛病人出现下列情况应积极准备进行剖腹手术,但除外()
A.腹腔内病变严重,腹膜炎体征明显
B.有进行性腹腔内出血现象,经积极抗休克和止血等治疗,病情无好转
C.腹腔内炎症较重,腹腔穿刺较重,腹膜穿刺易得胃肠道内容物
D.腹膜炎病因未明,且无局限趋势者
E.病因未明而腹膜炎症状不严重,合并冠心病者。
步宏《病理学》(第9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步宏《病理学》(第9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24b1b1e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e.png)
目 录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A型题二、B型题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四、名词解释五、简答题六、论述题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第2章 损伤的修复第3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4章 炎 症第5章 免疫性疾病第6章 肿 瘤第7章 环境和营养性疾病第8章 遗传性疾病和儿童疾病第9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第10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11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12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第13章 泌尿系统疾病第14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第15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第16章 神经系统疾病第17章 感染性疾病第18章 疾病的病理学诊断和研究方法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A型题1肾细胞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
[西医综合2019研]A.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B.嫌色性肾细胞癌C.乳头状肾细胞癌D.未分化性肾细胞癌【答案】A【解析】肾细胞癌的组织学类型分为透明细胞癌(占70%~80%)、乳头状癌(占10%~15%)、嫌色细胞癌(约占5%)、集合管癌(比例不到1%)、未分类肾癌(约3%~5%)。
2下列组织中,不会发生化生的是( )。
[西医综合2018研]A.肾盂黏膜上皮B.宫颈柱状上皮C.结缔组织D.神经纤维【答案】D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取替的过程。
【解析】主要发生在上皮组织(鳞状上皮、移行上皮、腺上皮)和间叶组织(结缔组织、脂肪、肌肉、骨、软骨等)。
D项,神经组织不属于上皮组织和间叶组织,故不会发生化生。
3下列淋巴瘤中,预后最好的是( )。
[西医综合2016研]A.伯基特淋巴瘤B.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滤泡性淋巴瘤D.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答案】DAB两项,伯基特型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属于侵袭性肿瘤,恶性度高,预后【解析】不好。
C项,滤泡型淋巴瘤属于惰性淋巴瘤,预后很好。
D项,霍奇金结节硬化型的EB病毒感染率低,预后较好,相对于滤泡型淋巴瘤的预后更好。
4肉眼观察诊断心脏萎缩的最主要依据是( )。
儿科护理学教案第8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教案第8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aeaf04a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3.png)
教案正文教案附页3-4个月增多。
由于新生儿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低,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六、肠道细菌胎儿消化道内无细菌,出生后数小时细菌经口、鼻、肛门进入。
一般情况下,胃内几乎无菌,十二指肠和上部小肠也较少,结肠和直肠细菌较多。
单纯母乳喂养的以双歧杆菌为主;人工喂养着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歧杆菌占比例几乎相等。
七、健康小儿粪便1、胎粪新生儿最初排出的大便为深墨绿色、粘稠、无臭味,称胎粪。
多数生后12小时排便,总量为100-200g,2-3日过度为黄糊状粪便。
如24小时无胎粪排出,应引起注意。
2、人乳喂养儿的粪便为金黄色,糊状,不臭,呈酸性反应,每日2-4次。
3、人工喂养儿的粪便淡黄色。
较干厚,有臭味,呈中性或殓性反应,每日1-2次。
4、添加辅食后的粪便外观褐色,添加谷类、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的大便,接近成人,每日1次。
第二节口炎口腔黏膜的炎症(stomatitis)。
大多由病毒,细菌、真菌和螺旋体引起,在小儿时期较多见,尤其婴幼儿。
可单独发病或继发于急性感染、腹泻等其他疾病。
介绍一个溃疡性口炎(ulcerativestomatitis)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及口腔不洁等条件下。
主要有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或绿脓杆菌感染引起。
一、临床表现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常见于舌、唇内和颊黏膜处,可蔓延至唇和咽喉部。
开始充血水肿,随后出现溃疡,有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物形成假膜,常呈灰白色或黄色,边界清楚,易拭去,露出溢血的创面,但不久又被假膜覆盖,涂片染色可见大量细菌。
局部疼痛、流涎、拒食、烦躁,常有发热,可达39°C-40°C,局部淋巴结肿大。
全身症状轻者1周左右体温恢复正常,溃疡逐渐痊愈;严重者可出现脱水或酸中毒。
二、治疗要点控制感染,选用有效抗生素;作好口腔清洁及局部处理;注意水分和营养的补充。
疱疹性口炎(herpeticstomatitis)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全年可发病,1-3岁小儿可多见,传染性强。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056b2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a.png)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绪论第1节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与范围1.研究对象: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服务对象:初生至满14周岁。
第2节儿童年龄分期1.年龄分期:①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出生为胎儿期,正常胎儿期的为40周。
②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死亡率最高。
)③婴儿期:从出生后满一周岁为婴儿期。
(生长发育的第1个高峰期)④幼儿期:从满1周岁到三3岁为幼儿期。
(最容易发生意外的阶段)⑤学龄前期:从3周岁至6~7岁入小学之前为学龄前期。
(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始增多)⑥学龄期:从小学开始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智能发育更趋成熟。
)⑦青春期:第2个生长高峰(女性比男性早两年)第3节儿科护理的特点1.免疫特点: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抗体IgG;不能通过胎盘获取lgM。
SlgA从母乳获得。
婴幼儿容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第1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生长发育的规律:①连续性,阶段性。
②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③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④个体差异性。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第2节儿童体格生长发育评价1.体重最能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生长指标。
①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公斤;三个月为2倍(6kg);一岁为3倍(9kg);两岁为4倍(12kg)。
②生理性体重:一般下降幅度不超过10%,常于生后第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③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两岁到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8(kg)2.身高: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①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平均生长为50厘米;一岁约为75厘米。
;两岁到86~87厘米。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题(十三五教材课后习题)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题(十三五教材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6d7ccbdaeaad1f346933f52.png)
第一章常见症状一、名词解释1、发热2、便秘3、黄疸4、腹泻5、咳痰6、呕血7、水肿二、填空题1、黄疸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可分为、、、和。
三、判断题()1、一般腹痛的部位多为变病所在的部位。
()2、呕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排出者。
()3、呕血时血内混合物多为食物残渣、胃液。
()4、咳嗽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5、发绀在口唇、鼻尖、甲床处易于观察。
()6、正常人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
()7、呼吸困难都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
()8、咯血时血内的混合物可为痰、泡沫。
()9、肾源性水肿开始部位是从身体下垂部位开始。
()10、两天不排便均称之为便秘。
()11、心源性水肿从眼睑、颜面部开始延至全身。
四、选择题1、下列关于腹泻的说法错误的是()A.食物缺乏维生素可导致功能性便秘。
B.食物中毒时可出现腹泻。
C.感染性腹泻常无腹痛出现。
D.腹泻时排便次数增加。
2、以口腔温度为例,中等度热是指温度在()之间。
A.37.4—38℃B.38.1—39℃C.39.1—41℃D.41℃以上3、咯血与呕血的鉴别正确的是()A.咯血多有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脏疾病。
B.呕血时血内容物中必定含有痰。
C.咯血时血内容物中必定含有食物残渣。
D.呕血的出血方式为咯出。
4、以下关于常见症状的叙述错误的是()A.黄疸是指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巩膜以及其他组织发生黄染的现象。
B.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C.肾源性水肿从身体下垂部位开始,由下至上延至全身。
D.心源性水肿从身体下垂部位开始,由下至上延至全身。
5、关于心源性水肿的描述正确是的()A.水肿从眼脸、颜面部开始。
B.水肿从身体下垂部位开始。
C.休息后不会减轻。
D.发展常迅速。
第二章问诊与病史第三章体格检查一、填空题1、问诊的内容包括一般项目、、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和家族史。
2、是病史中的主体部位,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
第8章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8章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3d10d2916fc700aba68fc12.png)
双歧杆菌 大肠杆菌 类杆菌
70
60 50 40 30 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
0 0 5 10 15 days 20 25
10
0 0 5 10 15 days 20 25
肠道菌群
定义:在健康人的肠道内寄居者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称为肠道菌群。
分类:常驻菌(益生菌)和过路菌 益生菌生理作用:
1、营养作用: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能合成多种维生素, 利于蛋白质残片合成氨基酸,参与糖类和脂类代谢,促 进铁、镁、锌等吸收,促进激素的转化。
益生菌生理作用:
2、生物拮抗作用:正常菌群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 并通过自身代谢改变环境的PH值,或释放抗生素、细菌 素等,阻止过路菌在肠道内的定植和生长。 3、免疫作用:促进免疫系统发育成熟,激活巨噬细胞, 增加细胞因子分泌和细胞免疫功能。 4、抗衰老作用: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具有抗氧化作用和 调整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作用,故可抵抗衰老。 5、抑制肿瘤作用:双歧杆菌可抑制致癌物质或辅致癌物 质的形成,并可将致癌物质转化为非致癌物质。
消化能力差
1岁时:
水为1.5~2小时 母乳为2~3小时 牛奶为3~4小时
250—300ml
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
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肠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肠管长,黏膜富含血管和淋巴
利于消化吸收
肠壁薄,通透性高,毒素、过敏源和消化不全的 产物易吸收 全身性感染或变态反应性疾病。 易肠套叠、
小儿异常粪便
5.胆道阻塞大便: 灰白色或陶土色。 6.细菌性痢疾: 粘液脓血便。 7.霍乱: 米汤样便 8.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赤豆汤样大便 9.饥饿性大便: 由于缺乳或辅食添加不及时造 成长期喂养不足,体重增长缓慢,大便中缺少食 物残渣主要是肠道分泌物,大便呈暗褐色或暗绿 色,次数较多,量少,有粘液。
儿科护理学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教案
![儿科护理学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a104b5a0116c175f0e48b6.png)
徐州医学院教案讲授章节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授课专业11级本科授课班级护理授课日期教学时数3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儿科护理学》第5版崔焱主编《儿科学》第6版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护理学》第4版崔焱主编《儿科学》第7版沈晓明王卫平主编教学目的1.熟悉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熟悉常见口炎病原、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口炎的护理。
3.熟悉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掌握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4.自学新版教材中胃食管反流、肠套叠、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胆道疾病等。
教学重点1.婴幼儿腹泻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常见口炎病原、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口炎的护理。
教学难点1.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教具或课件、或实验器材、或见习病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和课外预习内容1.儿童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常见口炎(鹅口疮、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的病原。
3.婴幼儿腹泻的病因:1)易感染因素;2)感染因素;3)非感染因素。
4.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生理性腹泻”的区别。
课堂教学环节与学时安排第一节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图片-图表-举例20分钟第二节口炎图片-讲解-举例20分钟第四节婴幼儿腹泻病因图片-讲解-举例10分钟婴幼儿腹泻发病机制图片-讲解-举例10分钟婴幼儿腹泻临床表现图片-讲解-举例25分钟婴幼儿腹泻治疗要点图片-讲解-举例10分钟婴幼儿腹泻护理图片-讲解-举例25分钟集体备课纪要自学新版教材中胃食管反流、肠套叠、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胆道疾病等。
讲明腹泻和肠炎的区别。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第五章第九节中将结果,本章通过病例复习该内容。
教后小结任课教师教务处印制。
第八章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护理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护理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0376bba32d7375a41780b5.png)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护理1.儿童生理性流涎多发生于()A.5~6个月B.7~8个月C.9~10个月D.1岁后E.岁后2.患儿,女,出生4天,生后一直未排便,患儿可能是(E )A.正常现象B.胆道梗阻C.消化道梗阻D.消化道出血E.先天性巨结肠3.鹅口疮的病原体是(B )A.链珠菌B.白色念珠菌C.腺病毒D.单纯疱疹病毒E.大肠埃希菌4.引起夏季婴儿腹泻的主要是(E)A.腺病毒B.金黄色葡萄球菌C.轮状病毒D.变形菌E.致病性大肠埃希菌5.婴儿腹泻的治疗原则不包括(C)A.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B.合理用药C.严格禁食D.纠正水、电解质紊乱E.控制感染6.婴幼儿腹泻重型与轻型的主要区别是(C)A.恶心、呕吐B.发热39℃以上C.明显的水、电解质紊乱D.每日大便超过10次E.蛋花汤样大便7.急性腹泻是指病程短于(B)A.1周B.2周C.1个月D.2个月E.3个月8.婴幼儿腹泻的病因,不正确的是(B)A.肠道内感染B.胃肠道SigA较高C.肠道外感染D.肠道菌群失调E.对食物过敏9.引起婴儿溢乳的原因不包括(B)A.胃呈水平位B.胃酸分泌少C.喷门括约肌较松弛D.幽门括约肌发育好E.喂奶时吞咽较多空气10.生理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不包括(D)A.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B.外观虚胖,常伴湿疹C.大便次数增多D.生长发育低于正常E.添加换乳期是午后大便多逐渐转为正常11.轮转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是(B)A.好发于夏、秋季B.多发生于6个月~2岁C.全身中毒症状重D.不易并发脱水、酸中毒E.病程多迁延不愈12.下列不符合轻型腹泻的表现是(B)A.发热B.中、重度脱水C.腹泻每日10次以下D.大便呈黄色或黄绿色E.大便镜检见少许脓球13.关于口炎的护理,不正确的是(B)A.保持口腔清洁B.局部涂药应在饭后立即进行C.饮食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宜D.局部涂药时动作应轻、快、准E. 局部涂药后勿立即饮水或进食14.新生儿胃容量约为(B)A.10~30mlB.30~60mlC.60~90mlD.90~150mlE.150~300ml15.牛奶在胃内的排空时间是(C)A.1~2小时B.2~3小时C.3~4小时D.4~5小时E.5~6小时16.引起秋季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是(E)A.流感病毒B.埃可病毒C.Norwalk病毒D.柯萨奇病毒E.轮状病毒17.治疗鹅口疮,常选用的药物是(B)A.利巴韦林B.制霉菌素甘油C.青霉素D.激素E.锌氧油18.婴儿肠套叠的大便特点是(A)A.黏液果酱样血便B.黏液和脓血便,有特殊臭味C.赤豆汤样血水便,有特殊臭味D.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陶土样E.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19.患儿,男,1岁,因腹泻呕吐引起脱水需补液,在250ml的葡萄糖溶液中加10%氯化钾,最多不得超过(C)A.5mlB.6.5mlC.7.5mlD.8mlE.8.5ml20.患儿,女,2个月,口腔黏膜出现白色乳凝块状物,不易拭去,患儿最可能发生了(A)A.鹅口疮B.疱疹性口腔炎C.单纯性口腔炎D.疱疹性咽峡炎E.溃疡性口腔炎21.患儿,男,1岁,呕吐,腹泻5天,近1天来尿量减少,精神不振,皮肤弹性差,前囟和眼窝凹陷,血清钠125mmol/l,请判断该患儿脱水的程度和性质(C)A.中度等渗性脱水B. 轻度等渗性脱水C. 中度低渗性脱水D. 重度高渗性脱水E. 轻度低渗性脱水22.患儿,女,8岁,因呕吐、腹泻5天,无尿4小时入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一、填空题1.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有三个特点,即、、。
2.胃溃疡底部大致有四层结构组成,即,, , ,和。
3.胃溃疡底部斑痕组织内的小动脉可形成,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溃疡不易愈合。
4.胃溃疡底部出现,这种变化可能是患者产生疼痛症状的原因之一。
5.胃溃疡病的结局与并合症包括、、、、。
6.早期胃癌的肉眼形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即、、。
7.早期胃癌表浅型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8.进展期胃癌从肉眼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9.胃癌的扩散及转移途径有扩散、转移、转移及转移。
10.浸润到浆膜层的胃癌组织可以直接扩散到、及等。
11.进展期胃癌组织学类型有、、、。
12.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为主的炎症性疾病。
13.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方式主要是经、经、及传染。
14.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变性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和。
15.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坏死通常有三种形式、、。
16.毛玻璃样肝细胞多见于及患者的肝组织中。
17.毛玻璃样肝细胞电镜下可见胞浆内大量增生,HBsAg 呈存积在。
18.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变特点为既有,又有。
19.肝硬化时,由于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结缔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使和逐渐被改建,使肝而形成肝硬化。
20.假小叶病变特点:肝细胞排列紊乱,中央静脉、或。
21.肝硬化的两个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和。
22.门脉高压症的四个临床表现为、、、。
23.肝硬化时,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包括、、、、。
二、名词解释1.肠上皮化生2.假幽门腺化生3.早期胃癌4.单纯癌5.革囊胃6.Krukenberg瘤7.肝细胞气球样变8.毛玻璃样细胞9.肝细胞桥接坏死10.假小叶三、选择题(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慢性浅表性胃炎肉眼所见主要是A.胃黏膜薄而平滑B.胃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C.透过胃黏膜可见黏膜下血管影D.胃黏膜失去正常光泽E.以上都不是2.下列哪项多诊断慢性肥厚性胃炎最有意义?A.黏液分泌腺泡明显增生,伴有淋巴细胞浸润B.腺体与腺体间有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C.胃黏膜表层上皮细胞异型生长,表面有绒毛状突起D.胃黏膜肥厚,腺体增生、肥大,腺管延长,腺体间有淋巴细胞浸润等E.腺体变短并有囊性扩张3.胃溃疡病的病变部位最常见于A.胃大弯B.胃小弯近贲门处C.胃前壁D.胃小弯近幽门处E.胃后壁4.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出血B.幽门梗阻C.穿孔D.粘连E.癌变5.十二指肠溃疡病最好发于A.十二指肠各段B.十二指肠降部C.十二指肠球部D.十二指肠降部和球部E.十二指肠下段后壁6.胃癌的最主要转移途径是A.血道转移B.直接蔓延C.淋巴道转移D.消化道内转移E.腹腔内种植A.革囊胃B.胶样癌C.息肉型D.溃疡型E.浸润型8.早期胃癌最常见的类型是A.凹陷型B.表浅型C.表浅凹陷型D.表浅平坦型E.隆起型9.革囊胃是指A.胃溃疡广泛瘢痕形成B..胃癌细胞在胃壁内弥漫浸润,胃壁增厚,变硬C.胃分化型黏液腺癌D.范围较大的溃疡型胃癌E..胃癌伴扩张10.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有肠上皮化生,很可能是A.胃溃疡病B.慢性萎缩性胃炎C.先天性肠黏膜异位D.慢性轻度浅表性胃炎E.肠型胃癌边缘胃组织11.下列哪一种疾病属于癌前病变A.慢性浅表性胃炎B.慢性萎缩性胃炎C.十二指肠溃疡病D.慢性肥厚性胃炎E.胃应激性溃疡12.怀疑肝癌时下列哪项诊断方法最可靠?A. 超声波检查B. 放射性核素扫描C. AFP检测D. 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E.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13. 下列哪型肝炎的肝脏重量减轻最明显?A. 急性普通型肝炎B. 急性重型肝炎C. 亚急性重型肝炎D. 重度慢性肝炎E. 轻度慢性肝炎14. 肝细胞质内出现透明小体见于A. 重度慢性肝炎B. 门脉性肝硬化C. 胆汁性肝硬化D. 乙醇性肝炎E. 淤血性肝硬化15. 肝硬化时蜘蛛状血管痣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 门脉压增高,侧支循环形成B. 肝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障碍C. 低蛋白血症D. 血管内压增高E. 雌激素增多16. 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A. 未分化癌B. 胆管上皮癌C. 肝细胞癌D. 类癌E. 混合性肝癌17. 原发性肝癌是指A. 肝细胞发生的癌B. 肝细胞和胆管上皮发生的癌C. 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发生的癌D. 来自Kupffer细胞的恶性肿瘤E. 胆管上皮发生的癌18. 肝功能不全患者蜘蛛状血管痣好发于A. 腹前壁B. 颈,面部,前臂及手掌C. 全身各部D. 上肢及下肢E. 背部及颈部19. 门脉性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 睾丸萎缩B. 腹腔积液C. 肝性脑病D. 痔静脉曲张E. 脾大20. 胃溃疡病的肉眼病变特点,应除外A. 溃疡通常只有一个B. 圆形或椭圆形C. 直径一般大于2.5cmD. 深达肌层或浆膜层E. 溃疡边缘整齐,底部干净光滑21. 下列哪项不是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A. 出血倾向B. 黄疸C. 蜘蛛状血管痣D. 血小板减少E. 肝性脑病22. 下列哪项不属于门脉高压症的表现?A. 胃肠淤血、水肿B. 肝大C. 脾大D. 食管静脉曲张E. 腹腔积液23. 下列哪种病毒属DNA病毒?A. 乙型肝炎病毒B. 甲型肝炎病毒C. 戊型肝炎病毒D. 丙型肝炎病毒E. 丁型肝炎病毒24. 下列哪一种细菌与慢性胃炎的发病有关?A. 青霉菌B. 幽门螺杆菌C. 大肠杆菌D. 链球菌E. 葡萄球菌25. 诊断门脉性肝硬化时,下列哪项对其诊断最可靠?A. 脾大B. 肝及蜘蛛状血管痣C. 清蛋白/球蛋白的比例倒置D.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镜下见有假小叶形成E. 腹腔积液26. 下列哪一种肝硬化可出现肝细胞的羽状坏死?A. 门脉性肝硬化B. 坏死后性肝硬化C. 血吸虫性肝硬化D. 淤血性肝硬化E. 胆汁性肝硬化27. 男性,50岁,20年前曾患“乙肝”近几年面胸部等常出现蜘蛛状血管痣。
1月前发现黄疸,肝脏明显肿大,表面高低不平,质较硬,X线摄片发现肺内多个球形阴影,AFP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A. 肝硬化,肺转移性肝癌B. 肝硬化,肝转移性肺癌C. 肝炎后性肝硬化,合并肝癌及肺转移癌D. 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肝癌及肺转移癌E. 肝硬化,肺癌合并肝癌(双原发癌)28. 肝细胞呈碎片状坏死主要见于A. 急性普通型肝炎B. 轻度慢性肝炎C. 重度慢性肝炎D. 急性重型肝炎E. 亚急性重型肝炎29. Krukenberg瘤是指A. 肺癌种植转移在胸膜上B. 胃癌种植转移在肠壁上C. 胃癌种植转移在膀胱上D. 胃黏液癌种植转移在卵巢上E. 以上都不是(二)X型题(多选题,每题可有一个至五个答案)1.早期发现胃癌的可靠方法有A.胃液脱落细胞学检查B.X线钡餐检查C.纤维胃镜活体组织检查D.超声波检查E.胃液分析2.胃溃疡病时,溃疡底部的镜下改变可有 A.瘢痕组织B.坏死组织C.肉芽组织D.炎性渗出物E.增生性动脉内膜炎3.胃溃疡不易愈合的局部原因有A.神经节细胞变性B.神经纤维发生变性和断裂C.增生性动脉内膜炎D.溃疡较深E.小动脉内血栓形成4.引起肝硬化的原因有A.胆汗淤积B.血吸虫病C.慢性肝淤血D.慢性乙醇中毒E.病毒性肝炎5.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变特征是A.肝细胞胞质疏松化B.肝细胞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坏死C.肝细胞气球样变D.肝细胞点状坏死E.门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6.胃癌的发生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肠上皮化生B.饮食习惯C.不典型增生D.胃溃疡病E.黄曲霉毒素7.肝硬化时对雌激素破坏减少,可出现A.鼻出血B.月经过多C.蜘蛛状血管痣D.男性乳腺发育症E.睾丸萎缩8.门脉性肝硬化引起出血倾向的原因有A.纤维蛋白原减少B.凝血酶原减少C.血小板减少D.脾功能亢进E.凝血因子减少9.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是A.相当于大结节型和大小结节混合型肝硬化B.肝功能障碍明显C.癌变率较高D.与亚急性重型肝炎关系密切E.假小叶间纤维间隔薄而均匀10.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是A.肝细胞可有变性、坏死及再生B.假小叶形成C.间质的纤维组织增生明显D.大片的肝细胞坏死E.小胆管淤积11.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中,以下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 A.大肠杆菌感染B.胆汗返流C.胃黏膜防御屏障功能的破坏D.病毒感染E.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12.下列哪些是在病毒性肝炎时易见到的肝细胞坏死? A.梗死B.点状坏死C.碎片状坏死D.溶解坏死E.嗜酸性坏死13.下列哪些属急性肝炎的特点?A.临床上最常见B.胞质疏松化、气球样变最为普通C.多为点状坏死D.多数转变慢性肝炎E.肝小叶结构常有破坏14.重度慢性肝炎的特点有A.广泛肝细胞脂肪变性B.肝细胞不规则再生C.淤胆明显,常有胆汗湖形成D.常有碎片状坏死和桥接坏死E.肝小叶结构常有破坏15.急性重型肝炎的特点是A.起病急、病变发展迅猛,病死率高B.大片肝细胞坏死C.无明显肝细胞再生现象D.肝脏体积显著缩小,尤以左叶为甚E.肝脏重量常减至600-800g16.下列哪些属于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A.脾大B.肺淤血C.腹腔积液D.下肢水肿E.颈静脉怒张17.肝功能不全的表现有A.贫血B.出血倾向C.黄疸D.肝性脑病E.蜘蛛状血管痣四、问答题(一)简述题1.什么叫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分别说明它们出现在哪一类型病毒性肝炎?(二)论述题1.请叙述溃疡病的好发部位,肉眼及显微镜下病变特点。
溃疡病病人经久不愈和产生疼痛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如果胃窦部发现一个溃疡,根据学过的病理知识怎样说明此溃疡是良性溃疡还是恶性溃疡,请列表说明。
3.为什么门脉性肝硬化时会出现肝功能不全?叙述肝硬化时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4.原发性肝癌是由什么组织发生的?分为哪几种组织学类型?分别叙述各种类型的组织学特点是?其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