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讲座 感想教学文案
2023年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2023年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b28bab8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f.png)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1通过对幼小衔接的了解和认知,让老师知道幼小衔接不只是在大班,而是要渗透到三年的保育和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关键素质的培养;要将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有机的融合,不应用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老师们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将科学的幼小衔接的理念传达给家长,让家长们能够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理性地对待幼小衔接。
家园密切合作,注重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幼儿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2今天很荣幸听朱泳老师讲解的《回归真实生活亲子准备进行时》,主要分为幼儿家庭:首先幼儿园老师将学习融进游戏之中,让孩子在玩耍中学到东西,学习的内容也是比较直观具体。
其次很多家长会把幼小衔接狭义地理解成“幼小衔接班”,这是不对的。
幼小衔接不代表片面的小学知识教育。
它强调的是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以知识灌输的方式实施小学课程内容。
孩子兴趣特长的培养也不是靠“幼小衔接班”就能一蹴而就,家长应在平时观察、注意孩子的兴趣点,并有意识地引导,同时适当地进行相应的练习。
最后,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业问题,还应关注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生活作息的提前适应、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等问题。
所以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要经历外部环境和心理发展的重大变化,而孩子不是天生就具备适应这些重大变化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从家庭、幼儿园、小学等各方面因素中汲取力量。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3今天很荣幸听朱泳老师讲解的《回归真实生活亲子准备进行时》让我对幼小衔接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幼小衔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种适应小学活规律的行为模式。
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同时要强化幼儿***意识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心得体会(精选9篇)
![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心得体会(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df9d5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62.png)
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心得体会(精选9篇)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心得体会在参加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后,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前,我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简单,但现在我发现这并不是事实。
在刚开始工作时,面对新来的宝宝的哭声和不安,我有过束手无策的时候。
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情感培养,我学会了用心去聆听、爱护、照顾孩子。
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关爱孩子,才能够更好地教育他们。
因此,关爱孩子是每一个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在教学和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我的教育观念也得到了更新。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认为自己的工作不亚于任何一个教学阶段。
好的幼教基础将对孩子的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因此,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最佳状态。
作为小班的教师,我认为最需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对待孩子要有耐心。
小班的孩子还很小,需要老师帮忙吃喝、睡觉等琐碎的事情。
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差,好奇心强,有时候会发生打人、闹矛盾等情况。
面对这些问题,老师需要热心帮助孩子,并妥善解决问题,不能冷落任何一个孩子。
对于刚入园的孩子,老师需要有耐心安慰他们,多和他们交流,让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
还需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先和他们交上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
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新环境。
哭闹孩子的情绪很快就会安定下来,再慢慢地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惯。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多用鼓励和表扬来激励每个孩子。
我们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关爱。
同时,我们需要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如饮食、大小便惯和睡眠规律等。
我们需要与家长交流,及时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研究和生活表现,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并配合教师进行孩子的教育工作。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提高自身素质,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细心地照顾,让每位孩子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的成长。
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心得体会(精选9篇)
![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心得体会(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4b8c1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3.png)
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心得体会(精选9篇)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曾经认为这份工作很简单。
但是当我真正步入幼儿园教师的岗位时,我才发现这工作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刚开始的时候,我面对着孩子们的哭声,有时候我会感到无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学会了如何用心去聆听、爱护和照顾孩子们。
我意识到,关爱孩子是每一个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够教育好他们。
在几个月的教学摸索中,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
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和其他任何教学阶段的老师一样重要。
幼教基础的打好,对孩子以后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最好的状态。
作为小班的教师,我认为最需要调整好的是自己的心态。
小班的孩子们还很小,他们需要老师的帮助来解决吃喝、拉、撒、睡觉等琐碎的问题。
他们的理解能力还很差,好奇心很强,有时候会因为争抢玩具而打架或者产生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热心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不能冷落任何一个孩子,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温暖。
对于那些刚入园、爱哭爱闹的孩子,老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安慰他们,和他们多交流,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
还要尽快了解孩子的性格和爱好,和他们成为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耍,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
当孩子哭闹的情绪安定下来后,老师就可以开始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惯。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注重鼓励和表扬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我们可以通过拥抱、亲吻或送小礼物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温暖和亲切。
同时,我们也需要细心观察孩子的饮食、大小便惯、睡眠规律等方面,以便更好地照顾他们。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也让家长明白我们是值得信赖的教师。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提高自身素质,从自身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细心地照顾,让每位孩子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的成长。
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心得体会(精选9篇)
![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心得体会(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ecf95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8.png)
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心得体会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心得体会(精选9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心得体会1以前以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比较简单的。
但是真正走上幼儿园教师岗位时才发现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记得刚开学的时候,孩子们的哭声总是不绝于耳,这是我第一次应对新来的宝宝,应对他们的哭闹、不安、焦躁,我有过安抚、引导也有过束手无措。
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情感培养,我渐渐地学会用心去聆听他们,爱他们,照料他们。
有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够教育孩子”。
能够够得到教师的关爱,也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教师的关爱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爱孩子是每一个幼儿园教师务必具备的。
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摸索与孩子的交往以及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使我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
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绝不亚于孩子任何一个教学阶段。
幼教基础打得好,将对孩子以后的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也不为过。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务必严格要求自我,将自我最好的状态呈此刻教学过程中。
作为幼儿园教师并且是小班的教师,我觉得自我最需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对待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
小班的孩子还小,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时刻都需要教师的帮忙,这些琐碎的事,作为老师是绝对不能够视而不见的,这并且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
这阶段小班孩子的理解潜力较差,好奇心又个性强,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候孩子之间为了抢玩具要动手打人、闹矛盾,遇上这种状况的时候,老师要热心的帮忙他们,并妥善的解决好问题,不能够冷落了某个孩子,要把温暖送给每一位孩子。
对于刚入园爱哭爱闹的孩子,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对陌生环境需要适应,老师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们交流,多带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
幼小衔接讲座听后感教学文案
![幼小衔接讲座听后感教学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13aa602af90242a895e56e.png)
幼小衔接讲座听后感
幼小衔接讲座听后感
6月25日下午,很高兴在幼儿园听了一场非常有价值的幼小衔接讲座。
起初,听到有这个讲座,想想孩子刚上小班,感到有点早,但听过之后,我感到不但不早,而且非常及时有效。
王教授的讲座细致生动,都是孩子幼升小不可避免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果现在没有意识到这些差异,一旦升入小学,难免会吃苦头,也难免会对自信心、自尊心造成打击。
听了王教授的讲座,我获益良多,也让我认识到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
平时我们仅考虑孩子的教育学习问题,而恰恰忽略了孩子的生活习惯的培养。
孩子存在吃饭慢、挑食等坏毛病,我们总想着孩子还小,慢慢就好了。
王教授的讲座给我提了个醒,让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没有给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园还可以包容她,可一旦上了小学,这些都将是很严重的问题,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学习和成长。
其次是独立性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
平时没有注重培养孩子与人和外界打交道的能力,孩子怕生、粘着父母,偶尔会
希望呆在家里而不愿上学。
如果一直不注意培养她的独立性,等到了上小学的时候,这将是很严重的问题。
认识到这些问题,对于孩子今后的教育我就会有的放矢,抓住问题,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孩子的幼小衔接之路会顺畅的多。
非常感谢王教授的教导,也非常感谢幼儿园能想家长之所想,及时安排这场讲座。
通过幼儿园平时高标准的管理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孩子较上学之初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更加懂礼节、有爱心、有集体感,生活作息有规律、有了纪律意识……这些变化让我们家长感到惊喜和感激,再次感谢老师与园方的精心照顾和悉心教导。
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体会(八篇)
![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体会(八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40ef4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7.png)
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体会(八篇)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体会篇1《新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在幼儿的语言发展中,看图讲述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通过让幼儿观察图片、分析画面,把自己对图片内容的理解用完整连贯性的语句进行表达讲述,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但长期以来,看图讲述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走进了模式化的误区,即:注重教师的显型指导,忽略儿童的主动观察,注重按教案流程教学,忽略儿童的自发关注点:注重按四要素顺序讲述,忽略了趣味性:注重结果的评价,忽略过程的评价等。
今天听了李老师关于看图讲述活动的有效展这一节讲座,使我对幼儿看图讲述这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看图讲述活动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可以促进幼观察能力的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分享能力的发展。
在班级开展看图讲述活动要注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观察经验,语言经验。
为幼儿提供符合他们经验的图片。
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表达情境,让幼儿独自思考并进行表达发挥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全面发展。
幼儿语言发展在他们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幼儿而言,进行语言教育还将为他们顺利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所以,我们特别重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以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
通常我们使用看图讲述的活动形式与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讲座中针对如何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研究,使教师更加明确如何才能更好地使看图讲述活动更加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更好地促进他们语言发展。
《指南》中提出了3-4岁、4-5岁和5-6岁儿童在语言表达这一维度中的叙事性述学习与发展目标,我们可以此作为套照,对自己班级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进行衡量,合理设置活动目标,分解活动环节,采用合理的活动形式,围绕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获得开展看图讲述活动。
幼小衔接讲座教师观后感(精选5篇)
![幼小衔接讲座教师观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9f48d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8.png)
幼小衔接讲座教师观后感(精选5篇)幼小衔接讲座教师观后感1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核心就是这年龄段幼儿的怎样有效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近期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政策文件,如双减、幼小衔接以及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旨在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追求,努力重构基础教育的新生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儿童、保卫儿童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每一个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还儿童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提到幼小衔接大部分人理解的是学习文化知识,包括拼音、算数、古诗等,但其实幼小衔接教育从幼儿入园那天起,就已经开始进行。
由于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性质不同,幼小衔接不光是知识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提高幼儿对小学的适应能力。
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实践者,通过讲座我想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幼儿园教育方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育结合,让幼儿在直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学习各类经验,虞永平教授说过:让幼儿动用各种感官,去探索、交往和表达让幼儿在活动中经验得到延伸、扩展。
而小学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课堂游戏性不够,这就使幼儿容易失去耐心,注意力分散。
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逐渐向小学教育靠拢,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逐渐增加集体活动的时间,由小班的10-15分钟逐渐增加到大班的25-30分钟,同时通过游戏、手工等活动逐渐延长幼儿注意力的时间。
二、幼小衔接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再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准备,进入小学,幼儿需要生活上、学习上都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自我服务,人际交往、快速融入集体生活等。
这就需要幼儿园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包括根据天气增减衣物、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书包,处理和同学的关系,遵守集体生活规则、建立集体荣誉感,养成合作、分享、谦让等良好社会品质,这些好的习惯有助于幼儿快速适应小学生活。
2023年幼小衔接专题讲座感悟心得范文(通用6篇)
![2023年幼小衔接专题讲座感悟心得范文(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306b3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0.png)
2023年幼小衔接专题讲座感悟心得范文(通用6篇)幼小衔接专题讲座感悟心得1在本周六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了儿子幼儿园大班级部家长会暨幼小衔接会议。
这次会议别有意义,会毕,感想颇多。
未雨绸缪,打有准备之战。
如果不是这次家长会,我还感觉儿子离上小学的日子还远,会毕,屈指一算,时间很短。
感谢幼儿园、感谢高新区实验小学有心的计划,给我们家长做了很好的提示。
幼儿园和小学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孩子们究竟会不会适应未来的生活,是我们家长们行动的时刻了。
从心理疏导、习惯培养、知识与物质储备,都应该着手努力了,为的是让孩子能很好地过度好幼小衔接这一段日子。
王校长以过来人身份向我们讲述了儿子在幼儿园、小学的种种心得,让我受益匪浅。
从现在开始,也和家人一起制定种种计划,陪伴儿子,和他一起成长,希望顺利完成过渡。
播种习惯,培育美好未来。
萨克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幼儿园可以说还是处于保育阶段,而到了小学就是真正的独立生活了。
王校说,幼小衔接中,知识储备、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养成以及心理准备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小学阶段游刃有余,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可的。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受之以欲。
只要在家长和学校之间达成共识,家校共育,相信点燃了孩子们求知的星星之火,一定会助推他们学习的燎燃之势。
推波助澜,让孩子向往明天。
大班本学年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我们家长应该多与老师沟通。
家长主动与老师沟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与此同时还要更多地支持老师的工作。
大班的教学任务相对更重,要求更严,家长的理解是对老师的最大支持。
家长应该借助一些班级活动,多创造机会让小朋友们玩得更开心,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懂得如何交往,为他们迎接新的学期做好铺垫,让他们乐观地面对生活,迎接美好的未来。
幼小衔接专题讲座感悟心得2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395907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5.png)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在最近的一场关于幼小衔接的讲座中,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深刻的理解。
作为一名家长,我对孩子的教育一直充满了关心和焦虑,特别是面临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一重要的过渡阶段,我更是感到责任重大。
这次讲座为我解开了一些困惑,也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专家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这个阶段是孩子从以游戏为主导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导的小学生活的关键阶段。
这个阶段的过渡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更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这个阶段的过渡。
我深感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长的角色十分重要。
我们需要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解决可能出现的困惑和焦虑。
我们还要与孩子的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我也意识到了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只依赖学校的教导,还需要在家庭教育中为孩子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更有助于他们未来的成长。
讲座还提到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策略,如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如何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这些方法和策略都是我们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可以立即应用的,我深感讲座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这次幼小衔接讲座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了解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还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策略。
我会将这次的学习心得应用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过渡阶段。
我也会将这次的学习心得分享给其他的家长,让更多的人受益。
我深感教育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付出和不断的学习。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我会继续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1)我参加了一场关于幼小衔接的讲座,旨在了解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园儿童过渡到小学生活。
讲座内容丰富,涵盖了心理、生理、教育和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c0c2c3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8.png)
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幼小衔接讲座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听完讲座,我的心里像是洒满了阳光,感觉对孩子们的成长又多了一份理解。
讲座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让我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渡,而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首先,讲座一开始,老师提到了心理准备。
小朋友们从幼儿园到小学,环境变了,角色也变了。
真是如同蝴蝶破茧,蜕变的过程总是伴随着挑战。
老师特别强调,家长的支持是孩子适应新环境的关键。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花朵,有的需要阳光,有的需要雨露。
我们要学会观察,倾听他们的声音,给予他们温暖的怀抱和无限的爱。
这样,孩子们才能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勇敢地展翅高飞。
接着,讲座谈到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习惯决定了人生的轨迹。
小学的学习,与幼儿园的“玩”相比,更注重系统性和规律性。
老师说,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的有效方法。
比如,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孩子们就像小海绵,吸收着周围的一切。
我们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慢慢建立起自信心,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老师还特别提到了社交能力的提升。
小学的生活,不仅仅是学习,更是人际关系的构建。
孩子们要学会与同伴相处,分享快乐与烦恼。
这就像是种子,在阳光下成长,最终开出绚丽的花朵。
家长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活动,促进孩子之间的互动,比如小组游戏或者亲子活动。
这样,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会沟通与合作。
老师还提到,遇到困难时,家长的引导非常重要。
孩子在适应新环境时,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
我们不能简单地给他们解决问题,而是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尝试,去克服。
这就像那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地方。
在整个讲座中,老师用许多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观点。
听到这些故事时,我的内心也被深深触动。
有些孩子在适应过程中,甚至感到孤单和无助。
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做他们最坚实的后盾,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与支持。
幼小教育衔接”讲座体会
![幼小教育衔接”讲座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c2f414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1.png)
幼小教育衔接”讲座体会幼小教育衔接讲座体会我参加了一场关于幼小教育衔接的讲座。
讲座内容非常丰富,我对幼小教育衔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讲座的一些体会和总结。
1.幼小教育的重要性在讲座中,演讲者非常强调幼小教育的重要性。
他指出,幼小教育衔接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幼小教育衔接能够帮助儿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提高研究能力和社交能力。
2.幼小教育衔接的挑战讲座中提到了幼小教育衔接面临的一些挑战。
其中,课程衔接、教学方法转变和心理适应等是比较常见的问题。
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学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
同时,儿童在幼儿园时的生活和研究环境与小学有较大差异,他们需要在心理上做好适应和转变。
3.促进幼小教育衔接的策略讲座还介绍了一些促进幼小教育衔接的策略。
其中包括家长、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儿童的研究和生活,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
教师应该了解幼小教育衔接的重要性,掌握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衔接环境,组织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促进幼小教育衔接的顺利进行。
4.我的体会通过参加这次讲座,我对幼小教育衔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意识到幼小教育衔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家长、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
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将努力研究和实践幼小教育衔接的策略,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加这次讲座是我非常有收获的一次经历,我会将所学所思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幼小教育衔接做出积极的贡献。
5.总结讲座帮助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幼小教育衔接的重要性、挑战和策略。
我相信,通过家长、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改善幼小教育衔接的质量,为孩子们的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幼小衔接讲座学习心得
![幼小衔接讲座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33ad7d4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a.png)
幼小衔接讲座学习心得在参加了幼小衔接讲座后,我受益匪浅。
通过讲座,我了解到幼小衔接是指将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与小学阶段的教育有机衔接起来,确保幼儿们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
在这次讲座中,专家讲解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介绍了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并给予了家长和教师们一些建议。
通过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有关幼小衔接的知识和方法,对于今后我自己的教学和家庭教育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了解到幼小衔接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孩子们平稳、顺利地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在学习上不至于出现太大的落差。
同时,幼小衔接也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发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通过幼小衔接,可以保持这些习惯的延续和发展,为孩子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讲座中,专家还介绍了一些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专家指出,孩子在小学阶段需要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老师的角色将逐渐转变为指导者。
因此,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孩子们逐渐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材料的选择等。
这样,孩子们在进入小学后就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任务,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此外,专家还给予了家长和教师们一些幼小衔接的建议。
首先,家长们要与幼儿园和小学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
家长可以定期与幼儿园的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家长也要和小学的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孩子的顺利过渡做好准备。
其次,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习场所,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最后,教师们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通过学习,我对幼小衔接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且也得到了一些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可以应用的方法和策略。
“幼教小学衔接”讲座体会
![“幼教小学衔接”讲座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bcd913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f.png)
“幼教小学衔接”讲座体会幼教小学衔接讲座体会在参加“幼教小学衔接”讲座后,我对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于这次讲座的体会和观点。
衔接的重要性幼教小学衔接是确保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衔接可以减少学生适应新环境的困难,提高研究效果,培养积极向上的研究态度。
这对于孩子在学校取得成功和乐观面对研究的挑战都非常关键。
目标与策略正确的衔接策略可以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研究。
以下是我认为重要的目标和策略:1. 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幼教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密切合作非常重要。
他们应该定期交流并分享学生的特点、研究进展和需求,以便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
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幼教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密切合作非常重要。
他们应该定期交流并分享学生的特点、学习进展和需求,以便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2. 逐步过渡:幼儿园应该逐步引入小学的研究内容和要求,以便孩子们能够逐渐适应。
例如,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引入字母、数字和简单的阅读写作。
逐步过渡:幼儿园应该逐步引入小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以便孩子们能够逐渐适应。
例如,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引入字母、数字和简单的阅读写作。
3. 培养独立能力:幼教阶段应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能力,例如穿脱衣服、整理书包等。
这样,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就能更好地自理,并更容易适应学校生活。
培养独立能力:幼教阶段应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能力,例如穿脱衣服、整理书包等。
这样,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就能更好地自理,并更容易适应学校生活。
4. 提供情感支持:过渡期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焦虑的时期。
幼教老师和小学老师应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研究心态。
提供情感支持:过渡期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焦虑的时期。
幼教老师和小学老师应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学习心态。
5. 家校合作:家长在幼教小学衔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积极参与孩子的研究和适应过程,与学校保持紧密联系,并及时沟通任何关注点。
“幼儿小学衔接”讲座体会
![“幼儿小学衔接”讲座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a07f8e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f.png)
“幼儿小学衔接”讲座体会
幼儿小学衔接讲座体会
在幼儿小学衔接讲座上,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幼儿园和小学过渡
的重要信息。
以下是我对此的一些体会和总结:
1. 重视幼儿园阶段的教育
在讲座中,我们强调了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关键作用。
幼儿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2. 沟通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沟通合作至关重要。
家长、教师和学校之
间应该保持紧密的联系,分享孩子在幼儿园的研究情况和成长发展,以便小学老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个孩子的需求和背景。
3. 过渡计划的制定
为了确保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我们应该制定详细的过渡计划。
这包括了解小学的研究内容和教学方法,了解小学的规章制度,以
及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和研究的准备工作。
4. 鼓励家庭参与
家庭的积极参与对于幼儿小学衔接非常重要。
家长应积极参与
孩子的研究活动,并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小学的
研究进展和困难。
5. 建立良好的过渡环境
为了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过渡
环境。
这包括与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合作,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和
支持,以及安排过渡期间的访问和活动,让孩子逐渐适应新的研究
环境。
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入了解了幼儿小学衔接的重要性和关键要素。
我相信,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和合作,我们可以为孩子们顺利
过渡到小学阶段提供支持和帮助。
以上是我对幼儿小学衔接讲座的体会和总结,请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参考和实施。
幼儿教学衔接讲座感想
![幼儿教学衔接讲座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ef2bb16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7.png)
幼儿教学衔接讲座感想
近期参加了一场关于幼儿教学衔接的讲座,我对此深有感触。
下面是我对讲座内容的感想。
讲座中提到了幼儿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即如何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建立良好的教学过渡。
我认为这对于幼儿的研究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教学衔接能够让幼儿在转入小学后更好地适应研究环境和研究内容,避免教学断层和过渡失落的问题。
在讲座中,讲师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教学衔接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和游戏的形式让幼儿逐步接触小学的研究内容,提前培养他们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小学的教师进行合作,共同制定过渡计划和教学目标,确保幼儿的研究连贯性和顺利过渡。
我个人觉得这些教学衔接策略非常实用。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为幼儿的研究过渡提供有效的支持。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学衔接,幼儿才能够在研究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总之,通过这次讲座,我对幼儿教学衔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将积极应用所学的教学衔接策略,为幼儿的学习过渡做好准备工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聆听幼小衔接讲座的感想
![聆听幼小衔接讲座的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9219af5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b.png)
聆听幼小衔接讲座的感想
《聆听幼小衔接讲座的感想》
哇塞!前几天我去听了一场幼小衔接的讲座,这可真是让我感受超级多!
讲座一开始,我就看到好多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坐在一起,那场面,就像是一群小蜜蜂聚在花丛边,热闹极了!
讲台上的老师,就像我们幼儿园里讲故事的老师一样亲切。
她讲的东西可有趣啦!她说上小学可不像在幼儿园,每天只是玩玩游戏、睡睡午觉。
她问我们:“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学的作业会像天上的星星那么多吗?”我心里想,那得多可怕呀!
老师还说,小学的课堂时间会更长,这就好像我们从短跑一下子变成了长跑。
我忍不住在心里嘀咕:“那我能坚持下来吗?”
我旁边的小朋友还悄悄跟我说:“哎呀,我有点害怕呢!”我拍拍他的肩膀说:“别怕别怕,我们一起努力!”
老师又讲到,上小学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安排时间。
这就好像我们要当自己的小管家啦!我就想,那我能把我的时间和书包都管理好吗?
还有啊,小学会有更多的考试和评比。
这难道不是像一场又一场的挑战吗?不过,我又转念一想,挑战来了,我勇敢面对,说不定还能成为小英雄呢!
听着听着,我发现爸爸妈妈们也听得特别认真,他们肯定也在为我们担心,也在想怎么帮助我们吧。
讲座结束的时候,我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有点紧张,但是我也有点期待上小学。
”妈妈笑着说:“宝贝,只要你努力,小学会很有趣的。
”
我觉得吧,幼小衔接虽然有点让人心里七上八下的,但是这也是一个长大的好机会呀!就像小毛毛虫要变成美丽的蝴蝶,总得经历一些挑战和变化。
我相信,只要我勇敢地向前走,一定能在小学里开开心心地学习和玩耍!。
学习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
![学习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1d8e5d5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9.png)
学习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学习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范文(通用8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范文(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幼小衔接的讲座心得1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对幼儿和小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小不衔接造成了幼儿入学后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解决,不仅会严重影响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通过学习这次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这次讲座公益讲座,聆听各位园长的分享,结合我们幼儿园的现状,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现状和家长重视程度、配合程度,我园对原有的计划进行了一些调整。
希望我们的衔接工作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小学生在中高年级以及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顺利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厌学、辍学等问题,进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因此。
实施幼小街接工作的指导思想:(一)长期性而非突击性我们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
应当看到,让幼儿顺利地进入小学只是幼儿园教育的近期目标而已,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以儿童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对儿童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
在时间上,要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在内容上,要涉及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如识准备;在人员上,要包括幼儿园全体人员、家长及有关成人而不仅仅是大班老师。
对小学来讲,也不能仅仅把衔接工作看成是幼儿园的事情,而应当遵循紧质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形式、方法等。
总之,双方都应该立足于儿童的终身发吸势动小街接工作,为儿童适应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整体性而非单项性幼小衔接工作应该是体、智、德、美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全面发展中顺利过渡、面决不能搞单项突破上或后面发展(三)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我们要引导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一日流程,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小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小衔接讲座感想
幼小衔接讲座感想
在参加过幼小衔接讲座之后,感觉受益匪浅。
从小班到现在的大班,眨眼间,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三年多了,明年9月份即将进入小学。
渐渐地我们也开始关注孩子上小学的事情,如上哪间小学、其他父母是如何选择的、择校与否、学校之间的区别在哪里等等。
这个讲座给我们上了一节比较深刻的课,做讲座的老师以她很多亲身的经历和例子,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平常却不一定为我们所知道的做法和道理。
例如学前物品的准备。
记得我们以前上小学的时候,是一件多么兴奋的事情(那时我没上过幼儿园,正式上小学一年级前,只上了一年的学前班),新文具,新书包,新衣服,新课本……什么都是新的,跟过年似的。
一点没有象现在的专家学者分析的这个不适应那个不适应,这个断层那个断层(昨天我在网上看到德国有个叫哈克的教授专门阐述了幼小衔接的六个断层)。
现在孩子宝贵了,父母的“呵护”有加,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点的苦、受一点点的委屈,什么都给最好的,这反倒成了“祸害”。
例如挑文具,老师提醒我们,一定不能挑那些太花俏的笔、笔盒和书包,书包要挑贴背的,笔盒要挑塑料的,没印那么花俏的,铅笔要挑六角型的,也不能太花俏的。
这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防止太花俏的东西转移他上课和做功课的注意力。
我记得,我们以前上小学挑文具,铅笔也就那么几种,也根本不会印到花里胡俏的,笔盒也是很简单的那种铁皮盒,书包就更加简单了,根本没有什么很花俏的图案。
老师提到了一种叫“握笔器”的东西,我是第一次听到。
老师解释说,那是教会小孩子学会正确的握笔方法的工具。
我对此有点不理解。
我记得,我们以前小学的时候,老师都是很认真地教我们怎么样握笔,怎么样写字的,手把手地教,直到
教会我们。
现在倒好了,直接买个握笔器就行了。
这到底是科技进步了,还是人类落后了?
行为规范和良好的习惯,这一点,对于幼小衔接来说比较重要。
幼儿园可以说还是处于保育阶段,而到了小学就是真正的独立生活了。
在幼儿园尿了裤子有老师帮忙换,吃饭不认真有老师纠正,午睡不好有老师监督,这些到了小学之后,就全都靠自己了。
所以,现在幼儿园的老师已经开始教育孩子要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每天晚上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拿出来放在床头或者凳子上,这都是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
有一位当小学老师的家长也说,她教一年级的时候,看到很多小朋友找书本或者练习本都找好半天,这样肯定会耽误学习。
老师以她自己的经验教会我们不要做“陪读”的家长(就是每天晚上盯着孩子完成作业)。
她自己的方法是,吃完饭后到9点前是做作业的时间,她买了个小闹钟放在桌子上,9点钟闹钟一响就停止做作业。
如果不能完成就等着第二天挨老师的批评了。
每天的作业要家长签名,她说她是闭着眼睛签的,意思是她不检查作业的错对。
她跟孩子讲,做作业以及作业做得对与否,是自己的事情,不能依赖家长。
不过她每隔两个星期就会翻看一次孩子的作业,看看做错的地方是粗心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再帮孩子分析。
这样,家长不仅从“陪读”的角色解放出来,而且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和独立能力。
这的确是一个好的方法。
培养孩子的理财思维,这也是我感到很深刻的一个方面。
老师说,她带孩子去买玩具或者文具,都事先跟孩子说好总的费用,如果超出预算则家长不支付或者由孩子自己支付。
她举了个例子,有一次去买文具,孩子看到两个很花巧的硬皮抄爱不释手,硬是要买下来,家长不同意,孩子说没带钱让妈妈先支
付,回去后用过年的利是钱还给妈妈。
在孩子还钱的时候嘴里就嘟嘟说太贵了以后都不买了。
结果从此以后,她都学会了在预算内买东西,包括每年学校组织出去春游秋游,都会在预算内合理地安排费用。
这种习惯的养成,可以说对她以后的生活会有好的改变的。
这一方面,我们在教育孩子上,是很欠缺的。
这一招,以后应该学一下。
大四班李令瑜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