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发霉条件的实验记录 (1)
面包如何发霉实验报告
面包如何发霉实验报告观察面包在不同条件下发霉的过程,了解发霉的原因和发霉防治措施。
实验材料1. 新鲜面包N个2. 黑暗湿润环境(例如保鲜盒)实验步骤1. 将新鲜面包分成N份,标注编号。
2. 将每一份面包放入黑暗湿润的环境中,保持相同条件下的紧密观察。
实验内容实验一:控制组将一份新鲜面包放在常温下观察。
实验二:湿润环境组将一份新鲜面包放在黑暗、湿润的环境中观察。
实验三:高温环境组将一份新鲜面包放在高温环境中观察。
实验四:低温环境组将一份新鲜面包放在低温环境中观察。
实验五:高温+湿润环境组将一份新鲜面包放在高温、湿润的环境中观察。
实验六:低温+湿润环境组将一份新鲜面包放在低温、湿润的环境中观察。
实验结果实验一:控制组新鲜面包在常温下保持较长时间的新鲜状态,没有发霉现象。
实验二:湿润环境组新鲜面包在黑暗湿润的环境中很快开始发霉,霉菌生长迅速。
实验三:高温环境组新鲜面包在高温环境中有发霉现象,但较湿润环境下的发霉速度稍慢。
实验四:低温环境组新鲜面包在低温环境中较不容易发霉,但较潮湿环境下的发霉速度稍快。
实验五:高温+湿润环境组新鲜面包在高温和湿润环境下迅速出现大面积霉斑,发霉速度最快。
实验六:低温+湿润环境组新鲜面包在低温和湿润环境下较长时间内仍保持较好的新鲜状态。
结论1. 湿润环境是面包发霉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分为霉菌提供了生长所需的温床,因此在潮湿条件下,面包容易发霉。
2. 高温环境会加速霉菌繁殖,使面包更容易发霉。
3. 低温环境可以延缓面包的发霉速度,但在湿润环境下,霉菌仍可能生长。
4. 高温和湿润的环境导致发霉速度最快,这也是我们平常保存面包时应避免的环境。
5. 保持面包处于干燥、通风、低温的条件下有助于防止面包发霉。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避免其他细菌污染。
2. 食品保存时要选择适当的环境,避免存放在湿润高温的地方。
3. 定期检查面包状态,及时清理已出现霉斑的面包,并及时对环境进行整理和维护,以避免霉菌扩散。
四年级下册科学面包发霉了教科版 (15)
安全提示
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 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 能食用的。
推测:哪块面包 上的霉菌长得快
霉菌生长包、塑料袋。
方法
两块相同的面包, 一个面包滴水,
另一个面包不滴水,同时用塑料 袋分别包起来,放在另同一个地 方。
推测:哪块面包 上的霉菌长得快
霉菌生长快慢的实验设计方案
研究对象 器材
霉菌生长快慢与光线有关 两块面包、塑料袋。
发 霉 的 草 莓
发 霉 的 葡 萄
发 霉 的 玉 米
发 霉 的 桔 子
霉菌的生长需要( 营养 )。
显微镜下观察
霉菌生长快慢的实验设计方案
研究对象 器材
霉菌生长快慢与温度有关 两块面包、塑料袋、冰箱。
方法
两块相同的面包,都滴同样多的 水, 同时用塑料袋分别包起来。
一个放在室外温度较高的地方, 另一个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方法
两块相同的面包,同时用塑料袋 分别包起来,一个放在室外,另 一个放在室内。
推测:哪块面包 上的霉菌长得快
温馨提示
★能每天坚持认真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并 参考记录表四及时记录。能够通过实验记 录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不同小组的实验 变化过程。
★★ 能够分析记录的内容,并转化成为对实 验结果的描述。
面包发霉了
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
观察发霉的面包
温馨提示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发霉的 面包。 (2)下课后,要用肥皂洗手。 (3)、使用扇闻得方式闻气味, 并尽量少闻。 (4)、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5)、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 镜观察面包上的霉菌,把观察到的 现象及时记录在记录表一中。
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上面生长了一 种生物—— 霉菌。
观察面包发霉的日记怎么写
观察面包发霉的日记怎么写观察面包发霉的日记Day 1:今天,我开始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观察面包发霉的过程。
我选择了一块新鲜的白面包作为实验对象,以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发霉的原因和过程。
首先,我仔细观察了这块面包的外观。
它呈现出金黄色的外皮,看起来非常诱人。
但是,我也注意到表面有些许的细小裂纹,这可能是面包开始脆化的迹象。
接下来,我把面包放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以确保它不会受到外界空气的影响。
我将容器放置在室温下,这样这个实验就可以开始了。
Day 2:第二天,我再次观察了面包的外观。
令我惊讶的是,面包的外皮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白色的斑点。
这些斑点看起来像是霉菌的迹象。
我更仔细地检查了面包的裂缝处,发现里面也有一些细小的白点。
通过一些研究,我了解到,面包发霉的主要原因是霉菌。
霉菌存在于空气中,并且需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来繁殖。
而面包是霉菌生长的理想场所,因为它含有丰富的淀粉和碳水化合物,这是霉菌所喜欢的食物。
Day 4:到了第四天,面包的发霉状况明显加重了。
整个面包开始变得湿润,而且那些白色的斑点也变得更大了。
触摸面包,可以感受到一些湿润的粘性感。
我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了面包上的白色斑点。
这些斑点中的一些看起来像是细小的线状结构,这就是霉菌的真菌丝。
每个真菌丝上都分布着无数的孢子,这些孢子会随着空气流动而传播。
Day 7:到了第七天,面包完全被霉菌所侵蚀了。
外皮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层绿色,上面覆盖着像绒毛一样的白色物质。
整个面包散发出一股难闻的霉味,这是由霉菌产生的气味。
通过这个实验,我发现了面包发霉的原因与过程。
虽然霉菌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环境中,但湿度和温度是它们生长繁殖的关键因素。
面包中的淀粉和碳水化合物为霉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使其生长更加迅速。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食物发霉,我们应该将面包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要定期检查面包的外观,一旦出现发霉的迹象,就应该立即处理。
由于霉菌有害健康,食用发霉的面包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等问题。
面包发霉条件的实验记录
面包发霉条件的实验记录〔面包发霉了〕四年级科学下册霉菌属于真菌,营养方法为异样,合适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
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器材是有机物丰富、合适霉菌生长的物质,如面包、馒头、橘皮等。
《面包发霉了》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食物单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
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变化与健康生活建立起联系。
在一般生活中,我们吃剩的食物放久以后,都会发霉。
这使我产生了疑问,预防面包发霉,究竟哪一种方法会使霉菌生长快一点。
因此,我们选了两组面包进行实验。
在观察面包发霉的过程中,为发觉一条条菌丝和一个个孢子囊而高兴,为发觉了面包发霉的条件而高兴。
第一组:实验器材:纸盘、自来水、未加防腐剂烘干的面包、可密封的塑料袋步骤:1.把两片大小、厚度完全相等的面包分别放到两个干净的纸盘中。
让第一块面包保持枯燥,在第二块面包用滴管用滴管滴10滴水。
由于有些买来的面包本身就是较湿的,所以为了保持枯燥,得先烘干。
2.用镊子取一些霉菌放在面包上。
3.分别把两片面包放进密封袋中,挤压袋子,赶出空气,把袋子封口。
4.把一个放进冰箱里,把另一个放进到房间里。
5.每天观察两片面包,观察霉菌是否出现及霉菌的变化,并且如实记录。
观察时不翻开袋子。
实验结束后把记录的情况交给老师。
第二组:实验器材:纸盘、自来水、未加防腐剂烘干的面包、可密封的塑料袋。
步骤:1.把两片大小、厚度完全相等的面包分别放到两个干净的纸盘中。
2.在面包上各滴上10滴水。
3.用镊子取一些霉菌放在面包上。
4.分别把两片面包放进密封袋中,挤压袋子,赶出空气,把袋子封口。
5.每天把密封袋取出,观察霉菌是否出现,同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这样延续五天。
每次观察前估量霉菌在面包上出现的部位。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霉菌生长需要营养,因为霉菌都是生长在面包上,袋子上的霉菌很少。
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
建议让学生做更多的比照,可能大局部学生猜想水分越多,霉菌生长越快。
其实并不是水分越多霉菌生长越快,食物如果完全浸泡在水中,就会抑制霉菌的生长。
面包霉变对比实验
面包发霉实验记录
实验材料:准备四块面包,四只保鲜袋。
第一组:先拿出两片面包,然后让一片面包保持干燥,另一片面包上滴上10滴水,接着把两片面包分别放入两个塑料袋里,再扎紧口放在桌上。
已滴10滴水的面包干燥的面包
第二组:在第三片面包和第四片面包上各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口。
然后,把第三片面包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第四片面包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
观察
面包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
第一天无明显霉点第三天面包出现个别霉点
第四天面包出现数量较多的霉点第五天面包霉点数量继续增多
第七天面包出现大面积霉斑
面包发霉实验现象记录表班级()姓名()学号(号)。
黑面包实验现象及结论
黑面包实验现象及结论哎呀,今天咱们聊聊那个黑面包实验。
这个实验真的是让人惊奇得不行,咋说呢,它就像是个魔术,没见过的朋友肯定会眼睛瞪得溜圆。
想想吧,一片黑乎乎的面包,里面居然藏着不少科学道理,真是让人好奇得很。
话说,这个实验是怎么来的呢?最开始是为了观察霉菌的生长。
就是那种我们平时见到的,发了霉的食物,白色的、绿色的,看上去就像是上面撒了一层“糖霜”,没错,就是那么美丽却又让人打寒战。
咱们把这个黑面包放在不同的环境中,看看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
哇,结果真是五花八门。
要是把面包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那可就不得了了,简直就像给霉菌开了派对。
短短几天,面包表面就会长出一层层毛茸茸的霉菌,白的、黑的、绿的,简直像是面包穿上了“霉衣”,让人看得直打冷颤。
想象一下,一块面包长得像一只可怕的小怪兽,真是让人心里有点发毛。
而如果把它放在干燥的地方呢?哎,那结果又是另一番景象。
面包慢慢干掉,变得坚硬得像石头。
要是你吃了,牙齿可就要遭殃了,咯吱咯吱的声音,简直就像是咬着一块坚硬的橡皮糖。
没有霉菌的滋扰,虽然外表看着没那么“诱人”,可是总比发霉强啊。
就像我们生活中,遇到一些烦心事,干脆不去想,反而心情会好一些,对吧?实验中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把面包放在冰箱里。
嘿嘿,冰箱的冷气真的是给霉菌当头一棒,面包在里面老老实实待着,不容易发霉。
可是,要说面包会一直保持新鲜,那就大错特错了。
冰箱里时间久了,面包表面也会变得干干的,吃起来口感差得厉害。
这个就好比是咱们的生活,有时候为了保持表面的光鲜,反而失去了内心的滋润。
黑面包实验的结论还不仅仅是霉菌的故事。
它告诉咱们,环境对事物的影响有多大。
这就像是人,有时候外在条件不太好,但只要心态好,照样可以活得精彩。
霉菌的生长受环境的影响,面包的命运也取决于它所处的地方。
想想啊,咱们每个人的生活就像面包,得好好选择自己的“环境”。
好的朋友、积极的心态,这些都能让咱们的人生少些霉菌,多点阳光。
《面包发霉了作业设计方案》
《面包发霉了》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食物发霉的情况,其中面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发霉的面包不仅影响食用安全,还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因此,了解面包为何会发霉以及如何有效避免面包发霉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作业目标:1. 了解面包发霉的原因;2. 学会有效防止面包发霉的方法;3. 增强学生的实际生活应用能力。
三、作业内容:1. 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相关科普文章、实验报告等,了解面包发霉的原因和过程。
2. 实验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观察不同条件底下包的发霉情况,比如高温高湿、低温低湿等条件下的比照实验。
3. 调查问卷:设计问卷,了解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对面包保存的习惯和认识,分析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4. 制作宣传海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宣传海报,呼吁大家注意面包的保存方式,预防面包发霉。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在家中进行面包保存实践操作,记录下实验结果并总结经验。
四、作业要求:1. 完成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整理;2. 参与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3. 完成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4. 制作宣传海报,展示团队合作能力;5. 完成实践操作,并撰写实践报告。
五、作业评判:1. 阅读材处理解和整理能力;2. 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3. 数据分析和诠释能力;4.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实践操作和实践报告撰写能力。
六、作业总结: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深入了解面包发霉的原因和防止方法,提高对食物安全的认识,培养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更加重视食物安全,健康饮食。
探究食物发霉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食物发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不仅影响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探究食物发霉的原因以及影响发霉程度的因素,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食物的发霉情况,分析食物发霉的原理和预防措施。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食物发霉的原因和过程。
2. 探究温度、湿度、食物水分含量等因素对食物发霉程度的影响。
3. 寻找有效预防食物发霉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面包、馒头、水果、蔬菜等易发霉的食物。
2. 实验工具:温度计、湿度计、微波炉、冰箱、保鲜膜、塑料袋等。
四、实验方法1. 温度对食物发霉的影响实验- 实验分组:将相同大小的面包分为三组,分别放置在常温(25℃)、低温(4℃)和高温(35℃)环境中。
- 观察记录:每隔一天观察并记录面包的发霉程度。
- 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温度下面包的发霉速度和程度。
2. 湿度对食物发霉的影响实验- 实验分组:将相同大小的面包分为三组,分别放置在干燥、潮湿和非常潮湿的环境中。
- 观察记录:每隔一天观察并记录面包的发霉程度。
- 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湿度下面包的发霉速度和程度。
3. 食物水分含量对发霉的影响实验- 实验分组:将相同大小的面包分为三组,分别进行微波炉烤干、正常放置和保持湿润处理。
- 观察记录:每隔一天观察并记录面包的发霉程度。
- 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水分含量下面包的发霉速度和程度。
4. 对比实验- 实验分组:将相同大小的面包分为两组,一组放置在常温潮湿环境中,另一组放置在常温干燥环境中。
- 观察记录:每隔一天观察并记录面包的发霉程度。
- 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面包的发霉速度和程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对食物发霉的影响- 结果:高温条件下面包发霉速度最快,其次是常温,低温条件下面包发霉速度最慢。
- 分析:温度是影响食物发霉的重要因素,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加速食物发霉。
2. 湿度对食物发霉的影响- 结果:潮湿环境中面包发霉速度最快,其次是干燥,非常潮湿条件下面包发霉速度较慢。
物品发霉的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物品发霉实验实验日期:2021年11月1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了解霉菌的生长条件及繁殖过程;2. 探讨不同环境条件下霉菌的生长速度;3. 研究如何防止物品发霉。
二、实验材料1. 实验物品:面包、水果、书籍、衣物等;2. 实验工具:恒温培养箱、显微镜、培养皿、镊子、酒精灯、无菌操作台等;3. 实验试剂:葡萄糖、酵母粉、琼脂、蒸馏水等。
三、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物品:将面包、水果、书籍、衣物等物品分别切成小块,用无菌水清洗后晾干;2. 制备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配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培养基;3. 分组实验:将实验物品分别放置在各个培养皿中,加入适量培养基,分别设置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4.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实验物品的生长情况,记录霉菌生长的速度、形态等;5. 镜检:将部分实验物品进行显微镜观察,观察霉菌的形态、结构等;6.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1. 面包发霉实验结果:明显发霉现象;- 实验组2(温度15℃,湿度80%,光照8小时):霉菌生长速度慢,3天后出现轻微发霉现象;- 实验组3(温度25℃,湿度50%,光照8小时):霉菌生长速度较慢,4天后出现轻微发霉现象;- 实验组4(温度15℃,湿度50%,光照8小时):霉菌生长速度极慢,5天后无发霉现象。
2. 水果发霉实验结果:- 实验组1(温度25℃,湿度80%,光照8小时):霉菌生长速度快,2天后出现明显发霉现象;- 实验组2(温度15℃,湿度80%,光照8小时):霉菌生长速度慢,3天后出现轻微发霉现象;- 实验组3(温度25℃,湿度50%,光照8小时):霉菌生长速度较慢,4天后出现轻微发霉现象;- 实验组4(温度15℃,湿度50%,光照8小时):霉菌生长速度极慢,5天后无发霉现象。
3. 书籍发霉实验结果:- 实验组1(温度25℃,湿度80%,光照8小时):霉菌生长速度快,2天后出现明显发霉现象;- 实验组2(温度15℃,湿度80%,光照8小时):霉菌生长速度慢,3天后出现轻微发霉现象;- 实验组3(温度25℃,湿度50%,光照8小时):霉菌生长速度较慢,4天后出现轻微发霉现象;- 实验组4(温度15℃,湿度50%,光照8小时):霉菌生长速度极慢,5天后无发霉现象。
食物发霉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食物发霉的原因和过程。
2. 探究不同环境条件下食物发霉的速度和程度。
3. 学习食物保存的方法,提高食物的保存期限。
二、实验材料1. 实验组:- 面包:2片- 花生:50克- 水果:1个(如苹果、香蕉等)2. 对照组:- 面包:2片- 花生:50克- 水果:1个(如苹果、香蕉等)3. 实验工具:- 玻璃容器:5个- 封口膜- 计时器- 电子秤- 摄像头三、实验方法1.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食物分别放入5个玻璃容器中,每个容器放入一种食物。
2.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食物分别封口,确保容器密封。
3. 将实验组分为5组,分别放置在以下环境条件下:- 组1:常温(25℃)- 组2:低温(5℃)- 组3:高温(35℃)- 组4:潮湿环境(湿度80%)- 组5:干燥环境(湿度40%)4. 对照组放置在常温环境下。
5. 每天观察并记录食物发霉情况,包括发霉面积、颜色、气味等。
6. 实验持续时间为10天。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组食物发霉情况:- 组1:面包在3天内出现明显发霉,花生在5天内出现发霉,水果在6天内出现发霉。
- 组2:面包在5天内出现明显发霉,花生在7天内出现发霉,水果在8天内出现发霉。
- 组3:面包在2天内出现明显发霉,花生在3天内出现发霉,水果在4天内出现发霉。
- 组4:面包在4天内出现明显发霉,花生在5天内出现发霉,水果在6天内出现发霉。
- 组5:面包在7天内出现明显发霉,花生在9天内出现发霉,水果在10天内出现发霉。
2. 对照组食物发霉情况:- 面包在10天内未出现明显发霉,花生在10天内未出现明显发霉,水果在10天内未出现明显发霉。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食物发霉的速度和程度与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高温、潮湿环境有利于食物发霉,而低温、干燥环境则有利于食物保存。
2. 面包、花生、水果等食物在高温、潮湿环境下更容易发霉,且发霉速度较快。
3. 对照组在常温环境下食物保存效果较好,未出现明显发霉现象。
小学食物发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食物发霉的原因和过程。
2. 学习观察和记录食物发霉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1. 食物样品:面包、苹果、馒头等。
2. 玻璃瓶、保鲜膜、标签纸。
3. 纸巾、剪刀、尺子、记录本。
三、实验步骤1. 准备食物样品:将面包、苹果、馒头等食物样品分别切成长条状或小块状,并贴上标签纸。
2.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食物样品进行实验。
3. 实验操作:a. 将切好的食物样品分别放入玻璃瓶中,每瓶放入一种食物样品。
b. 在每个玻璃瓶的瓶口覆盖一层保鲜膜,用纸巾堵住瓶口,防止空气进入。
c. 将玻璃瓶放置在通风、阴凉处,观察食物样品的变化。
4. 观察记录:a. 每天观察一次食物样品的变化,记录下食物样品的颜色、质地、气味等变化。
b. 观察食物样品是否出现霉斑、霉丝、霉团等现象。
5. 数据分析:a. 根据观察记录,分析不同食物样品发霉的速度和程度。
b. 比较不同食物样品在相同条件下的发霉情况。
6. 实验总结:a. 汇总实验数据,分析食物发霉的原因和过程。
b. 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实验结果1. 面包:在实验过程中,面包在第三天开始出现霉斑,第五天霉斑逐渐扩大,第七天面包表面出现大量霉丝。
2. 苹果:在实验过程中,苹果在第四天开始出现霉斑,第六天霉斑逐渐扩大,第八天苹果表面出现大量霉团。
3. 馒头:在实验过程中,馒头在第五天开始出现霉斑,第八天霉斑逐渐扩大,第十天馒头表面出现大量霉丝。
五、实验分析1. 食物发霉的原因:食物在储存过程中,由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导致食物发生变质,产生霉斑、霉丝、霉团等现象。
2. 食物发霉的过程:食物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微生物开始繁殖,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产生有毒物质,导致食物变质。
3.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a. 食物样品在实验过程中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解决方法:将实验器材放置在通风、阴凉处,减少外界环境对实验的影响。
科学面包发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面包发霉的原因及过程。
2. 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面包发霉的影响。
3. 掌握防止面包发霉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1. 新鲜面包(2片)2. 烤箱3. 温湿度计4. 玻璃瓶5. 食盐6. 洗洁精7. 滤纸8. 纱布9. 酱油10. 菌落计数器三、实验方法1. 将两片新鲜面包分别命名为A、B,A片作为对照组,B片作为实验组。
2. 将A片放入烤箱,设定温度为50℃,烘烤时间为30分钟,使其表面干燥。
3. 将B片放在室温下,不进行任何处理。
4. 分别在A、B片上涂抹少量酱油,模拟人类食用过程中可能残留的食物残渣。
5. 将A、B片放入玻璃瓶中,密封。
6. 分别将A、B片置于不同环境条件下,观察发霉情况。
(1)环境条件1:温度为25℃,湿度为70%。
(2)环境条件2:温度为35℃,湿度为80%。
(3)环境条件3:温度为45℃,湿度为90%。
7. 每隔一定时间,观察A、B片发霉情况,并记录数据。
8. 使用菌落计数器对A、B片上的霉菌数量进行统计。
9. 对A、B片进行清洗,使用洗洁精和滤纸去除表面的霉菌。
10. 将清洗后的A、B片放在食盐溶液中浸泡,观察霉菌生长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在环境条件1下,A片在烘烤30分钟后,表面干燥,无发霉现象;B片在第5天出现少量霉菌。
(2)在环境条件2下,A片在烘烤30分钟后,表面干燥,无发霉现象;B片在第3天出现大量霉菌。
(3)在环境条件3下,A片在烘烤30分钟后,表面干燥,无发霉现象;B片在第2天出现严重发霉现象。
2. 结果分析(1)面包发霉的主要原因是霉菌的生长,而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烘烤可以使面包表面干燥,降低霉菌生长的可能性。
(3)酱油中的营养成分可以促进霉菌的生长。
(4)食盐溶液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
五、实验结论1. 面包发霉的主要原因是霉菌的生长,而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烘烤可以使面包表面干燥,降低霉菌生长的可能性。
面包发霉实验记录66
面包发霉实验记录
实验目的:观察面包在不同环境下发霉情况
实验方法及步骤:1.将三块面包分别装入保鲜袋内,标注记号并注入十滴水。
2.分别放入冰箱、餐厅、厨房不同环境。
3.存放条件保持不变,观察三块面包并记录变化过程。
实验时间:2019年6月12日至6月18日 实验记录:(见下表) 实验结论:面包在潮湿低温的环境下霉菌不易生长、变化不大;面包在潮湿常温的环境下霉菌容易生长、速度快;面包在潮湿高温情况下霉菌更容易生长、速
度更快。
第一天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第二天
开量绿色霉斑
出绿色黄色、少量蓝色霉斑
出现一片绿色霉菌第三天
绿变深一点点,面包边缘量绿色霉斑点
霉变大
面包中间的绿色霉菌变多,边缘出现一点绿色霉菌第四天
绿变深一点点,面包边缘霉斑点颜色变深
霉再次变大,面包边现霉斑
面包中间的绿色霉菌变多,边色、黄色、蓝色霉菌第五天
绿变大深一点,面包边缘的绿色霉斑点变多
霉再次变大,颜色变边缘霉斑增多
面包中间的绿色霉菌面积增大,颜色变深,黄色、蓝色霉菌变大第六天
绿变大深一点,面包边缘的绿色霉斑点变多,面包出现断裂
霉占据整片面包,绿色、黄色、蓝长毛
面包中间的绿色霉菌面积增大,颜色变深,黄色、蓝色霉菌变大,开始长毛第七天
绿变大深一点,面包边缘的绿色霉斑点变多,面包断裂
整绿色、黄色、蓝色毛面干裂
面包中间的绿色霉菌面积增大,颜色变深,蓝毛,整块面包颜色变暗干裂。
生物_发霉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食物发霉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 掌握食物发霉的预防措施。
二、实验原理食物发霉是由于微生物(如霉菌、细菌等)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生长繁殖,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产生有害物质,导致食物变质。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食物发霉的程度,分析食物发霉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馒头、面包、苹果、葡萄、茶叶、豆腐等易发霉的食物。
2. 仪器:电子天平、温度计、湿度计、冰箱、微波炉、剪刀、刀片、培养皿、无菌水、无菌棉签、酒精灯、高压灭菌锅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食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不同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
2. 处理方法:(1)实验组1:将食物放入密封袋,置于常温环境中。
(2)实验组2:将食物放入密封袋,置于冰箱中。
(3)实验组3:将食物放入密封袋,置于微波炉中加热30秒。
(4)对照组:不做处理,将食物置于常温环境中。
3. 观察记录:观察并记录食物在不同条件下发霉的程度、时间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实验组1:食物在常温环境中易发霉,发霉程度较重,时间为5-7天。
(2)实验组2:食物在冰箱中不易发霉,发霉程度较轻,时间为10-14天。
(3)实验组3:食物在微波炉中加热后不易发霉,发霉程度较轻,时间为10-14天。
(4)对照组:食物在常温环境中易发霉,发霉程度较重,时间为5-7天。
2. 结果分析:(1)温度:实验结果表明,低温环境(冰箱)能延缓食物发霉的速度,说明温度是影响食物发霉的重要因素。
(2)湿度:实验结果表明,密封环境下食物不易发霉,说明湿度是影响食物发霉的重要因素。
(3)微生物:实验结果表明,食物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易被微生物感染,导致发霉。
因此,保持食物干燥、清洁是预防食物发霉的关键。
六、实验结论1. 温度、湿度是影响食物发霉的重要因素。
2. 保持食物干燥、清洁,以及适当降低温度,能有效预防食物发霉。
3.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食物的储存条件,避免食物因发霉而变质,确保食品安全。
食物发霉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食物发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不仅影响食物的口感和品质,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探究食物发霉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食物发霉,我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环境条件下食物发霉的情况。
2. 分析食物发霉的原因。
3. 寻找预防食物发霉的有效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大米、面粉、面包、馒头、苹果、橘子、黄瓜、胡萝卜等。
2. 实验设备:恒温恒湿箱、冰箱、显微镜、天平、剪刀、尺子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材料分为四组,分别为A组、B组、C组和D组。
A组:将大米、面粉、面包、馒头等放在常温、潮湿的环境中。
B组:将大米、面粉、面包、馒头等放在常温、干燥的环境中。
C组:将大米、面粉、面包、馒头等放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
D组:将大米、面粉、面包、馒头等放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
2. 实验过程(1)观察A组:将实验材料放置在常温、潮湿的环境中,每天观察并记录食物的发霉情况。
(2)观察B组:将实验材料放置在常温、干燥的环境中,每天观察并记录食物的发霉情况。
(3)观察C组:将实验材料放置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每天观察并记录食物的发霉情况。
(4)观察D组:将实验材料放置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每天观察并记录食物的发霉情况。
3.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记录各组实验材料在放置过程中发霉的情况,包括发霉时间、发霉面积等。
(2)分析各组实验数据,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食物发霉的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组:食物在常温、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发霉时间短,发霉面积大。
B组:食物在常温、干燥的环境中较难发霉,发霉时间较长,发霉面积小。
C组:食物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发霉时间短,发霉面积大。
D组:食物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较难发霉,发霉时间较长,发霉面积小。
2. 实验分析(1)食物发霉的原因食物发霉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繁殖。
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会迅速繁殖,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导致食物变质。
写观察日记记录观察生活中的发霉和发酵现象。
写观察日记记录观察生活中的发霉和发酵现象。
发霉10月8日星期五晴在日常生活中,食物在外放久了,就会发霉。
为了观察食物发霉的过程。
今天,我匆匆地从外面买来了一个面包。
刚买回来的面包白白胖胖、松松软软的。
我闻了闻,啊!一股面粉味扑鼻而来,真香!看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真想咬上一口。
我把买回来的面包掰成了两半,一半洒上一点水,放在一个透明的保鲜袋里,另一个不动,就静静地放在外面,我要看看它们两个,哪一个发霉的快。
我不时的去观看它们,真希望能快点得出结论。
几个小时过去了,我又迫不及待地去看了看面包,发现它们并没有什么变化。
到了傍晚,我终于发现它们出现了一点不同,放在外面的那块面包,它开始变样了,它变得光滑透亮了,一丝阳光照在上面,晶莹剔透的,就像一个锃亮的光头一样耀眼。
我捏了捏,发现原来松软的面包,现在却变硬了,它的表皮好似被披上了一件光滑坚硬的铠甲。
而另一半放在保鲜袋里的面包呢?它还是原来那个样,一点变化都没有,还是那么的香,那么的松软。
10月4日星期日晴第三天,我惊喜的发现,面包又有点变化了。
保鲜袋里的面包开始有点泛黄了,它不是整个泛黄的,而是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我摸了下泛黄的地方,发现它们黏糊糊的,我又用手指相互搓几下,再分开,那“粘液”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那“粘液”变成了一根根又细又长的小丝线,这个样子特别像我平时用的胶水,黏黏的。
还有面包的表面上也长出了许多霉点。
那些霉点即小又黑,形状是圆的,有二个连在一起的、有三五个一起的,还有单个孤零零在角落的。
真是惨不忍睹啊!我再闻了闻,天哪!这也太臭了吧!又酸又臭的,好像下一秒就能把人给臭晕过去以的,“呕”这个面包可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改变啊!而放在外面的那个面包,就像被施了诅咒一样,中间的空气都被抽干了,变得又干又硬。
10月7日星期三晴早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去看面包。
哇!保鲜袋里的这块面包几乎都快要被霉点覆盖了。
有些霉点上还长了许多像蒲公英一样的小绒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包发霉条件的实验记录
(面包发霉了)四年级科学下册
霉菌属于真菌,营养方式为异样,适合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
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器材是有机物丰富、适合霉菌生长的物质,如面包、馒头、橘皮等。
《面包发霉了》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食物单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
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变化与健康生活建立起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吃剩的食物放久以后,都会发霉。
这使我产生了疑问,防止面包发霉,究竟哪一种方法会使霉菌生长快一点。
因此,我们选了两组面包进行实验。
在观察面包发霉的过程中,为发现一条条菌丝和一个个孢子囊而兴奋,为发现了面包发霉的条件而兴奋。
第一组:
实验器材:纸盘、自来水、未加防腐剂烘干的面包、可密封的塑料袋
步骤:
1.把两片大小、厚度完全相等的面包分别放到两个干净的纸盘中。
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用滴管用滴管滴10滴水。
由于有些买来的面包本身就是较湿的,所以为了保持干燥,得先烘干。
2.用镊子取一些霉菌放在面包上。
3.分别把两片面包放进密封袋中,挤压袋子,赶出空气,把袋子封口。
4.把一个放进冰箱里,把另一个放进到房间里。
5.每天观察两片面包,观察霉菌是否出现及霉菌的变化,并且如实记录。
观察时不打开袋子。
实验结束后把记录的情况交给老师。
第二组:
实验器材:纸盘、自来水、未加防腐剂烘干的面包、可密封的塑料袋。
步骤:
1.把两片大小、厚度完全相等的面包分别放到两个干净的纸盘中。
2.在面包上各滴上10滴水。
3.用镊子取一些霉菌放在面包上。
4.分别把两片面包放进密封袋中,挤压袋子,赶出空气,把袋子封口。
5.每天把密封袋取出,观察霉菌是否出现,同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这样持续五天。
每次观察前估计霉菌在面包上出现的部位。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霉菌生长需要营养,因为霉菌都是生长在面包上,袋子上的霉菌很少。
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
建议让学生做更多的对比,可能大部分学生猜测水分越多,霉菌生长越快。
其实并不是水分越多霉菌生长越快,食物如果完全浸泡在水中,就会抑制霉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