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分析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_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_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数学教材分析是根据教材分析的一般模式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进行八年级数学教材的分析,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欢迎大家阅读!一、本册教材内容简析本学期教学内容总计六章。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本章将证明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有关的一些结论,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将研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解集、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通过具体实例渗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最后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
第三章《图形的位移与转动》本章将在小学自学的基础上进一步重新认识平面图形的位移与转动,积极探索位移,转动的性质,重新认识并观赏位移,中心对称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第四章《分解因式》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揭示分解因式的实质,最后学习分解因式的几种基本方法。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本章通过分数的有关性质的总结创建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并在此基础上自学分式的化简表达式、求解分式方程及列于分式方程求解应用题,能够化解直观的实际应用领域问题。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本章将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认定,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还将积极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规律;经历操作方式,实验等几何辨认出之旅,享用证明之美。
二、各章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目标:1、经历积极探索、悖论、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推理小说能力。
2、进一步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基本事实的内容,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结合具体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3、证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定理和认定定理。
综合解析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初步分析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初步分析单元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一组数据分别为:79、81、77、82、75、8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82B.77C.79.5D.802、某校有11名同学参加某比赛,预赛成绩各不同,要取前6名参加决赛,小敏己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只需要再知道这11名同学成绩的()A.最高分B.中位数C.极差D.平均分3、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式,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甲乙两班各有40名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考试.考试规定成绩大于等于96分为优异,两个班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班的成绩比乙班的成绩稳定B .甲班成绩优异的人数比乙班多C .甲,乙两班竞褰成绩的众数相同D .小明得94分将排在甲班的前20名4、若样本12,,,n x x x ⋯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对于样本1232,32,,32n x x x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平均数为30,方差为8B .平均数为32,方差为8C .平均数为32,方差为20D .平均数为32,方差为185、已知一组数据:1,2,2,4,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 .2B .3C .4D .56、体育老师让小明5分钟内共投篮50次,一共投进30个球,请问投进球的频率是( )A .频率是0.5B .频率是0.6C .频率是0.3D .频率是0.47、小强每天坚持做引体向上的锻炼,下表是他记录的某一周每天做引体向上的个数.对于小强做引体向上的个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平均数是12B .众数是13C .中位数是12.5D .方差是878、甲、乙、丙、丁四名跳高运动员最近10次训练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该选择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9、甲、乙、丙、丁四位同学都参加了5次数学模拟测试,每个人这5次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2分,方差分别是20.85S =甲,20.72S =乙,20.63S =丙,20.35S =丁,则这5次测试成绩最稳定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0、九年级(1)班学生在引体向上测试中,第一小组6名同学的测试成绩如下(单位:个):4,5,6,7,7,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分别是( )A .7,7B .6,7C .6.5,7D .5,6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从2022年起长沙市学校体育中考增加素质类选测项目:立定跳远和1分钟跳绳.小熙选择了1分钟跳绳项目,她10次跳绳训练的成绩为140,155,142,155,166,167,166,170,180,17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2、在求n 个数的平均数时,如果x 1出现f 1次,x 2出现f 2次,…,x k 出现f k 次(这里f 1+f 2+…+f k =n ),那么这n 个数的平均数为______,也叫做x 1,x 2,x 3,…,x k 这k 个数的______,其中f 1,f 2,…,f k 分别叫做x 1,x 2,…,x k 的_____.3、随机从甲,乙两块试验田中各抽取100株麦苗测量高度,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的结果为 13x =甲, 13x =乙,2 4s =甲,2 3.8s =乙则小麦长势比较整齐的试验田是__________. 4、为推荐一项作品参加“科技创新比赛,对甲、乙、丙、丁四项候选作品进行量化评分,具体成绩(百分制)如表:如果按照创新性占60%,实用性占40%计算总成绩,并根据总成绩择优推荐,那么应推荐的作品是_________.5、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w 1,w 2,…,w n ,则_______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2021年9月起,重庆市各中小学为落实教育部政策,全面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某区教委为了了解该区中学延时服务的情况,随机抽查了甲、乙两中学各100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家长对延时服务的综合评分记为x ,将所得数据分为5组(“很满意”:90100x ≤≤;“满意”:8090x ≤<;“比较满意”:7080x ≤<;“不太满意”:6070x ≤<;“不满意”:060x ≤<;)区教委将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如下部分信息:a .甲中学延时服务得分情况扇形统计图b .乙中学延时服务得分情况频数分布直方图c.甲、乙两中学延时服务得分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表:d.乙中学“满意组”的分数从高到低排列,排在最后的10个数分别是:83,83,83,83,83,82,81,81,80,80.e.甲、乙两中学“满意组”的人数一样多.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a和m的值;(2)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哪所中学的延时服务开展得更好?并说明理由(一条即可);(3)区教委指出:延时服务综合得分在70分及以上才算合格,请你估计甲中学2000名家长中认为该校延时服务合格的人数.2、虎林市教育局为了解九年级学生每学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随机抽样调查某校九年级学生一个学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天数,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下面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求出该校九年级学生总数.(2)求出活动时间为5天的学生人数,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求该校九年级学生一个学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天数在5天以上(含5天)的人数是多少?3、为积极响应“弘扬传统文化”的号召,某校倡导全校1200名学生进行经典诗词诵背活动,并在活动之后举办经典诗词大赛,为了解本次系列活动的持续效果,学校团委在活动启动之初,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调查“一周诗词诵背数量”.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统计图(部分)如下图所示:大赛结束后一个月,再次抽查这部分学生“一周诗词诵背数量”,绘制成统计表:请根据调查的信息分析:(1)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活动启动之初学生“一周诗词诵背数量”的中位数为______首.(3)估计大赛后一个月该校学生一周诗词诵背6首(含6首)以上的人数.(4)选择适当的统计量,从某一个角度分析两次调查的相关数据,评价该校经典诗词诵背系列活动的效果.4、某数学课外小组开展数学闯关游戏(游戏一共10关),根据活动结果制成如下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1)求a;(2)计算闯9关的人数并补充完整条形统计图;(3)求数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平均闯关次数;(4)再加入n名同学闯关,已知这n名同学的闯关次数均大于7,若加入后闯关次数的中位数与原闯关次数的中位数相等,则n最多是________名.5、民以食为天,农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头等大事,某数学兴趣小组为了解我国近几年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该组成员通过对我国粮食、猪羊牛肉的人均产量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部分信息.信息一、2005﹣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统计图:信息二、将2005﹣2019年划分为三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内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如下:信息三、2019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粮食、猪羊牛肉的人均产量的统计量如下:(以上数据来源于《2020中国统计年鉴》)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2019年甘肃省人均粮食产量为440千克,人均猪羊牛肉产量为36.2千克,甘肃省这两项主要农产品产量排名更靠前的是_________(填“人均粮食产量”或“人均猪羊牛肉产量”),理由是:_________.(2)根据以上数据信息分析,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只填序号)①2005﹣2015年内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②2005﹣2019年划分的三个时间段中,2010﹣2014年人均粮食产量的平均增长率最高;③2005﹣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连续12年高于人均400千克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3)记我国2005﹣2009年人均粮食产量的方差为21S ,2015﹣2019年人均粮食产量的方差为22S ,则21S _________22S .(填<、=或>)-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分析】将数据排序,进而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可得答案.【详解】解:数据79、81、77、82、75、82从小到大排列后可得:75、77、79、81、82、82, 排在中间的两个数是79,81, 所以,其中位数为79+81=802,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2、B【分析】由于共有11名同学参加某比赛,比赛取前6名参加决赛,根据中位数的意义分析即可.【详解】解:由于共有11个不同的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序后,中位数及中位数之后的共有6个数,故只要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就可以知道是否进入决赛了.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中位数的意义.3、D【分析】分别根据方差的意义、中位数意义、众数的定义及平均数的意义逐一判断即可.【详解】A .乙班成绩的方差小于甲班成绩的方差,所以乙班成绩稳定,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 .乙班成绩的中位数大于甲班,所以乙班成绩不低于95分的人数多于甲班,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 .根据表中数据无法判断甲、乙两班成绩的众数,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 .因为甲班共有40名同学,甲班的中位数是93分,所以小明得94分将排在甲班的前20名,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及众数的概念,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趋势及水平,平均数与每个数据有关;方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小,说明数据的波动程度越小,也就是说这组数据更稳定.4、D【分析】由样本12,,,n x x x ⋯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可得()()()()222212312310,101010102,n n x x x x n x x x x n ++++=-+-+-++-=再利用平均数公式与方差公式计算1232,32,,32n x x x ++⋅⋅⋅+的平均数与方差即可.【详解】 解: 样本12,,,n x x x ⋯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22221231231110,2,n 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n n ⎡⎤∴=++++=-+-+-++-=⎢⎥⎣⎦ ()()()()222212312310,101010102,n n x x x x n x x x x n ∴++++=-+-+-++-=∴()123132323232n x x x x n ++++++++ ()1131023232,n n n n n=⨯+=⨯= ()()()()222212313232323232323232n x x x x n ⎡⎤+-++-++-+++-⎣⎦ ()()()()22221231910910910910n x x x x n ⎡⎤=-+-+-++-⎣⎦ 19218,n n=⨯⨯=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方差的含义与计算,熟练的运用平均数公式与方差公式进行推导是解本题的顾客.5、A【分析】把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若数据的个数为奇数个,则排在最中间的数据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若数据的个数为偶数个,则排在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根据定义直接作答即可.【详解】解:一组数据:1,2,2,4,6,排在最中间的数据是2,所以其中位数是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位数的含义,掌握“利用中位数的定义求解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解本题的关键.6、B【分析】根据频率是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即频率=频数÷总数可得答案.【详解】解:小明进球的频率是30÷50=0.6,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频率,关键是掌握计算方法.7、C【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中位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处在最中间或处在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与它们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和的平均数,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它们的平均数为:11121013131312127x ++++++==,故选项A 不符合题意; ∵13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是13,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10、11、12、12、13、13、13,处在最中间的数是12,∴中位数为12,故C 选项符合题意; 方差:()()()()222221810121112212123131277s ⎡⎤=-+-+⨯-+⨯-=⎣⎦,故D 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知相关定义.8、D【分析】首先比较平均数,平均数相同时选择方差较小的运动员参加.【详解】 解:∵x x x x =<=乙丙甲丁,∴从丙和丁中选择一人参加比赛,∵S 丙2>S 丁2,∴选择丁参赛,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正确理解方差与平均数的意义是解题关键.9、D【分析】根据方差越大,则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进而分析即可.【详解】解:∵20.85S =甲,20.72S =乙,20.63S =丙,20.35S =丁,∴S 丁2<S 丙2<S 乙2<S 甲2,∴成绩最稳定的是丁.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数据越稳定.10、C【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可得答案,中位数是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详解】解:在这一组数据中7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7,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4、5、6、7、7、8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6和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5.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二、填空题1、166【分析】把10个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取中间两数的平均数即可.【详解】把10个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40,142,155, 155,166,166,167,170,176,180, 故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661661662+=, 故答案为:166【点睛】此题考查了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2、1122k k x f x f x f n ++⋅⋅⋅+ 加权平均数 权 【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的相关定义,即可作答.【详解】解:利用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可得:n 个数的平均数为1122k k x f x f x f n++⋅⋅⋅+ 对应地叫做这些数据的加权平均数,对应的f 1,f 2,…,f k 叫做权, 故答案为:1122k k x f x f x f n++⋅⋅⋅+,加权平均数,权.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相关概念,熟练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是求解该题的关键.3、乙【分析】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数据越不稳定;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数据越稳定,据此判断出小麦长势比较整齐的是哪块试验田即可.【详解】 解:∵13x =甲,13x =乙, ∴x x =甲乙,∵3.8<4,∴S 乙2<S 甲2,∴小麦长势比较整齐的试验田是乙试验田.故答案为:乙.【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意义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数据越不稳定;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数据越稳定.4、乙【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计算总成绩,比较总成绩高低判断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甲:90×60%+90×40%=90;乙:95×60%+90×40%=93;丙:90×60%+95×40%=92;丁:90×60%+85×40%=88;∵乙总成绩>丙总成绩>甲总成绩>丁总成绩.故答案为乙.【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熟练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5、112212n n nx w x w x w w w w ++⋅⋅⋅+++⋅⋅⋅+ 【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解即可得.【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 加权平均数为:112212n n nx w x w x w w w w +++++, 故答案为:112212n n nx w x w x w w w w +++++.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其方法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1、(1)10a =;82.5m =;(2)见解析;(3)1500名【分析】(1)根据甲、乙两中学“满意组”的人数一样多得出甲组满意的人数为40人,从而得出甲组满意所占总人数百分比,进而得出a 的值;根据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得出乙组的中位数位于第50和51的平均数;(2)根据平均数以及中位数进行分析即可;(3)由甲组70分及以上所占百分比估算甲中学2000名家长中认为该校延时服务合格的人数即可.【详解】解:(1)∵甲、乙两中学“满意组”的人数一样多,∴甲满意的人数为40人, ∴甲满意的人数占甲组的百分比为:4010040100⨯=%%, ∴=1-7-18-25-40=10a %%%%%%,∴10a =;乙学校中位数为第50名和51名的平均数,∴乙(中位数)=838282.52+=, ∴82.5m =;(2)从平均数来看,乙学校整体成绩高于甲学校整体成绩;从中位数来看,乙学校的高分段人数较多;综上:乙学校的延时服务开展得更好;(3)甲中学70分及以上的百分比=25401075++=%%%%,2000751500⨯=%(名),答:甲中学2000名家长中认为该校延时服务合格的人数为1500名.【点睛】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中位数,平均数,由部分估计总体等知识点,读懂题意,理解相关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2、(1)200;(2)50,图见解析;(3)90【分析】(1)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天数为4天的人数60人,所占比例为30%,即可求得总人数;(2)将总人数乘以实践活动的天数为5天的学生人数所占的比例即可求得, 活动时间为5天的学生人数,进而求得活动时间为7天的人数,即可补全统计图(3)分别求得活动时间为5,6,7天的人数,求其和即可【详解】解:(1)活动的天数为4天的人数60人,所占比例为30%,则总人数为:60÷30%=200(人)(2)活动的天数为5天的有:200×(1-10%-15%-30%-5%-15%)=50(人)活动的天数为7天的有:200×5%=10(人)补全5天和7天的两个直方条(如图)(3)50+30+200×5%=90(人)该校九年级学生一个学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天数在5天以上(含5天)的人数是90人【点睛】本题考查了频数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信息关联,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3、(1)见解析(2)4.5(3)850(4)见解析【分析】(1)根据5首的人数和圆心角的度数求出抽取的学生数量,再求出4首的人数即可;(2)把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求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可;(3)求出大赛后一个月一周诗词诵背6首(含6首)以上的比例,乘以全校学生数即可;(4)求出两次调查的平均数,比较大小即可.(1)解:由题意得抽查的这部分学生的数量为20÷60360=120(名),大赛启动之初,一周诗词诵背数量为4首的人数为120×135360=45(名),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2)解:活动启动之初学生“一周诗词诵背数量”共抽样调查了120人,处在第60位和第61位的数据分别为4首和5首,中位数为(4+5)÷2=4.5(首),故答案为:4.5.(3)解:大赛后一个月,一周诗词诵背6首(含6首)以上的的人数为4025201200850120++⨯=(人),答:估计大赛后一个月该校学生一周诗词诵背6首(含6首)以上的人数为850人.(4)解:活动启动之初的平均数为1534542051661371185120⨯+⨯+⨯+⨯+⨯+⨯=(首);大赛后一个月的平均数为1031041554062572086120⨯+⨯+⨯+⨯+⨯+⨯=(首);大赛后一个月学生“一周诗词诵背数量”的平均数高于活动启动之初学生“一周诗词诵背数量”的平均数,该校经典诗词诵背系列活动的效果非常好,提高了学生背诵诗词的能力.【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和中位数的计算公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4、(1)15a=;(2)见解析;(3)7.1;(4)5【分析】(1)根据扇形统计图种5种闯关次数的占比和为1即可求解a的值;(2)用闯关次数为5的人数除以其占比得到总人数,由此即可求出闯9关的人数,由此补全统计图即可;(3)根据平均数的求解公式求解即可;(4)把闯关成绩从小到大排序,共20,中位数为10位与11位上数的平均数,利用中位数是7,则要使加入的人数最多,原来成绩中最左侧的7要排在第13位,由此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110%25%30%20%15%a=----=∴15a=;(2)由题意得:总人数为210%20÷=人,∴闯9关的人数为2025634----=,补全统计图如下所示:(3)由题意得数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平均闯关次数为25566738497.120x⨯+⨯+⨯+⨯+⨯==;(4)原闯关成绩分别为:5,5,6,6,6,6,6,7,7,7,7,7,7,8,8,8,9,9,9,9,∴原闯关成绩的中位数为7772+=,∵再新加入n名同学闯关后,若中位数仍然为7,要保证加入的人数最多,∴需原成绩中最右侧的7排第13位,∴最多加入5人,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信息相关联,求平均数,中位数等等,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读懂统计图.5、(1)“人均粮食产量”,2019年甘肃省人均粮食产量排在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中位数之前,人均猪羊牛肉产量排在我国人均猪羊牛肉产量的中位数之后(2)①②③(3)>【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和信息三,可以解答本题;(2)根据信息一中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成立;(3)根据信息一中统计图中的数据波动大小,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1) 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中位数为419千克,我国人均猪羊牛肉产量的中位数是42.5千克, ∵2019年甘肃省人均粮食产量为440千克,人均猪羊牛肉产量为36.2千克,∵440>419,36.2<42.5,2019年甘肃省人均粮食产量为440千克排在中位数之前,而人均猪羊牛肉产量为36.2千克,排在中位数之后,故答案为: “人均粮食产量”; 2019年甘肃省人均粮食产量排在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中位数之前,人均猪羊牛肉产量排在我国人均猪羊牛肉产量的中位数之后;(2)①从统计图中观察2005﹣2015年内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正确;故①正确, ②2005﹣2019年划分的三个时间段中,2010﹣2014年人均粮食产量的平均增长率最高; ∵(2010﹣2014)平均数/千克-(2005﹣2009)平均数/千克=448.4-388.4=60,(2015﹣20194)平均数/千克-(2010﹣2014)平均数/千克=77-448.4=28.6,∵60>28.6,∴2005﹣2019年划分的三个时间段中,2010﹣2014年人均粮食产量的平均增长率最高正确;③2005﹣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连续15年平均年产量中从高于人均400千克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从2008年——2019年共12年2005﹣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连续12年平均年产量高于人均400千克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但时间正确故③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3)∵我国2005﹣2009年人均粮食产量波动较大,2015﹣2019年人均粮食产量波动较小, 我国2005﹣2009年人均粮食产量的方差为21S 大于2015﹣2019年人均粮食产量的方差为22S , ∴21S >22S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练习试题一(含答案) (46)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练习试题一(含答案)某学校准备给教职工发放端午节福利,现随机对学校的一些教职工进行了粽子口味喜好的统计,并将统计结果绘制成如下图所示不完整的统计图,已知鲜肉粽15元/包,蛋黄粽12元/包,小枣粽和豆沙粽均为9元/包,调查中发现,每100人中,有40人喜欢蛋黄粽.(1)求出喜欢小枣粽的人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2)假设此学校有教职工1000人,估计全校喜欢蛋黄粽的人数;(3)在(2)的基础上,学校预算1000元钱是否够买此次的福利粽;若不够,还差多少钱?【答案】(1)喜欢小枣粽的人数为120人,补全条形统计图如解图所示;见解析;(2)估计喜欢蛋黄粽的人数为400人;(3)学校预算的10000元不够,还需要2000元.【解析】【分析】(1)根据每100人中,有40人喜欢蛋黄粽,可以求出喜欢蛋黄粽的比例为40%,统计图中喜欢蛋黄粽的有240人,用上面所得比例估计总人数中喜欢蛋黄粽的人数比例,求出总人数,用总人数分别减去喜欢那三种粽子的人数即可解答;(2)用1000×蛋黄粽的人数占总比40%即可解答;(3)根据600人中喜欢每种粽子的人数所占比例,一次估算出1000人中,喜欢每种粽子的人数,从而求出每种粽子的数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价,从而求出各自总价,进而解答.【详解】(1)由题知,抽查的总人数为:24040%600÷=(人)∴喜欢小枣粽的人数为60018060240120---=(人).∴补全条形统计图如解图所示;(2)根据题意,喜欢蛋黄粽的人数占总比为40%,估计喜欢蛋黄粽的人数为100040%400⨯=(人);(3)由(2)知,全校有1000名教职工,则喜欢鲜肉粽的人数有:1801000300600⨯=(人),喜欢蛋黄粽的有:100040%400⨯=(人),喜欢小枣粽的有:1201000200600⨯= (人),喜欢豆沙粽的有:601000100600⨯=(人),∴学校购买各类粽子所需要的费用为:30015400121009200912000⨯+⨯+⨯+⨯=元,∴学校预算的10000元不够,还需要12000100002000-=元.【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突破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数据统计图(表)的分析.错因分析:对统计图表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不清,属于中等题..92.水果基地为了选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小西红柿秧苗,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把两个品种的小西红柿秧苗各300株分别种植在甲、乙两个大棚.对市场最为关注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进行了抽样调査,过程如下,请补充完整.收集数据从甲、乙两个大棚各收集了25株秧苗上的小西红柿的个数:甲26 32 40 51 44 74 44 63 7374 81 54 6241 33 54 43 34 51 63 64 73 6454 33乙27 35 46 55 48 36 47 68 8248 57 66 7527 36 57 57 66 58 61 71 38 4746 71整理数据按如下分组整理、描述这两组样本数据:(说明:45个以下为产量不合格,45个及以上为产量合格,其中45~65个为产量良好,65~85个为产量优秀)分析数据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方差如下表所示:得出结论a.估计甲大棚产量良好的秧苗数为________株;b.可以推断出________大棚的小西红柿秧苗品种更适应市场需求,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答案】120,乙;乙大棚里的秧苗众数产量比甲大棚里的多;乙大棚的秧苗产量方差比甲大棚的秧苗产量方差小,秧苗产量更稳定(答案不唯一)【解析】【分析】a.先完善两组样本数据表格,然后用样本数据中甲大棚产量良好的小西红柿株数÷25×300即得答案;b.从众数和方差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即得答案.【详解】解:整理数据按如下分组整理、描述这两组样本数据:得出结论:a .估计甲大棚产量良好的秧苗数为5530012025+⨯=; b . ∵乙大棚里的秧苗众数产量是57,甲大棚里的秧苗众数产量是54,57>54;乙大棚里的秧苗产量方差是:215.04,甲大棚里的秧苗产量方差是:236.24,215.04<236.24;∴可以推断出乙大棚的小西红柿秧苗品种更适应市场需求;理由是:乙大棚里的秧苗众数产量比甲大棚里的多;乙大棚的秧苗产量方差比甲大棚的秧苗产量方差小,秧苗产量更稳定(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a .120;b .乙,乙大棚里的秧苗众数产量比甲大棚里的多;乙大棚的秧苗产量方差比甲大棚的秧苗产量方差小,秧苗产量更稳定(答案不唯一).【点睛】错因分析:1.整理数据时记数错误;2.得出结论时没有掌握平均数、众数和方差的意义,没有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方差和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是解题关键.93.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在某次训练中各射击10发子弹,成绩如表:81且x乙=8,S乙2=1.8,S甲2=1.2,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乙运动员射击训练成绩的众数是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2)求甲运动员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并判断甲、乙两人在本次射击成绩的稳定性.【答案】(1)7;7.5;(2)甲在本次射击成绩的较稳定.【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为众数求出众数,然后从小到大排列这组数,取中间一个(共有奇数个)或两个的平均数(共有偶数个),即可得到中位数;(2)利用平均数的公式求出平均数,然后根据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可判断.试题解析:(1)乙运动员的成绩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为6,7,7,7,7,8,9,9,10,10,则乙运动员射击训练成绩的众数是7,中位数是(7+8)÷2=7.5;故答案为7;7.5;(2)甲运动员成绩的平均数为1×(8+9+7+9+8+6+7+8+10+8)=8.210(发);∵S乙2=1.8>S甲2=1.2,∴甲在本次射击成绩的较稳定.94.联合国规定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配合今年的“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某实验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对全校师生开展了“爱好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分析整理后完成了下面的两个统计图.其中:A.能将垃圾放到规定的地方,而且还会考虑垃圾的分类;B.能将垃圾放到规定的地方,但不会考虑垃圾的分类;C.偶尔将垃圾放在规定的地方;D.随手乱扔垃圾.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校课外活动小组共调查了多少人?并补全条形统计图;(2)如果该校共有师生3060人,那么随手乱扔垃圾的约有多少人?【答案】(1)30人;详见解析;(2)随手乱扔垃圾的约有306人.【解析】【分析】(1)由条形统计图知,B种情况的有150人,由扇形统计图可知,B种情况的占总人数的50%,从而求出该校课外活动小组共调查的总人数.由统计图可求得D种情况的人数.(2)由(1)可知,D种情况的人数为300-(150+30+90)=30(人),从而求得D种情况的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已知该校共有师生3060人,便可求出随手乱扔垃圾的人数.【详解】解:(1)由统计图可知B种情况的有150人,占总人数的50%,所以调查的总人数为150÷50%=300(人)D种情况的人数为300﹣(150+30+90)=30人;(2)因为该校共有师生3060人.所以随手乱扔垃圾的人约为:3060×30÷300=306(人).答:随手乱扔垃圾的约有306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95.某单位组织职工观光旅游,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人数不超过25人,人均旅游费用为100元;如果超过25人,每增加1人,人均旅游费用降低2元,但人均旅游费用不得低于70元.该单位按旅行社的收费标准组团,结束后,共支付给旅行社2700元.求该单位这次共有多少人参加旅游?【答案】该单位这次参加旅游的共有30人.【解析】【分析】设该单位这次参加旅游的共有x人.因为100×25=2500<2700,所以x >25,根据题意可列方程得,[100-2(x-25)]x=2700,解方程即可求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知识点归纳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知识点详解:1.解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是统计学中特有的规定,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所考查的对象是解决有关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问题的关键。
2.平均数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其中a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3.众数与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
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4.极差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5.方差与标准差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s2=[(x1-)2+(x2-)2+…+(x n-)2];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一、选择题1.一组数据3,5,7,m,n的平均数是6,则m,n的平均数是()A.6B.7C. 7.5D. 152.小华的数学平时成绩为92分,期中成绩为90分,期末成绩为96分,若按3:3:4的比例计算总评成绩,则小华的数学总评成绩应为()A.92 B.93 C.96 D.92.73.关于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均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B. 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C.众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D.以上说法都不对4.某小组在一次测试中的成绩为:86,92,84,92,85,85,86,94,92,83,则这个小组本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A.85 B.86 C.92 D.87.95.某人上山的平均速度为3km/h,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为5km/h,上山用1h,则此人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为()A.4 km/hB. 3.75 km/hC. 3.5 km/hD.4.5 km/h6.在校冬季运动会上,有15名选手参加了200米预赛,取前八名进入决赛.已知参赛选手成绩各不相同,某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决赛,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以上都可以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42分)7.将9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第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8.如果一组数据4,6,x,7的平均数是5,则x = .9.已知一组数据:5,3,6,5,8,6,4,11,则它的众数是,中位数是 . 10.一组数据12,16,11,17,13,x的中位数是14,则x = .11.某射击选手在10次射击时的成绩如下表: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众数是 .12.某小组10个人在一次数学小测试中,有3个人的平均成绩为96,其余7个人的平均成绩为86,则这个小组的本次测试的平均成绩为 .13.为了了解某立交桥段在四月份过往车辆承载情况,连续记录了6天的车流量(单位:千辆/日):3.2,3.4,3,2.8,3.4,7,则这个月该桥过往车辆的总数大约为辆.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选用恰当的数据分析数据知识点详解:一:5个基本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的数学内涵: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重点知识归纳(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数据10,3,a,7,5的平均数是6,则a等于().A.3B.4C.5D.6答案:C分析:利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6,解得:a=5;解:由题意得:10+3+a+7+55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平均数.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数据总和÷数据个数是解题的关键.2、某篮球队10名队员的年龄结构如表,已知该队队员年龄的中位数为21.5,则众数与方差分别为()答案:D分析:先根据数据的总个数及中位数得出x=3、y=2,再利用众数和方差的定义求解可得.∵共有10个数据,∴x+y=5,又该队队员年龄的中位数为21.5,即2.15=21+22,2∴x=3、y=2,=22,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1,平均数为19+20+21×3+22×2+24×2+2610×[(19﹣22)2+(20﹣22)2+3×(21﹣22)2+2×(22﹣22)2+2×(24﹣22)2+(26﹣22)2]=4,所以方差为110故选D.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众数、方差,熟练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得出x、y的值是解题的关键.3、一组数据40,37,x,64的平均数是53,则x的值是()A.67B.69C.71D.72答案:C分析:根据求平均数公式即得出关于x的等式,解出x即可.根据题意可知40+37+x+644=53,解得:x=71.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未知数据的值.掌握求平均数的公式是解题关键.4、甲、乙两名运动员的10次射击成绩(单位:环)如图所示,甲、乙两名运动员射击成绩的平均数依次记为x甲,x乙,射击成绩的方差依次记为s甲2,s乙2,则下列关系中完全正确的是()A.x甲=x乙,s甲2>s乙2B.x甲=x乙,s甲2<s乙2C.x甲>x乙,s甲2>s乙2D.x甲<x乙,s甲2<s乙2答案:A分析:分别计算平均数和方差后比较即可得到答案.解:(1)x甲=110(8×4+9×2+10×4)=9;x 乙=110(8×3+9×4+10×3)=9;s甲2=110[4×(8﹣9)2+2×(9﹣9)2+4×(10﹣9)2]=0.8;s乙2=110[3×(8﹣9)2+4×(9﹣9)2+3×(10﹣9)2]=0.7;∴x甲=x乙,s甲2>s乙2,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方差,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5、五名同学捐款数分别是5,3,6,5,10(单位:元),捐10元的同学后来又追加了10元.追加后的5个数据与之前的5个数据相比,集中趋势相同的是()A.只有平均数B.只有中位数C.只有众数D.中位数和众数答案:D分析:分别计算前后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比较即可得出答案.(5+3+6+5+10)=5.8;解:追加前的平均数为:15从小到大排列为3,5,5,6,10,则中位数为5;5出现次数最多,众数为5;追加后的平均数为:1(5+3+6+5+20)=7.8;5从小到大排列为3,5,5,6,20,则中位数为5;5出现次数最多,众数为5;综上,中位数和众数都没有改变,故选:D.小提示: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只一个.6、小红在班上做节水意识调查,收集了班上7位同学家里上个月的用水量(单位:吨)如下:5,5,6,7,8,9,10.她发现,若去掉其中两个数据后,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保持不变,则去掉的两个数可能是()A.5,10B.5,9C.6,8D.7,8答案:C分析:先求出已知数组的中位数和众数,再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数列5,5,6,7,8,9,10的众数是5,中位数是7,去掉两个数后中位数和众数保持不变,据此逐项判断:A项,去掉5之后,数列的众数不再是5,故A项错误;B项,去掉5之后,数列的众数不再是5,故B项错误;C项,去掉6和8之后,新数列的中位数和众数依旧保持不变,故C项正确;D项,去掉7和8之后,新数列的中位数为6,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知识,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某市在一次空气污染指数抽查中,收集到10天的数据如下:61,75,70,56,81,91,92,91,75,8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78B.81C.91D.77.3答案:A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解: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列为:56、61、70、75、75、81、81、91、91、92,=78,则其中位数为75+812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能力.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8、在某次演讲比赛中,五位评委给选手圆圆打分,得到互不相等的五个分数.若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为x;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y;同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z,则()A.y>z>x B.x>z>y C.y>x>z D.z>y>x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判断x、y、z的大小关系,从而可以解答本题.由题意可得,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y最大,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为x最小,其次就是同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z即y>z>x,故选:A.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大小判断,分别确定各种情况的平均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在音乐比赛中,常采用“打分类制”,经常采用这样的办法来得到一名选手的最后成绩:将所有评委的打分组成一组数据,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得到一组新的数据,再计算平均分.假设评委不少于10人,则比较两组数据,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答案:B分析: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后不会对数据的中间的数产生影响,即中位数.统计每位选手得分时,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样做不会对数据中间的数产生影响,即中位数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统计量的选择,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这些统计量的意义.10、某班级共有41人,在一次体质测试中,有1人未参加集体测试,老师对集体测试的成绩按40人进行了统计,得到测试成绩分数的平均数是88,中位数是85.缺席集体测试的同学后面进行了补测,成绩为88分,关于该班级41人的体质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数不变,中位数变大B.平均数不变,中位数无法确定C.平均数变大,中位数变大D.平均数不变,中位数变小答案:B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依此计算即可求解.解:∵缺席集体测试的同学的成绩和其他40人的平均数相同,都是88分,∴该班41人的测试成绩的平均分为88分不变,中位数是从小到大第21个人的成绩,原来是第20个和第21个人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可能不变,可能变大,故中位数无法确定.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填空题11、如图为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条形图,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为____,中位数为____.答案:15.5 15分析:根据条形分布图的数据求得平均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按照中位数的定义即可找到中位数.解: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13×2+14×6+15×8+16×3+17×2+18×1=15.52+6+8+3++1这些队员年龄的中位数:共20人,第10和11两位数的平均数是中位数,∴中位数为1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读懂统计图是解题的关键.12、东门某商场试销一种新款衬衫,一周内销售情况如下表所示:________.(填“平均数”或“中位数”或“众数”)答案:众数分析:根据众数的概念进行求解即可;解:对商场经理来说,知道哪一种型号的销售量最多,是最有意义的;∴对商场经理来说最有意义的是众数;所以答案是:众数.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众数的概念,掌握众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EF⊥AC于点F,G为EF的中点,连接DG ,则DG 的长为__________.答案:√192分析:连接DE ,根据题意可得ΔDEG 是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DG 的长.解:连接DE ,∵D 、E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DE ∥AC ,DE=12AC .∵ΔABC 是等边三角形,且BC=4,∴∠DEB=60°,DE=2.∵EF ⊥AC ,∠C=60°,EC=2,∴∠FEC=30°,EF=√3.∴∠DEG=180°-60°-30°=90°.∵G 是EF 的中点,∴EG=√32.在RtΔDEG 中,DG=√DE 2+EG 2=√22+(√32)2=√192. 故答案为√192.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记住和熟练运用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是根据甲、乙两人5次射击的成绩(环数)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你认为谁的成绩较为稳?________(填“甲”或“乙”)答案:甲分析:先分别求出甲乙的平均数,再求出甲乙的方差,由方差越小成绩越稳定做出判断即可.=(7+6+9+6+7)÷5=7(环),解:x̅甲x̅=(5+9+6+7+8)÷5=7(环),乙=[(7﹣7)2+(6﹣7)2+(9﹣7)2+(6﹣7)2+(7﹣7)2]÷5=1.2,s2甲s2=[(5﹣7)2+(9﹣7)2+(6﹣7)2+(7﹣7)2+(8﹣7)2]÷5=2,乙∵1.2<2,∴甲的成绩较为稳定,所以答案是:甲.小提示:本题考查平均数、方差、折线统计图,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会根据方差判断一组数据的稳定性是解答的关键.15、在一组数据1, 0, 4, 5, 8中插入一个数据x,使该组数据中位数为3,则插入数据x的值为________.答案:2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得到数据-1,0,4,5,8中插入一个数据x,共有6个数,最中间的数只能为x和4,然后根据计算它们的中位数为3求出x.解:∵数据-1,0,4,5,8中插入一个数据x,∴数据共有6个数,而4为中间的一个数,∵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x+4=3,2解得x=2.所以答案是: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解答题16、绵阳某公司销售统计了每个销售员在某月的销售额,绘制了如下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设销售员的月销售额为x(单位:万元).销售部规定:当x<16时,为“不称职”,当16≤x<20时为“基本称职”,当20≤x<25时为“称职”,当x≥25时为“优秀”.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补全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2)求所有“称职”和“优秀”的销售员销售额的中位数和众数;(3)为了调动销售员的积极性,销售部决定制定一个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凡月销售额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的销售员将获得奖励.如果要使得所有“称职”和“优秀”的销售员的一半人员能获奖,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应定为多少万元(结果去整数)?并简述其理由.答案:(1)补全统计图如图见解析;(2)“称职”的销售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为:22万,众数:21万;“优秀”的销售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为:26万,众数:25万和26万;(3)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应定为22万元.分析:(1)根据称职的人数及其所占百分比求得总人数,据此求得不称职、基本称职和优秀的百分比,再求出优秀的总人数,从而得出销售 26 万元的人数,据此即可补全图形.(2)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可得;(3)根据中位数的意义求得称职和优秀的中位数即可得出符合要求的数据.(1)依题可得:“不称职”人数为:2+2=4(人),“基本称职”人数为:2+3+3+2=10(人),“称职”人数为:4+5+4+3+4=20(人),∴总人数为:20÷50%=40(人),∴不称职”百分比:a=4÷40=10%,“基本称职”百分比:b=10÷40=25%,“优秀”百分比:d=1-10%-25%-50%=15%,∴“优秀”人数为:40×15%=6(人),∴得26分的人数为:6-2-1-1=2(人),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2)由折线统计图可知:“称职”20万4人,21万5人,22万4人,23万3人,24万4人,“优秀”25万2人,26万2人,27万1人,28万1人;“称职”的销售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为:22万,众数:21万;“优秀”的销售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为:26万,众数:25万和26万;(3)由(2)知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应定为22万.∵“称职”和“优秀”的销售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为:22万,∴要使得所有“称职”和“优秀”的销售员的一半人员能获奖,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应定为22万元.小提示: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扇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7、甲、乙两校参加区教育局举办的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两校参赛人数相等.比赛结束后,发现学生成绩分别为7分、8分、9分、10分(满分为10分).依据统计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其中图①中“10分”所在扇形圆心角为90°).甲校成绩统计表人数11 0 8(1)在图1中,求“7分”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并将2的统计图补充完整;(2)经计算,乙校的平均分是8.3分,中位数是8分,请求出甲校的平均分、中位数;并从平均分和中位数的角度分析哪个学校成绩较好;(3)如果该教育局要组织8人的代表队参加市级团体赛,为便于管理,决定从这两所学校中的一所挑选参赛选手,请你分析,应选哪所学校?答案:(1)144°,图见解析(2)甲的平均数为8.3分,中位数为7分;乙的平均数为8.3分,中位数为8分;乙校成绩较好;(3)甲校分析:(1)求出“7分”占的百分比,乘以360即可得到结果,根据“7分”的人数除以占的百分比求出总人数,确定出“8分”的人数,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2)分别求出甲乙两校的平均分、中位数,比较即可得到结果;(3)利用两校满分人数,比较即可得到结果.(1)解:根据题意得:“7分”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等于360°×(1−25%−20%−15%)=144°;8÷40%=20(人),则得“8分”的人数为20×15%=3(人),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2)×(7×11+8×0+9×1+10×8)=8.3(分),中位数为7分;解:甲校:平均分为120乙校:平均分为:1×(7×8+8×3+9×4+10×5)=8.3(分),中位数为8分,20平均数相同,乙校中位数较大,故乙校成绩较好;(3)解:因为甲校有8人满分,而乙校有5人满分,应该选择甲校.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以及中位数,平均数,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18、2021年,全世界自然灾害形势严峻,洪水、地震等不仅给人们的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更是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即是保护民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做好综合环境治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求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迫在眉急.近日,某校组织了一场关于防自然灾害的知识讲座,并在讲座后进行了满分为100分的“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为了了解学生的测评情况,该校在七、八年级中分别抽取了50名学生的分数进行整理分析,已知分数x均为整数,且分为A,B,C,D,E五个等级,分别是A:90≤x≤100;B:80≤x<90;C:70≤x<80;D:60≤x<70;E:0≤x<60.并给出了部分信息:【一】八年级D等级的学生人数占八年级抽取人数的20% ;七年级C等级中最低的10个分数分别为:70,70,72,73,73,73,74,74,75,75;【二】两个年级学生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分数统计图:【三】两个年级学生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分数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 =(2)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在此次测评中,哪一个年级的学生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掌握较好?请说明理由(说明一条即可).(3)若分数不低于90分表示该生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等级为优秀,且该校七年级有1000人,八年级有1200人,请估计该校七、八年级所有学生中,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等级为优秀的学生共有多少人?答案:(1)74,32,补全条形统计图见解析(2)八年级的学生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掌握较好,理由见解析(3)估计该校七、八年级所有学生中,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等级为优秀的学生共有400人分析:(1)根据题意和统计图中的数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分别得到a、m的值,根据八年级D等级的学生人数占七年级抽取人数的20%求出八年级D等级的学生人数,再求出E等级的学生人数,即可补全条形统计图;(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由中位数和众数的大小判断即可;(3)分别求出该校七、八年级不低于90分的人数,再相加即可求解.(1)解:根据题意,由七年级学生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分统计图可知,(1−16%−16%−4%)÷2=32%,∴m=32,七年级学生中,测评成绩A级有50×16%=8人,B级有50×16%=8人,C级有50×32%=16人,D级有50×32%=16人,E级有50×4%=2人,测评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列,其中第25、26位为C级中74、74两个成绩,可知七年级测评成绩中位数为a=74+74=74,2所以答案是:74,32;八年级D等级的学生人数为:50×20%=10人,E等级的学生人数为:50﹣10﹣12﹣16﹣10=2人,故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2)解:八年级的学生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掌握较好.理由如下:虽然七、八年级测评成绩的平均数相同,但是八年级测评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较高,因此八年级的测评成绩较好;=400(人)(3)解:1000×16%+1200×1050答:估计该校七、八年级所有学生中,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等级为优秀的学生共有400人.小提示:本题考查用样本估计总体、统计图、中位数、众数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练习题三(含答案) (183)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练习题三(含答案)英才中学为了解中考体育科目训练情况从全校九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一次中考体育科目测试(把测试结果分为四个等级.A级:优秀;B 级:良好;C级:合格;D级:不合格),并将测试结果绘成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本次抽样测试的学生人数是人.(2)图2中条形统计图C级的人数是人;(3)该校九年级有学生500名,如果全部参加这次中考体育科目测试,请估计不及格的人数约有多少人?【答案】(1)40;(2)14;(3)100人.【解析】【分析】(1)用B级的人数除以B级所占的百分比,可得答案;(2)用抽测总人数乘以C及所占的比例,可得答案;(3)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知,全校总人数乘以D级所占的比例,可得答案.【详解】(1)本次抽样测试的学生人数是12÷30%=40(人).故答案为:40;(2)C级的人数为40×35%=14(人).故答案为:14;(3)根据题意得:500840⨯=100(人)答:估计不及格的人数约有100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112.珠海市水务局对某小区居民生活用水情况进行了调査.随机抽取部分家庭进行统计,绘制成如下尚未完成的频数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表,解答下列问题:(1)b= ,c= ,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为鼓励节约用水用水,现要确定一个用水量标准P(单位:吨),超过这个标准的部分按1.5倍的价格收费,若要使60%的家庭水费支出不受影响,则这个用水量标准P= 吨;(3)根据该样本,请估计该小区400户家庭中月均用水量不少于5吨的家庭约有多少户?【答案】(1)0.24,0.18;(2)5;(3)160【解析】【分析】(1)根据频数,频率,总人数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即可.(2)利用已知条件以及表格中的信息即可解决问题.(3)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1)总人数=4÷0.08=50,∴a=50-4-14-9-6-5=12,b=1250=0.24,c=950=0.18,故答案为:0.24,0.18;(2)50×60%=30,观察表格可知:这个用水量标准P=5吨,故答案为5.(3)400×96550++=160(户),答:估计该小区400户家庭中月均用水量不少于5吨的家庭约有160户.【点睛】本题考查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13.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某班进行了小制作评比,作品上交时间为5月11日至5月30日,评委们把同学们上交作品的件数按5天一组分组统计,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小长方形的高之比为:2:5:2:1.现已知第二组的上交作品件数是20件.求:(1)此班这次上交作品共 件;(2)评委们一致认为第四组的作品质量都比较高,现从中随机抽取2件作品参加学校评比,小明的两件作品都在第四组中,他的两件作品都被抽中的概率是多少?(请写出解答过程)【答案】(1)40(2)16【解析】 解:(1)40.(2)第四组的作品的件数为14042+5+2+1⨯=(件).设四件作品编号为1、2、3、4号,小明的两件作品分别为1、2号.从中随机抽取2件作品的所有结果为(1,2);(1,3);(1,4); (2,3);(2,4);(3,4),小明的两件作品都被抽中的情况有1种,∴他的两件作品都被抽中的概率是16.(1)用第二小组的频数除以该小组的份数占总份数的多少即可求得总人数:520402+5+2+1÷=.(2)根据频数、频率和总量的关系求出第四组的作品的件数,分别列举出所有可能结果后用概率的公式即可求解.114.一次安全知识测验中,学生得分均为整数,满分10分,这次测验中,甲,乙两组学生人数都为5人,成绩如下(单位:分):甲:8,8,7,8,9乙:5,9,7,10,9(1)填写下表:(2)已知甲组学生成绩的方差22=5s甲,计算乙组学生成绩的方差,并说明哪组学生的成绩更稳定.【答案】(1)甲:平均数8;乙:平均数8,中位数9;(2)甲组学生的成绩比较稳定.【解析】【分析】(1)根据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2)根据方差的定义计算出乙的方差,再比较即可得.【详解】(1)甲的平均数:8878985,乙的平均数:59710985,乙的中位数:9;(2) 222222(58)(98)(78(108)(98)1655S -+-+-+-+=-=乙).∵22S S >乙甲,∴甲组学生的成绩比较稳定.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平均数,中位数与方差,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15.杭州市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居民用水价格调整方案.小明想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于是在某小区内随机访问了部分居民,就每月的用水量、可承受的水价调整的幅度等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整理成图1和图2.已知被调查居民每户每月的用水量在m 3之间,被调查的居民中对居民用水价格调价幅度抱“无所谓”态度的有8户,试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两个统计图表是否完整,若不完整,试把它们补全;(2)若采用阶梯式累进制调价方案(如表1所示),试估计该小区有百分之几的居民用水费用的增长幅度不超过50%?来表1:阶梯式累进制调价方案【答案】(1)频数分布直方图见解析;(2)该小区有75%的居民用水费用的增长幅度不超过50%.【解析】【分析】(1)根据扇形统计表中角度的比例关系可得出统计样本的总数,继而可补充完整两个统计表;(2)设每月每户用水量为xm3的居民调价后用水费用的增长幅度不超过50%,由表一可知分x≤15与x>15两部分讨论,再结合图一可得出结论.【详解】(1)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2)∵设每月每户用水量为xm3的居民调价后用水费用的增长幅度不超过50%当x≤15时,水费的增长幅度为2.5 1.81.8-×100%<50%,当x>15时,则15 2.5 3.3(15) 1.81.8x xx⨯+--≤50%,解得x≤20,∵从调查数据看,每月的用水量不超过20m3的居民有54户,5472=75%,又∵调查是随机抽取,∴该小区有75%的居民用水费用的增长幅度不超过50%.【点睛】考查了条形和扇形统计图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关键是:①由样本中某项数据得出样本数;②结合表一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解决该类型的题目需要熟悉各种统计表.116.为宣传普及新冠肺炎防治知识,引导学生做好防控.某校举行了主题为“防控新冠,从我做起”的线上知识竞赛活动,测试内容为20道判断题,每道题5分,满分100分.为了解八、九年级学生此次竞赛成绩的情况,分别随机在八、九年级各抽取了20名参赛学生的成绩.已知抽查得到的八年级的数据如下:80,95,75,75,90,75,80,65,80,85,75,65,70,65,85,70,95,80,75,80.为了便于分析数据,统计员对八年级数据进行了整理,得到了表一:八、九年级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优秀率如下:(分数80分以上、不含80分为优秀)(1)根据题目信息填空:a=________,c=________,m=________;(2)八年级王宇和九年级程义的分数都为80分,请判断王宇、程义在各自年级的排名哪位更靠前?请简述你的理由;(3)八年级被抽取的20名学生中,获得A 等和B 等的学生将被随机选出2名,协助学校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求这两人都为B 等的概率.【答案】(1)10a =,77.5c =,25m =;(2)王宇在该年级的排名更靠前,理由见解析;(3)被选中的2人都为B 等的概率为632010=.【解析】【分析】(1)直接根据抽查得到的八年级的数据即可求出a ,c 和m 的值;(2)根据王宇和程义的成绩和所在年级抽查成绩的中位数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3)令3名B 等的学生分别为a ,b ,c ,2名A 等的学生分别为m ,n 画树状图为,即可求出被选中的2人都为B 等的概率.【详解】(1)由题意可得:10a =,758077.52c +==, 3b =32%100%25%5m +∴=⨯=∴25m =;(2)王宇在该年级的排名更靠前,∵八年级王宇成绩大于中位数77.5分,名次在该年级抽查的学生数的10名或10名之前,九年级程义成绩小于中位数82.5分,名次在该年级抽查的学生数的10名之后,∴王宇在该年级的排名更靠前.(3)令3名B等的学生分别为a,b,c,2名A等的学生分别为m,n 画树状图为:共有20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被选中的2人都为B等有6种结果,所以被选中的2人都为B等的概率为63 2010.【点睛】此题考查了频数分布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以及中位数的知识.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17.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某中学在全校七、八年级共800名学生中开展“国家安全法”知识竞赛,并从七、八年级学生中各抽取20名学生,统计这部分学生的竞赛成绩(竞赛成绩均为整数,满分10分,6分及以上为合格).相关数据统计、整理如下:八年级抽取的学生的竞赛成绩:4,4,6,6,6,6,7,7,7,8,8,8,8,8,8,9,9,9,10,10.七、八年级抽取的学生的竞赛成绩统计表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填空:a=,b=,c=;(2)估计该校七、八年级共800名学生中竞赛成绩达到9分及以上的人数;(3)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从一个方面评价两个年级“国家安全法”知识竞赛的学生成绩谁更优异.【答案】(1)a=7.5,b=8,c=8;(2)200人;(3)八年级“国家安全法”知识竞赛的学生成绩更优异【解析】(1)根据中位数、众数的定义结合条形统计图及八年级学生成绩即可求解;(2)先算出样本40人中竞赛成绩达到9分及以上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然后用该百分比乘以总体400,即可求解;(3)由八年级的合格率高于七年级的合格率,可得八年级“国家安全法”知识竞赛的学生成绩更优异.【详解】解:(1)由条形统计图可得七年级成绩中最中间的两个人分数为7分和8分,故中位数a=78=7.52+,八年级成绩中最中间的两个人分数为8分和8分,故中位数b=88=82+,八年级成绩出现次数最多的是8分,故c=8,故答案为:7.5,8,8;(2) 40人中竞赛成绩达到9分及以上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为(5+5)÷40=25%,∴该校七、八年级共800名学生中竞赛成绩达到9分及以上的人数=800×25%=200(人),故答案为:200(人);(3)∵八年级的合格率高于七年级的合格率,∴八年级“国家安全法”知识竞赛的学生成绩更优异.故答案为:八年级学生成绩更优异.本题考查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各个概念的内涵和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18.为了解2012年全国中学生创新能力大赛中竞赛项目“知识产权”笔试情况,随机抽查了部分参赛同学的成绩,整理并制作图表如下:请根据以上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的样本容量为;(2)在表中:m= .n= ;(3)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4)参加比赛的小聪说,他的比赛成绩是所有抽查同学成绩的中位数,据此推断他的成绩落在分数段内;(5)如果比赛成绩80分以上(含80分)为优秀,那么你估计该竞赛项目的优秀率大约是【答案】(1)300;(2)120;0.3;(3)答案见解析;(4)80≤x<90;(5)60%【解析】【分析】(1)利用第一组的频数除以频率即可得到样本容量:30÷0.1=300.(2)m=0.4×300=120,n=90÷300=0.3.(3)根据80≤x<90组频数即可补全直方图.(4)根据中位数定义,找到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所在的组即可:中位数为第150个数据和第151个数据的平均数,而第150个数据和第151个数据位于80≤x<90这一组,故中位数位于80≤x<90这一组.(5)将比赛成绩80分以上的两组数的频率相加即可得到计该竞赛项目的优秀率.【详解】解:(1)此次调查的样本容量为30÷0.1=300;故答案为:300;(2)n=90300=0.3;m=0.4×300=120;故答案为:120;0.3;(3)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4)中位数为第150个数据和第151个数据的平均数,而第150个数据和第151个数据位于80≤x<90这一组,故中位数位于80≤x<90这一组;故答案为:80≤x<90(5)将80≤x<90和90≤x≤100这两组的频率相加即可得到优秀率,优秀率为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频数(率)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频率和总量的关系,中位数,用样本估计总体.119.某校对九年级4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体育测试,并随机抽取甲、乙两个班各5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成绩均为整数,满分50分)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岀了部分信息.(用x表示成绩,数据分成5组:A:30≤x<34,B:34≤x<38,C:38≤x<42,D:42≤x<46,E:46≤x≤50)乙班成绩在D组的具体分数是:42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43 44 45 45甲,乙两班成绩统计表: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m、n的值;(2)小明这次测试成绩是43分,在班上排名属中游略偏上,小明是甲、乙哪个班级学生?说明理由;(3)假设该校九年级学生都参加此次测试,成绩达到45分及45分以上为优秀,估计该校本次测试成绩优秀的学生人数.【答案】(1)m=45,n=42;(2)小明是乙班级学生;理由见解析;(3)该校本次测试成绩优秀的学生人数为188人.【解析】【分析】(1)根据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即可,(2)利用中位数的意义进行判断;(3)根据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估计总体的优秀率,进而计算出优秀的人数.【详解】解:(1)乙班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处在第25、26位的两个数都是42,因此中位数是42,即n=42,甲班的中位数一定落在D组,而甲班每组人数为:A组2人,B组2人,C 组10人,D组24人,E组12人,甲班的中位数是44.5,而D组:42≤x<46整数,因此排序后处在第25、26位的两个数分别是44,45,于是,可得甲班得45分的学生数为2+2+10+24﹣25=13(人),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所以,甲班成绩的众数是45,即m=45,故答案为:m=45,n=42;(2)∵小明的成绩为43分,且在班上排名属中游略偏上,而甲班中位数是44.5,乙班的中位数是42,∴小明是乙班级学生;(3)甲班得45分及45分以上的有:13+12=25(人),而乙班有:2+20=22(人),两个班的整体优秀率为:(25+22)÷100=47%,∴400×47%=188(人),即:该校本次测试成绩优秀的学生人数为188人.【点睛】考查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方差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明确各个统计量的意义是正确解答的前提.120.某校举办了一 次趣味数学竞赛,满分100分,学生得分均为整数,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为合格,达到90分及以上为优秀这次竞赛中,甲、乙两组学生成绩如下(单位:分).甲组:30,60,60,60,60,60,70,90,90,100乙组:50,50,60,70,70,80,80,80,90,90(1)以上成绩统计分析表中a=________分,b=_________分,c=________分;(2)小亮同学说:“这次竞赛我得了70分,在我们小组中排名属中游略偏上!”观察上面表格判断,小亮可能是甲、乙哪个组的学生?并说明理由.(3)如果你是该校数学竞赛的教练员,现在需要你选择一组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复赛,你会选择哪一组?并说明理由.【答案】(1)60,72,75;(2)小亮属于甲组学生,理由见解析;(3)选甲组同学代表学校参加竞赛,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中位数及平均数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得解;(2)根据中位数的大小进行判断即可得解;(3)根据数据给出合理建议即可.【详解】(1)∵甲组:30,60,60,60,60,60,70,90,90,100∴6060602a+==;∵乙组:50,50,60,70,70,80,80,80,90,90∴505060707080808090907210b+++++++++==;7080752c +==;(2)小亮属于甲组学生,∵甲组中位数为60,乙组的中位数为75,而小亮成绩位于小组中上游 ∴小亮属于甲组学生;(3)选甲组同学代表学校参加竞赛,由甲组有满分同学,则可选甲组同学代表学校参加竞赛.【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及平均数的相关概念,熟练掌握中位数及平均数的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A4版打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20章 数据的初步分析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20章数据的初步分析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某运动员进行赛前训练,如果对他30次训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则需要知道这10次成绩的().A.众数B.方差C.平均数D.中位数2、近年来,中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某市记者为了了解“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因”,随机调查了该市部分市民,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绘制了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组观点人数A 大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80B 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MC 汽车尾部排放ND 工厂造成污染120E 其他60若该市人口约有800万人,请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请你估计其中持C组和D组“观点”的市民人数大约有()万人.A.200B.240C.400D.4803、一组数据2,7,6,3,4,7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7和4.5B.4和6C.7和4D.7和54、某居民小区开展节约用水活动,3月份各户用水量比2月份有所下降,不同节水量的户数统计如下表所示:节水量(立方米) 1 2 3户数20 120 60那么3月份平均每户节水量是()A.1.9立方米B.2.2立方米C.33.33立方米D.66.67立方米5、已知一组数据:12,5,9,5,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9B.极差是5C.众数是5D.中位数是96、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随机调查了其中100名学生,测试学生在1分钟内跳绳的次数,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形计算,跳绳次数在范围内人数占抽查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为A. B. C. D.7、“红色小讲解员”演讲比赛中,7位评委分别给出某位选手的原始评分.评定该选手成绩时,从7个原始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得到5个有效评分.5个有效评分与7个原始评分相比,这两组数据一定不变的是().A.中位数B.众数C.平均数D.方差8、已知数据:2,4,2,5,7.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2,2B.2,4C.2,5D.4,49、已知样本数据1、2、4、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3B.中位数是4C.极差是4D.方差是210、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运动鞋5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你认为商家更应该关注鞋子尺码的()尺码22 22.5 23 23.5 24 24.5 25销售量2 8 6 20 4 5 5 双A.平均数B.中位数C.方差D.众数11、为纪念雷锋逝世52周年暨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育才中学举行了“学雷锋”演讲比赛.下面是8位评委为其中一名参赛者的打分:9.4,9.6,9.8,9.9,9.7,9.9,9.8,9.5.若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这名参赛者的最后得分是()A.9.70B.9.72C.9.74D.9.6812、在学校的体育训练中,小杰投实心球的7次成绩如统计图所示,则这7次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9.7m,9.8mB.9.7m,9.7mC.9.8m,9.9mD.9.8m,9.8m13、今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的严重干旱灾害,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某学校掀起了“献爱心,捐矿泉水”的活动,其中该校九年级(4)班7个小组所捐矿泉水的数量(单位:箱)分别为6,3,6,5,5,6,9,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5,5B.6,5C.6,6D.5,614、为了解中学300名男生的身高情况,随机抽取若干名男生进行身高测量,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估计该校男生的身高在169.5cm~174.5cm之间的人数有()A.12B.48C.72D.9615、2,3,14,16,7,8,10,11,13的中位数是()A.3B.7C. 10D.13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若4个数5,x,8,10的中位数为7,则x=________ 。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单元解读)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定位
1.经历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探索过程;知道这两个定理的联系与区别能运用 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认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重要意义,会运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几 何问题. 3.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 知道原命题成立时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4.通过对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成就的介绍,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勾股 定理的探索和交流,培养数学学习的信心.
知识结构
◆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 逆定理及其应用.在第二节中结合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内容展开,穿插介绍了 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知识结构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 判定定理.教科书按照先性质后判定的顺序,第一节安排了对于勾股定理的 观察、计算、猜想、证明及简单应用的探究过程,第二节勾股定理逆定理 的安排也是设计了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和证明的完整过程.展现 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路和定理课观察→计算→猜 想→证明的基本流程.
教材内容 ---地位和作用
◆勾股定理既是对直角三角形性质的丰富与深化,又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 的基础;是“以形求数、以数溯形”的重要工具;在解决面积问题、三角形 问题、四边形问题圆的问题中都有勾股定理的“倩影”. ◆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历来都是中考命题的重点.近年来各地中考中有关 勾股定理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利用股定理解决门框是否能通过 的问题、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梯子移动的问题、利用勾股定理解决芦苇倾斜 的问题、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折 叠问题、最短路径问题等。尤其是“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解决问题”几 乎在每个省份的考查中都有体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习:第20章 数据的分析单元综合检测+答案
第20章数据的分析单元综合检测(五)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岳阳中考)某组7名同学在一学期里阅读课外书籍的册数分别是:14,12,13,12,17,18,16.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12,13B.12,14C.13,14D.13,162.(天水中考)一组数据:3,2,1,2,2的众数、中位数、方差分别是( )A.2,1,0.4B.2,2,0.4C.3,1,2D.2,1,0.23.四个数据:8,10,x,10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等,则x等于( )A.8B.10C.12D.8或124.某次射击训练中,一小组的成绩如下表所示:环数7 8 9人数 2 3已知该小组的平均成绩为8.1环,那么成绩为8环的人数是( )A.5人B.6人C.4人D.7人5.(雅安中考)一组数据2,4,x,2,4,7的众数是2,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为( )A.3.5,3B.3,4C.3,3.5D.4,36.八年级一、二班的同学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统计情况如下表:班级参加人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一50 84 80 186二50 85 80 161某同学分析后得到如下结论:①一、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相同;②二班优生人数多于一班(优生线85分);③一班学生的成绩相对稳定.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7.某校A,B两队10名参加篮球比赛的队员的身高(单位:cm)如下表所示:队员1号2号3号4号5号A队176 175 174 171 174B队170 173 171 174 182设两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分别为,,身高的方差分别为,,则正确的选项是( ) A.=,> B.<,<C.>,>D.=,<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8.(重庆中考)某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周末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时间,在所任教班级随机调查了10名学生,其统计数据如表:时间(单位:h) 4 3 2 1 0人数 2 4 2 1 1则这10名学生周末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平均时间是h.9.(营口中考)甲、乙、丙三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均是9.1环,方差分别为=0.56,=0.45,=0.61,则三人中射击成绩最稳定的是.10.某学生数学的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分别是:84分、80分、90分.如果按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3∶3∶4进行总评,那么他本学期数学总评分应为分.11.某班同学进行知识竞赛,将所得成绩进行整理后,如图,竞赛成绩的平均数为分.12.某农科所在8个试验点对甲,乙两种玉米进行对比试验,这两种玉米在各个试点的亩产量如下:(单位:kg)甲:450 460 450 430 450 460 440 460乙:440 470 460 440 430 450 470 440在这些试验点中, 种玉米的产量比较稳定(填“甲”或“乙”).三、解答题(共47分)13.(11分)某市2018年的一次中学生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比赛的有17名运动员,通讯员在将成绩表送组委会时不慎用墨水将成绩表污染掉一部分(如下表),但他记得这组运动员的成绩的众数是 1.75m,表中每个成绩都至少有一名运动员.根据这些信息,计算这17名运动员的平均跳高成绩(精确到0.01m).14.(11分)(扬州中考)为了声援扬州“世纪申遗”,某校举办了一次运河知识竞赛,满分10分,学生得分均为整数,成绩达到6分以上(包括6分)为合格,达到9分以上(包括9分)为优秀,这次竞赛中,甲、乙两组学生成绩分布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1)补充完成下面的成绩统计分析表:组别平均分中位数方差合格率优秀率甲组 6.7 3.41 90% 20%乙组7.5 1.69 80% 10%(2)小明同学说:“这次竞赛我得了7分,在我们小组中排名属中游略偏上!”观察上表可知,小明是组的学生.(填“甲”或“乙”)(3)甲组同学说他们的合格率、优秀率均高于乙组,所以他们组的成绩好于乙组.但乙组同学不同意甲组同学的说法,认为他们组的成绩更好于甲组.请你给出两条支持乙组同学观点的理由.15.(12分)(威海中考)某单位招聘员工,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两项成绩的原始分满分均为100分.前六名选手的得分如下:序号1 2 3 4 5 6项目笔试成绩(分) 85 92 84 90 84 80面试成绩(分) 90 88 86 90 80 85根据规定,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分别按一定的百分比折合成综合成绩(综合成绩的满分仍为100分).(1)这6名选手笔试成绩的中位数是分,众数是分.(2)现得知1号选手的综合成绩为88分,求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3)求出其余5名选手的综合成绩,并以综合成绩排序确定前两名人选.16.(13分)(黄冈中考)为了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黄冈市政府决定对市直机关500户家庭的用水情况作一次调查,市政府调查小组随机抽查了其中的100户家庭一年的月平均用水量(单位:t),并将调查结果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1)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求这10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黄冈市市直机关500户家庭中月平均用水量不超过12t的约有多少户?答案解析1.【解析】选B.在这组数据中,12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因此,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2,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12,12,13,14,16,17,18,最中间的数是14,因此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2.【解析】选B.从大到小排列此数据为:3,2,2,2,1;数据2出现了三次,次数最多为众数,2处在第3位为中位数.平均数为(3+2+1+2+2)÷5=2,方差为[(3-2)2+3×(2-2)2+(1-2)2]=0.4,即中位数是2,众数是2,方差为0.4.3.【解析】选D.①x最小时,数据为x,8,10,10,中位数是(8+10)÷2=9,则(8+10+x+10)÷4=9,所以x=8;②x最大时,数据为8,10,10,x,中位数是(10+10)÷2=10,则(8+10+x+10)÷4=10,所以x=12;③当8≤x≤10时,中位数是(x+10)÷2,则(x+10)÷2=(8+10+x+10)÷4,可求得x=8.故选D.4.【解析】选A.设成绩为8环的人数是x人,由题意得(7×2+8x+9×3)÷(2+x+3)=8.1,解得x=5.5.【解析】选A.∵一组数据2,4,x,2,4,7的众数是2,∴x=2,∴中位数为3,==3.5.6.【解析】选A.由平均数都是80知①正确;由二班的中位数大于一班的中位数知②正确;一班的方差大,其成绩相对不稳定,故③不正确.7.【解析】选D.∵=(176+175+174+171+174)=174(cm),=(170+173+171+174+182)=174(cm).=[(176-174)2+(175-174)2+(171-174)2+(174-174)2+(174-174)2]=2.8(cm2);=[(170-174)2+(173-174)2+(174-174)2+(171-174)2+(182-174)2]=18(cm2),∴=,<.8.【解析】由题意,可得这10名学生周末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平均时间是:(4×2+3×4+2×2+1×1+0×1)=2.5(h).答案:2.59.【解析】∵=0.56,=0.45,=0.61,∴<<,∴三人中射击成绩最稳定的是乙.答案:乙10.【解析】本学期数学总评分=84×30%+80×30%+90×40%=85.2(分).答案:85.211.【解析】==74(分).答案:7412.【解析】两种玉米的平均数都是450 kg,而=100,=200,所以甲种玉米的产量比较稳定.答案:甲13.【解析】设成绩是1.75m的有x人,1.80m的有y人,由题意得x+y=5,又x>3,y≠0,所以x=4,y=1.=≈1.69(m).答:这17名运动员的平均跳高成绩约是1.69m.14.【解析】(1)从条形统计图上看,甲组的成绩分别为3,6,6,6,6,6,7,8,9,10,因此甲组中位数为6,乙组成绩分别为5,5,6,7,7,8,8,8,8,9,平均分为×(5×2+6+7×2+8×4+9)=7.1(分),故填表如下:组别平均分中位数方差合格率优秀率甲组 6.7 6 3.41 90% 20%乙组7.1 7.5 1.69 80% 10%(2)观察上表可知,甲组的中位数是6,乙组的中位数是7.5,小明是7分,超过甲组的中位数,低于乙组的中位数,所以小明应该是甲组的学生.答案:甲(3)从统计图和表格中可以看出:乙组的平均分、中位数都高于甲组,方差小于甲组,且集中在中上游,所以支持乙组同学的观点,即乙组成绩好于甲组.15.【解析】(1)先将六位选手的笔试成绩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序,位于第三位和第四位选手的平均分为中位数,笔试成绩出现次数最多的为众数.答案:84.5 84(2)设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x,y,由题意得解这个方程组得∴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40%和60%.(3)2号选手的综合成绩=92×0.4+88×0.6=89.6(分),3号选手的综合成绩=84×0.4+86×0.6=85.2(分),4号选手的综合成绩=90×0.4+90×0.6=90(分),5号选手的综合成绩=84×0.4+80×0.6=81.6(分),6号选手的综合成绩=80×0.4+85×0.6=83(分),∴综合成绩最高的两名选手是4号和2号.16.【解析】(1)100户家庭中月平均用水量为11t的家庭数量为:100-(20+10+20+10)=40(户).条形图补充完整如下:(2)平均数:==11.6.中位数:11.众数:11.(3)×500=350(户).答:估计不超过12t的用户约有350户.。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简短5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简短5篇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简短5篇八年级数学教案很有意思。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简短,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简短(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2、使学生能了解实数绝对值的意义。
3、使学生能了解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4、由实数的分类,渗透数学分类的思想。
5、由实数与数轴的一一对应,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分析重点:无理数及实数的概念。
难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点与数的一一对应。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有理数?2、有理数可以如何分类?(按定义分与按大小分。
)二、新授1、无理数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判断: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2、实数的定义: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3、按课本中列表,将各数间的联系介绍一下。
除了按定义还能按大小写出列表。
4、实数的相反数:5、实数的绝对值:6、实数的运算讲解例1,加上(3)若|x|=π(4)若|x-1|=,那么x的值是多少?例2,判断题:(1)任何实数的偶次幂是正实数。
()(2)在实数范围内,若|x|=|y|则x=y。
()(3)0是最小的实数。
()(4)0是绝对值最小的实数。
()解:略三、练习P148练习:3、4、5、6。
四、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实数,请同学们首先要清楚,实数是如何定义的,它与有理数是怎样的关系,二是对实数两种不同的分类要清楚。
2、要对应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定义及运算律和运算性质,来理解在实数中的运用。
五、作业1、P150习题A:3。
2、基础训练:同步练习1。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简短(篇2)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练习试题一(含答案) (119)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练习试题一(含答案)某超市出售甲、乙、丙三种糖果,其售价分别为5元/千克,12元/千克,20元/千克,为满足客多样化需求,超市打算把糖果混合成杂拌糖出售,如果按照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中甲、乙、丙三种糖果的比例混合,这种新混合的杂排糖的售价应该为多少元/千克?【答案】这种新混合的杂排糖的售价应该为10.1元/千克.【解析】【分析】由扇形统计图中可以得到甲、乙、丙三种糖果所占的比例,然后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出结果即可.【详解】丙对应的百分比为1-50%-30%=20%∴这种新混合物的杂拌糖的售价应该为5×50%+12×30%+20×20%=10.1(元/千克)答:这种新混合的杂排糖的售价应该为10.1元/千克.【点睛】考查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明确和理解加权平均数中“权”是正确解答的前提.62.最近几年,某市持续大面积雾霾天气让环保和健康问题成为焦点,为了调查学生对雾霾天气知识的了解程度,某校在全校学生中抽取400名同学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共分为四个等组A .非常了解;B .比较了解;C .基本了解;D .不了解根据调查统计结果,绘制了不完整的三种统计图表. 对雾霾天气了解程度的条形统计图对雾霾天气了解程度的扇形统计图对雾霾天气了解程度的统计表图1图2对雾霾的了解程度百分比A .非常了解 5%B .比较了解m C .基本了解45%D .不了解n请结合统计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参与调查的学生选择“A .非常了解”的人数为__________人,m=__________,n=__________;(2)请在图1中补全条形统计图;(3)请计算在图2所示的扇形统计图中,D部分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是多少度?【答案】(1)20;15%;35%;(2)补图见解析;(3)126°.【解析】试题分析:(1)非常了解的人数=总人数×非常了解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400×5%=20人;m=比较了解的人数÷总人数=60÷400=0.15=15%;n=1-5%-45%-15%=35%;(2)不了解的人数=总人数×不了解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400×35%=140人,补全条形图即可;(3)D部分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360°×不了解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360°×35%=126°.试题解析:(1)20;15%;35%;(2)∵D等级的人数为:400×35%=140,∴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对雾霾天气了解程度的条形统计图(3)D部分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360°×35%=126°.点睛:掌握统计图相关概念与计算方法.63.某政府部门进行公务员招聘考试,其中三人中录取一人,他们的成绩如下:(1)按照平均成绩甲、乙、丙谁应被录取?(2)若按照文化课知识、面试、平时表现的成绩已4:3:1的比例录取,甲、乙、丙谁应被录取?【答案】(1)甲的平均数=73,乙的平均数=68 丙的平均数=68∴甲被录取;(2)甲的成绩=69.625,乙的成绩=76.625,丙的成绩=68.875,∴乙被录取.【解析】【分析】(1)根据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三人的平均分,然后作出判断即可;(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三人的平均分,然后作出判断即可.【详解】解:(1)甲:11⨯++=⨯=,(745887)2197333乙:11(877443)20468⨯++=⨯=,33丙:11(697065)20468⨯++=⨯=,33∵73分最高,∴应该录取甲;(2)甲:11⨯⨯+⨯+⨯=⨯=,(744583871)55769.62588乙:11(874743431)61376.625⨯⨯+⨯+⨯=⨯=,88丙:11⨯⨯+⨯+⨯=⨯=,(694703651)55168.87588∵76.625分最高,∴应该录取乙.【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与算术平均数的求法,是基础题,需熟练掌握.64.我市某中学对学校倡导的“压岁钱捐款活动”进行抽样调查,得到一组学生捐款的数据,下图是根据这组数据绘制的统计图,图中从左到右长方形的高度之比为2:4:5:8:6.又知此次调查中捐款20元和25元的学生一共28人.(1)他们一共调查了多少学生?(2)写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3)若该校共有2000名学生,估计全校学生大约捐款多少元?【答案】(1)50人(2)20,20(3)34800 【解析】【分析】(1)根据捐款20元和25与的学生一共是28人及这两组所占的总人数比例可求出总人数;(2)众数即人数最多的捐款数,中位数要找到从小到大排列位于中间的数据;(3)首先计算平均捐款数,再进一步估计总体平均捐款数,从而计算全校捐款数.【详解】(1)(1)28÷8624586+++++=50(名),所以一共调查了50名学生;(2)设捐款20元和25元的学生分别有8x 人和6x 人. 则有:8x+6x=28, ∴x=25个组的人数分别为4,8,10,16,12,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0元,众数是20元; (3)平均每个学生捐款的数量是:150(5×4+10×8+15×10+20×16+25×12)=17.4(元), 17.4×2000=34800(元), 所以全校学生大约捐款34800元.【点睛】本题考查了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中位数、众数等,考查了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以及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概念,能够根据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计算总体,能够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65.个体户王某经营一家饭馆,下面是饭馆所有工作人员在某个月份的工资;王某3000元,厨师甲450元,厨师乙400元,杂工320元,招待甲350元,招待乙320元,会计410元.()1计算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2计算出的平均工作能否反映帮工人员这个月收入的一般水平?()3去掉王某的工资后,再计算平均工资;()4后一个平均工资能代表一般帮工人员的收入吗?()5根据以上计算,从统计的观点看,你对()()34的结果有什么看法?【答案】()1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是750元;()2不能反映工作人员这个月的月收入的一般水平;()3去掉王某的工资后,他们的平均工资是375元;()4能代表一般工作人员的收入;()5个别特殊值对平均数具有很大的影响.【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2)根据(1)得出的数据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即可;(3)去掉王某的工资,再根据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4)根据(3)得出的数据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即可;(5)通过对(2)和(4)得出的数据,再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即可.试题解析:()1根据题意得:()++++++÷=元),30004504003203503204107750(答: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是750元;()2因为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低于平均水平,所以不能反映工作人员这个月的月收入的一般水平.()3根据题意得:()+++++÷=元),4504003203503204106375(答:去掉王某的工资后,他们的平均工资是375元;()4由于该平均数接近于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收入,故能代表一般工作人员的收入;()5从本题的计算中可以看出,个别特殊值对平均数具有很大的影响.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熟记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根据求出的数据再结合实际进行分析.66.某花店每天以每枝5元的价格从农场购进若干枝玫瑰花,然后以每枝10元的价格出售.如果当天卖不完,剩下的玫瑰花作垃圾处理.(1)若花店一天购进16枝玫瑰花,求当天的利润y(单位:元)关于当天需求量n(单位:枝,n是自然数)的函数解析式;(2)花店记录了100天玫瑰花的日需求量(单位:枝),整理得下表:①这100个日需求量所组成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②以100天记录的各需求量的频率作为计算平均一天需求量对应的权重.若花店计划一天购进16枝或17枝玫瑰花,从盈利的角度分析,你认为应购进16枝还是17枝?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①17枝,15枝②17 【解析】 【分析】(1)分两种情况依据“利润=售价-进价”列出解析式即可; (2)①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出即可;②求出进17枝时当天的利润,与购进16枝玫瑰花时当天的利润比较,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当16n ≤时,55(16)1080y n n n =--=- 当16n >时80y =(2)①这100个日需求量所组成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17枝,15枝;②∵把100天记录的各需求量的频率作为平均一天需求量是对称权重 ∴当需求量为16时∴10.1600.2700.78076w =⨯+⨯+⨯= 当需求量为17时当17n ≤时55(17)1085y n n n =--=- 当17n >时85y =∴20.1550.2650.16750.548576.4w =⨯+⨯+⨯+⨯= ∴21w w > ∴应购进17枝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函数关系式以及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熟练掌握它们的定义是解题关键.67.某单位共有280位员工参加了社会公益捐款活动,从中任意抽取了12位员工的捐款数额,记录如下:估计该单位的捐款总额.【答案】17500元.【解析】【分析】先计算出样本平均数,再估计该单位的捐款总额即可.【详解】这12位员工的捐款数额平均数为1x=⨯+⨯+⨯+⨯=(元)(3025058031002)62.512以x作为所有员工捐款的平均数,由此估计该单位的捐款总额约为62.5×280=17500(元)所以估计该单位的捐款总额约为17500元.【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8.随机抽取某市一年(以365天计)中的30天的日平均气温状况统计如下:温度(C ︒)请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估计该城市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2)上表中的温度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众数是_________; (3)计算该城市一年中约有几天的日平均气温为26C ︒?【答案】(1)该城市年平均气温大约是20.8C ︒;(2)22;22;(3)该城市一年中约有73天的日平均气温为26C ︒.【解析】 【分析】(1)由样本平均数估算总体平均数,该城市年平均气温即为该组数据的平均数;(2)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第15、16个数的平均数,然后代入计算即可,众数即出现次数最多的数;(2)用365乘以日平均气温是26C ︒的天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 【详解】(1)由题意,得年平均气温为10314518522726630232220.830⨯+⨯+⨯+⨯+⨯+⨯+⨯=C ︒(2)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第15、16个数的平均数,为2222222+= 众数是22;(3)该城市一年中日平均气温为26C ︒约为63657330⨯=天.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也考查了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69.某校举行全市读书活动月演讲比赛的选拔赛,根据选拔赛成绩拟从小红和小王两位同学中推选1人参加全市的总决赛,两人的选拔赛成绩如下(单位:分):(1)若要按形象占40%,主题占10%,普通话占20%,演讲技巧占30%计算总分,哪位选手将胜出?(2)评委们已算出小红和小王同学的形象、主题、普通话、演讲技巧四项成绩的平均分都是80分,小红的成绩方差为237.5S=小红,请你计算小王成绩的方差,并说明若要选派各方面素质均衡的选手参赛,哪位选手将胜出?【答案】(1)小王获胜;(2)小红胜出. 【解析】 【分析】(1)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小红和小王的成绩,然后比较大小即可判断;(2)利用方差公式计算出小王成绩的方差,然后根据方差的意义,通过比较方差的大小进行判断.【详解】解:(1)小红:8540%7010%8020%8530%825⨯+⨯⨯⨯=++.(分),小王:9540%7010%7520%8030%84⨯⨯⨯⨯=+++(分), 答:小王获胜.(2)222221(9580)(7080)(7580)(8080)4S ⎡⎤=-+-+-+-⎣⎦小红, 答:小红胜出.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一般地设n 个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则方差S 2=1n[(x 1-x )2+(x 2-x )2+…+(x n -x )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也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70.莒县宏大出租公司的王师傅在周日下午的营运全是在东西走向的银杏大道上进行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单位:千米)如下: +14,-13,+7,—9,-8,+11,-4,-4,+13,+4(1)王师傅这天最后到达目的地时,距离下午出车时的出发地多远? (2)王师傅这天下午共行车多少千米?(3)若每千米耗油0.1升,则这天下午王师傅用了多少升汽油?【答案】(1)+11;(2)87 千米;(3)耗油:8.7升.【解析】(1)(2)根据有理数加法列出算式,然后按照运算的法则进行即可;(3)根据单位耗油乘以行使路程可得答案.解:(1)(+14)+(-13)+(+7)+(-9)+(-8)+(+11)+(-4)+(-4)+(+13)+(+4)=14-13+7-9-8+11-4-4+13+4=+11,(2)王先生开车行走的路程是:|+14|+|-13|+|+7|+|-9|+|-8|+|+11|+|-4|+ |-4|+|+13|+|4|= 14+13+7+9+8+11+4+4+13+4=87 千米(3)耗油:87×0.1=8.7升.“点睛”本题考察查了正数和负数,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是解题的关键.。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单元总结)(解析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单元总结【思维导图】【知识要点】知识点一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概念: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变式:1)a ²=c ²- b ²2)b ²=c ²- a ²适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ab b a c ⨯+-=,化简可证.c ba HG FEDC BA方法二:b ac b a cca b c a b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222a b c += a b ccb a E DCB A知识点二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数概念: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常见的勾股数:如3,4,5;6,8,10;5,12,13;7,24,25等扩展: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1)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2)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3)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注意:每组勾股数的相同整数倍,也是勾股数。
第四章+因式分解+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因式分解》大单元教学设计【选用教材】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单元课题】因式分解【单元教材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对“因式分解”进展了较大的调整。
将“因式分解”安排在课本第四章。
内容包括“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
共有三节内容:第一节《因式分解》,利用99³-99例子突出与因数分解的类比,体会因式分解的必要性;并用几何图形的拼图解释因式分解。
在了解因式分解的根底上,体会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第二节“提公因式法”,它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或者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如此,对于学生来说,难点是怎样在多项式的各项中发现公式。
为此,教材安排学生从简单的多项式ab+ac中发现一样因式,由浅入深地体会如何寻找公因式,并以例题示X的形式学习用提公因式法进展因式分解与其须知事项,形成根本技能。
第三节“公式法”,其关键是熟悉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与其特点,学生初学时的一个难点是根据一个多项式的特点选择运用恰当的公式。
为此,教材将这两个公式分别分开教学,然后综合运用学习,加深学生对公式特点的认识。
【单元知识网络】【单元课标解读】《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55页要求: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展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单元内容数学分析】1.因式分解是代数的重要内容,是在学习了“整式的运算”之后提出来的内容。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运算有密切的联系,事实上,它是整式乘法的逆向运用。
2.因式分解是整式的一种重要变形,它在恒等变形、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函数中有广泛的应用。
3.因式分解为学习分式运算,解方程与方程组与代数式和三角函数式恒等变形提供必要的根底。
也是分式运算和化简、恒等变形、解高次方程的根底。
“因式分解”对于与化归的能力、逆向思维的能力的培养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又在逆向思维品质培养形成等中有着较重要作用和教育价值。
5.作为今后学习的根底,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式分解与其变形的应用,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学数学乃至大学数学,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续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练习试题一(含答案) (130)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练习试题一(含答案)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某学校开展了“数学素养”竞赛活动.九年级1200名学生参加了竞赛,结果所有学生成绩都不低于60分(满分100分).为了了解成绩分布情况,学校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得到如下不完整的统计表,根据表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表中a=___ _ _ ,b=_;()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落在_____ _范围内;()3若成绩不小于80分为优秀,请估计九年级大约有多少名学生获得优秀成绩?()4竞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如图,有两个转盘,、在每个转盘各自的两A B个扇形区域中分别标有数字1,2,分别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转动时,若A B事件“指针都落在标有数字1的扇形区域内”概率是1,则转盘B中标有数字1的9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答案】()120a =,0.2b =; ()2中位数在7080x ≤<内; ()3360名;()480︒ 【解析】 【分析】(1)先根据6070x ≤<组求出样本数为50名学生,四个分组的人数和就是50,即可求出a 的值;根据已知8090x ≤<的频数和样本数即可求出b ;(2)根据中位数的概念即可求出答案;(3)根据样本中成绩不小于80分为优秀的频率即可估计总体中成绩不小于80分的学生人数;(4)先根据题意求出转盘B 中指针落在标有数字1的扇形区域内的概率,再根据圆周角等于360︒计算即可.【详解】解:(1)调查学生总数:150.350÷=(名),7080x ≤<的频数:501510520---=,即20a =, 8090x ≤<的频率:10500.2÷=,即0.2b =,故答案为:20,0.2.(2)共50名学生,中位数落在“7080x ≤<”范围内. (3)调查学生中,成绩不小于80分的频率:0.20.10.3+=,所以根据样本估计总体,九年级获得优秀成绩的学生人数:12000.3360⨯=(名),即九年级大约有360名学生获得优秀成绩.(4)设转盘B中指针落在标有数字1的扇形区域内的概率为x,根据题意得:11x=,29解得2x=,9所以转盘B中指针落在标有数字1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2︒⨯=︒.360809故答案为:80︒.【点睛】本题考查了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及事件的概率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如中位数、频率及事件概率的求法是解题的关键.92.为了了解市民“获取新闻的最主要途径”,某市记者开展了一次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这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是;(2)通过“电视”了解新闻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为;扇形统计图中,“手机上网”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3)请补全条形统计图;(4)若该市约有70万人,请你估计其中将“电脑和手机上网”作为“获取新闻的最主要途径”的总人数.【答案】(1)1000;(2)15%144°;(3)补全条形统计图见解析;(4)将“电脑和手机上网”作为“获取新闻的最主要途径”的总人数462000人.【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电脑上网”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求出总人数;(2)用“电视”的数量除以总数求出所占的百分比,用“手机上网”所占的百分比乘以360°,即可得出答案;(3)用总人数乘以“报纸”所占百分比,求出“报纸”的人数,从而补全统计图;(4)用全市的总人数乘以“电脑和手机上网”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出答案.试题解析:(1)这次接受调查的市民总人数是:260÷26%=1000(2)扇形统计图中,通过“电视”了解新闻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为:1501000=15%, 4003601000⨯︒=144°;(3)“报纸”的人数为:1000×10%=100. 补全图形如图所示:(4)估计将“电脑和手机上网”作为“获取新闻的最主要途径”的总人数为:70×(26%+40%)=70×66%=46.2(万人).∴将“电脑和手机上网”作为“获取新闻的最主要途径”的总人数为462000人.93.我区某中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活动,九(1)、九(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满分为100分)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解决下列问题:(1)九(1)班复赛成绩的中位数是分,九(2)班复赛成绩的众数是分;(2)小明同学已经算出了九(1)班复赛的平均成绩1x=85分;方差[(85﹣85)2+(75﹣85)2+(80﹣85)2+(85﹣85)2+(100 S2=15﹣85)2]=70(分2),请你求出九(2)班复赛的平均成绩x2和方差S22;(3)根据(2)中计算结果,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答案】(1)85,100;(2)85,160;(3)九(1)班的成绩比较稳定,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统计图得到九(1)、九(2)班选手的得分,再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即可得出(2)利用统计图得到九(2)班的选手的得分,然后利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方差公式计算九(2)班复赛的平均成绩和方差;(2)利用方差的意义进行判断【详解】解:(1)九(1)班复赛成绩的中位数是85分,九(2)班复赛成绩的众数是100分;故答案为:85,100;(2)九(2)班的选手的得分分别为70,100,100,75,80,所以九(2)班成绩的平均数=(70+100+100+75+80)=85,九(2)班的方差S22=[(70﹣85)2+(100﹣85)2+(100﹣85)2+(75﹣85)2+(80﹣85)2]=160;(3)平均数一样的情况下,九(1)班方差小,所以九(1)班的成绩比较稳定.【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94.某学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期中测验、期末测验,并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小明同学的平时作业、期中测验、期末测验的数学成绩依次是98分、80分、90分,这学期小明的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答案】92分 【解析】 【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式进行计算即可求得. 【详解】 由题意得:9850%8020%9030%50%20%30%⨯+⨯+⨯++=92(分),答:这学期小明的数学总评成绩是92分. 【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应用,正确理解题意,熟练应用加权平均数的公式是解题的关键.95.河南某校招聘干部一名 ,对A 、B 、C 三人进行素质测试,他们各项成绩如下表:将语言、综合知识、创新和处理问题能力按测试成绩20%、30%、30%、20%比例计算,谁将被录用?【答案】A将被录用.【解析】【分析】按各项所占百分数求出A、B、C三人的测试成绩,再进行比较即可.【详解】⨯+⨯+⨯+⨯=A的测试成绩为8520%9030%9530%9520%91.5⨯+⨯+⨯+⨯=B的测试成绩为9520%8530%9530%9020%91C的测试成绩为9020%9530%8530%9520%91⨯+⨯+⨯+⨯=>=,所以A将被录用.因为91.5919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含义.96.九年级(1)班的小华和小红两名学生10次数学测试成绩如下表(表Ⅰ)所示:现根据上表数据进行统计得到下表(表Ⅱ):(1)填空:根据表Ⅰ的数据完成表Ⅱ中所缺的数据; (2)老师计算了小红的方差()()()2221908060801008020010⎡⎤⨯-+⨯-+-=⎣⎦43请你计算小华的方差并说明哪名学生的成绩较为稳定. 【答案】(1)80,85;(2)120,小华 【解析】 【分析】(1)根据表Ⅰ分别计算填入;(2)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小华的方差,再与小红的方差比较,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1)(2)小华的方差=222212908027080(6080)1008012010,∵200>120, ∴小华成绩稳定. 【点睛】此题考查数据的统计与计算,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计算方法即可正确解答.97.某学校从甲、乙两名班主任中选拔一名参加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技能比赛,选拔内容分案例分析、班会设计、情景问答三个项目,选拔比赛结束后,统计的这两位班主任成绩并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1)乙班主任三个项目的成绩中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6张相同的卡片分别写上甲、乙两名班主任的六项成绩,洗匀后,从中任意抽取一张,求抽到的卡片写有“80”的概率;(3)若按照图2所示的权重比进行计算,选拔分数最高的一名班主任参加比赛,应确定哪名班主任获得参赛资格,说明理由.;(3)甲教师获得参赛资格.【答案】(1)80;(2)13【解析】【分析】(1)直接从三个数据中找到中位数即可;(2)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3)分别按照不同的权,利用加权平均数求解即可.【详解】解:(1)乙班主任的得分排序为:75,80,82,中位数为80;(2)六张卡片中写着80的共两张,因此P(抽到的卡片写有80)21==;63⨯+⨯+⨯=(分);(3)甲教师得分:7230%8060%8510%78.1⨯+⨯+⨯=(分)乙教师的得分:8030%7560%8210%77.2>,∵78.177.2∴甲教师获得参赛资格.【点睛】本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统计图中整理出进一步解题的有关信息,难度不大.98.2016年3月1日,某园林公司派出一批工人去完成种植2200棵景观树木的任务,这批工人3月1日到5日种植的数量(单位:棵)如图所示.(1)这批工人前两天平均每天种植多少棵景观树木?(2)因业务需要,到3月10日必须完成种植任务,你认为该园林公司是否需要增派工人?请运用统计知识说明理由.【答案】(1)220;(2)207.【解析】试题分析:(1)计算平均数.(2)利用前5填的平均数估算总工作量.试题解析:+=220(棵).解:(1)2232172答:这批工人前两天平均每天种植220棵景观树木.++++(2)这批工人前五天平均每天种植的树木为:2232171981952025=207(棵).估计到3月10日,这批工人可种植树木2070棵,由于2070<2200,所以我认为公司还需增派工人.99.在3月22日的“世界水资源保护日”当天,我县某校开展“节约用水,从你我做起”的宣传活动,小明利用课余时间对他所居住小区100户居民2月份的用水量进行调查,情况如下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求这100户居民2月份用水量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答案】10,10,10.3.【解析】【分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根据定义可求解;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求其平均数.【详解】解:数据10出现次数最多,所以用水量的众数是10(m3);位置处于中间的数是第50个和第51个,都是10,故中位数是10 m3;用水量的平均数=1(9×20+10×40+11×30+12×10)=10.3(m3).100答:这100户居民2月份用水量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为10 m3,10 m3,10.3 m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统计表,扇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关键是看懂统计表,从统计表中获取必要的信息,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计算方法.100.树叶有关的问题如图,一片树叶的长是指沿叶脉方向量出的最长部分的长度(不含叶柄),树叶的宽是指沿与主叶脉垂直方向量出的最宽处的长度,树叶的长宽比是指树叶的长与树叶的宽的比值。
数学八年级下册大单元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教学 单元整体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大单元整体备课一、课标分析“数与式”是代数的基本语言,初中阶段关注用字母表述代数式,以及代数式的运算,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运算和推理,通过字母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数与代数领域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观念,发展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
本章的具体要求: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一元二次方程;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及两个实根是否相等;了解一元二次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解得合理性。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数与代数”中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容,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也是初中学段“数与代数”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共包括7节,具体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这些内容既是对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因式分解、实数、二次根式的巩固、加深和发展,又是今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因此,本单元内容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同时,本单元内容也是解决物理等其他学科问题的重要工具。
单元数学要素六年级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中的代数式六年级上册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实数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因式分解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二次根式九年级上册第三章二次函数三、教材的呈现方式本章在呈现方式上:1、通过丰富的实例,如“地毯四周有多宽”“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等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从中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
2、在第二至四节探索方程解法的过程中,并未单纯地进行解方程的训练,而是适当设计一些应用题,并在三种解法之后又安排了有关的应用内容。
3、三、学习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分析
1、单元名称: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2、单元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是建立在“实数”基础上的,整式、分式的运算是二次根式运算的重要基础,反过来,通过二次根式的学习又能复习和巩固整式、分式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本章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式进行扩张,引入二次根式,将整式扩充到根式,使学生对式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一元二次方程、解直角三角形等后续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熟练进行化简和运算。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与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辨别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
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加减乘除法则.
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过观察、比较、总结等数学活动,经历从具体问题到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质,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它们进行化简和计算.感受和体验发现的快乐,提高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主要教学方法、手段、选用的教学媒体
讲授法、练习法;小黑板,班班通。
6、单元课时划分:
16.1 二次根式2课时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3课时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2课时
小结1课时
单元测试题选讲 2课时
单元分析
1、单元名称: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2、单元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新版教材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勾股定理”为独立的一章,其主要内容包括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
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它也是几何学中重要的定理之一。
勾股定理从边的角度进一步刻画了直角三角形的特征,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尝试用数形结合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是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难点是勾股定理的证明。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会运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
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古今中外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主要教学方法、手段、选用的教学媒体
讲授法、练习法;小黑板,班班通。
6、单元课时划分:
17.1勾股定理4课时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课时
小结与复习1课时
第十八章单元测试2课时
1.单元名称: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2.单元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本章是在平行线、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并通过平行四边形角、边的特殊化,研究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进一步明确命题及其逆命题的关系。
3.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区别。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的综合运用。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证明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平行四边形以及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平行四边形以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以及相关问题的证明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5.主要教学方法、手段、选用的教学媒体:讲授课、练习法:三角板、课件。
6.单元课时划分
18.1 平行四边形7课时
18.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5课时
小结 1课时
单元测试题选讲 2课时
1、单元名称: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2、单元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变量与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用函数观点再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会画它们的图象,能结合图象讨论这些函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及应用。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会画它们的图象,能结合图象讨论这些函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与作用,提高综合运用函数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主要教学方法、手段、选用的教学媒体:
讲授法、练习法;小黑板,课件。
6、单元课时划分:
19.1 函数 6课时
19.2 一次函数7课时
19.3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3课时
小结 2课时
单元测试题选讲 2课时
1、单元名称: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2、单元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数据的分析”是初中代数自成体系的最后一章,主要研究如何收集、整理、计算、分析数据,既定性又定量地获取总体信息,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推断.本单元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反映数据波动大小的极差、方差等.基本要求是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及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平均数是衡量样本和总体的平均水平的特征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重点是平均数、方差的概念及其计算.
教学难点:方差的概念与应用。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会应用极差、方差去衡量总体的波动大小.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初步经历调查、统计、探讨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体验,认识到统计思想中的数据分析的广泛应用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5、主要教学方法、手段、选用的教学媒体:
讲授法、练习法;小黑板,班班通。
6、单元课时划分:
20.1数据的集中程度 5课时
20.2数据的波动 2课时
小结 1课时
第二十章达标测评卷 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