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思维)模拟试卷4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婴儿心理发展)模拟试卷4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婴儿心理发展)模拟试卷4(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7,分数:54.00)1.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
(分数:2.00)A.脑电的变化√B.大脑髓鞘化程度C.大脑皮质发展D.大脑形态发展解析:解析:脑电的变化作为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证实,5个月胎儿以显示出脑电活动。
8个月以后则呈现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
2.同步节律的( )波被称为婴儿脑成熟的标志。
(分数:2.00)A.α波√B.β波C.γ波D.以上都不对解析:解析:新生儿出现了同步节律波α波,这表明新生儿在皮质神经成分方面的一定的成熟性。
3.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是躯干,最后是下肢。
其发展顺序是( )。
(分数:2.00)A.抬头-翻身-爬-坐-站立-行走B.抬头-坐-翻身-爬-站立-行走C.抬头-翻身-坐-站立-爬-行走D.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解析:解析:婴儿动作的发展是按如下规律进行的:①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是躯干,最后是下肢。
其顺序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③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婴儿首先出现的是躯体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以后才是灵巧的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
4.吉普森和沃克探索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研究是( )。
(分数:2.00)A.视觉偏爱法B.习惯化方法C.客体隐藏任务D.“视崖”实验√解析:解析:“视崖”实验是一种测查婴儿深度知觉的有效装置。
在平台上放一块厚玻璃板,在中间分为两半,一半的上面铺着红白相间的格子图形,视为“浅侧”;另一半的格子图形置于玻璃板下约150厘米处,视为“深侧”。
这样透过玻璃板看下去,深侧像一个悬崖。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描述统计)模拟试卷4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描述统计)模拟试卷4(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1.任意一组数据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称为( )。
(分数:2.00)A.全距B.组距√C.组数D.组限解析:解析:全距是指最大数与最小数两个数据之间的差距。
组距是指任意一组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
组数的多少要根据数据的多少来定。
组限即一个组的起点值与终点之间的距离。
2.在直方图中,( )的大小直接影响矩形的宽度。
(分数:2.00)A.全距B.组距√C.组数D.组限解析:解析:直方图是以矩形的面积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图形。
一般纵轴表示数据的频数,横轴表示数据的等距分组点。
组距的大小直接影响矩形的宽度,矩形的高度是由每组的频数决定的。
3.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这种表是( )。
(分数:2.00)A.简单次数分布表B.分组次数分布表C.双列次数分布表√D.相对次数分布表解析:解析: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个体的两组测量结果或各方面基本相同的两个被试进行同一测量所得的结果。
简单次数分布表就是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而成的统计表。
分组次数分布表是当数据量很大时,先把数据划分为若干个分组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归入相应的分组区间,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含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形式呈现出来,就构成了分组次数分布表。
相对次数分布表是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换为相对次数。
4.某研究者将满意程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调查了心理学就业的满意情况,为更好地呈现调查结果,可以使用( )。
(分数:2.00)A.条形图B.圆形图√C.散点图D.直方图解析:解析:满意度的调查只有三个选项属于间断性资料,使用圆形图可以较好显示三种情况所占比例的大小,从而进行各部分的比较。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专题专题)附答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专题一、单选题1.认为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的心理学派是( )。
(统考2019研)(A)机能主义(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构造主义2.1967年《认知心理学》出版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作者是( )。
(统考2016研)(A)斯滕伯格(B)布鲁纳(C)奈塞尔(D)西蒙3.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
(统考2014研) (A)认知科学(B)神经心理学(C)认知神经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4.研究人与机器相互作用问题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
(统考2013研)(A)管理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工程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5.科学心理学内涵最妥当的表述是( )。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A)对潜意识的实证揭示(B)对人类行为的实证探讨(C)对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研究(D)对社会事件与社会活动资料的搜集6.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是( )。
(北京大学2011研)(A)斯金纳(B)华生(C)班杜拉(D)霍尔二、简答题7.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8.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9.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一名心理学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10.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11.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在学过本章之后,你对“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什么新的认识?12.心理学是怎样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在心理学的产生中有什么作用?13.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14.简要说明当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15.什么是观察法?它有何优缺点。
(统考2018研)16.简述心理学的各个流派的主要观点和其优点与缺点。
并举例加以说明。
(华中师范大学2014研)17.简述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物理学方法)模拟试卷4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物理学方法)模拟试卷4(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50.00)1.在极限法的实验中,当递增系列的阈限显著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时,就推断存在( )。
(分数:2.00)A.习惯误差√B.期望误差C.动作误差D.空间误差解析:解析:在极限法的实验中,习惯误差是指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对新的刺激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当递增系列的阈限显著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时,就推断存在习惯误差。
2.在极限法的实验中,当递减系列的阈限显著大于递增系列的阈限时,就推断存在( )。
(分数:2.00)A.习惯误差B.期望误差√C.动作误差D.空间误差解析:解析:在极限法的实验中,期望误差是指被试因过早期望将要来临的刺激而导致错误的判断。
当递减系列的阈限显著大于递增系列的阈限时,就推断存在期望误差。
3.有可能产生动作误差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是( )。
(分数:2.00)A.最小变化法B.阶梯法C.恒定刺激法D.平均差误法√解析:解析:最小变化法和恒定刺激法都是主试给被试呈现刺激。
阶梯法也是,它是最小变化法的一个变式。
而平均差误法是被试根据标准刺激,自己调节比较刺激的大小,让比较刺激等于标准刺激,在调整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动作误差。
4.在感觉阈限测量中,向被试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调节另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这种方法是( )。
(分数:2.00)A.最小变化法B.平均差误法√C.恒定刺激法D.阶梯法解析:解析:平均差误法的典型实验程序是,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以得到平均误差。
5.在阈限的测量中,最小变化法可能出现的误差有( )。
(分数:2.00)A.顺序误差B.期望误差√C.动作误差D.空间误差解析:解析:在极限法的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习惯误差是指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对新的刺激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初中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2009.22)A.平衡性表现明显B.批判性显著增强C.自我中心再度出现D.表面性依然突出正确答案:A解析:初中生在思维品质方面出现矛盾性发展,表现为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日益增加、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明显、自我中心再度出现。
知识模块:青少年的心理发展2.个体出生后,身体发育的两个高峰期分别是( )(2010.23)A.幼儿期和青少年期B.婴儿期和幼儿期C.婴儿期和青少年期D.婴儿期和成年早期正确答案:C解析:个体出生后,身体发育的两个高峰期分别:是婴儿期和青少年期。
知识模块:青少年的心理发展3.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2011.24)A.法律和秩序的取向B.社会契约的取向C.工具性的相对主义D.普遍的道德原则取向正确答案:D解析:科尔伯格以两难故事(海因兹偷药)为基础,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和六阶段理论。
其中后习俗水平(13岁以后)的阶段六,即价值观念阶段亦称个人良心定向或普遍道德原则阶段,指依据自己内在的标准行事,行为受到自我良心的约束,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知识模块:青少年的心理发展4.将青少年从家庭独立的过程称为“心理性断乳”的学者是( )(2012.22) A.米德(M.Mead)B.普莱尔(W.T.Preyer)C.霍尔(G.S.Hall)D.何林渥斯(L.Hollingworth)正确答案:D解析:何林渥斯将青少年从家庭的独立过程称为心理性断乳,与生理性断乳相对照,共同特点是,断乳前所形成的适当且必要的习惯与新的需要、冲动、行动不相适应并发生矛盾。
知识模块:青少年的心理发展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初中生反抗心理原因的是( )(2013.23)A.自我意识高涨B.独立意识增强C.勤奋感与自卑感冲突D.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正确答案:C解析:初中生反抗心理原因的是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强和独立意识。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模拟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7.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回答第22~24题。
(2010.46~48)1.这种设计属于( )A.被试间设计B.混合设计C.ABBA设计D.被试内设计正确答案:D解析:表中每个被试均接受所有实验处理,为被试内设计。
被试内设计为了平衡顺序效应和练习效应,可做ABBA设计(2因素)与拉丁方设计(多因素),而本题为拉丁方设计。
知识模块: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2.采用这种设计可控制的主要额外变量是( )A.顺序误差B.期望误差C.实验者效应D.动作误差正确答案:A解析:被试内设计主要额外变量是顺序效应和练习效应,而本题的拉丁方设计正是为了控制这种误差。
知识模块: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3.如果有6种实验处理,采用这种设计的被试人数可以是( )A.8人B.10人C.12人D.14人正确答案:C解析:按顺序安排,人数应是处理数的整数倍。
知识模块: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4.下表所示为一个有四种实验处理的设计方案。
该研究设计属于( )(2014.38)A.匹配设计B.ABBA设计C.拉丁方设计D.混合设计正确答案:C解析:被试间设计的同质化组技术可用随机化和匹配的方法。
被试内设计平衡顺序效应常用ABBA和拉丁方技术。
而本研究设计属于被试内的拉丁方设计。
知识模块: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5.若要求各组被试人数相同,则被试人数可能是( )A.10B.20C.30D.40正确答案:C解析:因为被试间设计有三个水平,则本实验设计中共需要三组被试,每组人数要求相等,那么总人数一定要是3的倍数。
知识模块: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6.不宜采用该实验设计的情况是( )A.X为智力水平B.Y为智力水平C.X为图片类型D.Y为图片类型正确答案:B解析:Y为组内变量,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被试必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概述)模拟试卷4(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概述)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7.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1.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 )。
(2007年)A.格式塔B.人本主义C.构造主义D.行为主义正确答案:C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并且很重视心理学实验。
他们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人本主义强调人是有自由意志的,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是最重要的,其本性是善良的,不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
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
在他们看来,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
要依靠被试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二是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的方法。
知识模块:心理学概述2.强调心理学不应该以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派是( )。
(2008年) A.构造主义B.机能主义C.人本主义D.行为主义正确答案:D解析:构造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状态。
机能主义心理学也主张研究意识。
但他们把意识看成永不停息的过程。
如果说构造主义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那么机能主义则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由的意志,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反对精神分析过于强调无意识和行为主义对意识研究的忽视。
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研究意识;二是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的方法。
知识模块:心理学概述3.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
该研究属于( )。
(2009年)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C.个案研究D.纵向研究正确答案:B解析:“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
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并不是因果关系,学生也有可能是因为学习成绩差而看电视的时间多,故两者之间并不是因果研究,没有涉及时间跨度研究,故为相关研究。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4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4(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 )。
(分数:2.00)A.《教育实用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心理大纲》D.《教育心理统计》解析:3.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
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 )的学习。
(分数:2.00)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动作技能D.态度√解析:4.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的代表人物是( )。
(分数:2.00)A.斯金纳B.皮亚杰√C.高尔顿D.华生解析:5.适合于自己看书和做笔记进行学习,而不适合于教师的讲授和灌输的学习者属于( )。
(分数:2.00)A.视觉型学习者√B.听觉型学习者C.动觉型学习者D.触觉型学习者解析:6.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分数:2.00)A.桑代克B.斯金纳C.马斯洛D.班杜拉√解析:7.最早对动物进行学习实验研究的是( )。
(分数:2.00)A.德国的艾宾浩斯B.美国的桑代克√C.德国的柯勒D.美国的华生解析:8.学习是为了获得老师、家长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这是一种( )。
(分数:2.00)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生理内驱力解析:9.在布鲁纳提出的三种表征系统的发展中,( )是很重要的。
(分数:2.00)A.动作B.语言√C.表象D.想象解析:10.根据乔纳森提出的知识获得三阶段模式,高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何种方式?( ) (分数:2.00)A.练习B.反馈C.学徒关系√D.经验解析:11.关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理论)模拟试卷4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学习理论)模拟试卷4(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条件反射的角度解释,这是因为发生了( )。
(分数:2.00)A.消退B.泛化√C.分化D.获得解析:解析:泛化是指经典条件作用一旦形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
井绳与蛇类似,也能引起条件反射。
2.测验失败引起学生的紧张情绪,这经历了一个( )过程。
(分数:2.00)A.条件反射的泛化B.条件反射的分化C.高级条件作用√D.条件反射的获得解析:解析:中性刺激一旦成为条件刺激,就可以作为无条件刺激。
另一个中性刺激与其反复结合,可形成新的条件作用,这一过程被称为高级条件作用。
测验失败本是一个中性事件,但与家长的批评联系起来,而批评本身是引起学生焦虑的条件刺激,久而久之,测验失败就会引起焦虑。
3.谈虎色变属于( )的条件作用。
(分数:2.00)A.条件反射的泛化B.条件反射的分化C.第一信号系统D.第二信号系统√解析:解析: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在生活中,谈虎色变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作用。
4.学习的尝试错误说又叫“试误说”,提出该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分数:2.00)A.桑代克√B.麦克里兰德C.班杜拉D.默里解析:解析: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说:桑代克通过饿猫开迷箱的实验提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有三个定律(学习应该遵循的原则),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5.在斯金纳看来,人们之所以会反复做出错误和不当的行为,主要是因为( )。
(分数:2.00)A.强化的结果√B.练习的结果C.观察学习的结果D.人的天性解析:解析:斯金纳提出操作性行为的概念,用强化解释人类和动物的操作性行为的获得,不管这种行为是对个体的有用的正确行为还是无用的错误行为,都是受到强化的结果。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测量)模拟试卷4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测量)模拟试卷4(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下列属于人格自陈量表的是( )。
(分数:2.00)A.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B.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C.主题统觉测验D.斯坦福一比内量表解析:解析: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是最常用的人格自陈量表。
主题统觉测验属于人格投射测验,而斯坦福一比内量表属于智力测验。
3.下列关于SCL一90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2.00)A.SCL一90是最常用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B.SCL一90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C.SCL一90共包含九个因子√D.SCL一90用来评估个体近一年的状况√解析:解析:SCL一90是最常用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很多学校在新生人学的时候会拿这个来做新生心理普查。
它包含90个项目,共十个因子,每个题目采用5级评分,用来评估个体近一周的身心状况。
4.下列关于利克特量表法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2.00)A.制作简单,能广泛接受与态度有关的项目B.可通过减少项目数提高效度√C.允许受测试者充分表达态度的强烈程度D.可以认为态度分数相同者持有相同的态度模式√解析:解析:利克特量表法的优点是制作简单,能广泛接受与态度有关的项目,可以通过增加项目提高效度,并且允许受测者充分表达态度的强烈程度。
缺点是相同的态度分数可能持有不同的态度模式。
5.测量人格常用的方法和形式是( )。
(分数:2.00)A.自陈量表√B.评定量表√C.投射测验√D.评价中心√解析:解析:不要漏了评价中心哦。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情绪和情感)模拟试卷4(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情绪和情感)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7.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1.小徐骑车经过路口,突然窜出一个小孩,他急忙刹车。
停车后,心砰砰乱跳,并出了一身冷汗,这时他才感到“太可怕了”。
这种现象所支持的情绪理论是( )。
(2007年)A.詹姆斯—兰格理论B.坎农—巴德理论C.阿诺德“评定—兴奋”理论D.沙赫特的认知—评价理论正确答案:A解析: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强调集体生理变化与情绪发生的直接联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知识模块:情绪和情感2.普拉切克认为情绪的三个维度是( )。
(2007年)A.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激动—平静B.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激活水平C.强度、相似度、两极性D.愉快度、紧张度、确信度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普拉切克对情绪的分类,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把情绪分为三个维度。
知识模块:情绪和情感3.“狂喜时手舞足蹈,悲痛时嚎啕大哭”所体现的情绪状态是( )。
(2010年)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正确答案:B解析: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狂喜时手舞足蹈。
悲痛时嚎啕大哭”体现了情绪的强烈状态,属于激情。
知识模块:情绪和情感4.针对同一事件或现象,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如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对于半杯水,甲觉得“还有半杯水,很高兴”;乙觉得“只有半杯水了,真痛苦”。
这一现象反映的情绪特征是( )。
(2011年)A.主观性B.感染性C.情境性D.两极性正确答案:A解析:情绪是个体的主观感受,每种情绪有不同的主观体验,它们代表了人们不同的感受。
同样半杯水,不同个体感受到的情绪体验不同,正是反映了情绪的主观性。
知识模块:情绪和情感5.在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唤醒模型中,对情绪产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 )。
(2012年)A.注意B.认知C.生理变化D.情境正确答案:B解析: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通过认知比较器把当前的现实刺激与存储在记忆中的过去经验进行比较,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出现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就产生信息,动员一系列的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境的要求,这时情绪就被唤醒了。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反应时法)模拟试卷4(题后含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反应时法)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7.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1.库柏(L.Cooper)和谢帕德(R.N.Shepard)在“心理旋转”实验中发现,每种反应都包括最基本的选择反应时即基线反应时,反映基线反应时的刺激旋转角度是( )(2007.38)A.0°B.90°C.180°D.270°正确答案:A解析:库珀和谢帕德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反字母,对心理旋转实验研究作出贡献,发现当样本旋转角度为0°或360°时,反应时最短,随样本的旋转度数的进一步增大,反应时反而增加。
知识模块:反应时法2.斯腾伯格(S.Sternberg)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2007.45)A.加法反应时法B.减法反应时法C.简单反应时法D.选择反应时法正确答案:A解析:加法反应时一斯腾伯格、减法反应时一唐德斯。
知识模块:反应时法3.在唐德斯(F.Donders)的减法反应时实验中,A、B、C三种反应时分别代表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它们的关系为( )(2008.32) A.RTB>RTA>RTCB.RTC>RTB>RTAC.RTC>RTA>RTBD.RTB>RTC>RTA正确答案:D解析:选择反应时的过程中,首先要辨别不同的刺激,然后选择反应,因此选择反应时中包含辨别反应时和简单反应时,因此B选择反应时最长,C辨别反应时次之,A简单反应时最短。
此外C-A得到辨别时间,B—C得到选择时间。
这里面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要和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区别开。
知识模块:反应时法4.在唐德斯(F.Donders)ABC戋法反应时实验中,B反应时代表的是( )(2010.33)A.选择反应时B.辨别反应时C.简单反应时D.基线反应时正确答案:A解析:B代表选择反应时,多个刺激对应多个反应。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4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4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A.詹姆斯B.斯金纳C.冯特D.惠特海默正确答案:C解析: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脱离开哲学的怀抱,开始走向科学的、独立发展的道路。
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2.以无意识的欲望解释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流派是A.人本主义心理学B.精神分析学派C.行为主义心理学D.格式塔心理学正确答案:B解析: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而这些欲望是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
因此本题选B。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3.下列关于形状知觉说法错误的是( )。
A.图形识别比特征分析更高级B.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C.人对形的识别始于对点、线、面、朝向和运动等的分析与检测D.视觉系统对特征的检测需要触觉和动觉的协同活动以及意识的努力正确答案:D解析:视觉系统对原始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不需要意识努力,其他选项都正确。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4.鸡尾酒会效应支持的注意理论是A.双加工理论B.过滤器理论C.后期选择理论D.衰减理论正确答案:D解析:在一个很吵的地方,比如拥挤的公车或是鸡尾酒会上,虽然周围很吵,吵到连电话铃响都听不到,但是如果有人叫我们的名字,即使他声音不大,我们还是会注意到,这就是“鸡尾酒会效应”。
特瑞斯曼的衰减理论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
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它们的激活阂限低,容易激活。
因此本题选D。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5.在暗室内,如果我们注视一支点燃的熏香,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种现象是A.动景运动B.诱发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正确答案:C解析: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4(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使用双耳分听实验可以用来考察A.选择性注意B.持续性注意C.分配性注意D.注意的起伏正确答案:A解析:持续性注意通常用警戒作业来测量,这种作业要求被试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完成某项工作,并用工作绩效的变化做指标。
双作业操作主要用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双耳分听可用来研究选择性注意。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2.个体在注意时会发生一些外部表现,如血液循环和呼吸出现变化,其神经机制是A.朝向反射B.网状结构的激活作用C.边缘系统的功能D.大脑皮层的功能正确答案:A解析:朝向反射是由情境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射,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
朝向反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反射,它包括身体的一系列变化,如动物把感官朝向刺激物、正在进行的活动受到压抑、四肢血管收缩、头部血管舒张、心率变缓、出现缓慢的深呼吸、瞳孔扩散等。
网状结构的激活作用在于使脑处于觉醒状态。
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在注意方面的功能是选择信息。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3.学校课堂时间的安排主要考虑的是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正确答案:B解析:注意广度也就是注意的范围,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注意对象上。
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注意的转移是指当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时,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
在一节课中学生必须具有注意稳定性,才能有效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因此学校课堂时间的安排必须考虑学生的注意稳定性。
故本题选B。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4.经过课间十分钟的休息,刚刚上课时教师应着重促进学生的A.注意稳定B.注意广度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正确答案:D解析:课间时学生将注意集中在课外活动上,上课时学生需要将注意集中到学习任务上,因此此时教师应着力促进学生的注意转移。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言语)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言语)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7.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1.演讲采用的言语形式主要是( )。
(2007年)A.书面言语B.内部言语C.对话言语D.独白言语正确答案:D解析:独白言语是指由个人独自进行并完成的言语。
讲演、授课、作报告等,都是独白言语。
知识模块:言语2.某患者能说话,能理解口头言语,能看到字形,却不能理解书面语言。
其病变发生的区域通常是( )。
(2009年)A.布洛卡区B.中央后回C.角回D.艾克斯勒区正确答案:C解析:角回是言语视觉中枢,实现视觉与听觉的跨通道联合,负责书面语言与口语之间的相互转化。
该区病变可引起阅读障碍,这种病人能说话,能理解口语,但不能理解书面语言。
此外也能引起听—视失语症,这种病人由于把看到的物体和听到的物名不能联系起来,因而不能理解词语的意义。
知识模块:言语3.不同的笔画和部件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构成汉字。
这一影响词汇理解的因素是( ) (2010年)A.单词的部位信息B.正字法规则C.字词的使用频率D.字型结构正确答案:B解析:影响因素主要有单词的部位信息、正字法规则、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字形结构、字词的使用频率、语音语义语境的作用等。
正字法规则是使文字的拼写合乎标准的方法。
任何一种文字都有自己的正字法规则。
正字法规则是人们识别字词时必须依靠的一种内隐知识,它在字、词识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知识模块:言语4.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是( )。
(2011年)A.音位B.语素C.词D.句子正确答案:D解析:句子是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
知识模块:言语5.安德森提出语言产生三阶段,包括( )。
(2012年)A.构造、转化、执行B.概念化、公式化、发音C.构造、转化、发音D.概念化、公式化、执行正确答案:A解析:安德森提出语言产生包括三个阶段:构造阶段,根据目的确定要表达的思想;转化阶段,运用句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语言的形式;执行阶段,将语言形式的信息说出或写出。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模拟试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7.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1.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被称为( )A.同化B.顺应C.平衡D.适应正确答案:A解析:同化指把新经验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量变)。
知识模块: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2.尘尘不小心踩到了一朵小花,她伤心地对妈妈说:“呜呜……小花一定感觉很疼,我来给她揉揉吧。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尘尘此时最有可能处于哪一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描述,尘尘认为小花是有生命的,她此时的认知具有泛灵论的特点。
知识模块: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3.班杜拉认为,学习者不一定亲自产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班杜拉称之为( ) A.直接强化B.替代强化C.自我强化D.观察强化正确答案:B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中榜样的替代性强化。
知识模块: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4.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识发展理论之间的一个差异在于皮亚杰更强调( )(华东师大,20l 1)A.社会因素B.成熟因素C.认识构建D.物理经验正确答案:C解析:维果茨基更强调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因素,而皮亚杰,更强调认知建构。
知识模块: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5.小赵大学毕业后一直是单身,已经进入了晚婚青年的行列,家里人着急得不得了。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成年初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获得勤奋感B.获得亲密感C.获得完善感D.获得同一感正确答案:B解析:小赵大学毕业处在成年初期(18岁到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知识模块: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6.假如给你第三只眼睛,你会选择放在身体的哪个部位,把它画出来并说明你为什么这样做?面对这一问题,一组儿童做出的反应并不依赖于他们以前见过的事物形象,用很具想象力的理由来解释第三只眼睛所放的独特位置,如画在手掌心,画在嘴里,且他们认为这项任务很有趣,并要求老师多布置此类作业。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主要的心理学实验)模拟试卷4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主要的心理学实验)模拟试卷4(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1.要求被试在识记材料后,尽量将指定的部分项目再现出来,通过再现识记材料占总材料的比例,确定感觉记忆的保存量,称为( )。
(分数:2.00)A.全部报告法B.部分报告法√C.顺序再现法D.延迟部分报告法解析:解析:研究感觉记忆的方法主要有再现法和再认法,实验是通过让被试识记一系列刺激材料,识记后,要求他将识记的材料再现和再认出来。
再现法又可分为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
部分报告法要求被试在识记材料后,尽量将指定的部分项目再现出来,通过再现识记材料占总材料的比例,确定感觉记忆的保存量。
2.斯腾伯格最早对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进行研究,揭示了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是( )。
(分数:2.00)A.平行扫描B.自动系列扫描C.完全系列扫描√D.直接通达解析:解析:斯腾伯格的实验结果表明短时记忆内容的提取采取的是完全系列扫描的方式。
3.沃和诺尔曼对短时记忆的遗忘进行了研究,得出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于( )。
(分数:2.00)A.干扰√B.衰退C.动机D.提取失败解析:解析:沃和诺尔曼对短时记忆的遗忘进行了研究,表明,无论在哪种速度呈现下,被试的回忆正确率都随数字的增加而减少,且不受间隔时间的影响。
这一实验结果说明,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于干扰信息造成的。
4.启动效应实验是研究( )的一种方式。
(分数:2.00)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工作记忆D.内隐记忆√解析:解析:启动效应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
启动效应实验是研究内隐记忆的一种主要方式。
5.词干补笔测试是( )常用的方法。
(分数:2.00)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工作记忆D.内隐记忆√解析:解析:补笔是提供缺笔字,要求被试把他们心中首先想到的单字想出来。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4_真题-无答案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4(总分64,考试时间90分钟)1. 简答题1. 什么是声音的掩蔽?它具有哪些规律?2.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 知觉到的形状处于物体的实际形状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射形状之间,而偏于物体的实际形状,这叫( )。
A. 完全恒常性B. 实际恒常性C. 无恒常性D. 不完全恒常性2. 我们坐火车或者汽车的时候,从车窗望出去,会看到近处的物体迅速地往相反方向移动,远处的物体缓慢地往相同方向移动,这种现象是( ),A. 空气透视B. 结构级差C. 运动视差D. 运动透视3. 深度知觉最主要依赖的线索是( )。
A. 水晶体调节B. 双眼视轴辐合C. 双眼视差D. 遮挡4. 你知道明年考研的时间是12月26号和27号,这体现的是时间知觉的哪一种形式?( )A. 对时间的分辨B. 对时间的确认C. 对持续时间的估量D. 对时间的预测5. 夜空中的月亮是静止的,浮云是运动的,但是我们会感觉到月亮在动,云是静止的,这是( )现象。
A. 动景运动B. 诱发运动C. 自主运动D. 运动后效6. “月亮在云中穿行”是哪一种知觉现象?( )A. 诱发运动B. 动景运动C. 自主运动D. 运动后效7. 室内的家具,在不同色光照明下,对其颜色知觉仍保持相对不变。
这是属于知觉的哪种特性?( )A. 知觉的选择性B. 知觉的整体性C. 知觉的理解性D. 知觉的恒常性8. 当你努力想听清某个人说话,属于哪种知觉加工?( )A. 自上而下的加工B. 自下而上的加工C. 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D. 模式识别9. 卖酒杯的商家在酒杯中装入红色液体以提高销量,这是利用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A. 知觉的选择性B. 知觉的整体性C. 知觉的理解性D. 知觉的恒常性10. 在提到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时,我们往往会产生哪种错觉?( )A. 形重错觉B. 视听错觉C. 大小错觉D. 方向错觉11. 人对于深度的知觉主要来源于( )。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模拟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7.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1.儿童能够自发运用记忆策略,对羊与牛、作业本与教科书、苹果与草莓的图片进行分类记忆的年龄是( )(2007.29)A.4~5岁B.6~7岁C.8~9岁D.10~11岁正确答案:D解析:弗拉维尔发现10~11岁儿童能够自发运用归类策略提高记忆效果。
记忆策略是人们为有效完成记忆任务而采取的方法或手段。
知识模块: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2.在家庭生活中,盈盈的父母在某种程度上接纳了她目前对音乐的喜爱,而盈盈也认同了父母关于学业成绩重要性的看法,这个例证所体现的发展现象是( )(2014.21)A.同步现象B.再社会化C.相互社会化D.远端一近端发展正确答案:C解析:社会化是个体获得所属文化或亚文化认为值得拥有的或恰当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父母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且并非单向,儿童也会促进父母的社会化,称作相互社会化。
知识模块: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3.大多数儿童在许多记忆任务上的成绩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持信息加工观点的研究者对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2016.21)A.发展过程中具体的记忆发生质性变化B.父母和老师的强化效应随儿童年龄逐渐积累C.随儿童的成长,他们习得并使用更多样化的记忆策略D.对儿童而言,记忆能力的测量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可靠正确答案:C解析:记忆策略可以帮助儿童有效完成记忆任务,儿童的记忆策略使用是一个随年龄逐步发展的过程。
弗拉维尔提出了记忆策略发展的三个阶段:0~5岁无策略;5~7岁不能主动应用策略,需要引导;10岁以后,主动自觉采用策略。
知识模块: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4.在同伴提名中,受到同伴正向提名较少、负向提名较多的是( )(2016.22)A.受欢迎儿童B.被拒斥儿童C.有争议儿童D.受忽视儿童正确答案:B解析:同伴提名法是一种社会测量法,儿童同伴间的相互选择反映着他们之间的心理联系,正向的选择意味着接纳,负向的选择意味着排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思维)模拟试卷4(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4,分数:48.00)1.人们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称之为“枣树”,这体现了思维的( )特征。
(分数:2.00)A.间接性B.概括性√C.对经验的改组D.分析思维解析: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
思维的间接性是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事物的媒介,理解或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的事物,以推测事物过去的进程,认识事物现实的本质,推知事物未来的发展。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作家、画家等的文艺创作更多运用的思维类型是( )。
(分数:2.00)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解析:解析: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
3.科学工作者根据实验材料进行某种推理、判断等运用的思维类型是( )。
(分数:2.00)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解析:解析: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的思维。
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形式。
4.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浴缸中洗澡时突然发现浮力定律运用的思维类型是( )。
(分数:2.00)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解析:解析: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直接的领悟的思维方式。
5.设计师发明一部新的机器运用的思维类型是( )。
(分数:2.00)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创造性思维√D.直觉思维解析:解析: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6.学生运用已学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运用的思维类型是( )。
(分数:2.00)A.形象思维B.常规性思维√C.创造性思维D.直觉思维解析:解析:常规性思维也称再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7.警察在嘈杂的人群中能迅速辨别出罪犯运用的思维类型是( )。
(分数:2.00)A.形象思维B.常规性思维C.创造性思维D.直觉思维√解析:解析: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直接的领悟的思维方式。
8.3岁前儿童主要是( )。
(分数:2.00)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动作思维D.情绪思维解析:解析:形象思维是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多发生在个体的三岁到六七岁之间。
9.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 )。
(分数:2.00)A.集中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解析:解析: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而发散思维是人们沿着不同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这种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产生多种结论或假说。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
10.给幼儿呈现香蕉、苹果、皮球、口琴等物,幼儿将香蕉与苹果归为一类,由此形成的概念是( )。
(分数:2.00)A.具体概念B.抽象概念√C.合取概念D.关系概念解析:解析:抽象概念是按事物内部本质的特征形成的概念,幼儿将香蕉与苹果归为一类,是按事物的内在特征进行分类的,由此形成的概念是抽象概念。
11.“毛笔”这个概念属于( )。
(分数:2.00)A.析取概念B.抽象概念C.合取概念√D.关系概念解析:解析:合取概念是根据同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共同形成的概念。
毛笔有毛,是笔,才是毛笔。
12.“好孩子”这个概念属于( )。
(分数:2.00)A.析取概念√B.抽象概念C.合取概念D.关系概念解析:解析: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而形成的概念。
拾金不昧是好孩子,热爱劳动是好孩子。
好孩子这个概念结合了多个属性,因此属于析取概念。
13.更有效的概念形成策略是( )。
(分数:2.00)A.保守性聚焦√B.冒险性聚焦C.同时性扫描D.继时性扫描解析:解析:聚焦类策略是从整体到部分,而扫描类策略是从部分到整体,保守性聚焦给记忆带来的负荷最轻,因此它是一种更有效的概念形成策略。
14.在解决河内塔问题时人们采用的策略是( )。
(分数:2.00)A.算法B.手段一目的分析C.逆向搜索D.爬山法√解析:解析:河内塔问题是一个流传很久的游戏:有三根杆子A、B、C,B杆上有若干碟子,大的在下小的在上。
每次移动一块碟子,都只能叠在大的上面,把所有碟子从B杆全部移到A杆上。
本题需要根据碟子的目标状态,需要暂时扩大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距,经过迂回前进,达到问题解决,因此是爬山法策略。
15.凭借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 )。
(分数:2.00)A.爬山法B.算法式C.逆推法D.启发式√解析:解析:问题解决有两种策略,算法式和启发式。
算法策略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采用这种策略时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止。
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不过使用启发法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
16.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 )策略。
(分数:2.00)A.手段一目的分析法B.逆向工作法√C.计划法D.联想法解析:解析:逆向工作法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就是已经知道结论去逆推原因产生的过程。
17.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是( )。
(分数:2.00)A.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B.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C.制作人工概念的办法D.形象思维的具体策略解析:解析:在任何问题的解决中,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都是可以通用的。
算法策略是罗列出所有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启发法是根据经验做最快的选择。
18.具有证实倾向的推理类型是( )。
(分数:2.00)A.三段性推理B.关系推理C.条件推理√D.归纳推理解析:解析:在条件推理中,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而很少去证伪它们,这种现象称为证实倾向。
19.专家一新手比较研究范式关注的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是( )。
(分数:2.00)A.知识√B.动机与情绪C.定势D.人际关系解析:解析:专家-新手比较研究表明,专家和新手在知识的数量上和知识的组织方式上不同,这可能是造成问题解决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
20.人们睡眠时做的梦属于( )。
(分数:2.00)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解析:解析: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
人在睡眠时做梦没有目的,因此属于无意想象。
21.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叫表象的( )。
(分数:2.00)A.翻转性B.运动性C.可操作性√D.灵活性解析:解析:表象的可操作性指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翻转。
22.( )与创造思维密切联系着,它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分数:2.00)A.再造想象B.睡眠C.创造想象√D.理想解析:解析: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在新作品创作、新产品创造时,人脑中构成的新形象都属于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与创造思维密切联系着,它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23.我们头脑中具有的苹果表象和每一个苹果都相似,又和每一个苹果不同,这反映了表象具有( )。
(分数:2.00)A.直观性B.概括性√C.可操作性D.稳定性解析:解析: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概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
24.“龙”的形象是综合了九种动物的特征而形成的,这种想象的综合形式是( )。
(分数:2.00)A.黏合√B.夸张C.典型化D.联想解析:解析:想象过程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过程。
黏合、夸张、联想和典型化都是综合的形式。
黏合是指把客观事物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新形象。
二、多选题(总题数:8,分数:16.00)25.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把思维分为( )。
(分数:2.00)A.直观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分析思维解析:解析: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26.思维的特征包括( )。
(分数:2.00)A.概括性√B.间接性√C.对经验的改组√D.直观性解析:解析:思维的特征包括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心里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组。
27.表象的基本特征有( )。
(分数:2.00)A.直观性√B.概括性√C.可操作性√D.间接性解析:解析:表象的基本特征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
28.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有( )。
(分数:2.00)A.提出问题√B.分析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解析:解析:问题解决的具体心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①发现问题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动机。
善于发现问题是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②分析问题是找出问题的要求和条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把握问题的实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③提出假设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或途径。
④验证假设是通过实际活动或思维操作验证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真正解决问题,达到目的。
29.关于概念的结构,心理学中的主要观点有( )。
(分数:2.00)A.特征表说√B.原型说√C.层次网络说√D.顿悟说解析:解析:关于概念的结构,心理学中的主要观点有:特征表说、原型说和层次网络说。
顿悟说是解释学习机制的学说。
30.下列情形属于定势表现的有( )。
(分数:2.00)A.把13放在英文字母中间会把它读成B,而把它放到阿拉伯数字中间会把它读成13 √B.老师对某位同学印象好,阅卷时会不自觉地多给他几分√C.一个人因为与我的朋友长得很像,我就把这个人当成了我的朋友D.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我早晨带着伞去上班解析:解析:定势指由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31.以内涵划分概念,有( )。
(分数:2.00)A.集合概念B.抽象概念√C.普遍概念D.实物概念√解析:解析: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可以把概念分为实物概念和抽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