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储蓄与居民储蓄的投资转化率比较分析
中国三部门储蓄与投资相关性的经验分析
到, 中国国内储蓄存在着一个独特的现象 , 即从 国际 比较来看, 中国的居民储蓄、 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都 并不是最高 , 由于这三个部门的储蓄率都居高不下 , 以带来 了中国的总储蓄率远远高于其他 国家 , 但 所 甚至高于其他以高储蓄著称的东亚国家。0由此可见 , _ 2 分析中国的储 蓄投资问题时, 区分 出政府 、 民 居
动 态调 整机 制 。并从 中得 出结论 : 中国的投 资行 为具有 显著 的 自我 累加 效应 ,居 民储 蓄向投 资
的转化存在较 长的滞后 效应 ,而政府储蓄和企 业储 蓄在 短期 内也无法拉动投 资率上升 。 关键词 :储蓄 :投 资;相 关性 中图分类号 :F 4 . 05 6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7 X 2 0 ) 1 0 30 00 16 ( 0 7 l - 0 -7 0
性
。而对于储蓄投资相关性作为 国际资本流动程度 的检验标准 , 也有不少学者提 出了不 同的意
见。TsrLv 和 C r n e 、ey a o i 都认为储蓄投资相关性不包含任何有关实际资本流动的信息 , b 不能用来检验 国际资本流动程度 。“ 。近年来 国内也有不少研究储 蓄与投资的关 系的文献。武剑 肖红 叶和 。 引、
周 国富 等对 中国较低的储蓄投资转化率进行了定性分析。包群等 利用脉冲响应 函数的方法对居 朝
收稿 日期 :20 -82 0 70 -5 作者简介 :何 帆 (9 1 ,男 ,河南荥 阳人 ,经济学博士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中国宏观经济和国际金融 等方 面的研究 。 17 一)
维普资讯
4
财经问题研 究
20 07年第 1 期 1
总第 28期 8
民储蓄、 政府储蓄和投资数据进行分析 , 发现中国居民储蓄在投资转化过程 中存在明显 的时滞效应。而 许雄奇和符涛利用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 , 发现总储蓄和总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
我国居民储蓄、总投资和国内总产值的回归分析
模 型 l G P a) × z x X s : D = ( l + 2C + + T
模 型 2 L (D )[+3x nT )I ̄ nC )s :nG P= oI L (Z+ 2L (X + 3 l 3
模型 3A D = :G P
1AF + !A X s x x C + Z
模型 4 L( G P1 + n1T + I( C + :nI D =。y_ A Z1 ×.1 X1 £ A ) ^I( ) nA )
2 57 9 40 8 .
528 9 1O 6 .
I
15 9 8
1 8 96 l8 9 7 l8 9 8 18 99 19 90 l 9 9 1
19 9 2
9 64 00 l
1 2 5 1 0 7 .8 1 0 86 5 .2 2 1 0 28 4 .2 5 1 9 23 6 9 2 1 6 78 8 6 .2 2l 815 7 .0
2 01 30 0 9
2 9l .0 2 35
2 6 2 9 6 30
3 5 08 8 2 .4
1 8 92
5 2 35 3 3
l 3 .0 2 04
6 54 7 .0
l9 9 7
78 7 . 3 9 30
2 9 11 4 4 .O
4 2 98 6 7 .O
影 响程度 , 其中以国内总产值作为被解释变量 , 民储蓄和总投资作为 居 解 释变 量 。模 型选 取 的样 本 区 间 为 1 7 9 8年 ~2 0 0 6年 从直 观感 受 可 以 发 现 , 着 居 民 储 蓄 和 总 投 资 的 增 加 , 内总 产 值 也 会 相 应 的 增 加 , 随 国 即 居民储蓄和总投 资对 国内总产值有正的相关作 H ,如果变量之间是线 j 性 关系的就直接对变量建赢线性模型 ,否则町以考虑给各个变量先取 自然对数再建立线性模型 , 同时 , 考虑到时间序 列数据潜在 的相关性影 响, 还可能需要考虑 消除时『 序列数据的相 关性 。基于 以上分析 , 白 】 不妨
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分析报告
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分析报告居民储蓄存款说到底是一种金融行为,反映着居民的金融意识和金融行为习惯。
从宏观层面看,储蓄存款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居民储蓄存款意义、储蓄存款总体情况、储蓄存款行为的影响因素、未来趋势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对居民储蓄存款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储蓄存款对居民个人和国家经济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个人而言,储蓄存款可以保障个人的消费能力和生活品质,同时具备投资和创业的能力;对于国家经济而言,储蓄存款可以为金融供给提供有力支撑,帮助经济稳定增长和资金融通。
从储蓄存款总体情况来看,中国居民储蓄存款持续稳定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89.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7%。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居民储蓄存款增速更快,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45.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2%。
这表明居民储蓄存款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个人收入水平和家庭财务状况。
收入水平高的个人和家庭往往更有能力进行储蓄存款。
其次是利率水平。
较高的储蓄存款利率可以刺激居民进行储蓄,相反,较低的利率则可能导致居民选择其他投资方式。
此外,金融稳定性和信用环境也会对居民储蓄存款行为产生影响,良好的金融稳定和信用环境可以增强居民对储蓄存款的信心。
最后,金融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拥有金融知识和意识的居民更容易形成长期的储蓄存款习惯。
未来,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变化。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可能会发生变化,倾向于更多关注享受当下而非长期储蓄存款。
其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可能会提供新的投资选择,吸引部分资金从储蓄存款流向其他金融产品。
再者,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居民可能需要更多的储蓄存款来应对养老和医疗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和趋势,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引导和促进居民储蓄存款行为。
首先,提高利率水平,让储蓄存款具有更高的回报率,增加居民进行储蓄存款的动力。
中国居民高储蓄的理性分析
中国居民高储蓄的理性分析徐永辉一、自1990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状况年份储蓄存款余额(亿元)增长率(%)储蓄存款增加额(亿元)增长率(%)19907034.236.71887.776.91991901729.52076.31019921154.426.82434.217.2199314763.627.9375954.4199********.5631568199********.78143.528.9199********.98856.18.8199********.17760.5-12.4199********.47127.3-8.225 199959621.811.66241.8-12.8200064332.47.94710.6-24.5200173762.4314.79458972002.017500012.61276-资源来源:根据历年中国金融年鉴及人民银行金融统计资料计算、整理。
从表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持续高增长,储蓄存款的扩张速度远远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居民收入增长水平。
二、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的主要原因1.居民收入增加是储蓄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1978年至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343.3元达到7703元,增加22.4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133.6元达到2476元,增加18.5倍。
利用国家统计局调查的数据,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去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后的消费剩余,作为城镇居民潜在的储蓄能力,同样,将农村人均纯收入减去农村人均消费性支出之后的消费剩余,作为农村居民潜在的储蓄能力,结果发现,从1985年至2002年城镇居民消费剩余增长了23.5倍,农村居民消费剩余增长7.8倍。
2.居民投资渠道的匮乏是促使储蓄高增长的重要原因。
近10年以来,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创新加快,特别是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发展尤为迅速,但是相对于更快增长的老百姓的!钱袋子来说,能满足他们投资的金融产品,亦即适销对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匹配较好的产品仍显不足,银行储蓄只能是多数居民不得不选的投资方式。
居民消费、储蓄和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居民储蓄、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姓名:杨丹丹 专业:数量经济学 学号:405430213160一、引言近些年,我国经济进入了相对平稳高速的增长时期,居民收入也随之持续增长。
我国国民储蓄投资势头不减,居民收入的相当比例被用于储蓄,投资规模也相应扩大,而用于内部消费的比例相对较低。
现代经济理论十分重视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储蓄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转化为投资的能力以及投资的效率来实现的。
在我国当前经济高速增长和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的背景下,本文首先回顾索洛增长模型中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以及投资的效率纳入模型,分析储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然后试图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并据此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二、索洛增长模型回顾和扩展回顾索洛模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前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其中最著名的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增长理论。
他们认为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认为储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但忽略了知识技术的进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同时,其局限性即资本的积累会从储蓄完全转化至投资也日益明显。
随之,凯恩斯理论弥补了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些不足如,提出了投资的乘数效应等。
他认为是投资决定储蓄。
投资与储蓄是相分离的。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举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这也是我们所看到的,当前我国通过举债进行投资来拉动经济,而居民的高储蓄率得以支持政府的债务规模。
1、索洛模型回顾。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索洛增长模型为典型代表。
索洛模型首先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该模型假设生产仅由两种要素投入即资本(K )和劳动(L ),其他投入是相对不重要的。
生产函数为如下形式:),(AL K F Y = 其中A 表示劳动的有效性,AL 即有效劳动。
(1)该生产函数的另一个重要假设即资本与有效劳动是规模报酬不变。
即 ),(),(AL K cF cAL cK F = 其中0c ≥。
我国居民储蓄情况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我国居民储蓄问题研究作者黄礼康学籍批次1003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深圳学习中心层次专升本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李雪内容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速增长,放款数量却没有明显增加,由此产生的存贷倒挂形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银行体系“黑洞”。
我国居民的储蓄虽经过7次降惠,仍持续较快增长。
以我国现实情况为基础,运用统计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储蓄的相关因素,最后为抑制储蓄过快增长找到对策:净化股市环境,加快储蓄分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养老、失业、医保等复盖面;放宽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的审批制度等。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居民储蓄分流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本文对我国居民储蓄分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并且从推动我国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的崭新视角,提出了解决我国居民储蓄分流问题的对策性建议。
本文对我国储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居民储蓄;储蓄问题;经济政策目录一、储蓄和居民储蓄的概念 (1)(一)储蓄率的决定因素 (1)(二)储蓄率的成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有关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 (1)二、我国居民现阶段储蓄状况 (2)(一)分析我国现阶段居民的储蓄情况 (4)(二)我国居民储蓄的强烈愿望 (4)三、降低储蓄率的对策 (4)(一)继续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4)(二)缩小城乡差距、降低不确定性 (4)(三)改革二元社会经济体制 (5)(四)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分配行为和秩序 (5)(五)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优化完善市场 (5)(六)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投资走出去 (5)四、居民储蓄结构的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6)(一)注重对实物资产累积的研究 (6)(二)推进股票市场的规范建设,大力发展国债流通市场 (6)(三)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6)(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消费转型,突破资源环境约束 (6)(五)全方位大力刺激消费潜力,避免“高收入停滞” (7)五、结论与对策 (7)(一)根据全文得出的分析结论 (7)(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7)参考文献 (9)我国居民储蓄问题研究一、储蓄和居民储蓄的概念广义的讲,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而且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
现阶段我国居民储蓄高增长分析与对策措施
现阶段我国居民储蓄高增长分析与对策措施一、我国居民储蓄的意义及现状发展储蓄事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经济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
在积累资金、支持生产、回笼货币、平衡信贷收支、调节货币流通、缓和市场供求矛盾、帮助人民群众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和生活、引导消费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居民储蓄作为国家储蓄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发展储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可以聚集经济建设资金,稳定市场物价,引导消费,帮助群众安排生活。
发展经济学认为,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资本最终来源于储蓄,只有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时,它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资本支出。
现阶段,我国的储蓄增长率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额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表1可看出,从1978年的210.6亿到1992年的11759.40亿到2006年的161587亿再到2009年的22万亿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增长了几百倍,即使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这种增长速度也是很令人震惊的。
与之相对应的居民储蓄率也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基本维持在30%~40%左右,有时甚至突破了50%。
目前,我国的储蓄率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
有资料显示,1995年、1997年、2005年中国的国内储蓄率分别为42%、45%、51%,呈增长势头。
而在2003年,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
到了2009年,我国储蓄占全球储蓄率的28%,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储蓄率明显过高。
虽然我国居民储蓄明显过高,但是我国居民的人均储蓄并不算高。
首先,居民储蓄虽然总体规模很大,增长势头也相当迅猛,但由于人口基数也非常大,我国的人均储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以2002年为例,截至到2009年底,我国居民人均储蓄6766元,与1978 年的人均21.9 元相比,增长了309倍,年均增长27%。
这一数字远远高于2002 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476元,但是低于当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 元。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变化分析及趋势预测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变化分析及趋势预测,不少于1000字储蓄存款是指个人或家庭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存储所得的货币或财产。
储蓄存款是一种常见的金融行为,不仅能够保障个人的财富安全,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分析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变化和趋势预测。
一、储蓄存款余额的变化1.总体趋势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自1980年代初期开始快速增长,到1990年代末期达到顶峰,之后保持平稳增长。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19年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66.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
2.储蓄存款组成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由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储蓄存款等组成。
根据数据分析,2019年底活期存款余额为19.81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定期存款余额为42.62万亿元,同比增长6.4%;其他储蓄存款余额为4.37万亿元,同比增长11.8%。
3.地区差异我国储蓄存款余额的地区差异是很明显的,在东部地区,储蓄存款余额较高;而在中西部地区,储蓄存款余额相对较低。
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北京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前五位的省份。
2019年底,广东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51万亿元,占全国总额的11.2%。
二、储蓄存款余额变化的原因1.收入水平提高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增长与居民收入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收入水平提高会激励人们增加储蓄存款。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也是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2.家庭结构变化家庭结构的变化也是影响储蓄存款余额的重要因素。
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家庭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家庭储蓄存款的需求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3.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也很大。
当经济环境不稳定时,人们往往会增加储蓄存款以减小风险,这也是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的原因。
三、储蓄存款余额的趋势预测1.从长期趋势看从长远来看,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
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及其问题-
大家好
15
资本供给与货币供给的高度关联
▪ 从技术上讲, 银行体系可以在社会没有实际资 本积累的情况下, 实现借贷资本的积累, 增加储蓄 作为投资的来源。因为现代银行体系具有创造信 用的能力, 在满足投资者资本需求, 增加货币资本 的同时, 通过信用创造和贷款扩大了货币供应量, 包括流通中通货和储蓄存款等。如果国民经济中 实际资本积累量没有变化, 那么, 这种凭借贷款的 增加而导致的储蓄的增加, 并不代表国民经济中 实际储蓄的增加, 因而不代表真正的可借贷资金。
大家好
17
利率形成与传导机制的局限
▪
从利率形成机制看, 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 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相等、货币需
求与货币供给相等的均衡状态。利率作为
借贷资本的价格, 主要由储蓄与投资的相
互作用决定。在我国, 利率基本上是一个
外生变量, 即不是由经济体系内部变量, 而
主要由货币政策偏好决定, 缺少市场供求
流动性、促进投资增长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出现障碍,
影响了货币政策效果。
大家好
19
金融结构及其与经济结构的不对称
▪ 我国目前的金融结构, 在融资方式上主要表现为间接 融资偏大、直接融资偏小的不对称格局。直接融资与间接 融资是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的两种基本方式。由于我国长 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直接融资一直受到抑制。改革以来, 我国直接融资的工具和渠道获得了很大发展 , 但仍显不足。 直接融资规模偏小, 这是社会储蓄(如手持现金、各种存款 等)较多而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间接融资比率较大的 一个主要原因。在取消贷款规模控制后商业银行由于风险 防范意识的增强和自律机制的强化而产生“惜贷”行为, 使 企业间接融资渠道正在缩小, 而直接融资渠道又未能相应 拓展, 导致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流程发生了梗阻。
居民储蓄主要结构性问题研究
2023-10-26
目 录
• 引言 • 居民储蓄概述 • 居民储蓄结构性问题分析 • 我国居民储蓄主要结构性问题及解决方案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我国居民储蓄率持续高位运 行,储蓄规模不断扩大,储蓄结构 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不仅 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产生重要影 响,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结构性问题 。因此,对居民储蓄主要结构性问 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 论价值。
要点二
启示
本研究结论也对于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金融 机构可以进一步完善产品和服务体系,提供更多元化的 投资渠道和理财产品,满足不同类型居民的储蓄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内容与结构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居民储蓄主要结 构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 居民储蓄主要结构性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4. 解决居民储蓄结构性问题的政策建议。
1. 居民储蓄的构成及变化趋势;
3. 居民储蓄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研究结构:本文按照“引言-文献综述-实证分析-规范 分析-结论与建议”的逻辑框架展开研究
投资效率低下
由于储蓄资金主要集中在银行体系内部,缺乏 有效的投资渠道,导致投资效率低下,影响经 济增长。
金融市场发展受限
储蓄结构失衡还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发展,限制 了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和深度,降低了金融市场 的运行效率。
储蓄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传统文化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勤俭节约,居民普遍有高储蓄的习惯,这是导致储蓄率高的一个重要 原因。
我国居民储蓄现状及问题
储蓄现状
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有所下降 。
我国投资乘数效应的计算与分析(1)
我国投资乘数效应的计算与分析(1)乘数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首创的,由凯恩斯加以变化和推广。
卡恩提出的乘数是就业乘数,用以测度新增投资引起的就业增量与总就业量之比。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投资乘数理论,从定量分析角度说明投资增量与收入增量之间的量变关系。
其量变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再生产环节、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内在关联的一种反映。
凯恩斯认为,由于消费需求不足而造成的总需求不足,只能靠投资来弥补,投资需求在多大程度上能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投资乘数,投资乘数从数量上表明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乘数的基本理论在经济萧条的时候,社会有效需求不足,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引致国民收入成倍增加。
当支出增加时,就要增加支出所产生的投资需要的生产资料的生产,从而可以增加就业,增加企业和工人的收入,企业和工人把这些收入再用于生产和生活消费,又转化为另一些企业和工人的收入。
这是一种无穷递推的连锁反应过程,如此周而复始,投资支出的增加可导致收入的成倍增加和消费需求的成倍增加,并刺激生产,增加就业,从而引致总产出成倍增加。
在这里,增加投资或政府支出会使收入和就业若干倍增加的理论就是乘数理论。
乘数(K)是边际消费倾向的函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
乘数K的计算公式是:K=△Y/△I=△Y/(△y-△C)=1/(1-△ Y/△C)=1/(1-b)式中△,表示投资的变动,△y表示收入的变动,△C表示消费的变动,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国民收入所能产生的消费增长。
一般而言,O乘数必须要求的假设前提是:(1)社会经济体制中具备了成熟和完善的市场机制;(2)只要在均衡利率的条件下,储蓄就会自然转化为投资;(3)收入因素只会引起消费的变动,不会直接导致投资的变化;(4)社会经济处于过剩状态,当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二、中国投资乘数分析1.长期投资乘数的计算根据投资乘数的原理及其计算公式,投资乘数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则依赖于一定形式的消费函数。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储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居民储蓄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了解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对于制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居民储蓄率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
一、收入水平和储蓄率的关系收入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在储蓄方面可能会更加充裕,收入水平越高,储蓄率越高的概率就会越大。
在实际情况中,并非所有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都能够保持高的储蓄率。
在我国,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储蓄率的提高并不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有些家庭收入水平较高,但是储蓄率并不高,这可能和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观念有关。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以便更好地探讨收入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
家庭结构对储蓄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家庭结构多样化,不同的家庭结构可能会对储蓄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家庭结构越稳定,储蓄率越高的概率也会越大。
有稳定工作的夫妻双方,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高;而单身人士或者离异家庭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低。
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探讨家庭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
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一般来说,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他们对于未来的规划能力更强,对于储蓄也更加重视。
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更加高。
而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低。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储蓄率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探讨教育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
四、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和储蓄率的关系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也是影响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同,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水平也不同,这可能会对储蓄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储蓄投资转化率的实证研究
… …
中国储蓄投 资转化 率 的实证研究
张 国峰 。 子 漫 齐
( 南 民族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 I 成 都 6 04 ) 西 四川 10 1
摘 要 : 期 看 , 投 资 率 主 要 受居 民储 蓄 正 向 影 响 , 府 的 作 用在 减 弱 , 长 总 政 国外投 资 对 国 内储 蓄 有 挤 出效 应 。短 期 内 , 资行 为 的 自我 累加 效 应 只 是 短 暂 的 , 民储 蓄 的 标 准 差 对 投 资 率 的 冲 击 反 应 最 大 , 是 影 响 投 资 率 的 主要 原 投 居 也 因 , 两者 之 间存 在 非 线性 关 系。 且 关 键 词 : 蓄 投 资转 化 率 ; 民储 蓄 ; 府 储 蓄 ; 储 居 政 国外投 资 ; 冲 响 应 分 析 脉
中 国 国 民储 蓄 主 体 的居 民储 蓄 投 资 转 化 率 偏 低 翻 。 上 述 文 献 基 本 上 是 在 封 闭 经 济 条 件 的实 证 研 究 。在
一
的转 换机制 . 又逐渐变 为以直接 融资为 主的资本市 场的
转换机制 。
一
国 内储 蓄 资 源 只 能 被 用 于国 内投 资 。储 蓄 与 投 资 会 显
中 图分 类 号 : 1 4 F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 0 12 1 )3 0 1 - 4 DOI 03 6 /i n1 0 - 0 1 0 20 .3 1 3 9 3 (0 20 - 0 1 0 0 : .9 9 .s . 3 9 3 . 1 . 0 1 js 0 2 3
基 金 项 目 : 文 获 西 南 民 族 大 学 中央 高校 研 究 生 专 项基 金 ( 1Y S 0 资 助 。 本 1Z X 1 )
我国储蓄率偏高的原因分析
我国储蓄率偏高的原因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范建军内容摘要:从纵向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储蓄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80年代初期的34%最高升至2008年的53%,目前仍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
从横向看,2011年美国储蓄率是15.8%,日本是21.7%,欧盟27国是20.3%,印度是32%,巴西为17.2%,新加坡为51.5%,中国是50.3%。
除新加坡等少数国家和地区外,可以说当前我国的储蓄率在全世界是最高的。
我国之所以能保持如此高的储蓄率,可能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1)我国国内居民收入差距大,住户部门消费倾向总体偏低;(2)社保体系不健全,住户部门因此需为子女教育、住房和未来的养老、医疗进行大量储蓄;(3)经常项目长期顺差推高储蓄率;(4)政府和国有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高,且两级政府大量参与投资活动。
关键词:储蓄率可支配收入经济增长一、我国国内居民收入差距大,住户部门消费倾向总体偏低一般来说,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家庭,而储蓄倾向则相反。
因此,如果国内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必然会导致住户部门整体消费倾向偏低,而储蓄倾向偏高。
从全球范围看,目前收入分配最为平均的是欧元区国家和日本,其税后基尼系数大都在30%以下;而收入分配最为悬殊的多是非洲国家和南美国家,其税后基尼系数普遍在50%~60%。
我国总体属于收入差距偏大的国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47.3%,虽然已连续5年下降,但仍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的收入分配警戒线。
因此,国内居民收入差距大,是导致我国储蓄率总体偏高的重要原因。
二、社保体系不健全,住户部门因此需为子女教育、住房和未来的养老、医疗进行大量储蓄社会保障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因此,因社保体系不健全而导致高储蓄这一理由本不应被过分强调(例如印度的社保体系远不如中国,但其储蓄率却明显低于中国)——而应将它归入到由于居民收入差距大而导致高储蓄这一理由当中去。
我国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实证分析
内储蓄和其 国内投资相减所得的差额。当储蓄缺 口
为负 时 , 国储 蓄不 足 , 展 受 储 蓄 约束 ; 之则 表 该 发 反 明该 国储蓄 未能 充分 地转 化为 国 内投 资 。储 蓄转化
率则 是指一 段 时期 ( 常 为 1 ) 通 年 国内储 蓄总额 与投 资总额 的 比例 , 一相 对指 标 。 是 储 蓄缺 口及 储 蓄转化 率是一 国资本形 成效 率 的
点不 高 , 而且 呈 现 不 断 恶 化 的趋 势 。
关 键 词 : 民 ; 蓄 一投 资 转 化 ; 率 居 储 效
中圈 分 类 号 : 8 0 9 F 3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 2 7 2 0 )3 0 5 0 1 0 —7 1 (0 6 0 0 5— 6
本配置使 用效 率 , 重关 注 的是 转 化后 的资 本 配 置 着 和使用 的质 的方面 。研究 居 民储 蓄 一投 资转 化效率 要 全面 考察 这两个 层次 , 不可 偏废 。 二 、 民储 蓄 一投 资转化 的资本 形成 效率 分析 居
和决定 国民总储 蓄转 化 效 率 的最 主 要 因素 , 之 进 对
个层 次 。通 过 设 计 一 定 的 量 化 指 标 对之 进 行 考 察 我 们 发 现 : 改革 开 放 以 来 , 国居 民 储 蓄 一投 资 转 化 的 资 本 我
形成效率 总体上有 了一 定的改善 , 但仍处于较低 水平; 而居 民储 蓄 一投资 转化的资本 配置使 用效 率, 不但起
储蓄 一投资转 化 问题 是经 济增 长和 发展 的核 心 问题 。随着 改革 开放 的深 入 , 民储 蓄这个 原 先 微 居
帕 累托效 率 。
然而 , 累托效 率 只是 一种 理论 上 的理想状 态 , 帕
2023居民储蓄率数据
2023居民储蓄率数据摘要:一、介绍二、2023 年居民储蓄率数据概述三、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因素四、居民储蓄率对经济的影响五、结论正文:一、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储蓄率的变化成为了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储蓄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它是反映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重点关注2023 年我国居民储蓄率的数据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二、2023 年居民储蓄率数据概述根据2023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5.6%,较上年略有上升。
这意味着在2023 年,我国居民每收入100 元,其中有45.6 元被用于储蓄。
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居民的储蓄意愿较强,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三、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因素1.收入水平:居民储蓄率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这使得居民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储蓄。
2.消费观念: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会影响居民储蓄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逐渐增强,消费观念从传统的节俭向适度消费转变,这使得居民储蓄率有所提高。
3.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对居民储蓄率也有影响。
在我国,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居民对未来的担忧减轻,更愿意将资金用于储蓄。
4.投资渠道:投资渠道的多样化程度影响居民储蓄率。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渠道逐渐增多,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这使得部分居民将资金从储蓄转向投资。
四、居民储蓄率对经济的影响1.促进经济增长:较高的居民储蓄率有利于积累社会财富,为投资和消费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稳定金融市场:居民储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较高的储蓄率有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3.增加消费潜力:居民储蓄率较高意味着消费潜力较大,这有利于推动消费市场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五、结论综上所述,2023 年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5.6%,反映了居民较强的储蓄意愿。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李扬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李 扬 殷剑峰 内容提要: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为基础,从收入分配和部门储蓄倾向等两个方面对居民、企业和政府等国内三个部门的储蓄率进行了比较分析。
我们发现,尽管居民部门的储蓄率最高,但是,自1992年以来,它实际上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居民部门获得的劳动报酬、财产收入和再分配收入均有所下降;企业储蓄率呈现缓缓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在于其主要支出———对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支出和利息支出长期被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上;政府储蓄率在经历了上个世纪的低位徘徊之后,于2000年以后急剧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同时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也在不断提高。
本文的政策建议是:为了实现以提高国内消费率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的经济运行应全面转向以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为重点的轨道上。
为达此目的,加速财政政策向公共财政转型,增加公共支出和对居民的福利支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对劳动者的支付水平,应成为今后我国宏观调控的长期任务。
关键词:储蓄率 资金流量表 收入分配一、引 言中国的储蓄率明显地高于其他国家,并且还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
根据GDP的支出法统计, 2005年中国的储蓄率达到了47.9%,不仅远高于其他国家的水平,①而且还比“六五”开端的1981年上升了近15个百分点(图1)。
中国的储蓄率之高及其持续时期之长固然令人困惑,它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更为棘手。
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供给面,高储蓄率显然构成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另外两个表现在需求面上的突出问题———居高不下的高投资和规模不断扩大的高顺差———的物质基础。
2005年中国的投资率达到了43.4%,比1981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而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则在同年达到了4.5%的创纪录水平。
我国居民储蓄与政府储蓄转化效率的实证研究
(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上海 206) 002
【 摘
要】 本文利用我国 17 ~ 03 的样本数据 , 98 20 年 考察 了居民储蓄 、 政府储 蓄与投资 之问的长期动 态关 系。
协整检检结果表明, 储蓄、 居民 政府储蓄与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并且当前政府储蓄的转化率要远远高于
蓄、 居民储蓄之间存在长期 的稳 定关系 , 且前者 能够在
更短的时间内转化为投资。
二、 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
此 外, e s i 18 ) M r y 18 ) Fl tn和 Fl tn(93 , u h (94 , e s i de p de Beht ( 9 ) a ea 1 1利用种国截面数据实证支持 了储蓄投资 c t 9
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资本形成起着至关 重要 的作用 , 而资本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储蓄 的规 模和 储 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决定 的。最早对该 问题进行研 究的 是 Fl tn和 H rk (90 , es i de ooa 18 ) 他们 选 取 了 1 i 6个 OC E D国家 1 0 94年问的平均储畜和平均投资数据 9 ~17 6 进行截 面回归 , 发现投资率对储畜率的回归 系数接 近于 1表明 O C , E D国家储畜 和投资具有高度正相关 。J (98  ̄用 2 个 O C 1 )1 2 9 E D国家 15 ~19 年数据 , 95 94 对投资 和储蓄进行截面和时间序列 回归, 将储蓄一投 资相关性 分为长期和短期 。他认为储蓄一投 资的长期相关 性受 跨 时期预算约束 、 资本流动程度 和经常项 目目标 的影 响。储蓄一投资短期相关性反映资本流 动程度 和对需 求、 供给冲击 的调整 。计 量结果显示 , 储蓄一投 资 短期 相关性随国家而没有随时问的变化发生变动 , 主要反映 了各 国经济周期 的影响 , 资本流 动对其影 响被完 全抵 消。储蓄一投资长期相关性随着时间变化明显下降 , 说 明它 主 要 受 资 本 流 动 程 度 的 影 响。Bx r和 Cui at e rn ci (9 3 以 G P作为衡量 国家大小的标准 , 8 O C 1 ) N 9 对 个 ED 国家储蓄一投资相关性 的计量分析发现 , 大 国家( 最 美 国) 蓄一投资相关性最高 , 储 储蓄一投资相关系 数为 0 . 8, 6最小国家( 士) 蓄一投资相关性 系数为 0 6 , 瑞 储 .5 表 明储 蓄的规模是储蓄一投 资转化 效率 的一个重要 决定
福建省3000亿元居民储蓄为何难以转化
福建省3000亿元居民储蓄为何难以转化
周业樑;吴国培;秦振强;黄世地;李春玉;王海标;王勉;鄢庆英
【期刊名称】《福建金融》
【年(卷),期】2003(000)008
【摘要】福建省本外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目前已突破3000亿元大关,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但高额储蓄也给银行经营和启动内需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何进行有利于居民储蓄向投资和消费转化的制度安排,已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分析,深入阐述了我省储蓄增长与经济增长,收入和消费等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储蓄存款总额增长的特点,分布状况和成因,并提出分流高额储蓄的若干思路。
【总页数】3页(P7-9)
【作者】周业樑;吴国培;秦振强;黄世地;李春玉;王海标;王勉;鄢庆英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福州3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22
【相关文献】
1.透析 11万亿元居民储蓄--对当前我国居民高储蓄原因的分析 [J], 孙响波;孙志伟
2.我国政府储蓄与居民储蓄的投资转化率比较分析 [J], 黄明;林明恒;许小苍
3.居民储蓄增速高于收入10万亿元存款为何不花--对高储蓄率引发的思考 [J], 郭海雄
4.怎样看待五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现状分析 [J], 李书田;满晓芝;
5.热烈庆祝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储蓄存款突破3000亿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政府储蓄与居民储蓄的投资转化率比较分析
内容摘要:储蓄的形成和转化是资本积累的两个关键环节,对于一国而言,高储蓄并不能保证高投资和高积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问题。
本文分析检验了1978-2008年间我国储蓄、投资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变化,并对我国政府储蓄与居民储蓄的投资转化率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政府储蓄居民储蓄储蓄—投资转化率
关于储蓄与投资关系的理论与经验性检验一直备受我国学界关注,对于我国长期存在的高储蓄率对投资、资本积累的影响或关系是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1978-2008年我国经济时间序列数据来实证分析检验储蓄、投资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变化,并对我国政府储蓄与居民储蓄的投资转化率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文献综述
对于储蓄与投资之间相关性的经验分析始于Feldstein and Horioka(1980),但他们只单纯考察了储蓄、投资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
其后,Baxter and Crucini(1993)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框架下考察了储蓄与投资的关系;Peeters(1995)、Obsteld (1995)、Tesar(1991)、Cadoret (2001)等则分别考察了不同国家的储蓄—投资转化率问题。
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保持的高储蓄率特点把对我国储蓄—投资之间关系的问题摆在了众多学者专家的研究视野之内。
胥良(1998)分析了我国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种种弊端;肖红叶、周国富(2000)从储蓄缺口大小、投资内部构成以及储蓄资源在区域配置情况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的有效性;包群、阳小晓、赖明勇(2004)、胡雅琴(2006)、汪伟(2008)、谭章禄和徐静(2008)等从不同角度对储蓄—投资转化率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模型构建
根据西方经济学中三部门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可以得到封闭经济体
系中储蓄—投资恒等式:
I=S=(Y-C-T)+(T-G)
其中,(Y-C-T)代表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的差额,即居民储蓄。
而(T-G)为政府储蓄。
在储蓄—投资恒等式的基础上,以包群、阳小晓、赖明勇(2004)所构造的模型为原始模板,本文构造了如下实证模型来实际检验我国1978-2008年以来的储蓄投资转化率:
(I/Y)t=α+β1(Sp/Y)t+β2(SG/Y)t+εt
其中,(I/Y)t、(Sp/Y)t、(SG/Y)t代表t时期的投资率、居民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β1、β2分别衡量居民储蓄率的投资转化率、政府储蓄的投资转化率。
α则衡量了一国国际资本流动性,即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正的α值表明本国是资本净流入国;负的α值则表明本国是资本输出国;当α=0时,则代表没有国际资本流动的封闭经济体系。
ε为误差项。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1978-2008年我国经济相关样本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检验,其中,(I/Y)t为包括外商投资在内的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额,(SG/Y)t为政府财政收入减去政府消费支出和政府对居民部门的财政补贴。
样本数据都由各期《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并计算得来。
(一)储蓄、投资关系的Johansen协整检验
协整分析能检验投资、储蓄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
利用Johansen(1991)提出的基于V AR方法的协整系统检验,本文得到如下结果:在5%的临界值水平下,投资率与居民储蓄率、政府储蓄率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所对应的协整关系式为:
(I/Y)=0.639+0.452(Sp/Y)+0.892(SG/Y)
(0.0289)(2.486)
(说明:括号内的值为系数的标准差。
)
上式α值为0.639,表明我国在国际资本市场成为资本净输入国,外商对华投资已经成为投资资金来源的另一条重要渠道,这也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利用外资来弥补国内投资缺口的一般事实。
然而进一步观察协整结果中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变量的系数,可以发现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储蓄—
投资转化率偏低所导致的。
1.我国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率低是影响我国资本形成率增速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居民绝对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储蓄率保持了持续上升态势。
1978-2008年间,居民储蓄在全部银行存款中所占比重已从17%上升到50%左右,成为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
高额的居民储蓄率为我国投资形成提供了充足资金。
然而,高储蓄率只是投资增长的一个充分条件,如果高储蓄率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投资,那么,以牺牲当前消费为代价的高储蓄率反而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桎梏。
另外,我国外商投资的迅速增加很大程度上也是我国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率低下的结果。
外资在投资总量、行业配置、区域分布上在某种程度都部分替代了国内储蓄的投资空间。
2.政府储蓄率的投资转化率明显高于居民储蓄率。
与居民储蓄相比,政府储蓄来源较为稳定(如税收等),主要作用在于弥补私人贷款的不足。
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政府储蓄对国内投资起着显著的补充作用,尤其是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成为拉动民间投资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对改善外商投资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增强了自身吸引外资企业的区位优势。
(二)基于V AR模型的动态分析
上述模型只是一个局部实证模型,即仅仅考虑了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相关性,而忽略了经济系统中其它变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而由Sims(1980)提出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 AR)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简便的替代方法,同时V AR模型也为分析系统中随机扰动项对经济变量的动态影响提供了方便的工具。
本文V AR模型为
包含投资、居民储蓄和政府储蓄的3变量自回归模型。
运用Cholesky分解法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自我累加效应。
对于来自投资自身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将引起下两期投资率的正向反馈;虽然之后这一投资自我累加效应明显变弱,甚至从滞后第4期开始将导致投资率的下降。
在投资对居民储蓄、政府储蓄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反应的比较上,可以发现尽管居民储蓄的冲击累计效应高于政府储蓄,然而居民储蓄的投资转化过程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
相反比较而言,政府储蓄则能够在较短时期内较快转化为投资。
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到,尽管政府储蓄转化率较高,然而由于政府储蓄比重偏低决定了政府储蓄只是对民间投资的补充,关键在于过低的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率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有效投资形成。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实证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国民储蓄主体的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率偏低,是制约我国投资有效形成的主要因素,而政府储蓄率的投资转化率明显要高于居民储蓄率。
从动态分析的结果来看,居民储蓄的投资转化过程较政府储蓄来说,存在更为显著的滞后效应,从而进一步束缚了居民储蓄的有效转化。
这些结论都表明发展和完善我国居民储蓄—投资的转化机制已经刻不容缓。
一方面,可以通过平衡实物投资和金融资产在居民储蓄中的比重,促进我国民间投资有效形成深化储蓄—投资转化方式的多元性;另一方面,转变传统的国有银行为主体的融资体系为市场主导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即竞争性的多元化转化机制。
参考文献:
1.Baxter,M.and Crucini,M.Explaining Savings-Investment Correlation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83,1993
2.胥良.储蓄—投资转化的理论分析与现实思考[J].金融研究,1998.8
3.肖红叶,周国富.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有效性研究[J].统计研究,2000.3
4.汪伟.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