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1950年至今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

1950年至今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

1950年至今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摘要:从1950年至今,我国的外汇储备从量到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改革开放之前年均不足5个亿的外汇储备,甚至是某些年份的负储备,到改革开放之后外汇储备的成倍增长,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一步步扩大,甚至可以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而这正体现了19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外汇经济政策随经济形势的调整与改革。

本文旨在分析1950年至今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并就当前经济形势对于我国外汇经济政策的一些意见。

关键字:外汇储备;发展趋势;经济政策一、问题的提出:1950年至今我国外汇储备情况分析表一国家外汇储备规模(1950年-2011年)单位:亿美元二我国外汇储备柱状图单位:亿美元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经过了从无到有,进而在小规模上取得迅速发展的过程,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我国十几年来发展的巨大成就,尤其是30年来改革开放政策取得成效的一个结果。

而这个结果在经过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后,反过来又成为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表一不难看出,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外汇储备的数量很少,平均水平只有1亿到2亿美元左右。

这一时期,国际国内的政治和经济都处于敏感时期,国家实行的也是封闭条件下的计划经济,对外贸易很少,外资无法流入,长期下来,中国经济发展陷入了一个贫困化的泥潭。

直到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外汇数量出现了小额的增长,但仍不稳定,存在大起大落的现象。

在1980年我国外汇为—12。

96亿美元,1981年开始变为正值为27美元,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外汇储备也不断的增强。

1983年,由于实行了外汇留成制度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 对鼓励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支持地方生产建设,发展对外贸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外汇储备增长很快,到达了89亿元。

然而,就在1984年,出现了经济过热的现象,进口猛增,出口下降,经常账户出现较大逆差,到1986年外汇储备低至20亿。

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

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

第三节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我国是实行外汇管理较严格的国家。

但是,我国真正外汇管理的发展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它的发展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由不完全到正在逐步完善这样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阶段(1949—1956)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汇资金严重短缺,华北、华南、华东、华中四大行政区分别颁布了外汇管理暂行办法。

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综合上述办法,颁布了《外汇分配、使用暂行办法》,对外汇开始实行统一管理。

当时外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肃清帝国主义金融残余势力,稳定国内金融物价,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便利侨汇,利用、限制、改造私营进出口商业区和金融业,建立独立自主的外汇管理制度。

根据《外汇分配、使用暂行办法》,当时我国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禁止外汇在国内流通使用,取缔国内外汇黑市交易。

外汇持有者可按国家规定牌价卖给政府,也可在银行开立外币存款帐户。

2.凡出口商品、劳务收入的外汇、侨汇必须出售给或存入国家银行;进口所需外汇和其他非贸易用途所需外汇,可按规定向有关机关申请。

3.建立独立自主、统一的汇价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有利于出口、鼓励侨汇、积累外汇资金的原则,制定人民币汇价,并根据物价变动情况进行调整。

4.规定外币、金银和人民币进出国境管理办法。

对携入外币、金银不加限制,但须向海关申报。

临时来华人员和外交人员可凭申报单携带一定量的外币、金银出境,人民币禁止携出入国境。

(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阶段(1956—1978)随着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时期,情况有了较大变化:国内市场外汇已经停止流通;除上海4家侨外资银行(即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华侨银行和东亚银行)外,其它外商银行在我国的业务已先后关闭;对外贸易由国家外贸公司统一经营;全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我国外汇市场历史演变历程

我国外汇市场历史演变历程

我国外汇市场的历史演变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发展阶段、开放与改革阶段以及现代发展阶段。

早期发展阶段(1949-1978):在这一阶段,新中国建立后的几十年里,外汇市场受到了严格的国家管制。

国家实行了外汇管制制度,限制了人民对外汇的拥有和使用权限。

此时的外汇市场基本没有形成交易体系,外汇的兑换只能通过国家授权的金融机构进行。

这种管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业务的发展。

开放与改革阶段(1979-1993):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外汇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

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外汇制度改革,允许一定范围内的个人和企业持有外汇。

1980年,中国设立了第一个外汇交易所,使得外汇交易活动开始规范化和市场化。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外汇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外汇留成制度的实施,即创汇企业在出口创汇后被强制结汇,除外资企业和部分国内企业外,企业和居民的经常账户所得的外汇收入必须售给指定银行,企业按一定的比例留存外汇,其余外汇归属国家。

这一制度是计划经济的手段,是在为扩大我国出口创汇、支持国家集中使用现汇资金、缓解外汇资金短缺困难的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现代发展阶段(1994年至今):随着外汇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政府对外汇市场的管理也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1994年,中国进行了外汇体制改革,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同年,推出了外汇交易中心系统,实现了全国统一的外汇市场电子化交易。

此后,中国外汇市场在交易机制、监管体系、法律法规等方面逐步完善,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外汇市场之一。

以上是简要介绍,如需更多信息可以查阅关于中国外汇市场发展的相关资料、文献。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崛起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也逐渐扩大。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其影响。

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外汇储备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外汇储备一般是指国家银行持有的其他货币和贵金属等货币和金融资产,以便用于应对国际支付和资本流动等需要。

随着全球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外汇储备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中国的外汇储备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由于时期的自力更生和“封闭”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并不大。

然而在19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对外开放的实施,中国外贸、外汇收入和外资持续增加,外汇储备规模也逐步扩大。

二、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现状截至2021年6月,中国外汇储备总额达到3.22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的外部负债相对较低,外汇储备可以有效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

从外汇储备的构成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集中在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几种主要货币上,也包括一些新兴市场货币和黄金等。

可以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实现了国际化多元化配置。

然而,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也经历了一些波动。

自2014年开始,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逐渐下降,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放缓、资本外流和贸易顺差减少等因素影响。

直到201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才开始逐渐回升,主要得益于国际投资和贸易增长等因素的支持。

三、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变化趋势中国外汇储备从19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在2014年左右开始出现了一些波动和下降。

具体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2014年达到顶峰,超过了4万亿美元,之后开始持续下降,到2017年底降到了3万亿美元以下。

随着2018年中国经济的回暖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好转,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开始逐渐回升,2019年再次超过了3万亿美元,并保持了一定增长势头。

除了经济、贸易等基本因素影响外,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还与人民币汇率变化、境外投资和增值税退税等和市场因素密切相关。

中国外汇市场的新变化与前景

中国外汇市场的新变化与前景

中国外汇市场的新变化与前景一、前言外汇市场是指在海内外金融机构和个人之间进行外汇交易活动的场所和过程。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外汇市场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的外汇市场也在不断变化中,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中国外汇市场的历史回顾中国外汇市场起步较晚,在改革开放初期外汇市场只允许进出口贸易使用外汇,后来逐渐发展为开放资本项目和完善外汇市场。

2005年,中国正式推出了外汇市场的银行间市场,形成了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等重要货币的实时报价机制。

2015年11月30日,人民币加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加入全球货币核算体系。

三、中国外汇市场的现状中国外汇市场的市场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市场之一。

它由国内外金融机构、基金、企业等参与,市场主要以实盘交易为主,衍生品市场仍有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中国金融行业对于外汇市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外汇市场拥有适度的杠杆,风险控制力度加强,交易透明度逐步提高。

四、中国外汇市场的新变化随着中国经济体系的不断深入改革和金融领域的开放,中国外汇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变化。

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使得中国与其他国家交易的金额逐步增多,并且逐渐实现了外汇市场的自我支撑,可以适应在短时期内大波的涌动;另一方面,外汇市场的业务逐渐拓宽,由原来长期持有资产买卖,到现在用股票、期货、期权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易,金融产品的服务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客户的需求愈发迫切。

五、中国外汇市场的前景从当前外汇市场的状况来看,中国外汇市场前景广阔。

首先,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汇市场将不断拓宽和深化,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交易产品也将越来越多元化。

其次,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型金融技术会加速在外汇市场种的应用,技术的进步将促进外汇市场的商业模式创新。

最后,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金融商品不断呈现新特色,对外汇交易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外汇交易市场的角色也将更加明显。

国际货币发展历史及人民币国际化历程

国际货币发展历史及人民币国际化历程

8
国际货币发展历史

——多元化国际货币时期
60年代后,美国接连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美元危机。 1961年至1971年尾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阶段。 美国黄金储备大量流失 西方国家经济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 美元与黄金脱钩 提出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特里芬难题 (Triffin Dilemma),关于清偿力和信心之间的这种 两难境地,美元过少会导致清偿力不足,美元过多则 会出现信心危机。实际上,由任何一种主权货币来充 当惟一的国际货币,特里芬难题都是存在的。
12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历程
——1994年以前至今
1994年以前
彼此分割的外汇调剂市场
外汇管理向市场化推进
1994年-2005年
全国统一的结售汇市场发展
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2005年至今
外汇市场改革新阶段 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3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历程
——1994年以前
彼此分割的外汇调剂市场 外汇管理向市场化逐步推进



在英镑、美元、法国法郎三个货币区内以三种货币计 价,经协商确定三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形成了英镑、 美元、法国法郎并存为主要国际货币的格局。
7
国际货币发展历史
——美元为主的时期
• •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使英国经济衰退 1931年7月,德奥两国的金融危机涉及英国,各国纷纷向 英国兑换黄金,掀起黄金抢购的浪潮。由于黄金的大量外 流,英国也被迫于1931年9月停滞实行金本位制。 黄金在国际货币领域仍有一定地位,而美国是当时国际黄 金储备最多的国家 1944年7月,美,英,中,法等44个国家在美国制定布雷 顿森林协定(Bretton Woods system)中的内容有:各成 员过均须规定和维持以美元为基础的货币平价。 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上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等同于黄 金的“关键货币”,将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使国际货币 体系完全依存于美元的稳定。

中国外汇管理的历史沿革

中国外汇管理的历史沿革
(二)建立和发展外汇调剂市场
在实行外汇留成制度的基础上,产生了调剂外汇的需要。为此,1980年10月起中国银行开办外汇调剂业务,允许持有留成外汇的单位把多余的外汇额度转让给缺汇的单位。以后调剂外汇的对象和范围逐步扩大,开始时只限于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的留成外汇,以后扩大到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国外捐赠的外汇和国内居民的外汇。调剂外汇的汇率,原由国家规定在官方汇率的基础上加一定的幅度,1988年3月放开汇率,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中国人民银行适度进行市场干预,并通过制定“外汇调剂用汇指导序列”对调剂外汇的用途(或外汇市场准入)加以引导,市场调节的作用日益增强。
3、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的、有效率的外汇市场。从1994年1月1日起,中资企业退出外汇调剂中心,外汇指定银行成为外汇交易的主体。1994年4月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连通全国所有分中心,4月4日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系统正式运营,采用会员制、实行撮合成交集中清算制度,并体现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对外汇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以调节市场供求,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经过上述改革后,中国取消了所有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的限制,达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的要求。1996年12月1日,中国正式宣布接受第八条款,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至此,中国实行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对资本项目外汇进行严格管理、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外汇管理体制,并不断得到完善和巩固。如1997年再次大幅提高居民个人因私用汇供汇标准,允许部分中资企业保留一定限额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开展远期银行结售汇试点,等等。1998年以来,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蔓延深化的背景下,针对逃、套、骗汇和外汇非法交易活动比较突出的情况,在坚持改革开放和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前提下,完善外汇管理法规,加大外汇执法力度,保证守法经营,打击非法资金流动,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稳定和正常的外汇收支秩序,为创造公平、清洁、健康的经营环境,保护企业、个人和外国投资者的长远利益做出积极努力。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条与世界互通有无的大国,对外贸易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坎坷的历史,涵盖了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转变。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包括明清时期的“海禁”、清朝时期的“通商口岸”、民国时期的“种票调节”以及改革开放后的自由贸易。

“海禁”时期(1368-1842年)明清时期,中国实行了对海外贸易的“海禁”政策。

自明代初年开始,中国明文规定中国商人禁止通过海路进行贸易,并设立了“海禁”制度。

这个制度对货物以及商人的进出口全面禁止。

即使有些私人出海,还是会受到海盗的威胁,难以成功运输物品。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重大的限制,尤其是清朝后期,中国经济开始走向衰落。

“通商口岸”时期(1842-1911年)随着英国的侵略,中国在鸦片战争后不得不向英国开放贸易口岸。

这样,在中国的一些港口城市,英国人开始以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开展其商业活动。

即使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国家也开始与中国进行贸易,满足了中国市场的需求,使中国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对外贸易,这种制度开始生成“通商口岸”和“租界”的形式,例如天津、上海、南京和汉口等城市,这些城市在这个时期都建立了自己的对外贸易口岸。

虽然比起其他国家,中国的贸易是有限的,但是还是开展了一定的贸易业务。

“种票调节”时期(1911-1949年)20世纪初的中国,经历了非常混乱和动荡的时期。

民国时期,由于种种复杂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环境的限制,贸易政策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1917年,清朝末期《税则》禁止了对货币的发行和稳定性的维护,使得货币不稳定、价格波动和通货膨胀现象愈演愈烈。

1929年,国民政府开始开展一项名为“种票调节”的政策,以稳定货币价格和促进贸易。

该政策是根据外汇调配和国内外贸易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一种新的货币体系,以便于在外国和内地之间进行贸易。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贸易开始在国内取得了更加稳定的市场,并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中国外汇市场的历史演进

中国外汇市场的历史演进

中国外汇市场的历史演进中国外汇市场的历史演进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当时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外汇交易完全由政府垄断。

1954年,中国成立了外汇管理局,负责监管和调控外汇市场。

此后的几十年,中国积极推行进口替代政策,限制外汇交易和资本流动,外汇市场非常封闭,且处于小规模、低效率、低技术含量的状态。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外汇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9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允许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这对于外汇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980年,中国首次引入了外国银行在国内设立外币账户,这开始了真正的外汇市场运作。

1994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成立了外汇交易中心,启动了现代化外汇市场的建设。

1996年,中国宣布开始进行现代化外汇管理系统的建设。

同年,中国加入了国际清算银行,并逐步推出外汇开放政策,开始放宽外汇管制,逐步开放外汇市场。

中国外汇管理部门开始面向市场,逐步放弃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逐步转变为间接干预和监管的角色。

2002年,中国宣布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允许人民币兑美元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浮动汇率。

此后,外汇市场逐步成熟,交易规模逐年扩大。

2004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各类跨国公司逐渐涌入中国市场,外汇交易逐步发展成为市场化、多元化的现代金融市场。

截至2021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场之一,国际支付结算业务交易量居全球第二,成为全球外汇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外汇市场将继续在中国经济现代化和开放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中国外汇市场将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提高产品创新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促进金融业的国际化。

同时,中国将加强国际合作,推进跨境金融服务,扩大全球影响力,引领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

外汇的发展历史

外汇的发展历史

1997年 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和金融当局在手忙脚 乱之中宣布放弃 乱之中宣布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 与美元挂 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 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顿时一泻 钩的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钩的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顿时一泻 千里,处于无人救助、无人敢救的悲 千里,处于无人救助、无人敢救的悲 惨境地, 并创出历史最低点的黑色纪录,货币风暴终于 在一夜之间爆发了。随即而来的是, 菲律宾、 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国金融市场也开始 剧烈动荡,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 吉特、印 尼盾、新加坡元、甚至连经济闭塞的缅甸货币 也纷纷走软下滑。人们不禁担心,东 南亚诸国 会不会重演一场由索罗斯担任导演而一手策划 的类似于墨西哥式的金融大危机?
浮动汇率体系又可分为两类:
自由浮动汇率和管理浮动汇率,其 自由浮动汇率和管理浮动汇率,其 区别在于是否有政府干预交杂其中。 在现在,大部分的国家都实行管理 浮动体系。 外汇市场已经建立了起来,并且还 在不断完善之中。
1992年的英国英镑危机,1994年的墨西 1992年的英国英镑危机,1994年的墨西 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以及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 以及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 融危机。 对冲基金的第一场震惊世界的战役,是 1992年索罗斯发动的狙击英磅之战。那 1992年索罗斯发动的狙击英磅之战。那 一年,英国被迫退出欧洲汇率稳定机制, 索罗斯则成了“打败英格兰银行的人”, 战果是骇人的10亿美元。 战果是骇人的10亿美元。
1821后 1821后
英国势力、经济、贸易的扩张乃至影响 全球。 英国推出“金本位”制度 制度代表:英镑同黄金挂钩 向纸币制的过渡 承诺1英镑=113.00格零(含金量) 承诺1英镑=113.00格零(含金量) 从而货币等同黄金初始地在世界流通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与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与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发展与演变1。

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结算所采用的货币制度,即国与国之间进行支付的系统规定、做法与制度,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逐步形成的。

2。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与演变国际货币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870年到1914年的金本位时期;第二个时期为1945年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时期;第三个时期是1976年牙买加协议以来的国际货币多元化和浮动汇率时期.2。

1 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金本位制货币体系在近代以来英国是西方国家中率先崛起的资本主义大国,最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科技革命。

以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历史无代价地馈赠给资产阶级的一份“厚礼”。

在1760年之后的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中,英国实现了以机器大工业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厂手工业的革命,并且随着殖民扩张政策的推行,英国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处于世界工业、贸易、金融、和海运的中心的地位。

在此背景下,建立起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货币体系.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度,大约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末,结束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金本位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作为本位币,并使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间建立起固定兑换关系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具有货币的所有职能,如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1816年英国率先颁布了《金本位制》,大约半个世纪以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才相继在国内实行了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度大致形成。

国际金本位包括金币本位、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等三种具体类型.(一)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金本位制的最初形态。

其理想的情况,是纯粹金本位制度。

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国内经济问题的加剧和国际贸易的增长导致了
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破裂。

在20世纪70年代,多国通胀和石油危机引发了
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元的地位。

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将美元与黄
金挂钩,并开始采用浮动汇率制度。

这意味着各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
货币汇率而不受固定比例的限制。

随着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破裂,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不确定的时期。

各国开始运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或者混合型汇率制度。

1980年代,由于
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汇率波动和金融危机频繁发生。

这引发了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

在21世纪初,人民币进入国际货币体系的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
焦点。

中国的经济崛起以及其庞大的外汇储备使人民币具备了进一步国际
化的潜力。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逐渐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各国之间的
货币互相影响和相互竞争。

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全球化和科技
进步使得跨境支付和数字货币得以发展,这给国际货币体系带来了新的机
遇和挑战。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将需要各国的合作和协调,以确保
全球贸易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外汇的基本概念

外汇的基本概念

外汇的基本概念一、外汇的概念外汇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动态意义上的外汇,是指人们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

这个意义上的外汇概念等同于国际结算。

静态意义上的外汇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静态外汇是指一切用外币表示的资产。

我国以及其他各国的外汇管理法令中一般沿用这一概念。

如在中国,根据 1997 年 1 月 20 日发布的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规定,外汇是指:(1)外国货币,包括钞票、铸币等;( 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 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5)其他外汇资产。

从这个意义上说外汇就是外币资产。

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存放在国外银行的外币资金,以及将对银行存款的索取权具体化了的外币票据才构成外汇,主要包括:银行汇票、支票、银行存款等。

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外汇概念。

汇率汇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即外汇的买卖价格。

它是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也就是用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汇率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有不同的制定方法。

在金本位制度下,由于不同国家的货币的含金量不同,两种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又称铸币平价)是外汇汇率的基础。

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汇率变动受外汇供求关系的制约,当某种货币供不应求时,这种货币的汇率就会上升,当某种货币供过于求时,它的汇率就会下降。

影响外汇供求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1)国际收支的影响。

外汇的供给和需求体现着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列的各种国际经济交易,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贷方项目构成外汇供给,借方构成外汇需求。

一国国际收支赤字就意味着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不应求,本币供过于求,结果是外汇汇率上升;反之,一国国际收支盈余则意味着外汇供过于求,本币供不应求,结果是外汇汇率下降。

在国际收支中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对汇率的影响最大。

30年美元涨跌史

30年美元涨跌史

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和1945年12月通过生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确定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使美元取得与黄金等同的国际储备资产地位。随着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和外债增加,1971年8月,美元政府宣布停止向外国中央银行出售黄金,1971年12月和1973年2月,美元两次法定贬值,其他主要西方国家相继宣布放弃本国货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实行单独或联合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
认真对待美元贬值的影响
从2002年初开始的美元贬值,是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的第5次美元汇率大波动。前4次中有两次贬值、两次升值,但美元贬值期比升值期长。因此,这次美元贬值将持续多长时间?美元贬值幅度将有多大?对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将有多大影响?这些问题已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
这次美元贬值主要是美国的“双赤字”造成的。2004年财政年度,美国联邦财政赤字达到413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年国际经常项目收支赤字将超过6600亿美元。2004年11月中旬在德国柏林举行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期间,欧盟国家的官员们指出,是美国如此规模的“双赤字”导致了美元贬值。他们呼吁美国采取措施,减少“双赤字”,阻止美元继续贬值。德国财长呼吁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就“急剧变动”的汇率问题采取“共同行动”。
美国的“免费午餐”还能“吃”多久
美国印制美元—外国用向美国提供商品获得的美元再购买美国国债和企业证券,这种关系被人们称为美国的“免费午餐”。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经评论说,这看上去就像“现代经济史上最大的免费午餐”。他和其他学者甚至把这个“亚洲——美国”美元区比作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固定汇率制度的翻版。
如果“双赤字”的根子在预算赤字,那么布什第二任期内能够削减预算赤字吗?答案是“不能”。因为布什政府将继续推行减税计划、继续反恐和干预全球事务。因此,美国财政赤字将继续产加,美元将在波动中继续走低。美国国会预算局估计,在截至2005年的10年内,美国的财政赤字总额将达到2.58万亿美元。美国经济学家奥布斯特弗尔德和罗戈夫公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预计,即使美国的经常项目收支赤字变化不大。在2002年以来美元的贸易加权汇率已下跌17%的基础上,美元将会再跌20%,如果美国采取的调整措施很突然,美元跌幅将超过40%。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与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与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发展与演变1. 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结算所采用的货币制度,即国与国之间进行支付的系统规定、做法与制度,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逐步形成的。

2.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与演变国际货币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870年到1914年的金本位时期;第二个时期为1945年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时期;第三个时期是1976年牙买加协议以来的国际货币多元化和浮动汇率时期。

2.1 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金本位制货币体系在近代以来英国是西方国家中率先崛起的资本主义大国,最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科技革命。

以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历史无代价地馈赠给资产阶级的一份“厚礼”。

在1760年之后的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中,英国实现了以机器大工业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厂手工业的革命,并且随着殖民扩张政策的推行,英国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处于世界工业、贸易、金融、和海运的中心的地位。

在此背景下,建立起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货币体系。

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度,大约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末,结束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金本位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作为本位币,并使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间建立起固定兑换关系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具有货币的所有职能,如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816年英国率先颁布了《金本位制》,大约半个世纪以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才相继在国内实行了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度大致形成。

国际金本位包括金币本位、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等三种具体类型。

(一)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金本位制的最初形态。

其理想的情况,是纯粹金本位制度。

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外汇市场的起源和发展

外汇市场的起源和发展

外汇交易是一种兑换法定货币的行为,被认为已有数百年历史——可以追溯到巴比伦时期。

今天,外汇市场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流动性和可及性的市场之一,并受到布雷顿森林和金本位制等几项重要全球事件的影响。

外汇交易者了解外汇交易的历史以及影响市场的关键历史事件非常重要。

这是因为类似的事件可能会以不同但相似的形式再次发生——影响交易格局。

历史往往会重演。

外汇交易的历史:一切从哪里开始易货系统是最古老的交换方式,始于公元前 6000 年,由美索不达米亚部落引入。

在易货系统下,货物被交换成其他货物。

该系统随后发展,盐和香料等商品成为流行的交换媒介。

船只将以有史以来第一种外汇形式航行以换取这些商品。

最终,早在公元前 6 世纪,就产生了第一批金币,它们作为一种货币发挥了作用,因为它们具有便携性、耐用性、可分割性、统一性、有限供应和可接受性等关键特征。

金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被广泛接受,但由于它们很重而不实用。

1800年代各国采用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保证政府可以赎回任何数量的纸币以换取其黄金价值。

这种做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一直有效,当时欧洲国家不得不暂停金本位制以印制更多的钱来支付战争费用。

在此时和 1900 年代初期,外汇市场受到金本位制的支持。

各国之间进行贸易是因为它们可以将收到的货币兑换成黄金。

然而,金本位制在世界大战期间无法维持。

只要人类一直在交易,就有外汇市场。

古代文明通过金属硬币交易商品和货币,金属硬币的价值基于重量。

1913 年,伦敦有 71 家外汇交易公司,比 10 年前的 3 家有所增加;然而,由于各国不得不印更多的钱来支付开支,金本位制在世界大战期间无法维持。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它呼吁大多数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由黄金储备支持。

1971 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由于通货膨胀率上升和可能出现的黄金挤兑,冻结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

1973年,金本位被彻底废除,美元不再有黄金储备支持,外汇转为自由浮动制。

货币可以自由地与他们选择的任何货币挂钩或保持不挂钩,并允许货币的供需决定其价值。

人民币外汇储备的历史与现状

人民币外汇储备的历史与现状

人民币外汇储备的历史与现状人民币外汇储备是指中国央行持有的外币资产,通常以美元为主,作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应对外部风险和国际支付的储备。

本文将简要介绍人民币外汇储备的历史和现状。

1.人民币外汇储备的历史人民币外汇储备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开展对外贸易的早期。

1950年代,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非常小,人民币外汇储备极其有限。

到了1970年代,随着中国对外经济开放的加速,外资逐渐进入中国,并加快了中国外汇储备的积累。

1990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持续增加外汇储备,这标志着人民币外汇储备达到了新的高度。

2000年以后,中国外汇储备进一步加速增长,既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部分反映了好于预期的国际收支状况和汇率变动预期等因素。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迅速增长,从2007年底的约1.5万亿美元,到2014年中期达到4万亿美元之巨。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和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逐渐减小,2021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3.2万亿美元左右。

2.人民币外汇储备的现状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其他主要货币为主,其中美元占比最高。

根据最新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总规模为3.2万亿美元左右。

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让人民币占国际支付结算的比重也在逐步提高。

例如,在2014年,人民币仅占全球支付货币的2.17%,而到了2019年,这一比重已经提高到了4.77%。

人民币外汇储备的增长与中国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在未来,中国的外汇储备仍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宏观经济因素影响。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鼓励企业走出去,并且加强与全球经济体的沟通,这些努力都将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并增加外汇储备。

3.人民币外汇储备的积极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之一,中国的外汇储备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外汇储备的增加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在金融危机爆发和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时候,外汇储备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我国外汇的发展史

我国外汇的发展史
这一局面到了1953年后才有了转变,当时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与之相适应,当时人民币汇率是官方制定的固定汇率,只是作为编制计划和经济核算的标准,保持了稳定的方针,只在外国货币贬值或升值时作相应调整,人民币汇率与对外贸易联系并不密切。
我国外汇的发展史
1949~1952年:侨汇
“侨汇”,或许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应该很陌生,而它所指的也仅是海外华侨寄回国内赡养家属的汇款,就相当于目前众多农民工给身处农村老家的家人汇钱一样。但就是它,却成了影响我国初期外汇汇率的主要工具。
在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统一的货币人民币之初,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人民币汇率的确定基本按照“物价对比法”来确定,直到1950年7月8日,随着经济秩序的逐步恢复和全国财经统一制度的建立,人民币才开始实行全国统一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公布。
而在当时的条件下,由于国际上的封锁,侨汇就成了当时我国外汇的主要来源。据中国银行统计,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这一阶段,虽然受到种种限制,侨汇收入仍达到1亿美元左右,而1951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仅为0.45亿美元。因此,当时的汇率政策也就一直有着“鼓励侨汇”这一条。
1953~1972年:固定汇率
1981年起,两种人民币汇率并存的状况随即出现,也即双重汇率制。其中,非贸易汇率在当时是1美元折合1.5303元人民币,贸易汇率规定为1美元折合2.8元人民币,其中非贸易汇率主要适用于旅游、运输、保险等劳务项目等外汇结算。其间,我国曾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币。但到了1986年全国性外汇调剂市场的建立,事实上又形成了统一的官方牌价与千差万别的市场调剂汇价并存的新双轨制。
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达到6.9920元人民币兑1美元。(内容来源于温州资本网)

世界各国的货币发展与历史

世界各国的货币发展与历史

世界各国的货币发展与历史货币是人类社会交换价值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生产、交换、储蓄、投资的重要工具。

各国的货币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和曲折的变迁,展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和特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世界各国货币的发展历史,了解其演变过程和现状。

欧洲货币的发展欧洲是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区域,其货币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

从中世纪到近代,欧洲国家货币的发展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演化。

中世纪欧洲时期,货币主要是以金、银等贵金属为主要物质基础的。

日耳曼人开创了用金、银兑换物的形式,逐渐发展成以金银币作为承诺兑换的货币体系。

后来,在伯根堡会议上,欧洲各国将自己的货币同以比利时法郎为代表的其他货币进行了固定汇率的对比,这就是“比利时通货”制度的起源。

17世纪晚期,荷兰创造了第一种纸币——荷兰盾,为全球货币发展史上开创了新纪元。

此后,各国纷纷效仿,纸币成为货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8世纪后期,英国银行家约翰·洛克创立了中央银行理论,先后创立英格兰银行、苏格兰银行,成为贷款和汇票的主要机构,为世界金融体系的发展和货币运作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现代货币发展20世纪初,世界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各国货币的发展开始加速。

在此期间,德国创新性地发行了名为“马克”的货币,成为了20世纪末前世界络绎不绝的经济危机中使欧洲退而求其次的货币标准,被誉为世界货币市场的“引擎”。

1944年,美国与盟国国家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议》,确定了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海外国家的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导货币。

不过,70年代的金本位崩溃,美元贬值,欧元、日元、英镑等货币崛起,金本位制度结束。

21世纪初,数字货币逐渐兴起。

比特币是一个以点对点的方式进行交易、不受中心化管理,基于密码学原理,在技术上实现了可预测、可靠、不可篡改等特点,诞生于2009年。

其发展为区块链技术的迅速普及,为世界货币和支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第奇家族与达芬奇
17和18世纪,阿姆斯特丹的外汇市场保持活跃。英国和荷兰的代理人和 01 商人有着非常频繁的外汇兑换往来。 现代外汇的起源 1850年代的美国,一家名为Alexander Brown & Sons的公司开始交易外 汇,它被视为领先的市场参与者。 美国历史上的外汇交易先锋,还包括1880年代获得允许而进行外汇交易 的J.M. Do Espirito Santo de Silva。 1880年,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形成,也因此,我们很多人认为这 一年是现代外汇的起始年; 从1899年至1913年,外汇储备增长了10.8%,而黄金储备只增长6.3%, 这象征着新兴外汇市场逐渐受到重视; 1902年,就在这一年,伦敦共出现了2家外汇经纪商; 1913年,全球外汇交易几乎一半都是以英镑进行的,这对英国资本市场 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英国的外汇银行数量从1860年的3家上涨到 1913年的71家。 尽管当时的英镑几乎统治了外汇交易,但是英国本身在20世纪初的几年里 却是缺席状态。
为那些新独立的国家和面临收支暂时性逆差的国家提供财政支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协议签署。根据协议,各国货币对美
元的汇率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波动1%以内。
之后,尼克松总统废除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固定兑换汇率失效。 此后开始迎来浮动汇率系统。
• 布雷顿森林会议
1972年至1973年3月,由于布雷顿森林协议 以及欧洲联合浮动协议的影响,外汇市场被 关闭。 1973年是现代外汇市场真正的历史转折点。 在这一年,国家之间的汇率约束、银行交易 及受限制的外汇交易时代结束,市场开始进 入全面的浮动汇率时代。现代外汇 1980年代中期,在网络出现之前,一种电子 外汇交易形式就开始流行,即由路透开发的 “Reuters Dealing”。 从现如今的标准来看,这个系统非常落后, 但是在当时,它非常先进,它更像是实时可 关闭网络沟通系统。 如果网络没有被发明出来,那么这套系统可 能至今还在使用当中。
• 外汇交易最活跃的中心
外汇交易最活跃的中心却是巴黎、纽约和柏林。

伦敦及整个大英帝国在1914年前都相对沉默。直到1914年美国联邦储备
系统成立,美国银行系统开始印刷自己的货币—美元。1920年代,一些 家族开始成长为外汇行业的重要人物。
1930年。在瑞士巴塞尔市成立了国际清算银行,建立该银行的目的在于
外汇发展史
古代的外汇交易
外汇最早的交易出现在古时候。在《犹太教法典》 01时期,就已经出现“兑换商”,他们主要帮助别人 兑换货币,然后收取佣金或者费用。这些人在城市 占据一个小角落,或者在外邦人常出入的寺庙外设 摊。 在公元4世纪左右,拜占庭政府控制了一家垄断外 汇交易的公司。 1472年,意大利创办了一家当铺,出现了世界上 第一家真正形式上的“银行”——邦卡蒙台达电子锡 耶纳牧山银行(BMPS)——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 银行,直到现在仍在运营。 邦卡蒙台达电子锡耶纳牧山银行 在15世纪,为了满足纺织商人的货币兑换需求,美 第奇家族(Medici)在国外开设了银行,并开始启 用“往来账账本”处理交易。 这类账本可以显示外汇账户、以及与国外银行有往 来的本国货币账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