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制度
ADR、MDR管理制度一、ADR、MDR监测人员岗位职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室负责全院的ADR/MDR监测工作,并在医院领导的领导下履行以下主要职责:(1)、承担全院ADR/MDR报告资料的收集、评价、反馈和上报工作;(2)、对全院ADR/MDR监测工作进行技术指导;(3)、承办全院ADR/MDR信息资料的整理,建立信息档案;(4)、组织ADR/MDR宣传、教育和培训;(5)、参与ADR/MDR相关交流及监测方法的研究。
二、ADR、MDR监测工作考核医院对ADR/MDR监测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制定管理考核目标,主要考核办法如下:(1)、收集到一般不良反应/事件并完成在线呈报的,每份奖励30元;(2)、收集到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并完成在线呈报的,每份奖励60元;(3)、未按照要求报告或只提供信息的,不得奖励;(4)、在抽查工作中发现漏报或者匿而不报的扣当事人200元;(5)、按照ADR/MDR监测工作计划少报一例扣科室100元;(6)、在ADR/MDR的不定期考核中不通过者年终不得参加评优。
三、ADR、MDR人员宣传、培训医院对医务人员定期进行ADR/MDR相关知识进行教育、宣传、培训,必要时需要进行相关知识考核,具体执行如下:(1)、ADR/MDR相关知识教育、宣传、培训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ADR/MDR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培训,具体时间、内容、形式由ADR/MDR 监测室人员制定安排,报医务科及分管领导批准后开展。
(2)、ADR/MDR相关知识考核医院对ADR/MDR相关知识实行不定期考核,具体考核内容、时间由ADR/MDR监测室人员制定安排,报医务科及分管领导批准后开展。
四、ADR、MDR报告制度(1)、医院对ADR/MDR遵行可疑即报原则,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2)、医院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院ADR/M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发现可能的ADR/MDR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填写“ADR/MDR报告表”,及时完成在线呈报。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五篇)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一、药品不良反应(adr)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二、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品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
三、医院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并指定兼职人未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联络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的报告和监测工作。
四、各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联络员,如发现可能与所售药品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上报药剂科,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故报告表》,按规定程序和时限上报。
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记录,详细记录用户姓名、年龄、疾病情况;用药名称、规格、批号、厂家、剂量、用药时间、出现不良反应时间、处理结果及愈后情况等。
六、调剂发药时,应询问患者有无药品不良反应史,讲清必须严格按药品说明书服用,如用药后有异常反应,要及时停止用药并向医生咨询。
七、如医院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按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及时上报。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二)(一)____领导及职责1、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品损害事件监测管理工作组,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品损害事件工作的有关事宜。
2、主要职责:(1)认真学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____部相关法规及管理办法,贯彻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2)____落实____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任务。
(3)____药品不良反应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督促临床医师、护师、药师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指导合理用药。
(4)制订相应的考核措施,确保药品不良反应、药害事故报告和监测工作的落实。
(5)协调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故工作的其他重要事宜。
3、有临床药师兼职承担本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2、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范围。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3篇)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
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等。
副作用是指治疗使用的医疗器械所产生的与疾病防治目的无关的作用。
三、医务人员如发现可能与医疗器械有关的不良事件时,应及时报告不良事件专管员及科室负责人。
四、科室负责人发现或接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后,应及时到现场察看,协助调查,并填写《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核实后,提交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和设备科。
特殊情况下,可先口头报告再补报书面材料。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应包括患者情况、不良事件情况、医疗器械情况、初步处理情况等内容。
五、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和设备科接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后,应联合组织调查,了解事件经过和相关情况,分析原因。
同时,协助科室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事件引起的不良后果。
六、医院在调查了解并积极处理事件的同时,由设备科及时通知医疗器械生产或经营企业,督促其协助医院做好事件处理工作。
七、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和设备科应经常了解全院医疗器械使用情况,注意收集、分析、整理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组织对收集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进行初步审核后,由设备科按规定上报药监部门或有关行政部门。
八、医务人员在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事件,应立即报告,必要时可越级上报。
医院接到报告后,在积极处置的同时,按有关部门规定及时上报。
九、医院在使用医疗器械过程中,如遇不良事件的发生,应组织分析原因,警惕同类产品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警惕事态可能的进一步发展和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积极采取防范措施。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2)是指为了及时发现、记录和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保障患者安全,保护公众利益而建立的制度。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主要目的是:1. 发现问题:通过及时报告,可以快速发现和识别与医疗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器械缺陷、事故、质量问题等。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4篇)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确保药品的安全使用,依法保护公众的健康权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监管等领域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是指对使用药品后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或药害的事件进行监测和报告的活动。
第四条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应当依法进行,遵守本管理制度的规定。
第二章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机制第五条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机制是指由药品监管部门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第六条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报告和统计工作,并依法对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置。
第七条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和人员。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发生的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并配合药品监管部门的调查工作。
第九条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药品监管部门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如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应当及时向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第三章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报告程序第十条在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后,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药品监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和情况;(二)药品的名称、批号、生产企业、规格等相关信息;(三)不良反应或药害的症状、体征等详细信息;(四)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药害的原因和影响范围;(五)已采取的措施和效果。
第十一条药品监管部门接到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逐案调查和处理,并将调查结果报告给上级药品监管部门。
第十二条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相关信息,并采取必要的公共卫生措施。
第四章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处理和追责第十三条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对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进行处理和追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一)责令停止生产、销售、使用不合格药品;(二)吊销涉事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三)撤销涉事药品的批准文号;(四)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范文(四篇)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为加强医院临床用药的安全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程序,研究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因果关系和诱发因素,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同时也为评价淘汰药品提供服务和依据,根据《____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____部____号)的相关规定,特制订本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二、责任人负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人员、临床药师及药剂科各部门负责人三、主要内容(一)定义一、药品不良反应(adr)。
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adr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等。
2、药品不良事件(ade)。
是指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学事件,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用药有因果关系。
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风险,本着“可疑即报”的原则,对有重要意义的ade也要进行监测。
3、药品群体不良事件。
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
4、药害事件:泛指由药品使用导致的患者生命或身体健康损害的事件,包括药品不良反应以及其他一切非预期药物作用导致的意外事件。
相对于药品不良反应,药害事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被扩大。
药害既包括非人为过失的不良反应,也包括人为过失导致的其他负面药物作用。
药害事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于药品质量缺陷(假药、劣药)导致损害的事件;二是由于合格药品使用过错(超剂量中毒、用错药物和不合理用药等)导致损害的事件;三是合格药品在按说明书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不良反应损害,即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5、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
是指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五篇)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一、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1、上市____年以内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列入国家重点检测的药品、医疗器械,引起的所有不良反应事件2、上市____年以内的药品、医疗器械,引起的严重、罕见的或新的不良反应。
二、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品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等。
三、一经发现可疑药品不良反应需详细记录、调查,按规定要求对典型病例详细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按规定报告。
四、应定期收集、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每季度直接向当地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报告,严重、罕见的或新的药品、医疗器械(事件)不良反应病例,最迟不得超过____个工作日。
五、医疗机构各科室、药房工作人员应注意收集、分析、整理、上报本单位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六、患者使用本医疗机构药品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经核实后,应按规定及时报告,并上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七、药房工作人员发药时,应注意询问患者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史,讲清必须严格严格按药品说明书服用,如用药后有异常反应,要及时停止用药并向医生咨询。
八、防疫药品、普查普治用药、预防用生物制品出现的不良反应群体和个体病例,必须随时向所在地卫生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检测中心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二)1. 引言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品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与药品相关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收集、分析和评估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药品安全问题,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本文将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运行进行详细介绍。
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的建立和组织(1)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的必要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可以及时了解药品的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2)制度的组织架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委员会、报告中心和药品不良反应科。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5篇)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1、目的:为加强药品的安全管理,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及附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3、范围。
公司销售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收集、监测适用。
4、责任。
质量技术部负责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5、内容:5.1定义:5.1.1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5.1.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5.1.3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诉所列情况的。
5.2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范围:5.2.1上市五年以内的药品和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
5.2.2上市五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的反应。
5.3质量技术部负责收集、分析、整理、上报企业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及时填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5.4各部门应注意收集所经营的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由质量技术部收集、汇总、分析各部门填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规定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5.5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对药品不良反应或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并提供调查所需要的资料。
5.6发现或获知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____个工作日内报告,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____个工作日内报告。
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
5.7如发生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应当立即通过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所在地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
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汇报制度1为加强上市药械安全监管,对上市药械再评价,陶汰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药械,不停提升药械质量,保障公众利益,激励相关单位和个人监测汇报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2.药品不良反应关键指获准上市、合格药品在正常见量使用方法下出现和用药目标无关或意外有害反应。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合格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或可能发生任何和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有害事件。
3.对药品不良反应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情况,各科室药品或医疗器械质量责任人应搜集(查清事发地点、时间、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基础情况)并做好统计快速上报药械质量管理委员会(小组)或科主任。
4.科室药品质量责任人应帮助临床人员,深入了解药品不良反应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按要求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汇报表”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汇报表”,立即报县药品监督管理局或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5.医院应注意搜集本院配出药品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情况,同时对其它部门接到患者反馈药品不良反应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情况也应引发重视并注意搜集相关情况,若情况确实,也应立即填表反馈。
6.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实施逐层、定时汇报制度,必需时能够超级汇报。
通常药品不良反应每三个月集中向所在地药监部门报(或上网报)其中新或严重不良反应应于发觉之日起15日内汇报,死亡病例须立即汇报。
7. 各科室药品或医疗器械质量责任人未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监测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情节严重并造成不良后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移交同级卫生主管部门进行处罚。
(一)未按要求汇报药品不良反应(二)发觉药品不良反应匿而不报(三)隐瞒药品不良反应资料。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六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更好的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特制定我院医疗不良事件及隐患报告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不良医疗事件是由于医疗干预而不是患者疾病本身造成,或可能造成患者发生损害的事件。
二、报告范围:1、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2、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医疗事件;3、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4、有助于预防严重医疗差错的发生事件;5、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隐患;三、报告接收部门:1、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医务科;2、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护理部;3、感染相关事件报告感染管理科;4、药品不良事件报告药剂科;5、器械不良事件报告院办办公室;6、设施、设备不良事件报告院办公室;7、服务及院风院貌事件报告院办公室;8、安全不良事件报告院办公室。
四、报告形式:发生不良事件后,一律以书面形式上报相关部门。
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科立即电话报告,但科室做好记录。
五、报告内容:不良事件报告人应详细说明以下内容:1、不良事件受累及患者身份资料;2、不良事件发生时段;3、不良事件类型(药物、跌倒、手术、输血、医疗过程、公共意外、治安其他事件);4、患者目前状态。
六、分析、反馈、制度整改措施:职能科室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____对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合适,合适情况上报院领导,根据分管领导的指示,积极制定整改措施,整改相关科室限期整改,消除隐患。
三台县芦溪中心卫生院三台县第二人民医院二____年____月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二)是一种机构内部的制度,旨在鼓励医疗工作者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以便及时发现、评估和处理这些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该制度通常由医疗机构自行建立,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包括医疗错误、医疗事故、感染、药物过敏等。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患者的健康受损或其他不良后果。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医疗机构内部的学习和改进,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通过主动汇报和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反应/事件监测报告制度为加强我院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管理,确保人民用药用械的安全、有效,依据国家《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一、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上市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等。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
二、医务人员应随时随地提高警惕,主动发现报告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杜绝漏报。
药剂科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上报、资料保管和信息反馈工作。
三、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要求上报,原则为可疑即报,应特别关注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
四、药剂科负责对医务人员培训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相关知识,对监测工作进行业务技术指导。
定期或不定期对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因果关系评价。
五、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报告程序:1、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报告实行即时报告制。
2、报告流程:发现不良反应→由发现的医务人员登记填写不良反应报告表→上报医务科→医务科进行审核登记后上报防城港市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3、可疑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需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封存,立即向分管领导汇报并及时通知生产厂家联系有关处理事宜。
4、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上报时限,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不超过15个工作日。
每次不良反应处理的全过程记录,要全部存档备查。
六、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范围:上市五年以内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所有不良反应或非预期的事件,包括十分轻微的反应均应报告,不论因果是否明确或是否有并用药物。
上市五年以上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 (不良) 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合用范围合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起医疗纠纷或者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 4 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 ——非预期的死亡,或者是非疾病自然发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伤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伤害,或者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彻底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 ——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国发[1987]63 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 号)执行。
(二)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药品安全性,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旨在规范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报告、处理和反馈工作,确保药品安全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负责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统筹协调、技术指导、信息收集、分析评价、报告发布等。
2.2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收集、报告本企业生产的药品在生产、经营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信息。
2.3 医疗机构:负责收集、报告本机构在用药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反应信息,并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开展相关调查、评价工作。
2.4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地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对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三、报告范围与程序3.1 报告范围:3.1.1 药品不良反应:指在正常用法用量下,药品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3.1.2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指在短时间内,同一药品引起相同不良事件的多个病例。
3.1.3 药品严重不良事件:指可能危及生命、导致永久性残疾或死亡的不良事件。
3.1.4 药品非严重不良事件:指不会危及生命、导致永久性残疾或死亡的不良事件。
3.2 报告程序:3.2.1 发现疑似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后,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确认不良反应(事件)的真实性、严重程度和与药品的关联性。
3.2.2 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不良反应(事件)信息。
3.2.3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报告后,应及时对报告进行审核、分析、评价,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评价。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工作方案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工作方案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确保公众用药用械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现为了更好地落实妥善处理药械不良反应/事件,鼓励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为进一步推进我院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报告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目标管理任务,现制定如下方案:一、不良反应/事件的定义药械不良反应/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目的规范药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不良反应/事件及其安全隐患,将获取的药械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制度流程上进行持续改进。
三、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意义(一)通过报告不良反应/事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不良反应/事件的全面报告可以使相关人员能从他人的过失中没取经验教训,有利于发现医院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医院系统安全水平,促进医院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不断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四、不良反应/事件按严重程度分级I级事件(警告事件)一一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一一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一一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IV级事件(隐患事件)一一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五、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的原则(一)1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01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执行。
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xx口腔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服用药品引起死亡、致畸、致癌、致残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
三、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范围:报告发现的所有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四、院里由专人负责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五、医务人员如发现医疗器械所引起的不良事件时,应及时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检测员,填写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单,同时,报告副院长。
六、监测人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宣传,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病例的收集,并报告副院长。
七、副院长发现或接到药品不良反应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进,应及时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后,定期提交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小组评价,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单。
八、发现严重罕见、新的不良反应病例,或严重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应在15个工作日之内报告,必要时可越级上报。
出现死亡病例的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卫生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报告。
九、未经国家药监管理局公布的不良事件监测资料,不得向国内外机构组织学术团体或个人泄漏。
十、不得瞒报或缓报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十一、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人员汇总后上报xx区不良反应中心,地址:xxxxx,电话:xxxxxxx,联系人:xxx。
十二、本制度自xxxx年x月x日起执行。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
龙田镇中心卫生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
一、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
1、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列入国家重点检测的药品、医疗器械,引起的所有不良反应事件
2、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医疗器械,引起的严重、罕见的或新的不良反应。
二、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品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等。
三、一经发现可疑药品不良反应需详细记录、调查,按规定要求对典型病例详细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按规定报告。
四、应定期收集、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每季度直接向当地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报告,严重、罕见的或新的药品、医疗器械(事件)不良反应病例,最迟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五、医疗机构各科室、药房工作人员应注意收集、分析、整理、上报本单位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六、患者使用本医疗机构药品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经核实后,应按规定及时报告,并上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七、药房工作人员发药时,应注意询问患者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史,讲清必须严格严格按药品说明书服用,如用药后有异常反应,要及时停止用药并向医生咨询。
八、防疫药品、普查普治用药、预防用生物制品出现的不良反应群体和个体病例,必须随时向所在地卫生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检测中心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制度
ADR、MDR管理制度一、ADR、MDR监测人员岗位职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室负责全院的ADR/MDR监测工作,并在医院领导的领导下履行以下主要职责:(1)、承担全院ADR/MDR报告资料的收集、评价、反馈和上报工作;(2)、对全院ADR/MDR监测工作进行技术指导;(3)、承办全院ADR/MDR信息资料的整理,建立信息档案;(4)、组织ADR/MDR宣传、教育和培训;(5)、参与ADR/MDR相关交流及监测方法的研究。
二、ADR、MDR监测工作考核医院对ADR/MDR监测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制定管理考核目标,主要考核办法如下:(1)、收集到一般不良反应/事件并完成在线呈报的,每份奖励30元;(2)、收集到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并完成在线呈报的,每份奖励60元;(3)、未按照要求报告或只提供信息的,不得奖励;(4)、在抽查工作中发现漏报或者匿而不报的扣当事人200元;(5)、按照ADR/MDR监测工作计划少报一例扣科室100元;(6)、在ADR/MDR的不定期考核中不通过者年终不得参加评优。
三、ADR、MDR人员宣传、培训医院对医务人员定期进行ADR/MDR相关知识进行教育、宣传、培训,必要时需要进行相关知识考核,具体执行如下:(1)、ADR/MDR相关知识教育、宣传、培训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ADR/MDR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培训,具体时间、内容、形式由ADR/MDR监测室人员制定安排,报医务科及分管领导批准后开展。
(2)、ADR/MDR相关知识考核医院对ADR/MDR相关知识实行不定期考核,具体考核内容、时间由ADR/MDR监测室人员制定安排,报医务科及分管领导批准后开展。
四、ADR、MDR报告制度(1)、医院对ADR/MDR遵行可疑即报原则,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2)、医院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院ADR/M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发现可能的ADR/MDR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填写“ADR/MDR报告表”,及时完成在线呈报。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一、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遵循可疑即报原则,报告发现的所有可疑药品不良反应。
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程序依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1、发生、发现的可疑不良反应病例的医师、药师、护士等应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或报告药剂科相关人员。
2、不良反应监测员按《办法》的有关规定及所在行政区域的要求报告省级AD R监测中心。
三、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时限要求1、一般病例逐级、定期报告,应在发现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上报工作。
2、发现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
3、群体不良反应/事件应立即以有效方式(书面、电子文本、传真等)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厅(局)以及A D R监测中心报告。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立即会同同级卫生厅(局)组织调查核实,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和国家A D R监测中心报告。
四、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关联性评价1、肯定:用药及反应发生时间顺序合理;停药反应停止,或迅速减轻或好转(根据机体免疫状态某些AD R反应可出现在停药数天以后);再次使用,反应再现,并可能明显加重(即激发试验阳性);同时有文献资料佐证;并已除外原患疾病等其它混杂因素影响。
2、很可能:无重复用药史,余同“肯定”,或虽然有合并用药,但基本可排除合并用药导致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3、可能:用药与反应发生时间关系密切,同时有文献资料佐证;但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不止一种,或原患疾病病情进展因素不能除外。
4、可能无关:不良反应与用药时间相关性不密切,反应表现与已知该药物的不良反应不相吻合,原患疾病发展同样可能有类似的临床表现。
5、待评价:报表内容填写不齐全,等待补充后再评价,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
6、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口腔医院
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服用药品引起死亡、致畸、致癌、致残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
三、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范围:报告发现的所有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四、院里由专人负责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五、医务人员如发现医疗器械所引起的不良事件时,应及时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检测员,填写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单,同时,报告副院长。
六、监测人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宣传,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病例的收集,并报告副院长。
七、副院长发现或接到药品不良反应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进,应及时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后,定期提交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小组评价,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
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单。
八、发现严重罕见、新的不良反应病例,或严重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应在15个工作日之内报告,必要时可越级上报。
出现死亡病例的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卫生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报告。
九、未经国家药监管理局公布的不良事件监测资料,不得向国内外机构组织学术团体或个人泄漏。
十、不得瞒报或缓报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十一、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人员汇总后上报xx区不良反应中心,地址:xxxxx,电话:xxxxxxx,联系人:xxx。
十二、本制度自xxxx年x月x日起执行。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
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
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内容,现与财务部签订如下安全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