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Word编辑
隐蔽致灾排查治理制度范本
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制度一、目的和意义为了预防和控制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隐蔽致灾因素,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矿安全保障水平,制定本制度。
隐蔽致灾因素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矿井设计、开采方法等因素引起的,可能导致事故的隐蔽性因素。
二、排查治理范围和内容(一)排查治理范围:全省所有正常生产、建设的煤矿。
(二)排查治理内容:1.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治理基本要求事项;2. 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治理;3. 顶板、冲击地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治理;4. 瓦斯、火区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治理;5. 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治理。
三、排查治理程序(一)企业自查自改阶段:煤矿企业应按照本制度要求,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全面自查,对排查出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并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
自查自改阶段应在5月底前完成。
(二)监督检查阶段:市、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对负责监管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专项排查整治开展情况进行全覆盖检查。
省应急管理厅将在6月至9月进行省级督导检查。
四、排查治理要求(一)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范围、方法、时限等,确保排查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煤矿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煤矿企业应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掌握隐蔽致灾因素的变化情况,预防事故的发生。
(四)煤矿企业应强化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对未按照本制度要求进行排查治理的企业,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五、总结评估省应急管理厅将在9月进行总结评估阶段,对全省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表扬,对工作不力的企业进行问责。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全省煤矿企业应认真贯彻执行本制度,切实加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范本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范本一、目的和依据: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是为了全面了解矿井内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的具体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护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本制度的制定依据包括《煤矿安全规程》、《矿井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的煤矿和其他类型的矿井,包括地下和露天矿。
三、责任部门和责任人:1. 矿井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2. 矿井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具体的普查工作;3. 矿井安全监察部门对矿井的普查结果进行监督和检查。
四、普查内容和方法:1. 普查内容:(1) 矿井内的地质构造和岩层情况;(2) 矿井内的瓦斯、煤尘、温度等气体和环境因素;(3) 矿井内的排水设施和水文地质情况;(4) 矿井内的通风系统和通风效果;(5) 矿井内的设备、设施和工艺的安全隐患;(6) 矿井内的人员组织和管理制度。
2. 普查方法:(1) 组织专业人员对矿井进行实地勘察和检查;(2) 查阅矿井的相关档案和资料;(3) 召集相关人员开展座谈会和访谈;(4) 进行必要的实验和测量。
五、普查周期:1. 每个矿井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2. 对于高风险矿井,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决定普查周期的缩短;3. 对于突发事故或其他特殊情况,应及时进行额外的普查。
六、普查结果:1. 普查结果应详细记录下来,包括各项隐蔽致灾因素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安全隐患;2. 对于发现的具体问题,应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按照相关规定的时间限制进行整改;3. 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上报矿井安全监察部门,并制定应急预案。
七、执行和监督:1. 矿井管理部门应组织并指导矿井安全管理人员开展普查工作;2. 矿井安全监察部门应对矿井的普查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3. 矿井内的员工应积极配合普查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不得故意隐瞒或伪造相关数据。
八、附则:1. 本制度从公布之日起执行;2. 对于不遵守本制度的矿井,将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3.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矿井管理部门所有。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模版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模版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保护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隐蔽致灾因素是造成矿井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矿井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有效的普查工作至关重要。
二、普查目标1.明确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目标,旨在发现和排除矿井内存在的致灾隐患。
2.确保对矿井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深入的普查,依法进行整改和防范,确保矿井安全。
三、普查内容1.隐蔽致灾因素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1)瓦斯积聚;(2)煤尘积聚;(3)火灾隐患;(4)冲击地压;(5)矿井水害;(6)机电设备隐患;(7)通风系统隐患;(8)矿井通风隐患;(9)其他隐蔽致灾因素。
2.普查方法:(1)走访调查:对矿井各工作面、巷道进行走访调查,了解现场情况,发现问题。
(2)检查设备:对矿井的机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3)监测分析:通过监测设备对矿井内的瓦斯、煤尘等致灾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异常及时处置。
3.普查程序:(1)确定普查计划:制定年度普查计划,明确定期内的普查内容和时间表。
(2)组织实施:成立普查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开展普查工作。
(3)现场踏勘:按照计划进行矿井现场踏勘,记录并汇总隐蔽致灾因素。
(4)数据整理和分析:对踏勘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准确掌握隐蔽致灾因素的分布和危险程度。
(5)制定整改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
(6)督促整改:按照计划对整改措施进行督促和检查,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
四、普查结果处理1.普查结果分析:对普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明确隐蔽致灾因素的分布状况和主要原因。
2.编制报告:根据普查结果,编制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包括隐蔽致灾因素的详细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等。
3.报告汇报和交流:将普查报告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和交流,提出改进建议并积极参与解决问题。
4.监督整改:对整改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和整改。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是指为了防范矿井安全事故,对矿井中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全面普查和评估的制度。
该制度旨在发现和整改矿井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普查范围:对矿井内可能存在的各类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普查,包括显性和潜性隐患,如顶板、煤岩层、瓦斯等。
2. 普查对象:对整个矿井或者特定区域进行普查,包括地下巷道、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水文地质情况等。
3. 普查方法:采用实地勘察、图纸分析、技术检测等多种方法进行普查,确保全面、准确地了解矿井的安全情况。
4. 普查内容:对矿井中可能影响安全的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包括地质结构、瓦斯浓度、顶板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等。
5. 普查结果:根据普查结果,及时提出安全隐患清单,并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和措施。
6. 整改措施:根据普查结果提出的隐患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整改,确保矿井的安全运营。
7. 监督检查:建立定期监督检查机制,对矿井的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整改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够全面排查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矿井的安全性和防灾能力,减少矿山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范本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范本一、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对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根据《矿山安全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普查内容和要求1. 煤与瓦斯突出、冒顶、透水、煤与瓦斯突出和煤尘爆炸等灾害事故的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2. 根据煤层赋存特点,特别重视煤层结构、地质构造、煤岩层理、构造岩体的探查。
3. 了解煤与瓦斯突出、冒顶、透水、煤与瓦斯突出和煤尘爆炸等灾害事故频繁发生的工作面、通风巷道、开拓巷道以及支护、排水等设施的隐蔽致灾因素。
4. 对工作面支护结构、通风系统、瓦斯抽放系统、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
5. 普查结果报告应真实、准确、完整,包括隐蔽致灾因素的具体情况,评估结果以及整改方案。
三、普查方法和步骤1.确定普查范围:根据矿井的地质、地形、煤层赋存特点,确定普查范围。
2.召开普查会议:矿井负责人组织召开普查会议,明确普查目标、任务和标准,分工负责。
3.开展现场勘察:普查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充分了解矿井基本情况,重点关注可能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
4.收集相关资料:普查人员收集矿井相关资料,包括矿图、设计文件、历史事故记录等。
5.分析评估:根据现场勘察和资料分析,评估矿井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的程度和危害性。
6.编写普查报告:结合普查结果,普查人员编写普查报告,包括事故隐患和风险评估,以及整改方案。
7.报告审核和整改:矿井负责人审核普查报告,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按照要求进行整改。
四、普查结果的运用1. 普查结果将作为制定和完善矿井安全生产措施的依据。
2. 普查结果将作为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监管和检查的依据。
3. 普查结果将作为矿井安全检查和评估的重要参考。
4. 普查结果将作为矿井培训和安全教育的基础。
五、质量控制和监督1.普查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严格按照普查程序进行工作。
2.普查过程中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上报,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范本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工作,提高安全防灾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第三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是指对可能存在的或已经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主动调查和普查,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工作。
第四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应坚持科学、规范、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普查结果科学可靠,操作规范,数据公正公开。
第二章工作目标和任务第五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工作目标是全面掌握隐蔽致灾因素的分布情况、类型和规模,为制定灾害防范和应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工作任务包括:(一)制定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方案;(二)开展现场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三)收集、整理和分析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数据;(四)编制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五)制定隐蔽致灾因素防范和应急措施。
第三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七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由地方政府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协同配合。
第八条地方政府应设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推进工作。
第九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包括:(一)制定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方案;(二)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三)组织制定并发布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结果;(四)落实隐蔽致灾因素防范和应急措施;(五)加强对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第四章工作程序第十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制定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方案,明确普查的目标、任务、范围、时间和方法;(二)组织现场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对可能存在的或已经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实地调查;(三)收集、整理和分析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数据,形成普查报告;(四)编制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提出防范和应急措施建议;(五)发布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结果,将防范和应急措施纳入相关规划。
第五章工作方法和手段第十一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应综合运用以下方法和手段:(一)现场勘查:对可能存在的或已经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系统性、详细的实地调查;(二)数据收集: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统计报表等,调查相关的单位和个人;(三)技术检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实验室和现场的测试、分析和检测;(四)专家论证: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论证和评估;(五)群众参与:借助群众力量,进行巡查、上报和监督。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治理制度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切实做好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以及制定有效的防灾措施,目的是有效防控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帮助煤矿企业和个人识别和应对潜在的灾害风险,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对照一规程、五细则和《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办法(试行)》等规定和本晋应急发[2024]110号文件要求,结合《河上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报告》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仅适用于河上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第二章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机制第一条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领导小组组长:煤矿主要负责人(矿长)副组长:煤矿总工程师第一组长:地测副总成员:生产技术科长、地测科长(防治水)、一通三防科长(防突)、安全科长、采掘等相关部门第二条明确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领导小组职责组长:全面负责组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普查和治理相关专项方案和设计制定,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跟踪、督促检查。
负责自己专业内隐蔽致灾工作寻常业务安排贯彻。
第一副组长:协助副组长工作,负责各专业内隐蔽致灾工作的安排贯彻。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第一副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完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并负责各专业内安全技术办法和普查治理方案,提高专业知识,保证质量要求,保证普查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章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内容及要求第三条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治理制度1、地表河流、水体普查和治理制度地测科每月1~3次(雨季不间断)调查收集矿区周边河流、水渠、湖泊、积水区、水塘、水库等地表水系和有关水利工程的汇水、疏水、渗漏情况,采矿塌陷区、地裂缝区分布情况及地表汇水情况,地表及边坡上的防排水设施、堤坝、沟渠、排水沟等情况,掌握矿区周边历年降水量和历年最高洪水位。
及时准确地绘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充水性图、井上下对照图上。
并建立完善疏水、放水、排水系统,建立气象资料台账,地表水文观测成果台账。
(矿山安全)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为了切实做好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确保我矿长治久安,减小和消除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要求,结合《鹤岗中润矿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和《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四章具体规定,特制定本制度:☑一、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地测副总机电副总通防副总员:地测科科长、通风队长、安全科科长、机电科科长、生产技术科科长、防治水专职人员、通风专职人员、各区队技术员☑二、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职责范围组长:全面负责组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负责自己专业内隐蔽致灾工作日常业务安排落实。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
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三、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范围:1、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①相关科室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巡查进行详细的排查勘测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
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定期进行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③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筒内,发生事故。
2、井下隐蔽致灾因素排查1)采空区①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负责协调施工单位经常性地对矿山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模版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防控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特制定本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矿井的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第三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是对矿井进行全面、系统的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工作,旨在消除或减少矿井内各类隐蔽致灾因素,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第四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客观、真实、公平原则,确保普查结果的真实可靠。
第二章任务与要求第五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任务是全面排查矿井内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煤与瓦斯、火灾、顶板、矿山地质、矿井水文地质等方面的隐蔽致灾因素。
第六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要求是:(一)立足于矿山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查工作;(二)综合运用多种普查手段,确保普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三)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完成普查任务;(四)普查过程中要坚持真实、公正原则,杜绝弄虚作假。
第三章组织实施第七条矿山管理机构应当对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给予重视,依法组织实施。
第八条矿山管理机构应当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普查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并对工作进展进行监督和评估。
第九条矿山管理机构应当配备专业人员,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确保普查结果的真实可靠。
第十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应当与矿山安全评估、隐患排查以及安全生产培训等工作相结合,形成一个闭环。
第四章普查内容和方法第十一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内容应当包括煤与瓦斯、火灾、顶板、矿山地质、矿井水文地质等方面的隐蔽致灾因素。
第十二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实地勘察、文献资料调查、技术检测分析等手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
第十三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应当科学制定检查方案,包括检查的范围、方法、时限等。
第五章结果处理与报告第十四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结果应当及时进行处理,消除或减少隐蔽致灾因素的风险。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三篇)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一、引言矿井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开发行业,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工作条件,容易出现各种事故和灾害。
为了减少矿井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稳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二、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意义与目的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是针对矿井内潜在的灾害因素进行的一项综合性调查,目的在于发现、评估和监控矿井的隐患,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灾害的发展。
通过实施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有效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通过普查矿井内的各类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灾害的发展,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稳定。
2. 积极预防和控制事故的风险:通过评估矿井的隐患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减少事故的频发和危害程度,提高矿井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提高矿井管理的水平:通过对矿井的隐患进行综合性的调查和评估,增强矿井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提高矿井管理的水平和效能。
4. 增加矿井经济效益:通过普查矿井隐患,及时采取对策,减少事故和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保障矿井的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
三、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的内容与流程1. 建立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制度框架:按照矿井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相关规定和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 制定普查方案和计划:根据矿井的规模、性质和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普查方案和计划,明确普查的内容、方法和时间表。
3. 普查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按照普查方案和计划,对矿井内的各类隐患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包括地质地貌、瓦斯、矿压、水文地质等方面的隐患。
4. 形成普查报告:根据普查的结果,形成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对矿井的隐患程度、预防和控制策略等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5.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普查的结果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包括加强矿井管理、改变工作方法和环境改造等方面的措施。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是指对矿井中可能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全面的普查和排查的制度。
矿井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场所,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隐蔽致灾因素,如瓦斯、煤尘、顶板、地质构造等。
这些致灾因素可能会引发矿井事故,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因此,为了提高矿井的安全性和预防事故的发生,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被制定出来。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普查目标:明确普查的范围和目标,包括矿井各个区域、设备、工艺等,全面排查可能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
2. 普查方法:确定普查的内容和方法,如实地勘查、测量、取样分析等,确保普查结果准确可靠。
3. 普查周期:制定普查的周期,如每年进行一次普查,以及在矿井装备、工艺、地质条件等出现变化时进行必要的跟踪普查。
4. 普查人员:确定普查的责任人和人员,如矿井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监察人员等,确保普查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5. 普查结果处理:对普查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确保隐蔽致灾因素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控制。
通过实施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矿井中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范本(四篇)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范本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地测副总机电副总通防副总成员:地测科长、通风科长、防突科长、安全科长、机电科长、生产科长、防治水专业人员、通风专业人员、防突专业人员及各区队技术员二、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职责范围组长。
全面负责____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副组长。
协助组长工作,负责____制定普查、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负责自己专业内隐蔽致灾工作日常业务安排落实。
成员。
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三、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1、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①相关科室对矿区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山体滑坡情况、其他地质灾害巡查进行详细排查,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③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下,发生事故。
2、井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1)采空区普查采用调查、走访、物探、化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查明矿井采空区及邻近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情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
将采空区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并建立煤矿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2)废弃老窑(井筒)及邻近矿井井巷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①收集井田范围内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开采范围,是否开采煤柱和充填等情况。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范文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掌握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分布、演化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加强对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监测和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对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普查工作和数据管理。
第三条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应当坚持科学、规范、客观、公正原则。
第四条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应当与国家、地方相关规划、标准以及部门制定的地质调查工作相衔接,相互支持、互相补充。
第五条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环境概况、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类型、分布、规模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
第六条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的组织机构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协同相关部门、专家等参与。
第七条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的工作经费由地方政府负责安排。
第八条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的数据及成果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传至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第二章普查内容第九条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应当全面、平衡地了解当地地质环境特征、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十条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地质环境概况。
包括地质构造、地质地貌、地貌演变、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
(二)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分类。
根据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类型,进行分类,明确不同类型的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特征及其危险性。
(三)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分布规律。
通过实地调研、数据统计等方法,了解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区域特征,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四)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对农田、城市、交通、水源等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为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支持。
第十一条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的数据应当包括基础地质数据、实地调研数据、监测数据、卫星遥感数据等。
第三章普查程序第十二条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分为计划编制、数据收集、实地调查、数据整理、成果报告等阶段。
第十三条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计划应当及时编制,并报请地方政府领导审批。
(word完整版)《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制提纲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制提纲1.绪论1。
1目的、任务和依据目的、任务、报告编写依据1。
2。
煤矿概况煤矿位置、范围、四邻关系、自然地理。
煤矿和区内邻近矿井及老窑开采情况,自然地理、煤矿生产建设情况等.1.3 以往地质工作井田勘查各阶段进行的地质勘查和煤矿建设生产期间开展的各项补充地质勘探及井下探测,包括勘查单位、时间、内容、采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程量和成果及其质量等。
2.矿井地质2.1井田地质2.2煤层2。
3煤质3。
矿井水文地质3.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3.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3.3矿井充水因素4。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4.1采空区普查通过采用调查走访、物探、钻探、化探等方法,结合以往地质勘查资料及近年来生产作业过程中揭露情况综合分析,查明矿井自身开采的采空区、井田内及周边采空、老空区情况。
对采空区分布、范围、面积、形成时间、积水情况、积水来源、自然发火、有害气体等进行分析说明,预测采空区及积水区对本矿未来开采范围的影响程度。
将采空区普查的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矿井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分析相关隐患对煤矿生产建设带来的潜在威胁。
4.2 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的普查废弃老窑(井筒)的普查采用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进行。
对废弃老窑(井筒)要做到查明其位置、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及充填情况等,尽可能收集齐全以往煤矿采掘相关资料.将废弃老窑(井筒)、井筒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上,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孔台账.通过整理分析井田范围内所有钻孔封孔资料和质量记录,对钻孔封孔质量进行评述,查明封孔不良钻孔的分布,以及封孔不良钻孔的封闭材料、封闭质量和封闭不良层段。
对封孔资料不详、封孔资料不清的钻孔,应以封孔不良钻孔对待。
将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上,建立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分析预测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对煤矿未来生产可能的影响及危害程度.4.3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普查利用地面物探和钻探、矿井地质编录、井下探测的成果资料及采掘过程中地质构造揭露情况,结合现场观测情况综合分析。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范文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范文第一章绪论1.1 背景和意义矿井作为采矿企业的核心生产场所,往往存在各种因素导致的灾害风险。
其中,隐蔽致灾因素是指人们在平时难以察觉到的、隐藏在矿井内部的潜在灾害因素。
这些因素一旦爆发,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对于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和任务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矿井内的隐蔽致灾因素得到及时识别和处理,减少矿井事故的发生。
任务:本制度的任务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简便的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明确普查的内容、方法和流程,以及普查结果的处理和跟踪措施。
第二章普查内容2.1 隐蔽致灾因素的分类矿井隐蔽致灾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类:(1)地质构造:包括断层、褶皱、岩层倾角等地质构造因素。
(2)岩石力学:包括岩石稳定性、岩性、岩石的应力状况等因素。
(3)瓦斯与煤尘:包括瓦斯涌出量、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煤尘含量等因素。
(4)水文地质:包括矿井水位、涌水量、含水层水压等因素。
(5)通风条件:包括通风系统的完善程度、通风流量、通风阻力等因素。
(6)电火灾和爆炸:包括矿井内电气设备的安全性、电火灾和爆炸的潜在隐患等因素。
2.2 普查内容根据以上分类,本制度的普查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构造:对矿井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调查和分析。
(2)岩石力学:对矿井岩石的力学参数进行测试和评估。
(3)瓦斯与煤尘:对矿井内的瓦斯和煤尘进行监测和分析。
(4)水文地质:对矿井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5)通风条件:对矿井的通风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估。
(6)电火灾和爆炸:对矿井内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三章普查方法3.1 普查手段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可采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实地调查主要包括采集地质样本、水样、煤尘样本等,对矿井内的各类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实地观察和监测。
实验室分析主要采用仪器设备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测试和分析。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范文(二篇)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为了有效地防范和应对各类灾害,并减少灾害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决定制定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该制度旨在全面调查、评估和监测各类隐蔽致灾因素,提前发现潜在的灾害隐患,采取预防措施,确保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二、普查内容和方法1. 普查对象本次普查的对象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地质灾害、水利灾害、气象灾害、交通灾害、工业安全灾害、火灾、建筑工程安全、化学品与危险品、核安全、疾病疫情等各类隐蔽致灾因素。
2. 普查内容(1)搜集信息:收集各类相关数据、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包括灾害历史数据、地质地貌资料、气象数据、工业安全数据、疾病传播途径等。
(2)评估风险: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各类隐蔽致灾因素的潜在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
(3)制定预防措施:根据评估结果,针对不同的隐蔽致灾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管理办法,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3. 普查方法(1)数据收集与整理:建立灾害数据收集中心,负责搜集各类相关数据,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整理和管理。
(2)实地考察与调研: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实地考察,对潜在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
(3)风险评估与等级划分:依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调研结果,采用专业评估方法,对各类隐蔽致灾因素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
(4)制定预防措施与管理办法:调研结果作为制定预防措施和管理办法的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管理措施。
三、普查组织与协作机制1. 组织领导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牵头,形成多部门合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 专业团队成立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普查团队,包括地质灾害专家、气象学专家、工程安全专家、疾病防控专家等,确保普查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3. 协作机制建立普查工作的协作机制,加强与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确保普查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普查结果与应用1. 结果报告根据普查结果,制定普查结果报告,对各类隐蔽致灾因素的分布、风险等级和应对措施进行详细的说明和分析。
隐蔽致灾因素普査制度
隐蔽致灾因素普査制度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煤矿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或探测工作,并提岀报告,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二、釆空区普查,应釆用调查访问、物探、化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查明釆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状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
应将釆空区相关信息标绘在釆掘(剥)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煤矿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三、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应收集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釆煤层、范围,是否开釆煤柱和充填情况等资料。
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都要标注在图上,分析每个钻孔封孔的质量。
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四、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应查明矿井边界断层和井田内落差大于5m的断层,查明矿井内主要褶曲形态,收集矿井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编制煤矿构造纲要图。
其中,断层普查主要包括断层性质、走向、倾角、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水性等。
五、陷落柱普查,应查明矿井内直径大于30m的陷落柱,主要包括陷落柱发育形态、岩性、周边裂隙发育程度、导水性等,并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
六、瓦斯富集区普查,应查明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煤质和瓦斯含量及赋存状况,系统收集矿井所有的瓦斯资料和地质资料,编制瓦斯地质图,对矿井瓦斯赋存情况进行分区,开展瓦斯防突预测预报工作。
七、导水裂缝带普查,应釆用物探、钻探实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矿井导水裂缝带高度,合理留设防隔水煤(岩)柱。
如果煤层顶板受开釆破坏,其导水裂缝带波及范围内存在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体)的,在掘进、回釆前,应当对含水层(体)进行疏干。
八、地下含水体普查,应查明影响矿井安全开釆的水文地质条件,各种含水体的水源、水量、水位、水质和导水通道等,预测煤矿正常和最大涌水量,提出防排水建议。
九、井下火区普查,应查明火区范围、密闭、气体成分等情况,提岀防灭火措施建议。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为了切实做好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确保我矿长治久安,消除或减小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组长:矿长副组长:总工、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通风助理、防治水副总等。
成员:机电副总、通风助理、地测科长、防治水科长、通风科长、技术科长、安全科长、调度室主任、地测和防治水专职人员等二、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职责和范围组长:全面负责组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负责自己专业内隐蔽致灾工作日常业务安排落实。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队组技术员负责本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部门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队组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三、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范围:1、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①相关部门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巡查进行详细的排查勘测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
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③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筒内,发生事故。
2、井下隐蔽致灾因素排查1)采空区①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负责协调施工单位经常性地对矿山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资料整理,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
②坚持经常对新旧采空区进行实测,并及时准确的绘制当前采空区位置实测图,对在实测或井下隐患排查过程中,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灾害时,应及时向组长及副组长汇报。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是指对矿井安全生产中可能存在但又不易被察觉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和及时的调查和清理,以保障矿井安全。
该制度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不仅能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矿井事故的发生,也有利于推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指那些不会直接导致事故的隐蔽危险因素,但却可能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引发灾害,如气体渗漏、煤层顶板弱化、矿井构造不良、设施老化等。
这些隐蔽因素往往不易被察觉,但一旦发生就可能导致极其严重的灾害,如瓦斯爆炸、煤层突出和地质灾害等,这就给煤矿安全带来了巨大风险。
因此,及时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至关重要。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的实施需要在系统思考和科学指导下进行。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调查机制,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
其次,要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重点着眼于可能导致事故的隐蔽危险因素,通过一系列手段对矿井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如地质勘察、地质灾害监测、气体检测等。
最后,整合调查结果,及时清理排除隐患。
在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首先,强化安全意识教育,提高煤矿工人对隐蔽隐患的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发现隐蔽隐患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其次,要逐步完善非法违规行为打击机制,减少非法违规行为,规范煤矿生产秩序。
最后,要认真总结调查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的煤矿安全措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撑。
总之,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在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中,应高度重视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调查排查工作,切实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坚定不移地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隐藏致灾身分普查轨制为了切实做好矿井隐藏致灾地质身分普查工作,确保我矿长治久安,减小和清除隐藏致灾地质身分对矿井安然临盆的影响,按照《煤矿地质工作划定》请求,联合《山西灵石红杏兴旺煤业有限公司隐藏致灾身分普查陈述》和《煤矿地质工作划定》第四章具体划定,特制订本轨制:一.矿井隐藏致灾地质身分普查引导小组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地测副总机电副总通防副总成员:地测防治水科科长.通风科科长.安然科科长.机电科科长.临盆技巧科科长.防治水专职人员.通风专职人员.各区队技巧员二.隐藏致灾地质身分普查引导小组职责规模组长:周全负责组织隐藏致灾身分普查工作的开展,包管隐藏致灾身分普查工作开展进程中所需资金.装备.仪器内心落实到位.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订整改筹划.安然技巧措施,重点负责隐藏性查询拜访工作的跟踪.督促检讨,负责本身专业内隐藏致灾工作日常营业安插落实.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引导下配合开展完成隐藏致灾地质身分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然技巧措施,和整改筹划工作.区队技巧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藏致灾专业常识培训科室技巧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配合进步专业常识.三.矿井隐藏致灾地质身分普查规模:1.地表防洪灾祸的排查①相干科室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形.暴雨事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形巡视进行具体的排查勘测并在本矿相干图纸上实时精确的绘制出具体的地位.②相干部分对矿四周的防洪排水沟按期进行周全的排查工作,实时清算防洪沟,包管防洪沟内的干净,发明有破坏的地方实时进行修复,包管防洪排水沟的无缺.③在雨季时代增强防洪沟的巡视工作,对井口较低地位采纳响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时代,积水涌入井筒内,产闹变乱.2.井下隐藏致灾身分排查1)采空区①经常深刻井下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规模内采空区的监控检讨,负责调和施工单位经常性地对矿山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视监测,调和本体系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规模,并做好相干图件的归档工作.②保持经常对新旧采空区进行实测,并实时精确的绘制当前采空区地位实测图,对在实测或井下隐患排查进程中,对发明重大安然隐患,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灾祸时,应实时向组长及副组长报告请示.③依据采空区与我矿重点场合影响关系,以及井巷工程.保安煤柱.矿体的互相地位及影响程度,从技巧长进行论证,肯定我矿当前监测重点.④在采掘运动开端前肯定矿区规模内地表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地表错动区关系及影响规模.⑤推广运用在采空区监测地质灾祸猜测方面的新技巧.新成果,负责研讨采空区变更,并对可能诱发的地质灾祸授与技巧的论证并采纳相干措施.⑥肯定的采空区影响规模,圈定并标识通知相干人员,防止人员误入.⑦在回采进程中,对地表采空区塌陷规模进行现场不雅测,对塌陷情形实时报告请示矿总工程师.2)放弃老窑(井筒)井巷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①对矿区内及矿区周边的可能影响本矿的老窑及放弃井巷进行摸底,并在本矿的相干图纸材料上绘制出具体地位,并按期进行不雅测及排查.②对井下已采完的工作面的防火密闭进行不雅测,并实时报告请示消失的问题.③按期懂得相邻矿井的回采情形,若有开采的矿井,查询拜访清晰其放弃井巷是否对本矿的安然临盆产生影响.④井筒.工业广场及邻近汇水沟每年雨季前要清算邻近杂物,疏浚排水通道.⑤在井下发明下矿水量有变更时或降特大暴雨.地表水体变更等特别情形,要实时对井筒周边水位进行测量.⑥若矿井后期对对井田规模内放弃井筒进行充填,对井筒充填筹划和回填工程监视.⑦在周边矿井封闭后,在井筒没有回填前,要经常协助公司技巧办事中间人员,采取电测法对井筒水位进行测量,亲密存眷水位变更.⑧在工作面采掘工程接近钻孔之前,必须对钻孔材料进行查阅,周全懂得钻孔的封闭情形,编制采掘工程过钻孔设计筹划.⑨对于钻孔材料不详.隐约的钻孔,必须以“封闭不良钻孔”看待,在设计解释中必须明白提出来,要留足防隔水煤柱,并制订安然技巧措施,作为视在安然隐患来处理.⑩在设计中明白告诉施工单位,所要揭穿的钻孔数目及地位,以及钻孔的封闭情形,让施工单位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3)断层.裂隙.褶皱.沦陷柱.导水裂隙带等地质结构普查①树登时质预告轨制,岁首?年月按照年度采掘工程筹划,对年度采掘工程可能碰到的断层.沦陷柱等地质结构进行预告;每月依据采掘工程筹划,和井下采掘巷道揭穿情形对各掘进头面,进行逐头逐面剖析,精确剖析巷道层位关系,对可能穿层巷道.或过老空老巷.断层等地质结构要提前通知临盆区队,提出建议,并督促区队制订.落实安然技巧措施.②树立钻孔材料剖析轨制,在巷道超前钻探停止后,要实时依据钻探材料,进行钻场剖析,对钻孔中发明的层位变更等情形,剖析前方可能消失的地质结构情形.③按期对水文地质材料剖析,水文地质方面要实时剖析巷道顶底板滴渗水情形及水量变更趋向.充水起源等材料,若物探.钻探显示的地质结构变更区域要实时剖析结构变更带邻近可能消失的水文地质情形,实时向总工程师报告请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为了切实做好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确保矿井长治久安,消除或减小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
组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地测副总机电副总通防副总
成员:地测科长、通风科长、防突科长、安全科长、机电科长、生产科长、防治水专业人员、通风专业人员、防突专业人员及各区队技术员
二、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领导小组职责范围
组长:全面负责组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普查、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负责自己专业内隐蔽致灾工作日常业务安排落实。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三、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1、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
①相关科室对矿区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山体滑坡情况、其他地质灾害巡查进行详细排查,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③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下,发生事故。
2、井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1)采空区普查
采用调查、走访、物探、化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查明矿井采空区及邻近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情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
将采空区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并建立煤矿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2)废弃老窑(井筒)及邻近矿井井巷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
①收集井田范围内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开采范围,是否开采煤柱和充填等情况。
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都要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查明并分析每个钻孔的封孔质量。
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对于钻孔资料不详、模糊的钻孔,必须以“封闭不良钻孔”对待。
②定期了解相邻矿井的回采情况,调查清楚其废弃井巷及采空区是否积水、是否对本矿有影响。
3)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导水裂隙带等地质构造普查断层、导水裂缝带等的普查,应采用物探、钻探实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矿井导水裂缝带高度,合理留设防隔水煤(岩)柱。
如果煤层顶板受开采破坏,其导水裂缝带波及范围内存在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体)时,在掘进、回采前,应当对含水层(体)进行疏干。
断层、裂隙和褶曲的普查,应查明矿井边界断层和井田内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查明矿井内主要褶曲形态,收集矿井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编制煤矿地质构造纲要图。
其中,断层普查主要包括断层性质、走向、倾角、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水性等。
陷落柱的普查,应查明矿井范围内直径大于30 米的陷落柱,主要包括陷落柱发育形态、岩性、周边裂隙发育程度、导水性等。
4)瓦斯富集区普查
瓦斯富集区普查,应查明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煤质和瓦斯含量及赋存状况,系统收集矿井所有的瓦斯资料和地质资料,编制瓦斯地质图,对矿井瓦斯赋存情况进行分区,开展瓦斯防突预测、预报工作。
5)地下含水体普查
应查明影响矿井安全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各种含水体的水源、水量、水位、水质和导水通道等,预测煤矿正常和最大涌水量,提出防排水措施、建议。
6)井下火区普查
查明井下火区范围、密闭、气体成分等情况,提出防灭火措施及建议。
对井下已采完的工作面的防火密闭进行监控、检测,并及时汇报出现的问题。
7)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
应查明井田范围内岩浆岩侵入体分布范围、古河床冲刷带、古隆起、天窗、滑坡等情况。
8)顶板灾害普查
应查明开采煤层及施工的井巷工程顶、底板岩性、岩石破碎程度、岩石硬度系数及稳定性及存在的问题。
9)煤尘、煤层自燃倾向性普查
应查明矿井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
10)冲击地压普查
应查明矿井冲击地压事故发生危险性。
四、矿井隐蔽致灾因素评价分析及危险性评估
根据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情况进行隐蔽致灾因素评价与分析,说明所查明隐蔽致灾因素的具体情况(基本查明、尚未查明、无法查明),根据查明情况对矿井未来五年内开采范围内存在问题做出预测
预报,并综合评估矿井所受危险性。
(基本查明:采用钻探、物探、化探等手段,该项隐蔽致灾因素已经基本查清,对矿井安全生产有一定影响。
尚未查明:采用钻探、物探、化探手段,已经投入了大量的工作,但该项隐蔽致灾因素还存在个别地段,还需要投入一定的工作量才能达到基本查明,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影响较大。
无法查明:该项隐蔽致灾因素运用现有技术手段不能查清,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影响很大)。
六、隐蔽致灾防范措施
针对矿井存在的各类隐患,提出矿井隐蔽致灾防范措施。
1、简述矿井现有防排水设备设施、防治水工程,水文物探报告、矿井水患技术论证报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等资料,制定的防治水工作采取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
2、做好预测预报,建立年预报、月分析的地质构造预测、预报制度,年初按照年度采掘工程计划,对年度采掘工程可能遇到的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等地质构造进行排查、分析、预报;每月根据月度采掘工程计划和井下采掘巷道揭露情况对各掘进头面,进行逐头逐面分析,对可能发生穿层巷道、或过老空老巷、断层等地质构造带的要提前以书面形式通知生产区队,并提出建议,督促区队制定、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3、建立钻探资料分析制度,在巷道超前钻探结束后,要及时根据钻探资料,进行钻场分析,对钻孔中发现的层位变化等情况,分析前方可能存在的地质构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