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十五章知识要点
教育学各章知识要点
教育学各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 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2020年《教育学》各章知识要点
《教育学》各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狭义教育•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
•在世界范围内,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下半期。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美国教育家伊里奇在《非学校化社会》中主张取消学校制度,走向学习化社会。
•非制度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创建于清末。
•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义务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并成为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是私学。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在古代教育中,“以僧为师,以吏为师”的是古代埃及(不是古印度、故中国、古希腊)。
•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军事体操教育。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
•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孔子。
•汉代武帝以后,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董仲舒。
•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的著作是《学记》。
•墨家认为,在获得知识的理解上,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苏格拉底问答法的问答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第十五章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3.儿童发展与课程
“文化纪元理论”是儿童发展与课程问题设计、选择的基础。 认为,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感觉、想象和理性曾分别在 人的认识中起主导作用。儿童个性和认识的发展重复了种族 发展的过程。 课程程序:
五、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 教学阶段论,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 要理解他的教学阶段论,首先有必要了解他的“专 心”和“审思”这两个概念。这是儿童在学习活动 中的两种思维状态。 他把兴趣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教学阶段论:教师应采取符 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 地进行教学。
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有双重理论基础,即伦理 学和心理学。他认为,伦理学指明教育的目的,心 理学指出教育的途径ຫໍສະໝຸດ 手段。(一)赫尔巴特伦理学
赫尔巴特伦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提出五种道德 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这 五种道德观念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它们是维持现 存社会的永恒真理和道德标准。 赫尔巴特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知识和认 识在道德形成中的作用。
2.统觉与课程
他从统觉原理出发,要求课程的安排应当使学生能 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 的材料。为此,赫提出了“相关”与“集中”的课 程设计原则,以保证课程教学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 系统性。 “相关”是指学校不同课程的安排应当相互影响, 相互联系。“集中”是指在学校的所有课程中,选 择一门科目作为学习的中心,使其他科目都作为学 习和理解它的手段。他把历史和数学当作所有学科 的中心。
(二)教育性教学原则
教育性教学的含义: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 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 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首先,要求教学的目的与整个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 保持一致,即养成德行;
第十五章 教师 最新版
特殊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教 学实践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如,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能力;在教 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引导和调控能力;反思 能力、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
4、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及教育的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并能够合理地控制和调适自己的情绪、情感, 以最佳的心理面貌进入教育情境。
上千人在应聘教师时,工资不高于 两千,都嫌低!
未来你会做老师吗?
教师,
就该“清”且“贫”吗?
(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教师的权力 教师的权力是以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基础,围绕履 行教育教学职责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有的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权利 (教材:P450) 2、教师的义务 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法应尽的责任。权利与义 务是对等的和不可分割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的 义务(教材:P450)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教学素质不断提高的 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 良好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的途径: 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教师的在职 培训和教师的自我教育。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阶段: 教学适应阶段 目标奋斗阶段 自主发展阶段
(4)完善的能力结构 教师的能力素质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教师的普通智力。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某 种需要、情感和细微的变化,体察教育环境,有 的放矢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教师应具有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教 育过程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与授的过程,它更是 人与人精神、人格的互动过程。 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十五章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十五章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和教育实践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是意大利著名的女教育家,医生。
她的自由教育思想,与她1907年在意大利罗马圣罗伦佐贫民区创办的“儿童之家”及其所用教具和训练方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讨论。
蒙台梭利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的女医学博士、欧洲新教育运动声誉卓著的教育家。
蒙台梭利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并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研究。
她善于学习、总结和批判地汲取先辈及当代教育家的研究成果,勇于实践、创造和革新,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对幼儿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蒙台梭利于1870年8月31日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拉瓦莱镇,时值意大利结束了几个世纪的分裂和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统一的王国。
蒙台梭利在安科纳度过了童年,12岁随父母迁居罗马受中等教育。
她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意志和性格坚强,中学各门功课成绩优秀,对数学尤感兴趣。
中学毕业后,她按照自己的志趣毅然选择进入技术专科学校。
在技术专科学校的各门学科中,她除了对数学仍然保持浓厚的兴趣外,对生物学和人类学也产生特殊的爱好;她认为学医才是自己最理想的专业,于是决定放弃学工,积极准备报考大学医学院。
但是,在当时意大利女青年进大学学医确实是史无前例的,蒙台梭利决心破除传统的陈规陋习,不顾社会舆论的非议和父亲的百般阻拦,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斗争,终于考入罗马大学成为医学院的第一名女生。
在医学院,她刻苦钻研,克服种种困难和压力,学业成绩优异。
1896年,蒙台梭利成为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不久,罗马大学医学院聘她为精神病诊所的助理医生,担任身心缺陷和精神病患儿的治疗工作。
她对这些不幸的儿童深表同情,从而激发了对儿童神经和心理疾病研究的特别兴趣。
很多事例使她认识到塞贡等人训练白痴儿童的方法和教具的正确性,她又从对生理学、人类学的研究中发现身体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的关系和联系,从而为这种方法找到了生理心理学依据。
《教育学》辅导11 第十五章 教学组织形式与环节
教
育 学
•广州大学
》 •杨运鑫 博士、教授
辅
导
第十五章 教学组织形式与环节 第一节 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在一定 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和学生按一 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方式与结构。
(一)个别教学制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 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 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 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 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 读压力,适得其反。
鼓励创新,这是评价一堂好课的核心标准。
0 1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0 2 课外辅导 0 3 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六)分组教学制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七)特朗普制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八)开放课堂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Fra bibliotek目 录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一.分层教学
○ 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般学生分为若干层次(一般为三层,也有 两层或四层的),然后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制定相应的分层教学目 标,再根据分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区别施教,并及时反馈、分层评价,最 后矫正、调节,确立新的教学目标。
二.小班教学
第二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
上课
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
1. 教学目标明确。 2. 教学内容正确。 3. 教学结构合理。 4. 教学方法恰当。 5. 教学能力(教师专业素养)突出。 6. 教学效果优异。
新课改背景下一堂好课的标准的讨论 课堂教学是否注重学生自主性、主动性、主体性的发挥。 课堂教学是否注重对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否注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否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否
学前教育学(0383)自考复习分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15)
第十五章社区学前教育、单项选择题1. 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达到学前教育的( B )A. 民主化B. 社会化C. 义务化D. 普及化2. 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是( C )A.1963 年颁布的B.1964 年颁布的C.1965 年颁布的D.1966 年颁布的3. 社区教育起源于( C )A. 美国B. 英国丹麦 D. 日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为国际性教育形式,并逐步走向学校、社会、家庭互相服务、互惠互利的一体化教育形态是(B )A.学前教育B •社区教育 C •家庭教育D.职业教育5.我国社区学前教育涉及的范围很广,从横向看,即以影响儿童发展的诸因素来看,包括了( D )A.优生、优育、优教三者的有机结合 B .遗传、环境、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C.儿童、教师、家长三者的有机结合 D •家庭、托幼园所、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6.以联邦政府以及州政府为主投入资金,由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负责的学前教育的“提前开端计划”是( D )A. 日本B. 澳大利亚C. 法国D. 美国7. 社区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A )A.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8. 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三优工程”是指( B ) 365A.优产、优生、优育B. 优生、优育、优教C.优产、优生、优教D. 优生、优护、优教9.我国农村不发达地区为了适应所在地区园舍缺乏、设备不足、适龄幼儿多的特点而采取的农村社区学前教育形式是(A )371A. 二部制幼儿园C .学前班 D.巡回辅导班10.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是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 C )A.经济帮助B. 卫生保健服务C. 负责的学前教育D. 特殊教育11.社区教育形式是多样的,应面向社区内的( D )358A. 学前儿童B. 青少年C. 成人D. 全体成员12.“三优”工程是由全国妇联倡导的群众性活动,其宗旨是( D )A. 提高家长教育水平B. 创造良好育人环境C. 推动儿童社会化进程D.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13. 社区教育起源于( A )A. 丹麦B . 英国 C. 瑞典 D. 法国14 .社区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 D ) A. 丹麦B . 英国 C . 瑞典 D . 美国15 . . 提前开端计划颁布于(B )A. 1964 年B .1965 年C. 1966 年 D. 1967 年16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错误的说法是( D )A.是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B.适应社区需要,服务社区C.社区教育形式多样D.社区教育面向该社区内的青少年及儿童17.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由受过培训的教师对(C )提供负责的学前教育.完全幼儿园A. 超常儿童B. 低能儿童C . 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D . 家庭环境优越的儿童18.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由( A )为主投入资金A. 联邦政府及洲政府为主 B . 社区行政部门为主 C. 教育行政部门为主 D. 洲政府为主19.澳大利亚的社区教育由( B )主持A . 澳洲政府B . 社区行政部门C . 教育行政部门 D. 地方政府 20. 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是( B ) 巡回辅导班 D.儿童游戏场A . 流动幼儿园B . 学前班C . 21. 我国社区教育活动一般在( A ) 进行A. 街道或居委会 B . 区委 C.幼儿园D.托儿所22在河北定县开展的平民教育”实验是由我国哪个教育家开展的? ( CA. 陶行知B. 梁漱溟 C .晏阳初 D. 陈鹤琴23. 20、 30年代在山东邹平县开展“乡村建设”实验的教育家是( B )A. 陶行知 B . 梁漱溟 C .晏阳初 D. 陈鹤琴24. . 不属于草原流动幼儿园特色的是( D )A. 流动性 B . 集中性 C . 开放性 D. 封闭性25. 巡回辅导班创建于( B )A. 河南B. 河北C. 内蒙古D. 陕西26. . 儿童游戏场创建于( A )A. 福建 B . 广西 C. 山西 D . 辽宁 27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是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 C )A. 经济帮助B. C . 负责的学前教育 D . 28. 最初起源于丹麦的社区教育,属于( A. 成人教育 B. 学前教育 C . 29. 我国草原地区的社区学前教育形式是 A . 草原流动游戏点或流动幼儿园C. 儿童游戏场D. 二、名词解释1.社区 357 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小社会。
精华资料第十五章杜威的教育思想
第十五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第一节 杜威的生平及著作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
教育是杜威哲学的最后归宿和环节。
他认为,“教育乃是使哲学上的分歧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哲学就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
由于教育与哲学这层联姻关系,我们在杜威的教育理论里可以找到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印记。
他的哲学最后都归拢于教育。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谈论他的教育也即是在谈论他的哲学,或者说是在更具体的层面上伸展、丰富他的哲学。
一.生平杜威于1859年10月20日出生在美国佛蒙特州柏灵顿市郊区的一个村镇里,他的父亲是个零售商。
中学毕业后,杜威进入佛蒙特州立大学学习。
1879年,大学毕业之后,便在美国南方石油城的一所中学里任教。
两年后,回家乡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
1882年,杜威成为约翰·霍普金大学的研究生,后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1894年,杜威被聘任为芝加哥大学的哲学教授,并担任哲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系的系主任。
1896年,杜威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
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哲学和教育著作。
1904年,杜威从芝加哥大学转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授哲学,一直到 1930年退休。
1919年5月至1921年7月,杜威来华讲学。
1924年他去土耳其考察教育,1926年又去墨西哥考察教育。
1928年6月,在美苏文化协会主办下,他作为25名美国教育家组成的非官方旅行团成员到达苏联,以考察教育的名义推行实用主义教育。
1952年6月1日,杜威逝世于纽约,终年93岁。
二.著述杜威一生写了大量的哲学、教育学及心理学著作。
杜威最具有影响的哲学著作有:《我们怎样思维》(1933)、《人的问题》(1946)等。
其中最具有影响的教育作品是:论文《我的教育信条》(1897)、著作《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经验与教育》(1938)等。
外国教育史 第十五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三)儿童研究的方法 (四)儿童研究运动的成果
1、产生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论著。 2、大多数国家创办了儿童研究杂志。 3、为了促进和推动研究发展,大多数国家 都创建了儿童研究协会。 4、形成了“儿童学”的理论。
在雷迪的影响下,欧洲各国出现了一批新学 校。
巴德利在英国南部苏塞克斯郡建立了比代尔 (Bedales)学校。
德国的利茨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寄宿学校。 法国的狄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 —罗斯学校。 上述新创立的乡村寄宿学校注重学校设在自 然环境中,使儿童了解自然,在自然中得到体力 和智力的发展。
4、关于道德教育问题。这一问题也引起了 教育家的关注。
(四)教育科学研究运动的成就和评价
总之,这一时期的教育科学研究运动尽管存 在一些问题,但还是取得了很大成就的。首先, 它为分类、迁移和教学方法的推广提供了有用的 经验性的答案;它推动了新教育的发展;它还推 动了教育研究定量化、科学化的发展。
(二)美国的学校调查
美国学校调查运动是在1901年爱达荷州出现 的。
通过调查研究,研究者发现5点现象。 学校调查中使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三、教育科学研究运动
(一)科学研究方法与教育科学研究。 对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有较大影响的是英国的 数学家和生物学家卡尔•毕尔生(1857-1936)。
(二)教育科学研究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1、桑代克和克拉帕海德的教育科学研究
1896年,美国教育家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创办 了一所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 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
(二)建立组织阶段(1919~1929年)
1919年,美国一些进步主义教育家有85人在 华盛顿成立了美国进步教育协会(PEA)。1920 年,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项原则(改进初等 教育的七大目标)。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领域。
下面是对《教育学》各章知识点的整理总结:第一章:教育学的定义和地位-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的地位: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的本质及其特征: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实践,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目标。
-教育的功能:教育有塑造人格、培养人力、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人的自我满足等多重功能。
第三章:教育规律与教育原理-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教育原理:教育原理是教育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准则和方法,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规范和原则。
第四章: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的哲学基础:教育的哲学基础包括唯心主义教育观、唯物主义教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观。
-教育的心理基础:教育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教育的社会基础:教育的社会基础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观、社会文化人类学教育观和社会学教育观等。
第五章: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特征:教育目标包括个人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等,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特征。
-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原则,体现个性化和终身教育的理念。
第六章: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个别差异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式原则和激励原则等。
-教育方法的分类和特点:教育方法可分为教学法、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第七章: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结构与特点:教育过程包括教育对象、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多个要素,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要求科学规划、有效组织、精细操作和持续评价。
第十五章 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十五章 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西方教育思想史
第一节 唯实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从地理上讲,美国确实远离欧洲文化中心,但从18世纪中期到独立战争以前, 由于美洲社会报刊印刷业的发展以及邮政系统的改进,欧洲的启蒙思想得以通 过各种途径传入美洲。在众多的启蒙思想中,牛顿的新宇宙观和自然神论思想, 笛卡儿、培根的科学方法论思想,洛克的政治、哲学与教育学说,卢梭对人类 天性的新看法,裴斯泰洛齐的新儿童观等,无疑对美洲殖民地的思想产生了较 大的影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启蒙思想中那些关于人类有权利主宰自己命运 的思想,如推崇理性与自然法则、否定超自然主义、信仰科学与实验等,直接 切合了从事独立商贸活动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新兴资产阶级渴望拥有自由、 理智,并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为此,他们迫切要求获得众多实践领域的新知识, 迫切要求接受一种与现存北方教会教育和南方贵族教育完全不同的新教育。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四编 18世纪
西方教育思想史
‐ 德国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康德提出的理性主义教育思想在尊重人类 文化、重视道德教育及强调思辨能力的训练方面提出了不少新的见 解。它为18世纪和19世纪西方教育思想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哲学方法 论。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1、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
A.系统性B.预见性C.结构性D.实效性【答案】B【解析】对教师课时计划的分析表明,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2、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
A.存在正相关B.关系不明显C.存在负相关D.有利有弊【答案】C【解析】尽管教师的表扬次数与学生的成绩之间未发现明确的关系,但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扬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却存在着负相关。
3、初三(5)班纪律井然有序,主要是学生自己管理班级。
班主任李老师的领导最可能属于()。
A.仁慈型B.放任型C.专断型D.民主型【答案】D【解析】教师将班集体交给学生自行管理,纪律井然有序,说明学生的自觉性较高,能很好地掌控自身的纪律,教师充分地信任自己的学生,师生关系达到一种默契,教师属于民主型的领导。
4、教师被人们誉为“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教师扮演了什么角色?()A.家长代理人B.知识传授者C.学生楷模D.心理调节者【答案】B【解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了多种角色,如家长代理人、知识传授者等等。
而教师被人们誉为“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教师扮演了“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5、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
A.专业知识B.教育学知识C.心理学知识D.相关学科知识【答案】A【解析】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知识。
6、(2008年)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A.特级教师B.教学熟手C.优秀班主任D.专家型教师【答案】D【解析】答案为D。
专家-新手比较研究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专门领域的知识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所以教师成长的最高目标应为专家型教师。
7、(2006年)心理学里通常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
A.定势效应B.晕轮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首因效应【答案】C【解析】答案为C。
心理学里通常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罗森塔尔效应。
8、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pz_填空}、课堂教学过程和{pz_填空}。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15.1教师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关系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一、教师的责任教师职业是世界上组织得最紧密的职业之一,所以教师组织在各领域能够起着并且正在起着极大的作用。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从师德上说,教师必须更加富有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更加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更加热爱教育事业。
其次,从教师能力和作风来说,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能主动了解并参与学校事务和社会的变革;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以培养学生从容面对挑战的能力;要有民主的观念和作风,有全面的育人观,能因材施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有高尚的情操、广博的学识,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有效提高教育的质量。
另外,一名能够发挥作用的合格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想、道德素质和知识能力素养,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心理品质。
二、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心理学家通过设计问卷,向学生做调查,了解他们喜欢与不喜欢的教师的特征,并对这些特征加以排序。
根据这些研究,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多角色。
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的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如果他们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特征。
总之,要成为一位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好教师,教师本人不仅需要具有一般公民需要的良好品质,而且需要具备教师所需要的特殊品质。
尽管上述调查列出的良好的教师特征像一面镜子,可以让教师加以对照和进行反思,但是这些调查不能告诉我们到底是教师的哪些特征导致了他们的事业成功。
师德师风教学设计教案
师德师风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育学》第十五章“师德师风建设”,详细内容包括:师德师风的基本概念、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我国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十五章第一节至第三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师德师风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师德师风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学会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教学重点:师德师风的基本概念、现状与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有关师德师风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师德师风的基本概念,阐述其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3. 知识讲解:(1)我国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有关师德师风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有关师德师风的选择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师德师风建设2. 板书内容:(1)师德师风的基本概念(2)师德师风的重要性(3)我国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与问题(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与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认识。
2. 作业要求:不少于6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师德师风的基本概念、现状与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我国师德师风建设的政策措施,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师德师风建设的主题讨论,进一步拓展延伸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1、反思教学、微格教学的概念2、教师的期望效应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4、教师的成长阶段第一节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一、教师的角色与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一)知识传播者(二)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三)榜样和模范公民(四)教学的研究者二、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一)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智力与知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所以说,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二)教师的监控能力与职业成就的关系、1、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前计划与安排2、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3、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调节、修正教师的监控能力是其教学能力的核心。
(三)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教师人格是指以教师角色为其重要的社会角色的教师主体,在其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履行角色责任和义务中自觉形成的相应的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之总和。
关于教师人格的作用,被广泛接受的是乌申斯基的观点“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还有的研究认为,教师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阶段特征存在着相互作用。
加涅的研究指出,对知识具有浓厚兴趣并以追求知识获得满足的学生同以追求教师认可来获得满足的学生不同,他们喜欢的教师与教师的热情程度无关。
(四)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职业成就的关系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三、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
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这种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即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
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第二节专家型教师的能力特点一、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结构:(一)特定的学科知识(二)一般的教育学知识(三)特定内容的教育学知识二、熟练掌握教学技能(一)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且有预见性(二)教学技能程序化(三)教学监控能力强(四)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妥当应对纪律三、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第三节从新教师珐专家型教师一、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1、个人因素2、情境因素3、系统过程二、教师成长的历程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
(一)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
(二)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三)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一)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
组织化观摩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摩,一般来说,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组织化观摩,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
(二)微型教学训练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微格教学的效果在四个月后仍很明显。
(三)教学决策训练将“有效的教学策略”教给教师,其中的关键程序有:①每天进行回顾。
②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
③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
④布置家庭作业。
⑤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
专家教师所具有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是可以教给新教师的,但仅靠短期训练来缩小专家与新手的差别是不够的。
(四)校本训练1、坚持针对性2、重视主体性3、形式多样化4、以校为本(五)反思教学经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它是在对教学的道德责任以及技术性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
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常见的教学反思:1、对于活动的反思2、活动中的反思3、为活动反思需要反思的内容:1、认知成分2、批判成分3、老师的陈述布鲁巴奇等人l994年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供教师参考。
①反思日记。
在一天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②详细描述。
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教师们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③交流讨论。
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
④行动研究。
为弄明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
(六)教师参与研究一、单项选择题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
(2008年4月)A.特级教师B.教学熟手C.优秀班主任D.专家型教师2.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C)。
A.说到做到B.敬业精神C.热心和同情心D.重义气讲交情3.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C)。
A.存在正相关B.关系不明显C.存在负相关D.有利有弊4.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有(C)。
A.系统性B.结构性C.预见性D.实效性5.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 A)。
A.专业知识B.教育学知识C.心理学知识D.相关学科知识6.假如一个教师非常关心如“学生喜欢我吗?”这样的问题,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那么他处于教师成长的(C)。
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生存阶段D.关注发展阶段7.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C)。
A.能否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B.能否充分考察教学情境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D.能否更多地考虑班集体的建设8.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是(D)。
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C.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9.教师被人们誉为“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教师扮演了什么角色?(B)A.“家长代理人”B.“知识传授者”C.“学生楷模”D.“心理调节者”10.关于教师人格的作用,被广泛接受的是(D)的观点,“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A.加涅B.布鲁纳C.班杜拉D.乌申斯基11.以下关于专家—新手比较研究说法错误的是(D)。
A.研究步骤分为选出专家、新手,提出任务;比较两者完成任务情况B.20世纪70年代后期被应用于研究教师的认知C.它是认知心理学家研究专门领域的知识时常采用的方法D.这一方法最初就应用于教师的认知研究二、填空题1.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教师成功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2.教师的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权力,即教师的身份地位带来的威信;另一方面是人格影响。
3.微格教学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4.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5.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只是突出了课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而新教师却把大量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
6.一般来说,专家教师认为教学的细节方面是由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行为所决定的。
7.能够在新的、甚至是意外情况下迅速地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措施,予以妥善处理的心理素质是教师的教育机智。
8.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9.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组织化观摩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摩,一般来说,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组织化观摩。
10.科顿等人1993年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框架,描述了反思的过程。
11.教师的威望是由其资历、声望与才能、品德决定的。
12.微格教学是训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它的效果在四个月后仍很明显。
13.教师角色的心理冲突之一为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协作性的矛盾。
三、名词解释1.角色冲突:指围绕角色目标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相互妨碍的斗争。
2.教师的角色形成:指个体逐步认识到教师的职业角色及相应要求,通过实践将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予以内化.形成相应的心理特征和能力的过程。
3.教师人格:以教师角色为其重要的社会角色的教师主体,在其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履行角色责任和义务中自觉形成的相应的和相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反思性实践:反思性实践又称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
”四、简答题1.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
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
(1)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
(2)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
(3)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
(4)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
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
(5)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
2.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建立途径。
教师的威信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