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塌陷区岩移监测记录表
地表沉陷区监控
![地表沉陷区监控](https://img.taocdn.com/s3/m/d5b516a8580216fc700afdc2.png)
地表沉陷区监控及回填管理规定小汪沟铁矿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回采初期形成的采空区已冒透地表,用岩石对地表塌陷坑进行回填。
在地下矿体回采过程中,地表回填区域和回采岩移影响区域将会不断沉陷,为保证沉陷区上部作业安全,特制定本管理规定,望相关人员严格遵照执行。
一、监控范围小汪沟上位采区、下位采区已回填及岩移影响区域、腰接子露天采坑。
二、监测责任单位及主要职责1、运输处:地面塌陷区警戒线设置;沉陷区巡查;运输道路维护;塌陷、沉陷区域排岩回填现场管理及排岩量统计。
2、动力厂:地面排水管线维护、监控线路维护、动力线路维护。
3、生产机动处:地面排水防洪系统维护4、技术处:井下采场监测;地面沉陷范围监测;采场回采区域更新,平剖面图更新;监测孔观测;地面塌陷范围圈定;制定岩石回填要求;发布塌陷预警信息。
三、监测要求主要检测内容有观:测孔、监测点、塌陷范围、断裂线、采场平剖面图,监测要求如下:1、监测孔:每周观测一次,有变动时每周观测两次,测量孔底深度及残留孔长度,描述沉陷范围动态。
2、沉陷范围及断裂线日常管理:对塌陷范围进行巡查,发现明显变化立即通知公司相关部门,并对道路沉陷区域进行职守维护,标定回填岩量及位置。
3、塌陷范围及断裂线测绘:塌陷区现状每月更新一次,需标明断裂线倾角、倾向、宽度、标高等参数。
4、监控点:每两周测绘一次,并随塌陷范围变化进行调整,监控数据见附表1。
监测期间如发现塌陷区域有较大或重大变化,需第一时间通知处长、主管副总经理。
5、运输处按矿岩回采空间平衡原则和已下达的排岩要求进行日常管控,月排岩量上位采区不少于2.6万m3(5.0万吨),下部采区不少于17万m3(30万吨)。
四、检查考核如违反上述规定,视情节情况考核相关责任单位或个人100~500元。
地面塌陷野外调查表
![地面塌陷野外调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e7a3409567ec102de3bd899a.png)
直接损失(万元)
□缝数增多
□原有裂缝加大
□活动强度增加
毁房 间,阻断交通 处,
威胁人口(人)
威胁财产(万元)
灾害等级
险情等级
防
治
情
况
已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效果
今后防治建议
示
意
图
平面图
剖面图
调查负责人: 填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地裂缝野外调查表
形成条件
引发动力因素
□地下洞室开挖
□抽排地下水
□地震
□水理作用
洞室埋深 m,
洞室规模:
长 m,
宽 m,
高 m,
与裂缝区位置关系:
开挖时间:
开挖方式:
开挖强度:
□井、孔,□坑道,
井深或坑道埋深 m,
水位水量:
日出水量:
与裂缝区的位置关系:
抽排水时间
□始于 年 月 日
□止于 年 月 日
□仍在断续
上部土性: 厚度 m
下部土性: 厚度 m
下伏基岩时代及岩性:
塌陷岩土层时代及岩性:
土层时代:
土性: 厚度: m
岩层时代:
岩性: 厚度: m
地下水位埋深 m
地下水位埋深 m
地下水位埋深 m
引发动力因素
□地震□其它振动
□地面加载□水库蓄水
□其它水位骤变□溶蚀剥蚀
□深井抽水□江河水位变化
□地面加载 □振动
宽 m
至 m
□环围
圆心位置:
深 m
至 m
□杂乱无章
规模等级
成因类型
□地下开挖引起□抽排地下水引起□地震和构造活动引起□胀缩土引起
地面塌陷野外调查表
![地面塌陷野外调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a9ca8733195f312b3069a5b9.png)
扩大陷区 km2
毁田 亩
毁房 间
地下井巷突水:□ 水量增大m3/S,□ 成灾,损失; □ 淹井损失:
出现新陷区 处
断路 小时
淹埋地面物资:
面积 km2
其它
死亡人口(人)
直接损失(万元)
威胁人口(人)
威胁财产(万元)
灾情等级:
险情等级:
防治情况
已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效果
今后防治建议
隐患点
□是 □否
时代:
岩性:
受裂土层时间:
土性:
下伏层时间:
岩性:
受裂岩土层;
时代:
岩性:
胀缩土特征:
膨胀性:
□强,□中,□弱,
含水量, %
裂缝区构造断裂
1组:走向 ,
倾向 ,倾角 ,
2组:走向 ,
倾向 ,倾角 ,
岩层中的主要断裂产状:
土层中有无新断裂及其产状:
主要构造断裂产状
1组:走向 ,
倾向 ,倾角 ,
2组:走向 ,
防灾预案
□有 □无
群测人员
村长
电话
示
意
图
平面图
剖面图
调查负责人: 填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地裂缝野外调查表
名称
地理
位置
省(市、区) 县(市、区) 乡村 (组)
野外编号
坐标
经度:
X:
标高
室内编号
纬度:
Y:
周边交通情况
发
育
特
征
单缝特征
缝号
形态
延伸方向
倾向
倾角
长度
宽度
深度
规模等级
地质灾害监测记录表
![地质灾害监测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4e9a3b0914791711cc7917a2.png)
初始监测数据
监测时间
上次监测数据
本次监测数据
上次与本次监测数值
总变化差值
监测人
地质灾害监测记录表
地质灾害名称:金沙县木孔乡恒隆煤矿梅子沟监测点
详细地地址:金沙县木孔乡洋坝村梅子沟组
监测点号:号
序号
初始监测数据
Hale Waihona Puke 监测时间上次监测数据本次监测数据
上次与本次监测数值
总变化差值
监测人
地质灾害监测记录表
地质灾害名称:金沙县木孔乡恒隆煤矿堡山地监测点
详细地地址:金沙县木孔乡洋坝村堡山地组
监测点号:号
岩移观测记录表
![岩移观测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8fa2daa5866fb84ae55c8d8f.png)
审核: 观测者:
岩 移 观 测 记 录 表
地点
点号
原断面宽(m)
现断面宽(m)
移近量(m)
原断面高(m)
现断面高(m)
下沉量(m)
日 期
备 注
6101运输大巷
A3
3
2017-3-5
6101回风巷
E6
2017-3-5
6102运输大巷
D3
3
2017-3-5
6102回风巷
X3
3
2017-3-5
审核: 观测者:
岩 移 观 测 记 录 表
地点
点号
原断面宽(m)
现断面宽(m)
移近量(m)
原断面高(m)
现断面高(m)
下沉量(m)
日 期
备 注
6101运输大巷
A3
3
2017-5-5
6101回风巷
E6
2017-5-5
6102运输大巷
D3
3
2017-5-5
6102回风巷
X3
3
2017-5-5
审核: 观测者:
岩 移 观 测 记 录 表
地点
点号
原断面宽(m)
现断面宽(m)
移近量(m)
原断面高(m)
现断面高(m)
下沉量(m)
日 期
备 注
6101运输大巷
A3
3
2017-7-5
6101回风巷
E6
2017-7-5
6102运输大巷
D3
3
2017-7-5
6102回风巷
X3
3
2017-7-5
审核: 观测者:
岩 移 观 测 记 录 表
XXX煤矿地表岩移观测成果
![XXX煤矿地表岩移观测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459cf54d192e45361166f52e.png)
芦家窑煤矿二盘区8407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成果报告山西朔州平鲁区芦家窑煤矿有限公司地质测量科2018年5月芦家窑煤矿二盘区8407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成果报告编制单位:科长:测量组长:测量成员:技术副总:总工程师:目录一、项目概况及目的 (13)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3)三、工作面基本情况 (3)四、水文地质情况 (6)五、岩移站的设计 (8)六、岩移站观测 (9)七、观测数据分析 (13)八、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16)一、项目概况及目的地表及岩层移动参数在矿井设计、矿产资源合理开采及环境综合治理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芦家窑煤矿在矿井开采及设计过程中,一直参照《采矿工程设计》中较近的阳泉矿区的岩移参数,作为井田内煤柱留设、三下开采及环境保护的设计计算依据,为了弥补不足,为本矿井测设并提交较为精确的、更适合本矿区的地表及岩层移动参数,由地质测量科承担了在本井田二盘区8407工作面的地表岩移观测任务。
通过在8407工作面上方地表布设岩移观测站,采集工作面开采前、开采过程中及开采结束后等不同时期的观测数据,综合比对分析,旨在达到以下目的:1.为矿区开采提供较准确的地表移动预测方法和相关岩移参数,指导矿区开采设计;2.为矿区合理留设各类保护煤柱提供依据,减少不必要的压煤损失、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和相邻村庄之间的民事纠纷;3.为采区工作面的合理布置,保证正常生产接续提供基础数据;4.为丰富矿区开采沉陷的岩体移动理论,弥补坚硬覆岩条件下开采矿产造成的地表移动规律研究提供有利参考。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本井田位于管涔山脉东麓,地表大部被黄土覆盖,经长期冲刷切割,呈现为低山丘陵地貌。
纵观井田,沟谷纵横,梁峁绵延,地形比较复杂。
井田总的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