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案第一:导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课程解说
目的:
1、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意义
2、了解唐诗的发展状况,了解唐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和成就
设计:
1、阐释选修中国古典诗词的意义
2、简介本课程开设的主要形式和学习方法
3、观看大型文化纪录片《唐之韵》
一、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1、生活需要诗意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作为20世纪德国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常常在冬日森林里一个开阔山谷的斜坡上,在海拔一千五百米高的一间六米宽、七米长的滑雪小屋里,静静地思考,而小屋的对面是疏疏落落点缀着的农舍、草地、牧场和林子。

他自己努力在寻找并创造着诗意的生活,并用哲学家悲天悯人的探索启迪世人去生活出生命的光彩。

确实,诗意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的生活。

每个灵魂都是自由的、灵性的。

作为人,谁无烦扰,但千万别忘了在繁杂的生活中给自己的心灵一个空间,一点诗意的空隙!让受累的心灵放开:独享清风明月,静看云卷云舒,细品人情冷暖……
纷扰的尘世,在欲望都市迷失自我;沉重的压力,在物质世界左奔右突……或许,你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但可以选择生活态度;或许,你无法改变人生的轨迹,但可以放慢自己的脚步。

不论生活有多苦,活人有多累,人生有多少烦恼,只要我们有一颗诗意的心,就会觉得生活中有许多值得留恋,值得回味的东西。

在辛劳的境地,人们应该多仰望头顶上那蕴含无限神性和诗意的灿烂的星空。

诗意是精神的,是一种无我的境界;诗意的生活取决于一个人性灵的深度和广度,诗意是人本真生存的光华!
打开那一扇扇看得见风景的窗户吧,在你眼前敞开的是五月的阳光。

一个新的开始正在召唤!当我们的心绪融入清澈的河流、绿色的山峦、广袤的原野,还有野地里顺乎自己天性生存的野花,夕阳在平静的水面划下一轮金黄的弧线……这种和谐与永恒正给我们的心灵提供了一块永恒的栖息地。

一直渴望能有一种诗意人生,诗样教育,深入自己的内心深处。

渴望从审视自己的内心,获得一种平静的心境。

看看有诗意的生活多美。

多想
多想看一看,哪怕只是溢满怒意的脸。

噢!别让眼光那么平淡,
哪怕含着几分哀怨。

多想看一看,
你如诗的眼泉,
流下一滴带着体温的伤感。

哪怕为我而流的,
只是一小半。

多想听一听,
你带着童稚的心声,
别学那贤淑的无情,
哪怕你调皮的话语让我心惊。

多想听一听,
你隐隐啜泣的声音。

别把自己裹得那么森严,
哪怕多情未必真有情。

多想,
把自己的心,
在冷水里浸一浸,
再面对你。

闭了眼睛,
把你仔细端看,哪怕你就在眼前。


星,你可是谁的眼泪?
依稀挂在深秋的夜中。

星,你可是谁的鼻息,
息动着夜幕后的温情。

星,你可是谁的吻?把黑夜里的心儿点明。

婚前婚后的古典诗词
婚前
女:你原先有过女朋友?
男: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女:死了?怎么死的?
男:山为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

女:喔,是天灾。

那这些年你怎么过来的?
男:满面尘灰烟火色,两手苍苍十指黑。

女:唉,不容易。

那么你看见我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女:有那么好?
男: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女:马屁精!你有理想吗?
男:他年若有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女:你......对爱情的看法呢?
男: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女:那你喜欢读书吗?
男: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女:这牛吹大了吧?你那么大才华,怎么还独身?
男:小姑未嫁身如寄,莲子心多苦自知。

女:假如,我答应嫁给你,你打算怎样待我?
男:一片冰心在玉壶
女:你保证不会对别的女人动心?
男: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女:暂且信你一回,我正打算去美国念书,你能等我吗?男: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女:不过
男:独自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女:但是
男: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女:好了好了,怕了你
于是两人结婚。

婚后
女:结婚那么久,你还在想你原先的女朋友?
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女:那为什么当年还和我结婚?
男: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女:太过分了吧。

我们好歹是夫妻。

男: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女:那我们这段婚姻,你怎么看?
男:醒来几向楚巾看,梦觉尚心寒!
女:有那么惨吗?你不是说对我的第一印象..........
男:美女如花满春堂,身边唯有鹧鸪飞。

女:不是这么说的吧,难道,你竟然......
男: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女:一直以来朋友写信告诉我我都不相信,没想到竟是真的!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女:你原先的理想都到哪儿去了?
男: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女:你不是答应一片冰心的吗?
男: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女:你就不怕亲朋耻笑,后世唾骂?
男:宁可抱香枝头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女:我要不同意分手呢?
男:分手尚且为兄弟,何必非做骨肉亲。

女:好,够绝!
于是两人离婚
2、我们为什么需要诗歌
书上说:“诗是最高的文学样式,如果把文学比喻为连绵的群山,那么,诗歌就是群山之峰。

”文学起源于诗歌,泱泱中华古国,诗歌作品辉煌灿烂,唐诗宋词元曲新诗,仿佛一条远古流来的河流,生生不息,滋润着我们民族美好的心灵。

哲人说,少年是诗歌,中年是小说,老年是散文。

将少年比作诗歌,那是因为诗歌的浪漫与想象、旋律与活力。

少年是读诗的时代,在读诗年代不读诗,那留下一生的遗憾。

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如果生命有末日,诗才会有末日。

到了生命的末日,我们无须顾虑到诗是否存在。

但是有生命而无诗的人虽未到诗的末日,实在是早已到生命的末日了,那真是一件最可悲哀的事。

”诚然,对于们常人而言,诗不能代替生命,但是没有诗的生命将是何等的黯淡!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诗,可以让我们“获得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一)在共鸣中获得美的享受
先不说为什么需要,先让大家欣赏一段诗朗诵。

(播放诗朗诵《望大陆》于右任)
这首诗是著名的国民党元老与友人先生在垂暮之年模仿楚辞的风格写下的一首诗,大家听看之后是不是受感动、受感染?
应该说,听看之后,大家肯定受感动、受感染。

这就叫共鸣。

共鸣是一种情感的享受,读者或听众受到诗歌作品的感染,就可以说产生了共鸣;受到强烈感染,就可以说产生了强烈共鸣。

产生共鸣是诗歌欣赏的基础,朱光潜曾指出:“严格地说,一个人须自己觉得一首诗好,才能说它好。

如果一首诗不能引起他的心灵的共鸣,他就无理去评定它的价值。


诗歌作品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主要是因为诗歌作品写的与读者心里想的具有某种一致性。

人们往往具有相同的爱好与思想感情,如果诗人写出了人们所普遍具有的情感,其作品就能够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

正如喜怒哀乐是人们普遍具有的情感,不因时代的推移而有多大变化,所以一些能够传达大多数人痛苦和欢乐的优秀诗歌作品往往具有永久的魅力,并能引起后世读者的广泛共鸣,唐代诗人李白与杜甫之所以伟大,也是由于他们的诗歌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情绪,因而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获得情感的慰藉,更加诗意的栖居
刚才的那首于右任的《望大陆》抒发的是思念故乡的情感,但是大家也没有背井离乡,为什么可以和他产生共鸣呢?
因为人们的情感在本质上是共同的。

有人说从本质上来说,人是一个孤独的个体。

只有在自我生存以及自我保存需要时,才能有所触动,有所深思。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有一种焦虑感.那就是作为一个渺小而又短暂的个体面对永恒宇宙的悲哀。

这种悲哀已经超出了物质层面的生命短暂和力量微薄,进入了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心灵的无处止泊。

正如崔颢黄鹤楼诗中写到的那样:“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们心灵的船只究竟止于何时,我们灵魂的家园究竟归于何处?这是每个人面对的困惑。

所以李白感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另一个时代的大词人苏轼也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尤其在现代性的条件下,我们越来越失去主体的自足独立性,我们逐渐丧失了操纵自我生命形态的能力,而沦为人化的“机器”。

被社会推搡着朝前迈步,虽然并不知道前方如何,是沙漠抑或是悬崖。

正因为如此,我们有时会感到空前的自由,空前的压抑。

心里极度的痛苦,似乎是“万不得已之情寓于心”。

无端的哭,无端的悲,而无所逃脱,欢乐亦随之逝去。

于是,有的人走进宗教的世界。

宗教的救赎并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因为它毕竟与现实隔阂太深。

能承担此项重任的莫过于艺术。

艺术从现实中走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

它是心灵的泉水,在涤荡灵魂,疏通精神,完善人性之中建构我们生活的终极依据,以此来排遣弥漫在人类心头的宿命悲哀。

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有主我与客我的区分。

人能够超越生存的本能而进一步追求形而上的真、善、美。

艺术是求美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常常能抚慰我们饱经沧桑的心。

艺术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触动我们心灵的过程中让我们发现迷失的自我,从而回归一个真实情感的个体。

它帮助我们重新拾起失落的精神家园,让我们超越人生的有限性,升华活着的境界。

继而追求更丰富、更深刻的栖居。

听音乐会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旋律,读哲学令我们更加深刻,读史让我们更加睿智。

那么读诗呢,读诗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诗是艺术中的艺术。

它为我们营造一个又一个意境,它凝聚了我们人类最普遍而最纯粹的情感,最真挚,最厚重,给我们心灵最剧烈的触动。

“青箬笠,西风渡口。

绿蓑衣,暮雨沧州。


昏后,长笛在手,吹破楚天秋。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明河有影微云外,清露无声万木中。

”……这些如水的诗句,跨越千年的时光,至今仍令我们心醉不已。

读诗,我们收获的不仅是丰富的情感,而更在于心灵的蕴藉。

(三)感受生命的搏动,寻找存在的价值。

从已经走远的这些诗人的诗歌里,我们会看到自己生命的颜色,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有人说疼痛最能让一个人清晰的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诗歌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上的疼痛,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还让我们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诗歌是痛苦灵魂的吟唱,它源自人的生命中许多的悲哀,诗歌是直抵人类灵魂的文学形式,它应该真正留在人们的心中。

只有从内心发现自己的需要,才能自主的参与到诗歌鉴赏的活动中来。

二、课程开设的主要形式和学习方法
1、选修、轮修
2、讲释、欣赏
3、大俗、大雅
三、了解唐诗的发展状况,了解唐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和成就《唐之韵第一集:千古唐诗》
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杖,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所以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兴盛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小家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

那么,整个唐诗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
唐代实行科举,进士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的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

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唐代的诗坛,不仅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从创作时,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于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看这胸襟气度!在交通和通讯工具不发达的古代,山那边是什么样子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不可能若比邻的。

这只有人充满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的活着,不会有政治地震与任何外力来阻隔人相会的愿望,才能从容不迫唱出这样的豪情。

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么悲壮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审美的冲击波!
于是那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来了,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展示着盛唐的国威。

王昌龄来了,高唱战地进行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于是高适来了,他的千古绝唱《燕歌行》如钱塘江潮一样而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于是岑参来了,这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满怀激情高唱着:“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这群边塞诗人,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里才能找到的感觉。

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然而,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终于酿出了“安史之乱”,这一场延续了八年的战争,把盛唐的气象一下扫
得七零八落。

于是杜甫颜色憔悴地走来了。

这个悲天悯人的诗人,虽然到“安史之乱”爆发那一年已经四十四岁,但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义,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气质。

他用嘶哑的歌喉唱出来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一片中唐的血泪,是目睹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

于是韩愈来了。

这位个性极强、想把盛唐气象召唤回来以重新振起自信的诗人,开创了一个奇崛险怪的诗派。

他大声疾呼,用诗一样的语言喊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千古名言。

显示出想用地震的强力重新推出一个高峰的魄力。

于是白居易来了,一出场就倔强地唱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

显示出唐王朝仍然是一个具有活力的存在。

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诗歌的风格浅切平易,与韩愈的奇崛险怪双峰并峙,使唐诗呈现出又一个气象万千的新天地。

然而,唐王朝毕竟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

唐诗也从中唐的再度繁荣跌进了晚唐的衰飒。

于是李商隐来了。

他眼前一片朦胧,不知风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路向哪里去。

他的歌声是古人感伤的、低沉的,望着逐渐黯淡的黄昏,一唱一咽地低吟着:“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他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得意,可我们从中也看到了唐王朝的日暮途穷。

唐王朝,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终于黯然熄灭了。

唐诗也以寒蝉一样凄切的声音,唱出了最后的失落。

韦庄站在南京古城墙上唱着:“江南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在哀悼六朝的沦落,也是为唐王朝送终,为唐诗留下最后的叹息。

唐诗结束的时候,它的影响却刚刚开始。

到唐代才终于定型的绝句,兴起于唐代的律诗,穿越千年,被一直沿用到今天。

今人写旧体诗,提笔就是一首五绝、五律、七绝、七律。

大概很少有人想过,这是唐朝诗人铸成了现成的模子,才使我们写起诗来能这么方便。

宋、元、明、清这几代的诗人,绝大多数或深或浅,或直接或间接都曾受到过唐朝的影响。

且不说个人,就说较大的诗派和较有影响的诗歌运动吧。

北宋初的西昆派,专学李商隐,只求把诗写的朦胧,甚至晦涩,而不管有没有诗味。

北宋后期兴起的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派,则把杜甫奉为祖师爷,讲究用典,以“无一字无来处”相标榜。

明代中叶兴起的复古运动,甚至断然以“诗必盛唐”相号召,只求把诗写的语气雄阔,锣敲得震山响就行,管他是不是音乐!直到清末维新运动起来后,传统的诗歌美学开始受到挑战,康有为大声喊出了“意境几于无李杜,目中何处着元明”,才终于敢站到时代的制高点上来俯瞰唐诗。

话虽如此说,但中国诗歌终于从唐诗的磁场中跳出来,还是五四运动时白话诗兴起以后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