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安全事故案例(一)

合集下载

冶金企业典型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冶金企业典型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PART 3
事故原因与教训
事故原因分析
设备故障:设备老 化、维护不当等原 因导致设备故障引 发事故。
操作失误:员工操 作不规范或误操作 导致事故发生。
安全意识淡薄:员 工安全意识不强, 对潜在危险认识不 足,忽视安全操作 规程。
安全管理不到位: 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不健全,安全监管 和培训不足,导致 事故发生。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形势严峻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不断完善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漏洞和不足 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安全生产管理发展趋势
智能化技术应用:利用大数据、 物联网等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和预防能力。
安全生产培训普及:企业将加大 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力度,提高员 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PART 4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标准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等。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明确要求和标准。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环保节能技术: 降低能耗和排放 ,实现绿色生产
安全生产管理信 息化:提升安全 监管和应急响应 能力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安全生产法规完善:政府将加强 安全生产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 高企业的安全责任意识。
安全生产监管加强:政府将加强 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确 保企业安全生产符合法规要求。
未来安全生产技术发展展望
智能化监控技术: 实时监测、预警 和自动处置系统

冶金行业事故案例

冶金行业事故案例

冶金行业事故案例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化的推进,冶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但是,这也给环境和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近年来,冶金行业中发生了一些特别严重的事故,给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本文将对几起冶金行业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和应对措施。

第一起事故案例是2019年5月14日发生在俄罗斯的一起冶金厂液氯泄漏事故。

当时,液氯泄漏导致多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厂区内外环境遭到极大污染。

据调查,事故是由于设备失效导致的,而设备失效则是由于操作不当和闸门损坏引起的。

事故发生后,政府和企业立即采取了措施,疏散厂区内的群众,并进行了事故清理和环境监测。

但是,这起事故的惨痛教训仍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企业必须加强设备维护和操作规范,政府和企业必须建立更完善的应急机制,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二起事故案例是2017年3月17日发生在中国山东省滨州市的一起钢厂油罐车爆炸事故。

当时,油罐车在加油时突然爆炸,致使多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周边民房和商铺损毁严重。

据调查,事故是由于液体石蜡泄漏引起的,液体石蜡的泄漏和爆炸是由于操作不当和设备老化导致的。

事故发生后,政府和企业立即采取了措施,疏散周边群众,调查事故原因并启动应急预案。

但是,这起事故也揭示了我们走资源型和重工业发展道路所承受的环境和安全危机,改善环境和安全是一个长期而坚实的工程,任何一种放松都会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

第三起事故案例是2014年3月12日发生在土耳其锡尔特的一家煤矿的爆炸事故,当时,煤矿发生爆炸,导致301人死亡、200人受伤。

据调查,事故是由于瓦斯泄漏引起的,瓦斯泄漏是由于未能正确地运用瓦斯检测器和压力调节器所引起的。

事故发生后,政府和企业立即采取了措施,救援受困人员并展开事故调查。

但是,这起事故也再次提醒我们,对于危险品的运输和使用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而矿山安全必须被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条件。

由于冶金行业中的事故对生命和财产的破坏性非常大,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冶金行业的环境和安全问题,从而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加强员工培训和应急处理能力等。

2009年冶金机械行业部分典型事故案例

2009年冶金机械行业部分典型事故案例

2009年冶金机械行业部分典型事故案例(一)山东青岛市华冶铸钢有限公司“1·17”钢水喷炉灼烫事故2009年1月17日7时15分,胶州市青岛华冶铸钢有限公司发生中频电炉钢水喷炉灼烫事故,导致4人死亡,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90余万元。

一、事故单位概况青岛华冶铸钢有限公司位于胶州市马店镇第二工业园内,该公司于2008年6月投产,职工约50人。

二、事故发生经过2009年1月16日23时,该公司夜班工人根据当日生产安排,开始通电熔化。

17日3时40分,第1炉钢水熔化完毕,存放于3号保温炉中,接着熔化第2炉。

熔化初期,在电炉底部已有部分钢水的情况下,本应根据工艺要求向炉内不断添加直径不大于250 毫米的小块废钢,并用铁棍捣料作业。

操作工为了达到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减少向炉内加料和捣料的次数,在当班车间主任李某的安排下,通过行车将未经切割加工的、不符合熔炼工艺规定要求的大块铸件冒口料(直径750毫米,高度600 毫米,重量约2.5吨)吊至炉口旁,再由李某和炉前操作工纪某2人扶着吊入炉内进行熔化。

因冒口截面尺寸及重量太大,熔化速度太慢,顶部结壳搭桥。

李某安排行车司机从3号保温炉内取出约700 公斤的钢水,由纪某配合倒入1号电炉内,以期用钢水化开顶部结壳。

倒入钢水后,不但未能化开结壳,反而受顶部结壳的急冷很快凝固,使顶部结壳更厚,电炉继续加热,炉内钢水温度已达到1500℃以上,炉内气体不断受热膨胀,电炉内剧烈发生的气体无法排出,7时15 分左右,发生钢水喷炉事故,因钢水喷溅灼烫造成四人死亡、一人重伤。

三、事故发生原因1.直接原因1号电炉在熔炼第二炉钢水时,电炉内钢水熔化初期加入的铸件冒口料因其尺寸较大,熔化速度缓慢,顶部搭桥结壳捣不开,本应采取倾斜炉体用铁棍捣的办法解决。

李某却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命人错误地向炉内倒入钢水。

铸件冒口料顶部的钢水在炉膛内随即冷却成一体,不但未化开结壳,反而致使结壳更厚。

冶金安全事故案例

冶金安全事故案例

冶金安全事故案例背景介绍:冶金行业是工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之一、然而,冶金行业涉及到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物质等风险较大的环境,因此冶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下面将介绍一起冶金安全事故案例,以便引起人们对冶金安全的重视。

事故经过:这起冶金安全事故发生在电解铝企业。

该企业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电解铝生产企业之一、事故发生在一条生产线上,该生产线的主要工艺是电解铝液的制备。

事故当天,由于生产线上的一个关键设备出现故障,需要进行检修维护。

按照程序,该生产线应该停机检修,但由于生产任务紧迫,为了节约时间,企业决定继续运行该生产线,计划检修推迟到下一个停产期。

事故发生的那一天,天气异常炎热,室外温度超过摄氏40度。

生产线开始运行后不久,由于环境温度过高,电解铝液的温度也随之上升。

由于高温使得电解铝液的粘度降低,其中的有害物质挥发加剧,而又由于设备故障未能及时发现,导致有毒有害气体在生产线上积聚并泄漏。

由于生产任务紧迫,工人们在高温环境下继续作业,未能察觉有毒气体的泄漏。

温度持续上升,最终达到了企业设定的阈值。

企业的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响应温度达到阈值后自动报警,但由于生产线异常迟滞,及时停机的指令未能到位。

当工人们最终察觉到异常时,已经晚了。

大量有毒气体浓度已经达到危险水平,并且泄漏源处的压力异常增加。

工人们慌乱中开始进行撤离,但大部分人已经因为高温和有毒气体的侵害而失去行动能力。

紧急情况下,企业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通知了相关部门进行事故处理。

相关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对受伤的工人进行救治,并进行事故现场处理。

事故原因分析:该起冶金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故障未及时发现:由于生产任务紧迫,设备检修被推迟到下一个停产期,导致故障设备未能及时发现和修复。

2.生产线异常迟滞:由于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故障,报警信号未能及时传达到生产线各个岗位,导致生产线迟滞。

3.高温环境下工作:由于天气炎热,工人们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加重了事故的风险。

冶金事故案例

冶金事故案例

冶金事故案例冶金事故是指在冶金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和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冶金事故案例,以便吸取教训,加强安全管理,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1. 高炉爆炸事故。

某冶炼厂的高炉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造成数名工人受伤,严重影响了生产秩序。

经过调查发现,爆炸是由于高炉内部煤气积聚过多,点火引发爆炸。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操作人员对高炉内部煤气浓度没有及时监测和处理,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该厂加强了对高炉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规定了严格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检查制度,并安装了自动监测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高炉内部的异常情况。

2. 炼钢设备泄漏事故。

一家钢铁厂的炼钢设备发生了严重的液态钢泄漏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经过调查发现,事故的原因是设备老化导致的泄漏,而厂方之前并未对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检修。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该厂对所有设备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对老化严重的设备进行了更换和更新,并建立了定期维护和检修的制度,加强了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监督管理。

3. 炼铁车间火灾事故。

某炼铁车间因操作失误导致了火灾事故,造成了严重的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断。

调查发现,事故的原因是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使用明火,引燃了可燃气体,从而导致了火灾的发生。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该厂对操作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规定了严禁在作业现场使用明火的制度,并配备了专业的消防设备和人员,加强了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管。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冶金生产中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也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

只有不断加强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冶金事故的发生,确保生产安全和人员健康。

希望所有冶金生产企业能够引以为戒,从他人的教训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生产安全和人员健康。

冶金行业天车事故及案例

冶金行业天车事故及案例

“十不吊”规定
严禁超规范使用起重机,必须遵守起重机安 全管理规程中的“十不吊”规定。 4.起重机栓挂工件直接加工不吊; 5.歪拉斜挂不吊; 6.工件上站人或工件上浮放有活动物件的不 吊; 7.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具有爆炸性物品不 吊;
“十不吊”规定
严禁超规范使用起重机,必须遵守起重机安 全管理规程中的“十不吊”规定。 8.带有棱角刃口物品没有钢丝绳防切断的保 护措施不吊; 9.埋在地下或水中的物件不拔吊; 10.指挥人员违章指挥不吊。
常见起重机事故类型
2008年10月30日,福建省霞浦县“阳光城”建筑 工地一台升降机螺栓断裂,造成12名施工人员 随升降机从20多米高的高空坠落,全部死亡。
重 物 坠 落 31.2%. 机 体 毁 坏 22.5%.
挤 压 25%. 触 电 3.8% 高 处 坠 落 17.5%
其它
案例1:汝州市天瑞集团铸造有限公司钢包倾翻致1死5伤
图3:冲击后掉落的荧光灯
主、副钩
主、副钩是天车最重要的工作装置,它的状态直接影 响天车的安全运行。 本节将介绍主、副操作时,常见的故障和违规作业, 并就主、副钩作业时的相关要点进行详细说明。
图1:固定滑轮变形的中间 平衡轮
图2:钢丝绳脱槽
其它
每班开动前必须检查: 1.吊钩钩头、滑轮有无缺陷。 2.钢丝绳是否完好,在卷筒上的绳尾固定是否牢固, 有无跳槽现象。 3.大车、小车及起重机构的制动器是否安全可靠。 4.各承担机构是否正常,各安全开关是否灵敏可靠, 起升限位和大、小车限位是否正常。 5.起重机运行时有无异常振动与噪音、异味。
发生原因:1)操作员工选用吊具不合理,导致吊具开口脱钩; 2)操作员工指挥操作不当,导致尼龙带被挂断
事故案例4

金属冶炼事故案例

金属冶炼事故案例

金属冶炼事故案例
一、火灾事故
金属冶炼过程中,由于高温、易燃物和粉尘的存在,很容易引发火灾。

例如,某炼铁厂在冶炼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铁水泄漏,引发了火灾。

二、中毒事故
金属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果通风不良或防护措施不到位,操作人员容易发生中毒事故。

例如,某炼铜厂在冶炼过程中,由于通风不良,导致工人吸入大量有毒气体,引发了中毒事故。

三、爆炸事故
金属冶炼过程中,高温、高压和高浓度气体等危险因素的存在,容易引起爆炸事故。

例如,某炼钢厂在冶炼过程中,由于钢水泄漏引发了爆炸事故。

四、触电事故
金属冶炼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电气设备,如果设备存在缺陷或操作不当,容易引起触电事故。

例如,某炼铁厂在冶炼过程中,由于电机漏电导致工人触电身亡。

五、高温烫伤事故
金属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物质,如果操作不当或防护措施不到位,容易引起高温烫伤事故。

例如,某炼钢厂在出钢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工人被高温钢水烫伤。

六、机械伤害事故
金属冶炼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如果设备存在缺陷或操作不当,容易引起机械伤害事故。

例如,某炼铁厂在出铁过程中,由于机械故障导致工人被设备伤害。

七、粉尘危害事故
金属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如果通风不良或防护措施不到位,操作人员容易发生粉尘危害事故。

例如,某炼铜厂在破碎过程中,由于粉尘浓度过高导致工人患上尘肺病。

八、噪声危害事故
金属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声,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操作人员容易发生噪声危害事故。

钢厂安全事故案例

钢厂安全事故案例

钢厂安全事故案例近年来,钢铁行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安全隐患和事故风险。

以下为一起发生在某钢厂的安全事故案例。

某钢厂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冶金企业,主要生产高强度钢材。

事故发生在该厂的一个炼钢车间。

当天,由于维护工作需要,该车间对一台铁水罐进行了修理和清洗。

修理完成后,工人们在进行清洗时,因为操作不当,导致铁水罐爆炸,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事故发生在晚上,车间内的工人正按照计划进行清洗工作。

铁水罐中的残留物需要清除干净才能进行后续生产。

然而,在清洗过程中,有一名工人发现罐内仍有一些固态铁水残留,为了彻底清洗,他决定使用高压水枪进一步清理。

但由于使用高压水冲击后,固态铁水被迅速搅动,使得铁水罐的内部温度迅速提升。

由于工作环境嘈杂,工人们无法听到警报声,也无法及时意识到危险的发生。

在铁水温度升高到致命程度时,铁水罐突然爆炸,产生了巨大的噪音和压力。

爆炸瞬间,铁水四溅飞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10余名工人当场负伤,其中3人受重伤。

警察、消防、急救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展开了事故调查。

调查表明,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首先,工人对于高压水枪的使用规范不够了解。

虽然配备了个人防护装备,但是并未接受正规培训,对于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不理解。

在清洗工作中使用了高压水枪,且未得到相关人员的指导和监督。

其次,车间内没有及时检测和监测铁水罐内的温度。

铁水炉内温度迅速升高,造成了罐内压力的积累,最终导致爆炸。

如果事前对罐内温度进行监测和检测,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危险发生。

最后,事发当时车间内没有相关的紧急处理预案和演练。

当爆炸发生时,工人们没有展开紧急避险措施,导致伤亡人数增加。

针对此次事故,钢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首先,加强了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明确了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

其次,增加了对铁水罐内温度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温度异常并进行处理。

同时,制定了相关的紧急处理预案,加强了员工的应急演练,并设立了紧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冶金行业典型事故案例

冶金行业典型事故案例

《冶金机械等行业部分典型事故案例》一、错误指挥违规吊运造成钢水外泄爆炸1.事故经过20XX4月23日0时20分,某钢铁集团所属炼钢股份公司炼钢车间一号转炉出第1炉钢。

该车间清渣班长陈某到钢包房把一号钢包车开到吹氩处吹氩。

0时30分,陈某把钢包车开到起吊位置,天车工刘某驾驶3号80t天车落钩挂包<双钩>准备运到4号连铸机进行铸钢。

陈某近站在钢包东侧<正确位置应站在距钢包5m处>指挥挂包。

陈某仅看到东侧钩挂好后,以为两侧钩也挂好了,就吹哨明示起吊。

天车工刘某听到起吊哨声后起吊钢包。

天车由1号炉向4号连铸机方向车行驶约8m 后,陈某才发现天车西侧挂钩没有挂到位,钩尖顶在钢包耳轴中间,钢包倾斜,随时都有滑落坠包的危险。

当天牟行驶到三号包坑上方时,天车工刘某听到地面多人的喊声,立即停车。

在急刹车的惯性作用下,西侧顶在钢包耳轴的吊钩尖脱离钢包轴,严重倾斜钢包<钢包自重30t,钢水40t>扭弯东侧吊钩后脱钩坠落地面,钢水洒地后因温差而爆炸<钢水温度1640℃>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和1人轻伤,事故直接损失30万元。

2.事故原因2.1直接原因3号天车起吊钢水包时,两侧挂钩没有完全挂住钢包的耳轴,而是钩尖顶在西侧耳轴的轴杆中侧,形成钩与耳轴"线"接触。

陈某指挥起吊时站位不对,他只能看到挂钩挂住东侧钢包耳轴上,而没有看到西侧挂钩是否挂住钢包西侧耳轴,就吹哨指挥起吊。

造成钢包西侧受力不均匀,钢包倾斜,随时都有脱钩坠包的危险,导致天车工刘某操作天车时因急刹车惯性力作用,使西侧挂钩从耳轴上脱落,扭弯钢包东侧吊钩,造成钢包坠地,高温钢水倾翻,这是造成钢水外泄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2.2间接原因①.该炼钢车间操作工人生产确认制、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实施不到位。

炼钢股份公司确认制第1条、第3款规定:"要保证做到确认、确实、确认安全无误再进行作业"。

冶金企业煤气中毒事故案例

冶金企业煤气中毒事故案例

冶金企业煤气中毒事故案例1、河北武安市普阳钢铁公司“1.4”煤气中毒事故事故概况:2010年1月4日,河北省武安市普阳钢铁公司南平炼钢分厂的2号转炉与1号转炉的煤气管道完成了连接后,未采取可靠的煤气切断措施,使转炉气柜煤气泄漏到2号转炉系统中,造成正在2号转炉进行砌炉作业的人员中毒。

事故造成21人死亡、9人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1)在2#转炉回收系统不具备使用条件的情况下,割除煤气管道中的盲板;2)U型水封排水阀门封闭不严,水封失效,导致此次事故的发生;3)U型水封未按图纸施工,未装补水管道,存在事故隐患。

2、河北内丘顺达冶炼公司“1.18”煤气中毒事故事故概况:2010年1月18日上午8时30分左右,河北新鼎建设有限公司的6名检修施工人员进入内丘顺达冶炼公司2号高炉(440m3)炉缸内搭设脚手架,拆除冷却壁时,造成6名施工人员煤气中毒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1)停产检修的2号高炉与生产运行的1号高炉未进行可靠的隔断;2)2号高炉检修前未对2号高炉净煤气总管的盲板阀(眼睛阀)是否可靠切断进行有效的安全确认;3)检修施工人员在进入炉内作业前,未按规定对炉内是否存在煤气等有害气进行检测;4)双方未制定检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均未明确专职安全人员对检修现场进行监护作业。

3、新余钢铁公司“12?6”中毒事故事故概况:2009年12月6日,新余钢铁公司焦化厂2#干熄焦的旋转密封阀出现故障,三名协助处理故障的焦炉当班工人中毒死亡;1人未佩戴呼吸器进行施救,中毒死亡;最终共导致4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1)三名焦炉当班工人在巡检工还未关闭平板阀门的情况下打开2#干熄焦旋转密封阀人孔进行故障处理,造成中毒事故,违反该厂有关的规定;2)巡检人员在发现2#干熄焦旋转密封阀人孔打开后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两名巡检人员作为处理故障的主要人员,未切实履行工作职责;3)在未佩戴空气呼吸器的情况下贸然进入危险区域,导致事故扩大。

钢铁冶金企业典型事故案例(PPT课件)

钢铁冶金企业典型事故案例(PPT课件)
抛向不同方向,炉身支柱被推倒,炉顶设备连同上升管、下降管及上
料斜桥等全部倾倒、塌落。出铁场屋顶被塌落物压毁两跨。炉内喷出 的红焦四散飞落.将卷扬机室内的液压站、主卷扬机、PC—584控制 机等设备全部烧毁。上料皮带系统也严重损坏。由于红焦和热浪的灼 烫、倒塌物的打击及煤气的毒害,造成19名工人死亡,10人受伤,经 济损失达2120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
经过反复调查和大量技术分析论证认为,这是一起由于高炉内部爆炸, 炉皮脆性断裂,推倒炉身支柱,导致炉体坍塌的特大事故。
1.关于炉内爆炸
据事故现场勘查、分析,高炉发生炉内爆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炉皮断裂是由23处300~1400毫米长短不等的预存裂纹同时起裂所 致,各预存裂纹两侧均有明显可见的向两侧护展的人字形断口走向, 断口的基本特征是多处预存裂纹同时起型形成的脆性断口。二是风口 的损坏导致向炉内漏水,造成炉内区域性不活跃现象,形成呆滞区。 三是炉顶温度升高,两次打水降温,在一定程度上粉化了炉料,造成 透气性差。
2008年12月4日 炉衬塌落
亡6人,伤 9人
1.6 宝钢集团
3000万吨 2007年7月13日 风口烧穿 伤7人
1.7 萍乡钢铁
800万吨 2011年11月16日 炉缸烧穿 疏散123人
1.1、酒泉钢铁高炉爆炸事故
1、事故概要:
1990年3月12日7时56分,随着一声闷响,酒钢公司炼铁厂一号高炉在 生产运行中发生爆炸。高炉托盘以上炉皮(标高15—29米)被崩裂, 大面积炉皮趋于展开。瞬间,部分炉皮、高炉冷却设备及炉内炉料被
顶平台对料尺进行检查。在8:39分左右,炉内突然塌料引起炉顶爆 炸,造成6人死亡、6人受伤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
2、事故主要原因:

冶金类事故案例

冶金类事故案例

冶金事故案例钢水包脱落事故1.2007年4月18日7时45分左右,辽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装有30吨钢水的钢包在吊运下落至就位处2-3米时,突然滑落,钢水撒出,冲进车间内5米远的一间房屋,造成在屋内正在交接班的32人全部死亡,6名操作工轻伤。

经专家对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事故现场初步勘察分析,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该车间违反《炼钢安全规程》,没有采用冶金专用的铸造起重机,而是擅自使用一般用途的普通起重机起吊钢包;二是设备日常维护不善,如起重机上用于固定钢丝绳的压板螺栓松动;三是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厂房内设备和材料放置杂乱、作业空间狭窄、人员安全通道不符合要求;四是违章设置班前会地点,该车间长期在距钢水铸锭点仅5米的真空炉下方小屋内开班前会,钢水包倾覆后造成人员伤亡惨重。

2.2007-4-26重庆市武隆县建渝钢铁公司重演类似事故:一只10余吨重的钢水包在平移过程中突然脱落,高达1500℃的高温废钢渣液体顿时倾溅而下,导致在钢水包下方指挥调度的车间主任遇难。

钢水喷溅事故3.2009年12月扬州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热加工分厂铸造车间发生事故,该车间离心铸造机在运行过程中盖子突然破损,导致模腔内钢水外溅,大量温度达到1600摄氏度的浇铸钢水瞬间四处喷溅,10名工人不幸被灼热钢水“击中”受伤,其中1人生命垂危。

4.2009-04-16咸阳力源起重机械公司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中频炉中钢水喷溅造成一人死亡四人受伤。

5.2009年1月17日7时左右,胶州市马店镇青岛华冶铸造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中频炉钢水喷溅较大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6.2005-0218日上午10时许,辽宁义县一特种钢厂发生钢水喷溅事故,造成8人严重烧伤。

7.2007年4月24日下午,陕西韩城的陕西龙门钢铁集团公司炼钢厂4号炼钢炉突然发生钢水喷溅事故,造成7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被紧急送往西安抢救,1人在途中因伤势严重死亡。

8.2007年5月23日13:40分左右,娄底市泰宇精炼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精炼钢水喷溅安全责任事故,导致10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女性1名。

钢铁冶金企业大中修典型事故案例

钢铁冶金企业大中修典型事故案例

热风炉熄火,未燃烧的煤气涌入助燃风管道
从风机入风口处泄漏,并扩散至2号热风炉区
域,导致3名耐材回收人员和本厂一名巡检
电工共4人煤气中毒死亡。

三、炼钢转炉典型事故
2.1、转炉
单位 主要环节
重庆钢 铁
洗炉
河北普 阳
转炉-砌炉
江西新 钢
转炉-砌炉
韩国现 代
转炉-砌炉
事故 类型
日期
伤亡
事件
1986年11月7日16时25分,2号转炉早班工人于15时
造成多名员工不同程度煤气中毒。
云南玉 昆钢铁
加热炉, 引煤气烘

煤气中 2014毒 3-23
山东青 钢
加热炉, 用天燃气
烘炉
爆炸
20155-16
2014年3月23日9时28分,云南省玉溪市玉
2死17伤
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高线加热炉引煤气作 业过程操作不规范,发生煤气泄漏事故,
造成2人死亡,17人受伤。
永远不要对客户说不,客户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
7.5:大修中毒窒息,1人死亡
2014年10月7日07点左右,某单位**作业区1#加热炉因故障漏水紧 急处理。20点左右,设备室主任工程师尤某在参与2150区1#加热炉恢复 生产过程中,单人涉水钻入1#鼓风机消音室内(同加热炉鼓风管道联通) 察看过程中发生中毒窒息事故,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12死3伤
装置,割开了残铁口处炉皮,并取下了残铁口处冷 却壁。11时37分左右,进行复风。11时40分左右,
现场作业人员在安装残铁沟时,大量铁水突然从残
铁口预开位置流出,造成在残铁平台上的12人死亡、
1人受伤
贵州水 钢
扒炉

冶金安全事故案例(一)

冶金安全事故案例(一)

案例1 现场巡查不确认不慎坠入观察孔2011年4月9日12时30分,某炼铁厂1号烧结机配料2号除尘灰仓显示缺料报警,中控工雷某切换到1号仓,停2号仓,通知配混巡检工司某去现场查看。

司某现场回话说,2号仓星型卸灰阀可能卡东西,并要求中控通知配混维保来检查。

维保人员陈某和齐某接到中控通知赶到现场与司某碰面后,司某告知维保人员2号仓星型卸灰阀可能堵。

此时,司某接中控通知1号仓也不下料,司某便要求维保人员先对1号仓进行检查。

陈某和齐某随后看到司某在操作箱前,用对讲机通知中控把两个除尘灰给料系统全部开起来。

陈某在星型卸灰阀平台检查1号仓的过程中,突然听到司某的喊声,发现司某掉入2号加湿输送器观察孔内。

13时50分,司某被救出,检查发现右腿处骨折、腹部右侧撕裂,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司某本人安全意识差,违反了炼铁厂烧结混合配料岗位“巡检作业时,不准触及设备的旋转部位及走行部位,严禁钻、跨皮带和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位;严禁头部探到下料口内观察、处理堵料、积料情况;严禁开机处理机械设备传动、转动部位故障”等安全规程,且在现场巡查时未对周围环境做到安全确认,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案例2 违章作业左腿被挤致残2008年7月25日15时50分,某钢轧辊厂加工车间丁班车工尹某在加工厂房东大门轧辊垛配合铣工孙某进行吊运轧辊作业。

孙某在辊垛东侧、尹某在辊垛西侧,分别给第一层北数第三根轧辊两端挂好钢绳后,吊车司机赵某开始起吊。

吊起后,落放在第一层北数第四、五根轧辊上面的一根轧辊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将一层北数第四、五根轧辊向两侧挤开并滑落到地面,尹某左腿被挤压砸在第二层落地轧辊辊头与横放在辊垛西侧的轧辊辊身之间,造成左腿股骨下段至小腿上段撕脱粉碎骨折,左大腿下部截肢。

事故原因分析:1、铣工孙某和伤者车工尹某安全意识淡薄,作业过程中未对轧辊堆放状态进行确认;且违章作业,违反该公司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2、轧辊厂生产现场管理有漏洞,没有明确的现场物品摆放管理规定,导致现场轧辊摆放随意和掩垫不牢,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3、轧辊厂特种作业管理有漏洞,违反国家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规定,安排不具备指挂吊特种作业资格的铣工、车工进行指挂吊作业,是造成事故的重要管理原因。

冶金事故案例

冶金事故案例

关于冶金行业冶炼加工企业几起重特大事故的通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2004年下半年以来,冶金行业冶炼加工企业相继发生多起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在社会上产生很坏的影响。

2004年9月23日,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煤气发电厂在新建的燃气锅炉调试过程中发生煤气爆炸,造成13人死亡,8人受伤;2005年2月9日,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唐兴镇召欣冶金有限公司发生炉底烧穿事故,10人死亡,6人受伤;2005年2月22日,湖北省大冶市华鑫实业有限公司一名看料工检查储料时因煤气中毒坠入料仓,同班3名工人因盲目施救先后中毒坠入料仓,共造成4人死亡。

此外,江西省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1月投入试生产的4号高炉未严格执行"三同时"的有关规定,设计有缺陷,施工质量有问题,在2004年2月出现炉温异常上涨、炉皮多处开裂和煤气泄漏等问题,造成重大事故隐患。

经新闻媒体曝光后,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督办下,现正停炉整改。

冶金行业冶炼加工企业连续发生重大、特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这暴露了在原材料价格上涨,钢铁产品需求旺盛的形势下,一些冶炼加工企业片面追究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落实;职工技术素质差,应急处理能力低等问题。

为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现对冶炼加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如下要求:一、各地区、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加大安全投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克服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思想,防止突击冒进的生产行为。

二、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企业要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逐级分解,具体到人,落实到生产过程中。

建材、冶金行业十四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建材、冶金行业十四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14件曾经发生的事故,每件都是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

我们不仅要从这些事故中学习到教训,同时我们也需要通过这些事故,加强我们的安全意识!一、起吊孔无护栏,不慎坠落死亡某厂更换皮带打开起吊孔,仅用尼龙绳设置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的简易围栏,一清理积煤人员从起吊孔坠落死亡。

【简要经过】某厂检修人员为更换输煤皮带打开吊砣间的起吊孔(标高25m),仅用一条尼龙绳作为简易围栏。

1月17日上午,工作负责人于某带领岳某等人到达吊砣间,进行疏通落煤筒工作,虽发现起吊孔未设围栏,未采取防护措施,便开始作业。

一工作人员用大锤砸落煤筒,岳某为躲避大锤后退时,从起吊孔坠落至地面(落差25m),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及暴露问题】1.检修人员打开起吊孔,未设安全可靠的刚性临时围栏;2.虽用尼龙绳设简易围栏,但过于松动,垂落在地,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3.工作负责人带领作业人员到达现场,虽发现临时围栏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未要求检修人员设置可靠的刚性临时围栏;4.工作负责人在临时围栏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的情况下,也未采取其他防护措施,盲目组织开工。

【事故图片及示意图】二、吊孔打开无围栏,人员掉入险丧命某厂一工作人员不慎踏入未设围栏的起吊孔(12.6米),集中生智,双手抓住起吊孔中间的工字梁,捡回一条命。

【简要经过】某年12月26日上午,某厂进行吊装作业,检修人员将发电机平台附近的起吊孔(12.6米)打开后未设置临时围栏,设一人看护。

距起吊孔约0.5米处临时放置一临时铁棚工作间,从铁棚内出来一位工作人员,踏入起吊孔,手臂抓住起吊孔中间的工字钢梁上,悬在空中,捡回一条命。

【原因及暴露问题】1.打开起吊孔,未设置安全可靠的刚性围栏;2.临时铁棚工作间放置位置不当,距起吊孔过近;3.现场看护人未起到看护作用;4.铁棚内出来的工作人员未注意脚下情况。

【事故图片及示意图】三、安全意识淡薄,擅进烟道坠落某厂一焊工在工作负责人正在办理工作票手续时,擅自进入照明不足的锅炉烟道,从无防护设施的烟道竖井坠落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3 作业不确认红渣遇水爆炸
2017年7月29日5时10分许,某钢装载机司机臧某接到炉前通知,让其到转炉炉下清理炉下红渣。

因炉前冶炼操作不当,大量红渣从炉口涌出,造成渣包车轨道上留有大量红渣。

接到通知后,臧某便驾驶铲车到炉下先将渣包车顶出炉下后,再清理炉下红渣。

在铲渣作业时,红渣遇水突然发生爆炸,热浪及飞溅的颗粒状红钢渣将装载机挡风玻璃击碎,同时造成装载机司机臧某手、脚、背部Ⅱ°~Ⅲ°的灼伤。

事故原因分析:
1、炉下打水不均匀,有积水;红渣底部未凝固;现场确认不到位。

2、炉前冶炼操作不当,大量红渣从炉口涌出,造成渣包车轨道上留有大量红渣。

案例4 燃烧煤气取暖三人不幸中毒
2016年3月26日,某铸造公司3号高炉机修车间工人赵某等2人早上接班,持续工作到次日凌晨(机修车间执行24小时上班制)。

因天气较冷,使用室外放置的取暖煤气炉的炉芯,通过橡胶皮管将煤气接入机修值班室已停止使用的燃煤炉燃烧取暖。

因炉芯不符合安全要求,煤气燃烧不充分,发生煤气泄漏,造成2人中毒。

凌晨4时许,3号高炉闰某也来到机修车间取暖休息。

结果,3人因煤气中毒而窒息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赵某等安全意识不强,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私自将煤气接入机修值班室燃烧取暖,发生煤气泄漏,是导致本起事故发生的最直接原因。

而3号高炉副主任闰某到机修值班室休息,没能发现赵某等2人因吸入过量煤气已处于昏迷状态,不仅没能及时制止悲剧的发生,还导致事故的扩大,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案例5 违章排故障右臂被绞伤
2016年5月19日9时,某机械厂切割机操作工王某发现切割机刀锯与板摩擦,有冒烟和燃烧现象,当即关停风机和切割机排除故障。

当时,皮带机仍然处于运转中,而且王某的袖口未系扣,袖子耷拉着,当他伸手去掏燃着的纤维板屑时,袖口连同右臂被皮带机皮带轮突然绞住。

电工停电后摘下电机风扇罩子,拨动扇叶,才把王某的右臂退出,但已造成伤残。

事故原因分析:
1、王某没有按规定系好工作服袖口,排除故障时被皮带轮卡住;
2、没有按操作规程规定先关闭皮带机电源,然后再去排除故障。

案例6 违规走行车轨道行车工被撞坠落
2017料操作。

23时10分许,在行车自东向西行走过程中,韩某突然发现行车行走困难,并同时听到叫喊声,马上打倒车停车,发现一人倒在下面原煤堆上。

当时汽运公司驾驶员王某看到,一人从行车轨道钢结构柱处坠落下来。

韩某随即下至地面与王某一起查看,确认是当班另一名行车工张某,立即打电话联系120急救并通知主控室及车间领导,并将张某送到医院抢救,张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行车工张某不按规定路线行走,违反《行车岗位操作规程》关于“行车运行期间,禁止任何人在行车大小车轨道上行走”的规定以及《行车岗位安全规程》关于“严禁跨越轨道或从另一行车直接跨入”的规定;试图从9号行车走梯通过行车大车轨道进入10号行车时,被正在运行的9号行车挤压到6号结构柱处,并从12米高的轨道上坠落,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案例7 违章跨越天车天车工被挤压丧生
2009年10月22日23时55分,某钢第一炼钢厂炼钢车间天车工张某准备到炉子垮5号天车接班。

因快到交接班时间,他没有走安全通道,而是从精整垮8号天车上炉子垮5号天车。

由于没有同8号天车工打招呼,8号天车突然启动试车,将张某挤到天车横梁与厂房立柱之间,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张某接班时违章跨越天车,又没有与8号天车司机联系,私自上
车,是这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对事故发生缺乏判断和预防能力,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案例8 作业无防范措施带钢倾倒砸工友
2017年6月5日上午9时30分许,某薄板公司热轧焊管厂热轧车间因三号夹送辊故障不转,连轧区轧机紧急停车,带钢压在轧辊下。

生产工段一面处理压在轧辊下的带钢,一面组织人员更换连轧辊。

操作人员指挥轧机打反车,试图把带钢倒出,钢坯尾部顶到剪切机上起拱(约1.5米高),操作工把轧机停止。

轧机操作工刘某拿起割枪对起拱的带钢切割。

轧机操作工牛某、种某、金某过来吊运轧辊(轧辊放在辊道西侧),金某站在轧辊东侧挂链子,种某、牛某站在轧辊西侧挂链子。

此时,带钢被割断向西侧倒去,砸在金某的头部,金某头部被砸伤。

事故原因分析:
1、作业人员缺乏基本安全知识,习惯性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实施特殊作业、危险作业时没有严格的监护和防范措施。

2、安全投入不足,设备设施没有做到定期保养、检修和检测,隐患得不到排除。

案例9 登高作业未确认钳工不慎坠落
2011年11月21日上午,某钢检修系统轧线钳工王某到新棒材生产线了解设备安装情况。

8时30分许,王某走到粗中轧区域10号轧机旁,查看轧机西侧锁紧钢型号,因型号标牌看不清楚,王某跨入危险警示区域,登上10号轧机换辊小车轨道抄写数据,在抄写的过程中脚下踏空,从10号轧机换辊小车轨道护网窟窿处坠落,砸到冲渣沟横担的木板上,将木板砸断后落入沟底摔伤。

事故原因分析:
1、王某独自盲目跨入危险警示区域,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前提下,擅自登高作业,是造成其坠落伤害的主要原因。

2、班组未尽到动态联保制度的落实,安排工作存有纰漏,是造成王某新区
域工作伤害的直接原因。

案例10 球阀密封不严三人煤气中毒
2010年4月7日10时28分,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8名员工开始2号高炉大灰仓更换布袋除尘器滤芯和骨架作业。

煤气报警仪检测后未提示报警,4人先后进入人孔。

10时30分,4人感觉不好,向人孔撤回,其余4人在人孔处将4人拉出,结果8人均出现中毒症状。

8名作业人员被立即送往医院抢救,其中张某等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事故调查组专家分析,发生事故时2号高炉处于生产状态,袋式除尘器与大灰仓之间的隔断球阀存在密封不严现象,未起到完全隔断效果,导致高炉产生的高浓度煤气经袋式除尘器进入大灰仓中,导致作业人员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