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正方体的认识》名师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正方体的认识》名师教案

《正方体的认识》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正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页例3以及课后做一做。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在教学正方体时,应激活经验,回顾特点,对比长方体特点,感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核心能力能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正方体,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分析对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1.在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正方体、动手操作折正方体,自主探究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对比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抽象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正方体的认识》名师教学课件,各种正方体实物,长方体模型,剪好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它的?请自己整理出来。

(2)请找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并思考:关于正方体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二)课堂设计1.谈话导入师:课前让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么?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对正方体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分享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体,使学生对正方体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正方体的兴趣。

】2.问题探究(1)观察模型,探究特征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回想一下,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长宽高)师:对于正方体,你们准备从几方面来认识?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请你们借助手中的正方体物品来观察研究,看看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同桌合作,自主探求正方体的特征。

《正方体的认识》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课程教案

《正方体的认识》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课程教案

《正方体的认识》是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一大难点。

正方体是孩子们初中化学和物理学习的基础,因此在五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对正方体的认识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可以通过图示、实物演示等方式教授孩子们正方体的基本概念。

正方体是一种立方体,它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两个相对的面相同。

在这里,老师可以通过让孩子们把同一食品盒的六个面全部展开,帮助孩子们了解正方体的基本面体积和结构特点。

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加减法运算掌握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为:V=a³,其中,a代表正方体的边长。

老师可以让孩子们用标尺或单位立方体自己测量正方体的边长,然后帮助他们找到计算公式。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S=6a²,并且帮助孩子们理解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在讲解完这个公式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纸模、原材料等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理解。

老师可以通过实例来让孩子们体会正方体的应用价值。

例如,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模拟正方体造型玩具的设计与制作过程,让孩子们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通过图示、实物演示、计算公式引导、实例演练等多种教学手段,老师可以帮助孩子们深入理解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等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该注重互动,鼓励孩子们发问和探究,营造积极、开放的教学氛围。

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孩子们一定能够掌握好正方体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方体的认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方体的认识

电子备课教案
年级五年级拟授课学校
科目数学拟授课班级
主备人
拟授课教师
拟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课时 1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正方体
实物模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形
成正方体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长=宽=高正方体
教学过程设计
的长方体,可以摆几种?(6种)
(2)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体?(8个)
(3)有一块形状如图的硬纸,把它按照虚线折叠,能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按照图中的形状,剪一块硬纸折折看。

四、课堂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说明:本页字号均为小四,字体用楷体-GB2312。

段落用固定值22磅。

课后反思:。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正方体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正方体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正方体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2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正方体,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体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但是,对于正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引导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正方体,了解正方体的特征。

2.让学生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以及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正方体模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练习题、作业纸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正方体的图片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正方体的定义、特征和性质,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正方体模型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正方体的特征。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正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讲解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些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正方体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2020年五年级下人教版数学教案详解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2020年五年级下人教版数学教案详解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2020年五年级下人教版数学教案详解《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5.1 正方体的认识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会叙述正方体的特征。

2.能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课前小测1.填一填。

状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长方体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二、自主探究1.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从正方体的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认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

并把你的观察结果填在表格中。

形体数量特征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正方体可以把你的发现与同伴交流一下!并按着“面、棱、顶点”有序的摸一摸,数一数。

我知道了由()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

2.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点,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3.先独立想一想再与组内同学交流,最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入下表中。

方体 )个 )条 )个 个面都是正方形)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做一做:(1)正方体有( )个面,( )个顶点,( )条棱,所有的面都是完全相同的( )形,所有的棱长度都( )。

(2)正方体可以看作是( )、( )、( )都相等的长方体。

三、课堂达标1.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摆摆看。

你还有什么困惑吗?小组内交流一下吧!2. 判断题(在题后的括号内打上“√”或“×”)。

(1)正方体是特殊的方体,又叫立方体。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9cm,棱长总和是36cm,。

()(3)决定正方体大小的是它的棱长。

()(4)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5)相交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6)一个正方形的棱长是9cm,棱长总和是36cm,。

()3.做一个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长的铁丝?4.用96厘米的一根铁丝焊成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框架的每条棱长多少厘米?四、知识拓展(选做题)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如果把8个这样的正方体合成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自我评价】自评师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正方体的认识》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包括正方体的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正方体,并能够运用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知识,对三维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正方体特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识别正方体并运用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正方体的特征及其运用。

2.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正方体的特征。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正方体特征的理解。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正方体模型和图片。

2.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和工具。

3.正方体特征的相关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正方体的实物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正方体的外观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正方体的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的特征,并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特征。

操练(15分钟)教师分发正方体模型或者纸板,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验证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正方体的图片或者模型,让学生判断和描述其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魔方、骰子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正方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课时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正方体,了解正方体的特征,包括正方体的形状、面、棱、顶点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辨别正方体,并能运用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认识正方体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不深刻,辨别正方体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提高对正方体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特征,学会辨别正方体,并能运用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学会辨别正方体。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正方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让学生观察正方体模型,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正方体特征的理解。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体模型、正方体图片、正方体纸模型等。

2.学具:学生正方体模型、彩纸、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请大家看看这个立体图形,它有什么特点?你们能给它起个名字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正方体的图片和纸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特征。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正方体的特征,如“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12条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

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长方体的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铅笔、课件、投影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用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谁愿意来说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正方体)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1、教学课本第20页的正方体特征(1)多媒体演示:一个长方体的长和高渐渐缩短,变成一个正方体的过程。

让学生认真观察演示过程,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师:这个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

现在我们从面、棱、顶点来研究它。

它有长方体的什么特征?①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一个面是什么图形?这些面有哪几个面是相等的?②正方体一共有几条棱?这些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③正方体有多少个顶点?④正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都相等)师: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我们就把正方体的长、宽、高都叫做棱长。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完成课本第2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2、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和区别。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正方体纸盒和长方体纸盒,讨论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课件出示(2)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完成表格的汇报。

(3)提问: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小结: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正方体都具备,所有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我们可以用课本20页下方的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能够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通过实例和练习,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与他们讨论不同之处。

2.学习长方体:–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是由长方形面拼接而成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测量和计算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习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 × 宽 × 高。

3.学习正方体:–讲解正方体是一种所有边相等且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练习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边长的立方。

4.综合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综合练习,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和体积计算。

5.拓展应用:–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房间体积计算等。

四、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作业题目。

2.拓展练习:设计一个包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问题,计算它们的体积。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和解决,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

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1)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2)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3)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
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正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正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注:本文为内容,可能存在文法、用词等问题,请仔细审阅。

概述《正方体的认识》是小学五年下册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正方体作为一种基本图形,是许多数学和物理问题中的重要工具。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从正方体的定义和特性入手,深入理解正方体的本质和应用。

通过对几个具体问题的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正方体的相关概念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正方体的各种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3.学习正方体的应用,包括几何变换、几何平面解析等。

教学重点1.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3.正方体的应用,包括几何变换、几何平面解析等。

教学难点1.正方体的各种变换和平面解析的应用。

2.正方体与其他几何体的关系和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1.了解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正方体的内部结构和边界。

3.学习正方体的各种变换,如旋转、翻转、倾斜等。

4.探究正方体与其他几何体的关系和应用。

第二部分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了解正方体的各种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2.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就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一些基本的应用。

第三部分正方体的应用1.学习正方体的几何平面解析,如证明等距变换不改变正方体的体积。

2.探讨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设计和测量等。

教学方法1.教师主导,学生参与。

2.课堂演示、板书、反复练习。

3.小组合作和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1.了解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教师通过基本的示范教学,引入学生对正方体的概念和定义。

通过几组例子,学生可以根据正方体的特点确定正方体在三维几何空间中的几何图形。

教师强调正方体的特殊性质和应用价值,以便今后的基础课程。

2.正方体的内部结构和边界教师通过展示活动图片或简单模型等方式,引入学生对正方体的内部结构和边界的概念。

教师强调正方体的无限边界,也就是说,正方体中的所有面都是平行的,且彼此相等。

《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正方体的定义、特征,认识正方体的六个面,三组相对的面能够一一配对,根据组合方式不同,分出不同的组。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图形展示,观察加深对正方体的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理解正方体的构造,培养学生对立体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正方体的认识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正方体的定义、特征,六个面的配对。

2.难点建立正方体的空间意识,正确配对三组相对的面。

四、教学方法1. 图像展示法,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图形了解正方体的特征和配对方式。

2. 复述-理解-运用法,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更好地运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将几个同桌排成一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他们,引导学生思考同桌各个面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通过图片、图形展示正方体的构造,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特征和六个面的配对关系。

3.理解(15分钟)1.以实物为例,对正方体进行逐步分解,让学生通过视觉方式理解正方体构造。

2.让学生分组,通过试错法配对每组三对相对的面,检查配对是否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正确的配对方式。

4.巩固(15分钟)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手制一份正方体模型,并通过试错法将六个面配对。

若枚配对错误,需重新拆卸。

在巩固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做事态度。

5.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正方体的特征、配对方式,初步掌握正方体的知识。

六、教学资源教学图像、实体正方体、学生手工制作的正方体模型。

七、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学生能否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回答问题等。

2.知识理解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正方体的特征和配对方式,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综合评价: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空间意识和手工制作能力,是否能够认真完成手工制作作业,并能够准确配对正方体的六个面。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设计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的认识》导教案设计课题正方体的认识课型新讲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认识的基础长进行教课的。

学生已拥有归纳长方体特色的能力,所以,本节课侧重让学生自主研究和归纳整理。

1.以旧引新,形成知识的优异迁徙。

运用知识的迁徙掌握新知,是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本节课的教课方案先全面体现上节课长方体的有关知识,既复习了长方体的认识,又能指引学生从面、棱、极点几个角度去认识正方体。

再体现正方体物体,让学生理解它的长、宽、高都相等,指引学生归纳这样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又叫做立方体。

这样从旧知走向新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长进行教课,能更好地让学生研究新知。

2.侧重沟通,形成合作意识。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议的。

本节课的教课方案在研究正方体的特色时,采纳小组沟通的方式,集体察看正方体,发现正方体的特色。

在议论前,让学生带着“正方体有几个面?面有什么特色?正方体有几条棱?棱有什么特色?正方体有几个极点?”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虑,使学习的目的性更为明确。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 课件正方体模型学生准备正方体纸盒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成效检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5分钟)1.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长方体,复习长方体的特色。

2.要修业生说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3.指引学生想象: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这个长方体变为了什么?4.引入新课。

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正方体拥有什么特色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学习正方体的特色。

(板书课题:正方体的认识)1.察看课件出示的长方体,依据已学知识回答长方体的特色。

2.先分别找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而后报告。

3.思虑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可能想到: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了,那么每个面的大小也就同样了,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4.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一填。

(1)长方体有 ()个面,它们一般都是()形,也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展示交流:
对合作学习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
■总结提升: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发现,正方体的特征完全符合长方体的特征,它是一种长、宽、高都
的特殊长方体。可以用以下这个图形来表备栏及学生笔记)
【自主反思】
【学习流程】
备 注
■自主学习:
见《一课一案》28页自主学习部分
■合作探究:
1.正方体是由个的正方形围成的图形。正方体也有条棱,它们的长度
。正方体也有个顶点。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形体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正方体
长方体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3、看你行不行 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四周装上彩灯(地面四边不装),已知工人俱乐部的长90m,宽55m,高是20m,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泡?
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第2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正方体有的什么样的特征;
2、能说出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3、能说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这节课中,要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的研究问题和总结结论。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长的含义;2、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

课前准备:教法学法实践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

请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设疑:第4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说明:这样的物体叫作正方体。

大家想不想研究它?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正方体的认识)二、概括特征1、以小组为单位发学具。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手中的正方体。

建议: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

3、自主探究。

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进行探究,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汇报交流(1)让生结合实物说说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让学生说说棱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3)让生说说有几个顶点?你是怎么验证的?5、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样的特征?多指名几个同学说特征。

6、结合直观图小结:正方体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它还有8个顶点。

7、提问:依据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8、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找代表说一说。

完成表格。

三、观察比较,体会异同1、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2、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归纳,再同桌交流观察的结果。

3、汇报交流。

相同点是: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4、根据比较结果,想一想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不同点: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正方体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正方体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正方体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2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正方体,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正方体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对长方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方体的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正方体,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模型、纸盒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小棒和牙签制作正方体模型,观察和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3.讲解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计算不同大小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知识。

5.解决问题:出示一些与正方体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正方体的特征:1.六个面都是正方形2.十二条棱都相等3.八个顶点都相等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表面积 = 6a²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及教学反思(附板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及教学反思(附板书)课件
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都相等
正方体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长方体
相对面的面积 12条棱的长度
环节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练习五4--6 环节四.质量检测 注意问题
求长方体(正方体)棱长和的问题,有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少算几个长、几个宽或几个高的长度。例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的四周装 上彩灯(地面的四边不装)。已知工人俱乐部的长80cm,宽40cm,高20cm,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 分析:这道题容易出现直接算成长、宽、高和的4倍的错误,正确解答是: (80+40+20)×4-(80+40)×2=320(cm)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是长方体的一种特殊形式。
七、说板书设计
正方体
6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八、教学反思
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长方体认识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具有正方体认识的生活经验和对长方体特征概括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着重 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整理为主,教师要发挥引导的角色,为学生建构知识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教学注重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注重交流,形成合作意识,学生学习的>趣较高。
二、说学情
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长方体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具有 正方体认识的生活经验和对长方体特征概括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着重让 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整理,发挥引导的角色,为学生建构知识储备打下坚实 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比长方体找到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并能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 发展合理推理能力,能有条理、清晰阐述自己的观点。 3. 培养主动探索的个性,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姓名:马萍时间:2017年3月15日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长的含义;
2、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

教法学法:实践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

请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设疑:第4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说明:这样的物体叫作正方体。

大家想不想研究它?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二、概括特征
1、以小组为单位发学具。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手中的正方体。

建议: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

3、自主探究。

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进行探究,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汇报交流
(1)让生结合实物说说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让学生说说棱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3)让生说说有几个顶点?你是怎么验证的?
5、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样的特征?
多指名几个同学说特征。

6、结合直观图小结:正方体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
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它还有8个顶点。

7、提问:依据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8、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找代表说一说。

完成表格。

三、观察比较,体会异同
1、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归纳,再同桌交流观察的结果。

3、汇报交流。

相同点是: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4、根据比较结果,想一想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不同点: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四、练习完成P20做一做
五、总结今天这堂课我们认识了正方体,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作业布置:课后练习2,3
七、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
面:6个面棱:12条棱点:8个顶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