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面容诊断详述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咽喉痛、红疹等。
以下是猩红热的诊断标准:
1. 突发的高热:患者体温通常在38.3摄氏度以上。
2. 咽喉痛:患者常常感到咽喉疼痛,可能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和咽部充血。
3. 红疹:猩红热的典型特征之一是皮肤上的红色皮疹,常从颈部开始,然后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疹子触摸时具有细砂纸般的质地,患者面部和躯干部位的皮肤可能在疹子周围保持苍白。
4. “草莓舌”:患者的舌头表面可能呈现出红色,并有疱疹般的小溃疡,与舌头的正常粉红色相比,这被形容为“草莓舌”。
5. 皮肤脱屑:猩红热的恢复阶段,通常会出现皮肤脱屑,特别是在腿部和足部。
为了确诊猩红热,医生通常会根据上述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和临床评估。
此外,医生还可能会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咽拭子或喉咙培养,以便确认链球菌的存在。
重要提示:这里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怀疑自己或他人可能患有猩红热,请立即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患者出现高热、咽喉痛、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2. 喉部炎症:患者的咽喉黏膜充血,咽红、扁桃体肿胀,可能有灰白色苔膜覆盖。
咽部和扁桃体可能伴有脓性分泌物。
3. 猩红热皮疹:患者体表出现特征性的皮疹。
皮疹起初呈红色且比较小,然后逐渐扩散到全身,与皮肤摩擦后可见明显的皮疹。
皮疹通常在躯干开始扩散,然后向四肢和面部蔓延。
它们可以被类似于“桔子皮”的纹理所取代,一般不会影响手掌、脚掌和嘴唇。
4. 舌苔现象:舌头上通常会出现丰富的白色苔膜,但苔膜下的舌头可能呈现出亮红色。
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做出猩红热的诊断。
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还会进行喉拭子检查或抗链球菌溶血素验血来确认诊断。
2020福州临床学资料: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临床学资料:猩红热的临床表现猩红热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中医称之为“烂喉痧”。
临床以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退疹后片状脱皮为特征。
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最强,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亦可由食物、玩具、衣服等物品间接传播。
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其中如何诊断患儿为猩红热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儿科学较为重要的考点。
中公教育的医考专家就猩红热的临床表现进行了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进行复习。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考题:男孩,6岁,发热伴皮疹2天。
查体:咽部充血双扁桃体II度肿大可见脓性分泌物,杨梅舌,全身红色鸡皮样疹,疹间皮肤潮红,双颌下各可触及一个1.0cm×0.5cm大小的淋巴结有触痛诊断是:A. 麻疹B.川崎病C.水痘D.猩红热E.幼儿急疹【参考答案】D。
【中公解析】:该患儿发热伴皮疹2天,咽部充血双扁桃体肿大,杨梅舌,全身红色鸡皮样疹,疹间皮肤潮红,颌下淋巴结肿大,结合该患儿的症状、体征,首先考虑可能的诊断为猩红热(D对)。
麻疹患儿有特异性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出疹顺序自头面部一颈躯干一四肢(A错)。
川崎病患者表现为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眼结合膜充血草莓舌等(B错)。
水痘患者出疹首发于头、面、躯干,继而扩展到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C错)。
幼儿急疹患儿表现为热退疹出1天出齐,次日开始消退(E错)。
可以看出,这道题目的考点就是结合了猩红热的出疹时间、特殊体征以及全身症状。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关于猩红热的临床表现的知识点。
1.发热:多为高热,伴头痛、乏力、全身不适等。
2.咽峡炎:咽部、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渗出物。
3.皮疹:多在发热后第2日出现;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迅速波及全身。
猩红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2版
临床表现
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一般在38~39℃之 间,可伴有头痛、纳差、全身不适等中毒 症状。
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口腔黏膜 充血,扁桃体发炎并可有白色化脓性渗出 物。
舌质红,舌乳头红肿呈杨梅状,称“杨梅 舌”。
流行特点: 季节 全年均可发生,但冬春季多,夏秋季少。 年龄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儿童为最多见,
特别易发于幼托单位及小学。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5天。 临床表现差别较大,一般分为4个类型,
即普通型、脓毒型、中毒型和外科型。各 型预后不尽相同。 普通型:大多数患者属于此型。临床表现 可分为三期 ⑴前驱期;⑵出疹期;⑶恢 复期(脱皮期)。
猩红热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的鉴别
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
结膜炎 咽痛
++ ±± ̶̶ ±+
药物疹
传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
̶̶ ̶+
麻疹粘 膜斑
+ ̶ ̶ ̶
̶ ̶
出疹时间 皮疹特点
发热3-4天 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 始
发热1-2天 淡红色斑丘疹,由面部 开始
热骤降出 散在,玫瑰色,多位于
疹
躯干
发热1-2天 全身针尖大小红疹,疹 间皮肤充血,口周苍白 圈
预防
1.隔离患者:至少7天,应填报传染病报告 卡,属乙类传染病。对密切接触病人的易 感儿需检疫一周,对体弱者可服用阿莫西 林或头孢菌素2-3天。
2.减少接触,流行期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注意室内通风、维持空气清新。
3.早期、足疗程治疗猩红热,可有效地预防 风湿热及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猩红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猩红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猩红热是一种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并且在幼儿园和学校等人口密集的场所更容易传播。
病症通常在感染后的2-5天内开始出现,包括高热、咽喉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此外,病患往往有猩红色或深红色的皮疹,通常首先在颈部和胸部出现,然后逐渐扩散到全身。
诊断猩红热的方法猩红热的诊断主要基于医生的临床判断,包括症状和体征检查。
这些诊断方法包括:1. 病史医生需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特别是对于是否感染了链球菌或曾经患有猩红热等病情有所了解。
2. 全身症状医生会检查病人是否出现了发热、头疼、乏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
3. 咽部检查医生会检查病人的咽部,包括扁桃体、腺体和喉部,看是否有炎症和增生情况。
4. 皮疹病人的皮肤症状是诊断猩红热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医生会检查病人是否有红斑、皮疹、斑丘疹或红疹,这些症状可能最早出现在颈部和胸部。
5. 血液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血液检查,确定病人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以帮助诊断猩红热和评估其严重程度。
鉴别诊断猩红热的症状和皮肤病变与其他很多疾病相似,因此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与猩红热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1. 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反应,可以引起皮肤瘙痒和红斑。
荨麻疹的症状和猩红热非常相似,但荨麻疹的皮疹往往更严重和更长时间,并且可能会持续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
2.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通常在幼儿时期出现。
它的症状包括发热、咽喉痛、口腔和手脚的红疹。
虽然手足口病和猩红热的皮疹很相似,但手足口病的皮疹主要集中在手掌、足底和口腔等腔体黏膜。
3. 风疹风疹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疾病,主要在儿童和青年人中流行。
它的症状包括发热、身体不适、喉部痛、淋巴结肿大等。
虽然风疹也可能会出现皮疹,但风疹的皮疹往往比猩红热较轻。
4. 药物反应某些药物过敏反应会引起皮肤瘙痒和红斑,从而与猩红热的皮疹相似。
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可能多样化,需要从患者的病史中排除这种可能性。
猩红热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猩红热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猩红热(scarletfever)是由A组B型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咽部黏膜炎性变、病原菌红疹毒素引起的毒血症和皮疹,临床特征有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疹、片状脱屑,少数患者恢复期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损害。
【诊断提示】1.流行病学儿童发病率高,冬春季明显多于夏秋季,病前有猩红热患者接触史。
2.临床表现潜伏期l~7d(平均2~3d)。
临床可有以下几种类型。
(1)普通型:起病急,发热、畏寒,有寒战,体温多在39℃左右。
可伴头痛、头晕,小儿多有恶心和呕吐。
同时出现咽痛,咽部及扁桃体明显充血、肿大,扁桃体腺窝处可有点片状脓性分泌物,甚至可呈大片假膜状。
舌被白苔,乳头红肿并突出于白苔之外称为草莓舌,2d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然突起称为杨梅舌。
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患者发热后多在第2日出疹,从耳后及颈部开始,很快扩展到躯干及四肢。
在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基础上,散布着与毛囊一致的针尖大小密集而均匀的充血性丘疹,压之褪色,去压后又复现。
皮疹多为斑疹,也可稍隆起成丘疹,因与毛囊一致,故称“鸡皮样”疹。
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并伴有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条,称帕氏线。
面部潮红,可有少量皮疹,口周苍白圈。
48h内出疹达高峰,然后依出疹时间顺序2〜3d内消退,1周后呈片状脱皮。
脱皮可持续1〜2周。
(2)脓毒型猩红热:高热40。
C以上,咽部和扁桃体明显充血和水肿,可有溃疡形成,常形成大片脓性假膜。
病原菌侵犯附近组织引起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颈部淋巴结炎及颈部软组织炎,可出现败血症休克。
(3)中毒型猩红热:本型患者毒血症症状明显,高热达40。
C以上,并可出现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皮疹多为出血性皮疹,可很快出现血压下降及中毒性休克,休克发生后皮疹褪色或隐约可见。
(4)外科型及产科型猩红热:细菌经损伤的皮肤或产道侵入,故无咽峡炎表现。
皮疹首先出现于伤口附近,然后向他处扩展,病情大多较轻。
猩红热临床表现
1猩红热简介猩红热简介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
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
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猩红热临床表现潜伏期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
起病急剧,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
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腭黏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
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见舌乳头红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杨梅舌”。
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1.前驱期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
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
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
软腭充血水肿,并可有米粒大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即黏膜内疹,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现。
2.出疹期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
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
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
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少数需经数天才蔓延及全身。
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
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痒。
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
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
病初起时,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称为“草莓舌”。
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莓舌”。
皮疹一般在48小时内达到高峰,2~4天可完全消失。
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
猩红热诊断标准
猩红热诊断标准
猩红热是一种由A群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猩红热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正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猩红热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猩红热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高热、咽喉痛、红斑疹和舌苔脱落。
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持续时间较长,伴有咽喉痛和咽部充血。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患者的舌苔会有明显的白色覆盖物,随后脱落后呈猩红色。
此外,患者的皮肤上会出现小而细腻的红色斑点,可在颈部、胸部和腹部扩散。
二、实验室检查。
对于猩红热的诊断,实验室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咽拭子培养是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通过培养分离出的链球菌可以确定病原体。
此外,血液检查也可以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等病理改变。
三、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猩红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典型临床表现,患者出现高热、咽喉痛、红斑疹和舌苔脱落等典型症状。
2. 实验室检查,咽拭子培养或血液检查阳性,发现A群链球菌感染。
3. 排除其他疾病,在诊断猩红热时,需要排除其他引起高热、咽喉痛和皮疹的疾病,如麻疹、风疹等。
综上所述,猩红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个方面,医生在诊断时应该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性,以确保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猩红热的诊断标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识别能力。
猩红热诊断标准(一)
猩红热诊断标准(一)猩红热诊断标准什么是猩红热?猩红热是一种由链球菌所引起的传染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咽喉痛以及皮肤出现红色斑点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猩红热还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炎、肾炎等。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猩红热的诊断需要结合医学史、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种因素。
常用的猩红热诊断标准如下:•医学史:患者是否曾在近期内接触过猩红热患者?•体格检查:是否出现明显的红色皮疹?•实验室检查:是否检测出链球菌和相应的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等指标?猩红热的治疗措施猩红热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
早期应用抗生素可有效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对于发病较为严重的患者,还需要积极进行对症治疗,如加强营养、保持休息等。
如何预防猩红热的发生?猩红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以及直接接触传播。
因此,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建立合理的卫生消毒制度结语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加强预防意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有效的预防猩红热的发生。
猩红热的并发症猩红热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炎、肾炎等。
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急性猩红热肾炎。
急性猩红热肾炎会导致肾小球病变,出现蛋白尿、血尿以及排尿困难等症状,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猩红热的治疗药品猩红热的治疗药品主要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以及红霉素等。
这些药品能够有效杀灭病原体,缓解症状,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青霉素过敏者的治疗一些患者可能对青霉素过敏,不能使用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此时,可以选择头孢菌素或红霉素等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过敏者,仍需密切观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猩红热的预后经过规范的治疗,大多数猩红热患者预后良好。
但对于一些患者,尤其是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预后可能较差。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猩红热ppt课件
抗病毒药物
可选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 药物进行治疗。
免疫调节剂
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免疫 调节剂,如干扰素等,提 高机体免疫力。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心肌炎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 心悸、胸闷等症状,应及时进行 心电图检查,并给予相应治疗。
肾炎
猩红热患者易出现肾脏损害,应 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 ,及时发现并处理肾脏并发症。
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不随地吐 痰。
注重呼吸道防护
在猩红热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如需前往,建议佩戴口罩。
3
增强自身免疫力
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当锻炼,提高自身 免疫力。
学校和托幼机构防控措施
加强晨检和午检
01
发现可疑症状的学生或儿童,及时通知家长带其就医。
做好因病缺勤登记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易感人群
5~15岁儿童为易感人群 ,但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传播方式
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 传播方式,也可通过接触 传播。
流行季节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 季为发病高峰。
临床表现及分型
潜伏期
通常为2~5天。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普通型、轻型、中毒 型、脓毒型和外科型等。
恢复期
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体温下降,症 状减轻。
适当运动
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 、太极拳等,增强身体免疫力。
避免传染
猩红热具有传染性,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以免传 染给他人。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
05
预防策略与公共卫生意义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
猩红热的诊断标准一、症状表现1.发热:患者通常出现中等度以上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可达3-5天。
2.咽痛:患者在发病初期可出现咽痛,严重者影响吞咽。
3.头痛: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
4.关节疼痛:部分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可能出现关节疼痛。
5.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6.其他症状:如乏力、精神不振等。
二、皮疹特点1.皮肤潮红:皮肤表面出现弥漫性潮红,且边界清晰。
2.猩红热样皮疹:皮肤表面出现红色针状丘疹,大小约1-2mm,皮肤皱褶处可出现线状密集皮疹,形成典型的“手帕样”改变。
皮疹通常在发病后24小时内达到高峰,持续约3-4天。
3.消退后脱皮:在皮疹高峰期后,患者皮肤可能出现脱皮现象,轻者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重者可能出现大片状脱皮。
三、咽部检查1.咽部充血:咽部黏膜充血水肿,扁桃体肿大。
2.脓性分泌物:咽部有脓性分泌物附着。
四、细菌培养1.培养阳性:从患者咽拭子或血液中培养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猩红热病原体)。
2.培养阴性:患者未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五、炎症指标1.白细胞升高:患者白细胞计数通常升高,可达(10-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也相应升高。
2.C反应蛋白升高: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猩红热早期可明显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
3.血沉加快:猩红热时血沉加快,但并非特异性表现。
六、链球菌抗体检测1.抗链球菌溶素O(ASO)升高:ASO是机体在受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产生的抗体,是猩红热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
在发病后1-2周内ASO滴度升高,并在3-5周内达到高峰。
但部分患者在发病后2-3个月内ASO滴度仍持续处于低水平。
2.其他链球菌抗体升高:在猩红热急性期,除ASO外,其他链球菌抗体如抗链球菌激酶(ASK)、抗透明质酸酶(AH)等亦可升高,但这些抗体的特异性不如ASO高。
猩红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病原学
链球菌为革兰阳氏球菌,可分为三类。① 甲型(α)溶血性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②乙型(ß)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人和动物 感染;③丙型(r)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猩红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病 原 学(续)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又可分为A―H和K―V 共20组,而致病的绝大多数是A组,少数 是B组。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化脓性 链球菌。
普通型、脓毒型、中毒型和外科型。各型 预后不尽相同。 普通型:大多数患者属于此型。临床表现 可分为三期 ⑴前驱期;⑵出疹期;⑶恢复 期(脱皮期)。
猩红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临 床 表 现(续)
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一般在38~39℃之 间,可伴有头痛、纳差、全身不适等中毒 症状。
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口腔黏膜充 血,扁桃体发炎并可有白色化脓性渗出物。 舌质红,舌乳头红肿呈杨梅状,称“杨梅 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可有压痛。
猩 红 热 2017 (Scarlet fever)
猩红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概论
猩红热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 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
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 关节损害。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密切接触 传播。
猩红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猩红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猩红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猩红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猩红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猩红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临 床 表 现(续)
恢复期(脱皮期):多数情况下,皮疹于 48小时达高峰,然后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 2~3天退尽,但重者可持续一周左右。疹退 后开始皮肤脱屑,皮疹密集处脱屑更为明 显,可呈片状脱皮,手、足掌、指(趾) 处可呈套状,而面部、躯干常为糠屑状。 疹退及脱皮后无色素沉着。
猩红热临床诊断标准
猩红热临床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一、诊断原则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确诊则须依赖病原学的检查。
二、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资料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可在潜伏期内与猩红热病人,或与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丹毒病人接触史。
2.症状体征1)普通型猩红热:起病急骤,发热,咽峡炎,草莓舌。
发病1~2d内出现猩红热样皮疹,皮肤呈弥漫性充血潮红,其间有针尖大小猩红色红点疹,压之褪色,亦可呈“鸡皮疹”或“粟粒疹”。
皮肤皱褶处有密集的红点疹。
呈皮折红线(即巴氏线)。
同时有杨梅舌和口周苍白圈。
2~5d后皮疹消退。
疹退后皮肤有脱屑或脱皮。
2)轻型猩红热:发热,咽峡炎,皮疹均很轻,持续时间短,脱屑也轻。
3)中毒性猩红热:严重的毒血症,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和感染性休克。
4)脓毒型猩红热:表现为严重的化脓性病变。
咽峡炎明显,可有坏死及溃疡。
咽部炎症常向周围组织蔓延,引起临近器官组织的化脓性病灶或细菌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及迁徙性化脓性病变。
5)外科或产科型猩红热:皮疹常在伤口周围首先出现且明显,然后遍及全身,常无咽峡炎。
3.实验室检查3.1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3.2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分离出A组链球菌。
4.病例分类4.1疑似病例:发热,猩红热样皮疹+3.1。
4.2临床诊断病例:具备4.1+2.中任何一项。
4.3确诊病例:具备4.2+3.2。
【传播途径】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也可经污染用具、玩具、饮料等间接传播。
也可经皮肤创伤或产道感染。
【消毒】对热、干燥及普通消毒剂敏感。
56℃30分钟即可杀灭。
猩红热的典型临床表现
猩红热的典型临床表现潜伏期通常为2~3天,短者1天,长者5~6天。
外科性猩红热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2天前驱期⑴时间:从发病到出疹,一般不超过24小时,少数病例可达2天⑵症状:起病多急骤,当局部细菌繁殖到一定数量,并产生足够的外毒素时即出现症状,有畏寒,高热伴头痛、恶心、呕吐和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体温高低不一,轻者38~39℃,重者更高,有的患儿因肠系膜淋巴结发炎伴有腹痛,疼痛剧烈者易误诊为阑尾炎。
婴儿在起病时烦躁或惊厥⑶体征:咽部炎症,轻者仅咽部或扁桃体充血,重者咽及软腭有脓性渗出物和点状红疹或出血性红疹,或可有假膜形成。
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及压痛出疹期⑴时间:多见于发病后1~2天出疹⑵皮疹顺序:皮疹最早见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波及躯干及上肢,最后到下肢⑶皮疹特点:①贫血性皮肤划痕:猩红热皮疹为红色细小丘疹,高出皮面,呈鸡皮样,抚摩时有砂纸感。
皮疹密集,压之退色,有痒感,疹间皮肤一片红晕,疹间无正常皮肤可见。
以手按压则红色可暂时消退数秒钟,出现苍白的手印,此种现象称为“贫血性皮肤划痕”,此为猩红热的特征之一。
②帕氏线: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弯和腹股沟等处,皮疹更密形成明显的横纹线,压之不退,称为“帕氏线”,此为猩红热特征之二。
③杨梅舌:前驱期或发疹初期,舌质淡红,其上被覆灰白色苔,边缘充血浮肿,舌刺突起,2~3天后舌苔由边缘消退,舌面清净呈牛肉样深红色,舌刺红肿明显,突出于舌面上,形成“杨梅”样舌,为猩红热特征之三⑷口周苍白:因口周皮肤与面颊部发红的皮肤比较相对苍白,猩红热病人还可出现口周苍白区,但为猩红热非特异性特征,在其他发热性疾病如肺炎,麻疹有时亦会出现类似情况出疹期间继承发热,待皮疹遍及全身,体温逐渐下降恢复期⑴时间:皮疹于3~5天后,此期约1周左右⑵皮疹特点:颜色转暗,逐渐隐退。
并按出疹先后顺序脱皮,先从颜面部,渐及躯干,最后四肢,皮疹愈多,脱屑愈明显。
轻症患者呈细屑状或片状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猩红热面容诊断详述
*导读:猩红热面容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面部充血潮红,口鼻周围的肤色明显苍白。
健康者的面容应是两眼有神,眉目清秀,皮肤富有光泽。
猩红热面容的鉴别诊断:
1、急性面容:面色潮红,高兴不安,表情痛苦,是急性热病,如大叶性肺炎、疟疾等的表现。
2、苦笑面容: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毒素所致神经系统综合征。
患者局部或全身肌肉阵发或强直性痉挛,因面颌及颈部肌肉常受累,牙关紧闭和"苦笑面容"为特征表现。
3、粘液性水肿面容: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在成人期的特征性面容。
中医认为属脾气虚与肾阳虚证;西医认为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去睾症和垂体功能减退症也可见此类面容。
4、慢性面容:面色灰暗或苍白,面容憔悴,目光暗淡。
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硬化、恶性肿瘤、严重结核病等。
5、麻疹面容:两眼微红且怕光,眼中的分泌物增多,鼻阻塞,伴有发热咳嗽等。
6、贫血面容:面色苍白晦暗,眼睑、唇舌色淡,表情疲惫乏力。
7、痴呆面容:头大颈短,眼裂小,鼻深宽平,鼻翼肥大,舌大宽厚且经常伸出口外,常见于呆小症患者。
8、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
多为患肠伤寒、脑炎、脑脊髓膜炎等高热衰弱病人的面相。
9、恶病质面容:面容极度消瘦,面色萎黄,皮肤弹性较差,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如结核病、癌症晚期等。
10、面具面容:面部表情呆板,有如戴着面具一样,常见于脑炎、震颤性麻痹症患者。
11、肝病面容:面色灰暗,两颊消瘦,鼻额部与双颊有褐色色素沉着。
12、肢端肥大症面容:头颅增大,面部变长,下颌大且向前突出,两骨隆起,耳鼻增大,唇舌变厚,常见于垂体肿瘤患者。
13、半侧痉挛面容:半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规则抽搐,有时仅表现为霎眼痉挛或口角抽搐,常见于面神经瘫痪后遗症及三叉神经痛、中枢神经障碍的患者。
14、甲亢面容:面肌消瘦、眼球突出、目光闪亮具有惊惧的表情,眼裂增大而少眨眼,同时伴有高兴不安、烦躁易怒的表现常见于突眼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表现为面容惊愕,易受外界各种很小的声音刺激而表现出很惊恐的样子;眼球凸出,类似金鱼眼;兴奋不安,烦躁易怒。
此为甲状腺功能异常亢进所出现的典型表现。
目前此病没有自动免疫制剂,预防着重于控制感染的散播。
隔离患儿,至咽培养连续两次阴性后解除隔离。
对体弱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密切接触者,应服复方新诺明或注射青霉素预防。
带菌者应
接受10天青霉素治疗。
(一)管理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
有人主张用青霉素治疗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试子培养阴转,届时即可出院。
当儿童机构或新兵单位发现病人后,应予检疫至最后一个病人发病满1周为止。
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二)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
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三)保护易感者对儿童机构、部队或其它有必要的集体,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
如用苄星青霉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儿童60~90万μ,成人120万μ,可保护30天。
或磺胺嘧啶每天1克或周效碘胺(Sulfadoxinum)每周0.5克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猩红热面容的诊断,猩红热面容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猩红热面容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