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领导干部应对媒体存在的不足及影响
基层领导干部应对媒体存在的不足及影响
基层领导干部应对媒体存在的不足及影响作者:郭俊艳来源:《知识文库》2018年第06期近年来,领导干部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应对媒体不当,说“错话”,说了“不应该说的话”等现象频发,比如原铁道部政治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浙江温州“7·23动车事故”的新闻发布会上,曾因“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和“这是一个奇迹”两句话,成为当时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
郑州规划局副局长一句“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将这位局长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几年,我市也发生应对媒体不当的事件,干部在行政服务大厅“嗑瓜子”,在应对媒体时说出“他需要不断进食”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媒介素养的缺乏使基层领导干部在面对媒体时出现了本领危机和知识恐慌。
领导干部中流传着一种说法:“防火、防盗、防记者”。
正是这种“防”的态度,表明了许多领导干部新闻素养的缺乏及应对媒体时的恐慌心理。
目前,基层领导干部在应对媒体时还存在着不足。
1 基层领导干部应对媒体存在的不足首先,对新媒体认识不足。
领导干部在面对新媒体时,对媒体缺乏正确、正面的认识。
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由于年龄、阅历、所受教育程度有限,因此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更多的愿意选择传统媒体,使用互联网的技能明显不足。
有些领导干部甚至对互联网抱有反感、排斥、对立的态度,认为互联网是煽动公众情绪、传播流言的平台,缺乏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与新闻单位协调沟通能力不足,欠缺基本的舆情辨别和引导能力。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而且变化非常大,可能一句话就会被网友解读成不同的意思,随着传播环节的增多变化会越来越大,最后脱离甚至背离传播者的本意。
所以面对新媒体时,领导干部认为一句话也不能说,说错话比不说话更加可怕。
大多数领导干部认为自己无法判断和把握新这个度,认为不该说的时候可能错过了信息发布的最佳时间,认为该说的时候又有可能发表了错误的言论,这种对于信息发布的时机和力度的把握非常有难度。
领导干部应对新媒体中存在的困境及对策
一、 领导干部应对新媒体应具备的能力
对于领导干部应具备哪些应对媒体的能力方面,学者们提出 的观点大致相似, 如周贵卯(2010)将领导干部应对新媒体的能力 分为三个方面, 管理能力、 驾驳能力和运用能力; 何清 (2010) 、 唐宁 (2013) 的观点相似, 主要为4个方面, 即良好的媒体形象、 有效的沟 通合作、 应对能力、 了解新媒体运作的能力。
制定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新兴媒体 1.从完善相关的制度入手。 能力的制度, 是促使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新兴媒体能力的重要保障。 在制度方面, 应建立相关的新闻发布机制, 建立与媒体规范互动的 机制以及干部运用新媒体的制度。 如徐长安 (2015) 谈到建立高效 的新闻发布机制是实现政府和媒体、 民众之间实行良好沟通的前 提; 卓卫云 (2013) 持有同样的观点。 曹守新 (2015) 认为建立领导干 部与媒体的良性互动, 应建立和谐互信机制; 建立与媒体规范互动 机制;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传播机制。 一是提高领导者自身的 2.从提高领导者自身素养方面入手。 媒体意识和素养, 建立开放的领导形象特质, 正如胡晓琳 (2014) 认为领导影响力、 领导形象借助媒体的传播必须具有一个根本特 质——开放。 潘娟 (2014) 归纳了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现状, 最后从 宏观制度、 中观媒介素养基石、 微观媒介素养教育培训层面提出 了建议。 二是提高领导者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 主动掌握话语权, 正如魏小凡 (2013) 认为在新媒体时代要主动掌握话语权, 周锦狮 (2013) 提出了相似的建议。
四、 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应对新媒体能力提升 的对策
“互联网+” 背景下, 领导干部如何适应形势发展, 主动同新媒 体沟通合作、 提供服务, 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者们从以 下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领导干部应对媒体出现本领危机的原因
领导干部应对媒体出现本领危机的原因在媒体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提高领导干部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
近年我国学术界对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研究给予了极大关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认真探讨,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
领导干部对媒体认识上的误区有学者认为,有些领导干部对媒体和新闻舆论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
他们或不加区分,把所有媒体都当作党报党刊来看待,要求一律“正面报道为主”;或把媒体当作“敌人”,防火防盗防记者。
在对“正面报道为主”的理解上,把“正面为主”等同于不允许有批评监督报道,把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对立起来。
认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只能正面宣传,总担心舆论监督会影响正面宣传效果,影响唱好主旋律。
有学者认为,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消极地面对媒体,是因为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1、他们感到,应对媒体是上级领导的事,是职能部门的事,他们不必也不便参与。
2、坚持“多干少说”的传统,认为只要完成好任务就行,因此一再放弃“出镜”的机会。
3、认为要做到不泄密、不出事,还是少说为佳,因此面对记者时总是三缄其口。
领导干部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种种表现有学者认为,一些领导干部对新闻媒体还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愿意和新闻媒体打交道,对新闻媒体唯恐避之不及。
有的对新闻媒体采取敷衍应付的办法,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不提供第一手的真实情况。
甚至一些领导干部害怕新闻媒体,把新闻媒体视为“洪水猛兽”,对新闻媒体对一些“突发性”事件实事求是报道的愿望不予理睬,千方百计地封闭信息,寄希望于自然平息事件,“内部消化”,慢慢处理,其结果只能是越捂越坏、越盖越糟。
有学者认为,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重“做”轻“说”,忽视媒体作用。
2、不懂新闻价值,利用媒体不足。
3、怕媒体、躲媒体。
一旦出了“负面情况”,某些领导干部怕说错话给自己带来麻烦,于是不敢正面接触记者,回避记者的采访,出现了所谓的“防火防盗防记者”。
领导干部应对和利用媒体的不足及解决之道
党政 干部论 坛
近 年 来 党政 领 导 干 部 群 体在 执 政 履 职 尤 其 是
, ,
处 置 突发 事件 敏感 事 件 的 实践 中 越 来 越 频 繁 地 接
、
,
当然 也 就 更 缺 乏 这 方 面 的 利 用 能 力 当筹 划 某 项 工 作 承办 某 项 活 动 时 能 够把 新 闻 宣 传 环 节 作 为 全 部
,
笔 者 认 为 部分 领 导 干 部媒体 应 对 和 利 用 能 力 的 不 足 大体表 现 为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
当前 随 着 大 众 传 播 技 术 的 飞 速 发 展 新 闻 传 媒 的结 构 发 生 了 显 著 的变 化 报 纸 和 传 统 的 广 播 电视 的
,
,
,
绝 对 垄 断地 位 已 经 不 复 存 在 为 : 天上
、 、 ,
30
:
2 o 第 7期 09年
干部工作
外 另一 的影响 , 且有着与报纸 、 并 传统广播 电视新 闻等截然 现 出这 位将 军应对外 国媒体 、 国记者 的主动 , 方面更体 现出这位将 军对于西方媒 体接受 习惯 的熟 不同的特点 。 而这两点 , 正是借 助西方 主流媒体有 力宣扬我方 党政领导干部 一般都有 与纸质媒 体和传 统广播 练 , 也是有些领导干部当前亟需更新 电视新 闻节 目打交道 的丰富经验 , 能够 顺利 、 高效地 立场和成就 的关键 , 接受其采访 , 也能够组织新 闻发布 、 新闻报道 来传播 认识 、充 电” 习的。 “ 学 官方信息 、 宣示 政府立场 , 甚至还可 以亲 自为这些媒 体或节 目撰 写文章 以有 力影 响舆论 。但 是在 电视直 播 中 , 兴媒体面前 , 在新 既有 的经验 虽然可 以作为参 考, 但往往适 用性 不强 , 的时候 还会南 辕 北辙 。 有 照 搬应对和利用传 统媒体形式 的习惯 和经验来 面对数 字化 、 网络化 的新媒 体 , 就容 易犯 错误 , 至是低 级 甚 错误。 比如 , 多领导干部 匾对报社记 者可 以侃侃 而 很 谈, 但在 电视镜 头面前却 总是找不 到最佳 状态 , 答非 所需 , 答非所 问 , 果较 差 。 效 如果 是 电视 直播 中的临 场采访 , 没有 时间做充分 的准备 , 不少领 导干部甚 至 还 会慌 了神 , 用空洞 、 的官话 、 话来应付 。 只好 贫乏 套 再 比如 ,一些领导 干部没有意识 到 电视 直播尤其 是 新兴媒体实 时全 景报道 、 快速 广泛传播 的特点 , 至 甚 有时在毫不 知情 的情况下 ,发表 和做 出了一些 随意 的言行 , 它经 由新 兴媒体被 “ ” , 炒 热 造成很 难消 除的 不 良社会 影响 , 甚至损害 了党和政府 的形象 。
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
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进入了矛盾凸显期和问题多发期,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要求空前高涨。
新闻舆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此形势下,如何面对媒体、引导舆论,成了摆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面前、考验我们执政能力的一道极为重要的现实课题。
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决不仅仅是宣传部门的事,而是一个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
领导干部必须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新闻传媒出现的新动向、新特点,努力提高面对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
一、新形势下新闻传媒的新特点近年来,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传播手段日新月异,颠覆了传统新闻传播规律,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格局,突破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时空,刷新了传统新闻传播的观念。
(一)社会意识多元化倾向日益明显从意识形态领域来看,社会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明显,正确的与错误的、先进的与落后的、主流的与边缘的思想观念相互交织,意识形态领域的噪音、杂音此起彼伏。
所以,各级干部不断提高执政水平、不断增强引导舆论的能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一元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舆论斗争成为政治较量前沿从国际形势来看,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在增加。
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和新闻的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
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加紧对我国实施新闻渗透战略,通过新闻宣传对我实施西化、分化。
特别是近年来,境外某些媒体借题发挥,蓄意炒作、抹黑中国;利用各种传播渠道,攻击我政治制度、司法制度、出版制度和新闻管理制度;插手我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煽动所谓“维权”运动,培植“政治异见人士”,千方百计与我争夺舆论阵地、争夺受众、争夺人心。
目前,大力提高我们引导舆论的能力,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传播渗透,任务十分紧迫。
(三)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日益突出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
自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局限原因与对策
自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局限原因与对策自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局限、原因与对策◎ 汤兆武近年来,微博作为新兴媒介以其围观式结构、点对点关注模式、裂变式传播特点的优势在我国异军突起,2010年也曾被誉为中国微博元年。
政府机构与各级领导干部纷纷进驻微博,体验微博带来的全新互动模式。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在腾讯网、新浪网、新华网、人民网四家微博网站经过认证的党政机构微博共32358个,而党政干部微博客也达到了18203个,政务微博俨然成为大势所趋。
政务微博使得政府机关、领导干部在与民众互动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在澄清谣言、线索搜寻等方面也是有力的武器。
通过对政务微博的关注、转发、评论,民众可以监督政府官员,讨论和反思政府的政策,提出意见与建议,实现微博问政。
但是与此同时,微博政务目前的状况也面临着困惑。
认清存在的问题,探究潜在原因,思考如何在自媒体时代提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通过对媒介的有效运用服务社会发展,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将从当下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出发,思考其中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局限,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并探讨培养与提升手段。
一、从当前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看媒介素养局限媒介素养是通过媒介观察、认识世界的方法,是使用媒介、辨析信息的能力,是解读、分析和批判媒介的观念。
关于媒介素养的内涵,总结起来可以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媒介的特点及其中特定问题的认知;二是了解媒介内容的影响因素;三是辩证看待媒介内容;四是利用与改善媒介。
从传媒沟通的结构来看,信息源的信息经过通道(媒介)传达到信息接收者,接收者再将信息反馈给信息源。
领导干部在信息源的位置上时,其角色是媒介的使用者,同时也受到外界的监督;在接收者位置上时,是信息的采集者;同时,领导干部还充当了管理者的角色。
被监督者和管理者是领导干部与普通公民在传媒沟通过程中最大的角色差异。
在自媒体环境下,这两个角色更为突出,意义也更重大。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时的角色转变
D OCCUPATION2012 08162大家谈ISCUSSION领导干部面对媒体时的角色转变文/李姗姗当今社会,各层次的领导干部面对媒体,与媒体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
在媒体面前,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不但备受关注,而且经过放大之后,任何的一点不恰当表现都有可能产生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
于是,许多领导干部“谈媒体色变”。
但是,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怕媒体、躲媒体、防媒体,都是不恰当的。
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惹祸上身。
领导干部如果要更好地适应媒体时代、成功地面对媒体、达到沟通目标、展示良好的领导形象,就需要在许多方面都有所转变。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面对媒体的领导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集体领导干部需要具备能够独当一面的能力,敢于担当责任,有丰富的思想、饱满的情绪、风发意气和号召力,这是在工作中一种良好的状态。
但是,在面对媒体的时候,就要调整过来,角色要转变。
在媒体面前,领导干部是以个人形象出现的,但是却不再属于自己,不再代表自己,而是代表领导干部身后的集体、团队,或是整个企业的形象。
有专家很形象地说:面对媒体时,领导干部的脑袋并不完全长在自己的肩上。
1.个人情绪就等于官方形象在媒体面前,领导个人的情绪波动、情绪表达都会被解读为官方的形象。
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但是当你面对媒体的时候,你的私人情感、个人情绪就完全成为了官方形象。
对于事先有准备的媒体采访,领导调整情绪的难度相对较小,主要应该注意整体回答提问的过程中展示出的精神面貌。
而容易出现问题的往往是在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或者负面新闻报道后,领导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对媒体时,情绪往往会失去控制。
在面对突发事件或者负面新闻的时候,领导干部应该冷静,采用公关的方式加以解决。
其实,事情发生并不可怕,只要处理得好、表达得好,就有可能转危为安。
相反,处理得不好,表达得不好,问题就有可能更加严重。
因此,在媒体面前要控制好情绪,把好话说好,把不好的话好好说是很重要的。
基层领导干部媒体应对能力提升研究
基层领导干部媒体应对能力提升研究作者:马小飞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14期摘要:基层是国家治理框架结构的末端,也是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一线,各级党委、政府制定政策都要传递到基层,通过基层来贯彻落实。
而媒体和社会所关注的主要议题和实际问题都是聚焦于基层,各种利益交织,各种矛盾化解也是最终在基层落地。
基层领导干部应对媒体能力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对于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基层领导干部应对媒体能力的现状,进而找出存在问题的表现及背后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以期为提升基层领导干部媒体应对能力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基层;媒体应对;能力提升一、问题提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日益发达,政府自身能力建设三个要素共同驱动下,公民参政意识、民主意识和言论表达意识增强。
媒体和社会对政府工作关注度逐渐加强,聚集到了涉及到社会民生保障、关注社会公平正义、政府自身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以及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及职责履行。
特别是网络媒体和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介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层次和要素是不断提高的,基于此,媒体和社会的监督能力越来越强大。
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服务型政府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政府职能优化和作风转变的首要目标,回应社会关切,实现政务信息公开,打造阳光型政府。
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要件就是提升政府舆情引导和媒体管理的能力,能够正确有效的处理和科学引导各类网络舆情,能够满足新闻媒体议程设置的期望要求。
近年来,随着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府职能转变,加之突发事件的影响和推动,基层领导干部开始逐渐认识到应对媒体能力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必备的一项技能,特别是在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大突发事件这类公共事件中,实现了几个转变。
(一)由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应对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对着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和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能力日益提高,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阳光型政府为主线,提高各级政府回应社会关切,应对突发事件媒体舆情。
提高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能力
形象塑造
领导干部的形象通过媒体 传播,对树立政府形象、 提升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面对媒体能力的意义
提高政策宣传效果
促进政府与公众互动
领导干部具备与媒体沟通的能力,能 够更好地宣传政策,引导舆论,增强 政策执行力。
良好的媒体沟通能力有助于领导干部 了解民意、回应关切,增强政府与公 众的互动和信任。
3
善于运用新媒体
利用新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与公众 进行互动交流,增强信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掌握主动权,及时回应媒体关切
建立新闻发布机制
01
通过定期新闻发布会、新闻通稿等方式,主动发布重要信息,
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
快速回应媒体关切
02
对于媒体的询问和质疑,应迅速作出回应,避免信息误传和误
对自己的表达能力或应对媒体的能 力缺乏自信,导致表现不佳。
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不足
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无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沟通技巧欠缺
在回答媒体提问时,无法有效沟通,容易引发误 解。
缺乏逻辑性
表达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影响信息的传递和理 解。
对媒体运作规律了解不够
对媒体行业了解不足
不了解媒体的工作方式和传播规律。
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学习危机公关理论和实践,掌握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以维护组织形象和利益。
04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实践技 巧
有效利用媒体平台,传递正面信息
1 2
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
与各类媒体建立互信、互动的关系,通过媒体平 台传递正面信息,树立良好的形象。
制定传播策略
根据工作需要和媒体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传播 策略,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doc
三、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回避”媒体。
即一些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镜头和记者的采访,遇事闪烁其辞,出现无话可说的“晕镜"现象,或者生怕采访中说错话,担心上级领导的批评,或者担心新闻媒体对采访内容”断章取义”,误导社会舆论,对新闻媒体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愿意和新闻媒体打交道;二是“忽视”媒体。
有的领导干部只注重“实干”,忽视新闻媒体内鼓干劲、外树形象的作用,认为同新闻媒体打交道那是宣传和新闻部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只要工作做好了,无需通过媒体凝聚力量,引导舆论,展现形象;三是“乱用”媒体。
有些领导干部干工作不务实,抓工作不落实,而是搞形式主义,把媒体当作自己在领导和群众面前“歌功颂德”的工具,企图通过新闻报道获得领导和群众的信任和好评;四是“怀疑"媒体.个别非主流媒体的记者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下,往往打着采访的目的,抓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一些“小把柄"进行敲诈勒索,一些领导干部把所有的媒体都当作是党报党刊来看待,不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失去了信任和好感,而且还对正常的新闻采访活动也产生了疑虑。
四、提高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能力的对策一是加强学习,提提升素质。
要按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型领导干部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对党政干部的执政理念、现代行政管理理念教育,进行现代媒介素养、传播技能和公共关系知识的综合培训,领导干部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每天要挤出一定的时间,收听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报纸,查阅网站,尤其要学习好、理解好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必要的法律法规知识,对各项工作中形成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做到有备无患。
要正确认识媒体的地位、性质和政治功能,把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归根为一种交往、沟通能力,积极关注舆情动态,从大量繁芜复杂的信息中,通过事物的表象把握其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苗头性”、“倾向性”事件中,由小见大,以管窥豹,对事态的发展科学判断预测,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及时捕捉新的机遇,制定正确的政策和行动步骤,从而在“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二是改进方式方法,掌握主动权。
如何看待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误区?
如何看待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误区?如何看待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误区?在信息网络高速发达,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的新媒体时代,面对新闻媒体,敢不敢说话,会不会说话和能不能说话,成为领导干部时下遇到的新的挑战。
当下,领导干部不善待媒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瞒,即隐瞒不报、不说,不公开,或说假话,震惊中外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因为有关部门拖而不决、隐瞒掩盖导致的。
二是躲,即采取回避、逃避的办法免于和媒体接触。
三是顶,即和媒体采取针锋相对、顶牛的硬招,比如有的官员居然对媒体说出“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百姓说话”这样的雷语。
四是拖,有的官员缺乏责任心,不能在第一时间发出政府的第一声音,从而失去舆论先机。
五是推,在媒体面前把责任推给上级或者推给下级,同样得不到媒体和公众的谅解和宽容。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时事评论观点:源于对新媒体时代的心理准备不足。
今天的媒体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表现在信息生产者多、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可控性难等特点,不少官员低估新媒体时代网络、记者、媒体的能量和威力,精神准备不足。
源于领导干部执政理念和作风的错位。
一是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淡化;二是高高在上的官本位主义盛行;三是个人主义作祟导致左顾右盼。
源于领导干部媒体素养不足。
有些领导干部缺乏应对媒体的基本技能,不懂得运用法律、技术手段,加强对新兴媒体的建设和管理,不懂得掌握宣传舆论的话语权、主导权,致使一些事件由小变大。
源于社会转型带来的新的执政环境。
一方面,经济体制社科变动,社会结构社科变动,尤其是新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的出现,都将导致社会管理的风险和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分配机制的缺陷导致贫富差距过大以及腐败蔓延,紧张的官民、干群关系,往往促使网民一边倒,选择非理性的态度。
浅谈提高领导干部应对新媒体的能力
浅谈提高领导干部应对新媒体的能力作者:王一惠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7年第08期【摘要】文章首先指出当前领导干部在应对新媒体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次指出了这些问题对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危害之处;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领导干部应对新媒体的策略:增强党性修养,深刻领悟为谁服务的问题;深入研究新媒体,提高和网民沟通的能力;理解新媒体工作性质,善待媒体工作人员;加强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新媒体监管制度建设;加快建设领导干部运用新媒体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领导干部;新媒体;策略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存在,涵盖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如何运用和管理好新兴媒体,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不容小觑的重大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2月19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
[1]一、领导干部应对新媒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对新媒体缺乏研究,成为信息化社会的落伍者很多领导干部缺乏对新兴事物的学习热情,对以高科技化和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媒体更是如此,借口工作繁忙,学习枯燥,新媒体知识学习起来困难,操作起来复杂。
很多领导干部“知难而退”,办公室电脑成了游戏机和影碟机,习总书记强调的善于运用新媒体宣讲政策、理解社情民意等成了纸上空谈、空头文件。
领导干部的网络观念如何从“你说我听”到“你问我答”再到“你说我说”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变过程。
[2]2、对媒体从业人员缺乏认识,应对媒体素质低下媒体记者安身立命的根本前提是第一时间获取吸睛的新闻,任何媒体及其主管部门都鼓励记者获取有看点的报道。
国内外记者都会把对领导的采访发布到媒体刊物的显著位置。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大,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不仅能增加领导干部的形象和知名度,还能够帮助他们更有效地传递政策和观点。
因此,提高应对新闻媒体能力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领导干部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他们需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做到言之有物、言简意赅。
在接受采访时,领导干部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语言,尽量避免说出令人误解或引发争议的言论。
通过有效的沟通,他们可以更好地与媒体建立互信关系,增加政策传达的成功率。
其次,领导干部要具备较高的情绪智商。
面对新闻媒体可能出现的压力和挑战,他们需要保持冷静和镇定。
无论遭遇何种质疑或批评,领导干部都应该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做过激的回应,避免引发更大的争议。
同时,领导干部也应该学会转化负面情绪,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动力,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和业务功底。
新闻媒体对领导干部的提问通常涉及各个领域的问题,因此他们应该学会广泛地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
只有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才能够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给予准确的回答,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尴尬和误解。
此外,领导干部还可以通过培训和学习来提高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
可以参加公关和媒体管理的专业培训课程,学习如何与记者有效沟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等技能。
此外,他们还可以观摩其他成功的领导干部的表现,并向他们请教经验和建议。
总之,作为领导干部,提高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良好的沟通能力、较高的情商、扎实的知识储备以及专业培训和学习,领导干部可以更好地与媒体互动,有效传递政策和观点,并塑造良好的形象。
这样不仅有助于领导干部的职业发展,也将对整体社会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
领导干部作为公众形象的代表和政策的执行者,需要与新闻媒体进行密切互动,并经常面对各类采访和报道。
然而,随着媒体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和阻力,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并有效传达政策理念。
官员的媒体应对
基层领导应对媒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当今高度商业化的媒体社会里,尤其是中国网络传播高度发达的现实中,基层领导正面临着应对媒体、引导舆论本领的危机和知识欠缺,因而,基层领导在与媒体交往中,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相当一部分基层领导在对待媒体的观念上存在问题。
我国的报纸、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其根本任务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媒体既要使党和政府满意,也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满意。
当然最终是使人民满意,而不是官员满意。
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是媒体“社会公器”,也是公众接受信息的主渠道。
满足受众信息需要,就是要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监督政府依法行政,向社会公众传递公共信息是新闻媒体的责任,也是义务。
但一些基层领导人误解了媒体是党的喉舌的意思,所以导致一些官员在媒体面前,言语失当。
对媒体经常采取回避态度。
为什么会出现基层官员害怕或回避媒体的现象呢?这与各级政府考核提拔官员的规定有关,出了事提拔无望是轻,官帽不保是重,所以这些基层官员谁都不愿意在自己任期内有重大的安全事故或群体事件发生,如有发生理所当然的就是瞒。
在这样的政治语境下,基层领导对记者高度警惕,尤其是有负面事件发生的时候,回避媒体时有发生。
对待媒体报道反应不当。
表现为不少基层领导在面对危机事件、新闻监督和媒体镜头时,或手忙脚乱、被动应付,或心存惧怕、敷衍推诿,或简单粗暴,更多的情况是事发单位“用人墙挡记者”,这些事件的发生反映出这些基层领导公共关系学知识的空白。
一些危机事件也常因基层领导不善于应对媒体,导致报道出现偏差,甚至酿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对媒体的作用不了解。
媒体有塑造形象和“保健”的作用。
媒体形象塑造的功能主要是因为新闻媒体长时间存在,具有权威性,有一定的公信力,所以社会公众对它是信任的。
如,各级党报、电视台等。
基层干部应对新闻媒体的思考
基层干部应对新闻媒体的思考媒介及讯息正在日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已成为多数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通过媒体来学习时政、解读形势、了解动态,还通过它来发布新闻、动员社会,进行公共管理。
媒体可以宣传工作的业绩和“亮点”,也可以暴露工作的不足和“软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基层干部如何应对迅速兴起的新媒体时代,提高直面新闻媒体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基层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
尽管新形势下媒体结构和传播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很多基层干部在管理媒体和引导舆论上依然墨守成规,满足于用老眼光看待新形势,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
在对“正面报道为主”的理解上,把“正面为主”等同于不允许有批评监督报道,把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对立起来。
部分基层干部不善用媒体,不愿意和新闻媒体打交道,突发事件发生后,千方百计捂着、掖着、盖着,害怕媒体报道,导致谣言在网络和社会上肆意传播。
有些基层干部重“做”轻“说”,忽视媒体作用。
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只有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交流,才能使媒体成为公共管理的有效手段。
理解新闻。
善待媒体的前提是正确地理解新闻的功能,遵循新闻工作的规律,特别是理解新闻和宣传的联系与区别。
要认识到当代新闻媒体的特点,认识到新闻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进一步多元化,理解新闻和宣传的差别,在新闻工作中认真遵循新闻规律。
尊重记者。
善待媒体必须落实到尊重记者上。
记者从事的是一种艰辛的职业。
现在的记者既要当好喉舌,又要承担舆论监督;记者既是挑战者,更是工作伙伴。
尊重记者的报道权就是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尊重记者的工作就是遵循公共管理的规律。
宽容舆论。
就是要支持舆论监督,容许媒体对基层工作的不足、缺漏进行批评。
当媒体发布了一些与我们的想法、看法不尽相同的新闻信息时,当媒体承担监督职能对我们的工作失误予以曝光时,特别是批评报道与事实不尽相同时,要以理解的心态来面对那些进行舆论监督时有差错的记者,要以宽厚的心态来面对那些有过报道失误的媒体。
提高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能力
领导干部形象对组织的影响
形象关乎组织声誉
领导干部作为组织的代表,其形象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声誉和 形象。
形象反映组织治理水平
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和形象能够体现组织的治理水平和能力 。
提高应对媒体能力对领导干部的益处
提升个人魅力
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可以使领 导干部在媒体前更加自信、从
容,展现个人魅力。
塑造良好形象
案例二
某部门在突发事件中,未能及时向媒体通报情况,导致信息传播受阻,引发公众 不满。
0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结与展望
提高领导干部面对媒体能力的成果
媒体应对能力显著提升
领导干部通过培训和实践,掌握了与媒体沟通的技巧和方法,能 够更加自信地面对媒体采访和舆情应对。
媒体形象得到改善
领导干部在媒体面前展现出更加专业、开放、透明的形象,提高了 政府和单位的公信力。
措辞。
表达流畅
02
在面对媒体时,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不出现口
误或中断。
逻辑清晰
03
阐述观点时,应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让媒体和公众易于理解。
掌握与媒体沟通的技巧
善于倾听
在与媒体交流时,应耐心倾听媒体的问题,不打断对方,展现出 尊重和关注。
有效回应
对于敏感或复杂的问题,应予以妥善回应,避免陷入被动或尴尬 境地。
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应对媒体的经验和 技巧,面对媒体提问时难以有效应对。
形象意识有待提高
一些领导干部在媒体前的形象意识不 足,着装、举止等方面不够得体。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问题
01
02
03
缺乏媒体素养
部分领导干部对媒体运作 规律和传播特点不够了解, 缺乏必要的媒体素养。
颁导干部面对新闻舆论监督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传媒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公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迅速、便捷、广泛、互动的优势为新闻舆论监督提供了更大平台。
新闻舆论监督几乎渗透到了社会活动的一切过程和一切领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新闻舆论监督,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
领导干部面对新闻舆论监督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文/孙 青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和评议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播速度快、开放程度高、社会影响大等特点。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毋庸置疑,领导干部正确对待新舆论监督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打造阳光政府和推进民主的重要途径。
如何正确对待新闻舆论监督,这对于我们的领导干部无疑也是新的要求和新的考验。
从总的情况看,我们的领导干部对新闻舆论监督是高度重视的,做法是好的,但与中央对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的有关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领导干部在面对新闻舆论监督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在面对新闻舆论监督时往往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思想不够重视,轻视忽视媒体当前不少领导干部整天忙于日常事务,不看报、不上网,对媒体监督不够重视,甚至带有偏见,缺乏足够的认识。
还有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把舆论监督作为联系群众、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对一些敏感信息和负面报道,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甚至有点麻木不仁,直至成为媒体集中轰炸的对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才意识到正确面对和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
2.心态不够开放,抵触躲避媒体时下,在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叫做“防火、防盗、防记者”。
有不少地方、部门及被监督对象将“舆论监督”视为洪水猛兽,不敢与之打交道,更不愿与媒体主动接触,对媒体采取回避的对策,抵触情绪较为普遍。
例如,既不想发正面报道,怕有“作秀”之嫌,更怕发负面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领导干部应对媒体存在的不足及影响
近年来,领导干部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应对媒体不当,说“错话”,说了“不应该说的话”等现象频发,比如原铁道部政治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浙江温州“7·23动车事故”的新闻发布会上,曾因“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和“这是一个奇迹”两句话,成为当时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
郑州规划局副局长一句“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将这位局长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几年,我市也发生应对媒体不当的事件,干部在行政服务大厅“嗑瓜子”,在应对媒体时说出“他需要不断进食”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媒介素养的缺乏使基层领导干部在面对媒体时出现了本领危机和知识恐慌。
领导干部中流传着一种说法:“防火、防盗、防记者”。
正是这种“防”的态度,表明了许多领导干部新闻素养的缺乏及应对媒体时的恐慌心理。
目前,基层领导干部在应对媒体时还存在着不足。
1 基层领导干部应对媒体存在的不足
首先,对新媒体认识不足。
领导干部在面对新媒体时,对媒体缺乏正确、正面的认识。
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由于年龄、阅历、所受教育程度有限,因此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更多的愿意选择传统媒体,使用互联网的技能明显不足。
有些领导干部甚至对互联网抱有反感、排斥、对立的态度,认为互联网是煽动公众情绪、传播流言的平台,缺乏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与新闻单位协调沟通能力不足,欠缺基本的舆情辨别和引导能力。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而且变化非常大,可能一句话就会被网友解读成不同的意思,随着传播环节的增多变化会越来越大,最后脱离甚至背离传播者的本意。
所以面对新媒体时,领导干部认为一句话也不能说,说错话比不说话更加可怕。
大多数领导干部认为自己无法判断和把握新这个度,认为不该说的时候可能错过了信息发布的最佳时间,认为该说的时候又有可能发表了错误的言论,这种对于信息发布的时机和力度的把握非常有难度。
面对新媒体时代提出的挑战,由于缺乏一定的基础和准备,一些领导干部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产生恐慌心理;部分熟悉微博、微信等使用方式的领导干部,有时会出现利用不当的现象,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危机。
其次,面对新媒体的政治意识以及责任感不强。
有的学者认为提升媒介素养首先是要为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观。
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的“为谁说话”的问题,就是因为该领导干部在价值观上出的现了偏差,缺乏为民服务、执政为民的政治认识。
一是执政为民的意識不足。
领导干部在面对媒体的事件中,大多是牵扯到了关系民众利益的问题,无视媒体实际就是无视民众的利益,执政为民意识的淡泊使得这些领导干部目中无“人”。
二是脱离基层的执政方式。
很多领导干部虽然站在舆论的最前沿,回答记者、网民提出的问题,实际他们并没有真正进入基层,了解过民情,回答问题左右而言他,说不出任何实际内容。
三是自保意识作祟。
大部分的领导干部认为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关系到自己的政治生涯,尤其面对重大事件时,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也不敢真正的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再次,公共形象管理意识与能力不足。
领导干部一旦站在媒体面前就成为了公众人物,公众看到的只是媒体所传播的形象,优点和缺点都会被同时放大,无论是衣着、饰品还是言行都需要进行管理,才能够在媒体前塑造适合个人身份的公众形象。
主要还是基层领导干部缺乏面对媒体的经验。
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多数领导干是没有直接接触媒体经验的,难免会在面对媒体时紧张、“害怕”或者多虑,这种时候领导干部就很难沉着应对,塑造稳重、智慧的领导形象。
2 基层领导干部应对媒体能力不足的影响
首先,政府公信力遭到质疑,政府形象受损。
新媒体允许任何人进入新闻事件的传播过程,也就是允许了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认知能力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公众参与信息的传播过程。
以网络媒体为例,不同文化构成以及年龄段的网民参与新闻事件的讨论,结果是大相径庭的,年轻的网民标新立异,更倾向于新、奇、异的新闻传播,甚至为了博得关注而编造虚假信息。
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这些新奇特的信息反而汇聚能力更强,会迅速的变成焦点问题,个人的情绪化言论或者是偏激言论会在短时间内变成社会舆论甚至是全局问题,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
此时,社会大众并不会对信息的来源进行追究,只会关注信息的对象,当这个负面新闻的对象是政府或者政府领导时,大众就会对政府的公信力进行质疑,而不是去关心这个消息的真实性,消息的来源是哪里,最终受损的只是政府的形象。
其次,不利于社会稳定。
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维持社会稳定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新媒体传播的小道消息也会成为危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导火索,如果不对信息渠道进行正确的把握,维稳的成本就会居高不下,公众的情绪也有可能一直处于不安之中,影响社会和谐。
再次,不利于领导干部体系的建设。
近几年来,不计其数的领导干部由于在面对媒体过程中的言论不当或者是应对不及时而导致了离职,媒体应对能力变成了领导干部个人素质中的“软助”,大众也因为这一个软助而忽视了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离职的领导干部失去了继续为民服务的机会,领导干部体系建设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如此的恶性循环导致领导干部更加害怕应对媒体,长此下去,势必会危及到党的执政能力、地位的建设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