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蛋白的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物质的抗原性名词解释

物质的抗原性名词解释

物质的抗原性名词解释引言在生物学与医学领域,物质的抗原性(antigenicity)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抗原性指的是物质引起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而抗原则是指能够引起免疫应答的物质。

本文将对物质的抗原性进行一系列名词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抗原(Antigen)抗原(antigen)是指能够引起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是一种蛋白质、多糖或脂质。

抗原可以是来自外界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也可以是来自自身身体组织中的异常变异细胞。

抗原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特异性和免疫原性。

特异性指的是抗原可以与免疫系统中的抗原受体结合,而免疫原性则是指抗原能够引起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

抗原决定簇(Epitope)抗原决定簇,即表位(epitope),是抗原分子上与抗原受体结合的特定区域。

一个抗原分子通常具有多个抗原决定簇,可以激发免疫系统产生不同的免疫应答。

抗原决定簇通常是一段氨基酸序列,也可以是多糖或其他分子上的特定结构。

免疫系统的抗原受体,如抗体或T细胞受体,能够与抗原决定簇结合,从而介导针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免疫原性(Immunogenecity)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物质能够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

免疫原性取决于物质的抗原特性,包括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原簇的数量、呈递方式、抗原与免疫系统中的抗原受体结合的亲和力等。

免疫原性的评估是新药研发和疫苗生产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科学家确定哪些物质是适合作为疫苗候选物或药物开发的。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反应。

当抗原进入机体后,免疫系统将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应答来抵抗抗原的入侵。

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细胞免疫通过T细胞来介导,体液免疫则包括抗体产生等。

免疫应答的目的是清除入侵物质,并产生免疫记忆,以便在再次遭遇相同抗原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应对。

交叉反应(Cross-reactivity)交叉反应(cross-reactivity)是指抗体或T细胞受体对于与原抗原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结合反应。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1.antigen(Ag):抗原,是指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

2.hapten: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

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3.super antigen(SAg):超抗原,是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增殖,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但又不同于丝裂原作用的抗原物质。

该抗原能刺激T细胞库总数的1/20~1/5,且不受MHC限制,故成为超抗原。

4.antibody(Ab):抗体,是B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5.immunoglobulin(Ig):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

6.hypervariable region(HVR):高变区,在Ig分子VL和VH内某些区域的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与构型极易变化,这些区域为高变区。

7.variable region(V):可变区,在Ig多肽链氨基端(N端),L链1/2与H链1/4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变化很大,故称为可变区。

8.monoclonal Ab(mAb或McAb):单克隆抗体,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分裂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

9.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city(ADCC):ADCC效应,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Fc受体的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的作用。

NK细胞是介导ADCC效应的主要细胞。

10.opsonization:调理作用,是指IgG抗体(特别是IgG1和IgG3)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病原与免疫重点名词解释

病原与免疫重点名词解释

病原微生物与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Ag(抗原):是一类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且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Ig(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3、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不同种属个体间的共同抗原。

4、抗原决定簇(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5、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即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6、单克隆抗体(McAb):由识别一个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均一的抗体。

7、MHC: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

8、CD分子: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McAb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CD),并以此代替分化抗原以往的命名。

CD分子指的是与人类细胞发育、分化、活化有关的膜抗原。

9、APC:能表达被T细胞所识别的MHC-抗原肽复合物的任何细胞。

10、BCR复合体:由BCR和Igα、Igβ 组成。

BCR特异性结合抗原,Igα、Igβ将抗原结合信号传至B细胞核内。

11、TCR复合体:由TCR和CD3 组成。

TCR特异性结合抗原,CD3将抗原结合信号传至T细胞核内。

12、细胞因子:免疫细胞或免疫相关细胞产生的高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蛋白或多肽。

13、干扰素: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和动物的组织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糖蛋白。

14、Th1与Th2细胞:TH1细胞:分泌IL-2、IFN-γ、TNF等,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的T细胞。

Th2细胞:分泌IL-4、IL-5、IL-6、IL-10、IL-13等,主要参与体液免疫的T细胞。

15、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全过程。

抗原的结合价的名词解释

抗原的结合价的名词解释

抗原的结合价的名词解释抗原(Antigen),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分子,可以是蛋白质、多糖、脂类、核酸等。

当抗原进入机体后,会与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特异性识别受体结合,进而触发免疫应答,包括产生抗体、激活T细胞等反应。

在免疫系统中,抗原的结合价(Avidity)指的是抗原与抗体或配体之间的结合力和稳定性。

具体来说,抗原的结合价是指在一定物理条件下,抗原与抗体或配体结合形成稳定复合物的能力。

抗原的结合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抗体的浓度、亲和力、亲和力常数、空间排布等。

一般来说,抗体更高浓度或更高亲和力的抗体与抗原结合的能力更强,形成的复合物也更加稳定。

此外,抗原和抗体结合位点的空间排布也会影响结合力,如果结合位点之间空间距离适中,有利于抗原和抗体的结合。

抗原的结合价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抗体会通过各种方式破坏或中和抗原,以阻止病原体的侵入或进一步感染机体。

此外,结合价较高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对于诱导和激活免疫细胞也至关重要,能够促进机体免疫应答的进行。

抗原的结合价还与诊断和疫苗制备有关。

在临床诊断中,可以利用抗原的结合价来检测特定疾病的抗体水平,进而判断是否被感染或免疫。

同时,在疫苗的开发中,了解抗原的结合价有助于选择最佳的免疫原来诱导免疫应答。

通常情况下,选择结合价高的抗原能够更有效地激活免疫细胞,从而提高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

总之,抗原的结合价是指抗原与抗体或配体之间的结合力和稳定性。

该概念在免疫应答、疫苗制备和临床诊断中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抗原的结合价,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疫苗的开发提供指导和支持。

抗原的处理名词解释

抗原的处理名词解释

抗原的处理名词解释1. 引言抗原(antigen)是指能够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为蛋白质、多糖或少数的核酸。

而抗原的处理是指机体对抗原分子的识别、捕获、处理和呈递过程。

抗原的处理在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连接着机体的体外免疫系统和体内免疫系统,为免疫应答的有效展开提供了基础。

2. 抗原的识别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辨别出各种不同的抗原分子。

这种识别主要通过免疫细胞表面的免疫受体来实现,主要包括B细胞表面的B细胞受体(BCR)和T 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TCR)。

BCR和TCR能够与抗原特异性地结合,从而启动相应的免疫应答。

3. 抗原的捕获抗原分子进入机体后,免疫系统需要将其捕获并进行处理。

这一过程主要由专门的抗原递呈细胞来完成,分为两类:抗原递呈细胞类I和抗原递呈细胞类II。

类I抗原递呈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它们通过细胞膜上的MHC-I分子将内源性抗原呈递给CD8+T细胞。

而类II抗原递呈细胞主要为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MHC-II分子将外源性抗原呈递给CD4+T细胞。

4. 抗原的处理一旦抗原被捕获,抗原递呈细胞会将其内部进行处理。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抗原分子的降解、处理和与MHC分子的结合。

抗原递呈细胞会将抗原分子通过内源途径(endogenous pathway)或外源途径(exogenous pathway)进行不同的降解和处理。

在内源途径下,细胞会通过蛋白酶将抗原分子降解为短肽段,并与MHC-I分子结合,形成MHC-I-抗原复合物。

而在外源途径下,抗原分子通过抗原递呈细胞的内质网与内体相连,被降解为短肽段,并与MHC-II分子结合,形成MHC-II-抗原复合物。

5. 抗原的呈递处理后的抗原与MHC分子结合后,会被进一步转运到细胞膜表面,从而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对于MHC-I-抗原复合物,它们主要被表达在类I抗原递呈细胞的细胞膜表面,能够通过与CD8+T细胞相互作用来介导免疫应答。

抗原的名词解释

抗原的名词解释

抗原的名词解释抗原,即抗体生成物质,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可以是蛋白质、糖类、核酸或其它复合物。

在人体免疫系统中,抗原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受体结合,触发免疫反应。

引发免疫反应的抗原被称为免疫原,它可以是身体内产生的各种物质,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以及自身细胞中的异常蛋白质或抗体。

此外,外来物质如过敏原、异种器官移植、药物、化学物质等也可作为免疫原。

无论抗原是外源性还是内源性,只要它能够被免疫系统识别并引发免疫反应,就可以被称为抗原。

抗原与机体的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称为免疫响应。

当抗原进入体内后,它会被免疫系统中的特定免疫细胞(如B细胞和T细胞)识别。

在这个过程中,抗原与细胞受体结合,触发信号传导通路,启动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活化的B 细胞开始产生特异性抗体,而活化的T细胞则通过多种机制来调节和增强免疫反应。

这些抗体和T细胞一起,协同作用来摧毁或中和抗原。

抗原分为两种主要类型:T细胞抗原和B细胞抗原。

T细胞抗原是指被T细胞受体识别的抗原,其一般为蛋白质,首先通过被抗原提呈细胞内的抗原加工和呈递机制,将蛋白质加工成抗原肽段,并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结合,以此来与T细胞受体结合。

这种结合激活T细胞,引发免疫反应。

而B细胞抗原则指被B细胞受体识别的抗原,主要为糖类和蛋白质。

当B细胞受体与抗原结合后,B细胞会开始分化并产生抗体,从而参与免疫应答。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抗原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现在可以通过分离、纯化、重组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来生产和合成抗原,从而用于免疫学实验、临床诊断和疫苗研制等方面。

抗原的特异性和其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使得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抗原成为免疫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总结起来,抗原作为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涵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物质。

抗原通过与免疫细胞特异性结合,触发免疫反应的启动和调节。

对抗原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机制,并为疫苗设计、药物研发等提供理论基础,有助于促进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的进步。

动物营养学 名词解释

动物营养学 名词解释

1.过瘤胃蛋白:就是将一生蛋白质经过处理,避免在瘤胃内被发酵、降解而直接进入小肠后再被消化吸收,从而达到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目的。

提高饲料中过瘤胃蛋白质数量、减少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的方法。

:1加热处理蛋白质补充料可降低瘤胃液中氨的生成速度。

2 用甲醛处理蛋白质补充料可降低其在瘤胃的降解率,而对饲料的消化率无影响。

2.尿素循环:即“乌氨酸循环”。

是机体对氨的一种解毒方式。

肝脏是尿素循环的重要器官,这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氨、CO2和乌氨酸缩合成瓜氨酸。

2、瓜氨酸再与氨结合脱去水,生成精氨酸。

3、精氨酸在肝脏精氨酸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尿素和乌氨酸。

每循环一次可将2分子氨和1分子CO2变成1分子尿素和1分子水。

3.体增热:犬采食饲料后伴有热增加现象,这种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称为体增热。

4.基础代谢率:在自然温度环境中,人体在非活动的状态下(包括消化系统,即禁食两小时以上),维持生命所需消耗的最低能量,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和体重的降低而降低,而随着肌肉的增加而增加。

而人体在清醒而极端安静的情况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力代谢率就是基础代谢。

5.脂溶性维生素:由长的碳氢链或稠环组成的聚戊二烯化合物。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它们都含有环结构和长的、脂肪族烃链,这四种维生素尽管每一种都至少有一个极性基团,但都高度疏水的。

某些脂溶性维生素并不是辅酶的前体,而且不用进行化学修饰就可被生物体利用。

这类维生素能被动物贮存。

6.几丁质:节肢动物体表外骨骼的主要成分。

由碳水化合物和氨分子组合而成。

几丁质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自然资源,广泛存在于海洋中,其降解产物具有多种用途。

几丁质又称甲壳素或架桥质,是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成分,也是真菌病害有效防治的限制因子之一。

由于几丁质酶对真菌细胞壁物质有降解作用,故对于真菌病害的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几丁质酶的种类有微生物几丁质酶、植3物几丁质酶和动物几丁质酶。

免疫名词解释

免疫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宿主识别和排除抗原物质的一种生理功能。

2、抗原(Ag):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3、半抗原: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物质,也称为不完全抗原。

4、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又称表位。

5、共同抗原:两种不同的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互称为共同抗原。

6、交叉反应: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发生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7、超抗原:某些抗原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即可激活2%~20%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称为超抗原。

8、异嗜性抗原:是一种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人、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9、抗体(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Ig):将具有抗体活性的或化学结构与抗贴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11、补体:是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但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也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12、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

13、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多肽或蛋白。

14、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是一但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基编码分子在抗原提呈和移植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15、免疫应答(Iv):是指抗原物质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后发生一系列反应从排除该抗原应答的过程。

16、佐剂:是指能够增强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应用是可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射于机体。

17、单克隆抗体:是指由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而成的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完全均一的单一特异性的抗体。

18、效价:将标本进行系列倍比稀释后进行反应,已出现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为效价或滴度。

抗原的名词解释

抗原的名词解释

抗原的名词解释抗原是一种能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响应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也可以是动植物产生的蛋白质、多糖、脂质等大分子物质,甚至还可以是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抗原最初是由两个希腊词"anti"和"gen"组成,"anti"表示"抗","gen"表示形成。

因此,抗原的字面意思是"产生抗体的物质"。

实际上,抗原的定义更加广泛,除了能够诱导形成抗体外,还包括能够诱导形成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抗原主要通过它们特定的化学结构来识别。

在免疫系统中,有专门的免疫细胞,如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能够识别并结合抗原。

这些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能够与抗原结合,触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的过程中,免疫细胞产生一类分子叫做抗体,也叫免疫球蛋白。

抗体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协同其他免疫细胞清除抗原。

抗体的结合能力是由其特有的抗原结合位点所决定的。

同时,抗原还能够活化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特别是T细胞,可以识别抗原并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这些免疫反应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巨噬细胞的吞噬以及各种炎症因子的释放等。

抗原可以分为两类:自身抗原和异体抗原。

自身抗原是机体自身产生的分子,它们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免疫反应。

但是,当这些自身抗原因某种原因发生变化时,可能会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并引发自身免疫疾病。

异体抗原是来自于其他个体的抗原,对人体来说是外源性的。

通常情况下,异体抗原是能够触发免疫响应的。

它们包括了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所产生的抗原,也包括了来自于其他种类的动植物的抗原。

总之,抗原是一类能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响应的物质。

它们通过与免疫细胞结合,触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从而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抗原抗体名词解释

抗原抗体名词解释

抗原抗体名词解释
抗原抗体是生物学中常见的一对分子,由一方抗原和另一方抗体组成。

抗原通常是微生物或生物体分子,能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与入侵的抗原分子发生结合,从而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结合是一种免疫反应,也称为免疫应答。

当身体受到感染时,免疫系统会释放出一种称为抗体的分子,这些抗体可以与入侵的抗原分子相遇并发生结合。

这种结合会导致抗体分子上的金属离子与抗原分子上的糖蛋白离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分子复合物。

这个复合物可以进一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更多的抗体,从而形成免疫应答。

除了感染性疾病,抗原抗体也广泛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和诊断中。

例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人体免疫系统会错误地识别自身组织作为抗原,从而导致抗体与自身的组织和器官发生结合。

这种结合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会导致免疫反应性的损害。

抗原抗体在免疫学和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抗原抗体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许多疾病。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名词解释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名词解释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名词解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应用于组织学研究和病理诊断中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抗原在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了免疫学和组织学的原理和方法,使得我们能够在组织切片中检测到特定抗原,并通过染色的方式将其可视化。

1. 免疫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核心是免疫染色。

免疫染色是通过将特异性的抗体与待检测物质结合,并标记上染色物质,从而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和定位。

常用的染色物质包括标记着色剂如酶、荧光物质和金颗粒等。

2. 抗原:抗原是一类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抗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或者是其他小分子化合物。

通过特异性的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来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和定位。

3. 抗体:抗体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分子。

抗体能够与特定抗原结合,并通过诱导免疫反应来清除抗原。

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通过标记抗体对待检测抗原进行检测和定位。

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是一种检测并定位抗原的方法。

根据标记抗体的不同,可以分为酶标法、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免疫金染色法等。

其中,酶标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酶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抗原结合,然后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使染色物质可视化。

5.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步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包括多个实验步骤,一般包括组织固定、切片、抗原恢复、阻断、一抗和二抗结合、洗涤、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的操作和控制条件,以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6. 免疫组织化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和病理诊断中。

在医学研究领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以及评估药物的疗效等。

在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用于帮助确定肿瘤类型、检测特定蛋白的异常表达以及判断预后等。

7.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实现对细胞和组织水平上抗原的定量和定位。

抗原ag的名词解释

抗原ag的名词解释

抗原ag的名词解释抗原(Antigen)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分子结构,通常会引起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

抗原可以是蛋白质、多糖、脂质等生物大分子,也可以是一些小分子化合物。

抗原的特点是能够与抗体或T细胞受体结合,从而诱导免疫应答。

一、抗原的种类1. 自身抗原:自身抗原是指存在于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的抗原。

它们通常不会引起免疫应答,因为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进行了耐受性的建立。

2. 异体抗原:异体抗原是指存在于同种生物体的不同个体之间的抗原。

它们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输血反应等免疫现象的主要原因。

3. 外来抗原:外来抗原是指从生物体外部进入的抗原。

例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的表面分子以及某些化合物都可以作为外来抗原。

二、抗原识别和免疫应答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和T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B细胞通过表面的B细胞受体(BCR)识别抗原,并分泌抗体来中和外来抗原。

T细胞则通过表面的T细胞受体(TCR)来识别抗原,并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参与抗原清除。

当抗原与B细胞或T细胞受体结合时,会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应答。

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大量分泌特异性抗体来中和抗原。

T细胞则会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来清除抗原。

三、抗原的免疫记忆抗原具有免疫系统的记忆性。

当机体首次接触某种抗原时,免疫系统需要一段时间来建立免疫应答。

但是,一旦机体再次遇到同一种抗原,免疫系统能够更快、更强烈地做出免疫应答,这就是免疫记忆。

免疫记忆的形成主要是由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完成的。

它们具有长寿命和高度特异性,能够迅速识别和清除再次出现的同一抗原,从而防止再次感染或疾病的发生。

四、抗原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抗原在临床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特定抗原,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如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此外,抗原还被广泛用于疫苗制备。

疫苗中的抗原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从而预防特定的感染性疾病。

在免疫治疗中,通过选择性地引入或阻断特定抗原,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应答。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和排除非自身异物,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免疫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条件下也可能对机体造成损害。

【免疫学】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学科。

【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主要指抗感染。

低下引起机体的反复感染。

【免疫稳态】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体内生理平衡。

失控引发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

【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控制癌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低下引起肿瘤的发生。

【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且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也叫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体】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分化成熟的终末B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原决定簇】抗原物质分子表面或其他部位,具有一定组成和结构的特殊化学基团,能与其相应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结构。

结构已经确定的抗原决定簇称为抗原表位。

【非特异性免疫】机体先天、生来就有的,不是只针对某一特定的抗原物质。

它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异免疫】机体后天得到的,针对的是某一特定的抗原物质。

比非特异性免疫产生晚,常在感染5-7天后才起作用。

【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发生活化,增殖,分化,进而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抗毒素】抗毒素实为抗外毒素的抗体,【免疫血清】含有外毒素的血清为免疫血清。

【被动免疫】用免疫应答的产物去免疫机体,使机体也得到这种特异免疫性。

【主动免疫】用抗原免疫机体,诱导机体得到这种特异免疫性。

【补体】一种不耐热的物质与血清的溶菌能力有关,对抗体可起补充作用。

【克隆清除】胚胎期与自身成分发生应答的淋巴细胞克隆被清除【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且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也叫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1.antigen(Ag):抗原,是指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

2.hapten: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克不及诱导抗体发生的物质。

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3.super antigen(SAg):超抗原,是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增殖,发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但又分歧于丝裂原作用的抗原物质。

该抗原能刺激T细胞库总数的1/20~1/5,且不受MHC限制,故成为超抗原。

4.antibody(Ab):抗体,是B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5.immunoglobulin(Ig):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

6.hypervariable region(HVR):高变区,在Ig分子VL和VH内某些区域的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与构型极易变更,这些区域为高变区。

7.variable region(V):可变区,在Ig多肽链氨基端(N端),L链1/2与H链1/4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变更很大,故称为可变区。

8.monoclonal Ab(mAb或McAb):单克隆抗体,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分裂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发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

9.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city(ADCC):ADCC效应,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Fc受体的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的作用。

NK细胞是介导ADCC效应的主要细胞。

10.opsonization:调理作用,是指IgG抗体(特别是IgG1和IgG3)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动物免疫学名词解释

动物免疫学名词解释

1. 免疫是机体辨别和消除非自己的大分子物质,进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均衡的生理反响。

2.免疫防守是指动物机体抵挡病原微生物感染和侵袭的能力,又称抵挡感染。

3.免疫稳固在动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每日产生大批的衰老死亡的细胞,免疫系统可将这些细胞消除体外,以保持集体的生理均衡;若此功能失调,就会惹起自己免疫病。

4.免疫监督机体内的细胞常因物理、化学和病毒等致癌要素的影响作用下,机体常常会出现少许肿瘤细胞;动物机体经过免疫严实监督肿瘤细胞的出现,一旦出现这些细胞,即对对这些细胞加以辨别,而后消除。

若此功能低下或克制,肿瘤细胞会大批增殖,进而出现临床肿瘤。

5.免疫器官指机体履行免疫功能的组织构造的统称。

6.免疫细胞是参加免疫应答的细胞的统称,包含淋巴性细胞( T、B、N、K 细胞等)、单核吞噬细胞等以及它们的过渡型细胞和终末效应细胞。

7.淋巴细胞表指存在于淋巴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是淋巴细胞辨别抗原、与其余免疫细胞面标志相互作用以及接受微环境刺激的分子基础,也是鉴识淋巴细胞的重要依照。

8. 抗原指凡能引诱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其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响的物质。

9.免疫原性抗原分子进入机体后能引诱免疫应答的特征,与抗原分子的化学性质有关,更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特征有关。

10.反响原性指抗原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 T 细胞发生特异反响的特征;反响原性决定于抗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11.自己抗原正常自己组织成分及体液组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不可以激发免疫应答,但如打破自己耐受,则可惹起自己免疫应答;比如因外伤或手术等原由,隐蔽性自己抗原可使此种抗原进入血流时,则可惹起自己免疫应答;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或某些化学药物,可与自己组织蛋白联合,改变其分子构造而形成修饰性自己抗原。

12.抗原决定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别化学基团,是被免疫细胞识其余靶构造,簇也是免疫反响拥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13.TD-Ag一定有 Th 参予才能激发免疫应答的抗原,大部分抗原为TD-Ag。

抗原球蛋白的名词解释

抗原球蛋白的名词解释

抗原球蛋白的名词解释抗原球蛋白(Immunoglobulin),简称Ig,是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类蛋白质,由免疫系统的B淋巴细胞分泌而来。

抗原球蛋白是一种特异性抗体,可以识别外界入侵的病原体,并与其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参与免疫防御和调节过程。

抗原球蛋白有多种类型,包括IgA、IgD、IgE、IgG和IgM等。

每种类型在机体免疫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首先,IgA主要存在于黏膜上皮细胞的分泌物(如唾液、乳汁和肠液)中,它是黏膜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IgA具有特异性识别和结合黏膜病原体的能力,可以阻断病原体侵入机体。

其次,IgD主要存在于B细胞的表面,起到信号传递和调控其他抗体产生的作用。

当B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后,IgD会转变为其他类型的抗原球蛋白,从而触发免疫应答。

而IgE则与过敏反应紧密相关。

当机体遭遇某种过敏原时,如花粉、尘螨等,免疫系统会产生大量的IgE。

这些IgE会结合到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表面,一旦再次接触到相同的过敏原,它会释放出导致过敏反应的化学介质。

此外,IgG是最常见且最重要的抗原球蛋白类别,占血浆中抗原球蛋白总量的75%。

它有很强的抗体活性,能够有力地中和病原体、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和激活补体系统,从而对抗感染。

最后,IgM是早期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原球蛋白。

它的特点是体积较大,形状呈星形,有五个单元结构。

IgM能够很好地激活补体系统,对于清除大量病原体和中和细菌毒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原球蛋白在免疫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有效地中和和排除外来入侵的病原体。

此外,抗原球蛋白还参与了其他免疫反应,如炎症、免疫调节等过程。

虽然抗原球蛋白的产生和功能在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它们也可能与一些疾病的发展相关。

免疫球蛋白缺乏病(Immunoglobulin Deficiency)是一类由于抗原球蛋白合成缺陷或异常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

而某些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则与抗原球蛋白产生异常或过度产生有关。

抗原名词解释微生物

抗原名词解释微生物

抗原名词解释微生物
微生物是指在人类肉眼无法看见的范围内存在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古菌、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动物体内等。

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是蛋白质或多糖。

微生物中的抗原可以是微生物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多糖等分子。

当微生物侵入人体后,它们的抗原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并引发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主要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

细胞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对抗原的直接作用,包括吞噬、杀伤等。

体液免疫是指通过抗体作用来中和和清除抗原。

抗原在免疫系统中起到了很重要的角色。

当机体暴露于微生物抗原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异性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与抗原结合并协助机体抵抗微生物感染。

此外,抗原也被用于疫苗制备中,通过注入微生物抗原来引起免疫应答,让机体产生免疫记忆,以便在日后再次受到感染时更快、更有效地应对。

因此,了解微生物及其抗原的性质和作用对于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感染非常重要。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微生物抗原的结构和功能,努力开发新
的疫苗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人类对微生物的免疫力,保护人类健康。

抗原的概念名词解释

抗原的概念名词解释

抗原的概念名词解释抗原(Antigen),是指能够被免疫系统识别并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

它可以是任何能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诸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微生物,也可以是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多肽、多糖、脂质以及其他的生物、无机物质。

抗原在免疫系统中的特点和作用是广泛而重要的,具有多重功能。

一、抗原的种类1.外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指进入机体的外界物质,如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颗粒。

这些微生物的表面结构往往是疫苗研发和免疫识别的关键,通过识别微生物表面的抗原,免疫系统能够针对这些病原体形成特异性的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从而消灭侵入机体的微生物,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2.自身抗原自身抗原即机体自身产生的抗原物质。

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忽略自身抗原,以避免自我免疫反应。

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遗传、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机体产生的自身抗原可能被免疫系统错误地识别为外来入侵物质,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抗原的特点1. 特异性抗原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即每个抗原只能与特定的免疫分子相互作用,如抗体、T细胞受体等。

这种特定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免疫反应的效果和机体对抗原的防御能力。

2. 免疫原性免疫原性是抗原的基本特征,是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不同的抗原在激活免疫系统时具有不同的免疫原性,有些抗原能够强烈激活免疫系统,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被称为强免疫原;而有些抗原则较弱地激活免疫系统,引发较弱的免疫反应,被称为弱免疫原。

3. 受体识别抗原激活免疫系统的过程,依赖于抗原与免疫系统中相应的免疫分子的特异性结合。

抗原与抗体之间通过受体识别,即抗原与免疫分子表面的特异性结合位点上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4. 交叉反应性某些抗原与相似的抗原结构部分具有交叉反应性,即可以与其他亲和性较低的抗体结合。

这种交叉反应性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对不相关抗原的过度反应,从而引发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三、抗原的作用抗原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原蛋白的名词解释
抗原蛋白是生物体内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结构,可以诱导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并触发身体的免疫反应。

它在病原体检测和预防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抗原蛋白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在免疫系统中的功能和应用。

概述
抗原蛋白是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的分子,其特点在于它们能够与免疫系统中的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抗原蛋白可以是来自外界的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也可以是体内异常细胞或受损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当免疫系统检测到这些抗原蛋白时,它会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包括派遣免疫细胞杀灭入侵的病原体以及产生相应的抗体。

抗原蛋白的结构
抗原蛋白的结构非常复杂,通常由多个氨基酸组成,并以特定的方式折叠和交联形成。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抗原蛋白能够与免疫系统中的抗体结合。

不同的抗原蛋白结构决定了它们与特定抗体的亲和性和选择性。

抗原蛋白的分类
抗原蛋白可以分为两类:自身抗原和非自身抗原。

自身抗原是人体内产生的蛋白质,它们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发免疫反应。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体内自身抗原发生异常,免疫系统可能会误认为其是外来侵略物并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非自身抗原是来自外界的各种病原体或病毒,它们往往携带着特定的抗原蛋白,能够引发免疫系统的应答。

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
当抗原蛋白进入人体后,它们首先被免疫系统的专门细胞——抗原提呈细胞采集并消化。

这些细胞将消化产物展示在其细胞表面上,与免疫系统的T细胞相互
作用。

T细胞的作用是识别并激活B细胞,使其产生抗体。

抗体是一种针对特定抗原蛋白的免疫蛋白质,它能够与抗原蛋白结合并触发免疫反应。

抗体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抵御病原体,包括直接中和病原体、促进免疫细胞的杀伤以及激活补体系统。

抗原蛋白的应用
抗原蛋白在免疫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首先,抗原蛋白可以
作为疫苗的主要成分。

疫苗通过引入含有病原体的抗原蛋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次,抗原蛋白还可以用于对免疫系统进行特异性检测。

例如,通过检测某种特定抗原蛋白的存在与否,可以判断某些传染病是否感染。

此外,抗原蛋白在药物研发和基因工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结论
抗原蛋白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诱导免疫反应并产生抗体,
从而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我们有必要深入理解抗原蛋白的结构、分类和应用,以进一步推动免疫学和疫苗研究的进展,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