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的各种分类

合集下载

免疫学基础第三章:抗原

免疫学基础第三章:抗原
第3章
抗 原
一、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三、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四、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1
一、抗原的概念
抗原(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 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 产物(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发生特异 性结合的物质。它是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 因子。
12
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是暴露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 原特异性的化学基团,是和相应抗体发生 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结合部位,又是供免疫 活性细胞作为“异物”来识别的标志。又 称抗原表位。
13
抗原分子上抗原决定基(簇)示意图
14
(二)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由于抗原物质通 常是大分子物质, 甚至是细胞、细菌 和病毒等,所以通 常具有多个抗原决 定簇,如果两个抗 原物质都含有相同 的抗原决定簇,则 会发生交叉反应。
18
三、异嗜性抗原 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类、 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的性质相同的抗原, 即不同种属之间的相同抗原。
四、肿瘤抗原 是细胞发生突变过程中出现的具有免疫原 性的大分子物质。按其特异性分为肿瘤特异 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两大类。
19
五、自身抗原 能刺激机体发生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组 织成分称为自身抗原。 主要是与免疫系统隔绝的“隐蔽物质”, 如眼睛的晶体蛋白、甲状腺球蛋白、精子 蛋白等。
16
细菌各部位抗原示意图
17
二、同种异型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由于 基因型不同,其组织、细胞存在着的不同抗原 。 1、红细胞血型抗原
是指人类红细胞膜上的多种血型物质,其中以 ABO和Rh血型抗原系统最为重要。
2、人类白细胞抗原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存在于白细胞、血小板 和所有有核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以淋巴细胞密度最 高。

第二章抗原第一节抗原的分类一定义免疫原性刺激生物体

第二章抗原第一节抗原的分类一定义免疫原性刺激生物体

* 半抗原与载体(Carrier)
半抗原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必须与某种载 体偶联才能表现免疫原性.如:青霉素,Dig. 在偶联的分子中,半抗原相当于一个抗原决 定簇,或者是一个免疫优势残基.它诱发的抗体 能与半抗原特异结合. 载体效应: -------不同载体引起产生针对同一种半抗原 的不同抗体.无交叉回忆反应.
15
佐剂(Adjuvant): 可使原来抗原性较差的物质变为较 强,刺激体内产生抗体。 佐剂内容:包括细菌,有机物,无机物。 如:卡介苗(分枝杆菌),纤维素,硬脂酸,明矾。
福氏佐剂(Freund’s Adjuvant): 石蜡油/羊毛脂/卡介苗 福氏完全佐剂( Complete~; CFA): (石蜡油7:3羊毛脂) :卡介苗=1:1 福氏不完全佐剂(Incomplete~;IFA): 无卡介苗 其作用是产生炎症吸引一些免疫反应细胞,延长抗 原与淋巴细胞接触时间。 16
17
载体效应:
BSA-DNP(二硝基苯):----- Ab1 OA-- DNP : -------------Ab2 都能与DNP结合 但无回忆反应
18
Ab量 时间
首次免疫 再次免疫
Fig.1 以载体a-交连的半抗原(Ca-A)免疫曲线
19
Ab量
时间
首次免疫 再次免疫
(Ca-A)
(Cb-A)
Fig.2 以不同载体交连的半抗原免疫曲线
免疫学多媒体教学系统 Immunology
复旦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免疫学实验室
朱乃硕
2000年2月编
25
2
第一节 抗原的分类
一. 抗原的类别 1. 天然抗原: 指天然的生物,细胞及天然的生 物产物.主要来自动物,植物,微生物. (1).细胞,细菌和病毒抗原 (2).蛋白质类抗原 (3).糖类,脂类,核酸多为较弱的抗原及半 抗原.

医学免疫学:抗原

医学免疫学:抗原
MHC分子结合后,T细胞才能识别。存在抗原分子的任何 部位
B细胞表位-----能被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结合的表位,多在
抗原分子的表面或转折处,可直接被B细胞识别。一般存 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或转折处,呈三级结构。
-13-
表3-1 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特性比较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表面受体 TCR
BCR
完全抗原---即免疫原, 同时具备免疫原
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 如大多数蛋白质。
不完全抗原---即半抗原(hapten),只
具有反应原性的抗原。 如青霉素等药物。
-4-
载体蛋白----carrier, 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如鸡卵清蛋 白、牛血清白蛋白。
半抗原+载体蛋白=完全抗原
-5-
载体(Carrier,C) :大分子,Pro.等 半抗原(Hapten,H): H1、H2、H3 …… 完全抗原(Ag) = C + nH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1.含有不同化学基团的复合抗原只能与相 应抗体特异性结合。 2. 同种化学基团由于连接位置不同所获得 抗体也只能与相应抗原发生强结合反应。 3. 同种化学基团的空间构象不同特异性 亦不同。
-15-
3、抗原表位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含有不同化学基团的合成抗原
NH2
抗血清
苯胺
+
对氨基苯甲酸 —
第三节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 1. 分子大小: 以蛋白质为例:
强抗原: MW > 10KD; 弱抗原: MW介于5KD----10KD之间 无抗原性: MW<5KD --分子量越大,结构越稳定,越不易清除。
-20-
2. 化学性质:

免疫学技术3-抗原2

免疫学技术3-抗原2
用于免疫诊断。 荚膜抗原(K抗原):多糖或多肽,与毒力和抗原性有关。 菌毛抗原:多数G-和少数G+具有,分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菌毛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
(二)病毒抗原
病毒表面抗原(Viral antigen,V抗原,囊膜抗原):囊 膜上的纤突-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具有型和亚型特异 性。如:流感病毒HANA(H5N1、H1N1、H7N9)
族约为90%。 ➢ Rh-不能接受Rh+血液 ➢ 输血时,RH和ABO血型都要检验!
2.动物血清与组织浸液
3.动物组织的酶类、激素等
4.植物抗原: 植物色素:光敏色素,是大分子蛋白质,有抗原性。 脱落酸:植物激素,已制备出抗血清 吲哚乙酸:植物生长激素,是最早发现的和最早制出抗
血清的植物激素。 刀豆素(Con A)、植物血凝素:蛋白质,促进细胞有
衣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VC抗原):衣壳的结 构蛋白,也有型和亚型特异性。 如:口蹄疫病毒的VP1-VP4
核蛋白抗原(nucleoprotein antigen):衣壳蛋白-核酸 复合体,核蛋白具有型特异性。如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
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HA和NA抗原性不同, 再区分为若干亚型。乙型、丙型流感病毒至今尚未发现亚型。
ABO血型系统中的抗原和抗体
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抗原 A B AB --
抗体 抗B 抗A
-抗A 抗B
O型是万能输血者?而AB型血又是万能受血者?
(2)Rh血型系统
➢ 恒河猴( Rhesus Macacus )RBC与多数人RBC有共同血型 抗原D,称为Rh抗原。
➢ 红细胞上有Rh抗原者,为Rh+,反之为Rh-。 ➢ 人的血型有A、B、O系统和,Rh血型系统。 ➢ 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Rh+约99.7%,个别少数民

[所有分类]抗原的概念

[所有分类]抗原的概念
凡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的淋巴细胞,并能与这些抗体或致敏的淋巴 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a. 正性应答导致抗体或/和效应T细胞的产生 b. 负性反应则引起抗原特异性的无反应状态, 即免疫耐受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2.抗原分子具备两种特性: 一是免疫原性, 二是抗原性 抗原的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指抗原物质能诱导产生免疫应答,即诱导 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最常用的佐剂——弗氏佐剂 不完全佐剂:石腊油、羊毛脂 完全佐剂:石腊油、羊毛脂、结核杆菌 佐剂增强免疫应答的机制—— ① 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增加抗原在体内的 滞留时间。 ② 通过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增加对抗原的 加工和呈递能力。 ③ 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增强 和扩大免疫应答能力。

佐剂的应用——
诱导免疫耐受的一般规律: 1 抗原本身的特性 —— 非聚合物容易诱导耐受; 佐剂诱导正性免疫反应; 右旋多肽诱导耐受而左旋的易诱导免疫反应。 2 宿主年龄 —— 年龄越小越容易诱导耐受。 3 免疫抑制药剂与抗体 —— 辅助诱导抗原特异的免疫耐受。 4 诱导途径和方式—— 静脉、口服、低剂量的抗原的反复注射。

应用与科研和疫苗。 ② 用与抗肿瘤和慢性感染的辅助治疗。
小结:
一、抗原的免疫原性 名词: 免疫原 完全抗原 半抗原 抗原决定簇 antigenic determinant 表位 epitope 1. 化学基础 化学组成 分子量 化学结构 2. 宿主因素 异种性 遗传性 免疫佐剂 adjuvant 抗原进入途径 二、抗原的抗原性 1. 特异性 (specificity) 抗原决定基的性质, 数目和空间构型影响与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2. 交叉反应 (cross reaction) 不同抗原有相同的表位, 不同表位有类似结构。 3. 反应特点 特异性 可逆性 非共价结合 4. 亲和力(affinity) , 亲合力( avidity)

抗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抗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五)交叉反应与交叉抗原
• 概念:指抗体除可与其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 外,有时还可与其他抗原发生反应。 具有相同表 位的不同抗原,称为交叉抗原或共同抗原。
• 机制:两种或两种以上抗原间存在某些共同表位 或相似表位——共同抗原
交叉反应的实际意义
• 针对病原体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可能导致对人体的 免疫损伤;
T
T Effector T cell
Ag
B
浆细胞
bind and react
antibody
所有抗原都具有Immunogenicity and reactionogenicity ?
请看这个实验:
(三)半抗原
• 半抗原 (hapten): 指仅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有 免疫原性的物质。
– 若将半抗原与另一种蛋白质分子(载体, carrier)偶联 起来,则具有了刺激机体产生抗半抗原抗体的能力。
指抗原与其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间的相 互吻合性、针对性和专一性。
锁与钥匙的关系
抗原特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抗体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抗体
免疫原性的特异性:指 某一特定抗原只能激发 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 特异性抗体和/或致敏
淋巴细胞
反应原性的特异性:指 某一特定抗原只能与其 特异性抗体和/或致敏 淋巴细胞结合而出现反
抗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B cells
antibody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T cells Effector T cell
主要内容
• 抗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性 • 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 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 • 抗原的种类; • 其他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抗原的分类

抗原的分类

医学知识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抗原的分类2015-05-19 09:15:14| 医疗卫生人才网推荐:中公医学网医疗卫生考试网医学免疫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知识。

1.完全抗原和半抗原(1)完全抗原:简称抗原,指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的抗原,如微生物和异种蛋白质等。

(2)半抗原:即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性的简单小分子抗原,如某些多糖、类脂和药物等。

半抗原单独作用无免疫抗原,与蛋白载体结合形成半抗原-载体复合物即可获得免疫原性。

用该种复合物免疫机体不但可产生针对蛋白载体的抗体,也可产生针对半抗原的抗体,免疫学中半抗原与抗原决定簇或表位具有相同的含义和作用。

2.胸腺依赖性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1)胸腺依赖性抗原:是指需要T细胞辅助和巨噬细胞参与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

天然抗原如微生物、类毒素、卵清蛋白和羊红细胞等大多为TD-Ag。

TD抗原的特点: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也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可产生IgG等多种类别抗体,并可诱导产生免疫记忆。

(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即TI-Ag,是指无需T细胞辅助,可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天然TI-Ag种类较少,主要有细菌脂多糖、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和聚合鞭毛素等。

TI抗原特点:只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且只能产生IgM类抗体,无免疫记忆。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本文立足于考证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源流关系,探讨其组方配伍,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符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功用和配伍用药特点的方剂,作为四君子汤衍化方。

通过检索古今文献,从与四君子汤制方立论比较吻合的300余首方剂中,选择24首为代表方剂,按功用特点将其分为12类进行研究。

本文对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作了简要总结,以期掌握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变化规律,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选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水平。

抗原的分类与制备

抗原的分类与制备

抗原的分类与制备抗原(Antigon,Ag)是能够引起免疫反应的分子,它是形成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必备条件,没有抗原的刺激,就没有特异性免疫的形成。

1、抗原的概念抗原是指可被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识别,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等免疫物质,同时又能在体内、外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一个完整的抗原应包括两方面的基本性质∶①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或抗原性(Antigenicity),即诱导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物质称为免疫原(Immunogen);②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指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免疫反应的性能。

具备上述两种特性的物质为完全抗原,仅具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被称为半抗原(Hapten)。

抗原是免疫应答的起始因子,机体的免疫应答同抗原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抗原也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性(Immunologic tolerance)。

2、抗原的分类由于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体都有其各自特异性的抗原,因此抗原性物质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其进行分类,分类方法也十分复杂。

2.1 根据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反应性分类(1)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2)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

它们通常不能引起免疫应答,却能与抗体反应,相当于抗原分子上的一个抗原决定簇,即抗原分子上与抗体结合的一个区域。

半抗原的分子量很小,本身无免疫原性,但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获得免疫原性,成为完全抗原。

载体通常是大分子的蛋白质,它们能和作为抗原决定簇的半抗原分子相结合,从而形成半抗原-载体复合物,这种复合物通常具有半抗原和载体蛋白特异的免疫原性。

如磺胺、青霉素等药物均为半抗原。

2.2 根据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对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1)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TD-Ag,又称T细胞依赖抗原,其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需要有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辅助才能完成。

免疫学:抗原

免疫学:抗原

无免疫原性,只有抗原性的物质。能与相应特 异性抗体起反应,但本身不诱发抗体的形成的物质。 如:多为某些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载体(carrier): 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半抗原 + 蛋白质 完全抗原
半抗原
+
载体
完全抗原
B
B B T
B T
抗体
第二节 抗原的理化特性与分类
(一)抗原物质的理化性质:
1. 异物性:决定免疫原性的首要性质; 1)异种物质 2)同种异体物质 3)自身变异成分或隐蔽成分暴露
2. 分子大小:分子质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分 子质量一般在10Ku以上。
3. 化学结构与组成: 必须有较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结构。一般而言,蛋白质类 物质抗原性较强,其中含有芳香族氨基酸(尤其是酪氨酸) 的抗原免疫原性强。分子结构中有侧链的物质比类似但无 侧链的物质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如:明胶蛋白,分子量100ku,但直链易降解,故免疫原 性弱。如接入2%的酪氨酸后,其免疫原性就大大增强; 核酸弱免疫原性,但加蛋白质载体,免疫原性增强; 脂类一般无免疫原性。
天然抗原:非己抗原 自己抗原
人工抗原:人工结合抗原
人工合成抗原 基因工程抗原
天然抗原:指天然的生物细胞、细胞内成 分及天然生物的产物,主要来自于植物、动物 和微生物。
1)细胞、细菌和病毒; 2)蛋白质;
3)多糖类物质;
4)脂类抗原;
5)核酸抗原。
天然抗原根据与宿主的亲缘关系:
1. 异种抗原(xenogenic Ag): 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如: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抗毒素 血清(由异种动物制备的)。 异种动物的血清蛋白对人具 有免疫原性。 如:抗毒素血清(马血清) 破伤风

【免疫】7.抗原

【免疫】7.抗原
分子量>100KD为强抗原
3.结构的复杂性:芳香族氨基酸 4.物理状态:聚合状态的蛋白质>单体
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
5.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二、宿主方面的因素:
1.遗传因素:MHC控制 2.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三、抗原进入机体方式的影响:
剂量、途径、免疫接种次数、免疫佐剂的选择。
1)剂量不足或过多均不引起免疫应答。
一、病原微生物
• 各种微生物各有不同的抗原成分,同种微生物、不 同株抗原成分也有差别,分为不同血清型
• (一)细菌性抗原
大肠杆菌
链球菌
沙门氏菌
G-菌胞壁
G+菌胞壁
H抗原
O抗原
荚膜抗原 菌毛抗原
(二)病毒性抗原 衣壳:蛋白 包膜:糖蛋白
腺病毒 流感病毒
狂犬病病毒
口蹄疫病毒
(三)其他病原微生物
真菌
TD-Ag) 如,多数蛋白质抗原。 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 TI- Ag) 如,细菌脂多糖,鞭毛

三、根据抗原的合成方式
(一)天然抗原
1.非己抗原:如各种病原微生物
2.自己抗原:变性自身组织,隐蔽抗原(释放)
(二)人工抗原 1.人工结合抗原 2.人工合成抗原 3.基因工程抗原
鸭的血清蛋白质→免疫鸭
鸭的血清蛋白质→免疫本鸭
免疫原性很弱
无免疫原性
二、分子大小和物理状态
1、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2、蛋白质是良好的免疫原。
3、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
常将免疫原性弱的物质吸附在某些大颗
粒的表面,可增强免疫原性。
三、复杂的分子结构和立体构象(完整性)
1、分子结构和立体构象复杂。 2、在接触免疫细胞时,分子结构和立体构象复 杂。 如明胶分子量也在10万道尔顿以上, 但分子结构简单,免疫原性弱。 如蛋白质食物在消化道降解。

抗原与抗体

抗原与抗体
3. 分子结构 相同大小的分子如果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空间
构象不同,其免疫原性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讲,分子结构
和空间构型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好。芳香环结构比直链结构 强。
8
4. 物理性 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通常比可溶性抗原强。可 溶性抗原分子聚合后或吸附在颗粒表面可增强其免疫原性。
例如将甲状腺蛋白与聚丙烯酰胺颗粒结合后免疫家兔可使
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由克隆化的B细胞杂交瘤所
产生的抗体即为单克隆抗体。
39

单克隆抗体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免疫学及其他生物科学
的发展,并于1984年获得诺贝尔奖。

McAb优点 与多克隆抗体比较, McAb具有无可比拟的优
越性,具有高特异性、高纯度、均质性好、亲和力不变、
重复性强、效价高、成本低、并可大量生产等优点。
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
36
(一)人工制备抗体的种类 1. 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cAb) 采用传统的免疫方 法,将抗原物质经不同途径(皮内、皮下、肌肉、静脉、 腹腔、淋巴结注射等或点眼、滴鼻、饮水等)注入动物体 内,经免疫后,分离出血清,由此获得的抗血清即为多克 隆抗体。
28
2. lgM 特性 是动物机体初次体液免疫应答最早产生的免疫球蛋 白, IgM是由五个单体组成的五聚体,是所有Ig中分子量最 大 的 , 分 子 量 为 900000 左 右 , 又 称 为 巨 球 蛋 白 (macroglobulin) 。 产生与分布 IgM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B细胞产生,只
自身抗原 动物自身的组织通常情况下不具有免分子大小有直接关系。免疫原 性良好的物质分子量一般都在10000以上 ,在一定条件下,
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分子量小于5000其免疫原性较

医学免疫学的抗原体种类

医学免疫学的抗原体种类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一、抗原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1. 相对分子量: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2. 化学组成及结构 (1)蛋白质 (2)多糖:具有免疫原性, 较蛋白质弱。 (3)核酸:多无免疫原性。 3. 可降解性: L-氨基酸 易降解; D-氨基酸 不易降解。
二、宿主方面的因素
1.遗传因素 同种动物不同品系及不同个体对 同种抗原产生不同强度的免疫应答。
构象决定簇与线性决定簇
(二)T、B细胞表位
1. T细胞表位 (1)与TCR结合的表位(约9~17个氨基酸 残基)称T细胞表位(T cell epitope) 。
(2)T细胞识别抗原的二个结合部位 T细胞 表位:与TCR结合。
限制位(agretope):与MHC分子结合 2. B细胞表位 与抗体和BCR结合的表位 (约6~7个氨基酸基 或糖基)。
半抗原、载体和佐剂的概念。 2.抗原的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和胸腺非依赖
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医 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血型抗原、异嗜性抗原、超
抗原。 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表位或抗原决定
簇。构象决定簇和线性决定簇的概念,T、B细胞表 位的特点。
本章总论
一、概念
抗原(Antigen, Ag)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 (应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物--抗体 或免疫效应细胞)答(答是指相应抗原与免疫应 答产物结合并将其排除体外)的物质。
(一)异种抗原 异种抗原(xenogenic Ag)主要指病原微生物。
异种抗原
(二)同种异型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g)主要包括血型抗 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以及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等。
1.人类血型抗原 目前,已报导23个系统 。

什么是抗原

什么是抗原

什么是抗原我们从出生那一天就要接种疫苗。

那么,我们接种的疫苗是什么,它是如何来的,有什么样的作用。

很多人都会接种疫苗,关于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什么是抗原?广义上的抗原,范指所有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物质。

但是在免疫学的定义中,抗原常常指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其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能够被人体内的两种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表面的一种物质(特异性抗原受体)所识别及结合,进而能够使T、B细胞进行增值、分化,同时能够产生一种与之结合的物质(特异性淋巴细胞或体抗),然后发挥作用(适应性免疫应答)。

二、抗原具有什么性质?根据现代抗原的概念,抗原必须具备二种特性,即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2.1免疫原性抗原的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分子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

它涉及抗原分子与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即它必须经过抗原呈递细胞的加工、处理和呈递作用,以及能被T和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所识别。

因此抗原的免疫原性与抗原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关,更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特性相关。

2.2抗原性抗原的抗原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分子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反应的特性,故亦称之为抗原的反应原性(reactivity)。

它只涉及抗原分子与抗体分子或T细胞的抗原受体分子(TCR)间的相互作用,即分子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只是抗原分子表面的有限部位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称此部位为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或表位(epitope)。

因此抗原的抗原性主要决定于抗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如抗原为蛋白质分子,其抗原性可决定于其氨基酸序列或其空间构型。

什么才是真正的抗原?简而言之,一个真正的抗原,必须能让肌体产生免疫反应(抗原呈递、激活免疫细胞),而且必须能和免疫应答产物结合。

抗原的分类

抗原的分类

(2)Rh血型系统
恒河猴(Macacus Rhesus)RBC家兔抗恒河 猴RBC抗体(免疫血清)+人RBC凝集反应(+)
人RBC 恒河猴RBC
共同抗原,称Rh抗原
RHCE基因(+) D抗原(+) Rh+ RHD基因 (+)
RHCE基因(+) RHD基因 (-)
D抗原(-) Rh-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 工程实验室
超抗原
普通抗原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 工程实验室
超抗原
少量的T细胞应答 1:104 - 1:105
大量的T细胞应答 1:4 - 1:10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 工程实验室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 工程实验室
二、丝裂原(mitogen)
能与T、B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的 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表现出体积增大,胞浆 增多,DNA合成增加或有丝分裂变化的物质。
实际意义 新生儿溶血症
孕妇(Rh-) → 胎儿(Rh+)


抗Rh抗体 + 新生儿RBC (Rh+)

溶血反应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 工程实验室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 工程实验室
2.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白细胞抗原)
人类: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
意义:个体鉴定 移植时寻找合适的配体。
意义:1.免疫调节; 2.独特型疫苗; 3.制备难制备的抗体。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 工程实验室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 工程实验室
第四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一、各种病原微生物 二、细菌的外毒素和类毒素 三、动物血清 四、同种异体抗原 五、异嗜性抗原 六、肿瘤抗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原的各种分类
抗原是指能够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根据其性质和来源,抗原可以被分类为以下几种:
1.自身抗原(self-antigen):自身抗原是存在于人体组织细胞上的蛋白质、多糖或脂质等物质。

它们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发免疫应答,因为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具有一定的自我耐受性。

然而,当自身抗原的自我耐受性受损时,免疫系统可能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2.异种抗原(foreignantigen):异种抗原是存在于其他物种细胞或微生物上的物质,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

当异种抗原进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识别并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以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损害。

3.细菌抗原:细菌抗原是细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多糖或其他分子。

细菌抗原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物质,并引发针对细菌的免疫应答。

一些特定的细菌抗原还可以用于诊断细菌感染或评估免疫状态。

4.病毒抗原:病毒抗原是存在于病毒颗粒表面或内部的蛋白质或核酸等物质。

病毒抗原是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的关键因素。

在病毒感染中,病毒抗原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激活针对病毒的免疫反应。

5.肿瘤抗原:肿瘤抗原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或内部,是与肿瘤形成和发展相关的分子。

肿瘤抗原可用于肿瘤诊断、治疗和监测,也可以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靶点。

6.特定抗原:特定抗原指的是受特定抗体所识别和结合的抗原。

这些抗原可以是多种形式,如蛋白质、糖类、药物等。

特定抗原可用于诊断和监测特定疾病,例如特定病原体的抗原可以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检测。

以上仅为抗原的一些分类,根据不同的角度和需求,还可以有其他的抗原分类方式。

抗原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基础,对于理解和应用免疫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