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古人关于年龄的别称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弱冠、束发、而立、花甲、知命、古稀等;对官职的升迁也有特定称谓,“谪”“左迁”“放”属于降低官职。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D.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轼既是“三词客”之一,又是“四大家”成员,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调歌头》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答案】 B【解析】【分析】A.从小到大依次是:垂髫(童年)、束发(男子十五岁)、而立(三十),知命(五十)、花甲(六十)、古稀(七十)。

C.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辛弃疾。

B项正确,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是对我国相关传统文化、文学常识的理解,其中说法有误的是()A. (纪年)我国古代用干支或皇帝的年号纪年。

元丰六年(《记承天寺夜游》)、文帝之后六年(《周亚夫军细柳》)、晋太元中(《桃花源记》)所用纪年方法相同。

B. (称谓)古人讲究礼节,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用敬称,如“令郎”“家君”“贤弟”,对自己一方则用谦辞,如“尊君”“舍妹”“小儿”等。

C. (年龄)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岁。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讲答案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讲答案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讲一、填空题:1、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2、古诗文中经常提到“岁寒三友”、它们是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3、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如已死的皇帝为先皇,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4、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下车;官员到职工作叫视事;授予官职叫拜或除;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乞骸骨。

5、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弱冠或加冠,三十岁叫而立,四十岁叫不惑,六十岁叫花甲。

6、我国不少城市有古称或别称,如南京叫金陵,苏州叫姑苏,扬州叫淮扬、广陵,杭州叫临安、武林,开封叫东京、汴京。

7、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8、“文房四宝”是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

9、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和榜眼、探花。

10、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1995年是农历乙亥年,1996年是农历丙子年,1997年是农历丁丑年。

11、“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四库全书》是乾隆年篡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古籍3503种,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所以称为“四库”。

13、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旦、净、丑四种角色行当扮演。

通常所说的“末”,归入“生”中。

14、阅读下列文句,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②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③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上面的句子中运用了纪年、纪日、纪时的词语。

其中确指某一年份的有:①②。

指某一日子的有:①②③。

指某一时辰的有:③。

15、在古诗文中,下列词语各指代什么?①“汗青”代史书②“须眉”代男子③“巾帼”代女子④“桑梓”代故乡⑤“轩辕”代祖国⑥“三尺”代法律16、写出下列诗句所反映的我国古代民间传统节令的名称。

初中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1)

初中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1)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耄耋”指八九十岁。

B.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

《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D. 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项,屠格涅夫不属于“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俄国的契诃夫属于“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下面选项中不是“酒杯”名称的一项是()A. 樽B. 白C. 觥D. 筹【答案】 D【解析】【分析】ABC三个词语都是酒杯的意思,D.“筹”,是计数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下列不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A. 张孝祥B. 辛弃疾C. 苏轼D. 柳永【答案】 D【解析】【分析】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必背文化常识(精华版)一、名字号出生取名,成年定字。

自称称名,称人称字。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岁、女 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二、古代表年龄称谓的词汇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指2——3岁的儿童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4、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13、期颐之年:一百岁三、谥号、庙号、年号【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庙号】庙号是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用于后人祭奠的牌位上的名号。

【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在位时的纪年方式。

区分:庙号:祖宗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明清科举制度臣)二甲:若干三甲:若干五、三省六部【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

不同年纪的古代说法

不同年纪的古代说法

不同年纪的古代说法
古代的说法和称谓在不同年纪之间常有区别。

以下是一些古代不同年纪的称呼:
1. 幼儿:襁褓中的婴儿被称为“孩童”或“婴孩”。

2. 童年:幼儿长大后,进入童年阶段,被称为“童子”或“童女”。

3. 少年:童年过后,进入少年时期,男性称为“少年”或“小郎君”,女性则称为“少女”或“小姑娘”。

4. 青年:少年成长到青年时期,男性被称为“壮年”或“青年”,女性则称为“少妇”或“青春女儿”。

5. 壮年:进入壮年的男性称为“壮士”或“家长”,女性则称为“贤妇”或“家母”。

6. 中年:壮年人逐渐进入中年,男性称为“中年人”或“中年士”,女性则称为“中年妇女”或“中年妇人”。

7. 老年:进入老年的男性被称为“老人”或“耆老”,女性则称为“老太太”或“老妇人”。

这些称呼在古代社会中有着一定的用法和礼节,反映了不同年龄段人们的身份和地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朝代和地域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因此这些称呼并非普遍适用于所有情况。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 文化常识答案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 文化常识答案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化常识答案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分别出自于《战国策》《桃花源记》。

B.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天命”。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 “弱冠”是二十岁,“而立”是三十岁,“不惑”是四十岁,“花甲”是六十四,“天命”是五十岁。

故按从小到大的正确排序应为:“弱冠”“而立”“不惑”“天命”“花甲”。

故答案为: 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常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如“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也有用干支来纪年,如“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 古人常用伯、仲、叔来表示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如孙权在兄弟中排老二,故字仲谋。

C. 《论语》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四十岁为“不惑之年”,五十岁为“花甲之年”,六十岁为“知天命之年”,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D.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

如“觥筹交错”中的“觥”,“衔觞赋诗”中的“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五十岁为知天命之年”,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文学文化常识(一)一、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

文学文化常识(一)一、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

文学文化常识(一)一、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二、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

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

《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80题(附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80题(附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80题第Ⅰ组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女子年15行“”,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是一幅写给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关系,“先”表示。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十五叫“”,月末一天叫“”。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时到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年,是属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更。

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时,也就是现在的时到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六部”是指: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15.古代授官叫、,降官贬官叫、。

16.汉代郡的长官称,隋唐州的长官称,宋代州的长官称,明代府的长官称。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州,“”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陕西省的华阴位于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为最尊,其次是,再次是,最下位是。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一)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一)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一)一.天文地理1、二十八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jī)、牛、斗、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井、鬼、柳、星、张、翼、轸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九州:冀州、青州、兖(yǎn)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3、八方:四方和四维的合称。

四方:东、南、西、北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

(远离中原的地方。

)4、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5、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6、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7、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8、河北、河南: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10、江左:即长江以东。

11、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1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13.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

)14.古今地名大都——————北京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南京临安——————————杭州姑苏————————苏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15.地名别称冰城——————哈尔滨花城——————广州蓉城——————成都春城——————昆明雁城——————雁城芙蓉国——————湖南星城————————长沙雾都————————重庆水城————————苏州牡丹城————————洛阳16.(1)河内:黄河以北。

河东:黄河以东。

河西:黄河以西。

(2)山东:崤山以东。

(3)关西:函谷关以西。

(4)江表: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5)淮左:淮水东面。

二、纪年纪时纪年:(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古汉语对年龄的称呼

古汉语对年龄的称呼

古汉语对年龄的称呼古汉语对年龄的称呼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一、不满周岁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二、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三、2岁孩提:指二至三岁的儿童。

四、3-8岁垂髫:指三至八岁的儿童。

五、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始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

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

六、9岁九龄:为九岁。

黄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七、10岁幼学:十岁。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八、12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九、13岁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至十四岁。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十、14岁将笄之年:指女子十四岁。

十一、15岁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十二、16岁二八:为16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十三、20岁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又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十四、24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十五、30岁而立:孔子曰:“三十而立”。

始室:三十岁。

克壮:正当壮年。

古代三十岁为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十六、40岁不惑:孔子曰:“四十而不惑”。

十七、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均指五十岁。

十八、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十九、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二十、61岁还历寿:61岁的寿辰。

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常识

二、节日民俗
⒈天干地支 天干地去简称“干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⒉十二生肖 生肖也称“属相”,是中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纪年 法。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呈现一一对应关系,分别为子鼠、丑牛、寅虎、卯 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五、关于汉字
⒈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一般说来,汉字的造字方法有以下四种:象形、指事、形声、会意。 象形,指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日、
月、马、鱼、龟等。 指事,是说字由象征性的符号组成。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
九、关于别称
中国:九州、华夏、神州;
南京:建康、金陵城;
学生:桃李;
妇女:巾帼;
兄弟:手足;
诗人:骚人;
菊花:黄花;
杜鹃:子规;
家乡:桑梓;
国家:社稷;
史册:汗青;
平民:布衣;
战争:烽烟;
音乐:丝竹;
文学才华:风骚;
月亮:婵娟、玉兔;
医生:杏林;
荷花: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菡萏。
白云黄鹤传千古;汉水长江会一楼。
4.句法整齐,结构相称 5.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题赠联
从容乎疆场之上;沉潜乎仁义之中。(孙中山赠蒋介石)
趣巧联
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
4.经典名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山海关姜女庙) 住山住水佳风住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秦淮河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变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枪然 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 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 会得来?(岳阳楼)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篇1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古代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B.我国古代的计量单位有“仞”“钧”“樽”等。

C.山东省别称“齐”“鲁”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

D.古人以九为阳。

九月初九有两个九,所以叫重阳。

【答案】B。

解析:盛装名酒的专用木容器”。

本义:盛酒器。

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2.下面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至和元年”中“至和”是宋神宗的年号。

B.古代男子到二十岁行冠礼,后人常用“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C.“四书”指的是《诗经》《尚书》《春秋》《周易》。

D.月望总在农历每月初十前后,因此,常称农历初十为"望日"。

【答案】B。

解析:A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C《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D望月,满月。

月满之时,通常在月半,故亦用以指旧历每月十五日。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江,古代专指黄河和长江。

河北、河南,古时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B.在古代宴席的四个座位中,以东向为最尊,次向为南,再次向为西向,北向是侍坐。

C.《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大型综合丛书,按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分别编列,所以称“四库”。

D.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答案】B。

解析: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4.下列关于戏剧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是一种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和其他造型成分等艺术手段,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的综合性艺术。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面四个称谓均出自《范进中举》,其中是谦称的一项是()A. 宗师B. 高邻C. 贤婿D. 晚生【答案】 D【解析】【分析】D项是谦称。

晚生是谦辞,后辈对前辈自谦之称,是旧时文人在前辈面前的谦称。

其它三项都是敬辞。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敬辞和谦辞的文化常识。

答题时应注意,敬辞又叫尊称,一般指比较尊敬的称呼,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谦称自己不聪明,学识浅薄,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身份低微,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等。

“ 宗师、高邻、高邻”都是敬辞,“晚生”是谦辞。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创作《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B. “以诗为词”指的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C. 乡试是明清科举制中省一级的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到第三名称亚元。

D. 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辰时指的是上午七时至九时。

【答案】 C【解析】【分析】C.有误。

乡试中举第二到第十名称为亚元,并不是第二到第三名。

故答案为:C。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能筹交错”“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觥”“白”都有酒杯的意思。

B. 成语“心旷神怡”“气象万千”“峰回路转”均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C. “年少万兜鍪”中的“兜鍪”本意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

D.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高中语文部编版古代文化常识汇总(选择性必修下)

高中语文部编版古代文化常识汇总(选择性必修下)

高中语文部编版古代文化常识汇总(选择性必修下)《氓》1.卜筮:即占卜。

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吉凶祸福。

筮,用耆草的茎占卦。

2.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用以指代少年时代。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20岁(男)—弱冠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蜀道难》1.五丁开山:据《华阳国志》《蜀王本纪》《水经注》等古书记载,战国中后期,秦惠王见古蜀第十二世开明王朝国力衰退,蜀王荒淫无道,便欲伐蜀,但苦于崇山阻隔,无路可通。

大约秦惠王深知蜀人有崇信巫术鬼神的迷信传统吧,于是心生一计,请人凿刻了五个巨大的石牛,以赠送蜀王。

秦王派人在石牛屁股下放置黄金,每头牛还像模像样地安排了专门的饲养人员。

蜀人一见之下,以为是天上神牛,能屙黄金。

蜀王大喜,便派国中五个有移山倒海之力的著名大力士,开山辟路,一直将石牛拖回成都。

这就是“五丁开山”的传说,而这条拖送石牛的道路,就是古金牛道,亦称剑门蜀道的最初的来历。

2.六龙回日: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日神羲和驾六龙以乘车,载着太阳在天空运行,从扶桑至虞泉循往往复,形成昼夜。

后因以“六龙回日”用为太阳神的典故。

3.扪参历井:参、井,星宿名,二者邻近,分别是属和秦的分野(古人把地域和星宿分别对应,称为分野)。

初中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题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题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咏絮之才”,分别出自《战国策》《桃花源记》《世说新语》。

B.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而立”、“始龀”、“不惑”、“弱冠”、“耄老”。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 C【解析】【分析】C项有误,年龄的称谓:垂髫:三四岁八九岁;“始龀”,指小孩七八岁换牙期;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天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耄耋:80岁、90岁;期颐:100岁。

所以从小到大的排列应该是:“始龀”、“弱冠”、“而立”、“不惑”、“耄老”。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字形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乡愁》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托物寄意,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B. 古代文体“记”以记事为主,如《小石潭记》;“说”则多就事、物、现象抒发感想,常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如《爱莲说》。

C.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化常识训练(选择题)1101-1200题(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化常识训练(选择题)1101-1200题(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化常识训练(选择题)1101-1200题(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

B.《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小说通过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反复无常的态度变化,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棵裸的金钱关系。

C.宫员的任免开降常用以下词语:“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除”,拜官授职;“擢”,提升官职;“谪”“迁”,都是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D.“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代表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比如孔子、老子、墨子和儒家、道家、法家等。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巴望着那清凉的雨露”中“巴望”是动词,“清凉”是形容词,“雨露”是名词。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C.“高尚”“附和”是褒义词,“渊博”“卖弄”是贬义词。

D.“虚心”与“骄傲”是一对反义词,“疲倦不堪”与“疲惫不堪”是同义词。

3.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有“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之效”。

以下古代常用借代匹配错误的一项是()A.婵娟—月亮B.折柳—思乡C.汗青—史册D.庙堂—朝廷4.(题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故人庄》的作者是盛唐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而《采莲曲》虽然是一首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的诗歌,但其作者王昌龄却是唐朝有名的边塞诗人。

B.《细菌的启示》是一篇议论文,启示我们以科学的态度从容应对细菌带来的病患危难。

C.《保修》一文选自《一分钟小说选》,是日本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星新一的作品,D.“划龙舟鼓声阵阵传四海;插艾草清香缕缕飘九州。

”这是一副有关端午节的对联,对联中涉及到了“划龙舟”和“插艾草”的端午习俗。

100道中华文化常识题(附答案)

100道中华文化常识题(附答案)

100道中华文化常识题(附答案)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石头记》。

2.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长江。

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李煜写的。

4.“滥竽充数”出自《庄子》。

5.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李时珍。

6.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22条龙。

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8.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朱仙镇。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酒。

10.“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右手在外。

11.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黑色一般表示神怪形象。

12.耀州窑不属于宋代五大名窑。

13.“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刀工的。

1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包括305首完整的诗。

15.《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

16.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面部表情。

17.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时不再来”。

18.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仲夏的景色。

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七夕节。

20.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2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李商隐的诗句。

22.我国有“三山五岳”之称,其中五岳不包括嵩山。

23.下面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的字是戌。

24.“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陈胜吴广起义。

25.被后世称为“梅妻鹤子”的是晏殊。

2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历史上的李清照。

27.指鹿为马与秦始皇有关。

28.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秦始皇有关。

29.西湖白堤的得名与白居易有关。

30.被称为“千古词帝”的是辛弃疾。

31.“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淡泊名利的品质。

32.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为令正。

33.褚遂良不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34.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三位女性。

35.苏轼以“羽扇纶巾”形容周瑜。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必备总结学语文,对课文的学习中,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扫除障碍。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解析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中国古代称毛发黄而未黑的孩童为“黄发”,又常用“垂髫”来指代老人。

C.《春》《济南的冬天》《天上的街市》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和郭沫若。

D.契诃夫是俄国作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答案】B【解析】【分析】ACD三项正确。

B 项错误。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指老人。

垂髫:古代男子成年要加冠,而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后常用指孩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乡愁》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托物寄意,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B.古代文体“记”以记事为主,如《小石潭记》;“说”则多就事、物、现象抒发感想,常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如《爱莲说》。

C.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D.谈吐可显儒雅之风。

问候别人的父亲时,可以用“令堂近来身体可好”;写了文章,想请别人指点一二时,可以用“请不吝赐教”。

【答案】C【解析】【分析】A.《乡愁》是余光中的作品;B . 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铭”;D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是令尊” 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故选C o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的能力。

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识记,注意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等,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或尊称)有“令、尊、贤”等。

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专测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统称“诸生”。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因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但“有司”并不是专指某个具体的部门,而是可以代指官吏。

D.“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D 解析:“再次拜谢”错,应该是“拜两次”。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常比喻亲密友爱。

古代表达此类意义的词语有很多,如“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庙食”指的是古代有功之人死后,政府为他立庙,让他接受奉祀,享受祭飨。

C 解析:“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陟”中的“黜”指晋升、进用,“陟”指降职或罢免,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

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C.“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指旧时的制度、法则,古代的典籍或老典故等。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A 解析:“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大类。

B.“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类似于今天的退休制度。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在官府内闭门守孝叫“丁忧”,遭逢母亲丧事叫“丁母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常识:古人关于年龄的别称
博文收藏
2009-04-17 0918
文化常识:古人关于年龄的别称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髫,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于是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始龀(chen4):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

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束发:束,捆,结之意。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

老人头发由白黄。

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

”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襁褓〗婴儿、〖孩提〗2~3岁的儿童、〖髫年〗7岁女孩、〖韶年〗7岁男孩、〖黄口〗10岁以下的儿童、〖总角·垂髫〗幼年儿童、〖舞勺之年〗13~15岁的少年、〖舞象之年〗15~20岁的少年、〖金钗之年〗12岁女子、〖豆蔻年华〗13岁女子、〖及笄之年〗15岁女子、〖碧玉年华〗16岁女子、〖桃李年华〗20岁女子、〖花信年华〗24岁女子、〖标梅之年〗出嫁女子、〖弱冠〗20岁男子、〖而立之年〗30岁男子、〖不惑之年〗40岁男子、〖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50岁男子、〖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60岁男子、〖耆年〗60岁男子、〖古稀之年〗70岁男子、〖杖朝之年〗80岁男子、〖鲐背·耄耋之年〗80~90岁男子、〖期颐〗100岁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