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乐音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2乐音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2乐音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生活实例导入、问题导向、小组合作、情景创设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这些亮点为其他学科和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引入有趣的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思考。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声音特性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通过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特性。我拿出一根尺子,放在桌子上,用手拨动尺子,发出悦耳的乐音。然后,我改变拨动尺子的力度,让学生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发生变化。接着,我拨动不同长度的尺子,让学生感受音调的变化。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特性,引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体验声音的特性。例如,我让学生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观察音调的变化;改变敲击乐器的力度,感受响度的差异;播放不同乐器的音乐,体验音色的特点。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声音的特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我提出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作业小结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八年级上北师大版 4-2 乐音 教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八年级上北师大版 4-2 乐音 教案

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课题:乐音(第 1 课时)【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乐音及其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概括出发声体振动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声音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发声体与听者之间的距离的关系,感受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目标达成: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得出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创境激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自学导航】1、叫做乐音;2、乐音的特性是指、、。

3、响度是指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的,常用来表示。

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有关,越大,响度;另外,响度还与距声源的有关。

4、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用来表示,其单位为声音的称为音调。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越高,音调越高。

5、音色就是指声音的与,【合作探究】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是不同的。

我会提问:我能参与:实验探究(一)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在桌面上用锯片弹击:第一次把锯片搬低些第二次把锯片搬高些结论:实验探究(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⑴用锯片在另一锯片的一定锯齿上刮动:第一次慢刮第二次快刮注:要仔细听声音师生备注结论:⑵用相同的烧杯,取不同量的水,用笔敲击烧杯第一次轻敲第二次稍敲重点注:仔细听声音结论:【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15OC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米/秒.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2、请设计一种测量声速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化训练】1、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这时男低音比女高音的大,低。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声现象第二节乐音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声现象第二节乐音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实验桌、椅子。
2.课程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
-教学PPT。
3.信息化资源:
-网络资源:声音传播原理动画、乐音特性实验视频等。
-教学软件:仿真实验软件、物理教学平台等。
4.教学手段: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实验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
-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乐音的基本概念。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乐音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请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改变乐器的演奏方式来改变乐音的音色。
答案:通过改变乐器的演奏方式,可以改变乐音的音色。例如,在弹奏钢琴时,演奏者可以通过改变触键的力度和角度来改变音色;在吹奏乐器时,演奏者可以通过改变吹气的力度和技巧来改变音色。
3.请解释为什么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往往无法清晰地听到远处的声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乐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艺术性和趣味性:
-利用图示、色彩和图案,增强板书的视觉吸引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4.2乐音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4.2乐音教案

4.2乐音教案教学目标(1)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感受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2)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重点和难点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难点:音色的认识教学过程请大家来欣赏一段音乐(播放),大家觉得这段音乐好听吗?学生:好听老师:我们把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相反,杂乱的声音就是噪声1、音调老师:这儿有八个烧杯,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老师用小棒敲击这八个杯子,请大家观察声音有何不同?学生:调子变了。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乐音三特征中的第一个特征,音调。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你们准备的刻度尺、橡皮筋或梳子,看看能否改变音调。

(学生纷纷动手,试着改变音调,教师巡回指导)老师:请大家都来交流一下,看如何改变音调?学生:我发现尺面露出得越短,振动越快,我想是振动的快慢影响了音调。

老师:所以说音调的决定因素就是声源振动的频率。

频率越大,也就是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

2、响度(老师拿起一面鼓,同时用鼓槌一次比一次用力敲击鼓面)老师:你们现在听到的声音是音调发生了改变吗?学生:不是,是声音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老师:很好,这就是乐音的第二个特征——响度,即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老师:现在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两个音叉,一个乒乓球),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看响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播放视频)学生:音叉的声音越大,乒乓球离开音叉越远老师:也就是音叉振动越大。

在物理中我们常用这种方法将一些不易观察的现象放大,变得易于观察,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物体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现在大家说说响度由什么因素决定学生:由振幅,而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老师拿起鼓轻敲,同时慢慢在教室里环绕走一圈)老师:我刚才保持相同的力边走边敲鼓,你们听到的鼓声有何不同?学生:老师离我近时,听到的声音响;老师离我远时,听到的声音小。

老师:对于这个现象,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我想,响度还应该与距离有关。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乐音》ppt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乐音》ppt

《乐音》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将乐音的三要素按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生活经验当中,我们常常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淆起来,在讲授这两个内容时要特别注意区分不同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区分开。

《乐音》是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后,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因此这是学习声音的特性基础,本节课通过了解乐音的三个要素及其影响这些特性的因素,加深对声音的了解,也为后面《噪声和环保》的《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利用》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2.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3.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2.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教学重点】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多媒体课件、钢尺、示波器、碎纸屑、鼓面等。

一、新课导入:悠扬的琴声令人陶醉,美妙的歌声使人愉悦。

我们把听起来优美动人的声音称为乐音。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二、新课教学:(一)音调1.研究:声音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将一根较窄的、长度约为30cm的钢尺紧压在桌面的边沿,使钢尺的绝大部分都伸出桌面。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分别拨动钢尺的端部,可以看出它在振动。

观察钢尺振动频率随其伸出桌面长度的变化情况,注意听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高低有什么不同。

北师大版乐音教案新部编本

北师大版乐音教案新部编本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二、乐音府谷县第二初级中学王文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

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三、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1 课时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尺、塑料尺、烧杯、水、鼓、碎纸屑、音叉、塑料小球、乒乓球、细线。

六、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活动,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设置,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听一听。

(播放一段《二泉映月》),这段音乐的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这段音乐有高低,强弱之分吗?为什么声音会千差万别呢?(二)、情景激疑,新课教学1.音调师:刚才同学们听出了声音有高低之分,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为什么物体在发声时音调会有高低之分呢?(投影:活动: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做一做】将一根尺子伸出桌面不同长度,拨动尺子,注意两次听到声音的高低有什么不同?看到的振动有什么不同?结论:尺子伸出得越长,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伸出得越短,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

为了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频率。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师:例子:如果一个物体1秒内振动5次,它的频率是多少?生:5Hz如果一个物体1分钟内振动600次,它的频率是多少?生:10Hz总结: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第2节乐音教案与反思金品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第2节乐音教案与反思金品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2节乐音【知识与技能】了解乐音的特性;知道影响乐音的三要素.【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体验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音色与发声体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声音的奇妙;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重点】乐音的三要素【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音色对于学生难于从形成机理上做具体分析,只能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到乐音除音调和响度外还有音色的区别.知识点一音调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开个小型音乐会,在活跃的气氛中,对乐音下定义.提出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然后总结出乐音的三特征.再提出这些特征与声源振动情况有什么关系的问题.2.过程展开.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1)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2)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强调一下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3)教师总结.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每秒钟声源振动的次数叫频率,也就是声波的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Hz).每秒振动一次叫1赫.每秒钟振动1000次,声音的频率就是1000赫.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听起来尖细;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听起来低沉.知识点二响度1.设计响度的演示.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比较容易猜测到响度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因此可以再由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证实,例如利用一根橡皮筋拉紧,轻轻拨动和重拨听一听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也可以通过敲队鼓,敲击由轻逐渐加重,让学生观察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的跳动的变,同时听鼓声的变化.启发学生自己得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另外,轻轻摇动响铃,使前排学生可听到铃声.后排学生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2.教师创设情景引出响度的概念. “大声说话”、“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大小.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知识点三音色1.“不见其人,却辨其声”?如同一支曲子,用不同的乐器奏;同一支歌,几个人同时演唱.人耳总能分辨出是什么乐器,或是谁在演唱.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也就是不同的声源发的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可能不同之外,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2.那么同学们听听几种不同乐器声的声音,看都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调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区分是什么乐演奏的,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凭什么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呢?学生会感性认识到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不同是音色的不同.3.察声波的图形.观察声波的图形的实验,主要目的是学生比较形地认识声波,同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话筒把声信号转变为电号,输入示波器后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出相应的图象.通过演示,要让学生知道看不见的声波可通过仪器显示,借助仪器是科学研究所必需的.4.学生通过观察两个频率同的音叉发出声的波形,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学生知道不同频率的声在波形上有什么区别.然后可让不同的学生在话前发声,观察其波形.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观察波形,学生知道不同响度的声在波形上的区别.指导学生观察不同乐器产生的声波波形的区别.波形图包含了乐音的三特征.5.材料准备与实验设计.(1)材料准备:音叉、示波器、话筒、刻度尺等.(2)观察声波的图形器材:示波器,音叉(256Hz.440Hz.512Hz,频率的效果较好),话筒(卡拉OK用,600n),导线等. 操:将话筒的插头用两根带夹的导线跟示波器的“Y输入”地”相连(拨在AC挡),接通电源,将“同步”开关拨在“十”挡,调节示波器辉度,Y轴衰减旋到1,Y轴增量旋到最大,直到屏上出现亮横线为止.对着话筒敲击音叉,或者讲话,调节Y轴增益,就会出现声波波形.【跟进训练】1.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A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2.如图4.3-11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C )A.响度B.音调C.音色D.以上答案都不对图 4.3-113.有经验的养蜂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它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好了蜜回蜂房,这是由于( B )A.蜜蜂带花蜜飞回来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不带花蜜时的高B.蜜蜂带花蜜飞回来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不带花蜜时的低C.蜜蜂带花蜜飞回来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响度比不带花蜜时的大D.蜜蜂带花蜜飞回来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响度比不带花蜜时的小4.在探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音调、响度、声速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的结论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D )A.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传播速度越大B.发声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声音传播越远C.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响度越大D.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响度、声速不受影响5.码头边轮船的汽笛声能传得很远,这是因为( C )A.汽笛声音调高B.汽笛声音色好C.汽笛声响度大D.汽笛声传播的速度大6.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图4.3-12几个按钮(图标),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 B )图4.3-127.“随身听”播放英语磁带时,用“快放”比正常播放时( A )A.音调提高B.响度变大C.音色变好D.没有区别8.“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B )A.音调高低B.响度大小C.音色好坏D.以上说法都不对11.如图4.3-14是我国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分别敲击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什么不同?( D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音色图4.3-141.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听起来尖细;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听起来低沉.2.响度和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有关,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小,响度越小.3.响度还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4.声音的音质(特色)就是音色.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如弹奏手法等因素决定的.5.乐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教学视频见课件.【素材积累】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四章声现象第二节《乐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四章声现象第二节《乐音》教学设计

2016年第46期(总第310期)N【教材分析】《乐音》是学生在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对声现象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较为重要的一节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乐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知道决定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对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也为今后的声学研究对下基础。

教材安排本节课内容时,基本上分为音调、响度、音色三块分别研究与学习,但也颇具特色。

(1)重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教材在探究“什么因素决定音调高低?”时,实验器材使用学生身边的钢尺,使学生真切地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又如利用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来解释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及地震、火山喷发等产生次声波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与我们息息相关。

(2)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材安排了“什么因素决定音调高低?”“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探究实验,相应提出了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的要素,让学生逐步熟悉探究过程。

教材还提出了改变自变量多次实验的思想,有利于今后更好地进行实验探究,明确探究方法。

同时,为了更好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教师引导学生设计相应的表格,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知现代技术手段对分析物理问题的作用。

教材对不同音叉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以及不同乐器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采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抽象问题的认识,并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型】探究型课【教学目标】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2)知道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什么因素决定音调高低?”、“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实验,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信息处理方法;(3)学习从探究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的规律,并能尝试用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2022年北师大版物理《第二节乐音》精品教案

2022年北师大版物理《第二节乐音》精品教案

二、乐音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知道响度、音调、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了解响度与振幅〔距离声源远近〕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色与发声体发声情况不同有关。

2、过程和方法:通过演示、观察、探究、活动、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亲历亲为和比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中体验转换法与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各种活动中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参与和体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感受科学探究方法的伟大,并能激发起为科学进步而努力奉献的决心和信心。

重难点响度、音调、音色是理解日常声现象区分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不同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

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二、进行新课〔一〕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怎么回事呢?〔二〕声音的特性: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测:声音的差异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师演示]:请听:用吉他弹几个不同的音。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生〕答复:声音的上下不一样。

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上下与振动的关系:得出:1、音调──声音的上下。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分组试验] 物品:刻度尺,记录表格。

过程:把刻度尺紧压在桌边上,(1)将刻度尺1/5伸出桌外;(2)将刻度尺1/伸出桌外;〔3〕将刻度尺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刻度尺的手要用力压紧。

〔2〕使刻度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观察:刻度尺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结论: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音调越高〕。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那么能不能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振动的快慢程度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试着答复下面的问题〔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多少?他们有什么用处?〔以上问题利用投影〕老师先引导学生答复,再讲解: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声。

《乐音》说课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乐音》说课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谢谢各位专家的指点
谢谢您的指点
3.情感
通过活动培养学习兴趣和科学态度
01
02
教学目标
03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 操作、分析总结问题能力,体 验控制变量法
教学难点
重点: 声音的三个特性; 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4.教法学法
教学教法
创设情境
在‘新课引入’ 、‘音色’等学习环节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智力、思维能力 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不足: 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弱 物理学科素养没有完全
建立
好奇心强 勇于探索
设置多媒体展示 小组合作探究 游戏等环节 让学生有参与感,将课堂内 容形象直观的呈现给学生, 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3.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
了解声音三个特性; 知道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关系 知道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
《乐音》
目录
CONTEN TS
01 教材分析
02 学情
0Hale Waihona Puke 教学目标04 教法学法05 教学过程
1.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乐音
通过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培养 学生视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 力,激发求知欲,培养科学态度
课程结构
3.噪声与环保 4.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
2.学情分析
B
响度
回忆生活经验:声音大小
三个特性
引入新课
C
音色
根据不同声音分辨乐器
教学过程
Step1
音调与频率
1.演示拨钢尺 2.合作探究 3.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4.讲授超声波与次声波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2乐音j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2乐音j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能够解释生活中有关声音的现象。
2. 掌握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能够分析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3.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乐音的产生和传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同时,通过对比实验和分析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 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与评价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乐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三)小组合作
1. 分组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实验和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究乐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进步。
3. 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乐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乐音的产生原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4.2 乐音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4.2 乐音
一、乐音:听起来优美动人的声音称为乐音。
二、描写声音的特征量: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音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物理量。
频率(f):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20hz~20000hz
(2)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
(3)次声波: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2.响度响度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
振幅:。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叫振幅。
3.音色:音色是反映物体发出声音品质的物理量。
1.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4-2乐音
一、乐音:听起来优美动人的声音称为乐音。
二、描写声音的特征量: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音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物理量。
音调的高低是有物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决定的。
3.音色:音色是反映物体发出声音品质的物理量。
不同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练习作业
课堂巩固练习:教材P87-2、3、4
作业: 1.教材P87-12.完成配套练习册内容
教学反思
备课组
长签名
教研组
长审阅
教导处
审阅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初步掌握基本知识











通过教学,完成下列活动:
一、引入新课
由自然界各种美妙的声音现象引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学习以下内容
1.乐音的概念。
二、描写声音的特征量: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
2.响度;
3.音色。
学生通过互助完成下列实验
一、学生分组互相学习,并提问以下概念。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4.2乐音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4.2乐音 教案设计

第二节乐音教学目的:⑴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和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⑵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演示、观察、探究、活动、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亲历亲为和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中体验转换法与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②从各种活动中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参与和体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感受科学探究方法的伟大,并能激发起为科学进步而努力奉献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乐音的三要素2.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别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钢尺,木梳,硬纸片教学器材:吉他,鼓,音叉,碎纸屑,多媒体,多种声音教学方法:实验、类比、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等教学过程设计:1、音调的高低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2、示波器上的波形图:让学生动手做教材中图4-12的实验实验⑴:将一根较窄的锯条紧压在桌面的边缘,使它的绝大部分 伸出来拨动它的顶端; 改变伸出部分的长度然后重复上面的实验, 注意观察锯条振动的快慢,听振动时声音的高低有什么不同? 提问:实验中锯条振动快慢跟锯条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声音的高低跟振动快慢有什么关系?师: 由以上实验现象概括得出声音的高低跟什么有关? 介绍: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来表示”。

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赫兹。

师:将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送到示波器上去显示,观察它们的波形有什么不同?过渡:不同的发声体发声频率不同,人耳听到声音的范围也不同,介绍“超声波”和次声波。

“请懂音乐的同学根据经验,说说弦乐是如何调节音调的高低的? 结论:音调的高低和发声体的形状尺寸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

弦越短、紧、细它的音调越高; 老师讲解:管乐的音调高低靠改变空气柱的长度实现的,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快拨:声音高,声音音调高 慢拨:声音低,声音音调低 学生动手实验 生:锯条越短振动越快,振动的越快,声音音调越高学生回答: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2《乐音》教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2《乐音》教案

§4.2《乐音》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乐音》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声现象》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探究乐音。

它是声现象的基础,更是本章的重点、难点。

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

真正地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初中物理教学课标的要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弄清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以及与什么因素有关。

本节课重点是理解乐音的三要素,难点是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来看,八年级年龄阶段学生,爱动手、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但理性思维尚未形成,以形象思维为主。

从知识基础上来看,这节课的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学生理解难度不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乐音的特征,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3.知道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还跟人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4.知道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概括出发声体振动快慢与音调高低之间的关系,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和与发声体距离的关系,通过课堂活动,感受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唤起学生保持良好音色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重点:乐音的三要素。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情感激励法、直观教学法、实验认知法。

学法:归纳法、猜想法、类比法。

六、教具学生器材:准备12组实验器材:一把钢尺。

演示器材:一面小鼓、一包纸屑、音叉、小锤。

七、教学设计策略本节课一是内容比较多,不仅有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还有频率、响度等概念;二是对声音的特征的认识上,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如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大小往往混淆不清,对本节课的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意。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2乐音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2乐音说课稿
2.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难以观察到细微的变化;
3.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能不够积极,影响学习效果。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实例讲解和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2.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3.设计有趣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合作意识。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等基础知识,具备了进行乐音学习的前提条件。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1.对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的混淆;2.难以理解音阶与频率的关系;3.缺乏实验操作经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限。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声音的特性,如改变弦乐器的弦长、松紧等,观察音调的变化。
2.小组讨论:针对某一乐音现象,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声音特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3.互动游戏:设计一个声音辨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课后作业和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
3.同行听课评价,借鉴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反思和改进措施:
1.分析学生作业和测试成绩,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
2.调整教学方法,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难点为: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及其影响因素。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举例、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2《乐音》教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2《乐音》教案

乐音教案教学目标1.乐音及其三个特征。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概括出发声体振动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声音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发声体与听者之间的距离的关系,感受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得出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难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1:激趣导入【深圳特区报讯】“福建奇人用口技杀鼠两万只”:厦门市杏林区前场村林姓农民,模仿老鼠“吱……吱……”的叫声惟妙惟肖,十多米内的老鼠一闻其声,好像听到集合的哨声一样成群结队出洞。

出洞的老鼠纷纷死在他的气枪、弹弓、木棍之下。

这位农民是利用声音的什么特性来捕杀老鼠的呢?方案2:图片导入先让学生观察如图所示的四幅插图并听这四种声音。

提问:同样是乐音,为什么会有差别?怎样科学地区分它们?推进新课1.音调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有的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听起来音调低。

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可以先进行大胆的猜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有快有慢,音调是否与物体振动有关呢?我们可以进行实验探究。

探究提出问题: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是否有关?设计和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将一把学生用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分析和讨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结论:物体振动得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

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

因此,频率决定着声音的音调。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越尖;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越低沉。

女同学说话的音调一般比男同学高,就是因为女同学的声带振动得快,频率高;男同学的声带振动得慢,频率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乐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

2.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活动,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听一听。

(播放一段《二泉映月》),这段音乐的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这段音乐有高低,强弱之分吗?为什么声音会千差万别呢?
(二)、情景激疑,新课教学
1.音调
师:刚才同学们听出了声音有高低之分,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为什么物体在发声时音调会有高低之分呢?
(投影:活动: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做一做】将一根尺子伸出桌面不同长度,拨动尺子,注意两次听到声音的高低有什么不同?看到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结论:尺子伸出得越长,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伸出得越短,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

为了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频率。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
师:例子:如果一个物体1秒内振动5次,它的频率是多少?
生:5Hz
如果一个物体1分钟内振动600次,它的频率是多少?
生:10Hz
总结: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学生活动:用烧杯做一个水瓶琴,使它具有三个音阶。

师:那么是不是所有频率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呢?
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和发音范围
次声波---20Hz——20000Hz---超声波
人的听觉范围
2.响度
师:我讲课时,前排和后排同学听到声音的大小相同吗?
生:不同
师:我们把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叫做响度。

(投影:活动2: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分组活动:(1)、要使鼓发出声音,怎样做呢?要使鼓声更响些,又要怎样做呢?你们认为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能设计出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吗?
学生:讨论、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鼓面上纸屑跳起的越高,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将一根尺子伸出桌面17cm左右,先轻轻拨动尺子,再稍用力拨动尺子,注意两次听到声音的强弱有什么不同?观察尺子振动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用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轻轻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3)、用音叉和塑料小球,怎样设计显示响度与振动幅度关系的实验呢?
学生:讨论、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用力敲音叉,塑料小球被弹开的距离大,声音的响度大;
轻敲音叉,塑料小球被弹开的距离小,声音的响度小。

(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振动幅度称为振幅)。

(投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师: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投影: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

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
“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练习: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3.音色
(投影:活动3:听一听,辨一辨)
“猜乐器”活动:播放几种不同的乐器先后演奏,你能否只凭听觉辨出声音是哪个乐器发出来的?
总结: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

(投影:声音的另一特性──音色)
4、课堂练习
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响度很大;
2.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蚊子叫声音调高,水牛叫声响度大。

(游戏)“闻其声,知其人”,找几位学生小结本节知识点,其他人闭上眼睛,能否说出小结人的名字?
八、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乐音三要素,大家有何收获呢?谈谈收获。

九、布置作业
1.课本87页1、2、3、4
十、板书设计
二、乐音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乐音的三要素
响度: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到声源的距离有关
音色:声音特有的品质,与发声体本身有关
十一、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