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五门十变法及脏腑通治法

合集下载

调脏腑针方

调脏腑针方

调脏腑处方1、归元针方:中脱下皖斜浅刺,气海关元深直刺至肌肉表面的筋膜层。

治疗所有疾病。

2、健脾方:天枢.大横直中刺。

加带脉刺至浅筋膜可加强健脾。

食欲太旺深刺,食欲差浅刺。

舌脾区有异常时使用。

3、补肾方:关元旁(肾经)0.5寸气穴深直刺,关元下0.5寸关中深直刺。

加关元穴共4针补肾阴,加关元上半寸共5针补肾阳(补阳还五),关中穴旁各1针共6针(六味地黄)。

舌肾区有异常时使用。

4、疏肝方:升提气机。

疏肝方肚脐上1寸旁3寸上3分,两肋插刀。

30度斜内下斜刺。

脏腑功能减弱,情志不畅,胆肾结石。

舌肝区有异常时使用。

5、清心方:强心方:清降心火。

心火降至肾水,利用左肾经清降心火,左商曲,左气海旁针深刺(03X40针灸针)强心方:循环系统.神志病,诸痛疮痒。

舌心区有异常时使用。

6、清肺方:(胃经)降胃气而降肺气。

滑肉门、外陵(天枢上下各1寸)针中刺。

加天枢中刺6针加强降至肾。

各种感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肺主支节,鸣金收兵,对内可治疗可亢的疾病,对外可对抗外邪。

提高免疫力。

舌肺区有异常时使用。

7、泻热方:以通为泻,也叫三焦通方,通上焦(下院下3分)深直刺;通中焦(疏肝方肚脐上1寸旁3寸上3分)深直刺;通下焦(气海旁3寸)深直剌。

8、气机升降方表里经一般不会同时一起使用。

用升降配合使用。

脾升胃降;心包经降,三焦经升。

升气(肾、肝、心)用脾和三焦,降气(心、肺、肾)用胃和心包。

由阴转阳的即为升,由阳转阴的即为降。

理气处方:心包经■•胃经取:内关穴,足三里穴。

益气处方:三焦经--脾经取:三阳络穴,三阴交穴。

经络通经概念——五门十变法及脏腑通治法(理论篇)

经络通经概念——五门十变法及脏腑通治法(理论篇)

经络通经概念——五门十变法及脏腑通治法(理论篇)今天发一次理论文章,录自《古典针灸大家周左宇医道精要》,喜欢古典针灸的朋友可以仔细研读,受益匪浅。

老韩喜欢古典针灸,这一路走来,从最开始的手针,头针,腹针等等各种针法进而爱上古典针灸,可以说坎坎坷坷。

万变不离其宗,古典针灸是中医针灸的基础,现在的各种快速的针法只是旁枝末叶。

学好古典针灸其它这些针法自然融汇贯通。

针灸这门学问不像其它学科,其它学科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中医针灸是一个回归、探索的过程。

可以说现在所有的五花八门的针法都是不断挖掘古人遗留的智慧而来!原文如下:本文主要介绍两种经络通经概念:“五门十变法”及“脏腑通治法”的理论及应用法则。

此两种通经概念皆来自于《内经》,是一种“对位法”组合,两经因为相对应,经气因此相通,可两经合用或单用一经以治疗疾病。

历代医家都使用过此法,惟其机理未经明确探讨。

“五门十变法”及“脏腑通治法”其范畴已跨越现有表里经概念,加强非手足同名、非表里经之间的联系,补充中医学的理论,阐释中医诊疗思路之经络基础,扩大应用思路,提升临床治疗水准及疗效,尤其面对多经络、多脏腑疾患时,透过通经关系,提纲挈领,可取一经治疗多经或多脏疾患。

前言经络是中医学的基础,传统经络概念有四大系统:正经、经别、别络及经筋。

在正经当中,手足十二经共有六组表里经关系,但是从某些历代中医理论、针灸典籍及经验用穴等看,存在着许多无法解释的内容,包括许多经络病候,单纯以十二经络系统难以解释,如肺经病候中的“肩背痛”,至元明时代的“头项寻列缺”,历代医家应用上尚称有效,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代部分医家则推翻此说,或是认为另有经络相通,然具体内容为何,无人能说。

本文介绍两种通经法:“五门十变法”及“脏腑通治法”。

此二法皆渊源于《内经》,《内经》虽未详述临床应用,但在许多古籍中都可见到此二法的应用。

“五门十变法”及“脏腑通治法”超越现有表里经范畴,加强非手足同名、非表里经之间的联系,补充中医学理论及诊疗思路之经络基础,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医理论,掌握古代医家的应用思路,提升临床诊疗水准。

中医针灸学背诵口诀

中医针灸学背诵口诀

中医针灸学背诵口诀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十个适用于小学生的中医针灸学背诵口诀:1. 《穴位分布口诀》一背头面五官穴,睛明攒竹丝竹空。

二记上肢手上穴,合谷曲池肩髃中。

三想下肢脚上穴,足三里和三阴通。

四忆胸腹穴位多,膻中中脘气海逢。

五思腰背穴位密,肾俞命门大肠俞。

六念四肢关节处,环跳阳陵阴陵谷。

七记特殊穴位妙,人中涌泉百会好。

八背经络走向线,手三阴来手三阳。

九记穴位功效奇,止痛安神与调气。

十要反复多温习,针灸知识心中记。

2. 《针灸手法口诀》一针轻刺像蚊虫,慢慢推进不疼痛。

二提微微向上抽,感觉针下轻且松。

三捻左右旋转动,如同螺丝慢慢攻。

四插深深往里送,谨慎小心莫匆匆。

五捣如同鸡啄米,快速轻点有作用。

六刮针柄轻轻划,好似竹枝把风刮。

七弹针尾轻轻弹,微微震动经络欢。

八摇针体左右摆,好似小船水中来。

九飞进出针速度快,眨眼之间穴位在。

十留留针时间要恰当,病情不同细思量。

3. 《经络走向口诀》一手太阴肺经走,从胸走向手外头。

二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行至头面中。

三足阳明胃经忙,头面一直到足旁。

四足太阴脾经行,从足走向腹内停。

五手少阴心经连,从胸走向手下端。

六手太阳小肠经,从手通往头侧迎。

七足太阳膀胱经,从头到足经脉成。

八足少阴肾经通,从足行至胸当中。

九手厥阴心包经,从胸到手路途定。

十手少阳三焦经,从手行至头侧情。

4. 《穴位定位口诀》一找眉间印堂穴,两眉之间很明确。

二寻鼻翼外迎香,鼻旁五分记心房。

三定耳屏前听宫,张口凹陷在其中。

四察手腕太渊处,桡侧横纹脉搏抚。

五测膝盖外犊鼻,屈膝就能找得齐。

六量外踝尖申脉,轻松定位不费猜。

七探肚脐下关元,四指距离正中边。

八寻肘横纹曲池,屈肘骨头外凸起。

九观背部大椎突,低头最高骨节处。

十认内踝尖照海,凹陷之中把它待。

5. 《常见病症针灸口诀》一遇感冒针灸帮,风池大椎合谷良。

二有头痛寻太阳,印堂百会效果强。

三患咳嗽肺俞用,列缺膻中止咳功。

四逢胃痛选中脘,足三里穴疼痛缓。

五遇失眠针神门,三阴交和安眠寻。

常用针灸歌诀

常用针灸歌诀

常用针灸歌诀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那么针灸有哪些歌诀呢?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骨度分寸歌用针取穴必中的,全身骨度君宜悉;前后发际一尺二,完骨之间九寸别;天突下九到胸歧,歧至脐中八寸厘,脐至横骨五等分,两乳之间八寸宜;脊柱腧穴椎间取,腰背诸穴依此列,横度悉依同身寸,胛边脊中三寸别;腋肘横纹九寸设,肘腕之间尺二折,横辅上廉一尺八,内辅内踝尺三说,髀下尺九到膝中,膝至外踝十六从,外踝尖至足底下,骨度折作三寸通。

井荥输原经合歌(《医经小学》)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歌(《针灸大成》) 肺之主大肠客太阴多气而少血,心胸气胀掌发热,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肿喉干身汗越,肩内前廉两乳疼,痰结膈中气如缺,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渊偏历与君说。

大肠主肺之客阳明大肠侠鼻孔,面痛齿疼腮颊肿,生疾目黄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喉痹肩前痛莫当,大指次指为一统,合谷列缺取为奇,二穴针之居病总。

脾主胃客脾经为病舌本强,呕吐胃翻疼腹脏,阴气上冲噫难瘳,体重不摇心事妄,疟生振栗兼体羸,秘结疸黄手执杖,股膝内肿厥而疼,太白丰隆取为尚。

胃主脾客腹心闷意凄怆,恶人恶火恶灯光,耳闻响动心中惕,鼻衄唇?疟又伤,弃衣骤步身中热,痰多足痛与疮疡,气蛊胸腿疼难止,冲阳公孙一刺康。

真心主小肠客少阴心痛并干嗌,渴欲饮兮为臂厥,生病目黄口亦干,胁臂疼兮掌发热,若人欲治勿差求,专在医人心审察,惊悸呕血及怔忡,神门支正何堪缺。

关于某五门十变配穴法

关于某五门十变配穴法

关于五门十变配穴法五门十变配穴法有两种应用方式,一种是『化合治疗法』,另一种是『互合治疗法』,在此先介绍比较常用的『化合治疗法』。

五门十变(化合)的配穴规则:甲己合化土胆经(甲)穴道与脾经(己)一起合用治疗,有强化身体『土』性质的力量乙庚合化金肝经(乙)穴道与大肠经(庚)穴道一起合用治疗,有强化身体『金』性质的力量丙辛合化水小肠经(丙)穴道与肺经(辛)一起合用治疗,有强化身体『水』性质的力量丁壬合化木心经(丁)穴道与膀胱经(壬)一起合用治疗,有强化身体『木』性质的力量戊癸合化火胃经(戊)穴道与肾经(癸)一起合用治疗,有强化身体『火』性质的力量五门十变(化合)配穴背后的基础理论原理:河图的生成数河图是中国易理术数的源头,他后来演变成后天八卦。

在这个图上,北为天属1,南为地属2,东为阳属3,西为阴属4,中为央属5。

其中隐藏着阴阳相生的道理:『5+1=6属北,5+2=7属南,5+3=8属东,5+4=9属西,5+5=10属中央』。

在易经上,1到5的数为始生之数,叫做生数,代表阴;6到10的数是由生数累积而成,叫做成数,代表阳。

所以河图代表阴主内,阳主外。

一奇一偶又表一阳一阴,表示阴阳合德。

五行家把1到10的数字分属五行,叫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十土,并唸做「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因水居北、火居南、木居东、金居西、土居中,故又变成北水、南火、东木、西金、中土。

东方甲乙八三木、南方丙丁七二火、西方庚辛九四金、北方壬癸六一水、中央戊己十五土。

其实河图是1到5相加而成的数列,洛书是由1到9排列成纵、横、斜各方向的数字和都是15的数学魔阵,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魔阵。

天干与脏腑的配合首先可将十天干分成两大类:顺序奇数者,甲、丙、戊、庚、壬,为阳干。

顺序偶数者,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而可再将十天干分成五类不同性质(五行):依木为首之五行相生顺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定其五行下:甲、乙属『木』,再细分阴阳,甲属『阳木』、乙属『阴木』。

针灸学必背歌诀

针灸学必背歌诀

针灸学必背歌诀1. 头面颈项九针病,三阴三阳十二分。

2. 胸胁八针中间取,背俞华佗腹募寻。

3. 四肢肘膝以下藏,五输穴内更来问。

4. 脏腑经络记住位,募原别使要记真。

5. 记住穴位能治病,学医针灸是妙法。

6. 针灸之法真奇妙,十二经脉是纲领。

7. 奇经八脉横配合,脏腑器官是基础。

8. 疾病性质有寒热,虚实补泻巧施针。

9. 经脉循行有方向,手指同身寸法量。

10. 配穴方法有主客,上下左右各有道。

11. 毫针之法须精通,补泻得当有奇效。

12. 针灸治疗讲配穴,配穴得当病自消。

13. 配穴方法有原则,掌握原则是关键。

14. 阿是之法也须知,病变在阿是刺之。

15. 胸胁病变取背俞,心腹疾病取募原。

16. 头项病变取手足,腰背疾病取对应。

17. 耳部疾病取手足,目部疾病取肝俞。

18. 小肠中气不足病,心经有热神志病。

19. 大肠经病主津液,胃经积热口齿病。

20. 膀胱经热小便赤,肝经受病两胁痛。

21. 三焦火热主气发,胆热口苦眼不明。

22. 心经火热舌难伸,脾经积热口唇病。

23. 肺经受病皮毛焦,肾经受病耳聋鸣。

24. 脾经虚弱不摄血,肝经积热月经病。

25. 小肠经虚小便频,膀胱虚弱小便病。

26. 三焦虚弱津液脱,胃经虚弱唇口干。

27. 肺弱喘促咽喉病,大肠虚弱为泄泻。

28. 肾弱为肿膀胱病,心火过旺口舌烂。

29. 心弱心烦口舌病,脾弱腹胀胃火盛。

30. 肺弱受风自汗出,肝弱则为头目病。

当然,以下是另外30条针灸学必背歌诀:1. 头面病治宜浅针,胸背俞穴深刺寻。

2. 肩肘腕掌求中渚,脊背膀胱用俞募。

3. 腰骶宜用环跳针,膝关阳陵要当记。

4. 足下三里及解溪,踝上四穴太溪觅。

5. 胸胁胀满求内关,脘腹疼痛刺公孙。

6. 心悸神昏取神门,心包募穴在膻中。

7. 半身不遂求肩髃,发热恶寒合谷收。

8. 癫狂针灸求内关,人中百会不可缺。

9. 口眼歪斜取颊车,地仓合谷针向斜。

10. 泄泻痢疾求中脘,天枢大肠莫错过。

11. 咳嗽气喘取肺俞,太渊列缺双穴撮。

九针十二原

九针十二原

九针十二原:九,一言其多,二言其极,三言其变。

十二原,指五脏之原,以及膏之原,肓之原,体现了针灸治疗以脏气为本的思想。

针经:古代针灸名书,灵枢。

叩之不发:指不能及时掌握施行补泻的时机,如剑在弦,应发射而不射。

宛陈则除之:宛,音译通郁。

陈,陈旧。

宛陈,指淤血。

即去除淤血。

正指直刺:手指持针要端正,准确刺入。

必在悬阳,及与两卫:针灸甲乙经卫做衡,义长。

阳通扬。

悬阳,即眉之上下,指医者的注意力应在患者的两目,眉间及面部的神色变化。

在腧横居:腧,腧穴。

血络由于经脉痹阻不通,而呈现于腧穴上。

四关:两肘两膝。

诸阳之会:诸阳,指督脉及手足阳经。

会,会聚。

手足六阳俱会与头面,故为诸阳之会。

六变:指脏腑疾病在脉象上表现出六种变化,即缓急大小滑涩。

深内:内同纳。

即进针深。

痏:一是针孔,二是针刺的次数,三是穴位,四是疮疡。

荥输治外经:即荥穴,输穴主治在外的十二经脉病症。

合治内腑:下合穴主治在内的六腑病症。

气穴:即腧穴。

腧穴为经气输注之处。

肉节:肌肉之节界。

根结:根,根源,根本,有原始之意,此处指某经经气始生的穴位位于四肢末端,名根穴。

结,缔结,终结,有终始之意,此处指某经经气终止的穴位,位于头面,胸腹,名结穴。

以火焠之:指用火针。

膺腧中膺:膺,胸部。

指胸部腧穴治疗胸部疾病。

疾按其痏:疾按针伤之处,无使邪气得入。

稀按其宥:迟按针伤之处,使气泄。

膺中外腧:主节五脏之旁。

厥心痛:五脏气机逆乱犯心而引起的疼痛。

厥:逆也,合称厥逆,指经气不顺或逆乱。

哕:呃逆。

日再:每日两次。

发针:出针。

手动若务:动,用针也。

务,专其务而心无二也。

即运针时,精神要专一。

泻必用方:泻法必在气正盛之时。

方,指邪气盛。

邪气盛用泻法。

补必用员:补法必使经气流通。

员:指正气虚。

正气虚用补法。

以胜死为痏数:即依月亮的圆缺变化而计算针刺的针数。

名至其理,无过其道:理,肉分也,即皮肤肌肉的纹理。

道,气血循行之道路。

刺禁:针刺禁忌。

繆刺:繆,异也。

即经络之病,在左刺右,在右刺左,交错而针。

倪海厦师父周左宇-古法针灸-针灸断病法则

倪海厦师父周左宇-古法针灸-针灸断病法则

倪海厦师⽗周左宇-古法针灸-针灸断病法则周左宇先⽣为与董⽒奇⽳齐名的台湾四⼤针灸医派(台湾四⼤针灸医派:董⽒奇⽳、古典针灸、飞经⾛⽓和华陀派)之⼀古典针灸派传⼈。

出⾝河北中医世家“冀⾩永安堂”,师从周汝汉、杨天霖、承淡安、孙培荣四位针灸名家,继承各家特⾊⽽撮其精要。

周先⽣⾏医⼀甲⼦,桃李满天下,⼊室弟⼦百余位,学⽣⼈数多达四⾄五万⼈。

著名经⽅家倪海厦即是师从周左宇先⽣学习针灸。

周先⽣擅长古代通经理论“五门⼗变法”“脏腑通治法”,擅⽤远程取⽳和透针,并辅以⼦午流注、灵龟⼋法、扁鹊神针对位法、等古法,对⼗三⿁⽳的应⽤也颇有⼼得。

古法针灸-针灸断病法则⾃序民国六⼗⼆年<<扁鹊针灸治疗法则>>⼀书问世后, 厚承同道爱护, 索书与⿎励之函, 接踵⽽⾄. 兹复应同道之命, 将古法<<针灸断病法则>>, 及个⼈历年验案, 类集成书, 俾我中华⽂化之宝藏, 现时代举世竞相研究之针灸学, 如泰⼭之不辞⼟⽯, 江海之汇集细流, 以益增其伟⼤⾼深, 若马空北, ⽜⽟卿, 冯⽂质诸先⽣之⿎励及出版委员会全体委员之筹资付梓, 并承邱主赐医师提供针灸术之资料, 周治华先⽣之资料提供与全书校订, 詹素华, 李仪芳⼩姐之抄录校对, 尤使左宇感激不尽, 亥⾗鲁鱼, 在所难免, 尚祈同道, 不吝赐教.周左宇谨识第⼀章神断神断, 亦称⽬察或望诊, 凡病⼈求医, ⾸先就是⽬察, 星相家及道家, 常称善观⽓⾊, 断⼈⼀⽣祸福,医师看病, 第⼀件事就是⽬察, 然后再以其他⽅法使诊断确定, ⽬察的要点如下:⼀,观神古⼈所称神藏于⼼,外达于⽬,⾸先看患者之⽬神为何?(⼀)眼光灼灼,⽬神亦定,主病轻。

(⼆)⼀⽬⽆神,主久病。

(三)双⽬⽆神,主久病难治。

(四)眼帘晦暗,双⽬⿊⽩不清,主将亡不治。

(五)双⽬眼球发黄者为黄疸(肝病)。

(六)⽩眼球红丝主热,疲劳或失眠。

(七)时时闭⽬,病主阴。

(⼋)张⽬⾔多,病主阳。

针灸五门十变法及脏腑通治法

针灸五门十变法及脏腑通治法

针灸五门十变法及脏腑通治法【读周左宇、耿恩广著作笔记】一、五门十变法1、理论渊源《素问·天元纪大论》:甲己之岁,土运统之。

乙庚之岁,金运统之。

丙辛之岁,水运统之。

丁壬之岁,木运统之。

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素问·五运行大论》: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

文案大全文案大全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化合治疗法两穴合用;互化治疗法只取单穴。

泻井当泻荥,补井当补合。

文案大全下合穴歌胃足三里胆阳陵,膀胱下合是委中,上下巨虚大小肠,三焦委阳是穴名。

文案大全文案大全文案大全文案大全二、脏腑通治法1、理论渊源《素问·阴阳离合论》:“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医学入门·脏腑相通篇·五脏穿凿论》:“心与胆相通(心病怔忡,宜温胆为主;胆病战栗癫狂,宜补心为主),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经为主),脾与小肠相通(脾病宜泻小肠火,小肠病宜润脾土为主),肺与膀胱相通(肺病宜清利膀胱水,后用分利清浊;膀胱病宜清肺气为主,兼用吐法),肾与三焦相通(肾病宜调和三焦,三焦病宜补肾为主),肾与命门相通(津液胃虚,宜大补右肾),此合一之妙也。

”文案大全文案大全文案大全八脉交会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司。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缝。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文案大全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目合谷收。

酸痛取阿是,胸胁内关谋,下腹三阴交,胁痛觅支沟。

文案大全文案大全文案大全十四经脉联系脏腑器官歌肺胃大气喉。

大肺鼻齿口。

胃经络脾,乳齿口鼻。

脾经连胃心,食道与舌本。

心络小肠肺,食道与目系。

小肠心胃连,食道耳鼻眼。

膀胱肾脑眼。

肾络膀胱肝肺心,脊髓喉咙与舌根。

心包络三焦。

三焦入耳包眉梢。

胆经络肝,在眼耳边。

倪海厦:五门十变与天干歌,学会应对治疗立竿见影

倪海厦:五门十变与天干歌,学会应对治疗立竿见影

倪海厦:五门十变与天干歌,学会应对治疗立竿见影一开始上课的时侯有跟诸位介绍过天干、地支。

可是这一次我讲天干的时候,它的排列方式有点改变,你们要跟着我的思路走,你们不用背。

尤其像我年纪那么大,背的话会忘。

背的方法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按照我的方式写(甲乙一组、丙丁一组,往下写)。

你们学五行的时候,你们比较会记得木火土金水,因为一天到晚在用,就是记得木火土金水。

这是一个取巧的方式,(把木火土金水分别排到天干上)。

当你去看书的时候,它说甲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当我告诉你的时候,你开始背了。

甲已合化土开始背。

结果走在马路上,一摔倒,变成甲已合化水。

马上就背错了。

所以你不要背,这整理完后,是可以取巧的。

不然,我们有那么多东西,你要怎么记。

这是我们木火土金水对到天干,讲歌诀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

那这个天干歌,就是本穴治疗,胆经的本穴是临泣,所以我们的临泣就代表胆。

脾的本穴就是太白。

临泣是木,胆经是木,所以胆经的本穴是临泣。

脾经是土,脾经的太白穴,就是它的本穴,因为太白属土,就是这样来的。

那肝呢?肝是行间,大肠是二间穴,小肠是阳谷穴,肺是经渠穴,心是少府穴,膀胱是通谷穴,胃是足三里,肾是阴谷穴,这些是他们的本穴。

我们有一个名称,称之为五门十变。

有十种变化在里面。

这五门十变,你一定要熟,要看熟,不要用错。

不要在需要时,再去想、再去翻书。

不能在治病时对病人说:“你等一下,我去翻书”。

这样病人会紧张。

也就是说,今天如果我们需要木,那为什么需要木?比如说,遇到火的虚症。

举例,像手酸,酸在小肠经。

因为小肠经属火,那我要扎后溪。

结果一看,病人没有后溪,因为腿没了。

所以找临泣,临泣是木,木生火嘛!临泣穴本身是胆经的本穴,它的属性是木,这个临泣就可以治小肠经的虚症,同样临泣穴也可以泻膀胱经实症。

今天病人来了,说痛了二天,你一看是膀胱经。

五门十变针法细则

五门十变针法细则

五门十变针法细则(4) 五门十变如果胃癌了,胃是土,土强克水,我会去强水,胃癌就不会发展,病不发展,我就有时间和它周旋,老虎厉害,你给关笼子里啊!什么是笼子?打围。

所以能治大病的一定会整体看问题,会观局势,会排兵布阵,时机到了,当仁不让,时机不到,做好准备工作,做好防守,等待时机。

举例,腰疼,肾的问题,对吧?肾主寒主水,我去治心强心,热了吧?热了,还有水,我再去治脾,水也去了。

肾一看,完了我这被前后堵了,再疼就没力量了,这时攻它就是摧古拉朽。

没了这个环境,还得瑟什么?所以要整体看问题,人体的循环就是自然的循环,处方是这个思路,针法也如此。

内症针法用五门十变法很好,五门十变有化合和互合两种配穴法,互合法多用于四肢痹症,而化合对内脏有很好的补强作用,所以用的多,这里我们先学习【化合治疗法】。

1.五门十变(化合治疗)的配穴规则:甲己合化土甲(胆经)穴与己(脾经)穴合化治疗,有强化脾土的力量。

乙庚合化金乙(肝经)穴与庚(大肠经)穴合化治疗,有强化金的力量。

丙辛合化水丙(小肠经)穴与辛(肺经)穴合化治疗,有强化水的力量。

丁壬合化木丁(心经)穴与壬(膀胱经)穴合化治疗,有强化木的力量。

戊癸合化火戊(胃经)穴与癸(肾经)穴合化治疗,有强化火的力量。

2. 五门十变(合化配穴)背后的原理:河图是中国易理术数的源头,他后来演变成后天八卦。

在这个图上,北为天属1,南为地属2,东为阳属3,西为阴属4,中为央属5。

其中隐藏着阴阳互生的道理:5+1=6属北,5+2=7属南,5+3=8属东,5+4=9属西,5+5=10属中央。

易经里,1到5的数为始生之数,叫做生数,代表阴;6到10的数是由生数累积而成,叫成数,代表阳。

所以河图上阴主内,阳主外。

一奇一偶表示一阳一阴,表示阴阳相合。

五行家把1到10的数字分为五行,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十土,并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五门十变配穴法穴位定位

五门十变配穴法穴位定位

五门十变配穴法穴位定位五门十变配穴法穴位定位1、少府HT8 Shào fǔ[定位] 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2、足通谷BL66 Zú tōng gǔ[定位]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3、足三里ST36 Zú sān lǐ[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4、阴谷KI10 Yīn gǔ[定位]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5、足临泣GB41 Zú lín qì[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6、太白SP3 Tài bái[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7、行间LR2 Xíng jiān[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8、二间LI2 èr jiān[定位] 微握拳,当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

9、曲泉LR8 Qū quán[定位]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10:曲池LI11 Qū chí[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11、阳谷SI5 Yáng gǔ[定位]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12、经渠LU8 Jīng qú[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 l寸。

十二穴位详解1、少府HT8 Shào fǔ[定位] 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解剖] 在第四、五掌骨间,有第四蚓状肌,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静脉;布有第四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

丙戌.《人纪》针灸篇19.【五门十变(各本穴)与天干歌】

丙戌.《人纪》针灸篇19.【五门十变(各本穴)与天干歌】

丙戌.《人纪》针灸篇19.【五门十变(各本穴)与天干歌】11—五门十变(各本穴)与天干歌提气法、中气法讲完后,在讲飞针引气之前,倪师要先回到天干这边,在一开针灸课的时侯就介绍过天干、地支。

可是这一次倪师讲天干的时候,其排列方式有点改变,要跟着倪师的思路走,不用死记硬背,尤其像年纪那么大,背了也会忘。

背的方法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按照倪师的方式分五组写(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学五行比较会记得木火土金水,一天到晚在用就记得木火土金水。

这是个取巧的方式,把木火土金水分别排到天干上。

当去看书的时候,会看到:甲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当倪师告诉的时候,就开始记背了,结果走在马路上,一摔倒变成甲已合化水,马上就背错了。

其实不要这么背,整理完后是可以取巧的,不然有那么多东西,要怎么记。

这是木火土金水对到天干,讲歌诀的时候都知道“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

这天干歌就是本穴治疗,胆经的本穴是临泣,临泣就代表胆;临泣是木,胆经是木,所以胆经的本穴是临泣。

而脾的本穴就是太白,脾经是土,脾经的太白穴,就是它的本穴,因为太白属土。

肝的本穴是行间,大肠的本穴是二间穴,小肠本穴是阳谷穴,肺本穴是经渠穴,心的本穴是少府穴,膀胱本穴是通谷穴,胃本穴是足三里,肾的本穴是阴谷穴,称之为五门十变。

有十种变化在里面。

五门十变,一定要熟,要看熟,不要用错。

不要在需要时,再去想、再去翻书。

不能在治病时对病人说:“你等一下,我去翻书”。

这样病人会紧张。

也就是说如果需要木,那为什么需要木,比如说遇到火的虚症,像手酸,酸在小肠经,小肠经属火,就要扎后溪(木)。

结果一看病人没有后溪,因为手没了;所以找脚上临泣,临泣是木,木生火,临泣穴本身是胆经的本穴,它的属性是木,这临泣就可以治小肠经的虚症。

同样临泣穴(木)也可以泻膀胱经(水)实症。

如果有病人来,说痛了二天一看是膀胱经,因为下膀胱经的子穴束骨会很痛,但不治不行,就用临泣穴。

五门十变…之二

五门十变…之二

五门十变…之二(文章来源网络,学习交流用)三、五门十变与配穴法曾有医家,将五门十变论应用于针刺配穴中。

此法可分为化合法与互合法。

(一)互合法甲己合化土,因此甲己互合:则甲(胆经木经)[送心]发生病变时,可取己(脾经土经)[震惊]的本穴太白(土经土穴)[送心]治疗;相反己(脾经土经)的病变,也可取甲(胆经)的本穴足临泣[送心](木经木穴)治疗。

乙庚合化金,因此乙庚互合:则乙(肝经木经)[送心]发生病变时,可取庚(大肠经金经)[送心]的本穴商阳(金经金穴)[送心]治疗;相反庚(大肠经金经)[震惊]的病变也可取乙(肝经木经)[震惊]的本穴大敦[送心](木经木穴)治疗。

(自注:商阳和大敦,同时刚好皆为庚丶乙两经的井穴,中医临床,针对井穴的补泻,补常取母穴合穴,泻常取其子穴荥穴)。

丙辛合化水,因此丙辛互合:则丙(小肠经火经)[发怒]发生病变时,可取辛(肺经金经)的本穴经渠(金经金穴)[发怒]治疗;相反肺经(金)发生病变时,可取丙(小肠经火经)[发怒]的本穴阳谷(火经火穴)[发怒]治疗。

丁壬合化木,因此丁壬互合:则当丁(心经火经)[灵光一闪]发生病变时,可取壬(膀胱经水经)[灵光一闪]的本穴通谷(水经水穴)[灵光一闪]治疗;壬(膀胱经水)[灵光一闪]发生病变时,可取丁(心经火)的本穴少府[灵光一闪](火火穴)治疗。

戊癸合化火,因此戊癸互合:则当戊(胃经土)发生病变时,可取癸(肾经水)的本穴阴谷[心](水水穴)治疗;当癸(肾经水)发生病变时,可取戊(胃经土)的本穴[心](足三里土土穴)治疗。

(二)化合法甲己合化土,则同时取甲(胆经)的本穴足临泣[送心](木木穴)和己(脾经)的本穴太白[送心](土土穴)可以化合增强土的力量。

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当属金的辛(肺经金)与庚(大肠经金)有虚证时,可通过针此二穴,来达到[心]培土生金[心]的目的。

相反,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当属火的丁(心经火)与丙(小肠经火)有实证时,可针此二穴,以达到[心]益土泻火[心]的目的。

【应象点雪汇】五门十变配穴法及其临床应用体会

【应象点雪汇】五门十变配穴法及其临床应用体会

【应象点雪汇】五门十变配穴法及其临床应用体会
【讲座简介】
五门十变配穴法源于内经,暗含河图生成之数及阴阳五行相克相生之理,该法源于内经,由台湾针灸名家周左宇先生在《扁鹊针灸治疗法则》一书中首次提出。

十天干依据河图生成数,两两相合,化生五行,谓之五门,由于五门之中每门都有互合与化合两种配穴方法,有十种配伍变化,谓之十变。

本次讲座将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五门十变配穴法的原理及其在疼痛治疗当中的应用,并有相关案例分享,欢迎积极参加。

【医案】
患者:吕xx,女,35岁,2014.3.12就诊。

主诉:右肩胛痠痛2周。

现病史:患者自述两周前晨起出现上述症状,无明显诱因,经自行外用辣椒风湿膏及私人诊所针灸治疗两次后,效果不显。

遂至我处就诊。

症见:右肩胛痠痛,严重时右上肢也感不适,PE:右肩胛冈下压痛,局部无红肿,按压痛点时疼痛向同侧手太阳小肠经分布区域放射。

诊断:中医:痹症,病在手太阳小肠经。

西医:冈下肌劳损。

治疗:根据五门十变互合取穴法,取列缺穴,针刺得气后,守气半分钟,并嘱患者耸肩活动肩胛骨。

患者立觉痠痛缓解大半,并感觉
似有热流通过。

留针20分钟后出针,痠痛已经消失,肩胛冈下无压痛。

疗效:痊愈。

【时间安排】
讲座老师:胡追成
讲座时间:4月8日(周六上午)9:00-11:00
邀请范围:执业医师、医学生、资深中医爱好者
讲座收费:免费
讲座地点:上海应象中医学堂。

脏腑别通论

脏腑别通论

脏腑别通论一.脏腑别通《灵枢·根结》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三阳的开阖枢分别与三阴的开阖枢为阴阳表里关系。

太阳、太阴皆属'开',太阳偏重布气,太阴则侧重运化水液;阳明、厥阴皆属'阖',阳明主受纳通降,厥阴司阴血潜藏;少阳、少阴皆属'枢',少阳偏于枢气,少阴偏于枢血,它们在功能上协调呼应,一方发生失常时易导致向另一方的传变,互为病理因果关系。

按照手经与足经为一组对应起来,就形成了脏腑别通的关系。

二.互治,在脏腑别通的基础上,互相治疗相通脏腑的疾病。

1.肺与膀胱2.脾与小肠3.心与胆4.肾与三焦5.肝与大肠6.心包与胃。

(一)肺与膀胱通: 肺主利气,膀胱能行水。

取肺经穴治疗膀胱经病,有提壶揭盖之意味,针肺经列缺可治尿频及多尿,尺泽可治疗小便病及腰痛;鱼际穴可治膀胱经所行之背痛,针膀胱经背部输穴能治气喘,针委中可治疗皮肤病及恶疮甚效,都是肺与膀胱通的应用。

董氏奇穴用位在肺经的重子、重仙治疗膀胱经部位的背痛特效。

重子、重仙能治子宫肌瘤,也可以说是透过脏腑别通的肺与膀胱通起到作用的。

妇科穴在大指肺经上,而能治妇科病,尤其是子宫疾患,也系此一脏腑别通理论的发挥。

董氏奇穴在面部的一些穴位如马金水、马快水、六快、七快等面部穴位,虽不在肺经,皆能治小便不利结石之症,即在于开上窍起下窍,提壶揭盖。

(二)脾与小肠通: 针灸治湿热黄疸在古书中最常用腕骨穴,腕骨穴为小肠经原穴,能解脾湿。

减肥亦常针腕骨穴,即取其健脾去湿之作用。

董氏奇穴肝门穴也在小肠经上,能治疗肝炎亦同此理。

古今对肝炎的认识无不认为在于袪湿。

急性肝炎之阳黄主在阳明,慢性肝炎之阴黄主在太阴,治疗重点均在除湿,小肠为分水之官,能调整大小便,去湿作用极强。

此外,以脾经之阴陵泉治疗五十肩有效,其下寸半之肾关治疗五十肩更是疗效显著。

肾关治疗颈椎病手麻亦与小肠经有关,也都是脾与小肠通的用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五门十变法及脏腑通治法【读周左宇、耿恩广著作笔记】
一、 五门十变法
1、 理论渊源
《素问·天元纪大论》:甲己之岁,土运统之。

乙庚之岁,金运统之。

丙辛之岁,水运统之。

丁壬之岁,木运统之。

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素问·五运行大论》: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

甲胆
乙肝
丙小肠
丁心
戊胃
己脾
庚大肠
辛肺壬膀胱癸肾
化合治疗法两穴合用;互化治疗法只取单穴。

泻井当泻荥,补井当补合。

下合穴歌
胃足三里胆阳陵,膀胱下合是委中,上下巨虚大小肠,三焦委阳是穴名。

二、脏腑通治法
1、理论渊源
《素问·阴阳离合论》:“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
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医学入门·脏腑相通篇·五脏穿凿论》:“心与胆相通(心病怔忡,宜温胆为主;胆病战栗癫狂,宜
补心为主),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经为主),脾与小肠相通(脾病宜泻小肠
火,小肠病宜润脾土为主),肺与膀胱相通(肺病宜清利膀胱水,后用分利清浊;膀胱病宜清肺气为
主,兼用吐法),肾与三焦相通(肾病宜调和三焦,三焦病宜补肾为主),肾与命门相通(津液胃虚,宜大补右肾),此合一之妙也。


八脉交会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司。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缝。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目合谷收。

酸痛取阿是,胸胁内关谋,下腹三阴交,胁痛觅支沟。

十四经脉联系脏腑器官歌
肺胃大气喉。

大肺鼻齿口。

胃经络脾,乳齿口鼻。

脾经连胃心,食道与舌本。

心络小肠肺,食道与目系。

小肠心胃连,食道耳鼻眼。

膀胱肾脑眼。

肾络膀胱肝肺心,脊髓喉咙与舌根。

心包络三焦。

三焦入耳包眉梢。

胆经络肝,在眼耳边。

肝经络胆肺胃寻,生殖目系咽喉唇。

任脉胞会阴,咽喉面目存。

督脉胞肾心,脑髓喉与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