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针灸治疗
针灸奇人如何用针灸疗法治愈癌症

针灸奇人如何用针灸疗法治愈癌症我的外祖父曾是我们这里方圆百里有名的针灸先生,一生治疗疑难杂症无数,有好多淄博的干部慕名找他针灸,后被他们称为“登峰造极”、“中国第一”及“活神仙”等等。
名医的名是凭实力落下的口碑,在过去那个年代绝无虚假可言,个别癌症患者现在仍在世。
我的外祖父曾手把手亲口给我讲的如何用针灸治疗癌症方法,为了填补一下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空白及让中医不再失传,现我可以把这些方法具体的讲一讲,给我们的民族文化鼓鼓劲!癌症中医一般叫癥瘕积聚,我的外祖父叫“气疙瘩”,也就是人生气多了,产生气滞,而后血郁,如果再发展就会形成癥瘕积聚了,西医就叫癌。
下面我们说说针灸的治疗方法。
取一些比较长的针灸针,用手摸出癌瘤的准确位置,在每个癌瘤上一般都深扎上三针,留针半小时,其间行针两次,起针后要在每个针眼上放上蒜瓣(把蒜瓣切成片,挖上窝,窝里可放上一味中药,扣在穴位上),重灸,可使患者觉出温热感,不分疗程,一气治疗三个月-六个月,重者还可以治疗2年,病愈为止。
补:1、窝里放的一味中药是艾绒。
2、台灣台南成大醫學院一位教授,和不才同一教室習針。
在班上曾說:取癌症白老鼠的身上,癌細胞處針刺實驗,感到不解的是,癌細胞針刺的位置,癌細胞死掉了。
上課老師提示,那在腫瘤處多扎幾針,不就可以治癌症。
針孔處,隔蒜灸,古書本來就有瘰癧灸法。
國外針灸醫師,有刺臟療法,直接在內臟針刺。
不才一位五術朋友,也同我說過,她在香港經商時,她朋友腦部常劇痛,朋友帶她去給內地移居香港一位中醫師看診,只見醫師拿長針從頭頂直扎,從此她朋友頭痛就好了。
中醫有它自有的特長,樓主此文不才覺得很棒,提到癌症發病重點,和張景岳前賢講的是一樣,唯張景岳前賢還有提到「寒」。
针灸在癌症康复治疗的常用穴位与辨证施治1

针灸在癌症康复治疗的常用穴位与辨证施治来源: 网络石青胜〔一〕抗癌常用穴位及其成效1.温补阳气常用穴: 如关元、气海、神阙(灸)、命门、足三里等。
此组穴位可温补人体阳气, 增强防卫机能, 抗御癌瘤。
近代研究说明, 此组穴位, 多可激发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激发巨噬细胞的活力, 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从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增强机体抗癌能力。
2.补脾益肾常用穴: 如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三阴交、内关、公孙、肾俞、命门、气海、关元等。
此组穴位滋养先天, 补养后天, 培元固本, 增强机体抗肿瘤的能力, 到达阻抑癌瘤发生、开展的治疗目的。
近代研究资料说明, 以上补脾益肾穴位, 可增强机体免疫机制, 激活肝、脾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促使造血功能活泼、白细胞总数增加及吞噬功能加强, 对抗放、化疗的毒副反响。
3.养血升白常用穴: 如大椎、肾俞、关元、命门、胃俞、脾俞、肝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气海、内关、太溪等。
此组穴位可控脾养血, 补肾生髓, 对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有一定疗效。
近代研究说明, 此组穴位能够兴奋骨髓造血系统, 促进造血机能的恢复, 提升白细胞。
4.气阴双补常用穴: 如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太溪、太冲、气海、肾俞、肝俞等。
此组穴位可益气养阴, 生津润燥。
适用于放、化疗所致的火毒内攻, 阴虚内热和晚期患者阳损及阴.气血虚损等证。
5.软坚化痰常用穴: 如丰隆、公孙、行间、阴陵泉、鱼际、间使、合谷、外关、脾俞、肺俞等。
此组穴位的现代研究说明, 可疏通淋巴管道, 促进淋巴和血液循环, 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等作用。
6、活血化瘀常用穴: 如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太冲、阳陵泉、血海、百会、大椎、脾俞、膈俞等。
此组穴位的现代研究说明, 可扩张微血管, 增加血流量, 促进免疫活性细胞保人瘤体, 抑制癌瘤细胞的生长, 还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破坏肿瘤周围及癌灶内纤维蛋白凝集,从而阻止癌细胞着床, 防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肺癌(三)针刺治疗的几个穴位

肺癌(三)针刺治疗的几个穴位
兰考秦兴中医院梁爱红.哈尔滨道里区王喜臣
那个58岁肺癌患者前几天进行了针刺治疗。
(病案略,可参考我的文章)根据患者痰多,曾经咯血取下文穴位。
治疗取穴:孔最,尺泽,丰隆穴,阳陵泉,都是右侧;腹部中脘穴左侧反应点(红点),天枢穴。
依据:孔最穴是手太阴郗穴,中医认为“急症取郗穴”,针对患者曾咯血,孔最穴是治疗咯血最有效部位,程凯教授曾经写过孔最穴和天宗穴进行按摩有助于肺结节的治疗。
孔最穴有清热,降逆,理气,止血作用,针刺时酸胀明显,故取之;尺泽穴是手太阴肺经合穴,“合治内腑”,尺泽穴对于咯血咳嗽,胸胁胀满,虚劳有治疗作用!奇怪的是针刺尺泽穴出针时,一股黑血随之而出;丰隆穴是人体去痰大穴,对哮喘,胸中刺痛,咳嗽痰多有治疗作用,本穴有安神宁志,清热化湿,去痰化饮,止咳平喘,降逆的作用。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的络穴,有沟通脾胃二经的作用,对痰多不易咳出,人体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均有治疗效果。
因为患者舌苔厚腻,脾胃痰湿很多,故取之;由于患者长期嗜烟酒肉,肝胆功能受损,阳陵泉恰好有一个反应点(红点),阳陵泉是胆经穴位,有疏肝利胆,清泄湿热功能,对咳嗽,虚劳,有治疗作用。
另外患者腹部中脘穴左旁开半寸有一反应点(红点),进行了针挑治。
天枢穴是天气运转之处,是大肠募穴,有调中和胃,理气健脾的作用,有利于体内痰湿排出和消除,故取之。
另肺与大肠相表里,天枢穴是大肠募穴,通过调整大肠功能可以间接治肺。
本案取穴本着调整气机和脾胃之气,加强止咳止血和健脾排痰湿功能,并有意识在相关穴位寻找反应点(针尖大小红点)进行治疗,对肺癌患者有重要的辅佐治疗作用。
肝癌的辅助疗法中医针灸和草药疗法

肝癌的辅助疗法中医针灸和草药疗法肝癌是一种凶险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癌症患者之首。
针对肝癌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除了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中医针灸和草药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辅助治疗。
本文将重点探讨肝癌辅助疗法中的中医针灸和草药疗法,并对其疗效和应用前景进行评估。
一、中医针灸疗法在肝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1. 针刺穴位调理脾胃功能中医认为,肝癌患者往往伴有脾胃功能紊乱,导致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针灸可以通过调理穴位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提高营养吸收。
常用的穴位包括中脘、足三里等。
2. 调节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低下是肝癌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医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大椎、足三里等,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3. 缓解肝癌相关疼痛肝癌患者常伴有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针灸在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基础上,可以缓解肝癌相关疼痛,改善患者的痛苦感。
常用的穴位包括曲池、合谷等。
4. 抗肿瘤作用中医针灸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通过选择不同的穴位和调整不同的刺激手法,可以促使机体产生免疫细胞的活性,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二、中草药在肝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1. 清热解毒类中草药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常用于肝癌患者的辅助治疗中,可以清除体内的湿热毒素,减轻肝脏的负担,改善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功能。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黄连、黄芩、金银花等。
2. 补气养血类中草药中医认为,肝癌患者往往伴有气血亏损的情况,补气养血类中草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增强抵抗力,促进康复。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人参、黄芪、党参等。
3. 抗肿瘤中草药中草药中有一些被广泛认可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成分,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生长,减少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如雄黄、紫背参等,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肝癌的草药。
三、中医针灸和草药疗法的疗效和应用前景中医针灸和草药疗法在肝癌患者的辅助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切脉针灸治癌案例

切脉针灸治癌案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采用针灸疗法作为辅助治疗癌症。
切脉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也被应用于癌症治疗中。
以下是一些切脉针灸治癌的案例。
案例一:乳腺癌
一位45岁的女性患者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
她在接受手术治疗
和化疗的同时,也选择了切脉针灸治疗。
治疗期间,医师根据患者的脉象和病情,针灸穴位包括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手术后的副作用也减轻了很多。
案例二:肺癌
一位60岁的男性患者被诊断出患有肺癌。
他接受了切脉针灸治疗,治疗方法包括针灸穴位太渊、中府、关元等。
在治疗期间,患者的体力状况得到了改善,疼痛感也减轻了很多。
此外,患者的睡眠质量也有所提高。
案例三:胃癌
一位70岁的女性患者患有胃癌。
她接受了手术治疗和化疗,同
时也采用了切脉针灸治疗。
治疗中,医师根据患者的脉象和病情,选用了针灸穴位如中府、足三里、曲池等。
经过几次治疗,患者的胃痛和恶心感有所减轻,身体状况也逐渐好转。
总的来说,切脉针灸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癌症治疗期间的疼痛、恶心、疲劳等不适症状,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但要注意,切脉针灸治疗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治疗方法,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
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腹膜癌的针灸治疗方案

一、概述腹膜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腹膜上皮组织,具有高度恶性和侵袭性。
中医认为,腹膜癌的发生与正气不足、邪气侵袭有关,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针灸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调节气血、疏通经络、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对于腹膜癌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本文将介绍腹膜癌的针灸治疗方案。
二、针灸治疗原则1. 扶正祛邪:通过针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抑制肿瘤生长。
2. 清热解毒:针对肿瘤产生的热毒,运用针灸清热解毒,减轻症状。
3. 活血化瘀:针对肿瘤导致的瘀血,运用针灸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 疏通经络:通过针灸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三、针灸治疗方案1. 主穴(1)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1横指处。
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调和阴阳的作用。
(2)中脘:位于腹部正中线,当脐上4寸处。
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
(3)气海:位于腹部正中线,当脐下 1.5寸处。
具有培元固本、理气止痛的作用。
(4)关元:位于腹部正中线,当脐下3寸处。
具有培元固本、理气止痛的作用。
(5)膈俞:位于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
(6)肝俞:位于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作用。
2. 配穴(1)痛甚者:合谷、三阴交、太冲。
(2)乏力者:脾俞、肾俞、命门。
(3)恶心呕吐者:内关、足三里。
(4)便秘者:天枢、大肠俞。
(5)腹泻者:神阙、天枢、足三里。
3. 针灸方法(1)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按照常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2)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取主穴和配穴,进行针刺。
(3)针刺深度以患者感觉酸、麻、胀为宜,不宜过深。
(4)留针时间为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5)针灸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注意事项1. 针灸治疗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针灸治疗癌症之灸法

针灸治疗癌症之灸法
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施灸的原料很多,但多以艾为主,艾叶气味芳香,易燃,用作灸料,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
艾灸主要有艾柱灸、艾卷灸和温针灸。
艾柱灸是将纯净的艾绒搓捏成圆锥形的支柱,直接或间接的置于所灸的腧穴位,直接灸有瘢痕灸和无瘢痕灸,间接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艾卷灸是将艾绒卷成圆柱形的艾卷,也可在每条艾绒中掺入各种中药,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或肿瘤部位,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艾卷灸包括艾条灸、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
注意事项:
1、灸法试用于肿瘤各期的治疗,尤其是中医辨证有寒、湿、气滞型表现的患者。
临床常用隔姜灸治疗因素引起的呕吐、腹痛、腹泻以及风寒痹痛等;艾卷灸除上述作用外还有强壮、提高体质和免疫功能及升高血象的作用。
癌症辅助治疗以隔姜灸和艾卷灸为主。
2、禁忌症:癌症放疗的部位;癌肿局部红肿、发热会有高热汗出等实热症,或持续低热不退等阴虚发热者;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采用;孕妇的腹部不宜施灸。
3、灸后的处理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
如因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少摩擦,可任其自然吸收。
如水泡较大,则应看医生做相应的处理。
俞云切脉针灸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

俞云切脉针灸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本文介绍俞云教授运用切脉针灸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
俞教授认为肝癌总体病机是脏腑亏损,癌毒盘踞,故提出以扶正祛癌为治疗原则,从多个脏腑、经络调节。
俞教授基于《内经》理论,创切脉针灸的方法,取四部脉(寸口、人迎、冲阳、太溪),通过切脉,比较4个部位脉的大小、强弱、滑涩、疾徐(数或缓),治疗时对大、强、数脉用泻法,小、弱、缓脉用补法。
选穴注重由头面部、腹部、胁部、下肢穴位组成主穴;针刺时根据经验,使用金针补、银针泻作为补泻手段,用以调整全身脏腑、经络气血阴阳,通达肝经,活血祛瘀、行浊化湿,以攻逐肝区癌肿;再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及病情缓急,辅以相关配穴,达到扶正攻癌目的。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YU Yun in treating the 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 by using acupuncture after pulse diagnosis. Professor YU thinks that the overall pathogenesis of liver cancer is deficiency of zang-fu organs,so the cancer cells can invade and occupy in the liver. Therefore,Professor YU uses the way of supporting the healthy qi and driving out the cancer as the treatment principle from multiple organs and meridians.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ies of Nei Jing,Professor YU creates the acupuncture after pulse diagnosis. He feels the pulse on the basis of four pulses:Cunkou,Renying,Chongyang,and Taixi. According to the feelings of the pulses,he compares the size and speed,strong or weak,smooth or nonfluency of the four pulses. In treatment,he uses reducing method when the pulse is strong and fast,and tonic method when the pulse is weak and slow. He chooses the main acupuncture points on head,face,belly,flank and lower limbs.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Professor YU uses gold needle in tonic method and uses silver needle in reducing method. In this way,the acupuncture after pulse diagnosis can regulate zang-fu organs and meridians,yin and yang,qi and blood,and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for removing blood stasis and resolving dampness,and attack the retained fluid and tumour in the liver,and combined with adjunct points to treat cancer.Keywords: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YU Yun;acupuncture after pulse diagnosis;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原發性肝癌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可有食欲减退、脘部闷胀等症;中晚期临床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右上腹肿块、乏力、消瘦、发热及水肿、黄疸、腹水、皮肤瘙痒,或出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g,香附10g,郁金10g,败酱草10g,蒲公英30g,佛手10g,川楝子9g,乌贼骨15g,黄连3g,吴萸1.5g。
4剂,胃脘部胀痛及嗳气好转。
续服10剂,临床症状减轻,后据上方增损调治3个月,胃痛泛酸等症悉除,经市医院胃镜复查,未见异常,追踪3年未复发。
6 体会
萎缩性胃炎在祖国医学中属“胃脘痛”范畴。
笔者采用中医辨证与西医病理认识相结合的方法,自拟清热益胃汤为主治疗,方中重用蒲公英清热化湿,其药理作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败酱草清热解毒,祛瘀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化瘀,药理作用有镇痛,消炎和免疫促进作用;郁金行气解郁,祛瘀止痛;香附理气活血;党参健脾益气,养血生津。
综观全方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活血止痛。
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有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其本虚有脾胃气虚或胃阴亏虚,其标实基本病理因素是气滞,气滞久而形成郁热,气滞津凝而生湿浊,气滞则导致血瘀。
因此,治疗本病必须重在辨证,据证用药。
慢性萎缩性胃炎除给予积极的中医治疗外,还应重视调理,如调情志,节饮食,慎起居,戒烟酒等,以预防本病的复发。
(收稿日期 1997年5月9日 责任编辑:赵 频)
癌症的针灸治疗
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210001) 黄 峥主题词 肿瘤/针灸疗法 选穴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防治癌症已成为全世界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和迫切任务。
近年来。
国内外对癌症的治疗都趋向于综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在延长其生命以及在消除癌肿、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等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谈谈针灸疗法在癌症治疗方面的作用。
在我国,应用针灸治疗癌症类疾病现已有很长历史,针灸疗法是通过调动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而起治疗作用的。
癌症的生长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着密切关系,针灸疗法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因而为癌症的整体疗法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可以通过双向调节作用,达到恢复激素平衡和增加免疫机能的目的。
如有人对500多例各种晚期癌症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80%以上的病例症状明显缓解,对4例晚期癌症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均有一定效果。
且实验发现,针灸后,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细胞活力增强,能吞噬肿瘤细胞,针剌足三里穴,也能使血液成分起变化,使之能对抗肿瘤细胞[1]。
应用针灸于癌症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过程中,在抑制癌症疼痛,缓解某些症状如吞咽困难,纳差、呕吐等,消除某些副作用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均有着独特的功效,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在临床上,除辨证论治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首选人体强壮保健、健脾益胃穴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气海、关气、足三里、中脘、神阙、大椎、百会、命门、肾俞、膏 等穴具有调节阴阳,扶正培元,补益气血,健脾和胃,通经活络等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针剌这些穴位不仅可以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和防病能力,而且能减轻放疗、化疗不良反应,减轻癌症所致疼痛综合征,延长患者生存期。
有实验证明,针足三里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活跃网状内皮系统,使血液内的白细胞总数增加。
每日针剌膏 、足三里1次,5日后发现红细胞由100万/mm3上升至337万/mm3,血红蛋白由30%上升至109%[2]。
调理脾胃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法则,针灸治疗也不例外,它是通过经络腧穴而起作用的,经络中运行的气血来源于脾胃的生化,故经气又称为“谷气”,若脾胃受损,化源不足,经气乃虚弱,此时针剌就很难得气,而得气与疗效的关系是“气至而有效”,“气速至而速效”。
因此,善于调理脾胃也是提高针灸疗效的方法之一。
临床上,除选用脾胃经穴位外,还有胃俞、脾俞、脾胃夹脊穴、胃募中脘(又为腑会)、脾募章门(又为脏会)、内关等穴。
2 重视特定穴的应用
特定穴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在癌症治疗中,要加以重视,如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不但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证,也可治疗与脏腑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病,如肺癌可取肺俞穴,肝癌可取肝俞穴治疗等。
有实验
证明,针剌足三里、肾俞、肝俞等穴1次,可见家兔巨噬细胞机能明显增强。
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的部位,能治疗所属脏腑的虚证和实证,应在辩证基础上适当选用。
一些出血以及急性疼痛可选用本经郄穴等等。
总之,要善于运用特定穴,对改善症状,缓解疼痛有一定作用。
3 根据不同病期选用适宜的治疗手段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针剌对人体来说总有疼痛刺激,加之针剌能否“气至”或“气速至”和疗效好否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当患者机体十分虚弱时,针刺疗法就显出一定的局限性。
选用针剌或灸法应视病期病体情况,一般说来,癌症初期,患者正气未衰,针剌较易得气,疗效较好,但患者一般形体较瘦,取穴应少而精,针剌一般浅刺为妥,手法宜轻,且注意不要在癌症局部进行针刺,以免造成扩散。
晚期患者正气已衰,体质十分虚弱,得气感很差,甚至不得气,且难以忍受针剌刺激。
因此,除了中药调理外,应配以穴位温和灸法为宜。
《灵枢官能》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说明灸法能弥补针剌作用的不足。
穴位温和灸法无创伤,无痛苦,无副作用,且有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作用,无论何期癌症病人都可施治。
艾灸扶正作用古人早有认识,如《扁鹊心书》“往世之法”一节中载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医宗金鉴》说:“开结拨毒,非灸不可”。
张景岳说:“大结大滞者,最不宜散,必欲散之,非借火力不能速也,”艾叶辛温,施灸用火,火性炎上属阳主动,具宜泄发散之特性,故艾灸之法能疏通经络气机,开泄腠理,引郁热之气外发。
即所谓“以热引热,使热外出也。
”实验表明,施灸后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从而散热增加,有利于体热的排出。
可见灸法确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效。
笔者曾治一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很长一段时间局部红肿疼痛,单服中药疗效不太理想,随辅以针灸,灸足三里,针合谷、外关、曲池,轻刺激,平补平泻,1日1次,10次为1疗程,经3个疗程后,局部红肿消失,疼痛缓解。
另有一恶性淋巴瘤病人,术后化疗以致Hb67g/L.RBC2.0×1012/L、W BC2.5×109/L,予益气养血,健脾和胃,膏 穴温和灸,1日1次,10次为1疗程,经5个疗程后复查Hb106g/L、RBC3.3×1012/L、W BC4.5×109/L,可见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证明针灸具有明显的刺激机体免疫功能作用,甚至有抑瘤、消瘤作用。
参考文献
1 俞云.癌症是可以征服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29
2 杨甲三.腧穴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79 (收稿日期:1997年4月12日 责任编辑:宁泽璞)
脑出血、脑梗塞急性期的治疗体会
江西省新建县第二人民医院(330100) 余凑水
江西中医学院(330006) 刘良彳奇
主题词 脑出血/中药疗法 脑梗塞/中药疗法
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梗塞属中医的“中风”范畴。
脑出血的急性期为发病初的4周,脑梗塞的急性期为发病初的2周。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对脑出血,脑梗塞的急性期治疗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脑出血,脑梗塞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大多相似,然其发病机理实有不同。
脑出血之病多由“痰、热”所致。
痰的由来是多途径的:或因饥饱失调,嗜食肥甘厚味,酒食无度,皆可损及脾胃,湿滞酿痰;或因劳倦忧思过度,伤及脾气;或形盛气弱,中气不足;或脾胃素虚,中气亏损;或肝气盛克犯脾土,脾失健运,津液内停,聚湿成痰;或肝阳素旺,炼液成痰。
热由何来?一者或因痰浊内积,日久郁而化热。
二者或因素体阳热偏盛,加之暴怒,情绪暴张,气郁化火而成。
热之既成,痰热互结,灼伤血络。
血络既伤,血溢脉外,停而为瘀,痰瘀热阻,气血不调,经脉不通故致病作。
而脑梗塞的发病由“痰、瘀”所致。
其痰的产生机理与脑出血相似。
而瘀之所成,或因形盛气弱,气弱则不能推动血行,血行郁滞,停而为瘀;或因情志抑郁,所欲不遂;或因痰浊内阻,致气机郁滞,气行不畅,血行不利,而瘀血内生。
瘀血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