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脏腑针灸

合集下载

调脏腑针方

调脏腑针方

调脏腑处方1、归元针方:中脱下皖斜浅刺,气海关元深直刺至肌肉表面的筋膜层。

治疗所有疾病。

2、健脾方:天枢.大横直中刺。

加带脉刺至浅筋膜可加强健脾。

食欲太旺深刺,食欲差浅刺。

舌脾区有异常时使用。

3、补肾方:关元旁(肾经)0.5寸气穴深直刺,关元下0.5寸关中深直刺。

加关元穴共4针补肾阴,加关元上半寸共5针补肾阳(补阳还五),关中穴旁各1针共6针(六味地黄)。

舌肾区有异常时使用。

4、疏肝方:升提气机。

疏肝方肚脐上1寸旁3寸上3分,两肋插刀。

30度斜内下斜刺。

脏腑功能减弱,情志不畅,胆肾结石。

舌肝区有异常时使用。

5、清心方:强心方:清降心火。

心火降至肾水,利用左肾经清降心火,左商曲,左气海旁针深刺(03X40针灸针)强心方:循环系统.神志病,诸痛疮痒。

舌心区有异常时使用。

6、清肺方:(胃经)降胃气而降肺气。

滑肉门、外陵(天枢上下各1寸)针中刺。

加天枢中刺6针加强降至肾。

各种感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肺主支节,鸣金收兵,对内可治疗可亢的疾病,对外可对抗外邪。

提高免疫力。

舌肺区有异常时使用。

7、泻热方:以通为泻,也叫三焦通方,通上焦(下院下3分)深直刺;通中焦(疏肝方肚脐上1寸旁3寸上3分)深直刺;通下焦(气海旁3寸)深直剌。

8、气机升降方表里经一般不会同时一起使用。

用升降配合使用。

脾升胃降;心包经降,三焦经升。

升气(肾、肝、心)用脾和三焦,降气(心、肺、肾)用胃和心包。

由阴转阳的即为升,由阳转阴的即为降。

理气处方:心包经■•胃经取:内关穴,足三里穴。

益气处方:三焦经--脾经取:三阳络穴,三阴交穴。

段氏脏腑按摩疗法ppt课件

段氏脏腑按摩疗法ppt课件

听腹部发出的声音,患者腹部有时会发出“汩汩”的声音,若声音夹杂水动音,则腹腔内 淤滞之邪较深,正气虚;若发出的声音“啪啪”做响,而且响后会从肛门排除浊气,则说 明正气盛,浊气浅。用手指扣击患者两胁肋和上腹部时,若发出“咚咚”的如敲鼓声,则 说明病邪较盛;若发出如叩石之声,则说明脏腑功能较好。
询问患者腹部是否有疼痛部位?胀满?气逆?胸肋胀痛?胸腹憋闷?大便干结或溏稀?按压 腹部时有无压痛感?压痛是刺痛还是胀痛,有无放射痛?疼痛感向哪个部位放射?按压腹部 时有什么感受?是喜按还是拒按?等等。
段氏脏腑按摩 疗法
何为按摩?自古即命名为按摩之法,可见古人之酌见,此二操 作手法当为该疗法之方法中之精要核心,足具概括此术之理法, 故而命之。按为静,摩为动,按摩为动静结合之术,而今人施 术多动少静,合今人浮躁之心,然其效距古远矣。 为 脏 腑 按 摩 的 一 个 重 要 流 派 。 治 邪 邪为 用 段 疗 气 瘀主 手 氏 慢 、 滞) 法 脏 性 瘀 在, 直 腑 疾 血 人通 接 按 病 、 体过 作 摩 的 水 脏调 用 是 一 湿 腑和 在 一 种 、 组五 人 种 中 痰 织脏 体 以 医 饮 器六 躯 中 外 、 官腑 干 医 治 宿 和功 部 理 疗 食 经能 位 论 方 等 络和 ( 为 法 ) 穴排 以 指 , 从 位除 腹 导 成 而 的病 部 的 , (
4、按诊 让患者选择一种合适的诊断姿势,全身放松。医者选择合适的位置, 平心静气,思想集中,右(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 指并拢,用四指指腹触摸按压患者身体的诊断部位,面积小的部位 可用食指或中指单指操作,触摸按压时,力量要由轻到重,由浅入 深,医者要缌体会手指下的感觉,观察或聆听患者的反应。医者要 感觉手指下患者皮肤的冷热、润燥,肌肉有无条索、硬结,体内有 无硬块、水音、气音,患者是否有异常痛感、敝胀等及其它不良反 应。对判断不准的部位可反复触摸或询问患者来断定。

针灸穴位的部位及十二时辰人体经络图[1]

针灸穴位的部位及十二时辰人体经络图[1]

针灸穴位的部位及十二时辰人体经络图默认分类 2009-09-16 13:21 阅读345 评论0字号:大中小针灸穴位的部位及十二时辰人体经络图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子胆丑肝各定位,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一、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

邪不能容,容之心伤。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

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二、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亥时三焦能通百脉。

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

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

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保定“脏腑推拿按摩”流派考证

保定“脏腑推拿按摩”流派考证

保定市“脏腑推拿按摩”流派考证编者按:在保定市“脏腑推拿疗法”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特编辑此文,以提高大家对此疗法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推动其发扬光大,造福社会。

因笔者掌握的资料和写作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还望同仁指正。

“脏腑按摩”名词早已有之,但历史上一直没有以“脏腑按摩”命名的专门著作和相关的技法出现。

自2007年段朝阳先生著述的《段氏脏腑保健按摩》一书面世并在“百度百科”上注释了“脏腑按摩”一词的概念,并根据“脏腑按摩”的定义,把当时社会上出现的、已有著述的、与定义内容相符的“骆氏腹诊推拿术”、“脏腑图点穴按摩法”和“段氏脏腑按摩疗法”三个流派归为“脏腑按摩疗法”,自始“脏腑按摩”或“脏腑推拿”一词才广为流传,并被群众和专业人士采用和认知。

“脏腑按摩”的定义是:脏腑按摩又称作脏腑推拿,是指运用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躯干部位(以腹部为主)的经络穴位或特定部位,以治疗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内科、妇科以及儿科等病症的中医外治疗法,是中医按摩疗法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笔者认为此类技法称作“脏腑按摩”应该最为确切,因“按摩”一词最早来源于《黄帝内经》,“按则气血聚”,“摩则气血散”,“按为静”,“摩为动”,两种操作手法一动一静,一刚一柔,一聚一散,是此类技法的主要和常用两种操作手法,正适合于在人体的腹部操作,也符合腹部的生理结构的要求。

而“推拿”一词在明代出现小儿按摩技法时才出现,其最初主要用以对小儿按摩技法的描述,如明清流传下来的《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等书籍,多以“推拿”命名。

“推拿”一词的在小儿按摩中的引用主要因为是小儿按摩的操作部位多在手和前臂,多用“推法”,又因小儿好动,故在按摩时需要一手夹持其手臂防止其活动以便操作,故称作“拿”,二者合在一起命名曰“推拿”。

“推”和“拿”这两种操作手法因并不能发挥其在腹部治疗中的作用,也非各流派常用和主要手法,因此此类疗法称作“脏腑推拿”,应该有所欠缺。

段氏脏腑按摩治病原理

段氏脏腑按摩治病原理

段氏脏腑按摩治病原理段朝阳段氏脏腑按摩疗法据传由清代宫廷御医传入民间,本人祖辈得以继承和发展,经代代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独特的按摩手法施治于人体的躯干部位,且以腹部为主,直接作用于脏腑组织器官和瘀滞在体内病邪,通过调和脏腑,祛除病邪,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对于内科、妇科等一些慢性疑难杂症具有显著疗效,堪称中医按摩疗法一支瑰丽的奇葩。

下面围绕段氏脏腑按摩治疗疾病的特点,将其治疗原理阐述如下,愿与同仁共同分享。

一、脏腑慢性疾病的形成在段氏脏腑按摩疗法治疗脏腑慢性疾病过程中(这里所说的脏腑慢性疾病是指病史较长、病情发展缓慢、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生命危险、多有脏腑功能失调而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些缠绵不愈、反复发作的疑难杂症),始终坚持“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

因为要想治疗这类慢性疾病首先必须掌握其形成的原因和致病因素,才能够做到对证施法,有的放矢,达到消除致病因素,恢复脏腑经络正常生理功能的效果,因此,探究脏腑慢性疾病的成因对分析脏腑按摩治疗原理是非常必要的。

1、要想充分认识脏腑慢性疾病的成因,首先必须要对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气的概念和特征做到充分认识中医学哲学基础理论中的气一元论,在中医学的学术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的哲学和医学理论的基石。

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认为气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宇宙天地以及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

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

气和形及其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天地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皆取决于气的气化作用。

物之生由乎化,化为气之化,即气化。

形气之间的相互转化就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

气生形,形归气,气聚则形生,气散则形亡。

形之存亡由乎气之聚散。

中医学将这一气学理论应用到医学方面,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体也是由气构成的,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形气转化的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运动着的有机体,并以此阐述了人体内部气化运动的规律。

也就是说,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运动的基本形式。

段氏脏腑按摩疗法可行性分析报告

段氏脏腑按摩疗法可行性分析报告

段氏脏腑按摩疗法可行性分析报告段氏脏腑按摩疗法据传由清代宫廷御医传入民间,段朝阳先生祖辈得以继承和发展,经代代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其汲取中医理论精华为指导,采用独特的按摩手法施治于人体的躯干部位,且以腹部为主,直接作用于脏腑组织器官和瘀滞在体内病邪,通过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祛除病邪,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对于内科、妇科等一些慢性疑难杂症具有显著疗效,是上可益寿延生,中可强身健体,下可治病祛疾的独特的腹部调理养生之术,堪称中医按摩疗法中的瑰丽奇葩,民间医学国宝。

现将其养生保健效果和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一、段氏脏腑按摩疗法历史回顾1、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段氏脏腑按摩疗法是我国古代勤劳的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学家在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五千年医学和养生文化的积淀,也是段氏祖辈和段朝阳先生继承发展的心血写照。

这种按摩疗法,能够从古传至今,无论在治疗理论,还是操作手法,特别是在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效果方面,其绝对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不然早已随着历史发展被社会所淘汰,人们所遗弃,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难以从古传到今,仍然发挥着其独特作用。

2、家传瑰宝,秘传绝技段氏脏腑按摩疗法所以不被大多数人所知道并未广泛流传的原因,主要在于过去旧的社会制度和人们落后的思想观念,以及持有者赖以谋生养家户口的无奈之举。

在古代,得之者如获至宝,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受到封建思想,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束缚,使其难以得到广泛的传播。

再者,因为过去人们生存的活动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大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之忧,故藏而不露,赖以谋生。

因此,其只能被极少数人所掌握,这也是其显得特别独特和珍贵所在。

3、功效卓著,历史验证段氏前辈得此技,随奉为家宝,赖以谋生,多年行医乡里,在过去缺医少药的年代,治疗无数疑难杂症,救济苍生,亦可显现其独特的功效。

本人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也对其进行了充分的验证,其疗效的确切性是不容置疑的,这样历史悠久并可救助苍生的民族瑰宝被埋没且存在面临失传的境地,这也是将其著书立说奉献社会的一大主要原因。

段氏脏腑按摩疗法

段氏脏腑按摩疗法

治疗方法
1、必须树立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和整体之间保持着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的关系。因此,治疗疾病必须着眼于全局,要从整体出发,全面了解和分析病情,不 但要注重病变的局部情况、病变所在脏腑的病理变化,而且更要注重病变脏腑与其他 脏腑的关系,把握整体阴阳气血失调的情况,并从协调整体阴阳、气血、脏腑平衡关 系出发,扶正祛邪,消除病邪对全身的影响,切断病邪在机体脏腑之间所造成的连锁 病理反应,通过整体作用于局部,从而达到消除病邪、治愈疾病的目的,避免“头痛 医头,脚痛医脚”。 2、腹部是脏腑按摩的重点治疗部位 “腹为万病之机,治疗万病全在治疗腹部”,因此段氏脏腑按摩疗法始终把对腹部 治疗的作为治疗各种脏腑慢性疾病的重点。 “六腑”中的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中的两焦均位于人体腹腔内,五脏 中的脾、肝、肾三脏位于腹腔内。脏和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在生理相互联系,在病理 上则相互影响,脏病及腑,腑病及脏,脏腑同病。不但六腑的病变会在腹部体现,五脏 发生病变,亦皆可从腹部反映出来。不同脏器的发生病变时,除其本身内发生气血瘀滞 外,其周围的组织也会受到影响,并在腹腔内相应部位也会形成气血的瘀滞,就是中医 所说的“积聚”或“症瘕”。五脏生病时,在腹部的相应部位会产生气血的瘀滞,形成 硬块或条索,实际上这些相应部位就是五脏在腹部的“反射区”。如心病者,在腹部心 口窝部位,常可触到肌肉板硬或硬块,按之患者有痛感或胸闷的感觉,另外,因小肠与 心互为表里,心脏病变有时还会影响到小肠,导致小肠功能失调或发生病变,按小肠亦 有痛感;肝病者,如肝气郁滞日久,形成气滞血瘀之证,在右胁肋下可触及硬块,按之 刺痛,腹部右侧肌肉会板滞硬结;脾病者,在胃脘部或左季肋下会产生硬块或条索,若 脾被湿邪所困,在胃脘部会积滞大量的液体等;肾病者,患者脐部周围及少腹部会触到 按之刺痛的硬块;肺病者,如肺失清肃,津液不能下达,因大肠与肺相为表理,可见乙 状结肠病变。

段氏脏腑按摩手法运用原则

段氏脏腑按摩手法运用原则

段朝阳一、持久有力,深透柔和按摩疗法是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作用于人体,借以调动、增加机体地抗病能力,调整、理顺由于不同病因所导致地各种病理状况,以恢复其生理功能地一种中医外治方法.手法做为按摩治病地主要手段,其熟练程度,即如何适当地应用手法,是决定治疗效果高低地关键.因此,熟练地按摩手法必须做到持久、有力、柔和、深透,才能起到防病治病,强壮保健地作用.所谓“持久”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动作和力量地连贯性,并维持一定地时间,以使手法刺激足够积累到能产生良好地疗效.“有力”是指手法刺激必须具有一定地力度,力度地大小、方向要根据治疗对象、施术地部位和病症地性质而决定,决不能用蛮力,使患者不能忍受或出现意外损伤.“柔和”是指手法地动作要稳、柔、灵活,用力要缓和,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才能使患者容易接受按摩疗法,也避免对软组织造成损伤.持久、有力、柔和是按摩治疗疾病地手段,“深透”才是手法作用地最终目地,只有“深透”地手法作用于体表,其产生地刺激和能量才能达至深层地筋脉骨肉,直至脏腑经络,才能调整其机能状态,使之气血和调,筋骨复旧,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可见手法运用地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地.要想达到熟练地手法操作,术者必须经过长期地手法练习和临床实践,才能做到由生到熟,由熟生巧,乃至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境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段氏脏腑按摩疗法是以腹部作为主要按摩部位地按摩疗法.腹部各个组织器官由里到外都由软组织构成,手法地运用即得做到“有力”,使力量直达脏腑或直达病灶,又必须做到“柔和”,即不伤外表皮肤肌肉,又不损体内地组织器官才为最佳.人有胖瘦,病灶有深浅,体质有强弱,疾病有虚实,所以在临床运用各种手法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地不同,掌握好力度地大小,做到即不对患者造成损伤,又必须达到“深透”地目地,发挥最佳地治疗效果.这就要求医者在手法运用上既要有力又要柔和,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方为上乘.因此,医者在对患者按摩治疗时,不可在对疾病诊断不清,对患者地腹部情况了解不清地情况下,盲目使用手法和用力,不然轻则损伤皮肉,重者损坏脏腑组织器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后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疾病地种类多种多样,致病因素也是千差万别,又有“同病不症,同症不同病”之说.在对疾病地治疗过程中,阴阳地转化,正邪地盛衰,虚实地变化在不断地发生着演化.因此,在正确诊断,明确治疗原则和主要治疗手法同时,要按照中医辩证论治地原则,随时根据病情地变化而改变治疗手法和施治方针,以取得最佳地按摩治疗效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医者在临床上,必须时刻了解和掌握患者地病情变化,特别是要通过手对患者腹部地触摸来感受体会,对病症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不可盲目行事.要在微妙之中见真功,不可拘泥于一些固定地治疗方法和手法,要在错综复杂地病变中迅速扑捉信息,快速综合分析并选择出最佳地治疗方案和治疗手法,及时准确地辨证施术,才能做到手到病除.就如《医宗金鉴》一书中所讲地那样:“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内乎外应”,只有将手法运用地出神入化,才能达到按摩治疗疾病地最高境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全神贯注,形神合一段氏脏腑按摩作为一种治疗脏腑疾病地地按摩方法,除了一些常用地按摩操作手法外,还有一些针对不同地治疗部位创建地一些特殊地治疗手法,医者要想使这些手法在治疗中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必须经过长期地艰苦锻炼和临床实践,才做到手形和手法地标准和运用自如,并在临症时做到聚精会神,专一贯注,使手法地运用与自己地心神高度融合统一,才能够具备按摩操作地内在功力,这种内在地功力既包括手法本身所具有地地力度、柔韧度、深透度、熟练度、操作中地技巧及感知病变症结地灵敏度,亦函盖医者地精神信息与能量地有机结合产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医者只有做到手法与心神完美地结合,融为一体,使手法地运用成为心神地内在体现,才能最终达到在按摩治疗中地“形神合一”也是按摩医师所追求地手心合一地境界.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手法所具有地力、能和信息传递给患者,深达于体内地脏腑、筋骨和病邪,并能通过经络系统传递到全身各处地组织器官,从而有效地改善脏腑组织器官地功能,调动机体地能量,化解和清除体内地病邪,强壮身体,恢复健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泻中有补,补中有泻由于疾病地证候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极为复杂,且病情又有轻重缓急地差别,对不同地时间、地点和个体,其病理变化和病情转化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治疗疾病时要善于从复杂多变地疾病现象中,抓住本质,做到治病求本,从而确定相应地治疗方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段氏脏腑按摩以“调理气机,平衡阴阳,扶正祛邪”作为临床治疗地基本原则,在对腹部脏腑进行按摩治疗时多采用“泻中有补,补中有泻”地治疗手法,把“扶正”和“祛邪”有机地结合在一个治疗过程中.因为许多慢性疾病多是虚实相杂地病情,在对腹部进行按摩时,一方面作用于腹部地病灶、邪气,通过按摩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消食导滞、逐饮化痰地作用,将这些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化解并排出体外;另一方面通过调节脏腑地功能,促进脏腑气血地改善,激发和提高脏腑生理作用,使正气得到恢复,提高机体抗病和胜邪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要想达到“补虚泻实”地治疗目地,关键决定于手法地运用.手法作用地刺激量又决定了治疗地效果.按摩疗法补泻效果地实现主要与不同手法作用时间长短、力度大小、频率快慢、运动方向、施治部位及手法地类型有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般同一个手法运用时间短为补,时间长为泻;力量大为泻,力量小为补;频率快为泻,频率慢为补.柔法、摩法等一般顺时针右转为补,逆时针左转为泻;推法一般顺经络而行为补,逆经络而行为泻.另外按法和点法地实际运用中,要以手下或指下产生得气感,力量深入到体内深浅,使体内气机是否产生运动作为衡量手法发挥作用地标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段氏脏腑按摩疗法

段氏脏腑按摩疗法

段氏脏腑按摩疗法作者:段朝阳一、基本概念段氏脏腑按摩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用手法直接作用在人体躯干部位(以腹部为主),通过调和五脏六腑功能和排除病邪(瘀滞在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穴位的邪气、瘀血、水湿、痰饮、宿食等)从而治疗慢性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方法,成为脏腑按摩的一个重[1]要流派。

二、概念详解1、指出治疗疾病的原理来源于中医理论。

他既然是一种传统的按摩方法,就离不开中医理论作为指导的,离开了中医理论,那就不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的。

他依据的中医理论主要包括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和病因学说等几个方面,与其他按摩等曾理论的主要区别是不以经络学说作为主要治疗指导理论。

2、明确了手法治疗的重点部位。

治疗的部位主要是在人体的躯干部,包括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其中以腹部为主。

3、说明了具体治疗方法。

以调和脏腑和排除病邪为主,通过特定的手法作用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躯干部位,通过调理脏腑器官并排除瘀滞其内的病邪,从而是脏腑的生理功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以达到祛病的目的。

4、确定了治疗的主要疾病。

脏腑按摩最适应于治疗一些慢性疑难杂症(内科、妇科),慢性病主要是指病形成的过程比较长,疾病发展的速度比较慢,而且是脏腑器官非器质性病变,在较长的时间内患者不存在生命危险的病症。

这样就给按摩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机会和充足的治疗时间,因为按摩疗法主要是通过手法来调动人体本身的功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需要患者要有一定的自我恢复时间,只有这样患者本身所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够逐渐得到恢复,从而通过恢复的器官的功能将人体内的病邪排出体外,最终达到康复。

三、历史传承段氏脏腑按摩并非段氏家族独创,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学家的按摩技术的结晶。

此法历史悠久,由清朝宫廷御医传入民间,保定段氏得其真谛,遂为家传秘术,并代代相传、发展至今。

因其理论独道、手法奇特,故防病治病、效果显著,因而得到传承不绝。

针灸中的五脏六腑与脏腑调理

针灸中的五脏六腑与脏腑调理

针灸中的五脏六腑与脏腑调理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以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在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

在针灸理论中,五脏六腑是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们与脏腑调理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针灸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针灸来进行脏腑调理。

一、五脏六腑与针灸五脏六腑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它们是人体内部重要的组织和器官。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而六腑则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每个脏腑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相应的经络系统。

在针灸中,不同的经络与脏腑相连,并在身体表面形成了一系列的穴位。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通过刺激位于手腕内侧的“内关”穴位,可以改善心脏功能,缓解心脏病症状。

二、针灸脏腑调理的原理针灸脏腑调理的原理源于中医理论的思想,即“脏腑为体,经络为用”。

脏腑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人体功能的核心,而经络则被视为信息传递的通道。

通过针灸穴位来调节经络,从而影响脏腑的功能,进而达到调理和治疗的效果。

在针灸调理脏腑时,针刺的位置、深浅、时间和刺激方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针刺的位置要准确穴位,并根据具体的脏腑功能调节需求选择相应的穴位。

深浅和时间的掌握需要根据脏腑功能的具体情况以及患者的体质来决定。

刺激方式可以通过手法的轻重、快慢、拔插等来调整脏腑的功能。

三、常见的针灸脏腑调理1. 心脏调理心脏是五脏之首,它的功能与情绪、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密切相关。

通过针灸调理心脏,可以改善心脏功能,缓解心律不齐、心悸、心绞痛等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内关”、“神门”等。

2. 肝脏调理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同时也与情绪、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等方面密切相关。

通过针灸调理肝脏,可以促进肝脏的解毒功能,改善情绪波动、调节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

常用的穴位包括“太冲”、“行间”等。

3. 脾脏调理脾脏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同时也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通过针灸调理脾脏,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免疫力,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段氏脏腑按摩秘笈

段氏脏腑按摩秘笈

段氏脏腑按摩秘笈作者段朝阳段朝阳先生,继承家学,著《段氏脏腑按摩技法》和《段氏脏腑保健按摩》,将秘传古老技艺奉献社会,成为脏腑按摩传播和倡导者,荣获“全国养生保健特技能手”称号和“中华养生保健技术传承奖”。

“脏腑推拿”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拙著《段氏脏腑按摩技法》(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发行)和《段氏脏腑保健按摩》(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发行)的出版,重要在于将来之于社会的宝贵财富,归还于社会,造福于社会。

2段氏脏腑按摩并非段氏所独创,他是古代劳动人民和众多医家实践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五千年按摩医学精髓的积淀,段氏只是传承和发展了这一古老技艺,为了与其他脏腑按摩方法名称区别,故称作“段氏脏腑按摩”。

3脏腑按摩又称作脏腑推拿,是指运用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躯干部位(以腹部为主)的经络穴位或特定部位,以治疗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内科、妇科以及儿科等病症的中医外治疗法,是中医按摩疗法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4形正即人体的形体要端正,主要体现在骨盆和脊柱上,而形正的前提必须要筋柔,对于畸形的躯体首先必须调整的是肌肉筋腱,然后是骨胳的矫正,方能真正的实现“骨正筋柔”,最终调理脏腑功能的长期疗效。

5人的肉体是形,其内的生命能量是气,其外是气与形的表现谓神,所以人体形正、气足,则神旺、体健。

6宇宙万物都是有气构成的,阳化气,阴成形,人体就是一团气,脏腑按摩实际最出要的是调这团有形和无形的气,使乱者和顺,滞者疏散,浊者清除,使人体回归本原如婴儿,则健康。

7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从纸上寻佛法,笔尖醮干洞庭湖。

脏腑按摩实际是心与形的有机结合,心形合一才入妙境,达最效果,望来者用心品味,诚心悟道。

8“大道致简”是真理,不要因为简单而放弃,智慧人开创微博,聪明人不厌其短,古有“硬送一寸金,不送一句话”,这里每句话都是脏腑按摩的精髓秘笈,学习脏腑按摩的朋友不要因简单而错过,它将有助于你技艺的升华。

董氏针灸背部诊断与沿皮透刺穴位治疗法

董氏针灸背部诊断与沿皮透刺穴位治疗法

3、4、5 四个腰椎椎体和 1 个骶椎椎体,共 5 个椎体,我们设定划分 为六寸,肾区 1、3、5 穴:就分别位于第 1 椎棘突下 1、3、5 寸,后 正中线旁开 1.2 寸处。肾区 2、4 穴:就分别位于第 1 腰椎棘突下 2、 4 寸,后正中线旁开 0.5 寸处。 主治:肾脏炎,肾亏,阳痿,早泄(消炎强肾) (5)坐骨区:起于第 1 骶椎棘突下,止于尾椎,共 4 椎。 原书未注穴位
肾区:第十三椎下-----第十八椎下(共五椎) 注:第 1 腰椎棘突下---- 第 1 骶椎棘突下 坐骨区:第十八椎下---- 第二十二椎下(共四椎) 注:第 1 骶椎棘突下---- 尾椎。
2.背部诊断法: 在五脏分
区中,如呈现肿 疼或者表皮皮肤 呈深色或者黑色 者,或以手抚按, 感疼痛处(若严 重者即为有病, 如:脾区肿胀、 色黑,即为脾脏 有病,可以分区 治疗)
(二)董氏针灸背部沿皮透穴治疗法:
1.沿皮透穴治疗法是董氏针灸独创的治疗方法,与五脏分区区域有肿 胀,变色,酸麻重胀痛之不适之处,以毫针保持与皮肤平衡约三分之 深度,沿皮下进针透刺。
此针法较一般刺法疼痛为轻,但效果更加明显,进针数分钟后针
孔慢慢转红,针孔周围有温热感出现,是以创新疗法。值得学习应用。 注:从华佗夹脊穴进针透过膀胱经背腧穴,为董氏分区第一侧线穴位, 由于平刺需要严格掌握针尖走向,对初学者建议使用一寸五分毫针为 好,对经验丰富者可以使用三寸毫针透刺通过膀胱经第二侧线之穴 位,则针感更强,治疗效果倍加。学习使用时务必谨记“沿皮透刺” 确保安全。 2.沿皮透穴治疗法的穴位及主治病症:
董氏针灸背部诊断与沿皮透刺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治疗法
湖南颐而康星沙针灸推拿门诊 戴卫东整理
(一)董氏针灸对背部有特定的分区方法:

段氏脏腑按摩秘笈(上)

段氏脏腑按摩秘笈(上)

段氏脏腑按摩秘笈(上)作者段朝阳段朝阳先生,继承家学,著《段氏脏腑按摩技法》和《段氏脏腑保健按摩》,将秘传古老技艺奉献社会,成为脏腑按摩传播和倡导者,荣获“全国养生保健特技能手”称号。

1拙著《段氏脏腑按摩技法》(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发行)和《段氏脏腑保健按摩》(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发行)的出版,重要在于将来之于社会的宝贵财富,归还于社会,造福于社会。

2段氏脏腑按摩并非段氏所独创,他是古代劳动人民和众多医家实践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五千年按摩医学精髓的积淀,段氏只是传承和发展了这一古老技艺,为了与其他脏腑按摩方法名称区别,故称作“段氏脏腑按摩”。

3脏腑按摩又称作脏腑推拿,是指运用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躯干部位(以腹部为主)的经络穴位或特定部位,以治疗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内科、妇科以及儿科等病症的中医外治疗法,是中医按摩疗法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4形正即人体的形体要端正,主要体现在骨盆和脊柱上,而形正的前提必须要筋柔,对于畸形的躯体首先必须调整的是肌肉筋腱,然后是骨胳的矫正,方能真正的实现“骨正筋柔”,最终调理脏腑功能的长期疗效。

5人的肉体是形,其内的生命能量是气,其外是气与形的表现谓神,所以人体形正、气足,则神旺、体健。

6宇宙万物都是有气构成的,阳化气,阴成形,人体就是一团气,脏腑按摩实际最出要的是调这团有形和无形的气,使乱者和顺,滞者疏散,浊者清除,使人体回归本原如婴儿,则健康。

7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从纸上寻佛法,笔尖醮干洞庭湖。

脏腑按摩实际是心与形的有机结合,心形合一才入妙境,达最效果,望来者用心品味,诚心悟道。

8“大道致简”是真理,不要因为简单而放弃,智慧人开创微博,聪明人不厌其短,古有“硬送一寸金,不送一句话”,这里每句话都是脏腑按摩的精髓秘笈,学习脏腑按摩的朋友不要因简单而错过,它将有助于你技艺的升华。

9常言道“理通法自明”,由于微博字数的限制,在这里我只能用简短的文字与同仁分享自己在脏腑按摩中的感悟,希望大家勇于参加评论,共同提高,把这一古老的技艺发扬光大,后继有人。

段朝阳论”脏腑推拿按摩“(六完)

段朝阳论”脏腑推拿按摩“(六完)

段朝阳论“脏腑推拿按摩”(六完)——如何实现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编者按:在保定市“脏腑推拿疗法”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特根据多年来自己对此疗法的感悟,编写系列论述,意在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推动其发扬光大,造福社会。

因笔者知识浅薄,见解难免有误,不妥之处还望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通六腑调五脏,生化气血,强健人体气机升降枢纽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它们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将饮食物腐熟消化,传化糟粕,吸收精微。

所以《素问·五藏别论》篇说:“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六腑不通,不但会导致六腑生病,而且还会影响五脏。

由于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表一里,一阴一阳,相互配合,组成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等脏腑表里关系,体现了阴阳、表里相输相应的关系。

脏与腑之间气化相通,脏行气于腑,脏腑之间通过经络和营卫气血的正常运行而保持生理活动的协调。

六腑传化水谷的功能,是受五脏之气的配合才能完成。

如胃的纳谷需脾气的运化,膀胱的排尿赖肾的气化作用等。

腑输精于脏,五脏主藏精气,有赖六腑的消化、吸收、输送水谷精微,需六腑传化物的功能活动相配合。

因此它们之间在病理上也是相关联的,如肺热壅盛,肺失肃降,可致大肠传导失职而大便秘结等。

反之,大肠热结,腑气不通,亦可影响肺气宣降,导致胸闷、喘促等。

五脏不平,六腑闭塞;反之,六腑闭塞,五脏亦病。

中医学认为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

脾主运化,就是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

这种脾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实际上是在脾胃、肝胆、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完成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因此脾这种生理功能实际上包含了胃、胆、大小肠等多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因此六腑的功能失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脾胃功能的失调。

脾胃是人体腹部的重要脏器,同属于消化系统,两者通过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段氏脏腑针灸歌诀

段氏脏腑针灸歌诀

段氏脏腑针灸歌诀段氏脏腑针灸歌诀段氏脏腑按摩传承人段氏脏腑针灸创始人段朝阳合谷补气清身热,若配太冲气周流。

重泻风池毛窍开,曲池专门驱风邪。

阴交补血泻化淤,三经之邪一起清。

祛湿消肿阴陵泉,化痰还需丰隆穴。

通便支沟配照海,行气散滞间使灵。

三里和胃又通肠,补虚泻实样样强。

膀胱经邪委中泻,调和五脏用承山。

十一肋下取章门,疏肝醒脾五脏和。

中脘健胃益六腑,天枢传输上下气。

中极利水又通淋,关元一通诸瘀下。

神阙气海壮真元,上下巨虚益二肠。

俞募合治脏腑病,列缺后溪主任督。

升阳举陷灸百会,釜底抽薪扎涌泉。

肺热臂弯泻尺泽,再取肺俞一扫光。

心烦意乱神门安,通里泻火势头强,针泻内关开巨阙,心胸之气向下攻。

胃热脚上取内庭,公孙降逆三里帮,健胃当选灸中脘,三里阴交莫要忘。

肝胆多实需清泻,太冲丘墟首当冲,再向肋间寻期门,郁结消散气机畅。

脾为湿困食难化,三皇齐用邪必消,若要脾虚肚腹冷,脾胃二俞背后找。

肾中阴阳多有损,针补复溜和太溪,肾经邪气何穴除,盲俞中诸并四满。

气滞血瘀痰凝结,腹中硬块久病生,长针刺破温灸散,肚腹一通百证消。

上推下引腹中通,脏腑经络病除清,脾胃为海经为川,气血归腹聚为补。

温经补气烧山火,清热除邪透天凉。

针而不行枉为针,不懂补泻是罪人。

针而不灸效减半,古法传承不可丢。

若问临症取何穴,脏腑辨证是核心,寒热虚实八钢论,气血痰湿要分清,以穴代药精配伍,疗疾犹如火化冰。

脏腑针灸谁来创,河北保定段朝阳,喜逢盛世传绝技,为民造福兴华邦。

【脏腑推拿】段氏脏腑推拿按摩技法之翻江倒海(附视频)

【脏腑推拿】段氏脏腑推拿按摩技法之翻江倒海(附视频)

【脏腑推拿】段氏脏腑推拿按摩技法之翻江倒海(附视频)段氏脏腑推拿按摩技法之翻江倒海【施治部位】两季肋下的肝胆和脾胃、心口窝部位及上腹部。

【操作手法】揉法:医者站位,左手和右手手掌及手指分别按压在患者右季肋和左季肋部位。

左手掌根着力向下按压右季肋,四指沿肋弓向下按压肋弓下缘;右手着力按压左季肋,四指按住用力向里搂按,两手按压的力量形成向上腹部中间对挤之势。

然后左手带动手下皮肤向右乳头方向移动,四指指腹向肋弓下缘用力按下;右手同时向里搂按左季肋。

接着左手向下移动,用掌根向左下方用力推按右季肋,四指指腹慢慢向里拨动肋弓下缘部位;同时右手随左手的运动放松用力,两手恢复原状。

【操作要领】本手法为一气呵成的连贯手法,两手要协调配合,动作应沉着缓慢揉和,不可疆硬或速度太快。

临床运用时,双掌下或上腹部会出现病邪流动的响声,双手揉动的位置可根据病邪发出声响的部位上下移动。

按揉力度大小要根据按揉时发出声响的浮沉,即病邪在体内存在部位的深浅而定。

一般病位深的用力要大些,病位浅的用力要小些,以能够揉出声响为准,如果没有声响也不必苛意追求。

有时病邪会移于胸或下沉于里,通过按压胸部或背部后可使病邪下行或上浮于上腹部,可再进行揉按,就会发出声响。

注意在按揉时不要用猛力,防止损伤肋骨。

【临床作用】在脏腑按摩治疗过程中,积存在两肋胁之下肝胆和脾胃内的病邪不宜向下移动,通过该手法可以将其推按至上腹部,并使停滞病邪由固定凝聚而变的活动疏散,有利于下移排出体外。

本操作是使积聚于中焦的病邪由“死”变“活”,并促使其向下腹移动最终排出体外的重要方法,是治疗脏腑疾病过程中的常用手法,常与“舒肝健胃”手法交替操作,可用来治疗心下痞满、腹胀、胃胀、呃逆、肋痛、胸闷等病证。

段氏脏腑按摩疗法简介按摩与中药、针灸是中医学常用的防治疾病三种重要方法,而以防治脏腑病为主的脏腑按摩则是中医按摩疗法中的上乘之法门,被历代深谙此术医家所珍藏,据为己有,而秘不外传,用以谋生,故此法多藏匿民间,密而不露,或后继无人,年久失传,当今知者、懂者、用者、传者甚少,难以发扬光大,盛行于世,造福苍生,服务社会,成中医按摩发展之遗憾。

段氏脏腑推拿按摩典型案例十五

段氏脏腑推拿按摩典型案例十五

段氏脏腑推拿按摩典型案例十五——气滞胸痛编者按:自拙著《段氏脏腑按摩技法》和《段氏脏腑保健按摩》出版发行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同时有些读者也对著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意见中主要反映在著作中缺乏临床案例,今在保定市“脏腑推拿疗法”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作为“段氏脏腑按摩”流派传承人特根据多年来自己的临床实践整理部分典型案例以飨读者,弥补此憾事,便于大家对段氏脏腑按摩疗法进一步认识和学习,推动其发扬光大,造福社会。

因笔者知识浅薄,见解难免有误,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典型案例】那是2002年一天的晚上6点多钟,我在家中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打开门一看,见是我的一个女同事与她的爱人一起扶着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

我连忙把他们让进屋里,只见那女人眉头紧锁,面色发青,身形蜷缩,呲牙咧嘴,显得特别痛苦,我赶紧让那女人躺在床上。

我同事说,那女人是她小妹,从石家庄回来探亲才三天,今天下午胸腹部突然就疼起来了,而且疼的特别厉害。

我们就急忙把她送到了医院,医生给她做了检查还拍了X光片,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医生也没有办法,只给她服用了止疼药,并建议给她找个按摩医生给她按摩试试,我就想到了你,这不就立刻赶过来了,也没顾上给先你联系。

了解了病情后,我就对她的腹部进行诊断,边诊断边问她,你原来得过这种病吗?她说得过,一年要疼好几次,每次都要到医院输七、八天液才能好,不过这次比以往要严重的多。

现在她的疼痛部位在左季肋下胃脘部、整个左胸胁和后背左肩胛部位。

我摸到她的乙状结肠部位,结肠硬硬的,我便问她平时有便秘吗?她说经常便秘,而且很厉害,几天不排一次大便,排出的都是小蛋蛋儿。

然后我又给她检查了腹部其它部位,因为她痛的很厉害,所以腹部肌肉显得很紧张,按着发硬,力量不能深入腹内,所以也没有探明腹内其他情况。

我检查完对她说,你可能是因为便秘导致腹气不通,肠胃气上逆窜至胸胁及背部,使气血瘀滞,阻塞经脉,不通则痛。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讲解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讲解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讲解水肿、乳房病、肌肉病肺病、咳嗽、哮喘、胸痛、气喘心脏病、胸痛、失眠、抑郁症心脏病、胸痛、失眠、抑郁症三焦病、头痛、目痛、耳病、喉病大肠病、便秘、腹泻、腹痛、肠痉挛头痛、颈项痛、耳病、目病头痛、牙痛、耳病、喉病、目病本经特点肝病、月经病、阴虚病、脚气病心脏病、胸痛、呕吐、腹泻、消化不良肝病、月经病、胸胁痛、腹痛、脚气病肾病、遗尿、尿频、遗精、阳痿、不育三经相同膝痛、下肢痛、足部病、泌尿病、遗尿胃病、呕吐、腹泻、消化不良、便秘胆病、黄疸、胸胁痛、目病、头痛膀胱病、尿频、尿急、尿不尽、遗尿、遗精、阳痿、不育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掌握常用针灸穴位是针灸研究的基础,以下是常用的十四个经脉和经外奇穴的穴位。

手太阴肺经包括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手阳明大肠经包括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足阳明胃经包括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足太阴脾经包括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手少阴心经包括通里、神门;手太阳小肠经包括后溪、天宗、听宫;足太阳膀胱经包括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足少阴肾经包括涌泉、太溪、照海;手厥阴心包经包括内关、大陵、中冲;手少阳三焦经包括外关、支沟、翳风;足少阳胆经包括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足厥阴肝经包括行间、太冲、期门;督脉包括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任脉包括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经外奇穴包括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穴位,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取穴体表标志。

例如,第7颈椎棘突是大椎的对应穴位,肩胛冈的内侧端是肺俞的对应穴位,肩胛骨的下角是膈俞的对应穴位,髂嵴是大肠俞和腰阳关的对应穴位,髂后上棘是次髎的对应穴位,胸骨角是膻中的对应穴位。

最后,需要了解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氏脏腑针灸段氏脏腑按摩传承人段氏脏腑针灸创始人段朝阳段氏脏腑针灸原理段氏脏腑针灸术是据《黄帝内经》和《神应经》之刺灸精髓,依段氏脏腑按摩之祛疾理论,汲众多医家针灸绝技之特长而创立的一种清脏腑之病邪,补脏腑之气血,治疗内、妇、筋骨等疾患的针灸技法。

理论上遵循中医“整体观念”和“治病求本”的思想。

众知人体是以“脏腑”为核心的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的盛衰是导致各种病症的根源,而体内“病邪”又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的祸首,故祛除病邪,恢复脏腑功能才是治疗各种疾病的根本之法。

针灸之术古而有之,历尽五千年,不可不袭。

段氏脏腑针灸术取穴原则一是以脏腑辨证为核心;二是以祛邪扶正为治则;三是以八纲辨证为依据;四是以病邪类型为辅助;五是以循经导气为技法;六是以穴少效优为准则。

中医治病重在“扶正祛邪”,要做到必须首先要到“通”,只有“通”了,才能驱邪外出,只有“通”了,才能输入正能量。

故无用针,用药,还是按摩之法,皆必先“通”,而后再酌情或补或泻。

段氏脏腑针灸术在治疗慢性病过中初期多以祛脏腑经络之邪为主。

段氏脏腑针灸与按摩的关系段氏脏腑针灸和按摩在治疗上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各有其所长,不能相互取代,务必临证而择,方显各自之长,达最佳效果。

也可视证同用,互补其短,以增疗效。

段氏脏腑针灸对灸法运用古人为什么用艾灸?其主要是利用了艾的药性,艾之药性趋下,燃之其烟火虽向上,而其热效却向下,能透皮肉而入经络,推气血而入脏腑,此古人之慧而得也。

这也是中医药之奥秘所在,今而不知,而用木炭代之薰烤肉体,只知其形,不知其理,而不得其效之故也。

古传承古法,才能彰显中华古老养生祛疾之神效!艾灸之法应以艾壮灸效果最佳,为古人常用之法,此法有回阳救逆之功。

因其毫时费力,今人多不用之。

代而取之的有什么火龙罐之类东西,皆今愚人之术也,其效如同暖水袋、暖手宝之功,真是不可说、不可说!可叹!可悲!千年古法被今天糟蹋如此,何谈继承!何谈传统!何谈发扬!何谈振兴!创新但不能背理。

“针而不行,如同无针,行而不知补泻,还不如不行”,“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

”今人性惰,且只看名利,难承古人之法,难生古人之心,此乃当今中医落破之故也。

无论是用药、用针、用按摩之术救治于人,而效难及古人,皆此故也,今人不得不思,如此中医何兴!段氏脏腑针灸特点一、辨证取穴,却有章可循;二、取穴较少,却疗效显著;三、传承古法,针和灸相结合;四、腹部取穴为主,四肢取穴为辅;五、泻补结合,初泻后补。

段氏脏腑针灸在穴位应用方面采用了“以穴代药”的用穴法则。

使在临证选穴上做到了“有法可依”,而变的简单明了,可做到举一返三之效。

如:“合谷”为补气穴,气虚者皆可取之补,又泻之可清热,故上焦热证可选之。

临证时如遇“中气不足”者就可补之,遇“肺气虚弱”者亦可补之,等等,可类推而用。

常用腧穴的穴性及用法一、任脉:1、天突:止咳降逆(泻);2、巨阙:宽胸利隔(泻);3、中脘:和胃降逆(泻);4、水分:利水祛湿(泻);5、神阙:补益元气(灸补);6、气海:大补元气(灸补);7、关元:益肾归元(灸补),清血海之邪,通下焦,开逐脏腑之邪外排之门;8、中极:逐水通淋(泻)。

二、手太阴肺经:1、尺泽:清肺热,清太阴经之邪(泻)。

三、手厥阴心包经:1、内关:利胸膈,清心包之牙(泻);2、间使:行气散滞,通畅气机(泻)。

四、手少阴心经:1、神门:补益心血(补),清心火(泻);2、通里:清心热(泻)。

五、手阳明大肠经:1、合谷:补正气(补),清热邪(泻);2、曲池:祛风穴(泻)。

六、足阳明胃经:1、天枢:传输上下之气;润肠通便(泻);涩肠止泄(补);2、水道:利水液(泻);3、足三里:补脾胃(补),和胃通肠(泻);4、上巨虚:补益大肠气(补),解大肠邪(泻);5、下巨虚:补益小肠气(补),解小肠邪(泻);6、丰隆:祛痰化湿(泻);7、内庭:清胃热(泻)。

七、足太阳膀胱经:1、肺俞;2、心俞;3、肝俞;4、脾俞;5、肾俞。

俞穴主治本脏各种病症。

6、委中:清膀胱经之邪(泻)。

八、足少阳胆经:1、风市:清胆经之邪(泻);2、阳陵泉:益筋气(补),舒筋气(泻);3、绝骨:益髓气(补),和髓气(泻);4、丘墟:清胆热(泻);5、风池:通毛窍,祛风(泻)。

九、足厥阴肝经:1、期门:解肝邪(泻);2、章门:逐肝邪醒脾和五脏(泻);3、太冲:清肝火(泻);4、行间:清肝火(泻)。

十、足太阴脾经:1、阴陵泉:祛湿健脾,利水道(泻),健脾利湿(补);2、三阴交:清肝脾肾三经邪,化瘀血(泻),生血(补);3、地机:利水祛湿(泻)4、公孙:通肠降逆(泻)。

十一、足少阴肾经:1、盲俞,2、中注,3、四满,4、气穴,以上四穴皆清少阴经之邪。

5、复溜:补肾气(补);6、太溪:补肾阳(补);7、幽门:利胸隔(泻)。

段氏脏腑针灸常俞穴共四十八个,这些穴位根据病症进行选择配伍基本上能够含盖大部分病症的治疗,但在具体运用中还要选用一些经验穴位。

如:治便秘在选用常用穴辨证治疗时,还可用“支沟”配“照海”的经验用穴进行治疗。

所以在临床中要辨证灵活操作,以达到最佳治病效果。

段氏脏腑针灸祛邪常用穴1、祛风:风池、曲池,2、祛湿:阴陵泉、地机、三阴交,3、祛痰:丰隆,4、祛瘀:三阴交,5、清宿食:中脘、足三里、公孙,6、清心热:通里、神门,7、清肺热:肺俞、尺泽,8、清胃热:内庭,9、清肝热:太冲,10、清胆热:丘墟,11、散气滞:间使。

12、消水肿:水分、中极、水道、阴陵泉、三阴交,13、通便:天枢、支沟、照海,14、通肠:足三里、公孙段氏脏腑针炙常用补穴1、补心血:神门,2、补肺气:肺俞,3、补胃气:足三里,4、健脾:阴陵泉,5、补肾:复溜、太溪,6、补气:合谷,7、补血:三阴交,8、补元气:神阙、关元、气海。

有泻实的,有补虚的,有通利的,诸穴如药,辨证配伍,则成针灸配方,实为简单,易学易用,这也是脏腑针灸一大特色。

段氏脏腑针灸腹部常用穴1、巨阙(利胸隔),2、中脘(降胃浊,和六腑),3、水分(消水肿),4、关元(清血海,通下焦),5、中极(利水道),6、章门(逐肝邪,振兴脾,和五脏),7、天枢(传上下之气),8、盲俞、水注、四满(清肾邪),9、水道(利水湿),10、神阙、气海、关元(补元气)。

针灸用穴,贵精而非多,段氏脏腑针灸选用穴位,大多为人身大穴,其效较強,再辨证配伍,更显神效。

段氏脏腑针灸对腧穴属性进行分门归类,删繁就简,使学者易学,用者易用,非常有利于此门针灸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造福更多的患者段氏脏腑针灸操作程序一般针脏腑疾病,先针腹部,再针上肢,后针下肢,再针患部。

针后根据情况施艾壮灸。

段氏脏腑针灸常用补泻手法1、迎随补泻法;2、捻转补泻法;3、提插补泻法;4、开阖补泻法;5、艾灸补泻法。

临床取穴配伍举例例1、肝气郁结,两胁胀痛。

辨证选穴:间使(行气滞),章门(逐肝邪、振兴脾、和五脏),天枢(传输上下之气),三阴交(清肝脾肾经之邪),太冲(清肝邪),丘墟(清胆邪),各穴匀用泻法。

可灸章门、天枢、三阴交各七壮。

(待续)例2、胃部胀满,饮食不下。

辨证取穴:内关(利胸隔),中脘(降胃浊),天枢(传输上下之气),关元(通下焦),足三里(和胃通肠),公孙(通肠降逆),各穴匀用泻法。

针后艾灸中脘、天枢、足三里。

例3、中气不足,胃脘下垂。

辨证选穴:合谷(补气穴),足三里(强胃穴),关元(补元气),胃俞(健胃),脾俞(健脾)。

针后艾灸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各七壮。

例4、湿热下注,阳萎不举。

辨证选穴:合谷(清热穴),中极(利水道),水道(清湿热),阴陵泉(健脾祛湿穴),三阴交(清肝脾肾经之邪,利水道)。

段氏脏腑针灸歌诀段氏脏腑按摩传承人段氏脏腑针灸创始人段朝阳合谷补气清身热,若配太冲气周流。

重泻风池毛窍开,曲池专门驱风邪。

阴交补血泻化淤,三经之邪一起清。

祛湿消肿阴陵泉,化痰还需丰隆穴。

通便支沟配照海,行气散滞间使灵。

三里和胃又通肠,补虚泻实样样强。

膀胱经邪委中泻,调和五脏用承山。

十一肋下取章门,疏肝醒脾五脏和。

中脘健胃益六腑,天枢传输上下气。

中极利水又通淋,关元一通诸瘀下。

神阙气海壮真元,上下巨虚益二肠。

俞募合治脏腑病,列缺后溪主任督。

升阳举陷灸百会,釜底抽薪扎涌泉。

肺热臂弯泻尺泽,再取肺俞一扫光。

心烦意乱神门安,通里泻火势头强,针泻内关开巨阙,心胸之气向下攻。

胃热脚上取内庭,公孙降逆三里帮,健胃当选灸中脘,三里阴交莫要忘。

肝胆多实需清泻,太冲丘墟首当冲,再向肋间寻期门,郁结消散气机畅。

脾为湿困食难化,三皇齐用邪必消,若要脾虚肚腹冷,脾胃二俞背后找。

肾中阴阳多有损,针补复溜和太溪,肾经邪气何穴除,盲俞中诸并四满。

气滞血瘀痰凝结,腹中硬块久病生,长针刺破温灸散,肚腹一通百证消。

上推下引腹中通,脏腑经络病除清,脾胃为海经为川,气血归腹聚为补。

温经补气烧山火,清热除邪透天凉。

针而不行枉为针,不懂补泻是罪人。

针而不灸效减半,古法传承不可丢。

若问临症取何穴,脏腑辨证是核心,寒热虚实八钢论,气血痰湿要分清,以穴代药精配伍,疗疾犹如火化冰。

脏腑针灸谁来创,河北保定段朝阳,喜逢盛世传绝技,为民造福兴华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