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5.省示范幼儿园多变的云(大班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云的形成、种类和变化,并能够通过观察分辨云的不同形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 了解云的基本知识教学目标:了解云的形成、种类和变化。

教学内容:1.云的定义:云是气体在一定高度、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冷却、凝结形成的可见物体。

2.云的形成:水汽在上升过程中遇到低温空气,水汽冷却形成水滴或冰晶粒。

3.云的种类:高云、中云、低云、垂直云。

4.云的变化:云的变化取决于温度、湿度、风向等因素影响。

教学步骤:1.介绍云的定义及形成,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云的形态和过程,引起学生对云的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班级周围的云,根据云的形态和高度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种类的云。

3.让学生阅读相关知识,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云的形成、种类和变化的知识点,利用白板或黑板列出重点。

2. 观察云的变化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描述云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观察云的变化,描述云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教学步骤: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三人,分别观察云的形态变化情况,并用语言描述。

2.鼓励学生丰富描述云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可以进行比喻和联想,让学生感受云的多变性和美丽。

3.结合各组观察的结果,班级带领学生分析云的变化原因,以及云与大气环境之间的联系。

3. 模拟云的形成教学目标:通过模拟云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云的形成。

教学内容:利用水气的凝结过程,模拟云的形成。

教学步骤:1.班级将水倒入一个特制的透明容器中,容器内部加入冰块(或冰水),造成温度差,加速水汽凝结,最终形成云。

2.让学生观察模拟实验过程,感受云的形成,同时通过实践操作,更加深入地理解云的形成过程。

3.小组轮流操作,班级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实验操作心得和感受。

4. 总结和反思教学目标:进行课程总结和反思,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优质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优质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天空的秘密》中的第四章《多变的云》。

详细内容包括:云的成因、云的种类、云的观察方法以及云与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云的成因,认识不同种类的云,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2. 培养幼儿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云的种类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重点:云的成因、观察方法以及认识不同种类的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云的成因挂图、云的种类挂图、观察云的工具(如望远镜、手机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的天空,引导幼儿关注云朵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云朵,引导幼儿描述云朵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挂图讲解云的成因,让幼儿了解云是由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2)介绍不同种类的云,如:积云、层云、高积云、卷云等,并讲解它们与天气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云的图片,让幼儿识别云的种类。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说出云与天气的关系。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用学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云朵。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制作过程和成果,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1)云的成因:水蒸气遇冷形成。

(2)云的种类:积云、层云、高积云、卷云等。

(3)云与天气的关系:云的种类和形态可以预示天气的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记录云朵的种类和天气情况。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描述云朵的种类和天气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云的成因、种类和与天气的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互动性。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天空的秘密》中的第二章“多变的云”。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认识不同形态的云朵;2. 了解云的形成原因及特点;3. 学习观察和描绘云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描述不同形态的云朵,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探究的学习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云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重点:认识不同形态的云朵,学会观察和描绘云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云朵模型、投影仪、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纸、画笔、调色盘、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观察户外的云朵,让幼儿说一说看到了哪些形状的云朵。

(2)讨论:云朵为什么会不停地变化?2. 新课导入(1)展示云朵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各种云朵的名称。

(2)通过投影仪展示云朵的图片,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云朵的形态。

3. 例题讲解(1)讲解云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引导幼儿观察和描绘云朵。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观察云朵,每组选一种云朵进行描绘。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绘画过程中的趣事。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不同形态的云朵:积云、层云、高积云、卷云等。

云的形成原因:水蒸气遇冷凝结。

云的特点:形态多样、不断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绘户外的云朵。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云朵形态进行描绘,注意线条流畅,颜色搭配和谐。

2. 拓展延伸:与家长一起查找关于云朵的资料,了解更多有趣的云朵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了多变的云朵。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云朵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天空中的云朵,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同时,教师可结合家长资源,开展关于云朵的亲子活动,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知识视野。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空中的奥秘》第三节《多变的云》。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云的形态、分类、形成原因以及云与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态、分类及形成原因,提高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云彩变化的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引导幼儿关注云与天气的关系,增强幼儿的生活常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云的分类、形成原因以及云与天气的关系。

2. 教学重点:云的形态观察、描述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的图片、视频、实物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幼儿观察窗外的云彩,让幼儿自由发表对云的印象。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云彩形状,引导幼儿关注云的多样性。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通过展示云的图片、视频,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态、分类及形成原因。

(2)讲解云与天气的关系,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3. 例题讲解(5分钟)(1)出示实物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云的形状。

(2)结合云的图片,讲解云的分类及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云彩。

(2)用放大镜观察云彩的细节,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1)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云的认知。

(2)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云彩,发现更多自然奥秘。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1)云的形态:像棉花糖、像羽毛、像羊群等。

(2)云的分类:高层云、中层云、低层云。

(3)云的形成原因:水蒸气遇冷凝结。

(4)云与天气的关系:预示着晴天、阴天、雨天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一天中云彩的变化。

2. 答案:(1)早晨:云彩较少,形状较简单。

(2)中午:云彩增多,形状复杂。

(3)傍晚:云彩颜色变深,形状逐渐消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对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空中的秘密》,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多变的云》。

通过观察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让幼儿了解云的特点和成因,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知道云的成因。

2. 学会观察和描述云的形状,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云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重点:云的形态、颜色和观察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云的图片、PPT、视频、实物模型。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云的视频,让幼儿观察云的形态和变化,引导幼儿关注天空中的云。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云的图片,让幼儿描述图片中的云,引导幼儿观察云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2)讲解云的成因,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成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云的实物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云的形状。

(2)通过PPT展示不同形状的云,让幼儿学会分类和描述。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幼儿相互分享观察到的云的形状。

(2)请幼儿用画纸和彩笔描绘自己喜欢的云。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1)云的形态:棉花状、羽毛状、鱼鳞状等。

(2)云的颜色:白色、灰色、红色等。

(3)云的成因: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云。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空中的云,描绘出自己喜欢的云形状。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幼儿发挥想象力,描绘出独特的云形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课后观察天空中的云,了解云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案:《多变的云》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主要围绕《认识云》这一章节进行。

通过观察和了解,让幼儿认识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正确认识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了解云的基本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探索未知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云的特点和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云朵贴纸、画纸、彩笔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画纸、一盒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引导他们描述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

通过观察,让幼儿初步认识云的特点。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详细讲解云的特点,帮助幼儿加深对云的认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云朵贴纸,让幼儿观察云朵的形态和颜色,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云的特点。

同时,教师用画笔在画纸上示范绘制云朵,展示云朵的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观察和讲解,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云朵,并尝试用语言描述云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云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云的形态:圆形、方形、椭圆形等云的颜色:白色、灰色、黑色等云的变化:聚集、分散、消失等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天空中的云朵,描述云的特点和变化。

2. 家长协助幼儿拍摄一张关于云的照片,并附上简单的文字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云朵手工制作、云朵绘画比赛等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云的特点。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精品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精品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天空中的秘密》,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多变的云》。

通过观察云的形态、特点,让幼儿了解云的多样性,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云的形态、特点,知道云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2. 能够观察、描述云的形状,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观察云,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云的形态变化及成因。

重点:观察云的形状,了解云的多样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云朵模型、PPT、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谜语“天上飘来一块白布,不是棉花,不是雪花,猜猜是什么?”引发幼儿思考,揭示谜底:云。

(2)展示云朵模型,引导幼儿观察、描述云的形状。

2. 新课导入(10分钟)(1)观看PPT,了解云的形态变化。

(2)讲解云的成因,让幼儿知道云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天空中的云,引导他们用放大镜观察云的形状。

(2)让幼儿用画纸和彩笔记录观察到的云的形状。

4. 例题讲解(5分钟)(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云的形状。

5.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云朵形状。

(2)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2)引导幼儿思考:云还有哪些形状?为什么会变化?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1)云的形态:棉花状、羽毛状、层状、积状等。

(2)云的成因:水蒸气凝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空中的云,画出自己喜欢的云朵形状。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了解不同天气下的云。

(2)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观察云的过程中,培养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多变的云》年级:大班学科:科学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观察和认识不同形态的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让学生了解云的形成和变化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观察和认识不同形态的云。

难点:让学生了解云的形成和变化原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若干张不同形态的云的图片。

2. 准备一个关于云的科普视频。

3. 准备白色塑料袋、水、颜料等材料,用于制作云的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引导学生关注云的形态和变化。

2. 基本概念:介绍云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云是由水蒸气冷却而成的。

3.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形态的云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4. 视频讲解:播放关于云的科普视频,让学生了解云的形成和变化原理。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制作云的模型,使用白色塑料袋、水和颜料等材料。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云模型,总结云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7. 拓展活动:让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尝试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看到的云的形态。

8. 课堂小结:强调云的重要性和美丽,鼓励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环境。

9.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天空中的云,并记录下来。

10. 板书设计:云形态:积云、层云、高层云、卷云等形成:水蒸气冷却而成变化:受气温、湿度、风向等因素影响六、教学延伸1.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不间和地点的云的变化,尝试分析云变化的原因。

2. 艺术创作:邀请家长参与,一起用各种材料和方式创作云的画作,如手工、绘画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观察、讨论、制作等环节。

2. 制作云模型:评价学生制作的云模型的创意和准确性。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云观察记录,了解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方式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云的相关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设计《多变的云》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设计《多变的云》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设计《多变的云》教案设计:幼儿园大班科学《多变的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多变的云》,主要介绍云的不同形态和特点。

通过观察云朵的图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云的多样性,以及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云朵的愿望。

2. 帮助幼儿认知云的不同形态和特点,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引导幼儿发现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云的不同形态和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推理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朵图片、天气预报视频、PPT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a. 展示云朵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云朵的名称。

b. 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注意观察云朵的形态和变化。

2. 课堂讲解(10分钟)a. 介绍云的不同形态和特点,如白云、乌云、彩云等。

b. 讲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如云多代表天气可能变化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展示云朵图片,让幼儿判断云朵的形态和天气情况。

b. 引导幼儿描述云朵的特点和变化。

4. 随堂练习(5分钟)a. 发放彩纸,让幼儿剪出自己喜欢的云朵形态。

b. 引导幼儿用画笔在云朵上添加细节,如颜色、光线等。

5. 课堂小结(5分钟)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复述云的不同形态和特点。

b.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创作的云朵作品。

六、板书设计云的不同形态和特点:1. 白云:白色、轻盈、蓬松2. 乌云:黑色、厚重、压抑3. 彩云:多彩、绚丽、美丽七、作业设计1. 观察天空中的云朵,描述云朵的形态和天气情况。

2. 家长协助幼儿拍摄云朵照片,回家后进行观察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a.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b. 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关注。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多变的云》。

通过观察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让幼儿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2. 学会观察云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云的形态和变化。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云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云的形态和变化。

重点: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认识云与天气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云的图片、天气预报视频、画纸、画笔。

学具: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形态的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云的名称。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云的形态,讨论云的颜色和变化。

2. 新课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观察云的形态和变化。

(2)讲解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让幼儿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3. 实践操作(10分钟)(1)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云的形态和变化,指导幼儿用画笔记录观察到的云。

(2)回到教室,让幼儿用画纸和画笔创作一幅关于云的作品。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出示云的图片,让幼儿描述图片中的云的形态和变化。

(2)教师示范如何观察云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随堂练习。

(2)引导幼儿思考云与天气的关系,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兴趣。

六、板书设计1. 云的形态:棉花云、鱼鳞云、城堡云等。

2. 云的颜色:白色、灰色、黑色等。

3. 云的变化:聚集、散开、升高、降低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云的形态和变化。

答案:幼儿需在家长指导下,观察并记录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可用文字或绘画形式呈现。

2. 作业题目:用画笔创作一幅关于云的作品。

答案:幼儿需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用画笔创作一幅关于云的作品。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空中的奥秘》,详细内容为《多变的云》。

通过观察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让幼儿了解云的奥秘,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云的基本特征,如形态、颜色和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想象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云的形态变化及其原因。

重点:观察云的形态、颜色,了解云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云的图片、PPT、放大镜、画纸、画笔。

学具: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云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利用PPT展示云的形态、颜色和变化,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讨论。

a. 云的形态:让幼儿观察各种形状的云,如棉花糖云、羽毛云、鱼鳞云等。

b. 云的颜色:让幼儿观察不同颜色的云,如白色、灰色、红色等。

c. 云的变化:让幼儿观察云的动态变化,如云的聚散、飘动、形状变化等。

3. 实践: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真实的云,让他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一道关于云的谜语,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谜语:天上飘来一块布,不是白布是黑布,布上有个小洞洞,雨点掉下来嘀嘀嗒。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描绘出他们观察到的云。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云》2. 内容:a. 云的形态:棉花糖云、羽毛云、鱼鳞云等b. 云的颜色:白色、灰色、红色等c. 云的变化:聚散、飘动、形状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云的变化。

2. 答案:a. 云的形态:如上午的云呈棉花糖状,下午的云呈羽毛状。

b. 云的颜色:如上午的云为白色,下午的云为灰色。

c. 云的变化:如云的聚散、飘动、形状变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让幼儿了解了云的基本特征,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拓展延伸:a. 带领幼儿观察其他自然现象,如彩虹、雷电等。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云》一、教学背景和目标1.1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一节大班科学课,针对大班学生的认知和兴趣特点,设计了《多变的云》这个主题,以调动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在该课中,希望学生们能够正确理解云的形成和变化原因,并能亲身实验,探究云的物理特性。

1.2 教学目标•认识和描述不同形态的云;•掌握云的形成原理;•通过实验模拟云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加深对实验和观察结果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教学过程2.1 活动一:云的分类和观察•目标:认识和描述不同形态的云;•环节:–给学生展示几张不同类型的云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代表来展示并描述他们选出的云的类型。

–教师补充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2.2 活动二:云的形成原理•目标:掌握云的形成原理;•环节:–教师用白板和笔,向学生介绍云的形成原理。

–让学生尝试解答一些问答题,帮助他们加深理解。

2.3 活动三:实验模拟云的形成和变化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模拟云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加深对实验和观察结果的理解;•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用工具,包括塑料瓶、火柴、水、雾化器等。

–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从实验中探究云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实验后,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

2.4 活动四:感性认识云的物理特性•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环节:–教师利用PPT和动画向学生介绍云的物理特性,包括云的三维形态和变化过程。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实验的基础上,感性认识云的物理特性。

三、教学反思本次课程教学目标清晰,环节流畅,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理解程度也很好。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活动一中,由于时间原因,教师只展示了少量云的图片,没有覆盖到更多的云的类型,可能会影响学生们对云的整体认知;•在活动三中,由于实验工具比较多,需要学生们进行一定的操作和调整,操作过程较长,对班级整体时间控制存在影响;•在活动四中,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只能通过PPT和动画进行认识云的物理特性,有一定的局限性。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了解云的多种形态和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云的多种形态和变化。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云的形态和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云的图片或视频,展示云的多种形态和变化。

2. 准备一些白色的棉花或泡沫,让幼儿亲手塑造云的形态。

3. 准备一些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云的形态和变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天空中的云,引导他们注意云的形态和变化。

2. 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幼儿展示关于云的多种形态和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

3. 亲手塑造云的形态:让幼儿亲手用棉花或泡沫塑造云的形态,引导他们观察和感受云的柔软和变化。

4. 观察和绘画:让幼儿观察天空中的云,并用画笔将观察到的云的形态和变化画下来。

5. 分享和表达: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云的形态和变化,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云的多种形态和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践活动中的亲手塑造云的形态,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云的柔软和变化。

在观察和绘画环节,幼儿积极观察天空中的云,并用自己的画笔将云的形态和变化表现出来。

在分享和表达环节,幼儿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云的形态和变化,展现出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也得到了激发。

六、教学延伸:1. 让幼儿观察和记录一段时间内云的形态和变化,例如每天定时观察并画下来。

2. 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中也观察云的形态和变化,并与家长分享。

3. 开展一个关于云的创意活动,例如让幼儿用废旧材料制作云的模型或装饰。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云的形态和变化的理解程度。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云科学教案第一章:云的认知1.1 教学目标了解云的基本特征和种类。

培养幼儿对天空和云彩的观察兴趣。

1.2 教学内容云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它们在天空中不断变化。

云的种类:讲解不同种类的云,如白云、灰云、积云、雨云等。

1.3 教学活动观察云:让幼儿观察天空中的云彩,描述它们的外貌和变化。

云的手工:制作云的手工作品,加深对云的认识。

第二章:云的形状2.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和想象力,识别不同形状的云。

2.2 教学内容云的形状:介绍云的形状多样,可以像动物、植物或其他物品。

2.3 教学活动观察云的形状:让幼儿观察天空中的云彩,尝试找出像动物或物品的云。

云的形状绘画:让幼儿画出自己看到的云的形状,展示他们的想象力。

第三章:云的天气3.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知道不同形状的云可能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3.2 教学内容云与天气:讲解不同形状的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如积云可能预示着晴天,而雨云可能带来降雨。

3.3 教学活动观察云与天气:让幼儿观察云的形状变化,尝试预测天气的变化。

云的天气游戏: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习云与天气的知识。

第四章:云的诗歌4.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通过诗歌感受云的美丽。

4.2 教学内容云的诗歌:学习一首关于云的诗歌,感受诗歌中云的美丽和变化。

4.3 教学活动朗读诗歌:教师朗读关于云的诗歌,让幼儿感受诗歌的美。

云的诗歌创作:让幼儿尝试自己创作关于云的诗歌,表达他们对云的感受。

第五章:云的舞蹈5.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通过舞蹈感受云的优美。

5.2 教学内容云的舞蹈:学习一段关于云的舞蹈,通过舞蹈表现出云的优美和变化。

5.3 教学活动学习云的舞蹈:教师教授关于云的舞蹈动作,让幼儿学习并表演。

云的舞蹈展示:让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他们学到的云的舞蹈,展示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第六章:云的绘本阅读6.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通过绘本了解云的多样性。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多变的云》,主要内容包括云的种类、形成原因和观察方法。

通过学习,使孩子们了解云的多样性,培养他们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认识不同种类的云,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孩子们观察云的变化,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3. 提高孩子们的沟通、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不同种类的云,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

难点:观察云的变化,并用语言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的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画笔、纸张、云的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云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云的特点,引发他们对云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云的种类、形成原因和观察方法。

以PPT或视频形式展示不同种类的云,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云的特点。

3. 实践:让孩子们用画笔和纸张绘制自己喜欢的云,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4. 讨论:分组讨论云的变化,鼓励孩子们用语言描述云的形状、颜色等变化。

六、板书设计云的种类特点1. 白云轻盈、柔软2. 乌云厚重、暗淡3. 卷云纤细、透明4. 雨云浓厚、有降水七、作业设计1. 观察天空中的云,用语言描述云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2. 家长协助孩子拍摄云的照片,让孩子尝试区分不同种类的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了解孩子们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组织孩子们进行云的观察活动,如 CloudWatching Day,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现云的更多奥秘。

同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共同探索科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1. 图片的选择:教师应选择清晰、具有代表性的云的图片,以便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云的特点。

2. 观察引导:教师在展示图片的同时,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引导孩子们观察云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帮助他们建立观察云的基本概念。

2023年幼儿大班科学多变的云教案(5篇)

2023年幼儿大班科学多变的云教案(5篇)

2023年幼儿大班科学多变的云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大班科学多变的云教案篇一1.了解云的外形特征、形成及变化。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活动前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察天上的云,启发幼儿根据云的形状去想想他们像什么;2.酒精灯1盏、烧杯1个,玻璃瓶每人一个,玻璃片每人1块,毛笔,火柴。

一、猜谜导入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

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

幼儿猜出后,让他们去讨论:云是怎么来的?二、探索发现1.教师动手实验(1)将毛笔浸湿,在黑板上画画,让幼儿观察黑板上的画渐渐看不见了。

(2)将放有冷水的烧杯放在燃烧的酒精等上,引导幼儿观察蒸发现象,让幼儿知道水烧开就形成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2.启发幼儿见过的蒸发现象。

洗过的衣服在太阳下被太阳一晒,就变成了水蒸气;江河里的水被太阳一晒也变成了水蒸气。

3.讨论:那么多的水蒸气都飞到哪儿去了?(飞到天空去了)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呢?4.让幼儿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给幼儿桌前的玻璃瓶倒入开水,幼儿先观察水蒸气蒸发的现象,然后提醒幼儿摸一摸玻璃片,感觉其冷热,将玻璃片盖在瓶口上,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5.启发幼儿联想地面上那么多的水蒸气正发到很冷的天空后会怎样?(变成许多小水珠)天上的水珠为什么没有立即掉下来?(引导幼儿观察玻璃片上的水珠。

)它们已相互连在一起,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幼儿讨论)三、云的形成水遇热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蒸发到天空后遇到冷空气,变成了许多小水珠,越聚越多的小水珠沾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一、教学目标1.了解云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引导幼儿探究和发现云的实际意义;2.提高幼儿观察、记录和绘画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动手经验和创新意识;3.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发展幼儿的社交能力。

二、教学内容通过“观察云、绘制云画、制作云缸”等活动,让幼儿了解云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提高幼儿的观察、记录和绘画能力,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社交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10分钟)老师向幼儿引入本次活动主题:“多变的云”。

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云的形状和变化,引导幼儿发现云的实际意义。

2. 观察云(20分钟)老师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云。

引导幼儿观察云的形状、颜色和变化,让幼儿发现云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3. 绘制云画(30分钟)回到教室后,老师将展示一些云的图片和样板。

引导幼儿用颜料和颜色胶带等材料制作云画。

让幼儿观察云的特点和变化规律,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 制作云缸(30分钟)老师将自制云缸与幼儿分享,并讲解云缸的制作方法。

引导幼儿合作制作云缸,并在其中加入水和干冰,观察云朵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同时,引导幼儿探究干冰与水的关系,发现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变化规律。

5. 整理活动(10分钟)活动结束后,老师指导幼儿整理云画和云缸材料。

四、教学评价本次活动将观察、绘画和制作结合,引导幼儿发现云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提高幼儿的观察、记录和绘画能力。

通过制作云缸,让幼儿探究材料的物态变化,培养幼儿动手经验和创新意识。

同时,活动中的合作制作和观察,有利于培养幼儿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在活动结束后,通过观察天气预报、读绘本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云的变化规律和实际意义。

同时,教师扩大幼儿天文知识储备,增强幼儿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024年《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标准教案

2024年《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标准教案

2024年《多变云》幼儿园大班科学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单元《天空中奥秘》中第二章《多变云》。

详细内容包括云形态、分类、形成原因以及云与天气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云形态、分类和形成原因,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观察和探究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云与天气关系,提高他们生活常识。

3. 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云分类和形成原因。

2. 教学重点:云形态观察、云与天气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云图片、视频、实物模型、天气预报图。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窗外天空,引导他们关注云形态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云形状。

(2)介绍云分类和形成原因,让幼儿解不同云与天气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云。

(2)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画云特点。

4. 小结与拓展(5分钟)(2)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对云进一步思考,如:“为什云会变化?”“云与我们生活有什关系?”六、板书设计1. 《多变云》2. 内容:(1)云形态(2)云分类(3)云形成原因(4)云与天气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云,并描述它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和实践,让幼儿对云有更深入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记录不同时间段云变化。

(2)开展家庭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云观察,共同完成云绘画作品。

(3)开展科学小实验,让幼儿解云形成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关注1. 云分类和形成原因2. 教学实践活动组织与引导二、详细补充和说明1. 云分类和形成原因(1)运用生动图片和视频,直观地展示不同类型云,如积云、层云、高积云等,让幼儿对云形态有更直观认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多变的云》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多变的云》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多变的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云的定义和形态;
2.掌握云的变化和形态的特征;
3.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1.具体的云朵剪影图;
2.材料有:云的图片、天气预报截图、字卡、独白卡等;
3.多媒体设备(如电视机、幻灯片等)。

三、教学步骤:
1.导入
开门见山,让学生们看一段视频:《白云飘飘》。

视频中为何会有云?云彩会在不同的天气中出现,呈现不同的形态,你们见到过哪些云呢?学生发表意见,说出云的形态。

2.讲解
通过图片展示,简单介绍云的定义和形态。

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云会变化?”深化学生对云的认知,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理解。

3.游戏
1)云朵形态游戏
老师会给学生出示各种形态的云朵剪影,学生需要根据形态将剪影分类。

剪影分类完成后,老师可以翻牌进行核对。

2)天气图形游戏
学生将手中的图片与天气预报的截图相匹配,了解不同云彩的天气预示。

4.活动
让学生通过独白卡的方式,扮演不同的云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经历。

并且通过识别不同的字卡,学生主动了解云的各种特点。

5.总结
让学生分享今天学到了什么,仍存在疑惑的问题是什么,老师进行解答。

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1.在解释云的时候,语言要简单明了,在互动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活动的方式需要多样化,体现互动性,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情感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多变的云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3、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三、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上的云※教师:请你们看看现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云会不会移动?怎样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云的位置移动等变化)想一想,云为什么会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教师:云会不会变成其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如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傍晚时的云彩等等。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说说这些云像什么?
4、讨论云会变成什么。

“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变成的)
5、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亲子游戏:钓鱼游戏
周末,年轻父母不妨陪孩子在家里进行一场钓鱼游戏吧。

它对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大脑发育都很有好处哦!
利用物品:薄纸板、纸夹、报纸、大约45厘米长的线绳。

步骤
1、在薄纸板上画三条不同大小的鱼,最大的鱼是1分,中等大小的鱼是3分,最小的鱼5分。

然后
将它们剪下来。

2、给不同鱼涂上不同的颜色。

等它们晾干以后,再用另外不同的颜色画上鱼鳞、嘴巴和眼睛。

3、然后我们将纸夹用胶带粘贴在鱼背面鼻子尖上,这样纸夹在大鱼上露出的最多,在中等大小的鱼身上露出的稍微少一点,在小鱼身上几乎没有露出多少。

这样最小的鱼也是最难捕捉到的。

4、用几张报纸卷起来做一个坚硬的钓鱼竿,然后用胶带粘贴起来,涂上颜色。

5、将线绳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纸夹上。

然后小心地将纸夹展开,做成一个鱼钩。

将线绳的另外一端粘在钓鱼竿上。

你可以从硬纸板盒子中钓鱼,或者干脆就从地上钓鱼。

给自己记时,看看在五分钟之内你可以得多少分。

好了,钓鱼比赛开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